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明年优化卫生工作有效服务全县经济倍增的思考
紧贴实施“双倍”计划力奏卫生服务强音
——对明年优化卫生工作有效服务全县经济倍增的思考
县卫生局唐怀
明年是我县实施“双倍”计划,推进经济倍增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卫生局作为肩负保障全县人民健康和卫生事业发展重任的具体职能部门,如何大力优化卫生服务工作,倾心为全县经济倍增多作贡献,这是我们所面临并需认真研究的一个紧迫课题。对此,笔者近来特作了些调研与思考,并借会议机会略陈浅见。
一、经济倍增发展急切需求优化卫生服务工作
优化服务工作,保障和促进经济倍增发展,是全县所有服务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就卫生部门而言,我们强调明年必须紧贴实施“双倍”计划,优化卫生服务工作,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要求我们优化卫生服务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卫生工作服务群众健康和经济建设的宗旨愈越明确。前几年,党中央、xx下发的《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等文件就曾明确要求,卫生工作要以农村为重点和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提出要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今年,省政府在就惠及全省农村和农民必须办好的5项实事中也有关于搞好“农村改水”和“合作医疗”等需要我们卫生部门提供服务的2项实事等等。党和政府出台的这些方针和决策都清晰地表明做好新时期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可见,我们提出明年要紧贴服务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大力优化卫生服务工作,正是对接和践行上级党和政府大政方针的应取之策。
——保护现实生产力的任务呼唤我们优化卫生服务工作。关爱人民健康,保护现实生产力,是推进经济倍增发展的依托和前提。据我们粗略调查,目前,在全县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和返贫者就占到70%左右,群众最怕生病,一人患病全家爱累;生了病不仅会给家庭带来不幸,而且还会影响工作、生产。这使我们深切感到,作为人民健康的直接负责者和“保护神”的卫生部门,所负责任的重大,建湖要奔小康,必先抓健康。尤其是要改变目前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现状和保护现实生产力,要求我们卫生部门必须首先从优化卫生服务工作抓起,这项工作抓好了,保护劳动生产力,使之有健康的体魄、精力充沛地投身经济倍增的火热实践,才有可能。
——防治非典的实践启迪我们要优化卫生服务工作。今春,我国突发的非典疫情造成的损失是多方面的,不仅严重威胁和危害到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影响和干扰了正常的经济建设工作。这场斗争的实践既使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公共卫生工作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使系统上下明白了要解决这些问题与不足,亦必须从优化卫生服务工作做起,通过落实调优卫生资源配置、推进科技强医和帮助公民搞好自我健康保护等措施,真正以服务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增强抗御突发事件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人民健康,加快经济倍增发展。
——塑造优良“窗口”形象要求优化卫生服务工作。卫生部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所展示的医德医风亦可体现我们的党风、政风和社风。今后,随着竞争的加剧,“窗口”服务形象的优劣在推进经济倍增中的位置也愈加重要,我们大力优化卫生服务工作,正是优化投资软环境的需要,外地客商、企业家们在接受优质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时,可以透过卫生而对建湖全县留下美好印象,从而增强与我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同时还可以其为我们扩大宣传,拓展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湖投资兴业。所以,从这一角度看,明年我们也一定要把优化卫生服务工作这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服务经济倍增必须择准优化卫生工作的着力点
优化卫生服务经济倍增工作,深化理念,增进共识是前提;立足实际,选准着力点是核心。从系统实际看,明年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着力点,笔者考虑,主要应放在下列几方面。
一应加强卫生科技建设,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医疗卫生工作的业务性、技术性强、要求高,必须大力实施科技兴卫战略,加快卫生现代化步伐。首先,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卫生现状和需求走势,认真制订人才发展规划,并狠抓实施,通过送出去深造、请进来指导等办法,构筑起良好的育才环境和人才梯队。其次,应加大临床重点专科和学科的培植力度。对已经通过评审的重点专科和学科,应倾斜投入,加快发展;对正在发展中的重点专科应列入申报对象加以重点培育。第三,应抓好重点技改项目的实施。明年计划添置重大设备2-3项,引进新技术4-6项,投入资金1500-2000万元,购置心血管造影机,开展心脏直视手术;购置关节镜、椎间盘镜,开展骨科微创手术。县人民医院应按照建设“基本现代化医院”的要求,借县广电局搬迁之机,扩容改造,加快发展步伐,力争出精品、出名牌。各镇卫生院也应加大设备投入和技术引进力度。第四,应抓好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发动各医疗单位定期组织医疗质量讲评活动,强化监督管理,落实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倡导人文关怀,推行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搞好经济建设。
二应加强卫生法制建设,规范卫生服务行为。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以法治卫,应是我们卫生部门服务明年经济倍增发展的又一重要方面。这项工作能否做好关键在切实转变好局机关职能。为此,我们应从调新理念入手,增强转“轨”自觉性。明年对农村卫生要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着力强化规划、准入、监管和调控等功能,依法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责,努力实现从“办卫生”向“管卫生”的历史性转变。应按照“高效、透明、规范”的要求,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综合审批和“一站式”审批,将各类公共卫生事业纳入卫生综合执法的轨道,将监督执法的力量从侧
重于行政审批转移到加强市场监管上来。探索开展镇、村卫生监督,在乡镇设立卫生监督派驻机构,抓好试点运作。大力开展“真情服务社会,满意卫生监督”活动,寻求卫生行政执法与支持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将严格执法与促进经济倍增有机衔接起来。
三应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拓展卫生服务功能。这是我们卫生部门服务明年经济倍增的重要抓手。这方面我觉得应突出抓好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大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强化以预防非典为重点的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坚决防止非典疫情反复;加强对各种常见病和慢病的防治;大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和城乡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加强卫生防保队伍建设,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全面提高基层防保工作质量;推行和完善农村居民大额费用合作医疗,方便农民群众就医,努力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明年我县农村居民大额费用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应力争达到85%。
四应加强卫生行风建设,优化卫生服务形象。明年的卫生行风建设能否有新的突破,这应是衡量我们的卫生服务工作是否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鉴于此,我们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纠风治乱上。以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为目标,深入开展践行服务承诺、“服务零缺陷”、“健康进万家、满意在卫生”、“民主评议行风”和“百企千人评机关”等系列活动,大力提升文明行业创建水平。坚持标本兼治,扎实开展“红包”、“回扣”和不规范医疗行为的专项治理活动,继续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的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坚持“阳光操作”,更多地让利于民。继续完善和落实行风建设责任制,加大督查追究力度,严格执行一次申告待岗制、黄牌警告制和诫勉谈话制,动真碰硬,净化风气,塑创和优化行业形象,努力把服务人民健康和经济倍增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明年卫生服务工作的优化
明年,我们实施卫生服务全县经济倍增的思路与要求能否到位,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和强大动力,就是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围绕服务经济倍增,明年的卫生改革应在强化发动,增进共识的基础上,着重在下列几个方面多使力气。
一应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党中央、xx以及国家计委、卫生部和盛市下发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和有关部署,我县应积极而有计划地改革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实施各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和经费等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进行管理;并积极探索医防分设途径。同时,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增强镇卫生院发展活力为出发点,改革产权制度,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主要运行形式,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
二应继续抓好卫生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首先应搞好领导班子组织机制的改革,公开、公正、公平选拔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竞争机会,构筑公正的赛马平台,让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增添卫生“领头雁”的活力。在完善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形式应推行绩效工资制。除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外,其他医疗卫生单位都应试行档案工资与实际报酬相分离的分配方式。积极稳妥地试行院长年薪制和优秀人才年薪制、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制、职工实行身份、职务和职称等全部存入个人档案,全面实行合同制、医护药技人员实行“三级制”、后勤加快服务社会化,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和多样化的分配激励机制。通过伤筋动骨的改革,拉开分配档次,鼓励大家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竞争,迎接挑战,释放做好卫生服务工作的源流。
四应积极探索医疗机构“托管”制改革和集团化经营。对少数运转维艰的镇卫生院,可由具有一定实力的县直或县外医疗机构,以协议委托方式参与经营与管理,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人才和设备等,提升服务水平和竞争力;也可在行政隶属关系不变、产权所属不变、人事关系不变和承担的指令性任务不变的前提下,本着自愿合作、优势互补的原则,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组建医疗集团,形成规模经营,拓宽发展空间。笔者认为,采取这些措施,既能使其摆脱困境,又可适应农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渴求。
五应大力巩固和发展一体化改革成果。实施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是加强我县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的成功探索。明年,我们应当在巩固发展一体化改革成果方面继续多下功夫。严格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加强乡村医生的从业管理,规范医疗用药行为,提高医疗安全质量;搞好培训教育,促进乡村医生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完善乡村医生的使用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优化队伍结构。今后,随着镇卫生院行政管理职能的淡化,我们考虑要把办好一体化卫生所作为强化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在人员、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以利进一步发挥其网底作用。通过巩固和发展一体化改革成果,促进我县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优化,为更好地保护广大人民健康,有效服务明年经济倍增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对明年优化卫生工作有效服务全县经济倍增的思考
紧贴实施“双倍”计划力奏卫生服务强音
——对明年优化卫生工作有效服务全县经济倍增的思考
县卫生局唐怀明年是我县实施“双倍”计划,推进经济倍增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卫生局作为肩负保障全县人民健康和卫生事业发展重任的具体职能部门,如何大力优化卫生服务工作,倾心为全县经济倍增多作贡献,这是我们所面临并需认真研究的一个紧迫课题。
对此,笔者近来特作了些调研与思考,并借会议机会略陈浅见。
一、经济倍增发展急切需求优化卫生服务工作
优化服务工作,保障和促进经济倍增发展,是全县所有服务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就卫生部门而言,我们强调明年必须紧贴实施“双倍”计划,优化卫生服务工作,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要求我们优化卫生服务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卫生工作服务群众健康和经济建设的宗旨愈越明确。前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等文件就曾明确要求,卫生工作要以农村为重点和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提出要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今年,省政府在就惠及全省农村和农民必须办好的5项实事中也有关于搞好“农村改水”和“合作医疗”等需要我们卫生部门提供服务的2项实事等等。党和政府出台的这些方针和决策都清晰地表明做好新时期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可见,我们提出明年要紧贴服务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大力优化卫生服务工作,正是对接和践行上级党和政府大政方针的应取之策。
——保护现实生产力的任务呼唤我们优化卫生服务工作。关爱人民健康,保护现实生产力,是推进经济倍增发展的依托和前提。据我们粗略调查,目前,在全县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和返贫者就占到70左右,群众最怕生病,一人患病全家爱累;生了病不仅会给家庭带来不幸,而且还会影响工作、生产。这使我们深切感到,作为人民健康的直接负责者和“保护神”的卫生部门,所负责任的重大,建湖要奔小康,必先抓健康。尤其是要改变目前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现状和保护现实生产力,要求我们卫生部门必须首先从优化卫生服务工作抓起,这项工作抓好了,保护劳动生产力,使之有健康的体魄、精力充沛地投身经济倍增的火热实践,才有可能。
——防治非典的实践启迪我们要优化卫生服务工作。今春,我国突发的非典疫情造成的损失是多方面的,不仅严重威胁和危害到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影响和干扰了正常的经济建设工作。这场斗争的实践既使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公共卫生工作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使系统上下明白了要解决这些问题与不足,亦必须从优化卫生服务工作做起,通过落实调优卫生资源配置、推进科技强医和帮助公民搞好自我健康保护等措施,真正以服务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增强抗御突发事件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人民健康,加快经济倍增发展。
——塑造优良“窗口”形象要求优化卫生服务工作。卫生部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所展示的医德医风亦可体现我们的党风、政风和社风。今后,随着竞争的加剧,“窗口”服务形象的优劣在推进经济倍增中的位置也愈加重要,我们大力优化卫生服务工作,正是优化投资软环境的需要,外地客商、企业家们在接受优质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时,可以透过卫生而对建湖全县留下美好印象,从而增强与我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同时还可以其为我们扩大宣传,拓展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湖投资兴业。所以,从这一角度看,明年我们也一定要把优化卫生服务工作这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服务经济倍增必须择准优化卫生工作的着力点
优化卫生服务经济倍增工作,深化理念,增进共识是前提;立足实际,选准着力点是核心。从系统实际看,明年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着力点,笔者考虑,主要应放在下列几方面。
一应加强卫生科技建设,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医疗卫生工作的业务性、技术性强、要求高,必须大力实施科技兴卫战略,加快卫生现代化步伐。首先,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卫生现状和需求走势,认真制订人才发展规划,并狠抓实施,通过送出去深造、请进来指导等办法,构筑起良好的育才环境和人才梯队。其次,应加大临床重点专科和学科的培植力度。对已经通过评审的重点专科和学科,应倾斜投入,加快发展;对正在发展中的重点专科应列入申报对象加以重点培育。第三,应抓好重点技改项目的实施。明年计划添置重大设备2-3项,引进新技术4-6项,投入资金1500-2000万元,购置心血管造影机,开展心脏直视手术;购置关节镜、椎间盘镜,开展骨科微创手术。县人民医院应按照建设“基本现代化医院”的要求,借县广电局搬迁之机,扩容改造,加快发展步伐,力争出精品、出名牌。各镇卫生院也应加大设备投入和技术引进力度。第四,应抓好
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发动各医疗单位定期组织医疗质量讲评活动,强化监督管理,落实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倡导人文关怀,推行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搞好经济建设。
二应加强卫生法制建设,规范卫生服务行为。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以法治卫,应是我们卫生部门服务明年经济倍增发展的又一重要方面。这
项工作能否做好关键在切实转变好局机关职能。为此,我们应从调新理念入手,增强转“轨”自觉性。明年对农村卫生要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着力强化规划、准入、监管和调控等功能,依法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责,努力实现从“办卫生”向“管卫生”的历史性转变。应按照“高效、透明、规范”的要求,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综合审批和“一站式”审批,将各类公共卫生事业纳入卫生综合执法的轨道,将监督执法的力量从侧重于行政审批转移到加强市场监管上来。探索开展镇、村卫生监督,在乡镇设立卫生监督派驻机构,抓好试点运作。大力开展“真情服务社会,满意卫生监督”活动,寻求卫生行政执法与支持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将严格执法与促进经济倍增有机衔接起来。
三应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拓展卫生服务功能。这是我们卫生部门服务明年经济倍增的重要抓手。这方面我觉得应突出抓好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大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强化以预防非典为重点的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坚决防止非典疫情反复;加强对各种常见病和慢病的防治;大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和城乡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加强卫生防保队伍建设,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全面提高基层防保工作质量;推行和完善农村居民大额费用合作医疗,方便农民群众就医,努力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明年我县农村居民大额费用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应力争达到85%。
四应加强卫生行风建设,优化卫生服务形象。明年的卫生行风建设能否有新的突破,这应是衡量我们的卫生服务工作是否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鉴于此,我们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纠风治乱上。以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为目标,深入开展践行服务承诺、“服务零缺陷”、“健康进万家、满意在卫生”、“民主评议行风”和“百企千人评机关”等系列活动,大力提升文明行业创建水平。坚持标本兼治,扎实开展“红包”、“回扣”和不规范医疗行为的专项治理活动,继续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的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坚持“阳光操作”,更多地让利于民。继续完善和落实行风建设责任制,加大督查追究力度,严格执行一次申告待岗制、黄牌警告制和诫勉谈话制,动真碰硬,净化风气,塑创和优化行业形象,努力把服务人民健康和经济倍增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明年卫生服务工作的优化
明年,我们实施卫生服务全县经济倍增的思路与要求能否到位,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和强大动力,就是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围绕服务经济倍增,明年的卫生改革应在强化发动,增进共识的基础上,着重在下列几个方面多使力气。
一应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计委、卫生部和省、市下发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和有关部署,我县应积极而有计划地改革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实施各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和经费等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进行管理;并积极探索医防分设途径。同时,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增强镇卫生院发展活力为出发点,改革产权制度,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主要运行形式,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
二应继续抓好卫生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首先应搞好领导班子组织机制的改革,公开、公正、公平选拔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竞争机会,构筑公正的赛马平台,让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增添卫生“领头雁”的活力。在完善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形式应推行绩效工资制。除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外,其他医疗卫生单位都应试行档案工资与实际报酬相分离的分配方式。积极稳妥地试行院长年薪制和优秀人才年薪制、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制、职工实行身份、职务和职称等全部存入个人档案,全面实行合同制、医护药技人员实行“三级制”、后勤加快服务社会化,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和多样化的分配激励机制。通过伤筋动骨的改革,拉开分配档次,鼓励大家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竞争,迎接挑战,释放做好卫生服务工作的源流。
四应积极探索医疗机构“托管”制改革和集团化经营。对少数运转维艰的镇卫生院,可由具有一定实力的县直或县外医疗机构,以协议委托方式参与经营与管理,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人才和设备等,提升服务水平和竞争力;也可在行政隶属关系不变、产权所属不变、人事关系不变和承担的指令性任务不变的前提下,本着自愿合作、优势互补的原则,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组建医疗集团,形成规模经营,拓宽发展空间。笔者认为,采取这些措施,既能使其摆脱困境,又可适应农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渴求。
五应大力巩固和发展一体化改革成果。实施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是加强我县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的成功探索。明年,我们应当在巩固发展一体化改革成果方面继续多下功夫。严格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加强乡村医生的从业管理,规范医疗用药行为,提高医疗安全质量;搞好培训教育,促进乡村医生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完善乡村医生的使用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优化队伍结构。今后,随着镇卫生院行政管理职能的淡化,我们考虑要把办好一体化卫生所作为强化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在人员、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以利进一步发挥其网底作用。通过巩固和发展一体化改革成果,促进我县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优化,为更好地保护广大人民健康,有效服务明年经济倍增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对经济普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经济普查工作的几点思考经济普查,是一次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它包括以往的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并增加了建筑业普查的内容,覆盖面广,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为了进一步搞好2013年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我想从基层的工作实际出发,对经济普查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经济普查的重点
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与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一样,分为普查准备、普查登记和数据处理、普查资料开发应用和总结表彰三个阶段。就整个普查工作而言,有两个重要阶段:
1、单位清查摸底阶段
单位清查摸底的目的是为经济普查下一步分专业的普查业务培训、普查表和相关资料的发放提供基础数据。清查摸底原则上按“在地统计”,采取“地毯式”的清查方法,逐村逐街摸底,逐户登记,力求做到不重不漏。
(1)划分小区,界定范围
根据区域内单位的密度、数量,普查区再细分为普查小区(农村的普查小区单位相对较少,没有必要划分普查小组),每个普查小区配备一至两名普查员。
清查登记前,普查员根据普查小区地图,实地察看,明确普查区的四至边界,和自己负责的区域及其街道名称、门牌起至号,定好清查路线,画出简单线路图。然后根据单位分布情况和调查路线,确定每天的清查区域和门牌起至号。(2)逐街逐路,开展地毯式清查
小区普查员按照责任区范围和线路图,挨门挨户,开展地毯式清查。清查登记时,采取“查、看、问”调查方式。“查”就是查看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各种证照和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据此确定单位性质和类别。“看”就是查看实际从事的业务活动、规模等,以此推断清查对象报出的数据是否真实,是否有瞒报现象。“问”就是对有疑问的地方要问清具体情况,比如个体户报出的营业收入明显偏少时,通过询问雇用工人数、每月的店面租金和上缴的税费等,推算出每月的营业收入。
(3)查遗补漏,确保单位齐全
在第一轮清查登记结束后,县(区)普查办进行清查表的录入处理,并按照先清查再核实的原则,与税务、工商、编办、民政等部门资料进行核对,剔除已清查到的单位,剩余单位分解到各普查小区。各普查小区根据与部门资料库核对后反馈的单位名录资料进行第二轮核对,列出差异名单,对于关闭、搬迁、转让的单位做出标识,漏登的单位进行补登。
由于清查时从有关部门取得单位名录资料的时点在10月份左右,年终还要再和工商、编办、民政部门联系,收集清查时点后新登记的单位资料,继续做好补充登记。
2、普查登记填报阶段 普查登记填报是取得普查资料的关键环节,也是耗费人力最多、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
(1)分层培训,注重实际效果
单位清查摸底工作基本结束时,开始分专业进行普查业务培训。市经普办首先对县(区)进行对口培训,然后市、县(区)两级根据单位的隶属关系、性质、行业划分和普查填表种类,分专业、分层次对企业和单位进行培训。培训注重实际效果,力求做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使参加培训人员能分清填报的表种,掌握各类指标的填报口径和范围。
(2)认真填报,全面回收报表
在登记填报特别是后期的报表回收工作中,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作用,一方面对填表有困难的单位提供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配合做好报表的催要回收工作。
普查表的回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难度也非常的大。为确保普查表回收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数据录入进度不受影响,要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联系沟通,主动上门服务,对个别单位电话无法联系、不愿配合普查的单位,上门做好收表工作;对有特殊情况的单位,上门督促、指导普查表的填报。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一级管一级,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在全面催要普查表的同时,加大普查表的审核力度,确保查表的填报质量。
二、经济普查的难点
经济普查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方法,在组织领导、经费落实、普查员选调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并有《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作保障。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
1、经费筹措困难
和所有普查一样,经济普查经费也是分级负担。说是分级负担,实际上主要还是市县两级负担,国家和省负担的也就是普查报表、手册、宣传画等,其他的如宣传费、培训费、会议费、检查费、数据处理费、调查员补贴等全部要依靠地方财政。
(1)基层普查经费不足
全国统一的经济普查,同样的工作量,同样的标准要求,由于地区之间财力的差别,工作的难度大不一样。财政状况好的,普查经费可能会充裕一些,甚至一个县的普查经费可以超过百万,用不完。财政状况差的,普查经费就少的可怜,有的县区整个普查经费只有十多万或三五十万,远不够用。从整个普查的经费需求上看,由于大量的基础工作如小区划分、单位清查、普查登记、数据处理等工作集中在县(区)、乡(镇,街)和村(居)委会,县区和乡镇两级的普查经费尤其要加以保证。但从实际情况看,普查经费最紧张的恰恰就在县区和乡镇两级,少量的普查经费与巨大的基层工作量严重不适应。
(2)普查员补贴难到位 由于经费不到位,无法招聘专职普查员,只能依靠村(居)委会的人员,利用行政手段强压任务。村(居)委会都有自己的正常工作,分配他们普查任务应发放适当的调查补贴,没有调查补贴或补贴太少,调查员队伍很难稳定,即使事情做了,质量也很难保证。县区普查办的工作很难开展,有时为了完成调查任务,只好采取说一套做一套的办法,往往是事做了补贴不了了之。但这一方法有时也不奏效,在工作检查时,不少村(居)委会的人员就说,以前普查也是这样承诺,普查结束了也没兑现。
2、普查员选调困难
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作为普查数据的直接采集者,其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普查数据质量的高低,关系着普查工作的成败。此次普查,涉及范围广、行业门类多,普查对象和单位复杂,给普查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要选调素质较高的普查员并不容易。
(1)人员难抽调
普查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普查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普查询问的方法技巧,以便应对调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行业分布的多样性决定了普查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知识和统计工作基础,以便准确填报普查登记项目。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商品意识浓厚,更注重经济利益,无偿从企业抽调普查人员也不太现实,公开招聘普查人员又受到有限的普查经费的制约,只能是利用现有的村(居)委会人员。
(2)时间难保证 村(居)委会是最基层的一级组织,要应对各种繁杂的事务。因此,抽调的普查员多是一人身兼数职,有时难免是被动应付,用在普查上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3)培训难见效
由于抽调的普查员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在清查前进行过认真的培训,但对具体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仍不是很准确,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难以处理,或判断错误。比如在界定单位性质时,分不清是法人、还是比照法人、还是产业活动单位,把一些二级法人作为产业活动单位,把一些产业活动单位当法人单位;特别是行业判断不准,服务业当成行政事业、行政事业当成服务业等。
3、普查对象配合不够
经济普查,就普查对象的单位性质而言,绝大多数为企业。而这些企业的规模又以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如私营企业、个体户。这类单位由于受自身条件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对普查的配合程度普遍不高。
(1)门难进
部分普查对象心存疑虑,怕露底,担心相关部门利用普查资料秋后算帐,影响自己的生意。尽管宣传工作中普查员一再讲明普查数据不与此有关,但他们仍然顾虑重重,不愿意配合。有的甚至态度粗暴,将普查员拒之门外。普查员为了登记完一张清查表,真是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也得不到明确答复。一些企业和单位认为自己是上级机关、省市属企业,不愿接受县(区)的调查,更不愿接受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的调查。(2)人难见
一些小企业、小单位和个体户的雇员以经理不在家,或没有财务报表等有关情况为由,不配合普查。有的负责人在家,他们也说不在家,也有的企业负责人真的外出,行踪不定。如果负责人不在,其他人员难以如实填表。
(3)数据难填
清查摸底登记涉及的敏感指标较少,通过宣传和普查员做工作,普查对象还能予以配合。正式登记填报涉及的敏感指标较多,配合的程度相对较差,不少单位不愿填报,有的单位即使勉强填报了,报的数据也明显不实;还有些糊涂企业单位确实没有建立财务账,一年下来收入说不出来,这样的质量也没法保证。
三、对普查工作提几点建议
2013年第三次经济普查在即,无论普查采取什么方式方法,普查能否取得成功,关键要看制度设计方法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现从基层普查员的角度,对普查工作提几点建议。
1、成立专门的县区普查机构
以往的各项普查,自上而下基本都是“三临时”的运行机制,即“临时任务、临时机构、临时人员”。国家首先下发开展普查的动员文件,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然后省、市、县各级政府相继成立普查机构,从统计局和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参加普查工作。普查结束,机构解散,人员回到各自岗位。由于抽调的人员大部分是兼职的,普查只是额外工作,有关部门也不可能将本部门的业务骨干抽出来搞普查,因而人员素质无法保证。抽调来的普查员也把普查当作临时任务来应付,对普查工作的责任心不是太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普查的数据质量。
从市、县普查机构的职责看,承担着本级普查的组织、协调、普查员的业务培训等职能,其中对基层普查员的业务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普查员对普查技能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普查工作的开展和普查数据质量。
要培训好基层普查员,市、县普查办人员的业务首先要过得硬,他们既要有专业统计的业务知识,又要有丰富的调查访户经验,这样才能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通过授课人员通俗易懂、有针对性的讲解,普查人员才会对具体操作方法、步骤和入户调查技巧有全面的把握,弄清楚数据来源、相关指标间的关系、某些特殊情况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准确的指导普查对象填报调查表,恰如其分地宣传普查政策,最大程度的减少人为因素对普查数据质量的影响。
我国周期性的普查制度已经确立,省级普查机构均已成立,市、县两级政府成立常设普查机构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应尽快设置普查机构,要名名副其实,专门从事普查工作。
2、普查经费与任务同步下达
由于近几年各种普查比较频繁,还有这样那样的专项调查,给地方财政增加了不小的压力。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本来财政的日子就不好过,哪能拿出足够的经费来搞普查。况且普查数据对市县两级政府来说作用不是很大,还要花费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县区整个普查经费只有十几万元,相对于庞大的普查业务量和经费需求,这点普查经费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第二次经济普查,国家只为县解决部分微机,其余的就是发一些普查方案、普查表、宣传画,再就是发一套需要多次修改的处理程序,其余的经费全要依靠地方政府解决。
经济普查主要是为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服务,按照“谁调查、谁给钱”的原则,国家一级应承担大部分的普查经费。建议再搞普查和专项调查,普查经费能和普查任务同步下达,普查经费以条线为主,不能主要依靠市县级财政。并在经费等方面对贫困地区、困难地区给予一定的倾斜。
3、普查指标要简洁易填
经济普查的各类普查表表种太细、内容繁多,指标复杂。第二次经济普查填报的普查表有63张,2600多个指标,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除农业以外的19个行业门类,90个行业大类、378个行业中类、875个行业小类的全部经济活动。面大量广不说,其专业性特强,许多经历过普查的“老统计”都感到非常棘手,对于一般普查员来说,仅靠短时间培训,一时难以全部掌握。
(1)资料容易取
而对企业而言,完成普查资料的填报也不是统计人员或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相关方面提供众多的基础资料。由于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相关资料的准确性与完备程度差异很大,致使一些企业难以准确填报普查数据。比如“能源消费”和“水消费”的实物量统计,企业普遍反映平时记账很少做到这么细致,填报确实有困难,一般是估算与不填。普查表上还有好多指标,在企业和单位没有现成的数字,需要经过加工才能得到,这些数字通常会是估计的结果。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中的年末从业人员数,不但要学历、专业技术职称、技术等级分出12个细项,而且这些细项还要分出女性人数,并且法人表的人员合计要与分支机构上报人数的合计数一致,这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和单位难度不大,而对于“中国人寿”等一些分支机构多、人员层次复杂的大单位来说,填准了、填平了确实不容易。
(2)指标少而精
普查的目的就是全面掌握普查对象的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基本单位名录库,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科学合理地选择普查指标,即可以减轻各个环节的工作压力,减少普查经费的投入,还能够有效提高普查的成功率,降低普查登记误差。
因此,普查项目的指标设置宜粗不宜细,应从实际出发,尽可能简单一些,只要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核算要求就够了,与此无关的数据可以不设,做到“少而精”。类似“工会成立情况”等搭车指标应取消。指标解释要准确易懂,要与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相衔接,指标名称与会计指标一致的,其含义要保持一致。
(3)通用一张表
对普查指标的基层调查表尽可能设计成一张通用调查表,将普查所有指标均安排在一张普查表上。一张标准8开表格,可设置属性指标15个左右;设置数量指标150个左右,尽可能选择共性指标。这样的指标容量,应该可以满足任何行业的普查需要。这种表式设计既可减少遗漏,又便于检查验收,也可进行分类整理。
4、方案设计要切合实际
首先,这次普查的范围为全部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及其所属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以及附有二、三产业产业活动单位的第一产业法人单位,大部分的一产单位都不包括在内,称为“经济普查”似乎不妥。如果二三产业普查称为“经济普查”,那么农业普查是不是也应该称为“经济普查”才平等。这次普查要是称为“二三产业普查”,虽然有些拗口,但更能名副其实。
在普查表的分类上也有这样的问题。基层普查员要是问到“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该填哪种表”,经普办的同志通常回答:“填行政事业单位表”,基层普查员又会问“它又不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什么要填行政事业单位表”,经普办同志继续给他耐心的解释。出现这种奇怪事情,其实都是报表名称惹的祸。同样,服务业企业财务状况表的填报范围是除房地产、交通运输电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以外的其它服务业,是“小服务业”的概念,但要从报表名称上理解则是所有的服务业企业都应填这张表。普查对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作了明确划分,又规定某些单位“视同法人单位填报甲表”,给基层普查人员造成理解上的混乱。
这些枝节问题如果能适当规范,普查人员对照普查表种分类,就能知道哪些单位该填哪种表,这样简单易懂。
第四篇:对优化税收服务的认识与思考
对优化税收服务的认识与思考
当今世界,国际社会都把财经服务的优劣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四大要素(国内经济、国际 贸易、政府政策、财经服务)之一,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已成为国外税务机关的共识和致力于实现的目标。新征管法及其细则的颁布实施,对我国税务机关优化税收服务、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方面也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建立为纳税人服务的一整套机制和模式,如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可靠的服务。
一、我国税收服务的现状
我国传统的税收征管是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完成税收任务为目标,强调征纳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从税务部门的角度考虑的多,从纳税人的角度考虑的少,因此,税收服务理念基本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真正意义上的 “为纳税人服务” 概念的提出,始于1993年的全国税制改革会议,确立 于1996年的全国税收征管改革会议。几年来,伴随着征管模式的不断转换,各地税务机关积极探索和改善为纳税人服务的内容,税收服务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服务形式由随意走向规范;申报方式由单一走向多样;缴款方式由复杂走向简单;咨询方式由包办走向中介。尽管如此,与国外相比,我国税收服务的观念、类型、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侵害纳税人权益的行为还时有发生。因此,必须顺应国际税收服务的潮流,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税收服务观,进一步完善税收服务制度,创造性地开展税收服务活动,融税收服务于各项税收工作之中,为纳税人营造优良的税收环境。
二、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税收服务理念
所谓税收服务,是指以税收法规为基础,以征税人主动服务为特征,征纳双方责权利相对称,无偿为纳税人提供有关纳税服务活动的总称。为纳税人服务在整个征管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专家的定义,如果把整个税收征管体系比做一个“金字塔”,那么,为纳税人服务就是这个“金字塔”的基础,从下至上依次是为纳税人服务、处理申报信息、进行税务稽查、查处偷逃税案件、追究法律责任。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好税收服务,维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首先必须树立一个全面、正确、适应时代要求的税收服务理念。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要从纳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有利于市场的正常运转,要尽量减少对经济的扭曲。笔者认为,正确的税收服务理念至少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尊重纳税人的权利。在税收征管中不能只强调纳税人的义务,而要更多地尊重纳税人的权利。纳税人的权利得到越好的保障,纳税人遵从税法的程度也会越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纳税人权利更加重视,我国《征管法》中也有纳税人权利的规定,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立法中相关的规定还很不完善,实践中纳税人权利受重视的程度就更加不足了。
(二)遵循便利和节省的原则,努力减轻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在我国,人们对节约税收行政成本(即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中的耗费)较易理解,但对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关注较少。但事实上,对纳税人而言,遵从成本与其支付的税款一样,都是一种经济负担,而且对不合理的、太大的遵从成本的抵触心态远大于正常税款的支付。遵从成本不仅包括办理纳税事宜的费用和时间耗费,也包括税务管理(特别是稽查)给纳税人带来的心理影响。纳税人的遵从
成本是一种社会损失,税收征管中应努力减轻纳税人的遵从成本。重视税收遵从成本的研究标志着政府的效率观念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入世后,我们面对的是国际大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是市场的全球化,也包括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过高的遵从成本不利于吸收国外投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抵消对外税收优惠的作用。
(三)服务与管理并重,寓服务于管理。在税收征管中要打破管理与被管理的旧观念,树立服务与被服务的新理念,努力为纳税人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对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容易产生的错缴、少缴、漏缴税款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以避免可能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寓服务于管理,可以减少征纳双方的冲突,逐渐形成良性互动的征纳关系。
(四)科技兴税,以人为本。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类纳税人的数量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跨国纳税人和大型的境内纳税人将成为税收征管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粗放型税收征管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需要,必须以税收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点,运用现代科技提升税收征管的水平。
三、现行税收服务的优化
从税务机关的角度讲,优化税收服务,主要是要严格依法治税,严格税收征管,简化规程,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充分运用现代化税收征管手段,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全方位为纳税人服务。
(一)明确依法治税与税收服务的关系。目前在一些税务人员的观念中,往往把依法治税与税收服务对立起来,把依法治税片面地理解为“治理”、“整顿”、“处罚”;把税收服务简单地看作为“笑脸相迎”、“热情接待”。甚至在有的地方,一提依法治税,就是“拉网检查”、“严查重罚”;一体优质服务,检查工作就暂停了,税负调整也不敢进行了。这些都是对依法治税和税收服务的误解。依法治税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规来管理税收,达到依法征税、依法纳税和依法管税的目的;税收服务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规,主动为纳税人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实现征纳双方责权利对称平等的税收管理形式。因此,依法治税和为纳税人服务是税收管理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二)将服务理念贯穿税收征管全过程。能得到态度良好的及时满意的服务是纳税人的权利。但是,在现行征管模式下,税务部门给纳税人提供的服务仍偏少,给纳税人造成的不便却很多。因此下一步的税收征管改革要特别注重税务服务,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征管的各个环节。纳税人只有得到了良好的服务,才有可能理解税务、支持税务,才能不断提高税收的遵从度。例如,纳税方式的选择要以便利纳税人为出发点,可以实行邮递申报、电话申报、网上申报等各种形式的纳税申报。如果上门申报还是纳税人主要选择的申报方式,就要多设申报点,不能一个大城市或一个大县仅有一个报税大厅。这些申报点也可以成为对外提供税务服务的窗口,使税务服务成为纳税人容易得到的公共服务。
(三)提高税收服务的现代化程度。利用计算机管理税收不仅是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的支撑,也是降低征税成本,优化税收服务,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我国税收征管电脑化工作已进行了近10年,取得了一定成绩,计算机基本普及到一级税务机关,并建立了一支计算机专业技术队伍。但是与其他广泛运用计算机于税收征管领域的国家相比,应用面小,应用深度也很不够。因此首先要进一步普及计算机,在没有运用计算机的地区应尽快实现征管
电脑化,并建立起计算机网络。其次,尽快开发和运用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的业务管理软件,争取在税务工作多个环节上发挥计算机的作用。第三,应用现代网络通讯与信息技术,将税务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与信息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税务部门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和再造,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税收服务。
(四)建立成本核算和公告制度。对税收成本进行研究和核算是国外税务机关比较普遍的做法,体现了政府较强的效率意识和对纳税人的充分尊重,是法制健全、文明进步的表现。我国建国50年来,税务部门基本上没有对税收进行成本核算,全国总成本、分税种成本都没有一个准确数字可供借鉴。即便是当前公布出来的少数区域性成本,其统计口径差别也很大,缺乏可比性,准确程度也值得怀疑。因此应尽快建立一个规范、系统、科学的税收成本核算制度,统一核算税收管理成本,同时还要加强对税收遵从成本的研究和测算,为完善税制建设和加强税收征管,实现税收管理成本和遵从成本的最小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另外,税收成本应实行公告制度,定期向政府报告,向社会公开。
(五)提高征管人员素质。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是提高税收服务水平的根本,只有高素质的税务人员才有可能进行高质量的税收征管,才能更好地服务纳税人。针对当前税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应加强对税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除了要求熟悉税收法规、财会制度,掌握调查研究和查账技术外,还要求税务人员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和较高水平的文化修养,具备写作、计算机应用、数学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同时,特别要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不但要有过硬的的业务素质,而且要有出色的领导才能。税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依靠的是高素质税务人员的优化组合和基层领导干部的身先士卒。
(六)积极稳妥地发展代理业。税务代理是中介行业的一项服务内容,又是税收征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税收征管的实际效果,还直接影响到税收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因此,税务代理业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一是严格税务代理机构内部管理。严格的内部管理是税务代理机构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努力提高代理人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加强服务观念、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教育,使全体人员牢固树立起服务意识;加强税收法规、政策、法律、财会、税务代理业务学习,努力使全体代理人员都成为税务代理的内行、专家。二是正确界定税务代理的业务范围,规范税务代理的服务职能。在税务代理中,需要严格划分代理和执法的界限。税务代理只能向纳税人提供服务,税务机关的一些职能如税务检查、发票发放,决定处罚等都不能由税务代理人办理。三是作为社会中介服务业务,税务代理要经当地物价部门批准,合理收费,要重在服务,要为代理人着想,把为纳税人提供高质量和服务放在首位。提倡多服务、少收费,先服务、后收费。甚至对困难企业可以只服务、不收费。
第五篇:对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对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新罗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高速推进,商贸与就业环境不断优化,人口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剧,流动人口的持续增长,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如何管理好、服务好流动人口,是基层公安机关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结合本地流动人口管理的探索和实践,就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和服务工作谈点粗浅想法。
一、正确认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面对的新形势、新情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以及便民利民为民等一系列人性化管理和服务措施的出台,取消了暂住人口管理费和出租房屋治安核准制度,旧有的管理体制被打破,新的体制尚未有效建立健全,从而导致面对人口流动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公安机关管理服务工作呈现出许多滞后,不能相适应的情况。
(一)管理法律法规滞后,管理缺乏必要依据。现行的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法规是95年上半年颁布的《福建省暂住人口管理条例》和公安部《暂住证申领办法》,由于时隔近10年且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两法规制定的有关条款已不符合当前治安形势,不适应管理实际需要,导致流动人口治安管理中依法行政困难,管理手段和力度不大。同时由于出租房屋治安核准制度被取消,而《治安处罚法》涉及出租房屋管理的内容不适应日常管理的需要,私有房屋出租人、单位、行业场所等对流动人口管理责任意识淡薄。管理措施处于空缺和涣散状态,直接导致难以对出租房屋实施严密有效的管理。
(二)管理合力没有形成,综合治理没有发挥重要作用。流动人口管理涉及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统一决策,各部门密切配合。但实践中仅靠公安机关一家管理,相关部门各自为政,信息上难以共享,政策上难以统一,公安机关花费大量精力掌握的基础信息对社会管理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协调部门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就目前我区情况看,只有教育部门一家对流动人口登记、办证提出了严格的规定,要求外来流动人口在子女入学、就托时,必须出具辖区公安机关办理的暂住证,这一规定对流动人员主动办证有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其他部门则尚未推出相关举措予以配合,管理合力没有完全形成。
(三)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比例日趋提升,打击查处难度大。由于不少流动人口文化素质低,法制意识淡薄,加之受经济状况和开放形势不同的冲击,部分流动人口在就业、生存等发生问题时,把违法犯罪作为生存、富裕的手段,导致违法犯罪总量中流动人口作案所占比例逐年递增。同时,由于流动人口数量庞大、成分复杂,且流动性强,造成管理难度大,控制措施难以落实,一些以亲缘或老乡关系纠合的犯罪团伙日趋严密,有组织、有分工,逃避打击方法增多,且更加隐蔽,打击查处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难度日益增大。
(四)流动人口办理暂住登记和领证意识降低,工作难度日益增大。不少流动人口对申报暂住等登记、领证意识日益淡薄,主动性不强,极大多数是在民警或专管员发现后督促才被动办理,一些流动人口对民警上门登记、做证工作不予配合,有的甚至不出示身份证,而不少民警鉴于处罚手续的烦琐,且对象众多等因素,不愿或不敢对违法暂住登记的流动人口进行处罚。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暂住人口登记、发证率降低,且及时性差,底数不清,情况难以有效掌握。
(五)房东和业主不履行治安责任现象普遍,违章出租情况严重。自国务院作出取消治安许可核准制度,公安部实行登记备案规定后,一部分房东和业主片面误解为其不再需要承担治安责任,一部分房东和业主只出租、不管理,不履行责任义务,有些只处于应付状态,由此造成出租房屋中未及时登记备案的户数不少。不少出租房屋成为违法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和作案的场所,成为违法犯罪分子藏身落脚销脏窝脏的地方。同时,不少危房、违章房、车库、车棚和架空层等违规出租现象不断产生,入住人员混杂,特别是在住宅小区内导致环境脏、乱、差,居民住户反映强烈。但公安部门对此没有相应制止规定或处罚依据,只能任其存在。
二、通过抓好各项基础工作,强化对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和服务工作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公安机关应及时改变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有章理事,有人干事,有钱办事的工作保障体系,坚持“以房管人”的工作思路,以出租房屋为突破口,以信息警务为抓手,不断改革创新,落实职责,综合治理,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和服务工作新的突破和发展。
(一)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公安管控力度。公安机关是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机构,必须从公安机关自身着手,采取有力手段,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控制。
1、加强检查、核查,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依据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出租房屋、旅馆、及其它容留住宿场所的管理。落实旅馆等场所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旅馆等场所台帐资料,不定期依法进行住宿登记抽检抽查,建立并落实旅馆业等行业流动人口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与奖罚,加强旅馆等场所的流动人口管理。加强出租房屋的走访与调查(注意网上出租房屋信息的掌握),加强出租房屋中介信息备案,以摸清出租房屋底数、及时掌握各种租房信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出租房屋登记及租房管理,依法开展出租房屋等处所的暂住人口清查和抽查,加强出租房屋及暂住人口的管理。在加强可疑、嫌疑人员的盘查同时,对夜晚在车站码头、广场公园、工棚涵洞等部位滞留的无固定住所的“三无”人员、盲流等,也要进行实时查控、信息采录和比对。
2、加强公安机关内部协作,实现整体作战。在各项公安工作中,不管是在打击处理中,还是在日常管理中,凡是有可能涉及到流动人口的,不管是公安机关哪个部门、警种,都要将流动人口管理结合到该项公安工作中,这种结合必须是一种长期的固定的结合,必须用工作规范或规章制度明确下来,将及时核查流动人口的住宿登记或暂住证办证情况作为该项工作的必经程序,发现没有登记或办证的,及时交相关单位登记补办。另外,必须注意流动人口信息的收集和进行必要的核查。将流动人口的其它主要信息如暂住地(或旅馆)、工作单位、主要社会关系(同居者)的采集纳入该项公安工作的信息采集之中,以更好的掌握流动人口的活动轨迹。
3、严格倒查机制,加强监督力度。在涉及流动人口的公安工作中,及时核查流动人口的住宿登记或暂住证办证情况,发现没有登记或办证的,在及时交相关单位登记补办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倒查。查找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属于工作不到位的,要追究责任、进行处罚。属于其它原因的,要及时分析情况并寻找解决办法。通过倒查监督有效加强公安机关内部及相关单位流动人口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力争实现能管控的流动人口一定要管控住、不能有效管控的要尽量管控住。
4、加强与流动人口流出地公安机关,从信息协作和管控协作等两个方面来加强协作。信息协作是指流入地、流出地公安机关就流动人口的基础信息,如户籍、前科、流动情况等信息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共享,使双方全面掌握流动人口的历史背景信息。管控协作是指流入地公安机关在需要的时候请流出地公安机关及时就流动人口在原户籍地的活动进行管控,及时交流相关情报信息以掌握相关动向等。
5、加强隐蔽力量建设,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加强隐蔽力量建设,尤其是注重在高危流动人口的外围(包括户籍地、聚居地)或内部布建隐蔽力量,加强高危流动人口的管控。加强情报信息收集,掌握各种人群活动的范围和人员构成等基础信息,对于高危流动人口,一切“吃住行销乐”的信息都可以进行收集,及时掌握高危人群活动的重点区域和来往密切的人员等信息,及时了解异动信息。
(二)探索社会化管理形式,完善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
流动人口管理单靠公安一家唱“独角戏”是难以奏效的,必须积极探索和推行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的途径。
1、建立社会化登记管理站。按照人口分布、人口变动等情况,因地、因需推行社区登记站、企业远程申报点、综合中心办证点、出租房屋管理办公室等社会化登记模式。做到“区不漏户、户不漏房、房不漏床、床不漏人”,着力提高“人户一致”率。登记只是一种手段,有效管理才是最终目的。建立了社会化登记管理站,在做好登记这个基本工作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化登记管理站协管员熟悉情况(熟悉当地出租房屋或本厂同事)的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协管员的主观能动性(如奖金、提成方式等),及时了解并上报出租房屋、流动人员等情况。
2、加强与工商、房产、教育、城管、计生、劳动监察等外部单位联合执法,共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之所以背井离乡来到现住地,大多都是为了谋生,要谋生就必须从事一定的工作或职业,或打工,或做生意,或乞讨,等等。绝大部分违法犯罪的流动人口一般都在从事着某种形式的工作或职业,纯粹的职业流窜犯罪比例还比较低。因此,可以与与工商、城管、劳动监察等外部单位联合执法,对流动人口从事的工作领域进行检查,督促企事业单位合法用工,打击非法摊点,加强废旧回收等行业的管理,共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还可以与计生部门计划生育执法一道,加强暂住人口清查。
3、建立有关部门参与的流动人口维权救助组织辅助流动人口管理。当前,流动人口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属于弱势群体,流动人口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是造成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可以结合建立流动人口的维权救助组织,如农民工工会、义务法律援助、社会救助站等,辅助流动人口管理。通过各种形式的维权救助组织,在关爱流动人口的同时,了解流动人口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同时也可以了解流动人口的其他情况,及时掌握各种动态。
4、以各种形式在流动人口中物建协管员,加强流动人口自我管理。流动人员聚居、交往一般都有一定规律,按地域、工作单位聚居、交往便是比较明显的一个规律,以各种形式在流动人口中物建协管员,利用其对周围人员的熟悉来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各种情况是比较方便的,这个协管员与秘密力量不同,协管员是公开的,主要用于了解流动人口常规的、基本的情况。这种以流动人员管理流动人员的模式是一个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新模式。
5、以各种形式动员、吸收社会各界参与流动人口管理。在现实情况中,中小旅馆业主及出租房屋的房东及时登记上报住宿暂住人员的意识目前普遍不强,在加强查处的同时,也需要对他们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法规宣贯。同时,以各种形式宣传动员社会各界关注、重视并参与流动人口管理,提供各种形式的平台,如电话(当地派出所)、网上信箱、短信、社区(或乡村)登记管理站等,方便社会各界举报、提供线索及已其它方式督促流动人口管理。
(三)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手段,提高流动人口管控能力。
目前现代科技手段已在公安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成为公安工作的强大支撑。所以,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对于提高流动人口管控能力至关重要。
1、完善并落实信息采集制度,切实提高信息采集质量。完善并落实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制度,及时做好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和更新工作,切实提高信息采集的质量。
2、积极拓展信息来源,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手段。加强与相关单位协作,及时获取劳务信息、受救助人员信息等各种与流动人口有关的信息,同时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平台,方便社会化管理机构的流动人口信息上报。
3、完善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建立全国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实现流动人口轨迹跟踪、动态管理,加强信息的碰撞比对与统计分析。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加强信息的碰撞比对,除传统的直接与逃犯库比对外,还可以建立逃犯库的近亲属及其他来往密切人员库进行比对,等等,不断创新应用手段和方式,以不断取得新战果。同时加强前科统计分析,及时预警或依法从重打击(如多次盗窃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4、建立情报信息要素分解标准,更好的实现信息共享。在高危人群管控中,情报信息的作用非常重要。目前,情报信息的计算机分析研判水平比较低,主要还是靠人工分析研判,为加强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水平和能力,借助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计算机不适于分析文字资料,必须把情报信息的内容按组成要素进行分解,以便于计算机分析处理。因此,可以建立情报信息组成要素的分解标准(按人、时间、地点、物品、事件等数据元素进行分解可以方便计算机进一步处理的数据标准),按要素的分解标准对情报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研判并将分析研判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计算机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研判打好基础。
三、探索居住证制度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机制
实行居住证制度是以我国公民在本地“居住”状态为依据,以实际就业状态为条件,以居住证为身份证明,通过法律制度明确流动人口的相应权利和义务,以及政府开展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理念和手段的体制性改革措施。本人认为,此制度既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手段,也是新时期人口管理改革值得探索的可行方向。
1、重新界定“居民”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城市服务、管理的对象和策略。居住证制度是以实际的居住、就业状态来判定个人身份。具体来讲,就是对流动人口进行细分,凡是在本地合法就业的、或者拥有合法房产的,户籍不在本市的我国公民,就属于“来岩建设者”,认同为我市“居民”范畴,给予发放“居住证”,享有与本市户籍人口基本相当的“市民待遇”;凡是不符合以上条件居住时间短,则作为短期流入的人口,进行居住登记,但不能申领“居住证”,也不能享受市民待遇。如此区分,前者属对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建设者,是城市应当认同、保护的对象,理应公平公正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后者属于城市的“过客”,由于其没有正当的职业,并未对城市作出实质性的贡献,在消耗城市大量资源的同时,还对城市管理造成极大的困扰,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群还是破坏社会安定、实施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对待前者,政府应当消除其身份差异和心理隔阂,积极引导其融入当地社会,并提供与其贡献相符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对待后者,政府则应当从严管理,加大其生存成本,挤压其生存空间,使其无法立足。
2、推动多部门联动,形成对流动人口结构的正向引导和调整。积极倡导政府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流动人口管理,按照“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三结合的管理思路,把握流动人口的“落脚点”来开展“一条龙”联动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动人口“落地化”管理,以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如劳动部门按照《劳动合同法》和居住证制度的有关规定开展劳动监察工作,对虚报、瞒报劳动用工信息,及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保的单位和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房管部门对房屋业主的出租行为进行巡查,发现违法出租的,除立即责令终止出租行为外,还可以采取数倍罚金、取消房屋出租资格等处罚手段;公安机关结合社区警务工作,通过居住证动态信息,对辖区人口进行分类、分层次的精细化管理,有针对性的开展打击犯罪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3、丰富政府对流动人口服务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增强实现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暂住证体制下,对待流动人口只有刚性的“管理”思路,“服务”理念长期处于缺失状态。本人认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工作主要体现在民生福利、政治权利和思想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包括子女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和计生服务、入户审批、出入境管理、维权保障、精神文化生活、党团组织管理、工会管理等多项内容,涉及当地党委的组织部门,政府的教育、劳动、社保、公安、民政、法制、文化等部门及其它社会组织。各部门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的政府公共服务是居住证制度最具探索意义的领域。
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和服务工作,必须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逐步向动态化、规范化、人性化发展,形成一套合理高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公安机关应在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