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时间:2019-05-15 14:0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第一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

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04-27 08:37 文章点击数为:53 字号: [大] [中] [小] 陕政办发〔2018〕22号、陕规〔2018〕14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工作要点》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4月22日

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工作要点

一、工作目标

全省设区市平均优良天数达到279天,较2017年增加29天;细颗粒物(PM2.5)浓度达到51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7.3%。

二、主要工作任务

1.制定关中地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企业退出工作方案,率先关停搬迁关中核心区企业,重点压减水泥(不含粉磨站)、焦化、石油化工、煤化工、防水材料、陶瓷(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保温材料等行业企业产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各市政府包括各设区市政府、韩城市政府,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管委会,下同)

2.以散煤削减为主,规上工业以燃料煤削减为主,削减燃煤500万吨。(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3.制定清洁取暖实施方案,优化热源点规划布局,对关中地区现有燃煤集中供热站实施清洁化改造,完成60%的改造任务。(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4.11月15日前,完成城市智能电表改造。(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11月15日前,完成农村智能电表改造。(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5.在关中地区整村推进农村居民、农业生产、商业活动燃煤(薪)的清洁能源替代,力争平原农村替代实现全覆盖,山区农村替代率达到80%。(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6.每月组织开展洁净煤煤质专项检查,依法严厉打击销售不合格清洁煤行为。(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7.完成关中地区35蒸吨/时以下燃煤锅炉、燃煤设施和工业煤气发生炉、热风炉、导热油炉60%的拆除或改造任务。(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8.完成关中地区现有生产经营类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9.加快建成陕北至关中第二条750千伏线路通道,对关中地区火电企业进行优化布局,完成西安周边的大唐灞桥热电厂、大唐渭河电厂、陕能渭河电厂、西安西郊热电厂、大唐户县第二发电厂改造任务。(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10.制定在用机动车淘汰更新激励政策,加快推进老旧高排放机动车更新工作。加大货运、物流车辆污染治理力度,强化综合执法监管,建立“黑名单”制度,实施多部门联合惩戒。(省高排放机动车污染治理专项工作办公室、各相关厅局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11.关中城市现有燃油公交车的40%更新为新能源公交车。(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12.严格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年度督查考核,考核不合格或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检测机构暂停或取消其检测资格。(省质监局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13.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用燃油行为,确保全省符合国家标准的车用油品全覆盖。(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14.建立过境西安货运车辆避让西安绕城高速制度,通过限制性措施和经济激励政策,引导车辆从西咸北环线等线路分流。(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15.严格执行“禁土令”。采暖季期间,西安市(含西咸新区)、咸阳市、渭南市城市建成区及关中其他城市中心城区,除地铁(含轻轨)项目、市政抢修和抢险工程外的建筑工地禁止出土、拆迁、倒土等土石方作业。涉及土石方作业的重大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确需施工的,由项目所在地县级政府申请,经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初审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可以施工,施工项目要向社会公示,并进行严格监管。对施工期间违规的企业,按相关规定从严处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严禁以各种借口将“禁土令”降低标准、减少时限、缩小范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关中各市政府负责)

16.严格管控施工扬尘,全面落实建筑施工“六个100%管理+红黄绿牌结果管理”的防治联动制度,施工工地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主管部门管理平台联网。加强渣土车运输监管,车辆必须全部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杜绝超速、超高装载、带泥上路、抛洒泄漏等现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17.严格道路保洁作业标准,实行机械化清扫、精细化保洁、地毯式吸尘、定时段清洗、全方位洒水的“五位一体”作业模式。新增吸尘式道路保洁车辆不得低于新增保洁车辆的50%。(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18.加快核发固定源的排放许可证,超标或超总量排污企业一律停产整治。(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19.对涉气污染源企业每季度开展监督性监测。(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20.在煤化工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推进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家具、电子制造、工程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推进加油站、油品储运销设施三次油气回收治理。加强VOCs监督性监测能力建设,重点企业安装在线监测系统,VOCs排放重点工业园区建设VOCs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21.排放油烟的饮食业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并实现达标排放,全面规范治理露天烧烤污染,严防有烟烧烤“死灰复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22.继续推进关中地区“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完成具有固定设施的、有污染排放的生产性“散乱污”工业企业的整治。2018年7月1日前,关中地区再次摸底核实“散乱污”企业,实行拉网式排查和综合整治,并实现动态清单式管理,确保整治到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23.制定和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明确应急减排清单,建立关中及周边地区应急联动机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24.建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西北区域预测预报中心,市级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单位具备72小时精细化常规预报和168小时潜势预报能力。(省环境保护厅、省气象局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25.关中地区在夏季(6月1日至8月31日)对石油化工、煤化工、焦化、水泥(含特种水泥,不含粉磨站)行业实施限产,对表面涂装(含汽修)、包装印刷行业实施错时生产。关中各市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更加严格的错峰生产要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各市政府负责)

石油化工行业限产20%左右,以设计生产能力核算。煤化工、焦化行业统筹制定本地区停产检修计划(焦化行业也可通过停运部分装置方式),分别限产15%和20%左右产能,以设计生产能力核算;水泥(含特种水泥,不含粉磨站)行业限产30%左右,以设计生产能力核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表面涂装(含汽修)、包装印刷行业实施错时生产(10:00—16:00停止生产)。(各市政府负责)

26.关中地区在冬防期间(11月15日至来年3月15日),水泥(含特种水泥,不含粉磨站)、砖瓦窑(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陶瓷(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石膏板、保温耐火材料、防水材料等建材行业全部实施停产,水泥粉磨站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实施停产;承担居民供暖、协同处置城市垃圾或危险废物等保障重大民生任务的水泥等行业企业,要根据承担任务量核定最大允许生产负荷;钢铁、焦化、煤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实施部分错峰生产,钢铁产能限产30%左右,以高炉生产能力计,以企业实际用电量核实。焦化企业限产30%左右,出焦时间延长至36小时以上。煤化工、石油化工行业产能限产20%左右,以设计生产能力核算。关中各市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更加严格的错峰生产要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各市政府负责)

27.制定采暖季优化电力调度方案,按照煤耗能效、排放绩效综合水平对电力行业精准实施错峰生产,陕北高效清洁火电燃煤机组多发,关中地区火电燃煤机组在保证居民、企业正常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发电,热电企业严格落实以热定电,禁止超负荷发电。(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28.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完善市、县、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及特殊功能区域的“4+1”环境监管网格体系,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省环境保护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29.发挥社区、街道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营造绿色生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畅通监督渠道,实施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机制。(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三、保障措施

1.在关中地区实施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贯彻落实《关中地区铁腕治霾专项行动奖补办法》。(省财政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调整峰谷电价时段,适应农村居民生活习惯。(省发展改革委、省物价局负责)

2.推进热网互联互通和热用户端升级改造,加快建设储气设施。实施电力线路改造工程,加强乡镇和农村输配电网建设,满足煤改电需要。(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3.科学编制污染源排放清单,构建区域环保监管智慧平台。(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4.对重点防治时段开展巡查执法和专项督察,推动解决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省委环境保护督察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环境保护厅负责)

5.邀请国家团队来陕指导技术研究工作,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和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省科技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6.建设国家环境监测西北区域质量控制中心、国家空气质量预警预报西北区域中心。合理扩增、科学设置县级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完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会商制度。(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7.各市空气质量目标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省委、省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进行考核。(省考核办,省环境保护厅负责)

附件:1.2018年各市(区)空气质量PM2.5考核指标.pdf

2.2018年各市(区)优良天数目标任务.pdf

第二篇: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从我做起

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从我做起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20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与雾相比,霾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因此,渴望清新空气、向往蓝天白云、身心健康已成为人们追求的要害。

凡事都要多角度思考,霾的形成虽然有着复杂的过程,但工业化的发展和各种能源的大量消耗,应当被视为一个重要因素;大量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大量机制车的增加,成为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城市周边以煤为主的采暖方式,随意焚烧垃圾、秸秆等不环保习惯更是“功不可没”。然而,在这种种的因素背后,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几乎所有的污染排放源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就是说,我们在创造财富、享受生活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为霾的形成而“贡献”着力量。所以说,要想治“霾”防“霾”,先要从我们自身做起。针对雾霾,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这其中包括将一大批污染性企业外迁或改造,实施对汽车的限行政策,对建筑的节能改造等。政府的努力实实在在,但这远远不够,因为霾的治理是一个长时间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谈到治霾,有的人首先想到怎样节约能源,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而也有人会想到,要从转变生活理念开始,将各种容易产生污染的行为改掉。如今,很多人,一方面在通过各种健身的方式提高身体素质,为适应不良环境积聚能量,但另一方面,却又开着车、吸着烟,增加有害气体排放,损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其实,作为现代人,提倡环保、践行环保,不只是一句口号或流行语,而是摆在面前、迫在眉睫的事情。不要忽略一点一滴的环保行为,“人多力量大”,不仅表现在发展经济、提高物质水平上,更应该体现在文明行为的养成上,每个人的一点点的绿色行为,都会形成巨大的“绿色规模效应”。其实,这跟“霾”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信,只要我们每人每天都能为防“霾”做出一点细微的贡献,积年累月下来,就会产生十分可观的效果。

对于治霾这项民生工程来说,离不开每位公民的贡献。美好的环境、美丽的家园不会从天而降,唯有大家行动起来,以举手之劳和愚公移山的精神,投入到改善空气质量,防治污染发生的行动中去,才会有聚沙成塔、众志成城的效果出现,才会尽早消除“雾霾”笼罩在我们头上的阴影,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第三篇:陕西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

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

(2018-2020年)

一、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现状

(一)五年来取得明显成效。

201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将空气质量改善情况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层层分解落实各地、各部门的污染防治责任。组织实施《陕西省“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和工作方案,坚持系统施策、统筹防治、协调推进,持续落实“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项措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政策体系日臻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联防联控明显增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陕西省空气质量现状。

陕西省空气质量在不断改善的同时,与国家考核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大多数城市PM10、PM2.5年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多数城市二氧化氮和臭氧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关中城市群空气质量在全国排名靠后,汾渭平原被列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向纵深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人口和经济要素将进一步聚集,环境空气质量将成为区域绿色发展的突出短板。随着关中地区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臭氧等复合型污染日益凸显,全省特别是关中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面临更大压力。

(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优。陕西省第二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重高于全国8.2个百分点。关中地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9倍、3.6倍。受清洁能源供应保障及市场机制等因素制约,电能、地热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推广困难大、矛盾多,能源结构不优的局面急需加快调整。

二是复合型大气污染特征愈加明显。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工作相对滞后,二氧化氮浓度呈上升趋势,臭氧污染呈现时段提前、范围扩大、浓度加重的特点。PM10、PM2.5和臭氧已成为影响陕西省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三是联防联控的合力仍需加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充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尚需进一步加强和提升,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铁腕治霾工作还有盲区,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推动不到位、监管执法不到位等现象。

四是对大气污染成因的研究比较薄弱。对雾霾形成机理、源解析和污染迁移规律等研究不足,对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成因、控制对策及健康影响研究不够,现有环境管理手段尚不能适应新时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综合管理能力欠缺,科学治霾水平亟待提升。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落实“五新”战略任务,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助力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深入推进铁腕治霾、科学治霾、协同治霾,以增强区域联防联控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完善交通运输结构,狠抓重污染天气应对,使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颗粒物浓度明显降低,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努力完成国家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二)工作目标。

以PM10、PM2.5防治为重点,协同推进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臭氧前体污染物控制。到2020年,全省设区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3%,PM2.5浓度较2015年下降15%,PM10浓度明显下降,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二氧化氮浓度上升和臭氧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遏制,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年均浓度基本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1.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执行《关中地区治污降霾重点行业项目建设指导目录(2017年本)》,关中核心区(见陕政办发〔2015〕23号)禁止新建、扩建燃煤发电、燃煤热电联产和燃煤集中供热项目,禁止新建、扩建和改建石油化工、煤化工、水泥、焦化项目。(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各市政府包括各设区市政府、韩城市政府,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管委会,下同)

制定关中地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企业退出工作方案,率先关停搬迁关中核心区企业,重点压减水泥(不含粉磨站)、焦化、石油化工、煤化工、防水材料、陶瓷(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保温材料等行业企业产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2.削减煤炭消费总量。落实《关中地区重点企业煤炭消费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关中地区热电联产(自备电厂)机组“以热定电”暂行办法》,加强节煤改造,严控新增燃煤项目。以散煤削减为主,规上工业以燃料煤削减为主,每年削减燃煤500万吨,三年累计削减1500万吨。未完成煤炭削减任务的城市,削减任务结转累加至下一,同时禁止新建耗煤项目。(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3.稳步推进清洁供暖。制定清洁取暖实施方案,禁止新建燃煤集中供热站,新增供暖全部使用天然气、电、可再生能源供暖(包括地热供暖、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太阳能供暖、工业余热供暖等),优先采取分布式清洁能源集中供暖,居住建筑不具备条件的,可接入市政集中供暖。新增天然气产量优先用于保障民生用气。优化热源点规划布局,对关中地区现有燃煤集中供热站实施清洁化改造,推动热电联产富余热能向合理半径延伸,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集中供热站全部予以拆除,覆盖范围外的统筹布局天然气、电、地热、生物质等清洁能源取暖措施,暂不具备清洁能源供暖的执行超低排放标准并限期完成清洁能源改造。现有燃煤集中供热站2019年底前改造完毕,其中,2018年不少于60%.(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各市具体任务由省发展改革委另行下达)

2018年11月15日前,完成城市智能电表改造。(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2018年11月15日前,完成农村智能电表改造。(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4.深入推进散煤治理和秸秆等生物质综合利用。在关中地区整村推进农村居民、农业生产、商业活动燃煤(薪)的清洁能源替代,采取以电代煤、以气代煤,以及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到2018年底前,力争平原农村替代实现全覆盖,山区农村替代率达到80%;到2019年底,山区农村替代实现全覆盖。关中核心区以外和各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以外的地区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改造的,应使用“洁净煤+民用高效洁净煤炉具或兰炭+兰炭专用炉具”过渡。(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推广固化成型、生物气化、热解气化、炭化等能源化利用技术,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带动秸秆原料利用的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018年底前,力争秸秆原料产业化利用实现一县一品,不断提高秸秆高值化利用水平。(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开展秸秆还田、青贮饲料、堆肥等综合利用,从源头禁止秸秆焚烧。杜绝使用散煤、秸秆、玉米芯、枯枝落叶等生物质燃料。(省农业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组织开展燃煤散烧治理专项检查行动,确保生产、流通、使用的洁净煤符合标准。质监、工商部门要以洁净煤生产、销售环节为重点,每月组织开展洁净煤煤质专项检查,依法严厉打击销售不合格清洁煤行为。(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5.加大燃煤锅炉拆改力度。2019年底前,关中地区所有35蒸吨/时以下燃煤锅炉(20蒸吨/时及以上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除外)、燃煤设施和工业煤气发生炉、热风炉、导热油炉全部拆除或实行清洁能源改造,其中,2018年不少于60%.(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6.开展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2019年底前,完成关中地区现有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其中,生产经营类天然气锅炉2018年全部完成。改造后的氮氧化物排放低于80毫克/立方米。(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7.建设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完成已划定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禁燃区内禁止销售、燃用高污染燃料,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已建成的应当在当地市政府规定的期限内改用天然气、页岩气、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要求,逐步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各市政府负责)

8.对关中地区火电企业进行改造。加快建成陕北至关中第二条750千伏线路通道,对关中地区火电企业进行优化布局,关中核心区不再新建火电、热电企业。2019年底前,关中地区现有火电机组全部实行热电联产改造,释放全部供热能力,对热电联产项目发电计划按照以热定电原则确定。采暖季,供热机组严格按照以热定电原则落实发电计划,确保民生用电、用热需求不受影响;非采暖季,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减少或停止发电,其中,西安周边的大唐灞桥热电厂、大唐渭河热电厂、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西安西郊热电厂、大唐户县第二热电厂于2018年底前率先完成改造。开展非供热燃煤自备机组清洁替代,30万千瓦以下非供热燃煤自备机组的企业参加电力直接交易,将非供热燃煤自备机组电量转让给公用高效清洁机组代发。(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加快建设西安坚强电网,确保建成后的电网能够满足西安地区承办大型国际性会议需要和“煤改电”要求。(西安市政府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电力公司、省地方电力公司配合)

(二)持续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

9.推进高排放机动车污染治理。制定在用机动车淘汰更新激励政策,加快推进以国Ⅱ及以下汽油车和国Ⅲ及以下柴油车等为主的老旧高排放机动车更新工作。加强机动车污染排放防控体系建设,加快机动车遥感监测设施和超标排放执法取证能力、机动车污染排放执法防控监管及相关省、市平台建设、完善和升级等工作。通过采取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限行、禁行等手段,倒逼排放不达标等老旧高排放机动车加快淘汰更新。开展对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运车(含机场巴士)、货运车等高排放车辆的集中停放地、维修地的监督抽测。加强对销售、维修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和查处销售排放不达标车辆和维修造假企业。加大货运、物流车辆污染治理力度,强化综合执法监管,建立“黑名单”制度,实施多部门联合惩戒。(省高排放机动车污染治理专项工作办公室、各相关厅局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10.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厂区通勤、出租以及环卫、物流等领域加快推广和普及新能源车。城市新增公交车和出租车全部使用新能源车。2020年底前,关中城市现有燃油公交车更新为新能源公交车,其中,2018年不少于40%,2019年不少于40%.(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11.加强在用机动车管理。全面落实机动车排放检测/维护(I/M)制度,在用机动车排放超过标准的,应当进行维修。强化在用车定期排放检验,推进环保定期检验与安全技术检验有效结合,对不达标车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不得上路行驶。(省公安厅、省环境保护厅、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12.规范机动车环保检验。加强市、县两级在用机动车尾气检验和监管平台建设。(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认真落实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监测机构技术规范要求,严格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督查考核,考核不合格或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检测机构暂停或取消其检测资格。(省质监局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13.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严格市场准入,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装用不符合《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20891-2014)第三阶段要求的柴油机。自2019年1月1日起,在关中地区禁止使用不符合国Ⅲ标准要求的挖掘机、装载机、叉车、压路机、平地机、推土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各市政府负责)

14.加强油品监管。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全面加强油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用燃油行为,确保全省符合国家标准的车用油品全覆盖。(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15.建设绿色交通体系。建立过境西安货运车辆避让西安绕城高速制度,通过限制性措施和经济激励政策,引导车辆从西咸北环线等线路分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实现公共交通无缝连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行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16.发展关中城际轨道交通。加快实施《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解决关中城市群综合交通网与其经济发展速度水平不相适应、城际交通结构单一等问题。(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各市政府配合)

(三)全面整治城市面源污染。

17.严格执行“禁土令”。采暖季期间,西安市(含西咸新区)、咸阳市、渭南市城市建成区及关中其他城市中心城区,除地铁(含轻轨)项目、市政抢修和抢险工程外的建筑工地禁止出土、拆迁、倒土等土石方作业。涉及土石方作业的重大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确需施工的,由项目所在地县级政府申请,经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初审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可以施工,施工项目要向社会公示,并进行严格监管。对施工期间违规的企业,按相关规定从严处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严禁以各种借口将“禁土令”降低标准、减少时限、缩小范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关中各市政府负责)

18.全面提升施工扬尘管控水平。严格管控施工扬尘,全面落实建筑施工“六个100%管理+红黄绿牌结果管理”的防治联动制度,施工工地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主管部门管理平台联网。对落实扬尘管控措施不力的施工工地,在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平台曝光,记入企业不良信用记录。制定出台不诚信施工单位退出市场机制和取消招投标资质机制。加强渣土车运输监管,车辆必须全部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杜绝超速、超高装载、带泥上路、抛洒泄漏等现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19.控制道路扬尘污染。按照“海绵城市”理念新建、改建城市道路。严格道路保洁作业标准,实行机械化清扫、精细化保洁、地毯式吸尘、定时段清洗、全方位洒水的“五位一体”作业模式,从源头上防止道路扬尘。每年新增吸尘式道路保洁车辆不得低于新增保洁车辆的50%,逐步淘汰干扫式老旧设备。2020年底前,关中地区城市建成区车行道全部实现机械化清扫。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重点部位的治理,减少道路扬尘污染。(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20.加强物料堆场扬尘监管。严格落实煤炭、商品混凝土、粉煤灰等工业企业物料堆场抑尘措施,配套建设收尘和密封物料仓库,建设围墙、喷淋、覆盖和围挡等防风抑尘措施。采用密闭输送设备作业的,必须在装卸处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并保持防尘设施的正常使用,严禁露天装卸作业和物料干法作业。(各市政府负责)

(四)大力提升固定源监管水平。

21.全面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到2020年,完成所有列入原环境保护部《固定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固定源的排放许可证核发,未按国家要求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超标或超总量排污企业一律停产整治。(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22.深化工业污染源监管。将所有固定污染源纳入环境监管,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全面安装烟气在线监控设施。严格落实《陕西省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和排放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督导污染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落实环保主体责任,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监督污染源企业确保在线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对涉气污染源企业每季度开展监督性监测,监测结果及时报环境保护部门。鼓励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社会化专业机构开展监测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营管理。(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23.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控。在煤化工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推进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家具、电子制造、工程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推进加油站、油品储运销设施三次油气回收治理。加强挥发性有机物监督性监测能力建设,重点企业安装在线监测系统,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工业园区建设挥发性有机物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排放油烟的饮食业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并实现达标排放,凡达不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排放限值的,一律停业整改。全面规范治理露天烧烤污染,严防有烟烧烤“死灰复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24.继续推进关中地区“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完成具有固定设施的、有污染排放的生产性“散乱污”工业企业的整治。2018年7月1日前,关中地区再次摸底核实“散乱污”企业,实行拉网式排查和综合整治,并实现动态清单式管理,确保整治到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五)强化重点时段污染防控。

25.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水平。制定和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明确应急减排清单,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根据源解析结果和污染物排放构成选取应急管控重点对象。根据污染物排放绩效水平和污染物排放量确定同行业企业管控次序,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和均衡控制,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实施统一的区域措施,全力削减污染峰值。建立关中及周边地区应急联动机制,及时响应、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26.增强预测预报能力。建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西北区域预测预报中心,市级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单位具备72小时精细化常规预报和168小时潜势预报能力。强化环保、气象等多部门联动,加快培养和引进专业预报人员,不断提高预报预警准确度,及时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省环境保护厅、省气象局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27.严格实施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关中地区在冬季和夏季实施错时错峰生产,陕南、陕北可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要求,参照执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各市政府负责)

关中地区在夏季(6月1日至8月31日)对石油化工、煤化工、焦化、水泥(含特种水泥,不含粉磨站)行业实施限产,对表面涂装(含汽修)、包装印刷行业实施错时生产。关中各市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更加严格的错峰生产要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各市政府负责)

石油化工行业限产20%左右,以设计生产能力核算。煤化工、焦化行业统筹制定本地区停产检修计划(焦化行业也可通过停运部分装置方式),分别限产15%和20%左右产能,以设计生产能力核算;水泥(含特种水泥,不含粉磨站)行业限产30%左右,以设计生产能力核算。表面涂装(含汽修)、包装印刷行业实施错时生产(10:00-16:00停止生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关中地区在冬防期间(11月15日至来年3月15日),水泥(含特种水泥,不含粉磨站)、砖瓦窑(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陶瓷(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石膏板、保温耐火材料、防水材料等建材行业全部实施停产,水泥粉磨站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实施停产;承担居民供暖、协同处置城市垃圾或危险废物等保障重大民生任务的水泥等行业企业,要根据承担任务量核定最大允许生产负荷;钢铁、焦化、煤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实施部分错峰生产,钢铁产能限产30%左右,以高炉生产能力计,以企业实际用电量核实。焦化企业限产30%左右,出焦时间延长至36小时以上。煤化工、石油化工行业产能限产20%左右,以设计生产能力核算。关中各市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更加严格的错峰生产要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各市政府负责)

制定采暖季优化电力调度方案,按照煤耗能效、排放绩效综合水平对电力行业精准实施错峰生产,陕北高效清洁火电燃煤机组多发,关中地区火电燃煤机组在保证居民、企业正常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发电,热电企业严格落实以热定电,禁止超负荷发电。(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六)坚持全民共治。

28.加强网格化环境监管。落实《陕西省网格化环境监管指导意见(试行)》,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完善市、县、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及特殊功能区域的“4+1”环境监管网格体系,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省环境保护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29.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完善宣传引导机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强化舆论宣传,及时回应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全面公开环境空气质量和企业排污信息,定期在媒体公开曝光严重违法违规企业信息,倒逼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发挥社区、街道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营造绿色生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畅通监督渠道,实施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机制,引导公众进一步理性认识、科学应对、主动参与、积极作为。(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鼓励激励机制。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在关中地区实施空气质量生态补偿。修订完善《关中地区铁腕治霾专项行动奖补办法》。统筹相关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城乡散煤治理、高排放车辆淘汰、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业污染治理、环保能力建设等。大力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省财政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调整峰谷电价时段,适应农村居民生活习惯。(省发展改革委、省物价局负责)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电网改造规划,实施电力线路改造工程;推进热网互联互通和热用户端升级改造,做好热网联通联调和建筑节能等工作。改革完善燃气特许经营制度,研究新的天然气采、供、用体制机制,统筹优化天然气的生产、配送、利用,探索新的民生用气保障产业模式。促进乡镇和农村地区天然气等管网竞争性接入。加强乡镇和农村输配电网建设,满足煤改电需要。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协调落实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保障工作,新增天然气优先用于煤改气。加快建设储气设施。(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三)建设智慧环保平台。科学编制污染源排放清单,构建区域环保监管智慧平台,实现空气质量数据、重点污染源数据、执法监管等信息的互联共享和动态更新,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精准度,实现对环境质量及污染源排放情况的靶向管控。(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四)开展巡查执法和专项督察。落实双随机制度,开展常态化环境执法检查。采取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推动解决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按照《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的规定,重点对冬防期间责任落实不到位、环境问题突出、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甚至恶化的开展“点穴式”专项督察,重点督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不作为、慢作为,甚至失职失责等问题。(省委环境保护督察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环境保护厅负责)

(五)提升科学治霾水平。开展大气污染特征及源解析、机理、模型及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开展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臭氧等快速监测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并进行应用推广与集成示范。(省科技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六)加强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建设国家环境监测西北区域质量控制中心、国家空气质量预警预报西北区域中心。合理扩增、科学设置县级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完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会商制度。(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

(七)落实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责任。各市、县、区政府是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各地要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加强组织协调,确保方案落到实处。省级各牵头部门是行业监管的责任主体,要加大调度、督导和推动力度,落实行业监管责任,确保各项任务按期完成。(省级有关部门,各市政府负责)

(八)严格考核问责。将各市(区)空气质量目标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省委、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进行考核,未能完成终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或重点任务进展缓慢的,省委、省政府将对其主要负责人约谈。

第四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小水电开发利用规划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小水电开发利用

规划的通知

陕政办发 〔2010〕131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小水电开发利用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小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各地积极发展小水电,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小水电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规划和管理滞后、滥占资源、无序开发等问题,对上下游水生态环境及经济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实施规划为契机,全面加强小水电开发管理,促进小水电建设健康发展。

要高度重视小水电开发规划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水能资源统一管理,坚持规范有序开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及有关地区之间的利益,保障生态安全、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对未编制规划的河流、未列入规划的项目,不得出让水能资源开发权,不得对项目进行审批或核准。已列入规划的项目,也要根据水资源状况和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论证,科学制定方案,合理有序开发。

要切实加强小水电建设管理。严格执行小水电项目审批(核准)制度、初步设计审查制度、开工报告审批制度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全面落实移民安置政策,认真做好竣工验收工作。切实加强小水电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工程“三同时”制度,未通过水土保持及环境影响评估专项验收的小水电项目,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要切实加强小水电站安全管理。小水电站防汛及安全生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小水电站建设及运行管理单位要服从防汛指挥机构统一调度指挥和监督,每年汛前认真编制防汛预案并报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审查备案。严格执行水电站安全分类及年检制度,加强小水电站标准化管理,配备具有专业资质的电站运行人员和水库管理人员,加强小水电站安全监测,定期进行大坝安全鉴定。

要进一步规范小水电站并网结算。新建水电站的输变电工程由电网企业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电网企业按照《节能发电调度办法》、《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有关规定,优先调度小水电站全额发电上网,电量结算价格执行省物价局批准的小水电上网电价。

要进一步完善小水电开发管理法规。建立公平高效的小水电资源市场开发机制,实行小水电开发权的有序、有偿使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五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陕政办发[2000]139号 【发布日期】2000-12-05 【生效日期】2000-12-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陕政办发[2000]139号2000年12月5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陕西实际的城镇医药卫生体制,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调动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改进医德医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整顿医药流通秩序,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促进卫生机构和医药行业健康发展,让群众享有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 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6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一、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政事分开,从传统体制下“办卫生”为主,逐步转变为主要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管卫生”。要打破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积极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切实加强宏观调控,逐步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

(二)各级卫生、计划、财政等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健全医疗服务技术规范,严格管理,依法行政,禁止各种非法行医。

(三)理顺和完善卫生监督体制,合理划分卫生监督与卫生技术服务的职责,依法行使卫生行政监督职能。加大对卫生相关产品、社会公共卫生、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治及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等监管力度。

(四)按照国家《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我省《区域卫生规划工作指导意见及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加快实施区域卫生规划,采取多种措施对卫生资源的存量和增量进行调控。今后,卫生资源供大于求和医院床位超过《陕西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地区,不再新建或扩建医疗机构。对重复设置的医疗机构和过多的床位可转向护理、康复服务。对医疗服务量长期不足,难以正常运转的医疗机构,要积极引导其拓展老年护理等服务,或通过兼并、撤销等方式进行调整。

优化卫生人才结构,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培养全科医生。积极引导富余人员向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医疗服务薄弱的地区流动。

(五)严格大型医疗设备审批管理。购置核磁共振、CT、伽玛刀、X刀等8种大型医疗设备,均需省卫生行政部门初审后,报国家卫生部审批。其他医疗设备的审批办法,由省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医疗设备实行政府采购或由医疗机构公开招标采购。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可在区域内建立检验、影像中心。其他城镇可先将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现有大型医疗设备组织联合,待条件具备时,逐步过渡到大型设备集中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六)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市,要先行试点,积极进行探索。

二、二、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

(一)按照医疗机构的性质、社会功能和承担的任务,将医疗机构划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制定并实施不同的财税、价格政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体,由同级财政给予合理补助,医疗服务价格按扣除财政补助和药品差价收入后的成本制定;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享受政府补助,医疗服务价格执行政府指导价。营利性医疗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二)各级卫生、财政等部门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促进医疗机构之间公平、有序的竞争。医疗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类核定发证后,财税部门按国家有关财税政策执行。

三、三、建立功能健全、分工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

(一)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要健全功能,合理分工。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主要从事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把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纳入社区功能范围;要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城镇社区建设规划和当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投入引导资金,支持帮助解决必需的业务用房及其他基本设施,健全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二)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专科医院是临床医疗工作的主体,主要从事疾病诊治工作。二级及以下医院主要承担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任务,开展急症抢救工作,指导基层及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开展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三级医院以从事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服务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等综合服务,支持、指导基层医疗单位业务建设,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并结合临床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据各级医疗机构的社会功能和所承担的任务,有重点的加强业务建设和管理。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与二、三级医院之间规范的双向转诊制度,引导人民群众合理选择医疗机构,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尊重广大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选择权,职工可以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和医生就医,可在医疗机构购药或持医生开具的处方选择定点药店购药。同时,鼓励患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参保职工,首先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治疗。

(四)位于城市的企业医疗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各地应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通过试点逐步将其移交当地政府统筹管理。

四、四、改革和健全预防保健体系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设,对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给予必要的资金保证。根据“区域覆盖、就近服务”的原则,将设置分散、服务对象单一的预防保健机构,对除卫生监督以外的疾病控制职能和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业务进行分类重组,建立综合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负责搞好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领域的业务技术指导,并提供技术咨询和调查处理传染病流行及中毒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完善和加强各级妇幼保健院(站)建设,坚持以保健为中心,面向群体,面向基层的工作方针,积极开展妇女儿童常见病的防治,保障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医疗机构要密切结合自身业务,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组织要发挥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作用。

五、五、转变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

(一)扩大公立医疗机构运营自主权,实行公立医疗机构自主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根据任职标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采取公开竞争、择优聘任等多种形式选拔任用医院院长。实行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和落实院长的责、权、利,加强院长任期目标管理。进一步强化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考核工作,实施任期内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

(二)加强医疗机构的经营管理,进行成本核算,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行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凡社会能有效提供的后勤保障,逐步交由社会去办。在医疗机构相对集中的城市,可通过医院联合,组建社会化的后勤服务集团,成为面向社会的独立经济实体;暂不具备组建社会化的后勤服务集团条件的,实行单独核算、自收自支、自负盈亏。

(三)医疗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科学、灵活、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业务科室设置,要以医疗服务需求和学科建设为导向,明确岗位职责,实行以质量和创新项目为主的目标管理,定期量化考核,做到权责明确,奖罚分明,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行政职能科室要精干、务实、高效,做好服务工作。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标准,遵守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四)深化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定编定岗、公开岗位标准,鼓励员工竞争,实行双向选择,逐级聘用并签订合同。实行全员聘任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责任合同制,管理人员实行职员聘任制,工勤人员实行合同制。对学科带头人、有突出贡献专家等优秀人才采用不同的办法,实行不同的聘期,给予较高的待遇,以稳定技术骨干。建立和完善岗位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晋级、分配、奖惩和解聘的主要依据。医疗机构也要减员增效,多渠道分流人员。未聘人员要以内部消化为主,采取兴办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和领域,以及转岗、交人才交流中心托管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从今年起,医疗机构新进入人员实行聘任制,逐步推行人事代理制。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卫生技术岗位工作,已在卫生技术岗位的要坚决调整出来。

(五)改革医疗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按照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不同的收入分配管理办法。继续完善并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度、内部考核制度和患者反馈制度,实行收入分配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劳动贡献挂钩,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

六、六、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

(一)对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县及县以上公立非营利医院的药品收支结余全部上缴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专户管理,由卫生行政部门定期进行考核后,及时合理返还,全部用于弥补医疗成本以及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等其他卫生事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得扣留或挪作他用。该项资金收取和返还情况由同级财政部门实施严格的监督。对中医院和部分专科医院在核定返还资金时要给予照顾。各级财政、卫生行政部门要合理核定医疗机构的药品周转金,保证医疗机构采购药品的需要。

(二)在规范财政补助方式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进行医院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的试点,实行独立核算,照章纳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选择有条件的医院积极进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三)门诊部及个体诊所除可经销由省卫生、药品监督部门审定的常用和急救用药外,不得从事药品购销活动。

七、七、规范财政补助范围和方式

(一)按照公共财政和分级财政体制的要求,各级政府要规范对医疗机构和其他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办法。对医疗机构及其他卫生机构的补助项目主要包括卫生执法监督和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重要医学科研、基本医疗服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

(二)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增加,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幅度。各级财政要继续保留和不断增加卫生重点领域的专项投入,每年拿出新增财力的10%用于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中医药和医学科技教育,纳入财政预算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省上每年从计委统筹基本建设资金用于非经营性建设项目投资中,拿出不少于10%的资金用于卫生事业基本建设,并向贫困地区倾斜。力争使全省卫生事业总费用逐步达到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

(三)政府举办的县及县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定项补助为主,由同级财政予以安排。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用、重点学科研究项目(含设备)费用、特色专科和中医建设项目、医院发展建设支出和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等。由于政策因素造成的基本医疗服务亏损补贴,按服务量核定定额予以补助。

(四)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以定额补助为主,由同级财政予以安排。补助范围包括:未退休人员费用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人才培训和基本建设、设备更新经费,承担预防保健任务所需的补助。

(五)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机构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按其承担的责任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给予全额补助。其人员、公务和业务经费的补助,按照标准定额及公共卫生事业机构承担工作任务情况核定。其保健业务收入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部用于卫生事业。

(六)卫生执法监督机构的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保证支出需要。对其他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按其承担的任务量予以核定。

(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政府指令性医疗抢救及突发疫情、灾害、中毒等群体性伤害任务所发生的费用及对无主病人人道主义救助等社会救济性抢救的欠费,由同级财政根据财力和实际需要予以解决。

八、八、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

(一)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收入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在规范医疗服务项目的基础上,综合医疗成本、财政补助和药品收入等因素,在既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又考虑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或调整诊疗费、护理费、挂号费,适当提高手术费、治疗处置费、床位费,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疗设备仪器检查项目收费。特需服务价格适度放宽。要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医疗服务成本变动和医疗供求状况,适时调整医疗服务指导价格。

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适度拉开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档次,引导患者合理分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要考虑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特点,并适当提高中医的技术服务价格,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中医的发展。

(二)放开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并报同级物价、卫生部门备案。各地要加强对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价格和特需服务价格的监管,必要时可实行差价管理,以维护患者的合法利益。

(三)各地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的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体系,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督检查。各医疗机构要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在医疗服务场所的显要位置公布主要服务项目价格标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认真贯彻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加强和完善药品价格管理。参照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制定省政府管理的药品价格目录。省政府管理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对政府定价以外的其他药品,由生产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药品作价办法自主定价,报省政府价格管理部门登记后执行。

(五)药品价格制定对GMP(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达标)企业和非GMP认证(达标)企业区别对待。同品种规格的药品,GMP认证(达标)企业生产的价格可适当高于未认证(达标)企业生产的价格。对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品种规格的药品,原则上应按低价位价格执行。

(六)继续推进药品降价工作。引入市场机制,重点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切实减轻社会和群众的医药费负担。

(七)做好药品价格登记工作。省内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外埠在陕药品经营单位销售企业自主定价的药品,应按照我省药品价格登记规定办理药品价格登记,省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对登记的药品及价格予以公布,未经价格登记的药品不得在省内销售。

(八)按照国家关于把药品零售价格印制在药品包装盒上的规定,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在省内生产企业推行。在药品经销各环节,都必须按实际价格开具发票,严禁低价促销、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九、九、调整药品生产结构,整顿药品市场秩序

(一)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医药行业发展规划,严格药品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从现在起,不再批准新建或改建简单扩大生产力能力的项目。

(二)围绕生产结构调整,积极支持医药企业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以产权、产品、市场网络为纽带,进行资产重组,发展集团化、集约化经营,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资产。对生产条件落后、经营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低劣、达不到质量技术标准的企业,要坚决实行关停并转。鼓励有条件的科研机构控股或并购医药工业企业。

(三)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药品生产企业按剂型分阶段实行GMP认证的政策及相关配套政策,切实保证药品生产质量。大力推进大型医药批发企业公司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或通过联合、并购,组建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市、县批发企业要逐步改组为区域性基层配送中心。省和西安市要继续抓好药品零售连锁店经营,扩大连锁规模,并逐步向全省推开。进一步规范药品销售管理,逐步推行药品的分类管理。探索并推进医药电子商务。

(四)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规范医疗机构购药行为。医疗机构是药品招标采购的行为主体。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医疗机构可自行组织招标或数家医疗机构联合组织招标采购,也可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开展招标采购。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的认定工作。药品招标代理机构不得与行政机关存在隶属关系或其他利益关系。卫生、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药品招标代理机构及其代理活动的监督,招标采购经办机构须按规定将实际成交价格及时向物价部门备案。利用现代电子商务信息网络技术,提高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效率,降低药品流通费用。

十、十、加强药品执法监督管理

(一)严格核发《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和《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完善药品质量公告制度,改革药品抽验机制,严格处罚程序。省及各地市要定期公布辖区药品质量状况。

(二)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无证生产、经营药品的违法行为,及时查处生产、销售假劣药品案件,整顿和规范中药材专业市场,取缔非法药品集贸市场。

(三)加强对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依法监督管理。积极推进GMP和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对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实行分类监管,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十一、十一、加强对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

(一)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涉及多方面利益调整,是一项十分重要又相当复杂的工作。为了推进这项改革依法有序地进行,省政府决定成立省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体改办。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

(二)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通知》和本实施意见的要求,把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等“三项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实施办法。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指导,认真做好这项改革的宣传工作和广大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力争在两、三年内,基本完成我省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任务。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