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州退耕还林后续管理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5 13:2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州退耕还林后续管理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州退耕还林后续管理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对我州退耕还林后续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生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年月,朱镕基总理视察湘西,明确要求我州千方百计抓好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和建设。近年来,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谨记总理的教诲和嘱托,以生态州建设为目标,以退耕还林为重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多种原因,我州退耕还林中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州退耕还林取得的主要成效

我州退耕还林工程自年永顺试点、年全面铺开以来,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万亩,宜林荒山造林万亩。项目覆盖全州个乡镇、个村、万农户。国家累计投入建设资金亿元,其中种苗及造林补助费亿元,现金补助亿元,粮食折现补贴资金亿元。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步伐,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改善生态状况,提高各级干部群众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而且增强了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我州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州退耕还林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被群众誉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庞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以及思想、物质准备不够充分等原因,工作中也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⒈规划布局不尽合理。我州退耕还林工程虽然实行了先行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的运作模式,但由于工程建设任务重,要求时间紧,准备不充分等原因,大多数项目区都是在先施工后规划或边实施边规划的情况下完成的,难免出现工程布局不合理,树种选择不科学,不适地适树等问题。全州已完成的万亩退耕还林中,经济林仅占,远远低于的科学比例。

⒉服务不够到位。退耕还林工程全面铺开后,针对退耕农户的技术、政策等培训工作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农民对退耕还林的抚育管理,特别是经济林培蔸、追肥、修枝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缺乏了解,群众致富增收手段不多,退耕还林科技含量不高,后劲不足。此外,为实现退耕还林任务和面积的达标,一些县市和乡镇在退耕还林政策宣传上,讲优惠政策的多,讲权利与义务的少,导致部分群众特别是一部分造林大户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只注重钱粮兑现,忽视抚育管护,忽视长远利益。

⒊后续管理困难。一是农村能源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对能源的需求,群众生活燃料仍然以割草砍柴为主,给封山护林带来难度。二是护林人员报酬不落实,队伍不稳定,管护难到位。全州名护林员有的人员报酬不落实,且报酬标准不统一,管护效果相差大。三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少农户习惯于粗放管理,重造轻管,只注重国家钱粮补助,不注重苗木培育管理。四是管护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约束。

⒋工作经费缺乏。我州自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州县两级财政应安排建设工作经费万元,但实际到位万元,到位率仅为。由于缺乏工作经费,一些地方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工作执行不够到位。如按照《退耕还林条例》要求,钱粮补助兑现需在林业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但实际上是国家的钱粮补助一到位就安排了钱粮兑现,根本没有组织有效的检查验收。此外,本该同步进行的退耕农户林权证发放工作也因经费不足而进展缓慢,且很不规范,这些都一定程度影响到退耕还林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三、加强我州退耕还林后续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退耕还林任期目标责任制。我州退耕还林工程规模庞大,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参与和重视,没有明确的责任目标,就不可能获得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此,建议州委、州政府在总结过来退耕还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湘西州退耕还林目标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任期目标责任制,纳入同级人大和上级政府的督查范围。对各地履行责任制的情况,由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定期检查通报,严格进行考核。同时,建立退耕还林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力,造成项目建设不落实、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造成新的生态环境破坏的,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二)以封促管,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目前我州退耕还林面积已达到多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万亩,封山育林、封山护林工程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一是要搞好规划。根据全州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到年,全州封山护林面积要达到万亩,州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要达到个以上。建议由州统一制定封山育林具体规划,把任务分解到县,到乡镇,到村组,到流域,到山头。并将全州各类自然保护区、重点林业建设项目区、生态公益林、风景名胜区以及河流两岸、公路两旁、水库四周全部纳入封山护林规划,从整体上封住管死。对生态区位非常重要的地方实行退人还山和生态移民,从根本上解决对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二是要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根据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各县市应结合本县实际,认真抓好护林员队伍建设。做到每个村配备一名专职护林员,每个组配备一名兼职护林员。对护林员要明确职责,划定责任区,制定奖罚制度。护林员报酬应采取村民民主协商的办法,从退耕农户管护经费中解决。生态公益林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资金到位后,从公益林和封山育林资金中解决。三是坚决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和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严格按照州人大常委会《决议》和州委、州政府《意见》的要求,将商品材下达到商品林区内的国有林场、集体林场和个体规模林场内采伐。同时积极开展林业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加大林业执法力度。

(三)统筹协调,完善退耕还林后续相关政策。一是改革和完善林业产权制度。依法及时核发林权证,切实保护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建立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对大户林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干部职工所造的人工林,各级林业部门应优先安排采伐计划,其更新造林纳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给予支持。二是完善农村能源建设政策。在全州农村能源建设的布局中把建设的重点向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区农户倾斜,对农民自愿进行其他能源改造的给予政策性扶持,并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同时在今后的林业工程建设中,有计划的发展桤木、刺槐等生态经济兼用的薪炭林,解决山区群众烧柴难的问题。三是建立退耕农户管理责任制。通过签订合同等形式,把国家补助政策兑现与林木抚育管理结合起来。对未完成年度抚育任务的农户不予兑现退耕还林补助;对造成苗木损坏、达不到验收要求的,由县市林业部门提供苗木,乡镇统一组织补植,其苗木费用从相关农户的退耕还林补助中扣除。同时制定造林大户经营承包管理办法,规范大户林木经营承包行为,减少合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四)优惠政策,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和扶持。一是加大对林业的财政投入。各级政府应把公益林建设、重点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退耕还林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予以优先安排。在认真落实和解决好乡镇林业站事业编制和工资待遇的同时,加大乡镇林业站的改革改制工作,做好富余人员的分流工作,解除基层林业职工的后顾之忧。二是继续对林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信贷扶持政策。林业经营者和退耕农户可依法以林木抵押申请银行贷款。对纳入国家政策性贷款的林果重点加工项目和速生丰产林建设,各级财政应给予贴息。三是加强退耕还林科技服务。在林业部门技术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建议由各类科技协会、工程师协会牵头,组织农业、科技、畜牧、扶贫开发等部门技术力量,开展退耕还林科技培训和服务活动,着力培养和扶持一批退耕还林科技示范户、林业开发大户,以点带面,推动科技兴林和科技致富。

(五)以短养长,积极发展后续产业。一是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合理选择造林树种,大力推行林竹、林药、林草、林果间种等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发展中药材、林木种苗、花卉、森林食品等产业。通过开发林下资源,发展种植、养殖、培植、采集等多种经营。二是充分抓住我州与湖南泰格集团合作造林、与湘泉制药、本草药业合作建设木本药材基地的机遇,大力发展以桤木为主的速生工业原料林和以杜仲、黄柏、厚朴为主的木本药材,依托企业集团带动、基地带动和大户带动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同时在今后实施的退耕还林和林业重点工程造林中,根据生态优先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林种、树种和配置模式,培植多种资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年以后的后顾之忧。

第二篇:对西吉县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思考

对西吉县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思考

杨建富,张国强

(1、西吉县林业与旅游局

2、西吉县沙岗林场宁夏西吉 756200)

摘 要:通过分析西吉县实施退耕还林的现状和初步成效、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该县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五条思路。1 2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1退耕还林的现状及初步成效

自2000年以来,西吉县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增资源、增效益,绿起来,活起来”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坚持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以流域治理为重点,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配套,林、草、山、水、田、路综合治理,初步形成荒坡山地林草化,侵蚀沟道坝子化,口粮耕地梯田化,农田地埂林网化的格局。截止2004年底,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6.13万hm2,其中退耕造林4.38万hm2(含林间带草1.78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5万hm2,林业用地总面积增加到9.19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7.8%,比工程实施前的1999年底提高了19.1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5.1%提高到7.2%,提高了2.1个百分点;林木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8.7%提高到32.2%,提高了23.5个百分点。退耕还林后,已有5.3万户农民从退耕还林政策兑现中受益,平均每户收益3350元,人均收益592元。事实证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工程被广大群众称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2工程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西吉县退耕还林以建设生态防护林和发挥生态效益为主,主要栽植了山杏、山桃、沙棘、柠条、杞柳等树种,就其本身而言,产生不了多大的经济效益。从目前看,退耕后,农户有粮吃,有-1

钱花。但是从长远利益看,在西吉县这样自然条件严酷,经济条件落后的山区,8年补助期满后,如何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不仅事关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要真正做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只有在培育工程后续产业上下功夫,做文章,切实提高退耕林地土地利用率和工程经济效益。

3后续产业的发展思路

3.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发展以杏为主的经济林产业。

在近年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西吉县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分区布局的原则,充分利用西部黄土丘陵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选择光热条件较好的乡、村、组,重点发展山杏、山桃等乡土树种,建设生态型经济林,同时,选择缓坡退耕地、川台地种植大接杏、仁用杏、花椒等经济林树种,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实践表明,山杏、山桃抗旱性能好,成活率高,经济效益明显,广大退耕农户乐意栽植,目前,全县共栽植山杏1.87万hm2,山桃1.33万hm2,栽植比例分别占退耕造林总面积的43.1%和30.8%,这为实施山杏、山桃高接换头,品种改良,建立优质杏基地,发展已杏为主的经果林产业,进而为培育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的全面发挥奠定基础。在今后的退耕还林工作中,要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对适宜嫁接改造的,组织技术人员和农户进行低产林改造,发挥新品种的优势,提高杏树的产值和效益。同时做到精心规划,科学经营,通过发展典型户、建立示范园带动规模化栽培,通过扶持,开通杏仁和杏脯加工生产线,提高生产经营水平,逐步形成企业加农户的服务体系,使企业和农户相互配合,互相合作,共同发展,走林、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路子,形成经济林产业化经营模式。

3.2 大力推广林草间作种植,加快草畜产业发展。

自2000年以来,西吉县大力推广林草间作种植,累计种植紫花苜蓿等

牧草1.78万hm2,预计退耕区每年产干草20余万t,能满足40万头牛所需饲草。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县草地面积将逐年递增,利用这一资源优势,走“种草—养畜—致富”,“草多— 畜多— 肥多 — 粮多”的草地农业生产路子,大力扶持退耕农户,发展养殖大户,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根据养殖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些不同规模的饲草加工网点,发展饲草加工业,以此推动全县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促进西吉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柱产业。

3.3 做好灌木林的抚育管理,积极发展林副产品加工业。

退耕还林工程结束后,全县以沙棘、山毛桃、山杏、柠条、杞柳等为主的灌木林面积将达到6.67万hm2,工程区每年可出产大量的林木种子、果实和柳条等林产品,利用这些原材料,可发展沙棘饮料、柠条种子饲料、杏脯加工、桃仁加工、柳条编织等林副产品加工业,从而提高灌木林的经济效益,增加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批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 “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按照“山上有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找市场”的发展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带动,利益驱动的原则,由加工企业与退耕农户签订林副产品收购合同,由农户进行采摘和初加工,企业收购并进行深加工,然后出售到本地及外地市场,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解决林副产品难卖问题,也能带动原料基地建设,较易形成产业带,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稳定增加农民具有重要作用。

4.4 依托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生态旅游业。

新世纪之初,旅游业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大的新兴产业,尤其是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西吉县林地面积会迅速扩大,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发展生态旅游业奠定基础。加之,西吉县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东部火石寨扫竹岭地区典型的丹霞地貌在西北独为仅有,既有北方山势之雄,又兼南方山色之秀,可谓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自古以来,佛、道和伊斯兰教在这一带盛为流传,以云台山石窟为代表的石窟群有十多处,是古丝绸之路的文化遗址,有很大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西部苏堡乡的党家岔水堰为世界第二大震湖,“北有沙湖美,南见震湖秀”,党家岔水堰以其独特的历史成因,秀丽的自然风光,纯朴的民俗风情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广大游客的青睐,目前正处于初步开发时期。另外,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碑、单家集清真寺、华夏第一古钱币博物馆等景点也为发展西吉生态旅游业锦上添花。近年来,西吉县紧依托全县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资金,强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使火石寨扫竹岭景区已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的旅游亮点,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03年底,西吉县火石寨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并积极争取建设资金,依托西吉旅游资源,以保护生态为先决条件,以浓郁的回乡风情为基调,以开发“火石寨丹霞地貌”和“震湖”湿地资源为中心,以发展生态观光游、丝绸之路游、红色之旅游、回乡风情游为方向,把开发旅游产品和生态文化融合在一起,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力争将几大景区建设成为集森林资源、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使生态旅游业成为我县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3.5 加大种苗工作力度,培育新型种苗产业。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结束后,工程造林对种苗的需用量将会逐年减少,因此,种苗产业必须及时改变生产经营方向,由生产普通林木种苗向生产名、特、优、新品种发展,建立绿化苗木、经济苗木、观赏苗木、园艺花卉等培育基地,不断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实现公司化经营,走出一条新型种苗产业化的新路子。

作者简介:杨建富(1977-),男,宁夏西吉县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现从事林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联系电话:0954-3012892

第三篇: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汇报

根据鄂尔多斯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开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下面将我旗2000年以来退耕还林(草)工作情况、今后工作计划、存在的问题及后续产业开发等方面工作汇报如下。

一、退耕还林(草)工作完成情况及今后的工作计划[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

鄂托克前旗退耕还林(草)工程从2002年开始实施,当年建设规模10万亩,完成退耕面积2万亩,宜林地还林8万亩。其中植苗面积34449亩,直播面积6551亩;按林种类型划分我旗均为生态林;按植被类型划分,乔木5629.6亩,灌木94370.4亩。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要求,通过验收,植苗合格面积28781.4亩,合格率83.5%;直播合格面积59651.4亩,合格率91%;2002年工程综合合格率88.4%。2003年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2万亩,其中退耕0.4万亩,还林1.2万亩,宜林地还林10.4万亩。

通过两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我旗已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工作经验,为今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鄂托克前旗实际情况,从2004年开始,在全旗9个苏木乡镇每年计划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2万亩,涉及农牧户1000户,涉及农牧业人口3500人。在项目的实施上,要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市有关要求进行设计、作业、施工,并做好相关补贴政策的落实,保证让项目的实施能产生预期的效益,并通过后续产业的开发,有效推动全旗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全旗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让农牧民早日走上富裕之路。

二、存在问题

一是资金方面的问题。由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购买种苗时只能赊欠,大大地挫伤了育苗户的积极性。

二是没有退耕还林工作经验。工程启动较晚,我们是边施工边设计,因此部分地块落实与作业设计不相吻合,作业设计的部分内容需要变更。

三是技术人员少,管理困难。我旗总土地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共辖9个苏木乡镇,退耕还林项目分布各苏木乡镇,增加了项目管理难度。再加之我旗技术人员少,工作量大,技术指导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

三、后续产业开发情况

鄂托克前旗从国家宏观政策、市场需求、区、市总体发展战略和鄂前旗实际出发,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按照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确立了以“绿色产业”统缆经济工作全局的发展思路,即建设绿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培植绿色产业龙头,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畅通绿色产品流通通道,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几年来,围绕这一发展思路。鄂托克前旗上下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旗正在培植的麻黄、甘草、高产饲草料、舍饲养殖和特色农业等五大基地,正在建设的药材产业、生态畜牧业、生物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等五大产业已初具模型。几年来,我们通过将退耕还林工程及后续产业开发有机地融入了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当中,从而推动了全旗农牧业的快速健康,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业经济效益,促进全旗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2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8.21亿元,财政收入334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95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5元。

(一)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初见端倪

全旗已培植形成以麻黄、甘草、高产饲草料、舍饲养殖和特色农业等为主的5大基地。麻黄基地,已围封天然麻黄20万亩,人工种植麻黄6万亩,麻黄产业已覆盖全旗9个苏木乡镇、60多个嘎查村,麻黄种植户已达到5800户,占全旗农牧户的60%。甘草基地,已围封抚育天然甘草200万亩,年产甘草100万公斤,林产品基地,发展以沙柳、杨树、柳树、柠条为主的林产品基地136万亩。以舍饲养殖为载体的现代畜牧业迅速发展,全旗舍饲养殖户已发展到6300多户,占全旗农牧户总户数的50%。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户均舍饲收入达到5000元。结合舍饲养殖工程和生态植被建设,全旗高产饲草料种植面积已达36万亩,产草量18万吨,实现产值9000万元。以制种玉米、辣椒等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已达3万多亩。

(二)龙头企业不断增大,组织形式不断创新。

鄂前旗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重点龙头企业有鄂尔多斯金驼药业集团公司、鄂尔多斯清真畜产品交易市场、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上海庙生态旅游公司高产饲草料种植和草业加工项目、鄂前旗金林木业有限公司、二道川昊派林木加工厂、以订单农业为主的市场化农业等六家。

1、鄂尔多斯金驼药业集团总公司是以麻黄草、有毒灌草为原料的生产加工型龙头企业。2001年旗麻黄素厂收购麻黄草8050吨,生产麻黄素22吨,浸膏粉62吨,麻黄产业实现产值4285万元,企业创利税385万元。全旗人均实现麻黄产值630元,人均麻黄纯收入410元。以苦豆子、年心卜等为主要原料的有毒灌草项目2000年被国家计委列为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试产阶段。该项目二期工程将向生物农药产业发展,投产后将达到年处

通报国内外农产品交易情况,指导生产和流通。五是对在外地有固定场所、有工商执照、信誉好的销售点,进行授牌直销。

(四)建立和完善利益调节机制

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开发要解决好千家万户与国内外市场的连结问题,而且要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龙头企业要逐步与农牧户建立利益共同体,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契约等形式,确定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并实行最低保护价;通过向农户提供贷款贴息、预付农产品定金或生产资料,并把加工经营的利润的一部分返还给农牧民;农牧民可以以资金、劳力、初级产品等入股企业。保险部门要向龙头企业及其生产基地开展保险业务,以减少农牧民在生产时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五)努力提高后续产业开发的科技含量

一是放活科技人员,鼓励行政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领办、承包、租赁、入股产业基地、加工企业、销售公司等。二是鼓励农牧业科研院校积极参与开发工作,积极进行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以技术入股、联营等方式进行合作。三是要积极引进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加工技术、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四是鼓励各产业争创名优名牌,发展绿色食品。对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的财政给予一定奖励,获得国家级名牌产品的加倍奖励。

(六)加大筹措力度,增加资金投入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并把财政支农支牧资金和涉农林牧等一些部门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重点扶持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开发的龙头企业和成型规模基地。二是农业银行、信用社要增加对各产业龙头的贷款。三是积极引进外资兴办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四是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积极将非农产业资金转移到后续产业开发上来。

第四篇:对加强我州老龄工作的思考

关于加强我州老龄工作的调研报告

西双版纳州老龄办 杨志华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州各级涉老工作部门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围绕“六个老有”工作目标和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求真务实,扎实工作,老龄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按照年初省老龄办关于加强调查研究的安排部署,作者积极深入基层调研,对加强我州老龄工作作了一些思考,现形成肤浅的调研报告,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我州老龄工作现状

1、老年人口基本情况

2009年末,全州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0.3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1 %。其中60—79岁老年人91875人(城镇18639人、农村73236人;男44340人,女47535人),80—99岁老年人11604人(城镇1711人、农村9893人;男5017人、女6587人),10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57人(城镇3人、农村54人;男14人、女43人)。享受城乡低保困难老年人14986人,纯老年人家庭人口1523人,五保老人2091人。

2、老年群团组织情况

全州共有各级老年(体育)协会977个(农垦系统493个),会员人数5.63万人(农垦系统2.45万人)。

其中州级有老年群团组织2个:州老年人体育协会(主管部门州文体局),州老年诗书画协会(主管部门州老干局)。在民政部门登记。

县市级有老年群团组织5个:景洪市老龄(体育)协会、景洪市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会;勐海县老龄(体育)协会;勐腊县老年人联合会、勐腊县老年人体育协会。在民政部门登记。

乡(镇)、村(社区)、厂矿、农垦系统老年群团组织970个,在上级老协组织登记。

3、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情况

全州现有老年活动中心(室)326个;有门球场地298块,老年气排球场地363块(其中专用98块),地掷球场地166块;有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51个,在建社会福利院1个;敬老院11个,床位509个,在建敬老院2个;老年大学4所,老年学校24所。

4、老龄工作机构设置情况

州级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由杨沙副州长担任,副主任由刘云坤、兆勇军、李向元、白云波同志担任,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州民政局长刘云坤同志担任,设专职副主任1名,副处级。办公室编制3名,实有3人。

县市、大部分乡镇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老龄委主任都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景洪市老龄委办公室设专职主任,老龄办机构为正科级,编制5名;勐海、勐腊县老龄委办公室主任由民政局局长担任,老龄办机构为股所级,编制各2名。

5、老龄化州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同全国一样,我州已处于老龄化社会。今后一个时期我州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人口快速老龄化,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我州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新形势、新情况。我州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有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大。已经10.35万人,占人口总数11%;二是老龄化势头迅猛。

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陆续进入老年,预计2018年老年人口将达17%,2025年将达20%;三是未富先老。我州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基础相当薄弱,面临的困难多、难度大;四是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四二一”结构家庭(一对夫妇同时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逐渐增多。另一方面,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还存在着理论和政策准备不足、老龄保障和服务发展滞后等薄弱环节。

二、我州老龄事业发展情况

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老龄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 3 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狠抓落实,老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近年来,我州积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强对老龄法规、党和政府有关老龄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重点宣传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以及《西双版纳州关于贯彻〈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实施意见》和《西双版纳州80周岁以上老年人保健补助和百岁寿星老人长寿补贴发放管理暂行办法》等。州广播电台在新闻版块节目《新闻听点989》的“傣乡新十分”专栏中开设子栏目——“金色夕阳”,重点播出反映老年人老而不休、发挥余热、积极奉献的典型事迹,重点宣传社会各界涌现出的尊老、敬老、助老的做法和亮点。每到重大节日,新闻媒体都刊登或播放慰问信、尊老敬老标语字幕,向州内用户发送敬老宣传和节日祝福短信。并在节庆、重大老年活动现场散发汉、傣文版《条例》等宣传单。做到报刊杂志经常有文、电视经常有影、电台经常有声,扩大了社会影响。

组织开展了“孝亲敬老助老主题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为老年人做好事献爱心、走访慰问、读敬老书、写敬老文章、评选“十大孝亲敬老之星”、评选“健康老人”、举办“敬老节文 4 艺晚会”等活动,进一步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和谐西双版纳建设。

二是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

建立健全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五保供养、社会救济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城乡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贯彻落实《老年法》和《条例》对老年人的各项优待规定,印发了《西双版纳州关于贯彻〈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实施意见》(西政办发[2008]4号)和《80周岁以上老年人保健补助和百岁寿星老人长寿补贴发放管理暂行办法》。从2008年起,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给予80至9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500元的保健补助,10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1000元的长寿补贴,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有了新突破。2008至2009年共发放高龄保健补助18341人次917.05万元、长寿补贴120人次12万元。

州内老年人持《老年人优待证》免费进入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旅游景点,免费使用收费公厕,优先挂号、就诊,免交挂号费(不含专家门诊),优先购买车船票、上下车船,优先获得法律服务机构提供法律咨询、调解服务,减免贫困老年人的相关费用等优待政策基本得到落实。服务场所、窗口普遍设有明显的老年优先、优惠标志。景洪市、勐海县实现了老年人持《老年人优待证》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勐腊县也在积极落实中。

三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引导老年群团组织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在城乡推广健身球、太极拳、门球、气排球等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

2007年成功承办了42支代表队、2168人参加的第二届“银潮畅想、岁月如歌”全国老年合唱大赛,2008年组团60余人参加了首届“云南省老年文化艺术节”,每年组织“全州重阳节老年文艺晚会”,县市、乡镇老年协会文艺晚会经常化、健身操舞天天化。嘎洒镇曼暖龙村老年协会还代表我州老年人参加了东盟中老年人文化艺术节,并获得金奖,展示了我州老年人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宣传了富裕民主和谐开放的西双版纳。

四是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认真履行《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赋于老龄办的行政执法职责,完善维权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老龄委成员单位积极开展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做好五保供养、减免公园门票、免费乘坐公交车等优待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建立了“西双版纳州老年人维权中心”,开通援助电话2144548,及时妥善处理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纠纷和案件。建立老年人来信来访登记制度,及时妥善处理老年人的来信来访,做到件件有记录、事事有回音,没有发生老年群体上访事件。2007年至今我州法律援助中心共为老年人提供刑事法律援助1件,民事法律援助39件,法律咨询1233人 6 次,援助范围涉及老年人的赡养、人身损害、医疗事故等多个方面。

五是老年活动场所、养老福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2007年州政府制定的《西双版纳州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我州十一五期间老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老年活动中心”、“完成220个村级老年协会及活动场所建设”、“建设西双版纳州社会福利院”等项目列入了《规划》,并逐年组织实施。仅2009年我州投入978万元建成乡镇敬老院5所,设计床位350个的州社会福利院已开工建设。筹措资金133.3万元(州60万,县市39.5万,群众投工投劳折合33.8万),圆满完成30个老年活动场所建设任务。

三、制约我州老龄事业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我州老龄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随着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老龄问题也更加突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还不到位。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对老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高,对老龄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不够。部分老龄委成员单位积极协调、主动配合的意识还不够,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社会资源整合还不够充分,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

(二)老龄工作机构有待进一步加强,体制不顺、编制少、7 任务重的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县、乡(镇)老龄工作机构不健全,乡镇的老龄工作均由民政助理员兼职。由于人员配备不足,部分兼职人员对老龄工作多是忙于应付,部分工作在个别地区出现基本无人管的“盲区”。

(三)各级财政对老龄事业的投入不足。虽然州人民政府已经制定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但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各级政府对老龄事业的投入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势的需要。目前全州只有景洪市级安排有专项工作经费和事业发展经费,其余县级和乡镇都没有安排,造成老龄工作举步维艰。州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如“州本级每年按照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以每人不低于2元的标准安排老龄事业专项经费,列入州本级财政预算”未落实。

(四)基层老龄工作、城乡老年人保障水平发展不平衡。农村老年群团组织建设不够规范,老年人活动、服务场所设施比较简陋,养老保险、医疗保障水平较低,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

四、下步工作对策

针对存在问题,结合省、州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州老龄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着力健全 8 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着力加快为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落实惠老优待政策,着力加强农村基层老龄工作,积极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为此,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老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解决好残疾老人、高龄老人、贫困老人、“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确保基本养老待遇、基本生活待遇和基本医疗待遇的落实。进一步规范高龄保健补助的发放工作,落实好老年人优待证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及时编制《西双版纳州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二)加快为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题向州委汇报,争取出台《州委 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老年人协会及老龄工作部门的意见》,按照省要求尽快出台州、县市《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涉老部门职责,落实专项经费,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努力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爱心护理等服务需求。加大养老机构和老年服务、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壮大规范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倡导志愿服务行动,发挥志愿服务者的作用,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形成一个各方参与、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要引导老年人转变消费观念和 9 养老观念,接受新的养老方式,确保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健康有序推进。

(三)积极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积极协调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一法一条例等老龄法规政策,继续深入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宣传敬老爱老助老典型事迹。大力弘扬敬老养老助老传统美德,促进代际和顺、老少共融。形成生活上关心老年人、精神上慰藉老年人、权益上维护老年人的良好氛围。保障对老年人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老年文体活动,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四)抓好农村和基层老龄工作。按照基层老年协会“七个一”标准,进一步规范老年人协会的管理和服务。为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积极参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开展文明家庭、敬老先进村(社区)创建活动,推动基层老龄工作全面发展。要加强基层老年组织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特别要高度重视解决好农村留守老人和农村五保老年人供养问题。

(五)关注民生,为老解困。积极筹措资金,努力为特困老年人解决住房、医疗、生活等切身实际困难。

五、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各级老龄工作机构。老龄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养老要依靠社会保障部门和保险机构,医疗要卫生部门支撑,困难救助离不开民政部门等等,单靠老龄工作部门单打独拼无法做好老年人的管理与服务,必须把涉老工作部门纳入老龄工作委员会,各司其责,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为此建议参照“工、青、妇”的模式,在原有的老龄工作委员会议事机构下设专门的工作机构,州本级设立正处级一级局(办),专司老龄工作,编制10至15名,下设综合科、权益科、老协办。(目前,全省16个州市中,昆明、曲靖、丽江、文山等州市的老龄办均已为正处级单位,内设职能科室,编制7至26名);县(市)级设立正科级工作机构,编制5至7名;乡(镇)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设1名兼职人员,确保机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活动场地“五落实”,州、县、乡、村形成老龄工作网络。

(二)规范各类老年群众组织的管理。建议在加强老龄工作机构后,按照工作职责凡是涉及老年的群众组织(协会)统一归口到各级老龄办管理。各级老龄办要加强对老年群众组织的业务指导和组织协调,规范其行为,促其健康发展,真正实现在老龄工作机构管理下的自管自治、自我服务、服务于社会的功能。

(三)完善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经费投入机制。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快建立正常的老龄事业经费投入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龄事业发展需要,安排老龄事业经费和老龄工作经费,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2010年6月

第五篇:关于对我州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对我州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层次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一个县域行政区划的确立,必有它赖以形成且区别于其它区域的特定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历史渊源和地理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县域经济,就要针对这些差异性,从市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准自己的特色定位,就我州而言,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地区的错位竞争发展之路。

一、制约我州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因素

(一)体制制约调控有限。表现在对市县区的责、权、利不统一,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对经济调控的空间很小,手段不足,能力有限;尤其是当前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后,县域经济面临着融资困难、土地供给矛盾、发展空间狭小等制约较为突出。

(二)机制制约执行力有限。表现在对干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造成一些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平稳过渡,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执行力不强。另外,由于强调任职年限内的政绩,加上一些干部频繁调动交流,造成部分干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铺摊子”,缺乏长远的战略考虑。

(三)人才制约保障乏力。表现在劳动力素质整体水平-1-

较低,科技文化素质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高新技术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奇缺;乡镇企业技术人员少,整体科技水平偏低,人才流失现象也较为严重,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加快我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不断推进思想解放

1.抓牢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只有始终抓牢发展第一要务,我州县域经济才能壮大总量、提升实力、增强竞争力,才能解决好前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当前要努力克服县域经济中“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和盲目自满”的思想,把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多作纵横比较,查找差距和不足,在全州牢固树立“不发展即倒退,发展慢了也是倒退”的观念。

2.强化市场调整意识。一是要树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意识,彻底破除计划经济、行政命令的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的观点解决新时期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用市场经营的观点指导工作,推动发展。二是在当前国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下,克服“等待观望”意识,以调整应对调控,积极适应宏观调控新的特点,强抓机遇,找准工作方向和新的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增添一些降低宏观调控不利影响的措施办法,继续保持县域经济增长势头。

3.解放思想从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者开始。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破除消极畏难等观念,努力在全州营造五种氛围:

一是把能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努力营造大胆改革、大胆实践的氛围;二是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不唯书唯上,努力营造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氛围;三是努力营造大干实干的氛围;四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官”字,树立“仆”字,把权力指导转变为市场指导,把行政行为转变为服务行为,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努力营造高效运转的政府运行机制和服务氛围;五是重视创造有利于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间和环境,真正使各类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努力努力营造一种拴心留人的氛围。

(二)明确特色经济思路。

制定我州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和思路,要以我州资源优

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为基础,结合省州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特色化、城乡建设一体化、三产服务现代化、经济模式外向化、发展主体民营化。以加快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城乡结构和投资结构的调整为主线,以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质的飞跃,努力形成西双版纳州县域经济特色。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第一产业要围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推进农业向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第二产业要围绕特色产业,重点做大做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支柱工业;第三产业要以“旅游二次创业”为契机,努力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打造特色旅游。二是在城乡结构调整上,以实施城镇化战略为重点,突出产业化和城镇化对

农村经济的“双带动”,缩小城乡差距。三是在投资结构调整上,坚持扩大投资与优化投资结构并举,着力抓一大批项目和一

批大项目,以投资拉动和产业拉动并重,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三)全力把握工作重点

1、主攻旅游强州这一关键。一是着力推动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变,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发展,进一步完善六个旅游度假区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快旅游经济示范区建设步伐,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引进资金、信息、人才和先进管理方式,增强对各类资源的聚集力。二是积极探索后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新路子,着力推进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撑的特色城镇化,强力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

2、夯实农业稳州这一基础。要着力做好“加减法”这道题

目,一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加强市场引导,结合区域自然气候条件和生产技能状况确定农业生产项目,减少行政干预包办。二是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要加快探索土地流转步伐,减少农户分散经营。三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增加农民非农就业,减少农民在农村、在土地上的数量。

3、加速城乡一体化这一核心。一要把区域定位从城郊

结合部转变为城市中心区,抓好规划和管理,突出特色和品牌。二要抓好经营土地这个核心,创新投资融资体制,保护坝区农田,积极发展山地城镇,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

移,不断形成城乡互补互惠的产业格局。三要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和对人、财、物、企、商等资源聚集力。

4、树立招商环境这一品牌。要坚持把优化软环境作为环境建设的基础和根本来抓,一是要着力优化信用环境、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兑现招商引资企业税收规模企业财税扶持政策、骨干企业纳税目标考核政策,发挥背靠大企业的优势,扩大招商引资成效。二是要强化服务,继续坚持和完善好为招商引资服务的措施和办法,转变服务理念,主动关心支持。

(四)努力提高执政水平

1、增强决策执行力。一是抓紧研究制订科学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修订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经济工作领导责任制等制度,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坚持实行单项目标考核;设立综合目标奖、主要经济指标考核奖、经济工作重点项目奖和突出贡献奖,坚持物质奖励与给予荣誉、干部考核任用相结合,真正调动全州上下抓机遇促发展的积极性。二是要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从严治企。

2、采取有效调控手段。应在遵循间接调控和计划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好多种手段,加强对我州县域经济运行的调控。一是通过财政政策进行调控,对县域经济特色园区、相关产业和企业制定完善相应的财税优惠扶持、返还用于基

础设施投入、扩大生产等政策,并切实予以兑现;二是通过产业政策引导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三是运用行政手段调控县域经济运行和进行经济监督,保障我州县域经济的顺利运行和平稳增长。

下载对我州退耕还林后续管理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州退耕还林后续管理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陕西省定边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思考[精选多篇]

    摘 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得到了广大农民和社会企业的大力支持,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以陕西省定边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

    延川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探讨

    延川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探讨 摘要:退耕还林是国家在环保事业方面的重大决策,能较好维护生态平衡,但是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方面,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国家虽然针......

    对舟曲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思考

    对舟曲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思考 摘要:总结了舟曲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概况,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并针对近几年舟曲县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长期管理与投入机制,实......

    后续管理

    关于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思考 2007-09-24 阅读次数: 3042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内容摘要: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是纳税人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后,税务机关通过运用科学的......

    后续管理

    管理方面 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管理 一是核定征收范围的人为划定问题。核定征收作为一种所得税征收管理方式,其适用范围是有条件的,总局在《企业所得税......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汇报(共5篇)

    根据鄂尔多斯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开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下面将我旗2000年以来退耕还林(草)工作情况、今后工作计划、存在的问题及后续产业开发等方......

    退耕还林还草及后续产业发展规划

    退耕还林还草及后续产业发展规划 2012-10-16 00:00:00 为了推进我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深入实施及后续产业的发展,根据《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

    州人大常委会对我州贯彻实施

    州人大常委会对我州贯彻实施 《云南省发展中医药条例》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州人大常委会教工委 李永权近日,李金旺副主任带领检查组到蒙自市、建水县、泸西县实地察看了部分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