第一篇:XXX中医院文化建设有关项目实施方案
XXX中医院文化建设有关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推进医院文化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结合门诊楼启用,进一步完善、实施本院的文化建设方案。2011年医院文化建设主要实施项目如下:
一、医院核心价值体系完善
对医院精神、院训、院歌、院旗、服务理念、岗位规范、医院礼仪进行进一步完善。
(一)任务
1对医院精神、院训、服务理念、岗位规范进行深入宣传学习和教育,举办相关演讲活动;
2对院歌、院旗创作设计再完善;
3对医院特定礼仪进行归纳定型。主要包括:大型会议礼仪、卫生技术人员上岗宣誓礼仪、护士授帽礼仪、中医师带徒拜师礼仪
(二)完成时间:上半年
二、门诊楼书画及橱窗宣传安排
(一)任务
各楼层内容安排
一楼:书画、(中医文化格言)、陈列中药标本的展柜等
二楼:书画、古代十大名医肖像、中医文化宣传、检查科室简介、科普知识介绍。
三楼:书画、重点专科和科室简介、科普知识介绍;
四楼:书画、楼层科室简介、专家简介;
五楼:省市名中医简介、书画、楼层科室简介及相关科普; 六楼:书画、医史馆、医院历史展厅、荣誉陈列厅、职工文化画
廊
(二)实施方法:
1科室简介与科普由本院编稿,广告公司制作
2书画与市书画院联系举办笔会
3为市书画院提供书画展厅展位
(三)实施时间:四月份完成二、医史馆及文化展厅装修
(一)任务:
1.中医历史展示厅:以文字和图片形式介绍中国医学史、中医药学原理、江苏中医简史、盐城中医史、盐城历代中医名人;以展柜形
式展示中医传统的器具、文献、实物、药品标本等。
2.医院历史展厅:以文字和图片形式介绍从建院到当今的发展历程。
3.荣誉陈列厅:陈列历年医院的主要荣誉图片和实物。
(二)展厅分布:中医历史展示以六楼展厅为主;医院历史以六楼东西两个长廊为主;荣誉陈列以六楼东北厅为主。
(三)实施步骤:
1请专业公司设计;
2收集历史资料、文献、实物;
3撰写文稿;
4装潢(展厅装潢、陈列柜、壁挂件、图片制作、灯光安排等)。
(四)工作班子:除文化建设工作班子外,要像组成院史撰写文字小组一样,要陈列医史馆筹集专门工作人员。
(五)完成时间:从设计到完成约需要半年时间,主要是设计和实物、文献资料收集时间长。4月——9月
三、广场景点补充
(一)任务:
门诊楼前广场环境需要作精细化安排:
1地下车库出口改雕塑,建议要有循环喷水池,在夏天给人清凉节日给人灵动和欢快的感觉;
2将路边的梧桐树锯矮,减少对门诊楼的遮挡,突出门诊楼在人民路视野上的高大形象;
3院旗,在院旗方案定型后,在大门口旗杆上正常悬挂国旗、院旗和红十字院旗
(二)完成时间:5月份
四、室外画廊安排
两个室外方案:
1在门诊楼南侧,拆除原来的画廊,前移建一个30米长的科普和中医文化长廊。宣传科普、院务公开、中医文化、时政等.2在门诊楼与南、北病房楼之间建一连廊,连廊内门诊楼西侧建15米左右的画廊。
五、形象识别系统
(一)任务
1.完善VI形象识别系统手册;
2.规范印制各办公用品:病历、信封、信笺、茶杯、礼品袋、手
册。
(二)完成时间:7月份
六、编印员工手册
(一)任务
将医院精神、院训、院歌、服务理念、岗位规范、医院礼仪收集编印成手册等,发放人手一册,作为学习教育的基本资料。
(三)完成时间:9月份。
二〇一一年三月
第二篇:中医院重点专科--妇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院重点专科--妇科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38号)及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临床科室发展情况,经院委会讨论决定,我院妇科作为重点科室,将从设备、诊疗环境、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加以建设,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科室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我院妇科现有主任中医师一名,在治疗月经病、妊娠产后病、不孕不育症及妇科尽杂病等疾病已形成了独特的中医诊疗体系,经过1-3年建设,目标为:中医学科建设为先导,中西医结合为主体,队伍建设为重点,提高竞争能力为根本,完善制度建设为保障,突出质量、保证安全、加强服务、细化管理。我院在建设周期内将妇科建设成为县级以上重点学科,拥有床位30张,以不孕不育、盆腔炎及先兆流产、妇科微创手术等重点专病为发展方向,诊疗技术优势明显、人才梯队合理、专科设备齐全的县域内一流中医特色专科。
(二)具体建设指标
1、床位:专科床位扩展到30张;
2、人员:形成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4至6名的技术队伍;
3、诊室:新添无痛微管人流手术室一间、阴道镜诊疗室一间;
4、设备:添加宫腔-输卵管氧化氢声学诊断仪一台、宫腹腔镜一套;
5、检测项目:努力新增开展院内女性生殖内分泌激素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精液分析等检测项目。
二、加强领导
成立由院长牵头,相关职能科室和科主任为成员的重点专科创建组,做到统筹有序、重点扶持、特事特办,保障建设进度和力度。
三、科室建设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妇科建设的主要内容:
1、培养和引进杰出人才;
2、建设创新型团队;
3、加强外出进修培训;
4、加强传、帮、带的培训模式。
(二)妇科建设的措施:
1、完善管理机制
采取多种形式教育科室成员树立发展观念、法制观念,结合国家新出台的关于医院量化考核工作方面的医疗卫生法规,修订科室管理细则,进一步理顺科室管理机制,使科室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为科室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2、构筑人才高地
逐步优化人才结构,提高科室人员的素质,分批有针对性的选派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逐渐引进高学历人才,以加强临床科研力量。突出骨干人员作用,确立每位医生的主攻方向,使之在本科的某一方向上有所擅长,逐步形成学科发展的新支撑点;培养名中医,使个人发展和医院、科室的发展有机结合,为实现学科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证。
3、占领技术制高点
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必须不断有新的、好的技术支持,在不育不孕、盆腔炎、先兆流产等治疗方面研究领先基础上,不断优化改进治疗方案,争取再出新业绩,在传统医学治疗基础上,将外敷、灌肠等中医适宜治疗法引入治疗,提高疗效,此外注重中西医结合,将妇科的微创手术作为重点加以建设。
4、鼓励科研,开展学术总结和创新
以科研为先导,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每年至少1项,鼓励科室人员总结临床经验,撰写医学论文,科内每年至少发表论文2篇以上,创中医特色为目标的发展思想,力争形成一批深受病员的新中医特色疗法,为学科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四、鼓励应用中医药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辩证论治优良率、中成药辩证使用率、中医治疗率、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急诊应用中医治疗技术、急重症中医参与率、治愈好转率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五、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特色。
妇科环境形象建设,门诊走廊和候诊区、病房走廊、治疗室等区域。通过内部装饰,重点传播中医药防治妇科病的理念,宣传中医药防治妇科病的知识,介绍中医药防治妇科病的方法及专家特长,彰显中医药特别是本科室防治妇科病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2013-11-15
第三篇:中医院文化 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欢迎大家莅临聊城市中医医院检查指导工作,我是今天的讲解员王菲菲,下面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我院的中医药文化景观。
大家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我院的国医楼广场,整个广场取“天圆地方”之意,圆便是大家眼前的这一副太极阴阳图,据说伏羲据河图而制八卦,大禹据洛书而绘九宫,这也是易经和中医的理论源头。东西两侧分别是医破我执、医道天德、医具三味、医彻真谛、医道无私、医心近佛六幅中医典故地雕,在正南侧,是一块刻有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仿古字体的泰山原石,在广场的南侧外围我们种植了地道的中医药材,且整体造型形似蓄势待发的弓箭,预示中医药事业将飞速发展
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进入国医楼。大家请顺着我的手看去,大厅上方是我们的中国历代十大名医浮雕,他们均对我们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左右两侧我们设置了中草药标本展示柜,请跟我来。(到右侧展示柜观看)。请大家稍微转身朝这边看,这是我院的智能化中药房,在配药过程中我们利用条码扫描等手段进行双重药品验证,确保配药准确无误;每味药的出药系统各自独立,杜绝了交叉污染;药品采用免煎颗粒独立包装,每服药的配制时间仅2~3分钟。这边是我院的精品中药房,整个药房的设计风貌古朴典雅,让人感受到一种中医文化艺术的独具匠心。请大家跟随我去往2楼。(坐扶梯)这是我院的自制制剂及膏方展区。目前我院拥有国家批准文号的中药自制剂42种,优质中药饮片500余种,研发有安神助眠膏、解酒护肝膏、咳喘膏、健脑益智膏、养颜美容膏、十全大补膏、温肾膏、润肠通便膏等几十种膏方。请大家跟我来,在左右两侧分别为大医精诚和大医习业两篇经典中医论著,它们都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和行医者提高业务水平的的两篇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大家请往这边走,在这块区域我们设置了大量的养生歌谣诀,这些都是古代医学大师在行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言简意赅,富含哲理。
请大家跟随我去往3楼。在我右手边的这幅是百药园,从药物的功效、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通过配图对药物的性味、形态进行了介绍。左手边的两幅分别是百医图和百方园,通过展示一百名中国历代名医及一百首经典方剂,来增加人们对中医的认知。请大家这边走,这里是我们对中医养生知识的宣传区域。这边是中医格言的展示区。请大家侧目,在这两侧分别是中华医药赋和国医赋。
请大家跟我来,在康复科的回廊我们张贴的是中医康复赋。请大家跟我往前走,通过仲景楼,我们眼前这条宽敞明亮,直通华佗楼的连廊是我院的文化长廊,这是我院近几年来艰苦创业、值得铭记的一段岁月缩影,记载了许多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刻。通过医院历史沿革和发展成就的展示,让人们体会到医院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在连廊顶端我们装饰了中医药植物腊叶标本,并对植物的名称、性味进行了说明,非常具有特色和实用性。
请大家稍微转身朝这边看,这里是我们的中医典故展示区。这里就是我们的中医文化广场。主要由珍贵草药园、立体中药文化区、仿古亭阁、人工景观等功能区域组成,建成后将有机地融合教学、科普、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成为我市具特色的中医药景观区。请大家跟我来,在我两侧分别是中医赋和中药赋,请大家移步观看。在我们身前的是“ 亭”,亭顶装饰采用葫芦宝顶,这也是本地区古建筑的特征之一,悬挂的两幅“ ”对联则融入悬壶济世的道教医学内涵,充分展示了独有的艺术形象和魅力。在我们前方的人工假山中,源源不断的流水寓意着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广场采用园林设计,银杏、大叶女贞、山楂、小叶扶芳藤等传统中医药植物点缀其间,打造了舒适的绿色空间,使得整个广场充分展示了空间之美、意境之美及文化之美。这里是我们的书法展厅。请大家跟随我前往时珍楼。一楼是我院的急诊科,在一楼楼层我们通过展板展示了大量的中医急症知识,请大家移步到二楼,这里是我们的中医治未病中心,中医治未病以《黄帝内经》为发端,历经200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精髓。在整个楼层我们都设置了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治未病知识科普展板,很好的普及了“治未病”、“药食同源”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思想习惯相关的知识、方法、观念。三楼是我们的职工文化及价值体系展示区。四楼是医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展板。
眼前是国医堂,这也是我院的中医药文化标志性建筑。建筑外观采用唐宋斗拱,反映出浓郁的中医情调,翼角起翘突出,使沉重的楼顶呈现飞动之感。楼前六根红色整块柱石、仿古窗以及石阶基给人一种厚重的质朴感,雕刻祥云莲花嵌入式的牌坊使得传统中医药文化更加突出。
一层大厅是中医药历史文化博物馆,馆内装饰风格体现中国传统特色,蕴含中医药元素的陈设、摆件、字画、图片等点缀其间。
东侧是名中医馆,西侧是中医特色疗法区。二层是中医综合诊疗区,设有针灸、推拿大厅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解说词
观众朋友们,欢迎参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祖国的中医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以哲学、宇宙观、生命观为基础,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庇护着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的繁衍生息,并在世界范围内日渐推广和传播,造福人类的健康事业,尤其在当今保健养生回归自然的潮流中,中医药更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医药的本质与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宝贵结晶。
我们医院作为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及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承载着传播健康中医理念、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服务大众健康事业的神圣使命。希望您能在这里真切地感受中医、认同中医、受益中医、发展中医,并成为推广和宣传祖国医学和文化的使者!
首先参观“中医药起源”部分。
请大家看,这幅展板介绍了中医药的起源。中医药有着悠久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医学。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初步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原则。随后中医学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汇集成灿烂芬芳的国粹——中医药。
我想这个铜人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北宋天圣五年,也就是1027年,宋仁宗诏命翰林医官王惟一研制了闻名国内外的针灸“铜人”。该铜人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体内雕有脏腑器官,铜人表面刻有穴位。同时以黄蜡封涂铜人外表的孔穴,其内注水。针刺时如刺中穴位则水出,没有刺中水则不出。这是古代精密的医学模型,也是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重要发明。
接着再看这幅展板——中医药文化渊源。中医药学术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黄帝内经》出现。《黄帝内经》成功地将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引入医学,使之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阴阳五行学说源于河图洛书。春秋战国之际,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家均植根于阴阳五行理论。因此,中医药文化的源流向上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的河图洛书,向下又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有着深厚的渊源。纵观各家,又以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思想与中医医理及文化的形成影响最深。
接着参观中国历代名医和中医特色疗法。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历代名医辈出,学术成就辉煌。在此,我们首先展出扁鹊、华佗、张仲景等十位名医介绍,今后,我们将不断更新名医介绍。
接着,我们看看中医特色疗法。中医特色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精华之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验和技术。我院针灸康复科、骨伤科、传统内科等科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中医特色疗法。这三幅展板展示了艾灸、拔罐、耳针等17项中医特色疗法。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医特色疗法用具。
这是九针。九针是九种针具的总称,出自《黄帝内经》,春秋战国时期,针具发展成九种针形,其形状、用途各异,据病情选用,才可达到去病的目的。现代各种针具均由九针发展而来。
大家看,九针从上往下分别是鑱chán 针、圆针、鍉chí 针、锋针、铍pí
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大家看看第7样针具——毫针,这就是现代临床最常用的主要针具,这种针硬度强,坚韧而富有弹性,不易折断,且锋利无比。毫针种类发展很快,根据针身长度不同,有0.5寸、1寸、1.5寸、2寸、2.5寸、3寸、4寸等,利用毫针开展的针刺法,对200余种病症有显著疗效,尤对中风、美尼尔氏综合症、各种脑外伤后遗症、癫病、轻度脑动脉硬化等疑难症疗效独特。这是浅针,浅针来源于“九针”中的“鍉针”。它的特点是针身粗、针尖圆而微尖。治疗中,浅针没有插入皮肤,而是通过连续刮推动作使针柄快速刺激、持续振动,通过穴位产生针感效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主要适用于失眠、头痛、眩晕、面风、面瘫后遗症、耳鸣、耳聋等。这是火针。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早在《黄帝内经〃灵枢》中就有记载。火针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在临床用于虚寒痈肿等症的治疗。这是梅花针。梅花针是皮肤针的一种,因针柄的一端装5枚小针,状如梅花,所以称为“梅花针”。用梅花针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可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主要适用于头痛、失眠、中风、面瘫、痹证、斑秃等病证,疗效显著,灵验简便。这块黑色的石头叫砭biān 石。砭石是一种石制尖刀,它是针灸器具针的前身,专门用来切开痈肿,或穿刺脓包,排除毒血脓水。运用砭石治病的医术称为砭术,是中国古老医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医学溯源。
这两枚针叫做小针刀,它们在形状上既像针又像刀。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这三枚针叫做三棱针,大家看,它的针柄呈圆柱状,针身至针尖呈三角锥形,刃尖锋利。这是用于点刺放血的针具,用它刺破患者身体上的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有疏经通络、活血化瘀、开窍清热、消肿止痛的功效。这枚针叫飞针,是一种特制的银针。采用“轻(如履薄冰)快(如鱼翔跃)、点(如雀啄食)”的针刺手法,针刺经络刺激线,治疗小儿急性、热性、进行性或慢性等实证。我院传统内科李学麟主任擅长此法。
这个盒子为我们展示的是皮内针。皮内针又称“埋针”,是用不锈钢丝制成的图钉型和麦粒型的针具。是古代针刺留针方法的发展。具体来说,它是将针具刺入皮内,固定后留置一定时间,利用其持续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可以给穴位以持续刺激,减少反复针刺的麻烦,病人还可以自己手压埋针以加强刺激。
这个木质器具是制艾柱模具,下方的艾柱就是用这个模具制作的。
这包黄色的药粉是三伏灸散,是调制三伏灸贴的原料。这个带孔的小盒子是温灸盒,下面的条状物叫艾条。这个温灸盒怎么用呢?将艾条点燃后,火朝下插入温灸盒上方的孔里,选定灸疗部位,用带子将温灸盒固定,通过侧壁通风孔,随时观察艾条燃烧情况。这个玫红色的物体叫雷火炙,是利用植物燃烧时发出的红外线及热能达到温通经络、疏风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扶正祛邪的功效。
下方这个是灯芯草,用于灯芯灸。灯芯灸就是将灯芯草蘸zhàn 少许油,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点灸。对于带状疱疹等疾病有特别的效果。这三个玻璃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是拔火罐常用工具。下方黑色的籽叫王不留行籽,这里每个小胶布上都粘了一颗王不留行籽,大家猜猜,这是做什么用的呢?这是用于耳穴贴敷的。这几个竹罐也是用来拔火罐的。
这个是中药贴敷,用于穴位敷贴疗法,比如我们熟悉的三伏灸贴,就是用我们刚才看过的三伏灸散调制成药膏放置在这块无纺纱布中制成的。
这块牛角板叫刮痧板。刮痧是一种传统的绿色疗法,能改善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这个是埋线。穴位埋线是利用特殊针具将羊肠线植入相应穴位,通过对穴位产生持续刺激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主要用于肥胖症、腰腿痛、痹证、胃痛、面瘫、哮喘、中风后遗症、癫痫等。这里展示了两枚针。
上面这枚叫松筋针。它的特点是针头圆钝,针柄扁平。松筋针治疗是中医针刺治疗和外科软组织松解术相结合的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
下面这枚叫钩针。它的特点是针体坚硬,针头弯曲。可在体内进行剥离粘连、刮除赘生物等操作。钩针疗法对于痛证的治疗
及运动系统疾病如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kē
炎、腱鞘炎等疗效显著。大家看,这包橡皮筋是用于中医挂线疗法的重要工具。通过橡皮筋的慢性割勒在肛漏治疗中起到慢性切割引流、标志、刺激的作用。
下面这枚银针叫探针。是治疗肛漏、肛周脓肿的重要工具,用于术中探查病理性管道。这只大耳朵就是耳穴模型了。上面标示了耳针穴位的位置。刚刚我们看到的王不留行籽就是粘贴在耳穴上的。
这是足部穴位模型。由于人体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足底按摩等治疗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的功效。这是全身腧shù
穴模型,也叫针灸小人。为我们展示了全身腧穴的位置。
大家跟我往前走,参观“中药及杏林典故”部分。这幅展板介绍了中药炮制,它是祖国传承千年的文化积淀,可以影响中药的药性,改善中药的贮藏性,可以说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是切药刀,虽然是手工的切刀,却有机器所没有的优点,有些药材的有效成分会被机器运转时的产热所破坏,而使用切药刀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往前走,这两个木柜展示了我们医院的“看家秘方”——院内制剂。我院常年应用的专科中药制剂品种有50余种,其中黄白胶囊、紫白膏、三黄散、清白散、藿砂合剂、脉管Ⅱ号等临床疗效显著,深得百姓广泛好评。另外还有我院特色 “吉祥膏方”膏方又称膏滋剂,是传统中药剂型中的一种,是经中医师辨证、辨病、辨体质后开出处方,采用各地道药材精心熬制,加入蜂蜜或者胶类提炼成便于服用的膏剂。膏方是祖国医药学之瑰宝,它传承 “大医精诚”之精华,博采“百草之精粹”,以“养生命之灵机”;具调治、调理、调补的作用,长期服用可调节和加强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这两幅展板其中一个是杏林典故,我们来看看杏林的由来。在中医古籍中,经常见到“杏林”二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三国时代,有一位医生,叫董奉,是我们福建长乐人。他医术高超,闻名遐迩。当时交州,也就是现在的越南河内的刺史杜燮xiâ 得了重
病,请董奉去治疗,董到交州时,杜燮xiâ 已经死了3天,董奉为他灌服了3颗药丸,半天后他能坐起,4天后便能说话了。从此以后,董奉医名显赫。他晚年隐居庐山,给人治病,不收钱,也不收东西,得重病被治愈的人,只要在他的住宅边种5棵杏树就可以了,得轻病被治愈的人,只要种1棵杏树就可以了。几年之后,他的住宅四周有了十万余棵杏树,绿荫成林。董奉叫人修了一座茅舍,杏子成熟的时候,只要装一筐稻谷放在茅舍中,就可以拿走一筐杏子。董奉把积聚起来的大量稻谷用来赈救贫苦的人。由于佳话美名的流传,“杏林”一词逐渐成为中医药界的代称。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学家。另一块展板则向我们介绍了中药的起源,《史纪纲要》中出现的“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指出了中药来源于前人的观察和实践,从感性的经验过渡到理性的认识,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形成文字,于是才有了今天全面、完整的中药理论体系。
这个大木柜为我们展示了几十种常用的中药饮片,每个饮片对应的牌子上都有该味药的功效,大家可以看看自己认识哪些。
这个柜子,为我们展示了中药调剂的用具。这是我们以前包的中药包。这把小秤叫戥děng 秤,是中药调剂的传统称量工具,在一方多 剂的时候,要求剂量准确,都用戥děng 秤分量,逐剂回戥děng,保证剂量均匀准确。这是冲臼jiù,是捣药用的器具,有些药材质地较硬,直接入药影响药效发挥,捣碎后利于煎出。这个算盘是估价用的,在没有电脑和计算器的年代,它是必不可少的估价工具。
这是我们医院已故著名中医儿科专家李学耕的处方手迹,大家可以看看这里头有哪几味中药。
大家看,这是太极图,这侧为我们展示了《本草纲目》等书籍,这一侧展示了中药药膳的配方及制作方法,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大家跟我走,请看,这是一口模拟水井。为什么要放这样一口井呢?这跟中医的一个典故——“橘井泉香”有关。据说汉文帝时,荆州的桂阳郡,也就是现在湖南省郴州市,有一位道士,名叫苏耽dān。他精于医术,给人治病,不收报酬,世人称他为苏仙公。传说,有一天,他向母亲道别,去山里成仙。他对母亲说,明年将发生瘟疫,到时候,可取院子里的井水一升,橘叶一片,煎服,就可以病愈了。第二年,他的预言应验了,前来求药的人,甚至有来自千里以外的,许许多多的病人都被治好了。从此以后,橘井的美名流传至今。橘井溢香,杏林春满,成为了中医界美德的象征。
前面这个展柜,为我们展示了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贵要略》、《温病条辨》。这四部经典在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大家看,这几幅展板为我们展示了中医养生的内容,这一期着重介绍了中医养生观和四季养生法,以后我们还将陆续更新中医养生的内容,欢迎大家品读。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相信大家通过参观,已经窥见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本次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中医院中药房建设项目01
**县中医院中药房建设项目
工作总结
2009年是我院实施中药房建设项目的关键性一年,今年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正确领导下,全院上下紧紧围绕项目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努力克服资金紧缺等不利因素,使项目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拉动了医院业务的增长。现将我院中药房建设项目工作执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中药房建设是中医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举措。加强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对于保证中医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项目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2007年我院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确定为县级中医院中药房建设项目单位,2008年具体实施,项目建设周期一年。
中药房项目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导,项目总投资50万元,主要用于人员培训及药房设备购置,此外,我院用于药房、炮制室、药库等改扩建、装修、附属配套等方面还有一定投入,初步估算,项目总投资达到80万余元。本项目按中药房项目建设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做到专款专用。软硬件设备的采购严格按照程序,通过招标协商等方式,在确保采购设备质优价廉的前提下用好每一分项目资金。
二、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2008年我院在申报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项目时,将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项目的建设列为我院本一项重点工作,项目建设伊始,便成立了由主管院长任组长,从药剂科、设备科、财务科、办公室等科室抽调精通业务、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同志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工作组认真学习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项目的相关文件,明确工作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按照项目要求扎实工作,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制订具体工作计划,责任到人,分工协作。
三、重视人才培养 加强队伍建设
良好的业务素质是实现药学服务的基础。我院药剂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5人,其中执业药师4名。主管药师5名,中药师5人,人员结构合理。科室主要通过继续教育、函授、自考、执业药师考试等方式更新从业人员专业知识;鼓励工作人员进行科研活动、撰写论文,并直接与职称晋升、资金挂钩;建立科室业务考试题库,将药学基础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通过考核的形式加以巩固。2008药剂科,外出进修2人,短期培训5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4人次,科内业务讲座12次,药学知识竞赛1次,安全知识竞赛1次,业务考试2次。针对中药房建设,组织职工到甘肃省中医院参观学习,使药剂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提高。在项目建设期间,我们对照国家药事管理法规和相关条例编写了《靖远县中医院药剂管理规范》,收编了药事法规、药剂科管理制度、药剂人员职责、药事管理、药学服务、服务规范等内容,其中着重对中药房工作制度、处方调配标准操作规程、中药房卫生管理制度、中药房服务规程、特殊药品管理制度、贵重药品管理制度等进行了修订。购置了最新《国家药事管理实施手册》、《现代医院临床药学速查实用手册》、《中成药配伍禁忌衫速查手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与安全用药分析评价方法实用手册》等相关书籍与配套的电脑光盘,便于进行药物咨询和资料查询。重新编写了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增加了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的品种数。
四、完善硬件设施 合理布局药房
根据甘财社(2007)149号文件精神,中药房建设项目专用设备由省中医药管理局统一招标采购,后因实施过程中设备生产厂家少,价格低等因素取消招标。项目资金50万元已于2009年元月全部下拨。项目建设阶段,恰逢我院门诊综合楼的开工建设,为配合项目建设,特增加投资,建造约230㎡的药品库房(地下室)以及200㎡的门诊药房、炮制室、煎药室。在参观学习大医院药房的基础上,我院咨询药房设备制造公司,成都市锦江药房设施实业有限公司、长沙市华邦药房设备有限公司等,对新门诊中药房进行合理化整体布局,购置新药柜、药屉、调剂台、地脚架、冷藏柜、多孔式远红外辐射煎药机、中药包装机等配套设备设施。现在医院门诊综合楼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工程预计2009年底前竣工,届时增购进部分炮制及煎药室所需等项目设备。
五、项目建设存在问题
1、前期费用缺乏,导致部分前期工作项目进展缓慢。
2、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尚未完工,故部分设备因房屋问题尚未采购,待工程竣工后方能采购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进度。
在下一步的项目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药政法规、规章制度为依据,以质量为核心,以系统化、信息化、程序化等现代化管理理论为指导,以标准化为目标,把质量管理贯穿于工作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切实提高中药房建设项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圆满完成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项目工作。
以上是我院中药房项目建设总结汇报,有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县中医院
二○○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第五篇:中医院文化旅游
《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的策划或规划案
编制说明
前言
中医药文化旅游是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产物,中医药文化旅游业是一种新兴的业态。它的形成离不开两大类依托物,一类是中医药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设施及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设施如: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标本馆、中医药主题公园、中药种植园、药膳餐厅、中医医院,中医养生会所、中药店、中药饮片厂、中药加工厂等。另一类是各类型旅游景区:旅游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园林、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村、旅游饭店等。将这两大类依托物资源作为创意源和创新元素,而进行深入融合创意创新开发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并形成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其发展的意义和目的是让中医药文化通过旅游得以传播,让中医药服务得以创新和扩展,从而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提高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中医药文化元素和内涵注入到旅游业中,提升了旅游业的素质,让旅游业实现有质量增长。促进旅游业成为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成为促进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抓手和重要途径。促进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还能拉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国家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对于中医药企事业单位,中医药文化企业、旅游企业来讲应借申报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的契机,大力创意创新中医药文化
和中医药服务的传播途径和方式扩大中医药文化影响和中医药服务范围,优化旅游业结构,转变旅游业发展模式,构建旅游业新格局,丰富旅游产品,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将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入融合成文化创意产业,产生叠加效益。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的策划规划方案的编制是一个创意创新开发活动,一个系统的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策划规划纲要1、2、3、4、5、6、策划规划依据 策划规划指导思想 策划规划原则 策划规划任务 策划规划范围 策划规划分期
二、对现状的分析评价1、2、3、策划规划背景 相关产业发展背景 资源评价
三、中医药文化旅游分析及目标客源市场分析和预测
四、基地发展思路、目标及战略1、2、3、发展思路总体目标 战略目标定位 发展战略
五、总体布局及分区功能定位,确定相关项目
六、相关产业要素关联分析,产业链条设计
七、环境影响与保护规划
八、旅游形象设计理念
九、市场营销策略
十、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十一、策划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十二、策划规划工作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