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退耕还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5 13:2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县退耕还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县退耕还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对我县退耕还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文章标题:对我县退耕还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内容摘要〕笔者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__县退耕还林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林业退耕还林思考

将__县建设成为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__县县委、县政府提出__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之一。近年来,__县

林业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充分抓住国家退耕还林的大好机遇,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发挥自身优势,扎实苦干,在全县开展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植树造林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生态建设活动,使全县森林覆盖率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有明显改观。为了进一步了解这项工作开展情况,笔者到林业局和有关乡镇进行了调研和实地察看。

一、__县退耕还林的历史背景

__县国土面积4056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450个村,5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17万,其中农业人口95.4万,居住着汉、彝、苗、布依、回、白等27个民族。__县地处云贵高原的斜坡部位,南北__江支流分水岭地带,属珠江水系。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最高海拔2807米,最低海拔740米。由于受南北__江的强烈切割,形成了沟壑纵横,坡陡谷深,地面破碎的高原山地地貌,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难度大。全县现有耕地259万亩,绝大部分耕地挂在高山陡坡上,耕种困难,基础设施差,农业生产一直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

__县是我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西电东送”工程重要电源点,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贮量105亿吨,远景贮量为380亿吨。丰富的煤炭资源给__县经济带来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__县煤炭工业发展迅速,煤炭产业成为__县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全县70以上的收入直接和间接来自于煤炭工业。目前,__县共有地方煤矿210多对,年产原煤量在1000万吨以上。有年产原煤700多万吨的__江煤电(集团)公司和百万千瓦级的火电厂—__县电厂;有在建的装机容量360万千瓦的火电厂—__南电厂和与之配套年设计生产原煤1000万吨的响水煤矿。在煤炭工业发展的同时,因采矿导致的山体滑坡、沉陷等地质灾害日益严重,大片的植被也因此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劣。__县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把建设生态大县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将“建成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作为__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县森林面积已达18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县委、县政府2002年提出建成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后,生态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每年均以1.5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将超过35,森林面积将达到213万亩以上。

二、退耕还林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__县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四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39.6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4.6万亩,涉及37个乡镇、298个村,有5.2万户,19.3万人受益,在退耕还林的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将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__县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实现人均不少于0.5亩的基本口粮田,确保粮食安全作为稳定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从1991年至今,全县累计完成坡改梯面积5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区实施坡改梯工程8万亩,建成小水窖713口,拦山沟22079米,河堤46918米;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26万亩,其中在退耕还林区3.2万亩。通过实施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配套小水窖、拦沙坡、排洪沟、水毁工程、植树种草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实现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现退耕还林工程区已建成人均基本口粮田0.4亩。在水塘镇和板桥镇退耕还林工程区,通过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25度以上陡坡地实行退耕,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建成引灌渠道23428米,确保该流域内2万余亩水田的适时灌溉,并推广良种良法,使每亩年增产粮食100斤以上。红果镇旧铺村共实施退耕地造林1600亩,人均退耕0.65亩,全村累计实施坡改梯2800亩,现人均拥有1.07亩基本口粮田,大部分村民把原来种庄稼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县城打工,每天能收入20—30元左右。

二是将退耕还林与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2002年以来,全县已在四格、普古、坪地、保田、平关、新民等乡镇建成沼气池14500口。按每口一年节约煤炭2.5吨或薪材4.6吨,节约电58400度,生产氮肥200公斤计算,每年每口沼气池可产生经济效益900元,1.45万口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民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305万元,一年节约煤炭资源3.6万吨或薪材6.7万吨,相当于一年营造3万

亩的薪炭林或使3万亩的林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共营造栎类、刺槐等薪材树种600余万株,折合面积3万余亩,成林后每年可生产薪材4.8万吨。2003年已在大山、普田、保基、马场四个缺煤乡镇实施薪材林0.5万亩。

三是将退耕还林与实施生态移民相结合。__县是一个煤炭大县,因采煤诱发的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严重威

胁着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很多灾害点群众需要搬迁。近年来,通过争取和努力,全县共实施以工代赈移民搬迁和地质灾害移民搬迁8670户、32582人。在生存条件恶劣和生态条件最薄弱的村、组,将移民搬迁与退耕还林结合起来,一方面解决移民问题,另一方面对灾害点种树实施环境治理。到目前全县共安排生态移民1730户,使6480人受益。如产煤大镇洒基镇由于采煤导致地质灾害频繁,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全镇安排生态移民210户、792人,农民土地退耕后,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的到煤矿打工或做生意,每年收入增加5000—8000元;有的搞运输每年增收2—3万元。

四是将退耕还林与发展畜牧业相结合。到2010年建成“贵州畜牧大县”是我县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实施退耕还林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自2002年以来,全县共实施林下种植多年生牧草21000亩,饲养大牲畜4200头匹。在退耕还林区封山禁牧39.6万亩。全县现有大牲畜22万匹,全部实现圈舍饲养。为推广圈舍饲养,保护退耕还林成果,全县已建畜牧品改点134个,补助农户建圈舍的经费达400余万元。2002—2004年畜牧业产值由1.43亿元增加到1.87亿元,净增4400万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由34.1提高到41.6。特别是退耕还林区畜牧业产值从3575万元增加到5510万元,净增1935万元,人均增加100元。作为省级一类贫困乡的四格乡,共实施退耕地造林6400亩,在林间种植黑麦草5140亩,在退耕还林区实施联户养牛520头,并建成沼气池625口,形成了林—草—畜—气的综合治理模式。

五是将退耕还林与发展后续产业相结合。为充分发挥退耕还林的综合效益,县政府统一协调,整合林业、财政、农业、金融、劳动等部门资金和项目,将退耕还林与产业结构调整、贷款发放、劳动力转移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后续产业。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努力探索各种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乡土树种,营造坑木林3万余亩,茶叶、板栗、银杏、桃、李等经果林5000余亩。引导退耕农户种植折耳根、生姜、芭焦芋、西瓜、土瓜、大蒜、蔬菜等经济作物,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或在本地务工,增加农民收入。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外出务工人数近20万人,一年的务工收入达3亿多元,每年发放小额扶贫贷款0.5亿元以上,主要用于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业。

退耕还林实施四年来,__县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一些水土流失严重、耕种困难、收成差的陡坡地得以退耕,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得到遏制,山变绿、水变清的可喜面貌正逐渐恢复;二是兑现的补助款和粮食解决了退耕地农户的基本口粮问题,保证了农民收入和吃粮的稳定,避免了因退林还林造成缺粮现象。许多地方光补助的粮食就超过原来种地的收入;三是退耕后农民的基本口粮得到保证,退耕农民从种地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非农业收入不断增加;四是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大力推广节约能源、科学饲养等科技兴农措施和方法,激发了广大农民对科学知识的接受,促进了这些地方农民的思想解放和观念的更新,许多农民发展养殖业和技术含量更高的种植业,增强了发展经济的后劲和能力;五是通过退耕还林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了农村种养业结构,拓宽了农村致富途径,改变了退耕农户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的现象,使这些地方找到种植、养殖、务工、发展个体经济等多业并举创收门路。

三、退耕还林工作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__县的退耕还林能够取得综合效益,我有几点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是关键。__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将其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扶贫工程来抓。从工程启动开始及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有林业、粮食、发改、农业、财政等部门参加的退耕还林还草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负责退耕还林工作。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退耕还林工作,把退耕还林列为年度考核目标实行考核。在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每年挤出100万元以上资金投入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并对荒山造林每亩一次性补助管护费7元、工作经费1元,退耕地造林每亩配套工作经费不低于5元。此外,为了减小农民因烧煤对生态的破坏,保护退耕还林成果,我县从2003年起对全县农村家庭生活用煤由有证煤矿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实行供应。

二是狠抓落实是保障。县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制定方案,强化协作配合,狠抓措施落实,有力保证了退耕还林的顺利实施。林业部门认真抓好退耕地块的规划、苗木的供应、技术服务等工作;乡镇政府负责分户丈量、张榜公示、组织实施等工作;财政、粮食部门及时兑现补助粮食和资金,保证资金、粮食的及时足额到位和按时发放。与此同时,狠抓宣传工作,让广大农民认识实施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体会退耕还林带来的的好处。利用报纸和电视开辟专栏,宣传退耕还林的政策措施、生态建设中的典型人物、经验和好的做法、退耕还林的进展和成效;制作了大幅宣传标语,在林区树立了永久石碑标语;制作发放《退耕还林政策问答》14万份,《退耕还林条例》3000余册;印发《退耕还林文件选编》200余本。各乡镇、村还利用召开群众会和举办各种民族节日等机会,通过张贴标语、讲政策、说好处、作对比等方式抓好宣传。通过宣传,广大老百姓认识到了退耕还林的好处,退耕还林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有力促进了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综合治理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安排部署下,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把本职工作和退耕还林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捆绑使用资金,高标准实施,做到了既抓好本职工作,又促进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退耕还林工作与基本农田建设、牲畜品种改良和圈舍饲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沼气建设、小额贷款发放、移民搬迁、劳动力转移、扶贫开发和发展农村后续产业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整合资源,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好农民的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为今后进一步搞好我县的退耕还林工作,特提出几点建议:一是鉴于近两年全国粮食呈恢复性增长,请省向中央反映,建议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的实施力度,保持这一惠民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同时,通过退耕还林的实施,促进生态恶劣地区群众的脱贫,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是鉴于贵州属生态脆弱、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生态和粮食生产条件差,粮食产量低,不是主要产粮区,粮食生产不会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大的影响。建议中央在贵州进一步加大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建设,并把贵州列为退耕还林的重点省来抓,对贵州给以特殊政策。三是鉴于贵州生态脆弱和处于珠江上游的特殊生态关系,建议中央向下游经济发达省份征收生态建设基金,适度用于补偿上游的生态建设,实现社会公平,达到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四是鉴于实施退耕还林的地方多是经济落后,生态脆弱的地区,建议中央、省在这些地方加大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建设、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扶贫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这些地方的沼气建设力度,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家家户户有沼气的目标,以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五是鉴于__县煤炭的开采增加了生态保护的难度,建议省里给__县特殊政策,允许__县每年从每吨煤炭中提取1—2元的沼气建设经费,专门用于沼气建设,加大__县退耕还林力度。

《对我县退耕还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我县退耕还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第二篇:对盘县退耕还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盘县退耕还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刘 剑

〔内容摘要〕笔者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盘县退耕还林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林业退耕还林思考

〔作者介绍〕盘县人民政府 县长

将盘县建设成为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盘县县委、县政府提出盘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之一。近年来,盘县林业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充分抓住国家退耕还林的大好机遇,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发挥自身优势,扎实苦干,在全县开展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植树造林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生态建设活动,使全县森林覆盖率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有明显改观。为了进一步了解这项工作开展情况,笔者到林业局和有关乡镇进行了调研和实地察看。

一、盘县退耕还林的历史背景

盘县国土面积4056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450个村,5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17万,其中农业人口95.4万,居住着汉、彝、苗、布依、回、白等27个民族。盘县地处云贵高原的斜坡部位,南北盘江支流分水岭地带,属珠江水系。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最高海拔2807米,最低海拔740米。由于受南北盘江的强烈切割,形成了沟壑纵横,坡陡谷深,地面破碎的高原山地地貌,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难度大。全县现有耕地259万亩,绝大部分耕地挂在高山陡坡上,耕种困难,基础设施差,农业生产一直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

盘县是我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西电东送”工程重要电源点,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贮量105亿吨,远景贮量为380亿吨。丰富的煤炭资源给盘县经济带来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盘县煤炭工业发展迅速,煤炭产业成为盘县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全县70%以上的收入直接和间接来自于煤炭工业。目前,盘县共有地方煤矿210多对,年产原煤量在1000万吨以上。有年产原煤700多万吨的盘江煤电(集团)公司和百万千瓦级的火电厂—盘县电厂;有在建的装机容量360万千瓦的火电厂—盘南电厂和与之配套年设计生产原煤1000万吨的响水煤矿。在煤炭工业发展的同时,因采矿导致的山体滑坡、沉陷等地质灾害日益严重,大片的植被也因此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盘县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把建设生态大县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将“建成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作为盘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县森林面积已达18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县委、县政府2002年提出建成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后,生态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每年均以1.5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将超过35%,森林面积将达到213万亩以上。

二、退耕还林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盘县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四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39.6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4.6万亩,涉及37个乡镇、298个村,有5.2万户,19.3万人受益,在退耕还林的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将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盘县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实现人均不少于0.5亩的基本口粮田,确保粮食安全作为稳定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从1991年至今,全县累

计完成坡改梯面积5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区实施坡改梯工程8万亩,建成小水窖713口,拦山沟22079米,河堤46918米;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26万亩,其中在退耕还林区3.2万亩。通过实施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配套小水窖、拦沙坡、排洪沟、水毁工程、植树种草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实现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现退耕还林工程区已建成人均基本口粮田0.4亩。在水塘镇和板桥镇退耕还林工程区,通过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25度以上陡坡地实行退耕,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建成引灌渠道23428米,确保该流域内2万余亩水田的适时灌溉,并推广良种良法,使每亩年增产粮食100斤以上。红果镇旧铺村共实施退耕地造林1600亩,人均退耕0.65亩,全村累计实施坡改梯2800亩,现人均拥有1.07亩基本口粮田,大部分村民把原来种庄稼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县城打工,每天能收入20—30元左右。二是将退耕还林与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2002年以来,全县已在四格、普古、坪地、保田、平关、新民等乡镇建成沼气池14500口。按每口一年节约煤炭2.5吨或薪材4.6吨,节约电58400度,生产氮肥200公斤计算,每年每口沼气池可产生经济效益900元,1.45万口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民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305万元,一年节约煤炭资源3.6万吨或薪材6.7万吨,相当于一年营造3万亩的薪炭林或使3万亩的林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共营造栎类、刺槐等薪材树种600余万株,折合面积3万余亩,成林后每年可生产薪材4.8万吨。2003年已在大山、普田、保基、马场四个缺煤乡镇实施薪材林0.5万亩。三是将退耕还林与实施生态移民相结合。盘县是一个煤炭大县,因采煤诱发的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严重威胁着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很多灾害点群众需要搬迁。近年来,通过争取和努力,全县共实施以工代赈移民搬迁和地质灾害移民搬迁8670户、32582人。在生存条件恶劣和生态条件最薄弱的村、组,将移民搬迁与退耕还林结合起来,一方面解决移民问题,另一方面对灾害点种树实施环境治理。到目前全县共安排生态移民1730户,使6480人受益。如产煤大镇洒基镇由于采煤导致地质灾害频繁,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全镇安排生态移民210户、792人,农民土地退耕后,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的到煤矿打工或做生意,每年收入增加5000—8000元;有的搞运输每年增收2—3万元。

四是将退耕还林与发展畜牧业相结合。到2010年建成“贵州畜牧大县”是我县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实施退耕还林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自2002年以来,全县共实施林下种植多年生牧草21000亩,饲养大牲畜4200头匹。在退耕还林区封山禁牧39.6万亩。全县现有大牲畜22万匹,全部实现圈舍饲养。为推广圈舍饲养,保护退耕还林成果,全县已建畜牧品改点134个,补助农户建圈舍的经费达400余万元。2002—2004年畜牧业产值由1.43亿元增加到1.87亿元,净增4400万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由34.1%提高到41.6%。特别是退耕还林区畜牧业产值从3575万元增加到5510万元,净增1935万元,人均增加100元。作为省级一类贫困乡的四格乡,共实施退耕地造林6400亩,在林间种植黑麦草5140亩,在退耕还林区实施联户养牛520头,并建成沼气池625口,形成了林—草—畜—气的综合治理模式。

五是将退耕还林与发展后续产业相结合。为充分发挥退耕还林的综合效益,县政府统一协调,整合林业、财政、农业、金融、劳动等部门资金和项目,将退耕还林与产业结构调整、贷款发放、劳动力转移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后续产业。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努力探索各种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乡土树种,营造坑木林3万余亩,茶叶、板栗、银杏、桃、李等经果林5000余亩。引导退耕农户种植折耳根、生姜、芭焦芋、西瓜、土瓜、大蒜、蔬菜等经济作物,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或在本地务工,增加农民收入。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外出务工人数近20万人,一年的务工收入达3亿多元,每年发放小额扶贫贷款0.5亿元以上,主要用于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业。

退耕还林实施四年来,盘县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一些水土流失严重、耕种困难、收成差的陡坡地得以退耕,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得到遏制,山变绿、水变清的可喜面貌正逐渐恢复;二是兑现的补助款和粮食解决了退耕地农户的基本口粮问题,保证了农民收入和吃粮的稳定,避免了因退林还林造成缺粮现象。许多地方光补助的粮食就超过原来种地的收入;三是退耕后农民的基本口粮得到保证,退耕农民从种地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非农业收入不断增加;四是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大力推广节约能源、科学饲养等科技兴农措施和方法,激发了广大农民对科学知识的接受,促进了这些地方农民的思想解放和观念的更新,许多农民发展养殖业和技术含量更高的种植业,增强

了发展经济的后劲和能力;五是通过退耕还林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了农村种养业结构,拓宽了农村致富途径,改变了退耕农户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的现象,使这些地方找到种植、养殖、务工、发展个体经济等多业并举创收门路。

三、退耕还林工作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盘县的退耕还林能够取得综合效益,我有几点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是关键。盘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将其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扶贫工程来抓。从工程启动开始及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有林业、粮食、发改、农业、财政等部门参加的退耕还林还草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负责退耕还林工作。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退耕还林工作,把退耕还林列为考核目标实行考核。在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每年挤出100万元以上资金投入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并对荒山造林每亩一次性补助管护费7元、工作经费1元,退耕地造林每亩配套工作经费不低于5元。此外,为了减小农民因烧煤对生态的破坏,保护退耕还林成果,我县从2003年起对全县农村家庭生活用煤由有证煤矿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实行供应。

二是狠抓落实是保障。县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制定方案,强化协作配合,狠抓措施落实,有力保证了退耕还林的顺利实施。林业部门认真抓好退耕地块的规划、苗木的供应、技术服务等工作;乡镇政府负责分户丈量、张榜公示、组织实施等工作;财政、粮食部门及时兑现补助粮食和资金,保证资金、粮食的及时足额到位和按时发放。与此同时,狠抓宣传工作,让广大农民认识实施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体会退耕还林带来的的好处。利用报纸和电视开辟专栏,宣传退耕还林的政策措施、生态建设中的典型人物、经验和好的做法、退耕还林的进展和成效;制作了大幅宣传标语,在林区树立了永久石碑标语;制作发放《退耕还林政策问答》14万份,《退耕还林条例》3000余册;印发《退耕还林文件选编》200余本。各乡镇、村还利用召开群众会和举办各种民族节日等机会,通过张贴标语、讲政策、说好处、作对比等方式抓好宣传。通过宣传,广大老百姓认识到了退耕还林的好处,退耕还林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有力促进了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综合治理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安排部署下,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把本职工作和退耕还林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捆绑使用资金,高标准实施,做到了既抓好本职工作,又促进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退耕还林工作与基本农田建设、牲畜品种改良和圈舍饲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沼气建设、小额贷款发放、移民搬迁、劳动力转移、扶贫开发和发展农村后续产业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整合资源,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好农民的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为今后进一步搞好我县的退耕还林工作,特提出几点建议:一是鉴于近两年全国粮食呈恢复性增长,请省向中央反映,建议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的实施力度,保持这一惠民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同时,通过退耕还林的实施,促进生态恶劣地区群众的脱贫,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是鉴于贵州属生态脆弱、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生态和粮食生产条件差,粮食产量低,不是主要产粮区,粮食生产不会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大的影响。建议中央在贵州进一步加大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建设,并把贵州列为退耕还林的重点省来抓,对贵州给以特殊政策。三是鉴于贵州生态脆弱和处于珠江上游的特殊生态关系,建议中央向下游经济发达省份征收生态建设基金,适度用于补偿上游的生态建设,实现社会公平,达到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四是鉴于实施退耕还林的地方多是经济落后,生态脆弱的地区,建议中央、省在这些地方加大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建设、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扶贫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这些地方的沼气建设力度,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家家户户有沼气的目标,以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五是鉴于盘县煤炭的开采增加了生态保护的难度,建议省里给盘县特殊政策,允许盘县每年从每吨煤炭中提取1—2元的沼气建设经费,专门用于沼气建设,加大盘县退耕还林力度。

第三篇:对我区护路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区护路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桥东区护路办

桥东区面积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5万人,流动人口7.5万人。境内辖全国运输主干线京广铁路375-377+500,全长2.5公里,途径我区一乡、一镇、两办,十四个社区居委会,六所中小学。沿线共有8座桥梁涵洞,设岗亭两处,现有专兼职护路人员136名。近年来,按照省、市护路办的安排部署,在区委、政府的支持下,立足实际,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了辖区境内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现就我区铁路护路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健全工作机制

1、立健全组织。始终坚持铁路护路工作与综合治理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同奖惩。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考核中,铁路护路工作占有很大比重。同时,我区还专门成立了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区委常委、副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区人大副主任、区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区综治办主任,公、检、法、司主管领导,教文体局,安监,工商,沿线乡、镇、办,车站派出所,邢台养路车间主管领导为成员的铁路护路工作联防小组和重要时期铁路护路指挥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铁路护路工作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我区铁路护路工作。辖区铁路沿线乡镇办分别成立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镇、办主管综治书记任护路办主任,并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

2、规范责任书签订。年初,区护路办与辖区沿线各乡镇、办,公、检、法、司,教育,工商,建设等相关综治成员单位签订《邢台市桥东区铁路护路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沿线乡、镇、办事处与沿线村(居)分别签订《铁路护路联防责任承包书》;各村(居)与沿线3华里内中小学校、企业、站点、门店、五残及重点人员等签订《爱路铁路责任保证书》,做到了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确保护路联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有人落实。

3、路地协作配合。定期与铁路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重要活动时段密切配合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始终以服务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去和铁路部门沟通、联系。需要地方配合的决不懈怠,需要地方解决的决不推诿,需要地方支持的决不吝啬。在机制上协调对接,通过召开联席会、情况通报会、工作会议等方式融洽路地关系,强化配合与协作,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能,保证工作质量。铁路部门也自觉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指导,有力地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

二、夯实基层基础

1、基层护路组织及工作制度。铁路沿线4个乡镇办全部组建了护路联防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办综治书记任护路办主任,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沿线村(居)均设有专兼职护路大队;沿线中小学也都成立了爱路护路组织;护路办建立了执勤、会议、学习、考勤、考核、培训、检查等各项工作制度。

2、完善基础台账资料。近年来,我区规范了各项爱护路基础台账,统一制定了《桥东区铁路护路责任路段及日常维护路段基础台账》、《桥东区铁路沿线村(居)基本情况统计表》《桥东区铁路沿线五残人员及重点人员统计表》、《桥东区废旧金属收购站点统计》等台账,准确掌握责任区里程、重点区段、重点目标、桥梁涵洞数、废旧金属收购站点数、村居、学校、“五残人员”护路队伍等基本情况。

3、基础保障工作。在每年全国“两会”、党和国家重大政治活动,节假日期间,区委、区政府拨出专款,用于保障铁路护路工作。各乡镇(办事处)也都在责任路段、桥梁、涵洞和环境复杂部位拉架了照明灯,并为每个固定岗点配齐了帐蓬、手电筒等必要生活用品;区护路办每天指定专人为每个岗亭供应饮用水和一些生活用品,并为每个护路队员统一配发了臂章;区委政法委协调区公、检、法、司抽调7部警车停置于环境恶劣、人员复杂场所,全力保障铁路护路工作的万无一失。

4、定期培训。区护路办定期组织铁路、派出所干警对全区各村居护路大队长、护路队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在党和国家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对上岗的每名护路队员都进行了专门培训。由于区护路办对护路队员培训、教育、宣传、重视到位,我区铁路护路工作连续三年没有发生护路队员人身伤亡事故;未发生护路队员违反规定执勤和影响行车安全事件。还涌现出了:如三义庙村三代护路模范家庭杨建立,黄家园村自带狗巡逻张建增、李树民,从自家拉煤为队员取暖的林场社区居民郑红英,带病一线坚持护路的王四九等多个爱路护路先进典型。区护路办都及时给予了物质奖励。

三、创新工作理念

1、建立三级护路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负责制”的原则,我们建立区、乡(办)、村(居)三级护路责任主体,综治、护路成员单位共管的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各项管理制度健全,重大政治敏感时期及日常护路工作都能够正常和有效进行。区一级,成立以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区政府副区长常务副组长的区综治委铁路护路联防工作领导小组,由区综治办主任兼任护路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乡镇(办)一级,护路办挂靠乡镇、办综治办,设专职(或兼职)人员1名,专门负责铁路护路日常督促、检查、指导等工作。村(居)一级,明确村支书(居委会主任)为护路大队大队长,组建4-8名成员的铁路护路义务联防大队,与村(居)治保会、巡逻队有效整合,统一巡护。目前,我区共有专兼职护路队员136人,在重点时期及日常护路中都发挥着基础保障作用。

2、将企业纳入到护路工作中。近年来,我区护路工作将一批有爱心、有实力的企业纳入到铁路护路工作中来。支持鼓励他们为铁路护路工作出谋划策,向护路队员献爱心,红都快捷酒店就是其中之一。红都快捷酒店距京广铁路线500余米,酒店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我区铁路护路工作。一是建立了组织。作为企业试点率先成立了护路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主管副总和保卫科长任副组长,酒店主要管理人员任成员的组织机构。二是年初与属地领导单位西大街办事处护路办签订了《爱护铁路责任保证书》,并要求每个员工认真模范遵守;三是广泛动员企业员工参与到爱路护路队伍当中,并实现员工带家庭、家庭带社会的示范作用;四是在全国“两会”等护路重点时期,酒店总经理经常深入一线慰问护路队员、政法干警,带去了面包、火腿、开水等慰问品;五是与区护路办联合开展爱路护路宣传活动,如:2010红都快捷酒店拨款5000余元与区综治办、区教育局联合举办了“红都快捷酒店杯”爱路护路征文比赛。

四、强化爱路护路宣传

一是建立爱路护路宣传长效机制。充分利用报刊、宣传彩页及在铁路附近的村(居)设立护路宣传板、在村(居)委会利用大喇叭广播、设立法制宣传栏、铁路沿线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在村规民约中加入爱路护路内容等方式,对广大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护路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积极发动铁路两侧沿线村居(社区)委会干部、下基层干部、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老干部、治安志愿者走街入户宣传《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教育广大群众自觉知法、守法、爱路、护路,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到护路联防工作中来。

二是爱路护路宣传。开展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红都快捷酒店杯爱路护路征文》比赛。发动辖区6个学区、25所中小学、18000多名学生,按1%的比例共征集作品1758篇,筛选爱路护路优秀作品153篇,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20篇,优秀作品奖40篇,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5名,优秀组织奖5个,并分8期在《牛城晚报》连续刊登,活动结束后对获奖的学生、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单位给予了表扬和奖励。此次活动,动员面之广,参与学生数量涉及家庭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旨在通过此次比赛有效提高广大师生防范铁路安全事故的意识,确保铁路沿线师生安全,教育广大群众自觉知法、守法、爱路、护路意识。

在去年60周年国庆安保期间省委督导组杨英民组长在暗访中写到:组织严密、部署周详、工作扎实,继续努力。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市综治办副主任李保江写下:“布署周密、安排得力、再接再励“。并被评为“2009铁路护路工作优秀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我区的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距离省市护路办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引起重视,以确保铁路护路工作再上新台阶。

1、铁路沿线岗亭工作环境差,基础设施比较简陋,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工作开展。

2、护路人员工资及保险待遇差,人心不稳。我区护路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护路人员工作艰苦,铁路护路人员均为招聘人员,工资待遇和所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繁重工作不相称,月工资仅为700多元。由于工资待遇差,铁路护路队伍不稳定,不利于护路联防工作的开展。

(三)意见和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大铁路护路资金投入力度,改善护路人员工作生活环境。

2、提高护路工作人员及护路联防队员工资及相关保险待遇,稳定队伍。

桥东区护路办 2011年7月6日

第四篇:退耕还林工作调查措施

各乡镇人民政府:

根据国家六部委(办、局)《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3636号)和省发改委《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规划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开展退耕还林农户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认真抓好落实。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针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实际情况,决定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延长对退耕农户的补助期限。为集中力量解决影响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突出问题,中央建立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按8年集中安排,这是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加强“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政策。

各乡镇要认真学习《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文件的实施意见》以及国家六部委(办、局)《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和省发改委《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规划工作的紧急通知》三个重要文件精神,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认真抓好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精心组织,按时按质完成调查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是安排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前提和依据,开展退耕还林农户基本情况调查工作,是编制专项规划的基础和依据,也是专项规划能否具体实施的保障。由于此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和退耕还林领导小组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抽调专人(人员以林业站和农业中心为主),统一数据,统一方法,统一培训,切实按时按质完成。

三、时间要求。乡镇林业站负责数据汇总,并经乡镇政府审核后于年2月15日前将调查数据以电子文档格式上报县退耕办。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帮助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该项政策实施以来,湖南省新田县森林覆盖率升至51.39%,对改善、保护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彰显出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基本情况

1.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至2010年末,新田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共计11.7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65万亩,荒山造林6.74万亩,封山育林1.36万亩,国家累计下拨退耕还林资金4400多万元,共涉及19个乡镇,263个行政村,农户13708户,6469个小班。

2.退耕还林资金管理模式

退耕还林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户管理,专项核算。在资金兑现发放上,财政、林业、银行三家共同管理。林业技术人员每年对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进行检查验收,县退耕办根据验收结果统一造册,经审定后报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从县农业发展银行划拨兑现资金到中国邮政银行新田县支行,邮政银行收到资金后将退耕还林资金直接兑现给农户,划入农户账户。

二、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退耕还林专项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应予以重视。

1.退耕还林工作经费挤占专项资金。根据《退耕还林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退耕还林地方所需检查验收、兑付等费用,由地方财政承担”。由于退耕还林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客观上要求投入与之相适应的的工作经费,而上级拨入专款中匹配工作经费少,一些必要的开支主要靠地方财政解决。但是由于新田县财力匮乏,一些部门和乡镇以财政未安排项目配套工作经费为由,采取搭车收费的方式,从应发给退耕还林户的补助中挤占、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用于退耕工作经费支出。

2.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不规范。一是表现在由于地方财政困难,下达资金计划指标与拨付资金不能同步,项目主管部门不按进度拨付资金,存在滞留、延压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现象。二是表现在部分地方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发放没有进行公示,不按验收结果发放或者擅自变更退耕户主和退耕面积,存在代扣、代领或虚报冒领现象。三是表现在少数单位和个人将不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造林项目纳入到退耕还林范围,通过虚报或重复申报退耕还林面积,骗取退耕还林专项资金。

3.退耕还林工程种苗采购不规范。根据《退耕还林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退耕还林需要的种苗,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组织集中采购,也可以由退耕还林者自行采购。集中采购的,应当征求退耕还林者意见.并采用公开竞价方式,签订书面合同”从实际情况看,退耕还林种苗采购普遍的做法是由林业部门代理政府进行集中采购,很少有按规定征求退耕还林者意见,签订书面合同和公开竞价。不按规定进行种苗采购,就很难杜绝虚列支出和“关系苗”等腐败现象发生。

4.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困难。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时间长,管理工作量相当大,如抚育管护、病虫害治理、森林防火等,所有这些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后续管理缺乏相关政策配套,一些地方退耕后的管理滞后,造成个别小班的保存率、抚育率不达标,致使国家投入的财政补助资金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影响了退耕还林效果。

三、做好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1.广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主管部门和乡镇应畅通宣传渠道,通过广播、电视、传单、黑

板报等多种方式对退耕还林政策进行广泛的宣传。使这项政策深入民心,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共同把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用实、用好、让群众真正受益。

2.强化项目考核监督。严格实行四个制度,一是要推行“目标责任制”,把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列入政府主要领导和项目单位“一把手”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状,有计划的连续性考核。二是在财务管理上实行退耕还林资金的“专户管理与专账核算制”,有利于规范财务手续,工程项目验收手续、资金拨付手续,做到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牵制、互相制约。三是要建立“项目公示制”,将专项资金管理政策,退耕还林者的退耕还林面积、造林树种、苗木成活率以及资金补助发放等情况进行公示,以增加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四是要严格实行“种苗采购招投标制”,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有资质,有信誉,有能力供应优质苗木的育苗专业户参与招投标,实现采取市场竞争机制确定种苗供应商。

3.实行“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工作经费配套先行”制度。即由国家在受理退耕还林项目申报立项时,事先规定由地方政府支付一定比例的配套工作经费,要求在拨付一批补助资金时,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预先汇入退耕还林资金专户上。彻底解决相关部门采取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来弥补工作经费不足的现象的发生。建议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给林业部门,由其负责退耕还林后续管理的专门工作,以巩固前几年退耕还林工作取得的成果。

4.改革补助资金拨款形式。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由县财政部门委托金融机构,根据县主管部门验收结果采取“一卡通”方式发放到经审核确认的退耕户,从根本上解决资金拨付不及时,冒名顶替、集体代领现象的发生。

5、加强监督检查。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对林业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监督检查资金的来源、数额、拨付流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项目的立项、审批程序、计划批复、建设过程、完成验收、工程决算、工程资料归档等情况,及早发现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督促整改,维护资金的安全,提高资金效益。

下载对我县退耕还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县退耕还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加强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加强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xx市委组织部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全面提高党......

    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工作,把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经济社会......

    对农村稳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稳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武潭镇党委委员、组织部长李庆)在目前农村经济体制转轨、乡镇职能转变、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入的特殊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

    对社区警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社区警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我局的社区警务工作走在了重庆市的前列,创建了独特的三种警务模式,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只有依靠党委政府,依靠人......

    对社区警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社区警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摘要:我局的社区警务工作走在了重庆市的前列,创建了独特的三种警务模式,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只有依靠党委政府,依靠人......

    对乡镇妇联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乡镇妇联工作的调查与思考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大批的男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妇女在家庭生活、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日益突出,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这样,乡......

    对党内选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十六大报告提出“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

    对乡镇妇联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乡镇妇联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乡镇妇联工作的调查与思考2007-12-12 14:18:1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对乡镇妇联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对乡镇妇联工作的调查与思考(2)对乡镇妇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