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瑾调研文章——对章贡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15:5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满瑾调研文章——对章贡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满瑾调研文章——对章贡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满瑾调研文章——对章贡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章贡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民进市委会满瑾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近几年来,地处我市中心城区的章贡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落实上级有关政策法规的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2005年将区内原有的4个街道地段医院全部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所属的10个医疗点改设为社区卫生服务站,13所公立一级医院及院校、厂矿职工医院也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初步建立了广覆盖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了“十五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同时积极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通过发放社区卫生服务券,改进社区卫生服务方式,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可喜成绩。2006年该区被评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2007年被授予首批“江西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进区”。赣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获“江西省三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有8家获得“江西省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称号。赣州中心城区以“健康教育、计划免疫、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内容的“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正在形成。

尽管如此,章贡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网络覆盖面、健康教育、社区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宣传不够。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内容 1

宣传不够、民众的认知度不高、各方参与意识不强,多数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了解不够,认为社区卫生服务就是门诊部、门诊所,更不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六位一体 ”的服务功能,当医务人员入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对慢性病人进行随访时,有的居民不理解、不信任、不配合,甚至不给开门,拒绝调查。

2、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发挥不到位。由于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实行工资差额拨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生存获取收入,自然加大加重诊疗服务,而对居民的无偿服务,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作用发挥不到位。

3、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缺少。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定编,多数大学毕业生不愿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尤其是全科医生及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专业人才匮乏,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全面开展。

4、基本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卫生部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目前,章贡区社区医疗机构业务用房绝大多数是租借的,房屋建设及改造均是各承办单位采取自筹、职工集资及贷款的办法解决,不仅业务用房面积普遍不足,而且许多基本的医疗设备缺乏,影响和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另外,赣州中心城区近年新建的住宅小区多数没有设置或布局卫生服务机构。

5、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相脱节。由于与市、区级医保联网需要支付设施费、软件费、保证运转的维护费等费用,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利润小,独自负担这笔费用比较困难,因此都未向医保机构申办医保定点机构,参加医保的居民不能使用医

保政策就近治疗,居民得不到方便和实惠。

6、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和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网络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内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与医疗机构的体检资料没有形成资源共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危、急、重症患者转往市级医院和市级医院将患者返回社区康复的双向转诊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使得现有的卫生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二、建议

1、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是“政府领导,卫生主管,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重要手段和实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社区卫生服务这个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网底织不好,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网络将很难形成。应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与居民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统一安排,建立有卫生部门参与的统一规划、验收的居民住房建设机制。卫生部门要积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搞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传播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理性的就医观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深入社区,通过开展义诊、咨询、健康教育讲座等宣传活动,与社区居民零距离接触,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度。

2、健全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投入机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与补偿是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社区卫生服务要坚持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需要政府建立投入机制,在政策上

给予支持和保障。政府要以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工资和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事公共卫生等公益性工作,实行政府购买服务。要落实好中央编办、卫生部、财政部、民政部2006年8月下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精神,尽快解决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编制问题。根据国家财社[2006]61号文件精神,切实建立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的政策机制。

3、推进医保进社区,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尽快制定向社区医疗服务倾斜的医疗保险政策,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部分与医保联网所需的费用,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制度,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间建立有效协作关系,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取向。

4、加强社区卫生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全科医生和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加快推进全科医生的培训培养工作,建立和巩固以学历教育为核心、岗位培训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全科医生培训培养体系。确保按上级要求在2010年前基本实现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执业要求。人事部门要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技术职称评定与晋升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鼓励医务人员从事全科医生工作。建立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机制,建议实行每年分配到我市三级医院工作的医学院校毕业生,要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一年以上的制度,并以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大中专毕业

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工作。建立大医院有经验的医生轮流到社区卫生机构出诊的制度,提高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

5、加强指导、规范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严格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执业行为的监督管理,把好准入、监管关。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标准、基本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全面及定期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整、退出,保证服务质量。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日常工作的过程监管,严格规范服务行为,确保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大对游医的打击力度,净化医疗市场,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6、切实落实“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在思想观念上,要从过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扩展到“以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观念上来;在业务职能范围上,从单纯医疗服务转向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在工作方式上,变坐堂行医为主动上门服务,通过健康调查和建立健康档案,与社区居民零距离接触,赢得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突出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为重点,提供主动性、综合性、连续性和可及性卫生服务。充分利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资源,在坚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开展特色服务。

第二篇:对通榆县金融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通榆县金融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姜秀伟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边陲。全县幅员面积8,496平方公里。人口36.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3.3万人。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级贫困县。县域综合实力在全省一直排在末位。虽然近些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没有摆脱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低的状况。因为历史欠账多,民间资本少,招商引资条件又很有限,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资金瓶颈制约较大。

二、金融服务基本情况

通榆县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含网点)40个。其中,金融营业网点33个,从业人员629人。

截止2010年末,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2.9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9亿元,同比增长42%。各项贷款余额为49.4亿元,同比增长38.9%。其中,农业贷款余额为5.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1—9月份全辖金融机构累计经营利润4,321万元,同比扭亏增盈5,994万元。金融体系运行平稳。

各家金融机构都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工商银行重点对我县房地产开发给予了信贷支持。“

十一、五”期间累计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7,123万元,积极推动了我县城乡的房地产开发建设;农业银行积极加强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着力加大了“惠农卡”发放和授 1

信力度。截止目前,该行惠农卡已覆盖全县16个乡镇、30个自然村、31,499个农户,累计发放小额农户贷款2,532万元,农户助业贷款1,088万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建设银行重点支持了国家产业政策扶持项目。为华能国际、龙源电力等大型发电企业授信147,850万元。同时,积极为三一风电、华仪电气等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为通榆打造风电大县做出了不懈努力;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优势。在投放粮食企业收购贷款的同时,重点对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给予了信贷支持,累计发放商业性贷款31,153万元;农村信用社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累计向我县投放农业贷款188,535万元,覆盖面达到农户总数的85%以上,切切实实为我县“三农”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为更好地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农村信用社积极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69,000万元,使大约50,000户农民得到中央银行再贷款的支持;邮政储蓄银行自成立以来,立足服务辖区农村经济发展。截止2010年末,共发放贷款1.3亿元,重点投向农、林、牧等产业。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各家银行间信贷投放差距较大,比例严重失衡。农业银行在2006年和2007年几乎没有发生贷款业务。工商银行2007年贷款增幅仅为2%,2008年和2009年均下降近17%。

2006年至2010年,工、农两大商业银行累计发放贷款仅为36,276万元。而同时期的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245,804万元,为工、农两行的7倍多。

二是域内资金外流现象依然严重。截止2010年末,全县六家银行平均贷存比为49.8%(剔除农发行),而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仅为7.8%和17%。这一数字充分说明,这两家机构吸收的存款绝大部分没有用于域内经济发展。

三是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抓大放小”思想。在大型企业资质好、信誉高和单笔贷款额度大、成本低的有利条件吸引下,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者普遍更加重视对大企业的信贷营销工作,从而忽视了对域内小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建设银行在“

十一、五”期间对域外大型风电企业的贷款额度为147,850万元,而同时期在通榆县境内发放的贷款额仅为37,548万元,仅为大企业贷款额的25%。

四是辖内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比例仍然较高。近几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陆续改制上市,历史上形成的一些不良资产被大量核销。农村信用社在人民银行专项票据资金的支持下,也甩掉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但是,随着新发贷款额度的加大,县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又有上升趋势。截止2010年末,全县6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364万元,不良比例已达 11%。

五是金融服务方式缺乏创新,产品单调。目前,随着市

场经济的逐步拓展,中小企业经济成分呈现多元化特点,涉及行业多,存在差异大,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是,银行的经营观念、信贷资金配置和具体操作方式却没有大的变化。尤其是贷款担保方式创新滞后,造成了中小企业贷款难。

上述问题的存在,一是由于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

银行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对分支机构特别是县级支行的授权授信给予了很多苛刻的限制。例如,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县支行没有贷款审批权限,每一笔贷款都需要上报其上级行审批方能办理;农业银行县支行也只有上限5万元的贷款审批权,超过5万元也都需要到上级行审批。二是金融机构奖惩机制不对称。目前金融机构普遍重视贷款责任追究,轻视贷款效益激励。如县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近几年都曾发生过高管人员因贷款责任追究,停职专门收贷的现象;农村信用社的考核更加苛刻,按照省联社的规定,每个信贷员当年新发放的贷款出现4%以上的不良贷款将被开除。以信用社为单位当年新发放的贷款出现4%以上的不良贷款,主任将被免职。以联社为单位当年新发放的贷款出现4%以上的不良贷款领导班子集体辞职。“终身责任追究制”、“新增贷款零风险”等不切实际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基层金融机构的工作积极性。

四、政策建议

1、建议各国有商业银行适当下放对县级分支机构的信贷管理权限。

2、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改革创新步伐,增强县域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开展以信贷产品创新为重点的业务创新,尽可能多地开发金融新产品,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3、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构建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长效工作机制。金融工作虽然是系统性管理,但与地方党政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密不可分。地方政府应该把金融业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大考核督导力度,努力在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债权方面做出有效尝试。同时,在国家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抓住机遇,引进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组建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充分发挥地方性法人机构业务灵活、自主性强的信贷优势,扩展县域经济发展的融资平台。

第三篇:对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思考(调研文章)

对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思考

陆 建 华

摘 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今天,城市要发展,社会的稳定是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已成为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开展社区综治工作的行动指南。加强社区的综治工作全面建设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里巩固城市基层组织、政权的重要所在;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要求所在;是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改进社会管理,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的任务所在。邓小平同志说过: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社会的稳定,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时的社会转型期,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要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居民有安全感的社区综治工作模式,就更需要建立起科学的、法治的、以人为本的社区综治工作机制。怎样使社区的治安齐抓共管,小区的治理人人参与,和谐的家园共同构建,是新形势下强化社区综治工作的当务之急。在打造“平安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仍将是社区综治工作的长期任务。

关键词:社区综治 治安管理 和谐社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区的全面建设已成为提高城市品位和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改进社会管理,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于确保社会稳定,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因而成为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就谈不上社会稳定,就无法求发展,强化社区综治工作已势在必行。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要求和目标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要求是: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综合治理摆上重要议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定期研究部署工作。

(二)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形成“谁主管谁负责”的局面。

(三)各项措施落实到城乡基层单位,2 群防群治形成网络,广大群众法制观念普遍增强,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的地区和单位的面貌彻底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

二、社区建设和发展中综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创建“平安社区”是新形势下解决城市居民区治安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效载体。2004年5月,中共浙江省委作出了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这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各社区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使得“平安社区”的创建达标比率占社区总数的80%以上。然而,随着创建活动的深化、具体化,必然要落实到最基层的社区,社区的综治工作存在的客观问题,相应的矛盾就越来越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如下:

1、社区基层组织职能的多样性给综治工作的专一性带来困扰。城市社区居委会是基层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工作职能繁杂多样,大到小区的自我发展,辖区稳定,小到民间纠纷调处。目前仅承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就有:治安防范工作,普法教育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归正帮教工作、社区矫正(杭州市试点)工作、人民调解工作、反邪教工作、消防安全工作、创无毒害(禁毒)工作、社区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等等,用原来意义 3 上的治保、调解会的形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社区综治工作的要求,有的工作已涉及到要有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实际适用的高度来要求。

2、城市的开放性发展使社会治安形势复杂给社区综治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流动人口迅速增加,生活在社区内的暂住人口不断增长。尽管公安机关开展一系列“严打”行动,打击了各类刑事犯罪活动,但是,在人口稠密的社区和城郊接合部的社区,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各类盗窃、抢劫抢夺案件以及花样翻新的诈骗案仍然居高不下,一些害群之马频繁作案,手段恶劣,个别地方存在着黑恶势力现象。尽管社区人民调解组织不断努力工作,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但家庭纠纷,邻里矛盾还时有发生,因社会的转型期而带来的各类群体性上访,群体性闹事事件有所增加,对社会稳定影响很大。这种现状的存在,使社区居民有一种不安全感,对巩固基层政权十分不利,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加强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接受新形势、新情况的挑战。

3、社区的综治工作在人员、经费、基础设施方面有待提高。首先,社区建设八年来,社区的基层干部,通过“双思”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党员先进性”教育,目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行动”的活动,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工作责任感不断增强,培养了一大批年轻、有文化、有事业心的社区干部。但是,结合“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社区综治专职干部的配置,业务知识,4 处事能力已显现出力不从心之态,急需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合理配置人员力量。其次,从前几年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到现在的创建“平安社区”,政府都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较顺利地完成了创建的达标工作,但是,创建容易巩固难,在实际工作中长效治安管理的经费往往要社区自己想办法解决,因此社区的经费显得捉襟见肘,导致社区治安的长效管理只能处于维持状态,难以巩固、深化和创新,影响了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再次,社区建设绝大部分是在老城区原有居民区的基础上起步的,没有正规的物业管理,因此,小区的安全防范硬件设施已不能适应当前治安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有的社区内照明设施不齐全,有的没有报警电话或缺少治安值班室。据2004年对杭州城区147个安全文明小区调查情况看,楼房装有电控防盗门的比例不到10%,小区安装红外线报警器的仅在新建小区内,只占总数的5%。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建设技防设施有所改善,但仍显不足,使得社区的治安防范能力处于低层次上,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安居环境的需要很不协调。

三、社区综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当前打造“平安浙江”,创建“平安社区”过程中,社区的综治工作凸现出来的主要问题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但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可归结为一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社区综治工作力度不强。一是组织机构的薄弱。基层综治工作内容近三年扩充了许多,新增了社区矫正、社区戒毒、维护 5 稳定、安全生产监管、道路交通安全、社区12345信访工作等等。虽然,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但是,仍然是社区内八、九个人那套人马,适应新任务就显得领导机构力量不足,涉及专业问题不能正常运转,导致在管理中组织不力、协调不力,工作吃力。二是组织人力的薄弱,充实了新的日常工作,没有相应人员的配置,各社区的治保委员大多数为“光杆司令”,停留在社区建设初期的水平,使社区综治组织建设力度不够,三是社会力量的涣散。现在社区的管辖范围是以前居民区的四倍左右,辖区内的社会资源是丰富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尤其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较大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出于本位主义和经济利益,未能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之中,辖区内的大多数居民只求社区为其服务,不愿参与社区的志愿活动,缺乏主人翁意识。

第二、社区综治工作机制没能紧跟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一是城市流动人口的快速增长和流动,户籍管理的放开,导致各类刑事案件上升。而就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方面,社区综治工作存在着管理机制不顺,部分职责不清,未能与派出所民警形成管理合力,有的还停留在传统的户籍人口管理模式之中,服务滞后,基础工作不扎实,措施落实不到位。二是针对花样翻新的抢、夺、骗治安案件,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在辖区居民头脑中没能构筑起防范意识。三是针对时有发生的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上访、闹事威胁到社会稳定的事件,缺乏灵敏的信息收集,处置在萌芽状态,有的往往是等事情已发生了才知道,扮演了“救火兵”的角色,同时对此类事件还缺乏 6 依法治理手段,对居民的普法教育,依法办事,提高法制观念上还需下功夫,不仅管理者要懂法,而且被管理者要守法。第三、社区综治工作在人、财、物的管理上没能运用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创建“平安社区”离不开经济基础,而现在依然是以计划经济下的行政手段为主指导社区抓治安,依然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靠政府拨一部分款,靠地区单位和个人筹一部分钱搞“平安社区”建设,这已经脱离了市场经济形式下的客观条件,有的单位已不肯出钱了,有的受企业性质的制约也出不了钱了,这不仅在工作中失去了主动性、科学性,而且在行动上,巩固创建成果上将成为无源之水,没了后劲,光靠老办法抓小区治安防控,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和居民的需求了,也不能长效地确保社区的稳定和安宁。

四、强化社区综治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注重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统筹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突出不稳定因素的源头治理,使维护稳定工作建立在社会关系的和谐、和睦、和顺的基础之上。“稳定压倒一切”这就是社区综治工作之根本。

那么,在强化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怎样理清思路,充分发挥和完善社区综治工作的功能和组织建设呢?笔者认为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和加强软硬件的建设:

1、要处理好社区综治组织机构与社区党委关系,加强综治组织机构建设。社区综治组织机构及其工作的开展是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其主要是维护社区内的社会治安稳定,具有组织、协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等职能。在开展综治工作中要坚决服从社区党委的领导,按照上级的部署和工作职能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定期分析研究,提出工作重点,为社区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当好参谋助手,协调社会力量,组织广大居民和辖区单位开展治安防范;创建“平安社区”,构建和谐小区。现在社区的综治工作,不仅要搞好治安防范,而且要搞好内容更广泛的预防工作,涉及到辖区内的道路交通、来信来访、安全生产、流行疾病应急防控,群体性事件的化解和自然灾害的预防等等。因此,在建设这个“大平安”意义上的“平安社区”,社区综治组织机构在加强基本职能的机构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条块结合,与其他职能机构加强联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如宣传、卫生、信访、民政、劳动保障、社区服务等部门,使整个社区组织机构形成联动,协调各方力量,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将社区一套班子,有限的几个社区干部,优化组合成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使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样,不仅能充实社区综治组织机构建设,改变以前单枪匹马埋头干的局面,而且能符合现在的社区综治工作要求和需要,同样也能带动其他“线”上的组织建设,使社区综治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有了组织保障。

2、要处理好社区综治宏观控制和重点防范的关系,加强法制 8 宣传,提高预警能力。首先,要以社区的治保委员会、人员调解委员会、社区警务室民警、协警和社区治安巡防队员地区单位保安队伍为基础,建立一支懂法律、懂政策、懂业务,会防范、会帮教、会调解的骨干队伍,从而培养和带动社区的义务巡逻队,消防队,志愿者帮教服务队以及社区党员、楼道长、小组长,墙门代表等治安积极分子,构筑起群防群治网络,从宏观的角度,在打造“平安社区”的工程中,把治安责任和防范措施明确到户(单位),落实到人,形成“谁主管谁负责”的局面,做到自防不被盗,自教不犯罪,自调不激化,自治保安全。其次,在社区建立综治各项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和完善重大突发性事件的预测预报制度;集中排查调处制度;协调会议制度;不稳定因素的信息报送制度;基层分级调处制度;各支队伍的奖惩制度,对地区单位的责任签约制度和“属地管理”为原则的督查督办和考核制度等等;并建立相应的工作预案,用制度作保障,从宏观上把握社区的稳定。其三,在控制好社区治安、稳定宏观面的基础上,要着重加强对社区内发案多的地段和薄弱环节的治理,对高危群体(如矫正人员、归正人员、涉毒人员、邪教组织人员以及严重影响社会不稳定的重点人员)的严密监控、防范和帮教转化工作;针对社区内流动人员聚集区和居民生活区,重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创造性地运用“枫桥经验”基本精神,以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将日益复杂的矛盾纠纷调处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社区内,严格控制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的案例发生;在深化普法宣传的同时,要构建预警机制,科学的运 9 用社区信息员,将收集的治安信息,及时分析、判断、报送并向居民警示,最大限度的预防刑事案件的重复发生、预防青少年犯罪以及影响社会不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以预警防范促治理,提高社区综治工作的主动性。

3、要处理好社区综治工作的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加强社区综治工作的硬件建设,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社区的综治工作首先是管理,只有管理好辖区内的治安大环境,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区,才能真正为社区居民提供各方面的社区服务和保安服务,社区是以管理和服务为主的自治组织,并不是经营主体,并没有产生经济效益的资金来源。那么,该如何来有效管理呢,笔者认为:一是立法机构应制订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规规章,而没有一部物业管理法。如:物业管理立法,现在只有省一级的物业管理条例。居民住宅小区内的道路交通安全也应该立法。为社区综合执法提供法律保障,从而加大依法管理力度,结合社区发展要求,出台相关的市场准入法规,如:面向社区居民作社会调查、市场调查、民意测验以及保安产品应用等等,以及费随事转的标准。二是坚持管理与服务的相对分离,用市场运行的原则来加强治安的硬件设施建设。社区的综治工作在计划经济中一直依附于政府的部门管理,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内私营企业的增多,居民住宅的私有化,社区内的治安防控基础设施的保养和增设等问题,就应该从政府管理部门逐渐剥离出来,也应该按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办事,必须大力发展和引进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推进有偿服 10 务,加大防控设施的建设力度,使社区综治工作逐步从直接的微观管理转到间接的宏观管理上来,形成“行业经营、市场运作、组织调控”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使社区的治安环境得到投资者有效的管理、有序的建设、优质的服务和持续的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实际也证明了,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物业管理完善的社区,治安状况相对要好,矛盾纠纷就少。三是在发展和引进物业管理参与到社区综治工作中的同时,无论物管公司用何种方法,何种形式管理、建设、发展小区,社区都要对其依法规范他们的经营行为,强化和完善他们的各类服务功能,尤其是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以及治安案件的处置上都必须严格按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去做,社区还必须培育居民对物管公司的监督意识,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保证小区建设和治安状况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创建“平安社区”,强化社区综治工作中,要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具体把握好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协力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性作用,使社区居民既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受益者,又成为“平安社区”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党的十七大已为我们在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指明了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必须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11 会的能力。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区别不同情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加强政法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防范和惩治邪教组织的犯罪活动,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改进社会管理,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社区的综治工作只有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行动指南,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为社区的平安建设,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障,才能与时俱进的构建起一个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 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资料.2002.11,33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1991.2.19,3-4 [3](浙委[2004]11号)文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

[4] 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03.11,255-273 [5] 浙江省委建设“平安浙江”领导办公室 建设平安浙江工作手册,2004.12,5-6 [6]赵海啸.2004年7月总第133期 长安.决策与部署,12-13 [7] 徐令义.城市社区工作读本,2003.5,77-81

第四篇:论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思考

关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思考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当前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方法:2006年以来,AJ县BS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履行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和实现“六位一体”(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医疗、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综合卫生服务工作中得出的经验与总结。

结果: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从总体上看,社区卫生服务仍处于初创阶段,实际操作中缺乏经验,存在不足,与广大农民群众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社区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服务仍难以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

结论: 继续完善各项体制,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

[关键词]: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现状与发展前景

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特别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社区卫生服务应该如何发展,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最终开成一套成熟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管理制度。在我国,一些大的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较早,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面对的是占据我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群众,地域广,人口多,分布散。本文就农村社区卫生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

最近两年,AJ县社区卫生发展是健康的,因为从中央到地方都开始重视农民健康问题,所以当前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已经被列为各基层卫生院的首要任务。

纵观全国,据2006年2月20日中国卫生部披露,目前我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都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国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近12000个,创建了108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而浙江省也正在实施“卫生强省”工程和“农民健康工程”,AJ县目前已经有四家乡镇卫生院获得省农村中心集镇示范卫生院的称号。现在各地区正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全面实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原有的医疗诊所、医务室和卫生院分院基本上完成撤室进站工作。全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开成,服务工作正在向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

以AJ县BS社区卫生院为例,2006年成功转型为BS社区服务中心后,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负责制,内部改革不断深入,各项制度设施不断完善。中心正着手按规定调整科室设置,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办公室、基本医疗服务综合办公室,重新划分中心内功能区,并加快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与改造。同时加强了全科医师队伍的建设,督促业务学习,加强内涵建设,积极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在服务上,加强人文建设,提倡以人为本,努力建设院内院外和谐氛转。医务人员要提高业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推崇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服务形式由以前在院内等病人转为从医院走出去,进社区,进农户,实行主动上门服务,服务内容也从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健康进家庭”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新

格局正逐步形成。中心还实施“一院多点”服务,先后建立了三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配合开展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和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贯穿服务对象生命全过程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2007年中心入围了省农村中心集镇示范卫生院建设推荐单位,如果争创成功,无论是对中心的发展还是当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BS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硬件建设方面和工作规范方面都将提升一个档次,就能更好地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问题

1.认识问题

由于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大环境,近些年来医疗市场也引入了竞争机制,但新的服务理念还根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导致卫生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日趋激烈。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大多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但仍然有部份人存在着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不透,有的只是形式上的支持,内容上不支持,在实际操作中,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相互关系尚未全部理顺,不能形成统一认识。

同时,部分农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比较局限、肤浅,认为既然是服务就要服务到位,什么问题都寄希望于此,一味追求无偿卫生服务最优化、最大化,一旦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把责任归咎到卫生机构。也有一部份群众思想认识不够,在健康保健方面意识不高,对社区卫生服务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能很好地配合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给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不少困难。也有极少部分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群众认为只要付钱了,卫生机构就应该提供所需的一切服务。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忽视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共卫生事业起步晚、基础弱的基本国情。

医疗卫生本应属于公益性、福利性事业,是要以为老百姓健康服务为行为宗旨的。但是现阶段在市场经济影响下,政府补偿机制不到位,政府公共卫生投入少,如果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有偿服务,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卫生院根本无法生存和发展。而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导致了相当一部份群众对医疗机构存在偏见,认为一切卫生服务对于医疗机构都是有利可图,因而不愿意配合工作。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理顺医疗机构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消除广大群众的偏见。作为医疗机构来说,也要尽自己一切努力,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前提下,为社区群众提供综合、可及、连续、经济、方便、有效、基本的卫生服务。

2. 政策问题

网上有这么一组数据:我国要用占世界大约1%—3%的公共卫生资源,来解决世界上22%的人口。中国公共卫生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在全球191个国家中排名第188(倒数第四),美国是13.9%,瑞士是10.9%,WTO制定的最低投入标准为5%,世界经合组织为8.4%。这说明中国卫生总费用太少,是当前制约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

在卫生总费用、私人卫生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公共卫生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上世纪90年代不断下降,本世纪才开始有所上升,但是仍然处于一个相对低水平。由于补偿机制不到位、卫生资源配置失当,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期改革不完善,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感到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

(1).社区卫生服务价格体系不完善,容易产生纠纷和矛盾。

(2).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与补偿经济政策的乏力,如果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有偿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将无法生存和发展,迫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得不偏重于基本医疗服务,从中获取经济利益,支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存、发展。这样,势必削弱其他服

务功能,违背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和初衷。目前,“以医养防、以药补医”实际上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一种对政府补偿不足的补充,看病贵的问题在政府补偿机制不到位的情况下将持续存在。

(3).也就是医院在业务收支中临床医疗结余弥补预防经费的不足,以药品收支结余弥补医疗收支亏损,社区卫生服务如没有经济基础作支撑,发展将受到相当程度的阻碍,也会影响基层医务人员的稳定。因此,必须进一步突出政府行为,充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完善补偿机制及配套政策,彻底改变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医养防、以药补医”的主体服务模式;建立政府购买预防保健,医保购买基本医疗,社会购买延伸服务的“三买”机制;改革社区卫生服务的支付形式,从按服务项目支付改为按人头预付,使社区卫生服务真正体现价格低廉,服务便捷、有效。

3.机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无论是由原机构转制而来,还是新设置的单位,均没有摆脱旧有医疗模式的影响,单纯开展医疗行为的现象广泛存在。

首先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对社区卫生服务没有足够重视,在服务模式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还是在医院等病人上门,以临床医疗为主,忽视社区群众的健康保健服务,忽视对社区的健康干预作用。

其次,人力资源匮乏、基础差、来源少,相关政策跟不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基层医院(确切地说从卫生院)转制而来,由于历史原因,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学历、职称及专业结构都不尽合理,他们的文化程度以中专学历为主,大专以上学历仅占1/3~2/3,职称以初级为最多,高、中、初级人员比例失调。目前就BS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医生全科医学培训只占少数,占总数30%左右。而通过卫生部全科考试,取得全科主治医师资格的几乎没有。

另外,全科医学职称评定体系还未真正实施,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诊疗规程上还存在着法律风险,这样水平的一支全科医师队伍必然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质量。同时,由于人才流动的政策导向、职称晋升等问题,也是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缺乏的原因。要开展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六位一体”工作尚有一定难度。

三、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前景的探索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和认识。为了使其进一步发展,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中的一些问题和发展前景做一些初步探讨。

1.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

对于政府方面,主要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政策宣传,充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作用和地位,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进而达到探索根本改革医疗体制,实现彻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目的。要把其真正列入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列入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而不是光靠嘴上说说,只做表面文章。

新闻媒体方面,主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是党和政府的德政民心工程;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相关政策做专题宣传,使人民群众了解、理解、支持和配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同时要做一些对医疗机构的正面报道,改善群众对医疗机构的偏见与误解。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要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工作内容、操作规范、服务形式、管理要求等,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走上服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设施标准化的轨道。

2.完善补偿机制及配套政策

“以医养防、以药养医”是对政府补偿不足的补充,是医疗机构特别基层单位保证正常发展的基本手段。实行医药体制改革后,要突出政府行为,建议政府在可能财力下加大对医院的财力补偿,以补充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资金不足,真正使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医师成为社区居民的守护人、医保的守门人。同时,应调整医保相关政策,取消对供方单方面的不公平的制约措施,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作为医院管理者,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大力改善就医环境,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尽可能降低成本节省费用,并重点加强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根据医保要求,重新确定自己的功能定位和主攻目标。

3.完善内部机制,加强人才培养

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要建立内部竞争机制,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优胜劣汰、奖罚分明,能者上、庸者下的内部运行机制。短期速成和集中脱产学习方式相结合,系统地、全面地学习全科医学知识,并广纳人才,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整体素质。

4.积极探索,加强分析

进一步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断分析、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对社区卫生服务带来很大的需求和新的课题。一要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问题。二要在家庭保健合同、户籍制家庭医生、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服务模式上不断探索发展,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实行不同的服务新模式和新方法,如家庭照料、临终关怀、安宁护理等。三要对社区的重点人群,如儿童、妇女、残疾人和精神病等慢性病病人,建立基础信息资料,实行系统管理和动态管理。四要在服务方式上采取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社区责任医师组成的团队服务,以块为主、分片包干、明确条线、责任到人,建立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的规章制度,全面推进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特有的客观情况,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社区卫生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只要坚持政府的正确领导、社会的全面重视,同时配以相关政策,完善补偿机制,加速人才培养,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完善管理体制和操作规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利用和管理社会资源,构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努力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就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就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成为社会进步和社区文明的重要标志。

2004级**大专班***

2007年4月18日

第五篇:浅谈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浅谈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卫生行业也必须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老百姓的呼声,年年初全国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全面的医疗改革,无论是从人事制度、还是经济管理上、人员分配、尤其是绩效工资方面,更能体现出医改的亮点,只有这样更好的体现工作人员的按劳分配,按能分配,体现了卫生资源的相对的平等,能者上、庸者下,推行绩效工资的考核方案,有利也有弊,综合分析利大于弊,首先打破了大锅饭的情况,从而更能把工作分到位、到细节,明确自己的所做所为,不要昏昏噩噩。本人浅谈绩效工资实施前后情况。

一、绩效考核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施前提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绩效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地方政府以及财政、卫生等部门推行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制定相关的考核项目,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年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的依据之一。另一方面是社区卫生服务对其工作人员的考核。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自身的服务功能和岗位需求等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从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数量以及工作能力、居民是否满意等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把考核结果作为人员绩效工资的发放及职称的晋升、职位的晋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绩效考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很多单位已经认识到实施绩效考核的重要性,纷纷开始实践,但是开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还不成熟,更多的是出现了一些问题,遇到了不少的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目标不明确

首先,缺乏明确的目标,一般是已考核而考核,使得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绩效考核的目的定位比较笼统,例如,有的地方仅仅是把绩效考核当成政府补助的依据,并不是从促使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履行职能以及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角度出发,导致社区卫生服务部门没有自发性和主动性的完善自身的服务功能,对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在认识上产生了扭曲,更多是流于形式。其次,工作质量与绩效考核的利益还没有形成统一。虽然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工作需要很多部门的共同参与,而且很多地方也把考核内容多元化作为绩效考核工作实施的基本原则,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工作还是主要由卫生部门负责具体的落实执行,其他相关者都没有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工作中,即使有所参与,参与程度也不高。

2、绩效考核的方法与工具不够完善,使得考核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首先,针对基层卫生保健机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应该先确定基本的逻辑框架或理论框架,而不是从筛选具体的指标开始,在尚未理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应该遵循的准则和价值观念的情况下,仓促的设计出一套针对性不强的绩效考核指标,并没有明确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这样的指标往往很难被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其次,绩效考核

缺乏规范的操作,绩效考核的实施存在随意性。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绩效考核的对策建议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绩效考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的定位和目标

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不仅是对单位的考核,还应该包括对中心个人的绩效考核,对个人的绩效考核是对中心工作人员业绩的认可与评定,具有一定的激励功能,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绩效考核也应该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以及职务升降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应该建立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的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方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供服务的积极性,维护其效率和活力。把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最低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和业绩效益挂钩的结构,合理界定工资各个部分的所占比例。

2、建立绩效考核标准,提高绩效考核效率

建立绩效考核指标库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不仅能够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效率,也能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其功能,因此,无论针对工作人员还是卫生服务中心,都要确定核心指标以及被选指标,其中,核心指标是必须要考核的指标,被选指标是供参考的指标。相关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考核应该根据当地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以及发展规划来选取适当的被选指标当作考核指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职工的考核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

来选择被选指标。除此之外,绩效考核指标应该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不断更新,以此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3、按照服务内容确定社区服务中心的考核方案,将政府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工作中

一方面,在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对考核对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充分考虑,按照工作性质、工作岗位以及工作内容等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案,例如: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进行绩效考核应该与基本医疗工作指标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考核指标。另一方面,合理确定政府补助的规模和数额,对补助的资金还应该建立合理的监督控制体系,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防止补助资金被滥用。

4、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绩效考核的实施办法

在绩效考核方案确定后,应该保证考核方案的实施,进一步实现绩效考核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成立相关的绩效考核管理小组,由中心主任、各部门中层管理人员及相关科室等组成,在具体实施考核中,应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绩效考核管理者、社区居民等组成直接评估组,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评估。具体的监督过程可以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代表可以成立监审组,如果发现评估工作或者现场考核组成员出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对违纪的考核人员受到相应的处分。另一方面,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层派人抽查现场考核,如果发现有考核组成员在考核过程中出现违纪或者违法行为,要根据其情节的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处理。

下载满瑾调研文章——对章贡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满瑾调研文章——对章贡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加强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加强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xx市委组织部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全面提高党......

    关于对民族宗教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对安塞县民族宗教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安塞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鹏程 我于2011年9月担任安塞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的。为了全面推进我县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的法制化、正规......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关于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与思考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是“保民生,保稳定”的一项惠民利民工程,是社会主......

    乡镇调研对基层征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精选5篇)

    对基层征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部分地区“征兵难”已逐步显现,现在又面临冬季征兵,我乡尤其是人武系统通过对各村、各界细致入微努力的工作,暂时没有“难”到完不成征兵任务......

    上级领导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调查研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领导 对社区卫生工作发展的研究记录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将其作为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

    对我县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最终定稿)

    对全县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一、发展现状 我县辖4镇6乡94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24万,其中农业人口21万。截止目前,全县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7个(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站、......

    对县域现金服务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当前县域现金服务状况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现金服务,现金流通状况在县级发行库撤销后每况愈下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随着社会经......

    对农村信用社县域金融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信用社县域金融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支持发展县域经济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市农村信用社紧密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围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