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小水电开发利用规划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12:1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小水电开发利用规划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小水电开发利用规划的通知》。

第一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小水电开发利用规划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小水电开发利用

规划的通知

陕政办发 〔2010〕131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小水电开发利用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小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各地积极发展小水电,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小水电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规划和管理滞后、滥占资源、无序开发等问题,对上下游水生态环境及经济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实施规划为契机,全面加强小水电开发管理,促进小水电建设健康发展。

要高度重视小水电开发规划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水能资源统一管理,坚持规范有序开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及有关地区之间的利益,保障生态安全、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对未编制规划的河流、未列入规划的项目,不得出让水能资源开发权,不得对项目进行审批或核准。已列入规划的项目,也要根据水资源状况和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论证,科学制定方案,合理有序开发。

要切实加强小水电建设管理。严格执行小水电项目审批(核准)制度、初步设计审查制度、开工报告审批制度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全面落实移民安置政策,认真做好竣工验收工作。切实加强小水电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工程“三同时”制度,未通过水土保持及环境影响评估专项验收的小水电项目,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要切实加强小水电站安全管理。小水电站防汛及安全生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小水电站建设及运行管理单位要服从防汛指挥机构统一调度指挥和监督,每年汛前认真编制防汛预案并报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审查备案。严格执行水电站安全分类及年检制度,加强小水电站标准化管理,配备具有专业资质的电站运行人员和水库管理人员,加强小水电站安全监测,定期进行大坝安全鉴定。

要进一步规范小水电站并网结算。新建水电站的输变电工程由电网企业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电网企业按照《节能发电调度办法》、《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有关规定,优先调度小水电站全额发电上网,电量结算价格执行省物价局批准的小水电上网电价。

要进一步完善小水电开发管理法规。建立公平高效的小水电资源市场开发机制,实行小水电开发权的有序、有偿使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退耕还林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陕政办发[2000]125号 【发布日期】2000-11-15 【生效日期】2000-11-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退耕还林

(草)试点粮食供应暂行办法和试点

资金报账制暂行办法的通知

(陕政办发[2000]125号2000年11月15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陕西省退耕还林(草)试点粮食供应暂行办法》和《陕西省退耕还林(草)试点资金报账制暂行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陕西省退耕还林(草)试点粮食供应暂行办法

为了认真搞好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供应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粮食局、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印发的《关于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草)的粮食供应暂行办法》(计粮办[2000]241号),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第一条 基本原则

(1)全省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的供应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并组织实施。

(2)以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开展2000年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林计发[2000]111号)为依据,按照省政府确定的退耕还林(草)计划及检查验收结果,及时有效地组织好所需粮食的供应。

(3)保证粮食数量、质量,并及时兑付到农户,努力降低运作成本。

第二条 第二条 粮食供应标准、价格和期限

符合退耕还林还草标准,并验收合格的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执行国家补助标准。

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出库价格按照国家确定的标准执行,由此而造成粮食企业的亏损申报国家予以解决。

粮食和现金的补助年限,先按经济林补5年,生态林补助8年计算,到期后可根据农民实际收入情况,需要补多少年再继续补多少年。

第三条 第三条 粮源安排

粮源按就地就近原则统筹安排解决。具体由省粮食局会同省财政厅、农发行提出粮食出库计划,报经省政府批准后,由粮食部门组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所需的补助粮食动用省级储备粮、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商品周转粮,必要时申请动用中央储备粮。

第四条 第四条 粮食质量与品种

粮食供应品种为国家规定的保护价收购范围内的粮食。粗细粮搭配供应,按各50%的比例控制。搭配供应比例为:汉中、安康两地市小麦20%,稻谷30%,玉米50%,其他地市为小麦和玉米各50%。

供应的粮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不准将未经检验或检验不符合标准的粮食供应给退耕区农民,严禁将陈化粮供给农民。

第五条 第五条 组织实施

(一)全省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的发放工作由省粮食局负责并组织实施,具体业务由各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承担。

(二)向退耕还林还草户无偿提供补助粮食,要依据农户退耕面积和还林还草的实际成效综合确定。当年退耕还林还草成活率达到规定标准的,原则上兑付一半,保存率达到标准并不复垦的,按规定全部予以兑付。

(三)粮食部门要依据各级林业部门提供的退耕还林还草检查验收结果通知单(卡)(如属退耕还草的,由农业部门提供,林业部门汇总,下同),按照补助标准向退耕还林还草户兑付粮食。具体程序是:

1、省粮食部门根据省林业部门提供的分地市检查验收结果通知单和国家规定的粮食补助标准,确定并下达各地市粮食补助的数量。

2、地市粮食部门根据地市林业部门提供的分县区检查验收结果通知单确定并下达各县市区粮食补助的数量。

3、县区粮食部门根据县林业部门提供的分乡镇检查验收结果通知单确定并下达各乡镇粮食补助的数量。

4、乡镇人民政府将县林业(农牧)部门提供的检查验收结果通知单和下达到乡镇的粮食补助的数量分解到村,并组织各村填写由林业部门统一制作的《退耕还林还草农户登记卡》和分村到户《退耕还林还草合格面积及粮食补助数量明细表》,表、卡必须相符。明细表要张榜公布,同时提供给粮食部门设置的供粮点,抄报县粮食、林业(农牧)部门备案。

5、粮食供应点根据乡镇政府的分村到户《退耕还林还草合格面积及粮食补助数量明细表》和《退耕还林还草农户登记卡》向农户发放粮食。粮食供应点发放粮食时须在《退耕还林还草农户登记卡》上加盖单位印章并由经手人签名,农户户主须在《退耕还林还草合格面积及粮食补助数量明细表》上签字。

上述表、卡由省林业厅、粮食局统一印制。

(四)粮食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收购网点,本着就地就近,减少环节,保证质量,品种对路,价格合理,降低费用,加强服务的原则,采取计划安排或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招标等办法,保质、保量按时供应到户。对没有收购网点的乡镇,可增设临时供应粮点,以方便农民领取粮食。供应时间为当年的11-12月和下一年的5-6月。

第六条 第六条 粮款结算

退耕还林还草供应粮食的粮款结算实行报账制。按照规定的供应期限,第一次结算截止时间为12月底,第二次结算截止时间为下一年7月底。每阶段粮食供应结束后,各级粮食部门负责统计粮食的出库数量、品种和库点单位,并经同级财政和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审核后,于次年1月20日、次年8月20日前逐级上报至省粮食局,经省粮食局、财政厅、农发行联合审核无误后,由省财政厅于次年1月和次年8月底前将粮款直接拨付到县财政,再由县财政直拨到各供粮企业。

粮食调运费用由地方财政部门按粮权隶属关系分级负担。即动用库存商品周转粮发生的调拨费用由地县财政负担;动用中、省储备粮发生的调拨费用由省财政负担。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粮食局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七条 第七条 加强领导,搞好协调

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的供应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并指定一名政府领导同志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定期检查。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切实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农户补助粮食的供应工作,使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落实到位,有效地保护农户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要加强内部监督,健全管理制度,堵塞各种漏洞,确保粮食供应工作及时到位。省山川秀美办公室要加强检查落实,及时组织粮食、计划、财政、林业、农业、审计等有关部门在供粮期间和供粮结束之后进行检查,对营私舞弊、弄虚作假、挪用挤占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

第八条 第八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陕西省退耕还林(草)试点资金报账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精神和朱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职业病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职业病

防治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

陕政办发 „2009‟149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陕西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精神,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制定本规划。

一、陕西省职业病防治现状与问题

职业病防治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党的十七大提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职业病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开展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和重点职业病专项整治,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严肃查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全社会职业病防治意识逐步增强,大中型企业职业卫生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是,当前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存在着突出问题:一是职业病病人数量大。截至2008年底全省累计报告职业病23335例,其中2001—2008年新增病例3527例,平均每年新增加400多人。这些新增加的职业病人是在职业健康体检率不足30%的基础上发现的,其中尘肺病、职业中毒等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尘肺病是我省最主要的职业病,约占职业病病人总数的80%,由于职业病具有迟发性和隐匿性的特点,专家估计我省每年实际发生的职业病要大于报告数量。二是职业病危害范围广。煤炭、冶金、化工、建材、汽车制造、医药等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病危害。许多中小企业工作场所劳动条件恶劣,劳动者缺乏必要的职业病防护。三是对劳动者健康损害严重。尘肺病等慢性职业病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愈,伤残率高,严重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四是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较多的省份,返乡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治还存在许多问题。五是群发性职业病事件时有发生。近几年发生的石泉县矽肺、陈耳金矿群体性尘肺等事件,一次性造成几十人患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省已从原来的农业大省变为煤炭、化工、石油、建材和机械加工等工业快速发展的大省,除了一些技术含量低、设备陈旧、防护条件差、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的存在外,一些新的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不断在我省落户,我省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将会不断增加,职业病危害也将会日渐突出。由于劳动关系不固定,农民工流动性大,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情况复杂而导致的健康权益问题也将会陆续显现。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生产装备水平不高和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在煤炭、冶金、化工等职业病危害较严重的行业,改善工作环境需要一个过程。在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农民进城就业,他们流动性大,健康保护意识不强,职业病防护技能缺乏,加大了职业病防治监管的难度。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新的职业危害风险以及职业病不断出现,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根本目的。落实用人单位责任,加强政府领导,强化行政监管,依靠科技进步,立足国情,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采取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健康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既着眼长远,不断完善制度和监管体系,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目前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3.宣传动员,社会参与。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三)规划目标。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职工群众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显著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防治意识,改善工作场所作业环境,基本遏制职业病高发势头,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控制新发尘肺病病例增长速度,基本控制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显著减少,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消除急性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到2015年,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臵率达到9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60%以上,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65%以上。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85%以上。到2015年,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比2008年提高20%以上,严重职业病危害案件查处率达到100%。监管网络不断健全,监管能力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得到加强。

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善与职责任务相适应、规模适度的职业病防治网络,基本职业卫生服务逐步覆盖到社区、乡镇。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的能力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职业病防治、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高。

到2015年,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职业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主要任务

(一)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

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臵。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设臵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依法落实职业病各项防治措施。

2.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落实。用人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应当熟悉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具备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能力,定期参加法律法规和专业培训,岗位应相对固定。3.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职业病危害。依法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和职业卫生审查制度。提倡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采用无毒替代有毒、低毒替代高毒。对于生产技术低下、设备差、工艺落后、职业病防治条件差的企业,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进行改善。对无法改善的,应当依法淘汰。4.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监测和评价工作。按要求在作业场所设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工作场所。

5.依法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劳动者得到职业健康监护。用人单位要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本人。要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积极治疗,按时进行健康检查和必要的医学观察。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做好职业病病人的治疗、康复、定期检查和安臵,确保职业病病人的权益。

6.按要求为劳动者配备有效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监督其正确使用。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能力。

7.完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用人单位要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依法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8.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存在或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要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救援器材、设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要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10.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落实有害岗位津贴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政策。

(二)强化对重点职业病的防治。

1.尘肺病防治。以控制煤工尘肺、矽肺为目标,强化对建材、煤矿、水泥、有色金属矿、冶金企业和石英砂加工作坊等的监督检查。用2—3年的时间,对上述行业进行一次全面的尘肺病普查和粉尘危害调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尘肺病的发病率。逐步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工艺、设备和材料,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职业病防治条件的小水泥厂、小煤矿、小冶金厂等企业。

2.重大职业中毒的防治。进一步加强对化工、冶炼、制药、电子、酿造、纺织、印染等行业的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实施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氨气、苯、重金属等重大职业中毒隐患防范治理工程,开展中毒隐患排查与治理。加快有毒化学品生产、销售、使用的行业及企业技术改造,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严防重大职业病危害中毒事故发生。

3.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加强对核技术应用行业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完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的放射性危害;落实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三)构建完善的职业病防治和监管体系。

1.加强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各地要制定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分级、分类培训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有针对性的组织对卫生、安监、环保、劳动、工会等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职业病预防控制的能力。

各地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安监、劳动、环保等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的配备和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将职业病预防控制职能延伸到乡镇一级。

2.壮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提高监督执法能力。尽快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加快培养职业卫生监督员的步伐,建立长效机制,从人才的准入、培训等渠道综合考虑,不断壮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3.加强对重点职业病的监测与预警。开展对煤工尘肺、矽肺、石棉肺、铅中毒、苯中毒、锰中毒、汞中毒、职业性肿瘤和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等的监测,及时掌握职业病在高危人群、高危行业和高危企业的发病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重大职业病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预警。

加强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的能力建设和管理,提高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臵能力。

(四)提高劳动者健康权益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政策标准体系,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将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依法纳入工伤保险社会统筹,保障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强调维护农民工的职业健康权益,企业要将农民工等各类用工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纳入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

(五)加强劳动用工和劳动合同管理。加强高危行业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管理,依法对不签订劳动合同和不履行危害告知义务的行为从严处罚,从源头上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六)建立健全司法救济机制和法律援助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解决职业病人权益纠纷中的司法救济作用,动员法律工作者、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团体,积极为职业病人提供法律援助、心理辅导和精神关怀等。

四、部门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1.拟订地方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

2.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并查处违法行为。

3.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审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并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工作。

4.负责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承担工矿商贸作业场所(煤矿作业场所除外)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

2.负责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

3.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据上述内容负责煤矿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工作。

(三)工会组织。

1.督促并协助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的宣传教育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建议;对劳动者反映的职业病防治问题,协调并督促用人单位解决。

2.协助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代表职工与企业平等协商签订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完善劳动关系;监督用人单位履行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向劳动者告知的义务。

3.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时,有权要求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采取强制性措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情形时,有权向用人单位建议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作出处理。

(四)发展改革部门。

1.负责将职业病防治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在项目审批中,监督相关项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申报或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

(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1.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包括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督促用人单位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

2.统筹拟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监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及职业危害因素和危害后果向劳动者告知的义务;打击非法用工和使用童工行为;制定女职工、农民工的特殊保护政策,维护职工和职业病病人的合法权益。

3.组织对职业病病人的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落实工伤待遇。

(六)工业信息化部门。

1.在制定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鼓励企业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落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产业。

2.组织实施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七)环境保护部门。

1.贯彻执行国家核与辐射安全政策、规划和技术标准,研究起草并组织实施地方性辐射安全法规和政府规章,拟订技术标准,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负责辐射事故调查处理。

2.监督管理核设施安全、放射源安全,负责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臵的生产、销售、使用审批。对核材料的管制和民用核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确保辐射工作场所安全。

3.依法关闭破坏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的小水泥厂、小煤窑、小冶炼厂等。

(八)财政部门。根据本辖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求,每年安排必要的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用于承担职业病防治职能相关部门人员的工资、津贴补助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宣传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

(九)科学技术部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和鼓励有关部门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鼓励科研院所对职业病发病机理和发展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水平。

(十)司法部门。宣传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时的司法救济制度,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十一)宣传部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劳动者健康、重视职业病防治的良好氛围。发挥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作用,鼓励群众举报职业病防治违法行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防治工作领导。各级政府要将职业病防治重要指标、主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本地区职业病防治规划,层层分解目标,明确具体措施,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三方代表组成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

(二)加大监管力度。各级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认真履行职业卫生监管职责。针对本地区职业病危害特点,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人群的监督检查力度,对重点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其他存在职业危害的单位至少1—2年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每年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定期组织开展年审工作。

严肃查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损害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违法行为。对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和负责人的责任;对因失职、渎职导致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发生,或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要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相互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三)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省、市两级的卫生、安监等部门每年至少要组织1—2期职业卫生相关技术和职业卫生监督培训班,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作业场所检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水平和职业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每一个卫生监督机构至少要培养2-3名既懂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的专业人员,指导当地职业卫生工作。强化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培训。

(四)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补充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培育和发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职业有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技术培训和咨询、化学品毒性鉴定、职业健康监护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介组织,构建多层次、多种模式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省卫生行政部门要强化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职业病体检、诊断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从业行为,促进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执业制度,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的资质培训,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标准及收费标准。适度放宽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审批,有条件的县都应设立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以满足当地职业健康体检的需要。

提高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臵能力,完善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医学救治基地的建设。探索预防重大职业中毒和核辐射事故的有效措施,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处臵能力。

(五)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多渠道的职业病防治筹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病防治。用人单位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各级政府要按照有关规定落实职业病防治补助政策,保证必需的工作经费。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

(六)建立职业病信息监测预警。加强职业病信息监测、报告与管理,建立和完善职业病信息监测、报告与管理网络,建设职业病监测哨点,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提供基础数据。

按照动态监控、及时预警、准确计量的要求,根据职业病危害的性质和程度,建设先进的职业病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按照队伍专业化、装备现代化要求,推进各级职业病信息监测标准化建设。

(七)开展专项调查,构建动态监管体系。开展严重职业病危害人群调查,构建严重职业病危害人群动态监管及监控预警体系,加强对严重职业病危害人群健康检查、登记建档和监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八)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卫生、安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保、宣传等部门以及工会组织要依据自己的职能,明确职责,制定职业卫生工作计划;要建立信息畅通、密切联系、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共同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四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07]27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去年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省各级各方面共同努力,扭转了能耗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节约能源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节能工作还存在管理不够到位和执法监管不够有力的问题,高耗能行业还存在扩张的内在冲动,节能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为确保完成我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任务,省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节能办公室研究制订了《陕西省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管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要对200户重点用能企业逐户排查,研究节能对策、措施,形成各厂有对策、各业有特色的节能局面。要加强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对未通过审查的,一律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要继续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限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要切实落实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淘汰火电、水泥、钢铁、焦炭、电石等高耗能行业的落后产能。要强化对重点用能单位的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要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对浪费能源资源的行为予以曝光。省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节能办公室要认真组织好《方案》实施工作,确保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取得实效。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陕西省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我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万元GDP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各市(区)和省直部门目标责任考核试行办法》(陕发〔2007〕11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若干意见》(陕政发〔2006〕30号)、《关于贯彻落实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陕政发〔2007〕22号)及《陕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的必要性

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是推动全省节能工作、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有效方法,也是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的具体行动。建立科学的节能评价考核管理机制,是衡量政府、企业节能管理责任是否落实的基本标准,是强化政策执行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具体抓手。制订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既细化了节能工作目标,又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对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节能工作的责任心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促进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对象

(一)各设区市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省级有关部门。

(二)省政府确定的200户重点用能企业。

三、对各设区市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的评价考核办法

(一)评价考核内容。

对各设区市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以下称各市(区)〕的评价考核指标分为两类:节能目标完成指标(50分)和节能措施指标(50分)。具体节能目标评价考核指标及计分方法见附表1。

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为否决性指标,以省政府制定的目标为准,未达到计划目标值即为未完成目标考核等次。节能措施指标为定性评价指标,根据指标的完成率或有关工作完成情况计分。

(二)评价考核时间和程序。

各市(区)在上本地区万元GDP能耗及其降低率数据,经省级有关部门审定后一个月内,向省政府提交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同时抄送省政府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节能办公室(以下简称节能办公室)。省政府委托节能办公室组建评价考核工作组,每年对各市(区)进行抽查和调研评估。根据工作组的评价和调查报告,节能办公室完成对各市(区)的综合评价考核报告,于每年8月底前报经省政府审核后,向全省进行公告。

(三)评价考核等次。

以省统计局公布的各市(区)能耗指标作为定量评价考核的主要依据。评价考核分为四个等次:超额完成(95分以上且否决性指标超过计划目标值)、完成(75-94分且否决性指标达到计划目标值)、基本完成(60-74分且否决性指标达到计划目标值)、未完成(60分以下或否决性指标未达到计划目标值)。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次的市(区),应在一个月内做出原因解释并提交改进方案,省政府责令其限期改进。

(四)奖惩办法。

各市(区)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的结果,由省节能办公室报经省政府审定后,提交省委组织部,依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各市(区)和省直部门目标责任考核试行办法》的规定,作为各市(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超额完成节能考核目标的市(区),省政府予以50万元的奖励,对考核结果为完成的,予以通报表彰,同时加大对超额完成和完成的市(区)节能项目的投资支持力度。对未完成的予以通报批评,领导干部不得参加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并暂停核准和批准该市(区)除鼓励类外的新建高耗能项目。

四、对省级有关部门的评价考核办法

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若干意见》,省级有关部门节能工作的责任是: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全省和200户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省工交办负责全省工业企业的节能工作;省建设厅负责建筑节能工作;省交通厅负责交通节能工作;省商务厅负责商贸系统的节能工作;省旅游局负责旅游行业节能工作;省教育厅、省卫生厅负责教育、卫生系统节能工作;省农业厅、省水利厅负责农村节能工作;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省级机关节能工作;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统计局、省环保局、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协同做好相关工作。对上述部门的节能考核,依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各市(区)和省直部门目标责任考核试行办法》的规定进行考核。

五、对200户重点用能企业的评价考核办法

(一)评价考核内容。

评价考核指标分两类:节能目标完成指标(50分),节能措施指标(50分)。200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及总体计分方法见附表2。

节能量为否决性指标,以企业根据省上下达的“十一五”期间节能总量制定的目标为准,未完成该指标,考核结果即为未完成等次。节能措施指标为定性评价指标,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和指标的完成计分。

(二)评价考核时间和程序。

200户重点用能企业的评价考核由省节能办公室负责实施。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

一200户重点用能企业应于每年3月底前向省工交办、省国资委和各市(区)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同时抄送省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其中,列入国家千家企业的我省22户重点用能企业同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省节能办公室组织以社会专家为主的评估调查组,对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抽查和调研评估。省节能办公室根据评估调查组的报告,于每年5月份完成对200户重点用能企业的综合评价报告,报省政府审核后,向全社会进行公告。

(三)评价考核等次。

评价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次:超额完成(95分以上且否决性指标超过计划节能量)、完成(75-94分且否决性指标达到计划节能量)、基本完成(60-74分且否决性指标达到计划节能量)、未完成(60分以下或否决性指标未达到计划节能量)。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次的重点用能企业,应在一个月内做出原因解释并提交改进方案,由各设区市政府或省国资委责令限期改进。

(四)奖惩办法。

省政府对评价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的企业予以奖励,前10名各奖励10万元,10名以后的各奖励5万元;完成的企业,予以通报表彰。同时加大对超额完成和完成企业的节能项目的投资支持力度。评价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次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一律不得参加评奖、授予荣誉称号。新建高耗能投资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将从严控制,并对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六、加强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

省节能办公室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人事厅、省统计局、省工交办等部门组成评价考核工作组,负责节能目标责任的评价考核和监督核查工作。

各市(区)要高度重视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要建立科学、合理、分级的考核指标、制度和程序,建立评价考核社会专家库,逐步完善评价考核工作的实施和检查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评价考核结果,并对自查报告和200户重点用能企业综合评价报告的准确性负责。

全省各级统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能源统计队伍建设,省级统计部门要完善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和监察体系,保证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全省各级宣传部门要加大节能宣传力度,新闻媒体要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搞好节能监督,营造全社会共同节能的良好氛围。

附表:1.各市(区)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计分表

┌────┬─┬──────┬──┬────────────────────────┐│考核指标│序│考核内容

│分值│评分标准

││类型

│号│

│├────┼─┼──────┼──┼────────────────────────┤│节能目标│1 │万元GDP能耗 │40 │完成计划目标得40分,完成目标的90%得36分,完 ││(50分)│ │降低量

│成80%得32分,依次类推,每超额完成10%加3分,最多 ││

│ │

│加9分,本指标为否决性指标,只要未达到计划确 ││

│ │

│定的目标值即为未完成等次。

││

├─┼──────┼──┼────────────────────────┤│

│2 │万元工业增加│10 │完成计划目标得10分,完成90%得9分,80%得8分,││

│ │值能耗降低率│

│依次类推。

││

│ │(规模以上)│

│├────┼─┼──────┼──┼────────────────────────┤│节能措施│3 │节能工作组织│

4│

1、建立节能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2分;

││(50分)│ │和领导情况 │

2、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2分。

││

├─┼──────┼──┼────────────────────────┤│

│4 │节能目标分解│

3│

1、节能目标逐级分解,1分;

││

│ │和落实情况 │

2、开展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检查和考核,1分;

││

│ │

3、定期公布能耗指标,1分。

││

├─┼──────┼──┼────────────────────────┤│

│5 │调整和优化产│14 │

1、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上升,4分;

││

│ │业结构情况 │

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工业增加值比重上升,4分││

│ │

│;

││

│ │

3、制定和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 ││

│ │

│,3分;

││

│ │

4、完成当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目标,3分。

││

├─┼──────┼──┼────────────────────────┤│

│6 │节能投入和重│11 │

1、建立节能专项资金并足额落实,3分;

││

│ │点工程实施情│

2、节能专项资金逐年增加,4分;

││

│ │况

3、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4分。

││

├─┼──────┼──┼────────────────────────┤│

│7 │节能技术开发│

3│

1、把节能技术研发列入科技计划,2分;

││

│ │和推广情况 │

2、实施重点节能技术示范项目,推广节能技术服务机 ││

│ │

│制,1分。

││

├─┼──────┼──┼────────────────────────┤│

│8 │重点企业和行│6

1、完成重点用能企业(含200家企业)当年节能目标,││

│ │业节能工作管│

│2分;

││

│ │理情况

2、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率完成100%得2分,完成80% ││

│ │

│得1分,不足70%的不得分。

││

│ │

3、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完成目标得2分,││

│ │

│完成80%得1分,不足70%的不得分。

││

├─┼──────┼──┼────────────────────────┤│

│9 │法律、法规完│

5│

1、出台和完善各类《节能法》配套法律法规等,1分;││

│ │善和执行情况│

2、定期开展节能执法监督检查等,2分;

││

│ │

3、执行主要耗能产品和建筑能耗限额标准,2分。

││

├─┼──────┼──┼────────────────────────┤│

│10│节能基础工作│

4│

1、加强节能监察队伍、机构能力建设,1分;

││

│ │落实情况

2、完善能源统计制度并充实能源统计力量,1分;

││

│ │

3、推广和普及能源计量器具,1分;

││

│ │

4、开展节能宣传和培训工作,1分。

│├────┼─┼──────┼──┼────────────────────────┤│小计

│ │

│100 │

│├────┴─┴──────┴──┴────────────────────────┤│注:

1、各市区节能目标计划根据省发展改革委下达的目标为准;上未完成的节 ││能目标,须分摊到以后。

││2、2010年节能目标以节能目标责任书签定的目标为准。

│└─────────────────────────────────────────┘

注:

1、各市区节能目标计划根据省发展改革委下达的目标为准;上未完成的节能目标,须分摊到以后。2、2010年节能目标以节能目标责任书签定的目标为准。

附件2:200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计分表

┌────┬─┬─────────┬──┬────────────────────┐│考核指标│序│考核内容

│分值│评分标准

││类型

│号│

│├────┼─┼─────────┼──┼────────────────────┤│节能目标│1 │节能量

│20 │完成计划目标得20分,完成目标的90%得1││(50分)│ │

│ │5分,80%得12分,70%得10分,60%得8分,50%││

│ │

│得6分,40%得4分,30%得3分,20%得2分,10%││

│ │

│得1分。每超额完成10%加3分,最多加8分。本││

│ │

│指标为否决性指标,只要未达到目标值即为未││

│ │

│完成等次。

││

├─┼─────────┼──┼────────────────────┤│

│2 │主要产品单位能耗(│20 │完成计划目标得20分,完成90%得16分,8││

│ │有主产品的企业)│

│0%得13分,70%得10分,60%得8分,50%得6分 ││

│ │

│,40%得4分,30%得3分,依此类推。单位产品││

│ │

│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分别││

│ │

│加3分和4分。

││

├─┼─────────┼──┼────────────────────┤│

│3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0 │完成计划目标得10分,完成90%得9分,80││

│ │

│%得8分,70%得7分,依此类推。

│├────┼─┼─────────┼──┼────────────────────┤│节能措施│4 │节能工作组织和领导│6

1、建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挂帅的节能工作领 ││(50分)│ │情况

│导小组并定期研究部署企业节能工作,3分; ││

│ │

2、设立或指定节能管理专门机构并提供工作 ││

│ │

│保障,3分。

││

├─┼─────────┼──┼────────────────────┤│

│5 │节能目标分解和落实│8

1、按将节能目标分解到车间、班组或个 ││

│ │情况

│人,2分;

││

│ │

2、对节能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考评,2分;

││

│ │

3、实施节能奖惩制度,4分。

││

├─┼─────────┼──┼────────────────────┤│

│6 │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16 │

1、按规定淘汰落后耗能工艺、设备和产品,6││

│ │情况

│分;

2、安排节能研发资金,2分;

3、安排节 ││

│ │

│能资金并采取节能工程技术措施,8分。

││

├─┼─────────┼──┼────────────────────┤│

│7 │节能法律法规执行情│8

1、贯彻执行《节能法》及配套法律、法规,2││

│ │况

│分;

2、执行单位产品能耗定额和限额,2分;││

│ │

3、实施主要耗能设备定额管理制度,2分; ││

│ │

4、新、改、扩建项目按节能设计规范和用能 ││

│ │

│标准建设,2分。

││

├─┼─────────┼──┼────────────────────┤│

│8 │节能管理工作执行情│12 │

1、编制并实施节能计划,2分;

2、实行 ││

│ │况

│能源审计,并落实改进措施,4分;

││

│ │

3、建立能源统计台账,按时保质报送能源统 ││

│ │

│计报表,2分;

││

│ │

4、依法依规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并定期进行 ││

│ │

│检定、校准,2分;

││

│ │

5、节能宣传和节能技术培训工作,2分。

│├────┼─┼─────────┼──┼────────────────────┤│小计

│ │

│100 │

│└────┴─┴─────────┴──┴────────────────────┘

注:

1、节能目标以省发展改革委下达的目标为准;上未完成的节能目标,须分摊到以后。2、2010年节能目标以节能目标责任书中签定的目标为准。

发布部门:陕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7年07月25日 实施日期:2007年07月25日(地方法规)

第五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通知

陕政办发〔2011〕 13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陕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陕政发〔2010〕51号),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

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学前教育,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幼儿园(班)3928所,其中,城市822所,县镇668所,农村2438所;公办711所,占幼儿园总数的18.1%;民办 3217所,占幼儿园总数的81.9%。全省学前两年在园幼儿53.7万名,毛入园率为73.81%;学前三年在园幼儿68.16万人,毛入园率 62.19%。专任教师3.6万人,专业合格率97%。与此同时,我省学前教育发展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公办园数量过少,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幼儿园严重短缺,城市“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

二、指导思想

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 见》的突破口,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夯实各级政府责任,以市为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按照“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要求,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 设,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推动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按照“省定标准、以奖代补,市级统筹、布局规划,以县为主、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制定出台相关标准及政策。通过新建、改扩建、购买服务等方 式,大力推动县、乡公办幼儿园建设,每个县(市、区)城至少建成一所标准化幼儿园,建成1000所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按照大村独办、小村 联办的原则,使幼儿园(班)覆盖全部行政村;形成学前教育县(市、区)、乡(镇)两级骨干体系和县(市、区)、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完成15万名 教师和1800名园长的培训任务。基本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积极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到2013年底,全省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85%,学前三 年毛入园率达到75%。

(二)任务。

1.2011年工作任务。

(1)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建成35所县(市、区)城标准化幼儿园,其中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各建设4所,商洛2所,铜川1 所。建成406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其中,西安市31所,宝鸡市34所,咸阳市41所,铜川市8所,渭南市60所,延安市41所,榆林市45所,汉中市 56所,安康市49所,商洛市40所,杨凌示范区1所。实施好国家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项目。

(2)推动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逐步实现小区配套幼儿园与小区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城镇小区、行政村幼儿园覆盖率达到40%。全省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77%,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5%。

(3)全面启动学前一年免费教育。从2011年9月起,全省所有公办(包括教育部门办、集体办、其他部门办)幼儿园免收入园保教费,民办幼儿园 比照公办幼儿园免费标准减收保教费。所需经费由省、市、县各级财政予以保障,省级根据适龄幼儿人数、毛入园率及各地学前一年免费工作开展情况等因素实行以 奖代补,市、县(市、区)应足额安排本级应承担资金。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足配齐,并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及时予以调整。根据编制定员和工作需要,由省教育厅 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定实施方案,启动全省统一公开招聘公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工作。充分利用省、市、县(区)三级教师培训网络,对5000名教师、600名园长进行培训。其中省级培训800名教师、200名园长,市、县(市、区)级培训4200名教师、400名园长。省上举办50—100人的培训管 理者培训班。拓宽幼儿教师培养渠道,扩大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为普及学前教育培养足够数量的合格教师。

(5)积极发展早期教育。扩大0—3岁早期教育试点范围。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每个县(市、区)选择1所幼儿园,建立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康复资源中心,开展对特殊儿童及家长的教育指导。

(6)规范管理。规范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强化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工作,配备专职安保人员,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按照全面排查、分类治理的原则,逐步清理整顿无证办园。不断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各市符合国家标准的幼儿园达到行政区域内幼儿园总数的70%以上。积极推 进幼儿园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启动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信息化管理试点工作。

2.2012年工作任务。

(1)继续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建成35所县(市、区)城标准化幼儿园,其中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各建设4所,商洛 2所,铜川1所。建成290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其中,西安市17所,宝鸡市22所,咸阳市29所,铜川市7所,渭南市45所,延安市30所,榆林市 33所,汉中市42所,安康市36所,商洛市28所,杨凌示范区1所,使全省新建、改扩建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700所左右。

(2)加强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的检查。继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城镇小区、行政村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0%。全省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81%,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

(3)继续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完善政策措施,稳定保障水平。

(4)在编制定员以内,全省统一公开招聘公办幼儿园新任教师。省级完成800名教师、200名园长、50—100名培训管理者的培训任务;市、县(市、区)完成4200名教师、400名园长的培训任务。根据需要调整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

(5)积极发展早期教育。认真抓好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全省建立200所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康复资源中心,开展对特殊儿童及家长的教育指导。

(6)严格规范管理。坚持“以游戏为主,保教并重”的原则,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努力消除安全隐患。加 大清理整顿力度,逐步清理整顿无证办园。各市符合国家标准的幼儿园达到行政区域内幼儿园总数的80%。推进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完善幼儿园信息 管理系统,扩大试点范围,覆盖全省30%的幼儿园。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和城乡结对帮扶长效机制,全省100个省级示范幼儿园对口帮扶100个 县(区)。

3.2013年工作任务。

(1)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县(市、区)、乡(镇)幼儿园建设任务。建成35所县(市、区)城标准化幼儿园,其中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各建设4所,商洛2所,铜川1所。建成304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其中,西安市20所,宝鸡市28所,咸阳市30所,铜川 市7所,渭南市46所,延安市31所,榆林市34所,汉中市41所,安康市37所,商洛市29所,杨凌示范区1所。

(2)继续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办好普惠性幼儿园。幼儿园覆盖全部城镇小区和行政村。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8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

(3)继续全面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进一步完善政策和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

(4)在编制定员以内,继续组织全省统一公开招聘公办幼儿园新任教师。省级完成800名教师、200名园长、50—100名培训管理者的培训任务;市、县(市、区)完成4200名教师、400名园长的培训任务。根据需要调整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

(5)加强对0—3岁早期教育机构的审批和管理,形成科学的早期教育指导方案。继续抓好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总结、交流和推广经验。

(6)进一步规范管理。继续坚持“以游戏为主,保教并重”的原则,使“小学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加强幼儿园安全防护工作的监管,努力消除安全 隐患。继续通过分类治理、改造提升和督促整改的方式,全面排查、清理整顿,基本消除无证办园。全省幼儿园基本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推广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改革 试点成果,扩大试点范围。幼儿园信息管理试点范围覆盖全省50%的幼儿园。继续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和城乡结对帮扶长效机制,总结推广先进经 验,展示帮扶成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大统筹力度,将学前教育设施建设纳入到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建设规划中。把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 务体系。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教育、发展改革、财政、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人口计生、建设、土地、规划、公安和物价等相关部门,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推进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制定完善相关标准。在深入调研、摸清情况的基础上,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完善各类幼儿园办园标准、收费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及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的实施办法。

(三)做好发展规划。按照建设任务,统筹编制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专项建设规划。要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校舍和公共资源,按照办园标准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要统一标准、统一设计。

(四)加大资金投入。省上每年安排2亿元学前教育经费,其中省级预算内计划投资和省财政专项资金各1亿元,用于支持城乡幼儿园建设和学前一年免 费教育。各市、县(市、区)也要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省上实行以奖代补,每新建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奖励50万元,改扩建一所奖励30万元。

(五)加强政策扶持。制定和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在资金、设施设备、师资配备等方面鼓励和扶持城镇小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 量捐资、出资举办普惠性幼儿园。着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入园,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鼓励大中型企业建设幼儿园,按公办幼儿园统一管理。采取激励政策、专业 培训、提高待遇等措施,鼓励和吸引符合条件的人员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市、县(市、区)政府要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制定考核标准,按照考核等次给予相应奖 励。

(六)强化管理。学前教育以市为主统筹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专门机构,对学前教育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加强对标准化幼儿园的审批和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不断提升办园质量。开展理顺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改革试点。坚持科学保教,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

(七)加强督查督导。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加大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督查力度。省委、省政府已将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作为每年 考核市委、市政府教育工作的重

要指标,并将县(市、区)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情况作为创建“双高双普”和“教育强县(区)”的重要评估指标。省、市、县(市、区)要逐级签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责任书,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大对目标任务落实、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保教质量、安全管理以及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等重点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每年将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布。

2013年底,省政府将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总结,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市、县(市、区)以及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下载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小水电开发利用规划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小水电开发利用规划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