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与舆论监督》讲稿

时间:2019-05-13 01:3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博客与舆论监督》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博客与舆论监督》讲稿》。

第一篇:《博客与舆论监督》讲稿

《博客 与 舆论监督》

教学目标:在现今社会,博客越来越多的为广大群众所熟知。这篇讲稿主要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博客的含义、作用,以及对社会舆论监督的影响。

博客的内涵

2005年被国际互联网业界称作“博客当空舞”的一年,网络博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得到井喷式的发展,并且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媒体的未来格局及舆论形态。

博客的英文名词是“Blog或Weblog”,该词来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特指一种特别的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方式,倡导思想的交流和共享。关于博客的有代表性的定义大致有这样几种:

A、是一种互联网上的张贴:“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张贴’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博客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

B、是一种出版方式:“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

C、是一种传播:“个人声音在新的公共空间的持久记录”,是一种 “由所有人面对所有人进行的传播”(communications for all, by all);

一般来讲,“比较完整的博客概念,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其内容主要为个性化表达;二是以日记体方式而且频繁更新;三是充分利用链接,拓展文章内容、知识范围以及与其他博客的联系”。

在网络上发展博客的构想开始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博客已经从边缘逐步进入主流。1998年1月18日,美国人马特·德拉杰通过他自己的个人博客网站 “德拉吉报道”(Drudgereport)发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克林顿总统与白宫助理莱温斯基发生性丑闻。一时德拉杰网站的访问量由900人次激增到12300人次。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新闻机构之一法新社将他列为“ 20世纪最具推动力和影响力的十大人物之一”,与CNN创始人泰德·特纳、电视发明人约翰·拜尔、无线通讯之父马可尼等名人并肩。2001年对“9·11事件”最真实、最生动的描述不在 《纽约时报》,而在那

些幸存者的博客日志中;对事情最深刻的反思与讨论,也不是出自哪一个著名记者手中,而是在诸多博客当中。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互联网上最神秘的人当数博客萨利姆·帕克斯,从2002年 9月开始,他一直撰写并张贴有关巴格达局势的文章,据传他的工作地点就在巴格达。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登录因特网搜索他的网络日志,因为那儿记载着战火之下、围城之中的巴格达的最真实的生活,从西红柿价格到炸弹的威力。他从巴格达向世界发送的报道,比CNN、半岛的报道更加鲜活有力,吸引各大媒体竞相引用。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和印尼海啸,第一时间做出报道的不是专业媒体而是博客,在第一条正式的新闻报道发布之前,已经有上千个博客将灾难的图片、视频、和文章传到了网上。

博客概念由方兴东等先行者于2002年8 月引入国内,但其概念的普及得利于两大事件:一个是王吉鹏事件,一个是木子美事件。前者就是一个典型的舆论监督事件。以王吉鹏为首发表在博客中国网站上要求清除互联网黄毒的一系列文章,直接促发全国上下互联网扫黄运动的开展。

博客在备受关注的同时,对其概念也颇多争议。方兴东在其《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一书中甚至不厌其烦地列举了上百种定义。不过任何定义都是有局限性的,更何况博客的形式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相反,把握其内涵更重要。笔者以为,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博客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

1、平民的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同,博客是私人或半私人网站,纯以一种简单的浏览器,供人们在上面自由言论和发布信息。人们使用博客是“零进入门槛”(即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传统的“把关人”角色大大弱化,博客集信息的接收者、发布者与传播者于一身,是我传人人,人人传我。

2、深度沟通的工具。博客作为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有人把博客与BBS和个人主页进行比较,认为博客最大特点就是将个人主页的个体特征与BBS的分享和公共性的特征结合起来。如果说BBS太强调公众性,而个人主页又太缺乏公共性,那么“博客”技术就是两者结合。在博客王国里,真正耐人寻味的也许是:一种最具个人化的内容,却有最具公众性的形式。并且,博客让网络从漫无目的和毫无责任感的匿名状态开始向公开化的署名状态回归,每个人可以很自由地书写任何东西,却需要为自己的书写负责。不过,在整合三者技术的基础上,博客客观上已成为较Email、BBS、ICQ更为完整、更为严肃的沟通工具。它和每天写日记一样,按时序记录书写者每天的所思所想,较好地满足了人们在网络上展现主体知情意的整体需要。再者,博客具有强大的超链接功能,这让博客日志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都能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个体或某方面的完整形态。

3、原生性的信息。从写作动机来看,博客写作因为不必依附于商业网站而较少功利色彩,主要是出于个人兴趣,就所想之事发表信息,或是基于某一特定主题及共同利益的集体创作。从写作风格上来看,博客是以互联网为视野,从个人视角来记录和传播生活中有意义的信息,其风格和传统的宣传模式必然不同,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色彩。这一切让博客所容纳的往往是未经修饰加工的观点和信息。国内学者吕本富曾说,博客现象的出现给人们一种互联网会成为原创生产基地和真正的知识平台的希望。

博客舆论监督功能特征分析

1、因事实的“原生态”而有力量。从新闻传播的流程来看,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程序大致是:记者发现新闻事实→媒体把关(审稿)→传播给受众→形成一定的舆论导向。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媒体出于政治和经济风险考虑,在把关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如实报道。一是放弃用稿,如德拉吉事件(1998年,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率先捅出克林顿莱温斯基绯闻案)中那样,不是因博客报道而真相大白于天下,受众不知要被瞒骗到何时。一是运用报道技巧,部分屏蔽观点和事实。在博客世界中,由于较少权力和资本的影响,如前所述,往往呈现的是事实的“原生态”。伊拉克战争中,Salam Pax报道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他的中立者的立场和亲临一线直接对战火中伊拉克人民真实的生存状态的描述。真实是舆论监督发挥力量的根源,传统媒体也好,个人媒体也好,概莫能外。

2、因发出“第三种声音”而有力量。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源头是从业人数有限的专业记者,再加上自我利益诉求及权力、资本的控制与影响,传统媒体追求的往往是舆论一律,观点相对狭窄。博客则更像一个舆论集散地。不仅个人意见在此得以充分完整的表达,而且群体意见也能得到尽情的交流和整合。各种文化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准则、道德规范都可在此有一席之地,从而形成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第三种声音”。这种声音一旦符合人们公共利益及价值观的需要,便可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佩姬·努南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 :“Blog就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有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

3、因对监督的监督而有力量。静观博客的迅速崛起,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媒体公信力的下降。而传统媒体公信力的下降主要归因于政治权力的控制和资本拉拢所引起的信息不对称。博客之所以能在客观上对传统媒体形成监督,其根本原因:一是博客打破了传统媒体垄断信源的现状。博客的出现让人人都可以参与新闻的采写、制作。人们一旦不满于传统媒体提供的信息,借助博客方式人人都可轻松地参与到新闻制作过程中去,以进一步探求事

实真相。二是博客对传统媒体的话语分权。经济观察报总编何力有一个很精辟的观点:知识就是力量,对于媒体而言,话语权就是力量。事实上,由于传统媒体点对面的传播模式的限制,受众与媒体的互动有限,在一定程度上让媒体形成了话语霸权。博客的出现则让人们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媒体,可以就心中所想之事畅所欲言。人们借助博客方式可以与传统媒体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

和互联网发展之初的舆论形态相比,博客的兴起显示出一些完全不同的新趋势,其中与社会关系大者有二:一是在保留了互联网个性化特征的基础上,博客具有以真实身份生存的特征,从而使网络开始由匿名状态向以真实身份在网络中生存的转向。二是公共性的回归。虽然博客是以日志形式来记录的,但是却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它的目的和意义都在于分享,和所有愿意关注它的人分享,从而相对打破了网络以往由过分私人性带来的封闭性。

博客舆论监督功能上的天然缺失和应用前景

一个人的优势往往也是一个人的劣势。博客开放自由的本性在为其赢得声誉的同时,其天然缺失也让它在发挥舆论监督功能时还是要借助于传统媒体。

1、在调查取证方面。为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调查取证是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必不可少的环节。博客与传统媒体相比,颇有不及。在法律上,传统媒体有采访权,而博客没有。2004年7月26日至29日,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传来令全世界博客们欣喜的消息,大会组织者为博客发放了采访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离法律上赋予博客采访权毕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为弄清事情的真相,传统媒体常常调动多方力量,深入调查取证,为一个报道有时长达几个月,乃至几年。观察博客舆论监督事件中,写作者往往是事件的亲历者或知情者。这固然对事实真相的揭露十分有利,但都只代表了一家之言,事实真相的完全显现最终还是要依赖于充分的调查取证。事实上,在西方,博客常被作为重要的新闻来源来使用。博客要充分发挥力量很多时候还是离不开传统主流媒体的强力跟进和进一步的调查证实。

2、在舆论导向方面。根据形式有否组织,可将舆论分为自觉舆论和自发舆论。传统媒体以自觉舆论为主,博客则是典型的自发舆论。这种自发舆论以个人为核心,观察人我关系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往往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和反映,带有群体性、不稳定性和局限性,常常表现为一种情绪化的肯定或否定。它既是真实的,又是模糊的;既是生动的,又是粗糙的;有时还夹杂着某种偏激与盲目。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博客遵循的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因此,在传统媒体当中不容存在的“噪音”,在博客中却有着自由生长的肥沃土壤,这导致舆论引导的难度大大增加。

3、在平衡报道方面。舆论监督的目的不是为曝光而曝光,平衡报道已内化为传统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一个原则。孙玉胜在总结知名舆论监督栏目《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成功原因时说,电视新闻节目改革,特别是其中舆论监督节目能发展到今天,其实就是“平衡”的结果。而博客开放自由的本性为写作者们“一吐为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这种便利条件下,个人素质高,便会力求站在中立者的立场来看问题,发言论,如伊拉克战争中的Salam Pax那样;个人素质差或别有用心,就会无心或有意地发表不负责任的信息。有时我们便不无遗憾地看到,博客正被有些人利用为个人名利追逐场和个人情绪发泄地。“正常的、有活力的舆论生态,应该有利于培育平衡,培育理性,而这一份理性的平衡应该从媒体自身开始。”还是借孙玉胜的这句话警醒博客。

博客的这些特征代表着互联网的技术与舆论形态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为政府如何在网络匿名状态下进行舆论监督与法律道德秩序规范的难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与契机。互联网世界正在自发地由混乱中开始产生秩序,对政府来说,如何为个性与多元舆论保留健康宽松的空间,同时对正在产生着的秩序因势利导,就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学界舆论监督研究已开始深入到对舆论监督本身的认识。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传统媒体无时无刻不处在与权力、资本和受众三者的博奕之中。理论上讲,传统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是能代表受众履行舆论监督权利的。实践中,“传媒监督就不能不带有媒体自身的主观意图,以及媒体背后政治、经济势力对其的操纵”。三者中,以受众最为弱势。博客的出现,对受众行使舆论监督权利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拥有了主动权。人们借助博客方式,可以参与信源的采访以及与传统媒体的平等对话。因此,我们深信,随着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博客在舆论监督领域将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二篇:舆论监督

首先声明,我的文笔较差,所以一般在论坛中,我只是潜水,很少发表言论的,但这次,我还是忍不住要说几句,因为我和大家一样,都是从几年辛苦奋斗中走过来,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特别对我,非结构专业的考生。

我本科是学地质的,研究生上的是岩土,毕业后在广州从事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的,至今已快8年了。广州地区从2007年开始,基坑设计就需要同时盖岩土和结构工程师的章了,这个政策使我坚定了要考一级注册结构的决心。我于2007年通过了注册岩土考试,随即2008年就买了一级注册结构的书(基础课以前考过了),准备备战。但2008年、2009年事情太多了,买来的书没怎么看,真正准备是从2010年春节后开始的。

说实话,刚开始看老施的书,我是看不懂。我大学学到的力学知识很少,只学了《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和《物理》,像《结构力学》、《混凝土》都是我工作了之后接触了才自己学的,也只懂了些皮毛,更不用说钢、砌、木、桥和荷载了,所以一开始我看的真的很吃力,第一遍花了6个多月才看完,看完也觉得糊里糊涂的,除了地基基础是自己熟悉的外,只有木结构、砌体和桥梁感觉理解了些,像荷载、混凝土、钢结构、高规觉得只是懂了点皮毛,当时在看的过程中都有点想放弃了,还好老婆在一边安慰和鼓励,说也许第二遍就会好了,这样拖了半年总算坚持看完了第一遍。但那时2010的报名已经开始了,自己觉得没戏,所以就没报,像等准备的充分些再报考。从2010年8月开始,我第二遍看老施的指南,看下来,觉得也没想象中得难了,很多第一遍不理解的东西,看第二遍都能理解了,像影响线、单筋梁、双筋梁、偏心受压、强度折减、压弯、屈曲稳定等等,都能理解了,越看越有信心,有信心看起来就快,跳过第一遍已经理解的部分,第二遍老施的书我前后花了6个多月(但算起来也就300多个小时),这遍的收获很大,树立了信心,觉得只要多花些时间,应该能通过的。

转眼到了2011年,过完春节,我就开始做题了,一开始就是做马老师和张老师的历年真题(09版的),里面有2003~2007的真题,不同章节分开编写的,刚开始不追求速度,只求会做、做对,做完统计结果,往年考题除了我自己熟悉的地基基础得80%以外,其他的一般只对一半,但我还是有信心的,因为还有很长时间可以复习。随后做老施的《答题指导》,发现错题太多,也觉得不太实用,后面有选择地看了一部分,主要是挑自己不太熟悉的,这样到了5月底。后面上了网易结构、钢结构论坛,下载了08、09和10年的真题,以及赵老师的30天冲刺,先做赵老师的30天冲刺,发现错误也挺多,但不管,这回我就比较注意答题速度了,一般一道题控制在6分钟,做完了之后信心大增,因为我往往都能答对70%以上。紧接着做08~10年的考题,也都能做60来分,做完才到8月初,还有剩一个月,重新将以前的考题做了一遍,巩固了一下,然后信心满满地参加今年的考试了。

9月18日,考试,没觉得特难,就是计算量比较大,上午、下午各完成了36道。上午是时间不够,下午是有4道不会做。上午我是按论坛推荐的先做砌体,然后钢,最后混凝土,看来我的战略是对的,考完听很多人都说混凝土计算量超大,暗自庆幸,但考试战术还是有点不对,主要是平常做题时间都够,但可能那是因为自己觉得是模拟考,所以也就不写得那么详细,真正考试的时候,怕丢分,所以写的详细些,导致最后时间不够。下午调整了战术,尽量简洁,所以时间刚好够。考完跟论坛的前辈对了下,下午连同不会做的可能要丢十分左右(广告牌、偏心、固结度(我带的是合订本,没有条文说明)、补桩的后两道可能算错了、桥梁的盖梁宽度)等等。但总的来讲,只要不出意外(如没把答题卡填错,因为没时间检查),我想通过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以上是我的一级注册考试复习之路,请非结构专业或者对自己的考试没信心的1.指南在最初基础不好,什么都不怎么明白,规范不了解的时候是有用的,硬着头皮过一遍到两遍可以全面的了解规范。

2.练习题一定要做,不管是答题指导还是30天冲刺或者兰老师的,一定要做一套,这个过程可以有效的提高理解及记忆。有能力做两遍更好,至少有疑问的要返回来再做一遍

3.真题一定要做,真题可以更真实的反应考试出题的思路,可以在大量习题前先做一遍真题。最后多几遍把真题做的熟练。一般来说,真题比那些练习题肯定还是好很多的。10年没过和真题做的不透,记得不牢有很大关系

4.规范上一定要注释,不懂的东西、简化计算、思路、条文说明以及参考用到的数据在哪里都可以写,考试时根本不会有时间一道道去找指南。

5.要多写多练,要练习不犯低级错误。我就老犯低级错误,看错数啊,抄错字母啊,计算器按错啊什么的。

6.新改的规范要和老规范对着看,就能知道哪里不一样,肯定要考不一样的么,呵呵

7.学习中要求甚解,不太明白的地方一定多做几遍,问问同事,否则徒劳无功。砼部分对我就是这样。我觉得我花了三年考试复习才明白。

8.争取短时间通过,一年多下功夫。否则心态越来越差,急啊。每年受折磨,太痛苦。我一直是边工作边看书的,也就能保证晚上看会儿书,每年战线都很长,其实加起来时间也不太长,所以建议有条件的朋友还是集中精力短时间通过,像我这样脱脱拉拉的,时间也耗过去了,生活也影响了,工作多少也耽误些实在很不值。

9.考前一定要准备好相关事宜,看看天气预报,提前一天去看看考场找找住处什么的,计算器一定要带,还要带复习时用的同款,今年简直在考计算器。不过遇到停电就没办法了,难不成带个应急灯?带了也没地方放啊

2012年一注复习提出十点点建议:

1)2010年《抗震规范》修正,因此今年出的考点特别多,至少有10道题左右。前几年《桩基规范》出来,一直成为近几年的长出题,今年更加灵活,所以本人预测明年《抗震规范》仍是重点。今年出的相对浅(大家感觉难,是因为没作为重点,投入时间少),明年可能会更加深入灵活。另外,做设计的大家明白,《抗震规范》就是那么重要。因此,《抗震规范》新增加的点是个重心。

2)2011年新增加两本规范《高规》和《混凝土规范》,这毋庸置疑,明年一定是个重点,但可能不会考的太难,毕竟是第一年出,和《抗震规范》有区别,但一定是热点,所以大家一定搞清楚,新旧规范的区别,特别是新增加的篇章,新增加的计算概念和构造措施,大家要列出来,可能没有相关的题目,但大家一定要把条纹说明看透出,起码概念上很清楚。

3)明年出题的难度,本人估计为中等,但不会简单的像2010年,因为今年的舆论骂声一片,关于大小年的讨论也很激烈,相比出题人也在关注着这些论点,自己也会作出深思和探讨,这对明年的出题方向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预计明年难度为“中等偏上”。所以大家复习的时候,平时模拟的时候,注意这个原则。

4)“难中易新”题的比重预测。由于明年有三本新规范,所以“新题”占比重20%左右,正式这个原因,偏题的出题率要下降。“中等题”占比重40%,由于大小年的反思,但这些题中可能会有所创新,概念成分会加重,计算成分会下降,从今年就可以略见端倪。“难题”15%,其实就是计算量大和非常规题,这类题大家好好思考的题,就是说学会判断和避开的题,究竟该怎么锻炼,以后再说。“简单题”占比重25%,可能还是主要集中在《砌体规范》和《桥梁》,原因是《砌体规范》经验公式很多,创新性不会太强,《桥梁》毕竟大部分是建筑结构,考试的目的只是让大家有个概念,但像2009和2010年的程度不太可能,可能需要一到两部,基本内容也差不多,保持今年的程度。

5)题海战术。考过今年的兄弟姐妹们都会有同感,考过的法宝是什么,多做题,没办法,这是一注考试性质决定的。因为你知道的,没时间和这道题我会,那个重要,考试的时候最清楚。所以大家在看完施兰青或者规范以后,至少有一个月到两个月时间全部用来做题,而且是每题都要在八分钟内做完,做不完就不做了,在平时做题就这样,而且做题就先判断这题我是做还是不做。重要和同类的知识点必须有两到三遍的重复做题,这都是在缩短时间,考试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道题思路很清晰,123的最后一比较答案就有了,但一做十分钟就过去了,与自己的熟练程度还是有关的,当然大家都要上班,没那么多时间,但没办法,你必须题海战术,除非你碰到2010年那样,重复个几道,给你省一些时间。

6)熟练规范,标记清楚,脱离资料。复习的基本过程:第一遍看施兰青熟悉规范,第二遍

看规范翻阅施兰青,第三遍专门看规范,还有那些不清楚,最后全部做题。在短短的四个小时,大家必须依据规范就可以做题,除非是稍微有疑问的,翻翻资料以确认,或者恰好有一摸一样的典型例题,可以依葫芦画瓢。

7)学会定位,快速定位。知识点中有很多穿插和关联的地方,比如《砌体规范》中无筋砌体、配筋砖砌体、配筋砌块砌体、抗震中又分无筋、砖砌体、砌块砌体,《抗震规范》中也有一些补充,所以大家看到一道题,必须先定位,不要张冠李戴,搞错了公式,同样可以计算出答案,但很别扭,最后发现不对劲,找到了位置,很快出来,这都是浪费时间的根源,打击考试的心理素质,再入《抗震规范》《高规》《混凝土规范》里面都有很多重复的内容,但编排是有区别的,或许你很熟悉《高规》,在上面标记了很多,但考试要求是《抗规》,很熟悉内容,但就是陌生,没有标注点,所以在三门规范中重复的内容也要做出清楚的标记,今年估计大家都深有体会,所以我重点点出来。快速定位,就是你要非常清楚知道每一本规范的脉络,章节分的方式,嗨哟就是有些重点难点分散点你要在规范首页做总结,考试的时候一出这点,立马看首页就能定位,当然还有很多别的方法,大家可以多提建议。

8)条纹说明。前几年套个公式答案就出来了,以后这种题会越来越少,概念题会越来越多,条纹说明的重要性也在增强,所以大家一定在第一遍复习的时候熟悉条文说明,当然不必像章节那样,但最起码条文说明的要点和概念的解释上,特别是新增内容的前因后果上要作为重点。

9)时间的安排上,以三个月为好,太短会复习不到位,太长到最后有点麻木,影响状态,当然还要依据自己工作时间的情况。

10)自信心的培养。本人在”一注专业考试后自纠的六点感想”中提到这点,大家都很认同,毕竟咱们都是切实经历过的,是否在平时的训练上,就要增强这点,当然这一点很难,但这一点其实最重要。但有个前提是“不要追求高分,但求48就好”。从这点去培养心态和自信心吧。

2、阅卷流程:

1)首先进行机读,通过48分后进行人工阅卷;

2)人工阅卷分为三审:

第一审:如果一审阅卷在48分以上的,那么直接评为合格,如果阅卷在48分以下的,那么进入下一审; 第二审:如果二审阅卷在48分以下的,那么直接评为不合格,如果二审在48分以上的,那么进入第三审

第三审:由命题组专家审查,如果第三审在48分以上的,那么直接评为合格,如果在48分以下的,那么就不好意思了,咔嚓掉了!

3、特殊情况:

每年都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人工阅卷在47分的,且考卷做的很完整的,都会给人情分,进一步复查,尽量提到48分。

4、答题要点:

1)计算题:写出规范条文公式,且参数正确的,有参数代入计算过程的,计算结果有误差的,但结果选择正确的均得分;写出规范条文公式,且参数正确的,没有参数代入计算过程的,就算答案选对也不一定得分,这个看阅卷专家心情;凡参数有选错的,一律不得分。

2)判断选择性的考题:可以四个选项都做答,也可以排除法找到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只要符合以上两条方法的,且选择答案正确的,均得分。

第三篇:舆论监督网

舆论监督网

舆论监督的含义: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

所谓舆论,即多数人的共同意见。所谓监督,中国《辞海》中的解释是“监察督促”也就是说,监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 题。所以“新闻舆论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来揭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舆论监督,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大众 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形成舆论,从而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公务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实行制约。

舆论监督网的办网宗旨:

传播文化 倡导文明

舆论监督网的受众群体:

网络无国界.舆论监督网将运用网络这一新时代的传播工具面向全国,面向世界.传播文化倡导文明.弘扬正气.揭露邪恶.为中国舆论新方向做先锋探索.舆论监督网的合作单位:

舆论监督网与新闻出版署主管的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观察杂志社.世界知识产权合作组织等一百余家媒体与社团进行广泛合作协作.舆论监督网的域名:

舆论监督网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合法网站.中文实名舆论监督网.域名为舆论监督网小写全拼.

第四篇:舆论监督与隐私权保护

舆论监督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

舆论监督权与隐私权都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应受到保护。而日常生活中过了“度”的舆论监督总会侵犯隐私权,所以舆论监督与隐私权保护有密切的关系。那么舆论监督和隐私权的具体定义是什么?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大众传媒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众人物的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事务进行披露、批评,并提出建议的行为。隐私权是一种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人性尊严而对私人领域、私人信息、私人事务的一种自我决定权。

我国目前监督机制有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民主党派监督、民众监督以及新闻监督。其中新闻监督尤为引人注目。众所周知,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和首要原则,因此,越是真实的信息,就越符合新闻的要求,但是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采访越深入,报道越真实、越具体,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就越严重。隐私要“不为人知”,而新闻要“广为人知”,这就构成了二者的冲突。尤其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社会,新闻媒体为了追求吸引眼球、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往往会触及到人们不愿为他人知晓的个人隐私,即涉及隐私权的侵犯。另外以下几种情况下,个人隐私允许被泄露:①本人同意;②公共利益的需要,比如政界要人,政府高官,他们对公众事务负有特别责任,隐私权也受到限制。及时准确的新闻舆论监督可以起到扶正辟邪、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的作用。③公众兴趣,比如明星消息:④权威消息来源,个人隐私已经被公开记录。由于司法实践中隐私权的模糊界限,一方面需要建全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对新闻机构本身的法制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坚持社会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

便捷的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网络舆论监督,它是传统监督方式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创新和演变,也使得舆论监督与隐私权保护陷入了更为严苛的对立关系。网络舆论监督当然有它好的方面,郑州“房妹”之父翟振锋因网络举报被检方立案调查,“表哥”、“房叔”们因微博曝光而相继落马„„网络反腐颇见成效。在虚拟的网络社区、论坛里面,网民同时就同一件事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信息的整合与及时反馈,为强大舆论的形成创造条件。在佛山小悦悦事件中,两岁的小悦悦不幸被车子碾压,十八名路人冷漠无视。该事件引起重多网友的注意和对社会公共道德沦丧的反思。于是一些偏激的网友将那些冷漠的路人一一人肉搜索出来,了解到他们的姓名、工作、地址,并上门去谩骂。当事人的隐私权被严重侵害。

我们可以这样说,当舆论监督与隐私权保护相冲突的时候,哪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时候,就支持哪个,或者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

第五篇:舆论监督与新闻侵权

舆论监督与新闻侵权

近年来,随着舆论监督作用的日益凸现,媒体因舆论监督被诉侵权的现象也屡屡发生,且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媒体或记者败诉率一直居高不下。这不仅影响了舆论监督的效果,也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如何在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有效防范新闻侵权,避免新闻官司,已成为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自身体会,笔者认为,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把好关、把好度。

一、提升法律意识,充分尊重他人权利。新闻侵权,是因新闻传播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广义上的新闻侵权,包括侵害人格权、著作权等;狭义上的新闻侵权,专指侵害他人名誉权等人格权。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新闻侵权案件的增多,是人们权利意识觉醒、法律意识增强的必然结果,它反映出社会对新闻媒介的监督与制约日趋规范和完善。新闻工作者应当认识到,尊重法律、依法办事,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在法治社会里,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没有特权,其一切活动都应当符合社会法律规范。法律在赋予媒体舆论监督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因此,新闻工作者在依法履行自身职责、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要依法尊重所有被报道人的权利。在舆论监督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应当树立严格的法制意识,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明确新闻侵权与正当监督界限的基础上,把握好采访报道的尺度,做到不谤人名誉、不揭人隐私,真正实现依法监督。

二、树立证据意识,严把新闻事实关。舆论监督报道是讲问题的,总会触及一些人的痛处,也不可避免会遭遇反监督。因此,真实性是舆论监督的生命,也是新闻记者最可靠的保护自己的手段。但应当明确的是,新闻真实和法律真实,亦即新闻事实和能在法庭上得以证明的事实之间有很大区别。法律真实指的是以法律能够认定的证据为基础、为法律和司法实践所能认可的真实。从防范侵权的角度讲,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应尽可能以法律真实的标准来衡量新闻事实,这就要求记者树立证据意识,养成提前上法庭的习惯。首先,采访时一定要深入现场,全面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和各方面材料,构建完整的证据链,避免因消息来源求证单一而产生片面性。要注意保留采访的真凭实据,包括录音、录像、照片资料和经被采访人签字盖章并注明日期的采访记录,最好能取得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等法定证据,以保证在法庭上经得起质证。其次,写稿时要做到表述准确,报道内容要与掌握的证据相吻合,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尽量删繁就简、留有余地,切不可合理想象、贪大求全。再次,对新闻源要加以分辨,充分利用权威消息来源的法律空间,尽量避免使用匿名消息源。

三、运用平衡报道技巧,力求做到全面、公正。采访全面细致,报道客观公正,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媒体和记者防范侵权的良方。而要做到全面、公正,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做到平衡,尽力看到“事情的另一方面”,“看到所有的不同的倾向”,“尽可能给每一方,尤其是受到指证的一方说话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所谓平衡报道就是在突出报道一种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突出报道一种主要意见时,还要注意点出其他意见,特别是相反的意见。尤其在舆论监督报道中,记者要避免成为纠纷或者事件一方的代言人,要给不同观点的双方或多方以表达意见的权力和机会,通过多元化的信息来反映新闻事件,正确引导受众理解新闻事件的本质。

四、将事实与评论分开,把过程与结论分开。新

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记者只是新闻事实的记录者,而不是道德的评判者。在新闻报道中,直接表达记者对事实的意见和结论,不仅有悖于新闻的特性和要求,评论不当、定论不准还容易引发侵权。因此,记者应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和定位,摒弃法官意识和裁判意识,坚持客观性报道原则。所谓客观性报道,是指媒体的报道立场要客观,要把记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的事实区分开来,在新闻报道和媒体意见之间为读者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避免将记者的观点混同于客观事实。在舆论监督报道中,记者应严格区分新闻事实与评论的界限,只说事情的来龙去脉,不直接评判是非曲直,不搞夹叙夹议,不擅加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充分利用公正评论免责的法律空间。同时,要把过程和结论分开,不能轻率地为事实定性、下结论,应把结论留给权威部门去定,把是非交由读者去评判。尤其在进行司法报道时,要坚决杜绝“媒介审判”,在案件判决前,不应对案件和犯罪嫌疑人做出定性、定罪的报道和评论。

五、把好稿件文字关,避免使用有损人格的语言。

在舆论监督报道中,因为用词不当引发的名誉权侵权纠纷不在少数。有学者从“不当称谓、贬义形容、不实比喻、词语混用”四个方面,总结了新闻用词造成的侵权现象。也有学者更深入地分析了侮辱性语言的构成,并将其分为两大类:辱骂性语言和丑化性语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八条规定:“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文章反映的问题虽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内容,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在实践中,一些舆论监督报道尽管内容基本属实,但却因为在文中使用了侮辱、谩骂或其他具有人身攻击性的言辞而被当事人告上法庭甚至败诉。因此,为了避免侵权,在舆论监督报道中,无论表述怎样的事实都必须客观地白描,要多用中性词,尽量少用渲染性、描写性的形容词、副词和感情色彩太浓的词语,不要使用攻击性、贬损性、侮辱性语言,不能在文章中任意添加个人情绪。

下载《博客与舆论监督》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博客与舆论监督》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

    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正面宣传,是指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中体现时代特色、代表社会主流、具有积极意义的人和事进行的具有倾向性的报道。从广义上说,正面宣传包含典型宣传、成就宣......

    舆论监督与新闻侵权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收录在同名小说集《沉沦》里。小说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遭遇,通过“一个病的青年忧郁症的解剖”( 郁达夫《......

    博客与教学

    摘要: 博客的私有化、低门槛化、个性化以及便于管理与查阅的优点使得利用博客进行教育与学习成为可能。本文从博客的概念、博客对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博客的建立、教学博客......

    舆论监督的作用与艺术

    舆论监督的作用与艺术 在我国,舆论监督虽然不同于行政的、司法的、纪律的监督,不能直接产生法律和行政的效果,但是,广播电视等是当代生活中最具有大众色彩的传播媒介,无论是中央......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许霆利用银行自动提款机的漏洞恶意取款17.5万元获判无期徒刑,后来重审判决改判为5年有期徒刑,许霆案引起了广大网民和媒体的热烈考论和深思。ATM许......

    如何解决社会舆论监督与和谐社会

    如何解决社会舆论监督与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是,要弥补前段时期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这就为舆论监督节目进一步拓展报道空间提供了新思路。如前所述,当前中国的社......

    舆论监督与媒体自律(精选五篇)

    舆论监督与媒体自律摘要: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

    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熊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在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监督随着“天价烟事件”、“邓玉娇事件”、“孙志刚事件”、“钓鱼执法事件”等一系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