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民族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法规名称】 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颁布部门】 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查看
【发文字号】 抚政办发[2004]36号
【颁布时间】 2004-08-11
【实施时间】 2004-08-11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本方案确定的总体思路,认真做好本地区,本行业“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为全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保证。
二○○四年八月十一日
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和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编制要求,现就我市开展此项工作提出方案如下:
一、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基本原则
做好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迎接挑战,加快发展;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我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目标,按照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方式,用新的发展观提出全市“十一五”发展计划。
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注重统筹兼顾,促进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二、“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工作实际,初步确定“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开展重点课题的调查研究
加强对“十一五”时期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提出前期调研课题,并确定负责部门。根据国家和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对课题进行筛选充实,邀请有关专家论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前期调研工作。
2.编制专项发展规划
专项发展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根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以及“十一五”总体规划架构的需求,将组织有关部门编制重点产业、特定领域的专项发展规划,使之成为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
3.编制全市总体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和省委、省政府的具体要求,围绕我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的中心任务,创新规划内容,突出地方特色,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
三、“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时段安排
参照国家和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进度安排,初步考虑大体可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现在起到2004年年末。研究提出重大调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摸清抚顺基本情况,掌握抚顺现状和存在问题。同时到外地学习考察,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提出抚顺面临的主要问题,组织开展对重大问题进行论证,征求各界意见。11月份起草“十一五”计划初步意见。
第二阶段是2005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是,召开全市动员大会,深入开展预测分析、咨询论证等活动,研究提出“十一五”发展的主要构想。年底前,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全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
第三阶段是2005年在“十一五”规划建议形成之前。主要任务是,在上述重大课题调研及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总体思路和省意见,形成纲要基本框架,起草各专项规划,重点做好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广泛开展讨论咨询,搞好同各方面的协调和规划衔接工作。
第四阶段是2005年 “十一五”规划建议形成之后到2006年市人大会议前。主要任务是,起草“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经市委、市政府审定后,提交市人大审议。
四、“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调研课题
(一)环境分析
1.“十一五”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分析。研究内容应包括:分析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国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动趋势及对我国乃至省、市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基本特点、面临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问题,对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提出建议。
第二篇: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全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
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全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0年07月07日 16时37分 81 主题分类: 食品医药
“食品安全” 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全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抚政办发[2010]7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10年全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抚顺市2010年全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2010]24号)精神,切实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全面落实并完成为期两年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目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突出重点、科学治理的原则,加快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强行政监管和技术监督能力建设,努力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整顿,使食品行业自律性显著增强,食品安全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二、任务分工
(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1.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抽查和信息发布工作。贯彻落实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组织实施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查工作计划,探索建立快速、方便的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机制和网络平台,发布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查质量公示和食品安全预警信息。
2.贯彻执行辽宁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3.加强保健食品广告监测,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保健食品广告的监管网络。
(二)市农委
1.加强对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保鲜剂、防腐剂的整顿。继续开展农产品中非食用物质和保鲜剂、防腐剂的抽查检测,严厉查处和打击使用非食用物质的违法行为,整治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生产的农产品在包装、储存过程中滥用保鲜剂、防腐剂等行为。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加大农药经营监管力度,加强农药质量监督抽查,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单位,重点打击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组织深入开展蔬菜、水果、食用菌中的农药残留监测,组织开展粮食收购、储存环节质量安全监测。
(三)市畜牧兽医局
1.加强对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
品添加剂整顿。开展畜产品中添加剂、非食用物质的抽样检验和风险监测,整治超范围和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严厉查处和打击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违法行为。
2.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整顿。深入开展畜禽产品中兽药和禁用药物残留监测。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生鲜乳收购站日常监管与标准化管理,坚决取缔未经许可的非法收购站(点)。
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打击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养殖过程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行为。加强兽药良好生产规范后续监管,积极推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度,实施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组织开展兽药残留监督抽查,打击制售假劣兽药违法行为。
(四)市水务局
1.加大水产苗种专项整治力度。严格落实水产苗种许可登记制度,整顿并规范水产苗种生产秩序,重点查处无证生产行为。认真开展水产苗种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对不合格生产单位进行严肃查处。
2.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整顿。深入开展水产品中违禁药物残留监测,打击水产养殖环节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行为。
(五)市质监局
1.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继续开展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中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抽样检验和风险监测,整治超范围和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严厉查处和打击生产、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违法行为。严格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加强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管理。
2.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整顿。严格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强化食品监督抽查工作。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认真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企业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总局2009年第119号公告)实施监督检查。打击生产加工环节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大力整顿食品安全风险较高、投诉举报多的食品行业。
(六)市工商局
1.加强食品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按照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公布的非食用物质和添加剂的品种名单,继续加强对重点食品、重点区域和重点食品经营者的集中执法检查,依法规范食品添加剂经营者主体资格,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办工作,依法严格查处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及违法销售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深入开展流通环节
中食品添加剂的监督抽查工作,为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食品风险监测提供依据。
2.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整顿。严格食品流通许可制度,完善食品市场主体准入机制,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和退市制度,建立销售者主动退市和工商部门责令退市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监督食品经营者依法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督促食品经营者加强自律。完善食品市场监管和巡查制度,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和重点品种,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大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和食品市场日常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
3.切实加大对食品类广告监测力度,突出对违法广告的监测重点,充分利用违法广告监测的结果,增强治理违法广告的意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食品广告的监管网络,严厉打击夸大食品和保健食品功效等违法宣传行为。
(七)市卫生局
1.加强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继续开展食品消费环节中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抽样检验和风险监测,整治超范围和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严厉查处和打击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违法行为。
2.加强餐饮消费环节整顿。严格落实餐饮服务许可制度,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经营行为。规范餐饮服务许可行为,认真执行餐饮服务准入标准。制定并实施餐饮消费环节重点监督检查及抽检工作计划,以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小型餐饮单位、冷饮店为重点,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餐饮消费环节专项整治和专项检查。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对其采购的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抽查,查处采购和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构建全市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报告信息采集网络。
3.加强保健食品整顿。加大对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管力度,把好保健食品经营准入关。开展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保健食品行为。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
(八)市服务业委
加强畜禽屠宰整顿。严把畜禽屠宰市场准入关,清理整顿畜禽屠宰厂(场),推进畜禽屠宰厂(场)达标建设,加大对私屠滥宰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生猪(牛、羊)定点屠宰厂(场)的日常监管,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肉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依法查处违法屠宰、注水或注入其他
物质的畜禽、出厂未经品质检验或出厂经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畜禽产品等行为。配合有关部门强化畜禽产地和屠宰检疫,查处出售和屠宰病死畜禽行为。打击加工、销售病死病害畜禽肉和注水肉等行为,严防病死、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及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肉品进入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环节。加强畜禽屠宰长效监管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相关应急处置机制。
(九)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推进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定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和诚信体系评价标准,选择若干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在企业中建立生产经营档案制度,鼓励和支持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在食品行业全面推广。督促行业协会组织对食品企业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较高业务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食品安全岗位专职人员。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加强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质量信用建设和信用分类监管。
(十)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加强食品进出口环节整顿。对已经备案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和出口食品原料种、养殖场进行全面清查。加强进出口食品、食用农产品的检验检疫监管,重点加强对出口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检验检疫监管,严厉打击逃避检验检疫行为,完善进出口食品、食用农产品企业不良记录制度,将逃避检验检疫的企业一律列为不良记录企业。建立和完善进出口食品、食用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完善风险预警和控制措施。
(十一)市发展改革委
加强各级食品安全监测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为相关部门做好食品监督抽查,进行风险监测和评估提供保证。
(十二)市委宣传部
加强食品安全整顿宣传工作。根据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展,适时组织新闻单位对整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跟踪报道。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法律法规的普及工作。积极稳妥开展舆论监督,按照统一部署,曝光查处的大案、要案和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十三)市公安局
配合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对相关部门在依法开展整顿工作过程发生的抗法案件进行查处。
(十四)市监察局
履行行政监察职责,对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进行查处。
(十五)市财政局
保障各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
全整顿工作运行及专项监督抽查、宣传培训、案件查处等项工作经费。
(十六)市政府法制办
依法审核食品安全方面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草案,及时提请市政府审议。
三、工作要求
(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责任。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加强食品安全治理整顿。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系统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层层分解任务,明确整顿目标和完成时限,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各县区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组织、协调的责任,统筹安排监管力量,切实保障经费投入,全面抓好整顿任务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监督指导,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配合机制,强化综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既分工负责又统一协调,既分段监管又全过程覆盖。市食品安全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进一步强化综合协调和督促指导,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整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总结整顿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形成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二)切实加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投诉举报受理工作,注意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和案件线索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要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反应机制,及时妥善处置食品安全事故。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规范和完善涉及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鉴定程序,加大对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行政监察和行政问责,严肃查处监管部门失职、渎职行为。严格执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举报、通报制度,对行政机关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认真做好信息报告和新闻宣传工作。要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重要信息报告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并通报相关部门,自本方案发布之日起,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于每月20日前将当月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信息向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报告,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要规范食品安全整顿信息发布工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由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统一发布。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及时进行舆情分析,主动做好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积极宣传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展、成效和典型事例,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四)加强督促检查和评估考核。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将适时召开全体会议听取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情况汇报。各县区政府要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作为重点督查内容,制定专项督查工作方案,逐级开展督查。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适时组织督查组进行督导检查,并对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情况进行评估考核。
第三篇:抚顺市人民政府印发《抚顺市危险房屋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80614
【发布文号】抚政发[1994]103号 【发布日期】1994-12-25 【生效日期】1995-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抚顺市人民政府印发《抚顺市
危险房屋管理办法》的通知
(抚政发〔1994〕10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抚顺市危险房屋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抚顺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抚顺市危险房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镇危险房屋的管理,保障居住和使用安全,促进房屋的有效利用,根据国家建设部《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的市区、工矿区及建制镇各种所有制的房屋。
本办法所称危险房屋系指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有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
第三条 第三条 房屋所有人、使用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第四条 房屋所有人和使用人,应爱护和正确使用房屋。产权所有人要对房屋加强管理,经常维修养护,发现有严重破损情况,有危险构件危及安全,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及时鉴定处理。使用人发现房屋有危险变化,亦应及时向产权所有人报告,如得不到解决,可直接向房屋鉴定部门申请鉴定。
第五条 第五条 市房产公用局是我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我市城镇危险房屋管理工作。
第二章 鉴定
第六条 第六条 由房产公用局及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市房屋安全鉴定委员会负责全市危房鉴定的领导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市区危房鉴定申请的受理、鉴定单位的委托、鉴定结果的认定等日常管理工作,并同时在市区内统一启用抚顺市房屋安全鉴定专用章。
各县和顺城区房产管理部门设立房屋安全鉴定办公室,启用本辖区的房屋安全鉴定专用章。顺城区房产管理部门只负责市区以外部分的房屋安全鉴定。
第七条 第七条 房屋安全鉴定工作应由市房屋安全鉴定委员会指定的单位进行。对特殊复杂的鉴定项目,可由市房屋安全鉴定办公室聘请专业人员或邀请有关部门派员共同组成专家组进行鉴定。鉴定结果须经市房屋安全鉴定办公室加盖抚顺市房屋安全鉴定专用章方可生效。
第八条 第八条 鉴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经市房产公用局审查合格,取得作业证书,方可上岗工作。鉴定人员的标准和应具备的条件由市房产公用局按照有关规则制定。
第九条 第九条 房屋安全鉴定执行部颁《危险房屋鉴定标准》(CJ13-86)。对工业建筑、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及文物保护建筑等的鉴定,还应参照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进行。
第十条 第十条 在建的或已经注销的房屋不做房屋安全鉴定。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房屋所有人或代理人、使用人、依法批准拆迁房屋的拆迁人、涉及房屋安全的利害关系人,均可向各级房屋安全鉴定办公室提出房屋安全鉴定申请。受理涉及危险房屋纠纷案件的仲裁机关或审判机关,可指定纠纷案件的当事人申请房屋安全鉴定;必要时,亦可直接提出房屋安全鉴定的要求。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申请人必须持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屋使用证明或其他具备相关民事权利的合法证件。房屋所有人应提供房屋的技术档案资料和有关文件,协助对房屋的隐蔽部位做必要的开凿剖析检查。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各级房屋安全鉴定办公室自收到房屋安全鉴定申请之日起七日内进行房屋安全鉴定委托,受委托单位自接到委托之日起七日内必须进行房屋安全鉴定。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房屋安全鉴定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受理申请;
(二)初始调查,摸清房屋的历史和现状;
(三)现场查勘、测试、记录各种损坏数据和状况;
(四)检测验算,整理技术资料;
(五)全面分析、论证定性,做出综合判断,提出处理建议;
(六)签发鉴定文书。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被鉴定为危险房屋的,可分为下列四类情况进行处理:
(一)观察使用。适用于采取适当技术措施后,尚能短期使用,但需继续观察的房屋。
(二)处理使用。适用于采取适当技术措施后,可解除危险的房屋。
(三)停止使用。适用于无修缮价值,暂时不便拆除,又不危及相邻建筑和影响他人安全的房屋。
(四)整体拆除。适用于整幢危险且无修缮价值,需立即拆除的房屋。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鉴定结论应自鉴定结束之日起七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危险房屋的鉴定结论,须在做出鉴定结论后二十四小时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和房屋所有人,并报市房产公用局。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房屋安全鉴定文书应统一格式、统一术语、项目齐全、数据清楚、定性准确。属于非危险房屋的,应注明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有效时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进行房屋安全鉴定,必须有二名以上鉴定人员参加。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房屋安全鉴定可按规定收取鉴定费。
鉴定费用标准,由市房屋安全鉴定办公室提出,市物价部门批准。经申请鉴定为危险房屋的,鉴定费由所有人承担。经鉴定为非危险房屋的,鉴定费由申请人承担。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鉴定结果是房屋有效使用和拆除的依据。
第三章 治理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各级房产管理部门(包括厂、矿企事业单位房管部门)应定期对其房屋进行安全检查,建立危房登记卡,及时向市房屋安全鉴定办公室报告危险房屋的发展变化和处理情况。在暴风、雨雪季节,要加强巡视检查,应提前做好排险解危准备工作。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房屋所有人或造成危房的责任人对经鉴定的危险房屋,必须按照鉴定机构的处理决定,及时加固或修缮治理。若发生阻碍行为,房产行政管理部门有权指定有关部门代修,或采取其它强制措施,发生的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房屋所有人进行抢险解危需要办理各项手续时,各有关部门必须给予支持及时办理,以免延误时间发生事故。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经鉴定机构鉴定为危险房屋,并需要拆除重建时,有关部门应按规定给予政策优惠。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治理私有危险房屋,房屋所有人确有经济困难无力治理时,其所在单位可给予借贷。如系出租房屋,可以和承租人合资治理。承租人付出的修缮费用可以折抵租金或由出租人分期偿还。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对险情特别严重,随时可能危及住、用户生命财产安全的整幢危房,产权人不得出租、转让、抵押。已出租的应立即中止租赁关系,停止使用,动员住、用户搬出避险,并及时进行解危处理。住、用户应主动配合,自行或由其所在单位负责安排临时住房。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异产毗连危险房屋的各所有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城市异产毗连房屋管理规定》,共同履行治理责任。如有不承担治理责任的,由房屋所在地的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调处。此间,若房屋急待治理,其他所有人可按鉴定机构处理意见提出解危方案,经房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由其他所有人或所在单位垫款或贷款解危。竣工后,按各方份额所占比例分摊(包括利息)。当事人不服的,可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已经规划部门和产权单位同意,拟拆迁地区的危险房屋,由报件单位负责管理,其管理时间以拆迁协议规定为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因下列原因造成事故的,房屋所有人应承担民事或行政责任:
(一)有险不查或损坏不修;
(二)经鉴定机构鉴定为危险房屋而未采取有效解危措施。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因下列原因造成事故的,使用人、行为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一)使用人擅自改变房屋结构、构件、设备或使用性质;
(二)使用人阻碍房屋所有人对危险房屋采取解危措施;
(三)行为人由于施工、堆物、碰撞等行为危及房屋。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的,鉴定机构应承担民事或行政责任:
(一)因故意把非危险房屋鉴定为危险房屋而造成损失;
(二)因过失把危险房屋鉴定为非危险房屋,并在有效期限内发生事故;
(三)因拖延鉴定时间而发生事故。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有本章第二十九条,三十条,三十一条所列行为,给他人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因采煤沉陷造成的危房鉴定和治理工作,还应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房产公用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抚顺市人民政府印发《抚顺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发布单位】80614
【发布文号】抚政发[1999]3号 【发布日期】1999-01-27 【生效日期】1999-01-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抚顺市人民政府印发《抚顺市流动
人口治安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抚政发〔1999〕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抚顺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实施细则》业经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抚顺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七日
抚顺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根据《辽宁省流动人口管理条例》、《辽宁省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办法》和《辽宁省流动人口管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来我市城区、三县、乡(镇)地区暂住的下列人员:
(一)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聘用本市以外的从事各种经营和劳务的人员。含个体工业、手工业、商业、修理业、餐饮服务业、运输装卸、建筑施工、种植业、养殖业的人员和外地驻抚办事机构聘用的本市以外的人员;
(二)配偶之间投奔,老人投奔子女,子女投奔父母的人员;
(三)在市区购置商品房居住,户口仍在市外的人员;
(四)因出差、探亲、访友、学习、旅游、就医等来抚暂住在居民家中的人员;
(五)持劳改释放、解除教养证明尚未落常住户口或保外就医、因故请假回家的劳改、劳教人员;
(六)因其他原因在我市暂住的人员。
第三条 第三条 公安机关是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主管部门,公安派出所具体负责流动人口登记、发证、收费、通报协查等日常管理工作。劳动、城建、卫生、计划生育、工商行政管理、民政等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第四条 第四条 街、乡(镇)设立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公安派出所;委、村设立流动人口登记站;流动人口较多的单位,应根据需要设立流动人口登记站,确定协管人员,协助公安机关做好治安防范工作。
第五条 第五条 街、乡(镇)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和居(村)民委员会流动人口登记站要按照流动人口300:1的比例聘用流动人口协管员,在公安派出所各责任区民警指导下开展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第二章 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
第六条 第六条 流动人口在暂住地居住3日以上、一个月以内的,应当在到达暂住地之日起3日内由户主或本人持合法证件,到居委会或村委会流动人口登记站申报暂住登记。
第七条 第七条 居住在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的流动人员,应申报旅客登记。
第八条 第八条 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拟在暂住地居住一个月以上(含一个月)、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员,应当在到达暂住地7日内,持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暂住户口登记,同时办理《暂住证》。
第九条 第九条 流动人口申报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暂住在居民家中的,由本人或户主持《户口簿》,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办《暂住证》;探亲、访友、就医或直系亲属之间投靠的办理《暂住户口簿》;
(二)暂住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私营企业、餐饮服务业内部的由单位或雇主负责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办;
(三)暂住在建筑工地的,由工程队的治安责任人,负责登记造册,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办;
(四)暂住在出租房屋的,由房屋出租人带领承租人,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办。
第十条 第十条 公安派出所在给育龄妇女或务工经商人员办理《暂住证》时,应查验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和《外来人员就业证》,对没有婚育证明和就业证明的,登记造册并将名单通报计划生育和劳动部门。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暂住证》为一人一证,有效期最长为一年。暂住期满需继续暂住的,应当在期满前5日内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延期手续。离开暂住地到其它地区暂住的,应到其它暂住地公安派出所重新申请办理《暂住证》,原证注销。《暂住证》内容需要变更的,应当及时到发证公安派出所办理变更手续。《暂住证》遗失的,应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补办。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劳改、劳教人员保(院)外就医或请假回家,应当在到达暂住地24小时内,由户主或本人持《户口簿》和劳改或劳教机关出具的证明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登记办理《暂住户口簿》。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领取《暂住证》应交纳工本费和押金。流动人口离开暂住地时应到公安派出所办理注销手续,交回《暂住证》,同时返还押金。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居民个人不得留住或聘用未申报暂住登记或申领《暂住证》的流动人口;不得伪造、变造和买卖《暂住证》;不得扣押流动人口的《暂住证》。
第三章 流动人口承租房屋治安管理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单位或个人出租给流动人口居住的房屋,其建筑结构、居室设备、出入口和通道等必须符合消防安全和治安管理规定,危险和违章建筑的房屋不准出租。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单位公房和私人房屋出租给流动人口居住的,出租人须持房屋所有权证或者其它合法证明向房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登记,经审查符合防火和治安管理要求的,出租人与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领取《租赁房屋许可证》和房屋出租标志牌。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房屋出租人向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应履行下列治安责任:
(一)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或其它合法证件的人;
(二)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保护承租人居住安全;
(三)发现承租人有违法犯罪活动或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四)房屋停止租赁时,应当到公安派出所办理停租手续,交回标志牌;
(五)房屋承租人变更的,必须向房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重新履行审批手续。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流动人口承租房屋应履行下列治安责任:
(一)禁止在承租的居所内生产、储存或经营易燃易爆、有毒危险物品;
(二)发现承租房屋存在隐患应及时告知房主予以消除;
(三)将承租房屋转租或转借他人的,应当向当地派出所申报备案。
第四章 流动人口管理费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本细则第二条
(一)项规定的人员,在办理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的同时,每人每月交纳流动人口管理费25元,暂住时间不满一个月的按一个月计征。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公安派出所为流动人口管理费征收单位,由各责任区民警或聘用的协管员,根据流动人口暂住的时间,可按月或一次性征收管理费。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成建制的包工队、施工队或有组织进入暂住地承包工程或为工程提供服务的,由用工单位按照用工人数向暂住地派出所一次或分期代为交纳管理费。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流动人口管理费的征收必须使用辽宁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收据,并加盖流动人口管理费专用章,征收纳入第二预算管理。流动人口管理费主要用于聘用暂住人口协管员的补助、购置办公和文销用品、印制暂住人口登记表格和簿册、对管理流动人口政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表彰奖励。具体管理办法由市公安、财政部门制定。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依照《辽宁省流动人口管理条例》的规定,由暂住地公安派出所予以处罚:
(一)不按规定申报、经通知仍不申报暂住或申领暂住证(簿)的,处50元罚款;
(二)不按规定缴纳流动人口管理费的,责令限期补交,并处以2至5倍的罚款;
(三)成建制来抚承包工程或个人雇用的流动人口未按规定申报登记办理《暂住证》,经通知限期不改的,对单位或雇主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四)骗取、冒领、转借、转让、买卖、伪造、变造《暂住证》的处以500元以下罚款,行为人有违法所得的,除没收违法所得外,处非法所得1至3倍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出租人或承租人违反本细则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出租房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向公安机关办理登记手续、不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房屋出租给流动人口居住的,通知限期办理手续,过期不办的,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二)将房屋出租给无合法有效证件的流动人口或擅自将房屋转借、转让他人,未按规定报告公安机关的,处以警告或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三)不履行治安责任,在出租的房屋内发生案件及其他治安灾害事故的,责令出租人停止出租,并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四)承租人利用承租的房屋非法生产、储存或经营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的,责令其搬出承租房屋,依法没收危险物品,并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本细则由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抚顺市实施辽宁省城镇暂住人口管理办法补充规定》(抚政发〔1988〕70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方案的通知
(粤府办〔2009〕119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八日
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事关我省未来长远发展。为确保圆满完成编制任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编制原则
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科学分析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抓住战略重点,把握前进方向,探索有效途径,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一要坚持科学发展。编制“十二五”规划要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按照统筹兼顾原则,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按照创新驱动的要求,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我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要坚持先行先试。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我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和新机制,为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围绕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建立相关体制机制,形成市场配置资源、企业自主发展、政府宏观调控的良好格局。要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社会管理、财税投资、统筹城乡发展等领域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全国的改革继续提供新鲜经验。强化粤港澳合作,充分借鉴香港的国际化经验,创新粤港澳紧密合作的思路和方式,创新外经贸发展方式。
三要坚持协调发展。要把规划编制工作与破解区域协调发展的难题结合起来,全力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定位,实施配套区域政策,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辐射、服务、示范能力,带动东西两翼和山区加快发展。实施“双转移”战略,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产业梯度转移,解决制约东西两翼和山区发展的短板问题。
四要坚持民生优先。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为民、安民上,实现和谐社会共建共享。要致力于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满足社会成员的就业需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五要坚持继承与发展。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坚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关系,认真总结我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成果,做好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等政策文件的衔接,体现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一批重大规划相衔接。
二、编制任务、程序和时间安排
(一)省“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即总体规划)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编制本级和下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计划的依据,其他规划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
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省政府提出,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有关部门参加,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2009年底前,省有关部门按照省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的通知》(粤办函〔2009〕349号)要求,完成“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省发展改革委以前期研究成果为基础,提出“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报省政府审定。二是2010
年初到6月底前,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规划纲要的研究起草工作,组织各地区、各部门研究提出纳入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大政策举措等,形成规划纲要的初稿。三是2010年12月底前,省发展改革委起草完成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各地级以上市、各部门、专家,以及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的意见,报省委、省政府审定。2011年初由省政府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二)省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细化,也是政府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特定领域相关政策的依据。省专项规划分重点专项和一般专项两类。重点专项规划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环保生态、经济体制改革、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质量和安全等需要政府主导的重点领域,以及涉及国民经济重要布局的一些重要行业。省重点专项规划由省有关部门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共同编制,地级以上市政府参与,报省政府审定。编制工作分阶段进行:一是2010年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牵头部门会同参与单位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写作提纲。二是2010年初到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完成初稿,并报送省发展改革委。省发展改革委就重点专项规划初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将重要的内容纳入到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三是2011年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牵头部门将规划广泛征求各地级以上市、省有关部门、专家等各方面意见后,形成送审稿,并与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衔接后,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联合上报省政府审定。
省一般专项规划(含部门规划)由省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及工作需要提出,并由各部门自行组织编制和印发,报省发展改革委备案。
(三)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区域的细化和落实,是编制区域内市县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我省的区域规划包括珠江三角洲、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山区四部分的区域规划。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已于2008年底由国务院批准实施,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十二五”期间珠江三角洲地区要编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规划,分别由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住房城乡建设厅、财政厅、环境保护厅牵头编制。省委、省政府还部署分别编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省有关部门、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要积极配合以上规划编制工作。区域规划由牵头部门报省政府审定,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五个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要求于2010年3月底前完成,报省政府审定;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于2010年上半年前完成,报省政府审定。
(四)各地级以上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各地级以上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市政府提出,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各地级以上市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符合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体要求,并与省有关区域规划、重点专项规划及相邻地区的规划相衔接。各地级以上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进度,应尽可能与省的编制进度同步。各地级以上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经同级人民大表大会审议批准后,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备案。各地级以上市的专项规划可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安排自行确定。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情况。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区、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同时,要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经验,改进规划编制工作方式方法。
(二)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在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大背景下,要把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促进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大工程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政策措施。要突出规划重点,切实加强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规划工作。
(三)加强规划目标的研究和测算。要根据“十一五”发展情况和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分析,研究提出本地区、本部门“十二五”发展的主要指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以更好地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指标的设置和测算要做到四个兼顾:一是兼顾全面和重点,在全面反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建设的同时,突出对促进科学发展、加强薄弱环节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目标和指标;二是兼顾连续性和阶段性,既要对“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进行科学继承,又要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有机衔接;三是兼顾需要和可能,既要适度超前、鼓舞人心,争取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又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四是兼顾预期性和约束性,既要适当设置一些引导市场的预期性指标,又要突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要求,尽可能研究设置一些相关的约束性指标。
(四)加强重大项目的研究和论证。重大项目是规划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政府的规划中,重大项目主要包括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质量和安全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涉及国民经济重要布局的重要产业大型项目。要研究提出一批“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主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并做好重大项目特别
是需由财政安排建设资金的重大项目的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
(五)加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采取座谈会、协调会、公布规划草案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增强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和评估制度等。
(六)加强规划间的衔接协调。要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使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增强规划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规划衔接要遵循下级政府规划服从上级政府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本级和上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之间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需要衔接的内容包括主要指标、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布局、重大政策等。同时,要加强各重点专项规划与国家有关规划的衔接,争取所提出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相应规划。
四、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增强规划编制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编制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区域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所需经费,列入省财政预算安排;一般专项规划的编制经费在省各部门预算经费中统筹解决。各市编制规划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附件:广东省“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及工作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