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清理整顿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工作实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陕政办发[2000]11号 【发布日期】2000-01-31 【生效日期】2000-01-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清理整顿乡镇
企业合作基金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陕政办发〔2000〕11号2000年1月31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陕西省清理整顿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工作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陕西省清理整顿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工作实施意见
(2000年1月19日)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精神和整顿金融秩序工作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参照《陕西省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实施意见》,现提出陕西省清理整顿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工作实施意见如下:
一、一、清理整顿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清理整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依据国办发〔1998〕126号、陕政办发〔1998〕71号和〔1999〕42号文件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由各级政府负责,对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整顿,实现党中央关于加强金融监管,化解金融风险,确保农村稳定的重要决策。
清理整顿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从2000年1月开始,对现有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进行清产核资,查实债权债务,清收借款。清产核资开始后,所有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停止吸收股金和停放借款,暂缓支付存款和股金。清产核资结束后予以清盘关闭。全省清理整顿工作在2000年年底前完成。
二、二、清理整顿的范围和原则
(一)清理整顿的范围
清理整顿的范围是经县以上人民政府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县(区)、乡(镇)、村(组)和企业开办的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经县级人民政府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批准,独立核算的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分会、办事处或其他类似组织,视同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按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清理整顿。
(二)清理整顿的原则
1、统一部署,分级负责。全省清理整顿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工作由省上统一部署,地市具体安排,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逐会进行。各级政府对辖区内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的清理整顿工作承担领导、组织、协调和善后处理的责任。
2、分清责任,风险自担。在清理整顿工作中,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的债权、债务按照“谁贷款、谁还债”,“谁担保、谁负相应责任”,“谁造成风险、谁承担责任”的原则处理。
3、保护储户的合法权益,防止出现支付风险,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4、对清理整顿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中涉及的经济案件,要按司法程序依法进行查处。涉及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交由有关部门进行查处。
5、坚持内紧外松,未经省政府批准,各级新闻媒体一律不得宣传报道。
三、三、清理整顿工作的内容和措施
(一)制定方案
各有关地市政府(行署)以及各县级人民政府要在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省上的统一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辖区具体实施方案和防范、化解风险的预案,对清理整顿工作做出全面安排部署。
(二)清产核资
清产核资工作要在县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乡镇企业局、人民银行县(市、区)支行、财政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共同组成清产核资小组,逐会清查其资产、债权、债务、所有者权益等情况。
(三)清收借款
在清产核资中,要重点抓好各类借款清收工作。各级公安、监察、审计、司法等部门,要积极协助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清收借(贷)款。
1、行政、事业单位及机关干部在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的借款、担保借款,无论到期与否,都必须限期归还。各级政府从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的贷款以及乡镇政府代农户从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的举债,由承借机关负责归还;村委会负责归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担保或强令投放的贷款,由担保人或批准者负责收回;已经调离的,由有关县级人民政府和本人所在单位责成本人负责追回贷款。
2、乡镇企业在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的到期借款,有偿还能力的,应限期归还,没有还款能力的,可采用变卖企业资产或整体出售企业的方式,变现后首先归还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的借款。
3、地方政府使用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资金搞各种达标升级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形成的欠款,作为地方政府举债,由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筹集资金限期归还。
4、其他单位和个人借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的资金,应视其情节,可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由当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负责限期收回。
无论何种借款,除全额追收借款本金外,应按借款合同的约定追收资金占用费。
(四)清盘关闭
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清产核资结束后,在全面追收债权、尽力变现资产、清退个人存款后,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于2000年年底前将其清盘、关闭。对这些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债权一时不能收回或实物资产一时不能变现的,当地政府要加强财产保全,妥善处置。清盘、关闭后的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对其储户一律实行“挂息还本”的办法处理债务。各级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各个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的具体情况,按照“到期还本、分期还本、冲抵还本、按比例还本”的方式,向储户退还本金。凡有支付能力的,应按照个人储户、企业、集团经济组织、机关单位的清偿顺序,分期退还到期本金。对不能按时退还到期本金的,由当地政府向储户作出承诺,以一般3年最长不超过5年的期限,分期退还本金。对本社区农民储户分期还本,还可用储户在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的借款或其应上交的提留统筹款冲抵;如清偿债务出现缺口,在确保退还个人储户本金的前提下,对集体经济组织、机关单位的存款可按比例退还;基础股金按规定应同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共同承担风险。具体兑付办法确定后要专门发布安民告示,优先保护个人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四、清理整顿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对清理整顿工作的领导。全省乡镇企业基金会的清理整顿工作,在省清理金融“三乱”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省乡镇企业局负责落实。有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的地市、县(市、区)都要由主要领导同志负总责,主管领导同志亲自主持,精心部署,抓好落实,确保工作到位,责任到人。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积极支持并配合当地政府开展工作,加强业务指导。
(二)做好宣传工作。清理整顿工作开始后,要充分依靠基层组织进村入户,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宣传政策,稳定人心,使广大干部群众不信谣、不串联、不挤兑,不参加扰乱公共秩序的活动,尽力维护农村稳定。
(三)防止挤兑。有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的地方,县、乡两级要下决心过两三年紧日子,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搞兑付,各级财政都要列出一定资金以备急需,防止突发性的挤兑发生。各金融机构要加强管理,改善服务,确保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在金融机构存款的支付,积极配合清理整顿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工作的顺利进行。公安机关要积极配合清理整顿工作,经常分析形势,及时准确掌握动态,制定制止突发事件预案,一旦出现挤兑,要主动做好治安防范工作,维护好公共秩序,严防阻断交通、冲击党政机关甚至打砸抢等违法事件的发生,确保农村稳定。
(四)严肃工作纪律。各级政府领导同志及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严格遵守有关政策规定,不得传播内部消息,不得参与挤兑和影响社会公共秩序的活动,不得利用职权违规优先提取自己或亲友的存款。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宣传政策,带头遵守纪律,不得利用工作之便优先提取自己或亲友在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的存款。清理整顿期间,乡镇企业合作基金会要规范行为,优化资产,降低风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上收、占用、私分、抽逃基金会的积累资金和财产。如有违反,要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五)及时通报情况。各地要确保上下联系畅通,及时报告清理整顿工作进展情况。对出现的突发事件和特殊问题,要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及时就地处理,严禁上访,并通报情况。凡发生越级上访事件的,有关市、县政府和地区行署主要负责同志要挺身而出,亲自负责,迅速组织力量,积极做好劝解疏导工作。
清理整顿工作结束后,各地市政府(行署)要向省政府写出总结报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全省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进行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陕政办发[2000]127号 【发布日期】2000-11-20 【生效日期】2000-11-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全省
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进行检查的通知
(陕政办发[2000]127号2000年11月20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目前,我省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已完成分类处置和首期兑付工作,为了保证按期完成清理整顿工作任务,根据全国整顿工作小组的安排,省政府决定对全省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检查目的
这次检查是为了全面、系统地检查各地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查找问题,改进工作,达到化解农村合作基金会风险,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目标。
二、二、检查内容
(一)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进展情况。检查各地清理整顿工作的进度和对省上8月25日与11月3日会议精神的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各农村合作基金会开展清理整顿工作是否有停顿、松懈现象,已批准并入农村信用社的农村合作基金会是否全部移交结束。
(二)农村合作基金会并入农村信用社情况。检查农村合作基金会并入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并入后的债权置换、兑付、金融风险化解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情况等。
(三)个人存款兑付情况。检查清盘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个人存款兑付的进展情况,目前兑付达到的比例,未兑付的个人存款的结构(按金额大小划分),后续兑付工作的资金准备情况,兑付中是否有违规违纪现象以及查处情况。
(四)清收欠款情况。检查清收欠款工作的组织领导、清收措施,特别是首期兑付以来清收欠款的工作力度及效果;监察、公安、财政、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及其他部门配合清收的情况;党政干部借款和担保借款,特别是银行、邮电、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条管单位的干部职工借款和担保借款的清收情况;清收回的资金是否专户存储。另外检查清盘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借款和并入农村信用社的借款是否一并清收。
(五)农村信用社“收购”小额借款情况。检查农村合作基金会分类处置以来,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和农村信用社在“收购”清盘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户小额借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存在的问题,“收购”的数量、比例等“收购”进展情况。
(六)再贷款的使用及偿还情况。重点检查再贷款是否专项用于农村合作基金会个人存款的兑付,是否有挪用现象,是否按季偿还再贷款利息以及再贷款的偿还计划、偿还资金的准备情况等。
(七)其他后续工作情况。检查对清盘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遗留资产管理情况,人员安置以及经济犯罪案件的处理情况等。
三、三、检查方法
各地要按照陕政办发[1999]24号文件、陕政发[2000]29号文件、8月25日全省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会议精神和程安东省长、贾治邦副省长有关讲话的要求,先由市人民政府(地区行署)组织有关部门对县(区)的清理整顿工作进行自查,寻找目前清理整顿,尤其是清收欠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于规模较大、问题较集中的县(区)、重点农村合作基金会,除县(区)自查外,地市还要普遍进行现场检查。同时,省上也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工作情况和自查情况进行重点抽查。
四、四、检查时间及要求
各地在接到本通知后要立即组织开展自查工作,并将自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于12月10日前报省政府,抄送省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办公室。
五、五、各地要充分认识这次检查工作的重要性,扎实、认真地搞好自查。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重大问题要逐级上报。自查报告要全面、真实,不得瞒报虚报。各地在开展自查的同时,清理整顿工作不能放松,更不能因为开展自查而提前结束清理整顿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退耕还林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陕政办发[2000]125号 【发布日期】2000-11-15 【生效日期】2000-11-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退耕还林
(草)试点粮食供应暂行办法和试点
资金报账制暂行办法的通知
(陕政办发[2000]125号2000年11月15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陕西省退耕还林(草)试点粮食供应暂行办法》和《陕西省退耕还林(草)试点资金报账制暂行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陕西省退耕还林(草)试点粮食供应暂行办法
为了认真搞好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供应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粮食局、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印发的《关于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草)的粮食供应暂行办法》(计粮办[2000]241号),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第一条 基本原则
(1)全省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的供应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并组织实施。
(2)以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开展2000年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林计发[2000]111号)为依据,按照省政府确定的退耕还林(草)计划及检查验收结果,及时有效地组织好所需粮食的供应。
(3)保证粮食数量、质量,并及时兑付到农户,努力降低运作成本。
第二条 第二条 粮食供应标准、价格和期限
符合退耕还林还草标准,并验收合格的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执行国家补助标准。
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出库价格按照国家确定的标准执行,由此而造成粮食企业的亏损申报国家予以解决。
粮食和现金的补助年限,先按经济林补5年,生态林补助8年计算,到期后可根据农民实际收入情况,需要补多少年再继续补多少年。
第三条 第三条 粮源安排
粮源按就地就近原则统筹安排解决。具体由省粮食局会同省财政厅、农发行提出粮食出库计划,报经省政府批准后,由粮食部门组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所需的补助粮食动用省级储备粮、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商品周转粮,必要时申请动用中央储备粮。
第四条 第四条 粮食质量与品种
粮食供应品种为国家规定的保护价收购范围内的粮食。粗细粮搭配供应,按各50%的比例控制。搭配供应比例为:汉中、安康两地市小麦20%,稻谷30%,玉米50%,其他地市为小麦和玉米各50%。
供应的粮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不准将未经检验或检验不符合标准的粮食供应给退耕区农民,严禁将陈化粮供给农民。
第五条 第五条 组织实施
(一)全省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的发放工作由省粮食局负责并组织实施,具体业务由各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承担。
(二)向退耕还林还草户无偿提供补助粮食,要依据农户退耕面积和还林还草的实际成效综合确定。当年退耕还林还草成活率达到规定标准的,原则上兑付一半,保存率达到标准并不复垦的,按规定全部予以兑付。
(三)粮食部门要依据各级林业部门提供的退耕还林还草检查验收结果通知单(卡)(如属退耕还草的,由农业部门提供,林业部门汇总,下同),按照补助标准向退耕还林还草户兑付粮食。具体程序是:
1、省粮食部门根据省林业部门提供的分地市检查验收结果通知单和国家规定的粮食补助标准,确定并下达各地市粮食补助的数量。
2、地市粮食部门根据地市林业部门提供的分县区检查验收结果通知单确定并下达各县市区粮食补助的数量。
3、县区粮食部门根据县林业部门提供的分乡镇检查验收结果通知单确定并下达各乡镇粮食补助的数量。
4、乡镇人民政府将县林业(农牧)部门提供的检查验收结果通知单和下达到乡镇的粮食补助的数量分解到村,并组织各村填写由林业部门统一制作的《退耕还林还草农户登记卡》和分村到户《退耕还林还草合格面积及粮食补助数量明细表》,表、卡必须相符。明细表要张榜公布,同时提供给粮食部门设置的供粮点,抄报县粮食、林业(农牧)部门备案。
5、粮食供应点根据乡镇政府的分村到户《退耕还林还草合格面积及粮食补助数量明细表》和《退耕还林还草农户登记卡》向农户发放粮食。粮食供应点发放粮食时须在《退耕还林还草农户登记卡》上加盖单位印章并由经手人签名,农户户主须在《退耕还林还草合格面积及粮食补助数量明细表》上签字。
上述表、卡由省林业厅、粮食局统一印制。
(四)粮食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收购网点,本着就地就近,减少环节,保证质量,品种对路,价格合理,降低费用,加强服务的原则,采取计划安排或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招标等办法,保质、保量按时供应到户。对没有收购网点的乡镇,可增设临时供应粮点,以方便农民领取粮食。供应时间为当年的11-12月和下一年的5-6月。
第六条 第六条 粮款结算
退耕还林还草供应粮食的粮款结算实行报账制。按照规定的供应期限,第一次结算截止时间为12月底,第二次结算截止时间为下一年7月底。每阶段粮食供应结束后,各级粮食部门负责统计粮食的出库数量、品种和库点单位,并经同级财政和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审核后,于次年1月20日、次年8月20日前逐级上报至省粮食局,经省粮食局、财政厅、农发行联合审核无误后,由省财政厅于次年1月和次年8月底前将粮款直接拨付到县财政,再由县财政直拨到各供粮企业。
粮食调运费用由地方财政部门按粮权隶属关系分级负担。即动用库存商品周转粮发生的调拨费用由地县财政负担;动用中、省储备粮发生的调拨费用由省财政负担。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粮食局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七条 第七条 加强领导,搞好协调
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的供应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并指定一名政府领导同志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定期检查。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切实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农户补助粮食的供应工作,使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落实到位,有效地保护农户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要加强内部监督,健全管理制度,堵塞各种漏洞,确保粮食供应工作及时到位。省山川秀美办公室要加强检查落实,及时组织粮食、计划、财政、林业、农业、审计等有关部门在供粮期间和供粮结束之后进行检查,对营私舞弊、弄虚作假、挪用挤占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
第八条 第八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陕西省退耕还林(草)试点资金报账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精神和朱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职业病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职业病
防治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
陕政办发 „2009‟149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陕西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精神,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制定本规划。
一、陕西省职业病防治现状与问题
职业病防治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党的十七大提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职业病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开展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和重点职业病专项整治,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严肃查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全社会职业病防治意识逐步增强,大中型企业职业卫生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是,当前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存在着突出问题:一是职业病病人数量大。截至2008年底全省累计报告职业病23335例,其中2001—2008年新增病例3527例,平均每年新增加400多人。这些新增加的职业病人是在职业健康体检率不足30%的基础上发现的,其中尘肺病、职业中毒等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尘肺病是我省最主要的职业病,约占职业病病人总数的80%,由于职业病具有迟发性和隐匿性的特点,专家估计我省每年实际发生的职业病要大于报告数量。二是职业病危害范围广。煤炭、冶金、化工、建材、汽车制造、医药等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病危害。许多中小企业工作场所劳动条件恶劣,劳动者缺乏必要的职业病防护。三是对劳动者健康损害严重。尘肺病等慢性职业病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愈,伤残率高,严重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四是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较多的省份,返乡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治还存在许多问题。五是群发性职业病事件时有发生。近几年发生的石泉县矽肺、陈耳金矿群体性尘肺等事件,一次性造成几十人患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省已从原来的农业大省变为煤炭、化工、石油、建材和机械加工等工业快速发展的大省,除了一些技术含量低、设备陈旧、防护条件差、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的存在外,一些新的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不断在我省落户,我省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将会不断增加,职业病危害也将会日渐突出。由于劳动关系不固定,农民工流动性大,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情况复杂而导致的健康权益问题也将会陆续显现。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生产装备水平不高和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在煤炭、冶金、化工等职业病危害较严重的行业,改善工作环境需要一个过程。在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农民进城就业,他们流动性大,健康保护意识不强,职业病防护技能缺乏,加大了职业病防治监管的难度。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新的职业危害风险以及职业病不断出现,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根本目的。落实用人单位责任,加强政府领导,强化行政监管,依靠科技进步,立足国情,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采取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健康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既着眼长远,不断完善制度和监管体系,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目前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3.宣传动员,社会参与。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三)规划目标。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职工群众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显著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防治意识,改善工作场所作业环境,基本遏制职业病高发势头,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控制新发尘肺病病例增长速度,基本控制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显著减少,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消除急性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到2015年,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臵率达到9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60%以上,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65%以上。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85%以上。到2015年,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比2008年提高20%以上,严重职业病危害案件查处率达到100%。监管网络不断健全,监管能力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得到加强。
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善与职责任务相适应、规模适度的职业病防治网络,基本职业卫生服务逐步覆盖到社区、乡镇。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的能力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职业病防治、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高。
到2015年,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职业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主要任务
(一)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
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臵。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设臵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依法落实职业病各项防治措施。
2.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落实。用人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应当熟悉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具备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能力,定期参加法律法规和专业培训,岗位应相对固定。3.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职业病危害。依法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和职业卫生审查制度。提倡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采用无毒替代有毒、低毒替代高毒。对于生产技术低下、设备差、工艺落后、职业病防治条件差的企业,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进行改善。对无法改善的,应当依法淘汰。4.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监测和评价工作。按要求在作业场所设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工作场所。
5.依法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劳动者得到职业健康监护。用人单位要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本人。要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积极治疗,按时进行健康检查和必要的医学观察。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做好职业病病人的治疗、康复、定期检查和安臵,确保职业病病人的权益。
6.按要求为劳动者配备有效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监督其正确使用。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能力。
7.完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用人单位要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依法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8.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存在或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要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救援器材、设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要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10.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落实有害岗位津贴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政策。
(二)强化对重点职业病的防治。
1.尘肺病防治。以控制煤工尘肺、矽肺为目标,强化对建材、煤矿、水泥、有色金属矿、冶金企业和石英砂加工作坊等的监督检查。用2—3年的时间,对上述行业进行一次全面的尘肺病普查和粉尘危害调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尘肺病的发病率。逐步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工艺、设备和材料,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职业病防治条件的小水泥厂、小煤矿、小冶金厂等企业。
2.重大职业中毒的防治。进一步加强对化工、冶炼、制药、电子、酿造、纺织、印染等行业的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实施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氨气、苯、重金属等重大职业中毒隐患防范治理工程,开展中毒隐患排查与治理。加快有毒化学品生产、销售、使用的行业及企业技术改造,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严防重大职业病危害中毒事故发生。
3.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加强对核技术应用行业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完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的放射性危害;落实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三)构建完善的职业病防治和监管体系。
1.加强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各地要制定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分级、分类培训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有针对性的组织对卫生、安监、环保、劳动、工会等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职业病预防控制的能力。
各地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安监、劳动、环保等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的配备和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将职业病预防控制职能延伸到乡镇一级。
2.壮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提高监督执法能力。尽快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加快培养职业卫生监督员的步伐,建立长效机制,从人才的准入、培训等渠道综合考虑,不断壮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3.加强对重点职业病的监测与预警。开展对煤工尘肺、矽肺、石棉肺、铅中毒、苯中毒、锰中毒、汞中毒、职业性肿瘤和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等的监测,及时掌握职业病在高危人群、高危行业和高危企业的发病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重大职业病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预警。
加强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的能力建设和管理,提高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臵能力。
(四)提高劳动者健康权益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政策标准体系,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将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依法纳入工伤保险社会统筹,保障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强调维护农民工的职业健康权益,企业要将农民工等各类用工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纳入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
(五)加强劳动用工和劳动合同管理。加强高危行业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管理,依法对不签订劳动合同和不履行危害告知义务的行为从严处罚,从源头上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六)建立健全司法救济机制和法律援助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解决职业病人权益纠纷中的司法救济作用,动员法律工作者、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团体,积极为职业病人提供法律援助、心理辅导和精神关怀等。
四、部门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1.拟订地方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
2.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并查处违法行为。
3.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审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并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工作。
4.负责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承担工矿商贸作业场所(煤矿作业场所除外)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
2.负责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
3.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据上述内容负责煤矿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工作。
(三)工会组织。
1.督促并协助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的宣传教育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建议;对劳动者反映的职业病防治问题,协调并督促用人单位解决。
2.协助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代表职工与企业平等协商签订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完善劳动关系;监督用人单位履行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向劳动者告知的义务。
3.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时,有权要求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采取强制性措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情形时,有权向用人单位建议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作出处理。
(四)发展改革部门。
1.负责将职业病防治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在项目审批中,监督相关项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申报或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
(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1.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包括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督促用人单位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
2.统筹拟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监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及职业危害因素和危害后果向劳动者告知的义务;打击非法用工和使用童工行为;制定女职工、农民工的特殊保护政策,维护职工和职业病病人的合法权益。
3.组织对职业病病人的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落实工伤待遇。
(六)工业信息化部门。
1.在制定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鼓励企业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落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产业。
2.组织实施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七)环境保护部门。
1.贯彻执行国家核与辐射安全政策、规划和技术标准,研究起草并组织实施地方性辐射安全法规和政府规章,拟订技术标准,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负责辐射事故调查处理。
2.监督管理核设施安全、放射源安全,负责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臵的生产、销售、使用审批。对核材料的管制和民用核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确保辐射工作场所安全。
3.依法关闭破坏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的小水泥厂、小煤窑、小冶炼厂等。
(八)财政部门。根据本辖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求,每年安排必要的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用于承担职业病防治职能相关部门人员的工资、津贴补助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宣传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
(九)科学技术部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和鼓励有关部门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鼓励科研院所对职业病发病机理和发展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水平。
(十)司法部门。宣传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时的司法救济制度,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十一)宣传部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劳动者健康、重视职业病防治的良好氛围。发挥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作用,鼓励群众举报职业病防治违法行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防治工作领导。各级政府要将职业病防治重要指标、主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本地区职业病防治规划,层层分解目标,明确具体措施,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三方代表组成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
(二)加大监管力度。各级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认真履行职业卫生监管职责。针对本地区职业病危害特点,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人群的监督检查力度,对重点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其他存在职业危害的单位至少1—2年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每年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定期组织开展年审工作。
严肃查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损害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违法行为。对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和负责人的责任;对因失职、渎职导致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发生,或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要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相互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三)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省、市两级的卫生、安监等部门每年至少要组织1—2期职业卫生相关技术和职业卫生监督培训班,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作业场所检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水平和职业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每一个卫生监督机构至少要培养2-3名既懂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的专业人员,指导当地职业卫生工作。强化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培训。
(四)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补充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培育和发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职业有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技术培训和咨询、化学品毒性鉴定、职业健康监护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介组织,构建多层次、多种模式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省卫生行政部门要强化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职业病体检、诊断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从业行为,促进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执业制度,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的资质培训,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标准及收费标准。适度放宽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审批,有条件的县都应设立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以满足当地职业健康体检的需要。
提高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臵能力,完善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医学救治基地的建设。探索预防重大职业中毒和核辐射事故的有效措施,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处臵能力。
(五)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多渠道的职业病防治筹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病防治。用人单位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各级政府要按照有关规定落实职业病防治补助政策,保证必需的工作经费。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
(六)建立职业病信息监测预警。加强职业病信息监测、报告与管理,建立和完善职业病信息监测、报告与管理网络,建设职业病监测哨点,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提供基础数据。
按照动态监控、及时预警、准确计量的要求,根据职业病危害的性质和程度,建设先进的职业病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按照队伍专业化、装备现代化要求,推进各级职业病信息监测标准化建设。
(七)开展专项调查,构建动态监管体系。开展严重职业病危害人群调查,构建严重职业病危害人群动态监管及监控预警体系,加强对严重职业病危害人群健康检查、登记建档和监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八)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卫生、安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保、宣传等部门以及工会组织要依据自己的职能,明确职责,制定职业卫生工作计划;要建立信息畅通、密切联系、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共同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五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省经贸委、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我省整顿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陕政办发[1994]86号 【发布日期】1994-09-10 【生效日期】1994-09-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省经贸委、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我省整顿成品油市场实施意见和
《陕西省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陕政办发〔1994〕86号一九九四年九月十日)
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我省整顿成品油市场的实施意见》和《陕西省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我省整顿成品油市场的实施意见
省人民政府:
为了适应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理顺成品油市场的销售渠道,规范经营行为,减少流通环节,保护消费者利益,建立和维护成品油流通市场的正常秩序,根据《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关于改革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意见的通知》(国发〔1994〕21号)和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 整顿成品油市场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经贸运〔1994〕332号)精神,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整顿成品油市场的实施意见如下:
一、一、成品油包括汽油、柴油、灯用煤油、航空煤油、石脑油和燃料油,必须加强宏观调控,改革流通体制。对目前存在的油品资源分散,多头经营,价格失控,市场混乱的状况必须进行整顿。
成品油市场整顿的范围主要是:全省范围内所有从事成品油经营业务的批发企业、加油站和零售网点以及有成品油进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
二、二、为全面搞好清理整顿,全省范围内所有成品油经营单位,必须在1994年9月底以前,按隶属关系向成品油市场整顿领导小组报告其资金、设施、人员及经营状况等基本情况。成品油市场整顿领导小组对具有成品油经营业务的企业进行清查列册。1994年10月至12月,由成品油市场整顿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经营成品油业务的单位进行审查,并按规定进行清理整顿。
三、三、成品油经营企业的经营资格要重新审查核定。对现有成品油批发企业和成品油进口经营企业,按企业原隶属关系,分别由省、地(市)、县成品油市场整顿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其进行审查清理,重新核定其经营资格。省、地也可以委托地(市)、县成品油市场整顿领导小组根据《陕西省成品油管理暂行规定》中所列的条件进行审查清理。经审查后重新认定成品油经营单位的经营资格。凡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重新登记;不完全符合或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现有的加油站(含已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加油站)经自查符合条件的,报主管的成品油市场整顿领导小组审查批准后,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重新核定成品油零售经营范围。
对需要经过整改才能达到成品油经营条件的单位,要区别情况限期整改。经整改仍达不到标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变更经营范围或注销营业执照。
凡申请新成立成品油经营企业,须按规定条件,经县级以上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给营业执照。
为了合理布局成品油经营网点,县与县交界处成品油网点的建设,要报地市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地市交界和省际间成品油网点的建设,要报省经贸委审批。
按国家规定,军队、武警的成品油经营单位的清理整顿工作,由解放军总后勤部和武警总队组织进行。
四、四、在重新审查登记和全面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全省将于1995年1季度对成品油整顿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工作自下而上,逐级分步进行。首先,要以县为单位,组织力量进行自查;然后,地市要组织各相互进行检查,或者统一抽调力量深入各县进行检查;最后,由省组织地市相互检查和抽调力量重点抽查。
五、五、检查验收的标准:一是按照国家和我省规定,对所有成品油经营企业全面进行了清理整顿;二是对审查清理后取得经营资格的企业,由原发照机关办理了重新登记;对不符合条件和无证经营者已予注销和取缔。三是资源配置落实,价格到位。四是遗留问题基本得到处理和解决。五是各种制度建立健全,计量、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健全并定期进行工作监督。
六、六、成品油整顿工作结束后,工商行政、物价、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要深入进行经常性的监督管理。炼油厂和所有经营企业,必须自觉遵守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和价格、不合格的成品油不准出厂和出售,如发现掺假伪冒、以劣充优、短斤少两,坑骗用户和偷税漏税的,要严肃查处,没收非法所得并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营业执照,触犯刑律的交由司法部门处理。
七、七、加强对成品油市场整顿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成品油市场整顿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由各级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会同工商行政、技术监督、公安、物价、税务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八、八、为了加强对成品油市场的经常管理,并使当前的清理整顿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我们制订了《陕西省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规定》,拟请予以转发,作为当前清理整顿和今后加强管理的规范依据。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附件:《陕西省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规定》
陕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三日
陕西省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改革成品油的流通体制,理顺销售渠道,规范经营行为,减少流通环节,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成品油,包括汽油、柴油、灯用煤油、航空煤油、石脑油和燃料油。
第三条 第三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成品油经营业务的批发企业、加油站和零售网点,有成品油进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以及其他取得成品油合法经营资格的企业,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第四条 凡不符合本规定所列成品油批发、零售条件的企业和单位,一律予以取缔。
第二章 成品油的合理配置
第五条 第五条 本省成品油总资源,包括省内所有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进口的成品油和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成品油在省内销售的部分,一律实行全省成品油计划导向配置。
第六条 第六条 在本省境内油田、炼油厂的销售机构,作为成品油销售的两个辅助渠道,要严格按照统一政策、统一价格、统一调拨、统一质量标准的原则,从事经营销售活动。
第七条 第七条 凡享受出厂价直供的铁路、交通、民航、军队后勤、石油、外贸出口等用油大户,要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使用范围,只能自用,不准对外销售。如有违犯,由省计划、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建议国家主管部门扣减分配计划或取消直供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由行政执法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八条 第八条 原油、成品油资源配置计划必须严格执行。对拒不执行国家资源配置计划的,由主管部门予以严肃处理。成品油生产企业,必须保证油品质量。不合格油品不准出厂,经营单位和个人不准经销。劣质油品进入市场交易,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油品和非法所得,并依法予以处罚。
第九条 第九条 凡未纳入国家资源统一配置的土炼油厂(炉),一律予以取缔。
第三章 成品油批发经营管理
第十条 第十条 成品油批发单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方可准许从事成品油批发业务:
一、具有经营成品油的管理能力。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符合中国石化总公司销售公司颁布的《石油库管理制度》所要求的各项规定。
二、具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技术力量。油品储运、供销作业及其它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石油商品、专业技术和安全消防知识,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应有合格的专业技术上岗证书。
三、必须具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资金保证,其标准为:流动资金=油库合理储存量×成品油进价。
四、有符合国家设计规范要求的储运设施,油库储存能力要与经营规模基本相适应。
1、有符合国家设计规范的油库(储油量在500立方米以上),储油罐必须经省技术监督部门或授予有大容器检查权的单位进行容积鉴定;
2、有接卸和输转成品油的泵房、管线;
3、有接卸成品油的铁路专用线或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成品油运输专用油罐汽车;
4、有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消防设施和按规定布局的消防器材;
五、有符合规定的标准加油站。其设计标准要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的要求。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凡符合第十条规定条件的批发经营单位,其经销的成品油都要纳入全省成品油资源统一配置,接受所在地石油公司业务指导。
凡不符合成品油经营规定条件的,不按省成品油资源配置渠道组织进货的,搞各种假联营的,一律注销其营业执照,不准从事成品油批发业务。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各级党、政、军机关一律不准从事成品油的批发和零售业务。这些机关现有成品油经营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同原单位彻底脱钩,经整顿符合条件的,方可经营。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加油站和零售网点,不准从事成品油的批发业务。
第四章 加油站和零售网点管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加油站和零售网点,符合下列条件的,方可经营成品油零售业务:
一、加油站的建设,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要求。
二、加油站的零售网点的管理,符合中国石化总公司销售公司颁布的《加油站管理制度》中的要求。
三、加油站和零售网点的供销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石油商品知识和安全知识。
四、加油站的储油罐,必须经技术监督部门鉴定,并有鉴定的容积表。
五、加油站和零售网点的加油机、磅秤等计量工具,必须经技术监督部门鉴定和校验。
六、加油站和零售网点,必须符合安全消防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凡符合条件的加油站和零售网点,所需成品油资源由所在地石油公司统一配置供应,并逐步实行代销制。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成品油生产企业自建或联建的加油站和零售网点,符合成品油零售企业条件的,油源也可以由成品油生产企业直接提供,但要纳入所在地石油公司统一资源配置。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省石油总公司系统的加油站,统一悬挂“中国石化”火炬标志。作为石油公司代销点的加油站,经所在地石油公司同意,也可悬挂“中国石化”火炬标志。
第五章 外贸、外资企业经营成品油业务管理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经外经贸部批准享有成品油外贸经营权的企业,方可从事成品油进口和代理业务。未经外经贸部重新批准的外贸企业,不得从事成品油进口和代理业务。有成品油经营权的外贸企业,严格禁止采取代理方式从事成品油批发业务。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外商投资企业按有关政策进口的成品石油,只限于自用,严禁在本省境内市场销售。现有的外商投资加油设施经整顿合格的除外。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外商投资的石化企业所生产的成品油,除合同已有规定者外,未经国家批准,不准直接在国内销售。任何外商投资企业,未经外经贸部批准,不得在国内从事成品油的批发、零售业务。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来料加工的成品油及保税区的成品油,未按规定办理正式进口手续的,不得在省内销售。
第六章 成品油的价格和税收管理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成品油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出厂价格,不准以任何方式价外加价和变相涨价。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成品油批发经营单位和加油站、零售网点,要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价格,不准以任何方式、名目搞价外加价或变相加价。所有加油站和零售企业要按规定挂牌销售。不按规定价格销售的,主管部门予以停止供油,并追究企业领导人责任,其非法所得全部没收上缴财政。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税务部门要严格税收征管,凡经营成品油业务,一律不准减免税,不准实行包税制。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