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托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2 14:3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信托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信托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对信托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信托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从事信托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已有一段时间了,这的确是一项极富挑战的工作,在信托存续阶段内,作为信托关系中的受托人的职责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项目管理人的工作体现出来,此间出现的各类风险也需要后续管理人员来灵活应对。以下是自己在信托后续管理工作中的几点思考,尚不成熟,仅供参考:

一、从融资到投资,看后续管理部门的定位

在目前信托公司的信托财产管理方式中,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托经理从策划、设计到项目存续、清算全程管理,另一类是前期、后期由不同的信托经理分别管理。大部分信托公司采用的是前者,我公司目前采用的是后者。应该说,两种管理方式很难比较绝对的孰优孰劣,但是两者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全程管理的优势在于不存在中途换人,后续管理无需交接和准备;但是随着项目的增多,信托经理手头管理和开发的项目会越来越多,在现有考核体系下,信托经理往往更注重于新项目的开发,对原有存续项目的管理很难倾注更多的精力;从内部控制体现来说,贷、管合一,也不利于内部风险的预防和控制。通过两年多来的不断尝试,我们逐步采取了信托经理前期、后期分别管理的模式,即信托项目组负责前期项目调查、方案设计和文本起草,在信托计划成立后,全部材料移交项目管理人,由项目管理人负责信托存续期内的信托财产管理、运用、处置、分配和清算,以及信托项目对委托人、受益人的信息披露工作。此举既有利于后续管理人全身心投入后续管理工作,通过专业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又从机制上比较有效地防范了风险,从制度上杜绝了贷管合一造成的内部监督缺位,体现了受益人利益至上原则。

通过两年多来的实践,我们发现,此类后续管理方式应该说较好地适用于信托公司目前推行的以项目融资为背景的信托计划后续管理中,取得了信托当事人和信托监管部门的认可。但是,随着信托公司业务的逐步发展,信托业务也在不断转型。出于分散风险和组合投资的目的,受托人与委托人约定信托资金用途时,更倾向于预先设定条件,弱化具体项目的刚性,约定行业、方向和项目排序,而非原先将委托人资金集合运用到一个具体固定项目上。通过这种多元化立体式的组合投资管理模式,以充分体现信托公司的综合优势,扩张理财型信托业务资产,分散市场风险,提高委托人的投资收益,形成持续的、核心的盈利模式。在银监会关于信托公司创新类业务试点的相关文件中,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对于组合投资的态度正发生着变化,由闲置逐步转而认可和支持――“信托资金可以进行组合运用,组合运用应有明确的运用范围和策略”。凡此种种,均预示着信托业务正在从简单的项目融资向真正意义上的代人理财、主动投资方向发展。

从信托法律关系中可以发现,项目管理部门承担的受托人明显处于核心位置,是整个信托计划安全运行的中心枢纽。在受托人与委托人的信托关系中,受托人根据合同收取信托资金,并向受益人分配收益;接受委托人、受益人的查询,定期向委托人、受益人提供管理报告;在发生重大事件时,有责任及时向委托人、受益人报告。受托人职责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监督信托资金的投资,而且受托人通常需要制定详尽的投资政策,通过遴选出的投资管理人来实现这一政策。对于我们公司内部来说,受托人职责由项目管理部门承担无异议,账户管

理人职责由财务部承担也无异议,投资管理人职责可以由信托业务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和第三方专业投资管理机构共同承担。应该说此类管理方式,更适应目前信托公司现状,也有利

于提升后续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二、信托财产托管制度下,给信托后续管理带来的新课题

按照中国银监会的要求,从今年8月1日起,各信托投资公司必须将集合资金信托业务的信托财产交由合格的商业银行托管。从托管行和信托公司的关系来看,委托人通过信托合同授权信托公司管理运用信托财产、授权托管行以信托财产的安全为目的保管信托财产,并

代其监督信托公司的投资行为。应该说,信托公司与托管行的关系应为共同受托,信托公司

和托管行都处在受托人的位置上,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托管行的主要职责是安全保管信托财

产,正确核算信托财产,及时办理资金划付和清算,并对信托公司的投资行为进行监督。实

施第三方托管后,有利于保证提高信托资金的安全性,有效提高了社会对信托公司的信任程

度,推进信托公司在规范的基础上更快的发展。但是,由于托管政策来得较为突然,信托业

务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实施托管以来给信托公司业务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对信托后续管理

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一)商业银行尚未做好准备。由于政策出台较为突然,部分信托公司事前没有准备,很多待发行的信托计划一下子处于“万事俱备,只欠托管”,托管银行处于卖方市场。从接

触到的情况来看,一些银行分行虽然获得授权签订了托管协议,但实际上过去也从未开展过

任何的托管业务,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流程制定、设施配置等上均尚未有充

分的准备。信托公司为了发行信托计划,只能迁就银行,很多最后签订的托管协议都属于霸

王条款,银行将其基本的托管责任和违约条款均予以回避。在信托计划成立后,很多银行没

有专人来负责对所托管信托财产设置会计账户并记账,对于双方约定的定期信息交流和定期

出具托管报告也缺乏热情,信托财产因为托管而需要支付不菲的托管费用,但银行是否能切

实履行托管职责有待进一步观察。

(二)托管文件与信托文件的约定范围。对于信托计划来说,很多时候会出现一定金额的闲置资金(如收回的贷款利息、收到的红利分配等),一般在信托文件中均约定对闲置资

金可运用于货币市场基金等低风险金融工具的投资,这也是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的一种体现

(目前同业存款利率一般为0.99%,而货币市场基金的年收益率在2%左右,且风险较小)。

但自实施托管以来,由于前期一般仅在托管文件中约定了对主要投资方向的托管约定,托管

银行对信托公司提出的货币市场基金投资提出要套用证券投资托管流程再次报总行审批,同

时部分银行出于对信托闲置资金存放信托专户中形成本行银行存款的目的,抱着“多一事不

如少一事”的思想,结果此类闲置资金只能趴在银行帐上,投资运用无从谈起。

目前看来,对银行托管信托财产是大势所趋,但是今后在和商业银行的托管业务中,信

托公司应不断提高主动性。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部分商业银行已经逐步授予地方分行托

管信托资产的权力。今后,可以争取与商业银行分行签订资产托管协议,加强与商业银行的沟通与协调。同时,随着托管银行的不断增多,针对各家银行拟定的各自不同版本的托管协

议,计划签订统一格式的操作备忘录,将托管过程中各自应履行的职责、程序划分清楚,以

增加信托公司以及商业银行相关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的可操作性。

第二篇: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思考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多年的基层学校管理工作经历,使我对学校管理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尤其是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如何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为保障,紧扣“发展”与“质量”两大主题,不断促进学校规范发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学校管理中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以下是我的一些初浅的认识。

一、注重学习,务实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需本身硬”,校长要把素质提升作为首要任务。首先,校长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事业心,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工作生活中不讲特殊,能以身作则,遵守规章制度,用高于普通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其次,校长要勤学习、善学习、肯钻研,知识渊博,业务素质高,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能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三是校长要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保证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化。学校管理是摆在校长面前的新课题,要多读有关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书籍,学习掌握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知识;多与重点学校、兄弟学校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学习别人教育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四是校长要立足实际,敢于创新,创建特色管理。在工作中要多思、多想,依据本校实际,努力构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管理体制。五是校长要具备统筹全局的能力,主持全盘工作。校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头雁”,要大胆转变观念,端正办学思想,确定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目标,为学校发展指明方向,拓宽道路。

二、明确重点,细化措施,切实提升管理效能

校长要把效能提升作为管理工作重点,做到务实、创新、出彩,稳步推

进、全面发展。

(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

首先狠抓教师队伍素质。从“德”“才”两方面提升教师队伍层次,让教师树立“德高为范,学高为师”的思想。狠抓师德教育,结合师德建设年、“学党章守纪律”集中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努力锻造一支“师德优、师资强、师风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狠抓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创建书香校园,加强教师学习,制定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建设学习型的教师队伍;重视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选派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请教育专家到学校“传经”,强化校本培训;实施“名师工程”,选拔培养覆盖各学科的骨干教师队伍,为优秀人才的成长搭建平台;建立师资发展规划,培养教师自主学习的思想,建设教学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其次,要实行“三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核心,精细化管理是关键,民主化管理是保障。一是加强科学民主决策,促进管理的民主化。校长要全面推行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教育管理机制,让教师充分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使教师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人、服务的主人、奉献的主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行责任化管理,细节中见功夫,建立健全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变“人治”为“法治”,以制度来约束、来管理,使学校管理有章可依、有章必依。三是实施人性化管理,在制度的执行中注入“情感”管理,灵活但不失原则,关心教师疾苦,为教师创造更舒适便利的生活工作环境,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困难。再次,要创新教师评价方法。加强师德师风、教学常规工作的考核评价,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将“过程性管理”和“终结性管理”结合,构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改革的评价体系,科学、规范、公正地评价教师,把促进教师发展的工作抓细,抓出成效。

(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首先,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坚持不懈地狠抓养成教育,把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结合学生实际,细化《守则》和《规范》的内容和要求,丰富内涵,并逐一落实。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的首位。校长要拓宽德育渠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对青少年的诚信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认真开展好“国旗下的讲话”和班级周会活动;开展“星级少年”“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集体”的评选表彰活动,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带动鼓励其他学生。再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校长要视安全为第一要务,实行校长安全管理责任,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学校安全规则制度,完善学校日常安全检查机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职责分明,责任到人;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对学生进行消防常识、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对学校“财”的管理

严格执行财政管理制度,健全财务管理机构,认真建好账目,尤其是财务的报销。把好票据关,所有票据需由校长、总务主任、经办人等人签字后方可报销。校园要充分发扬民主,学校购置资产和大额的支出要召开教职工会议,让教职工讨论解决,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每学期结束时,校长

把本学期的财务收支情况在教职工大会上进行公开,接受教职工监督。学校公用经费有限,校长要使用好“财”,把“财”用到最该用的地方,让有限的“财”发挥最大的效用,使“财”尽其用。

(四)加强对“物”的管理

健全完善制度,制定校产管理办法、校产赔偿细则等制度,加强校产的保管、使用、维护。明确总务主任、保管员等的职责,责任到人,杜绝校产的流失。建立校产账目,分类登记,每学期结束时对校产进行一次清理,对因使用期限过长、破损严重失去使用价值的校产,确需报废的提交校务会议研究决定,当年新增的校产,列出清单登记上账。充分使用“物”,提高“物”的使用率,使“物”尽其用。发挥仪器、图书的效用,提高教学实验开出率,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拓宽学生视野。

三、重视协调,形成合力,全力促进教育发展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首先要认真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任务,严格按要求督促教师不折不扣地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确保《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自上而下有序推进、有效实施,共同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其次,协调好与师生的关系。校长在自觉承担起“当家人”和“领头羊”角色的同时,要很好地协调好与教师的关系,想教师所想,民主管理,广纳谏言,与教师携手并肩,为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共同促进学校规范和谐、持续健康发展;想学生所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再次,协调好与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积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大家访”等活动,发放评教表,倾听社会

对教育工作的评价,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对教师队伍的评价,化解存在的矛盾,主动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支持。

总之,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及教育评价的新理念、新要求,学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和问题同在。校长应在学校管理中处处、时时做有心人,多学习、多反思、敢创新、勇探索,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切实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每一名师生在实施“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提升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第三篇: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佛山市南海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多,2002年底全区办理暂住证的流动人口达100多万人。流动人员的大量涌入,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004年,南海区共破获犯罪刑事案件7507宗,其中流动人口作案6926宗,占92.3%;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047名,其中流动人口4284人,占84.9%。流动人口犯罪占犯罪总数的高比重,表明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3年底,国家对流动人口管理政策进行了调整,废除了无业人员收容遣送制度,取消了公安机关对出租屋登记的审核、清查等管理措施,南海区建立在原有政策基础上的流动人口管理“黄岐模式”随即废止。此后,全区流动人口暂住证办理率不断下降,2003年5月该区共办理暂住证98万多份,2005年5月仅办理55万多份;大量无业人员聚积,刑事案件高发,出租屋脱管漏管现象严重,部分出租屋成为犯罪分子藏污纳垢的场所。无业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失控状态,主要体现在“五个造成”:

(一)限制式管理模式造成政府服务缺位。南海区现有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是典型的限制式管理,这种模式将流动人口假想为可能影响社会安宁的不安定因素,潜意识地将流动人口当作对立面,使他们感受到来自流入地政府的管制约束,而无法感受到期望的服务与帮助,流动人口处于一种得不到政府服务的状态。当他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或利益得不到保障时,常常是向同乡组织、亲友甚至带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寻求本应由政府提供的服务与帮助。

(二)管理资源不足造成脱管漏管。当前,流动人口管理政策规定较多,但支持管理活动的资源却严重不足。政府既没有在法定条件下管理流动人口的专门机构和专门力量,也缺乏经费支持。流动人口大都由综治部门联合政府相关部门组成临时机构、雇请临时户口协管人员进行管理,管理主体的合法性得不到法律认可。此外,法律方面的支持滞后,对不办理暂住证的,缺乏有效的处罚措施;对违反出租屋规定出租房屋的,处罚过轻、成本太高,执行起来有很大的难度。这些执法现状直接导致流动人口暂住证办理率不断下降,出租屋脱管、漏管率居高不下。

(三)综合治理不落实造成“综合不理”。南海区各镇街普遍由综治部门牵头,公安、计生、劳动、工商等部门联合成立流动人口服务中心,负责对流动人口的协调管理。各职能部门责、权、利不明,管理力量薄弱,缺乏权威性,工作开展非常困难。相关部门在参与流动人口管理时,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严重,综合治理职能作用远没有充分发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难以真正形成合力,突出表现为公安一家唱独角戏,很多人误以为流动人口管理就是公安机关一家的事。

(四)管理方法失当造成法制教育不到位。流动人口管理“只管手脚、不管头脑”的问题普遍存在,片面强调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后的教育、惩罚,忽视对流动人口的思想情操、文化学习和法制教育等涉及精神世界的“头脑”问题的关注。一些地方虽然有时也开展一些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但内容枯燥,形式单调,收效甚微。政府不重视流动人口精神文化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却又希望他们个个遵纪守法,显然只能事与愿违。

(五)认识存在偏差造成管理阻力。一些单位、个人、甚至个别政府领导片面强调短期经济效益,认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因而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严、配合不力。有的企业为降低劳动力成本,对外来务工人员相关证件不闻不问;有的出租屋主为收取房租,不核实承租人基本情况,给钱就租,蔬于管理;有的地方政府领导对管理工作不过问、不支持,甚至公开指责公安机关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流动人口管理漏洞对社会治安的影响

由于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现有的种种问题,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一)影响打击力度,刑事案件大幅上升。流动人口管理失范、政府服务对流动人口的缺位直接导致流动人口的自制能力和防范意识普遍不高,诱发大量刑事案件。一方面流动人口中相当部分人道德水平低下、法律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弱,在择业范围狭窄、自身生存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并且,流动人口犯罪的流动性极强,相互教唆犯罪方法致使反侦查能力趋强,增加了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难度。另一方面支付流动人口流入本地后对社会治安、风土人情等缺乏了解,防范意识薄弱,警惕性差,容易成为违法犯罪分子侵害的目标。而且受到侵害后,不能很好地配合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有的甚至忍气吞声不报案,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犯罪。

(二)流动人口聚居,治安问题众多。南海流动人口聚居倾向比较明显。据调查,流动人口来自同一县(市、区),并在南海同一村(居)、厂企、小区、外(员)工村等聚居,聚居人数在300至500人的聚居点有22个、500至1000人的6个、1000人以上的2个,这些聚居点散布在环境相对复杂的城乡结合部。由于流动人口不同程度受排斥、遭歧视,基本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屡见不鲜;再加上地缘关系影响,习俗、文化相近,沟通联系较多,为避免自身权益受侵害,他们往往紧抱成团,并逐步演变为半独立的乡土式社会群体,由于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有力管理和引导,极易导致黑恶势力的蔓延,滋生团伙犯罪,甚至引发公然挑衅基层公安机关、暴力阻扰民警正常执法的群体性事件,严重危害社会稳定。仅2005年5月份,南海就发生此类群体性事件3宗。

(三)无业流动人口滞留,治安隐患突出。目前,南海有一个庞大的无业流动人口群,他们或因各种原因找不到工作,或压根就不找工作而专以犯罪谋生。这部分人没有固定职业,也没有稳定的收入,为维持日常生活或满足外出赚钱的初衷,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003年底,国家取消收容遣送制度后,公安机关对这部分人的管理严重缺位,从而使滞留的无业流动人口不断增多,造成较大的治安稳患。现在滞留在南海的无业流动人口估计超过5万人。

三、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

上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危害,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建立融管理、服务、教育、维权于一体的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

一是确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完善流动人口管理配套设施。我们要改变“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会制约本地经济发展”、“流动人口管理是公安一家的事”等错误认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要充分认识到搞好流动人口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府牵头、公安为主、各方参与、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政府要成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专门机构,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经费。要规范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和管理手段,在各职能部门中实施监督、检查、考核、奖惩制度,狠抓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对由于工作不负责任而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其责任,真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是树立服务型的管理方式,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要改变过去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方式,按照服务多数、管住少数的原则,将善待外来工、服务外来工作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立足点,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损害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劳资矛盾日益激化,引发了许多刑事案件,有的还酿成了群体性事件。因此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严厉查处拖欠、克扣外来工工资等损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行为,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要做好服务工作,将管理与服务紧密结合,具体是要为流动人口提供职业介绍、房屋租赁、业务培训等服务,在劳动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上实行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员一律平等的政策等,增加流动人口对本地的归属感。要加强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实现由事后打击处理为主动事前教育预防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从关心爱护、严格管理的角度出发,开展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建立健全重点对象管理工作机制,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一要抓好重点流动人口的管理。流动人员作案占绝对比重,但并不是说流动人口就是犯罪群体的代名词。我们必须看到流动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诚实守法的劳动者。只有抓住重点流动人口管理,才能使预防和打击犯罪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二要抓好重点出租屋的管理。根据流动人口承租人的情况排查出重点出租屋,实施重点管理,对无业人员、有犯罪前科人员和涉嫌利用出租屋进行非法活动人员等租住的出租屋,切实落实管理措施,实行“以居管人”;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连带责任原则,由派出所与社区民警、社区民警与出租屋主层层签订治安管理责任状,责成出租屋主加强管理;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要及时查证予以打击,对出租屋发生的刑事案件或犯罪人员以出租屋为落脚点的,严厉追究出租屋主和有关社区民警的责任。三要对聚居流动人口重点列管。针对流动人口聚居地容易滋生犯罪、诱发黑恶势力蔓延的特点,建立健全事前监测预警机制,对聚居地重点人员实行严防、严管、严控,发现有帮派性质的非正式组织或有组织犯罪的苗头,要及时做工作,采取措施分化瓦解,严厉打击。

四是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管理新模式。从南海区探索实践的情况来看,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居住、统一管理模式。在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采用由政府、企业投资兴建外来人员公寓,或将闲置房屋改建外来务工人员宿舍的办法,使外来人员集中居住在一起,实行统一管理。这样一方面既为外来打工者提供了方便、廉价、服务周到的出租屋;另一方面,由于集中管理,管理更为有效,使出租屋不再成为违法犯罪人员的“安乐窝”。实践证明,这是管理流动人口、出租屋最有效的办法,但这种办法受到打工群体分散难以集中等因素的制约。二是分散居住、集中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比较成功的管理模式:一是“村民自治”模式。通过在村规民约中规定收取出租屋治安管理费,对不符合管理规定的出租屋实行停水、断电、取消出租屋主股份分红等措施,督促出租屋主接受管理;村委会利用收取到的管理费雇请协管员,对流动人口、出租屋实行统一管理。这种模式适用于农村集体经济较强,农民股份分红较多的地方。二是政府主导模式。由政府牵头,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全面规划、督导,各综治职能部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对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政府出资组建户管员队伍,由公安机关指挥、管理和使用。镇、村两级成立出租屋和流动人口服务中心(服务部),提供房屋出租审核、发证,流动人口暂住证办理、计生证件办理,甚至房屋出租中介、职业介绍、劳务信息咨询等服务。该模式能方便公安机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对出租屋和流动人口实行信息化管理。三是物业管理模式。由综治部门牵头,组建独立于公安机关之外,直接向综治部门负责的管理机构,在村委、居委组组建专门管理队伍,按物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物业管理模式适用于城区,一方面减轻了公安机关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专门机构、专职人员对出租屋实行管理,提高了管理力度和效能。四是“半封闭物业管理”模式。在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混合居住区域,通过减少出入口、加强出入检查、建立专门管理队伍的做法,实现半封闭式物业管理。这一管理模式一方面能有效压减半封闭小区内违法犯罪分子作案的空间和时间,减少发案;另一方面,由于流动人口须凭暂住证出入半封闭小区,能提高暂住证办证率,促进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上述各种流动人口管理模式都是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针对各地经济状况和治安形势的不同,还可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第四篇:对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阅读:[ 582 ]次发布时间:2012-8-15

税源管理是当前税收征收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源变化趋势越来越快,税源结构越来越复杂,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使得税源监控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源管理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税源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就如何强化税源管理,提升税源管理水平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税源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税源特点与征管力量失衡是造成税源控管乏力的一般性问题

一是农村征管机构收缩后,税收管理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城镇,税收征管属于“放羊式”管理。在相对粗放型的征管模式下,税务机关难以实施现代化税源管理的措施。由于人员的过于集中,导致基层征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大大减少,农村税收征管被边缘化。由于税收信息来源渠道较窄,掌控的税源信息有限,且对有限的税源信息分析、利用不够,致使税收管理部门对纳税户数、纳税人基本情况、税源结构及变化趋势情况不明,税源底数不清;二是税收征管力量与征管面积对比,差距十分悬殊。过去是二人以上管一个乡镇,如今基本上是一人管几个乡镇,税收执法力量十分单薄,这样,税源监控管理乏力、税收征管不到位、征管基础被弱化是显而易见的;三是随着征管条件的不断改善,基层管理分局税收征管的机动性和有效性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管理方式单一,对税源的控管在时间上、人力上和措施上都得不到保障,税源得不到有效控管;四是税源管理采取“抓大放小”的方式,造成了大的税源没有管好、管到位,小的税源又没有去管,即所谓的西瓜没有抱着又漏了芝麻,税源流失十分严重。

(二)疏于管理和放任自流,是税源管理乏力的主要问题

一是税收管理员履行职责不到位,征管力量分配不均,管理方法简单,岗位设置不细、职责分工不明,造成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和重管事、轻管户、户籍不明、底数不清、管理乏力等现象;二是税源管理存在只注重“管”不重视“理”现象,忽视了户籍和税基管理,只侧重主管业户和重点税源,忽视了未达起征点户、零散户和国、地税共管户的管理,尤其在税源相对充足的前提下,一些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小税种和难以控管的零散税收放任自流。这些现象和问题造成了近年来税收收入快速增长而税收征管质量则呈下降的趋势。

(三)税收管理机制的陈旧,是税源控管乏力的突出问题

现行税收征管流程存在着制约不够、监督不力的问题,未能有效的对征管流程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征管模式在运行中会出现偏差,因而增加了税收执法的随意性,管理员的自由栽量权和自主管户的权限范围还是过大。虽然基层税务机关实现了征、管、查三分离,但实质上是“二分离”或“三分离”并存,征和管在日常税收管理工作中很难分清楚。目前大多数税务机关实际操作中仍然是综合管事,实行的是“一窗式”、“一站式”管理。税收专业化管理技术含量不高,分工协作深度不够,对税收管理环节的制约仍然靠阶层式审批来实现,没有真正实现征管系统的过程控制。因为税源管理对现行的税收征管系统有依赖性,这样自然就影响到税源的控管。

(四)行业管理划分不彻底,是税源控管乏力的阶段性问题

税收管理机构尚未完全理顺,机构间职责范围难以划分清楚。尤其是实行行业管理以来,税源管理层次重叠,职能交叉,多头重复管理。经常造成同一税源多个部门管理,这样的结果要么相互牵扯,要么形成征管“盲区”,造成税源的大量流失。

(五)税源信息传递不畅,是税源控管乏力的机制性问题

现行征收、管理、稽查三分离的界限过于明显,信息相对封闭,传递不畅,造成信息的衰减和失真,使得各部门协调配合能力减弱,衔接不畅。而税收征管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依托的,而计算机的应用是以信息的准确、全面为基础的。税务部门与工商、国税、银行、财政、海关、保险、统计等部门没有实现网络连接和信息共享,涉税信息采集难以全面、准确和及时,体现不了税源信息化管理的优势,税源管理缺失可靠信息支撑,难以形成税源管理的合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税源控管的难度。

(六)税源管理考核指标难以量化,是税源控管乏力的制度性问题

税源考核指标过于陈旧落后且缺乏针对性,有的则考核指标制定过高,超越了税收工作的实际;有的考核内容却毫无意义,起不到以考促管的作用,致使考核形同虚设;有的考核方法老套,标准不一,考核的结果跟实际的税源管理的效果相差甚远,致使奖罚显失公平,挫伤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税源管理水平得不到真正的体现。

二、夯实税源管理基础 强化税源控管的几点措施。

为应对在税源管理工作上存在着的实际问题,笔者拟提出以下措施加强税源的控管:

(一)强化税源普查,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

摸清税源底数,建立足够详细的税源台账是实现税源有效监控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税收征管改革中征管机构收缩和并陇的前提。要通过税源普查将纳税人经营信息、纳税信息以及业主自身的信息(业主所在方位、街道、经营行业、税收管理码、电话或手机号码、其他应特别注明的特殊信息)进行电子筛选和整合,把业户的户籍管理和纳税人信息资料“一户式”存储管理结合起来,实施税源属地管理基础上的分类管理,即将纳税人区分为不同的经济性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税源规模,建立分类税源管理资料,科学界定税源管理的方法,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

(二)理顺征管机构,科学配置税源管理人员

为适应经济税源结构的特点以及税源发展和转移的趋势,必须打破过去传统的税源管理模式,坚持机构、征管和人员围绕税源的变化而变化,管理模式和人员配置必须随税源的变化和流向走,以解决征管力量配置倒挂、税源多的地方有事无人干、税源少的地方有人无事干和有税无人收、无税乱收税的问题。对经济欠发达、税源少的地方要压缩征管机构,精简人员;对经济增长快、税源多的地方,要重新划分征管机构,充实人员,均衡征管力量,以适

应税源变化的需求,实现人力资源与税源管理的最优配置。

(三)树立科学税源管理理念优化税源管理方式

根据目前税收征管信息数据相对集中和管理员职责进一步明确的特点,要对税源管理进行全面的整合,是提高税源管理的有效手段。树立科学管理理念,要让税收管理员明确税源管理在整个税收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在设置科学化、专业化税源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合理整合现行税源管理的层次,重新调整职能分工,减少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管理内耗,精减管理审批环节,归并一些职责交叉、业务单一管理部门,将有限的人力资源用于专业化税源管理的层面上。同时,应本着因地制宜、属地管理和有利于税源监控的原则,完善对管理责任区制度、巡查巡管制度、管理考核制度、评价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的建设,以增强对户籍管理和动态税源的监控能力。

(四)构建税源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补与共享

一要对所有纳税人的税务初始登记资料、纳税资料进行规范化设计和重新登录,对过去登录的业户信息要及时更新和补充,以满足税源管理业务流程的需要。加快与工商、国税、银行、财政、海关、统计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二要加强与社会协税护税网络的沟通,扩大信息来源渠道,使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优势与人工信息收集处理的优势进行互补,使税源信息资料更加真实、准确。三要加快计算机辅助决策、参与税负评定、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选案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电脑网络实时传输、数据真实可靠、评价标准统一、人为因素少的优势,不断增强税源监控的力度。

(五)建立税负核定互信机制实现联合定税

自分税制以来,国、地税共管户的税收管理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税务登记混乱、业户经营信息异同、信息传递滞后、税负核定标准不一等问题。要杜绝这种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共管户实现国、地税联合定税。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服务于税源监管,积极推行计算机参数定税,业户代表民主评税,以统一税负标准。同时,积极推行网上报税、刷卡缴税和银税联网划税,不断提高税源管理和税收征管水平。

(六)创新税源管理模式实行行业化动态管理

一要定期开展行业税源调研。要根据各行业税源的特点开展调研活动,分清行业税源的性质、组成和变化情况,通过分析与比较发现行业税收政策变化给税源的影响以及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掌握整个行业中的税收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从而明确行业税源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二要实行税源分类直观管理。根据各地经济运行结构和税源特点,对税源进行分类管理。要在强化税源预测工作的同时,运用数学模型和税源示意图预测税源发展走向和税源结构变动趋势。把握行业税源变化发展规律,在管理上做到有的放矢。三要对税源的管理做到动静有序,监管有力。要强化管理人员对行业税源管理的责任,明确行业税源管理的基本职能,统筹兼顾地做好各类纳税人的税源变动和税负变化等相关指标的采集和调查工作,牢牢抓住税源管理的重点;要通过开展行业性纳税评估,摸清行业税收特点,定期分析税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起到评一块、纠一块的作用;要实行税源的定性检查,把税收行业性检查和税源管理性检查相结合,整体反映税源管理水平,真正起到对税源的控管目的。

第五篇:对部队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

对部队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

[摘要] 在当今物质横流,经济腾飞的时代,人民的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举国上下都投入到经济建设的热潮中。而相对封闭的军营如何面对外面花花世界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形式下,研究新时期部队的管理工作。江泽民同志说过“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这句寓意深刻的话,就是要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坚持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努力解决好 “打的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

[关键字]部队管理新时期

在当今物质横流,经济腾飞的时代,人民的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举国上下都投入到经济建设的热潮中。而相对封闭的军营如何面对外面花花世界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形式下,研究新时期部队的管理工作。江泽民同志说过“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这句寓意深刻的话,就是要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坚持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努力解决好 “打的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而我们消防部队由于其特殊性,在现代经济社会的浪潮中如何正确面对冲击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以下我就新时期部队管理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部队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部队管理是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根本目的。因此部队管理要围绕提高部队战斗力,加强部队执勤战备能力,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部队组织功能效率,充分发挥广大官兵的积极性,按照消防部队的宗旨,性质,把队伍建设成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战斗集体,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

部队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坚决按照中央军委江泽民主席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广大官兵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依法从严治军,严格按照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管理部队,建立正规化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保持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发扬我军管理的优良传统,保持老红军的本色,密切官兵关系,增强内外团结和部队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人,财,物,时间,信息的作用,提高部队管理系统功能效益,培养部队严格的组织纪律和优良的战斗作风,预防各种事故,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部队作战,训练等各项任务顺利进行。

二、部队管理的职能

部队管理职能,是指部队管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管理活动客观存在着必然的发展过程和步骤间,必然的联系。管理职能是对这些步骤,次序和联系的能动性施加作用,使管理活动沿着其固有的规律发展,以提高管理效益。部队管理主要有以下五个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控制职能,协调职能上述五个职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有机整体,五个职能围绕管理目标发挥整体作用,并持续地协调运行。从而使系统的功能在不断放大,使目标不断的增益。

1991年1月,在军委扩大会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战斗力很强的人民军队。”

《公安消防部队基层建设纲要》的正式颁布,其核心内容就是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全面建设部队。“五句话”总要求作为新时期治军建军的重大方略,思想极为深刻,内容十分丰富,概括了战斗力生成的基本要素,涵盖了军队建设的基本内容,揭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是我军全面建设,协调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极大的丰富了新时期邓小平建军治军的思想。

在经济热潮下,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普遍提高,文化素养的提高,形成了在军队构成上的改变,以前战士的主要构成是农村兵,工人兵,而现在高学历士兵,家庭条件好的城市兵增多,对部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管理并使用好已经成了要迫切解决的新问题。这部分士兵有文化,思想有活力,有很多“点子”,大部分是独生子,独立性弱,好冲动,精神承受力弱,入伍前还有很多的社会习气。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消防军人,是很具有挑战性的。针对这一群体,我们应当在常规的政治,业务教育当中,不违反条令条例要求下,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鼓励他们在部队创新,对确实条件好的要大胆使用,把先进文化引进军营。现在消防部队的新装备、新技术越来越多,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如何使用,如何维护等方面也是一大难题,而高学历,城市兵的到来,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有利条件。同时虽然我们提出新时期部队构成发生的变化,高学历兵,城市兵增多,给管理虽然带来难度,但是事物具有两面性,他们也活跃了军营文化,带来了科技活力,很多大学生的入伍的确带来了先进的训练、管理方式,而未来一段时期高学历人才入伍已成一种趋势,所以只要引导好,教育好,使用好,我国消防事业的腾飞指日可待。

三、部队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部队管理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部队管理是部队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当前部队管理实际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说,部队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部队建设的好坏。

第一 部队管理是部队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工作

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讲过:“我们现在有不少干部,不会管理部队。连队干部不会管连队。好多事故都是因为不会管理,不会做工作,不会做人的工作,不会做思想工作,使矛盾激化而发生的。要把部队管理好,就要提高管理能力。所谓管理的好,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

管理是一项根本性工作,是说管理关系到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关系到军队建设向着什么方向发展和为谁服务这样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管理关系到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

我军几十年的建设时间证明,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主要靠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靠政治工作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作用,同时也离不开严格正规的管理,来贯彻部队的建军思想,原则和条令条例,通过管好干部带好兵,建立正规的内部秩序和良好的内外关系,培养部队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保持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发挥坚强的基础作用和保证作用,如果忽视和放松了管理教育,就必然会影响部队的作风纪律建设,就会出现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损害部队形象的问题。管理关系到军队建设的发展方向

在管理中是否坚持与我军性质相适应的管理原则和方法,不仅决定着部队管理工作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军队建设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然而我们有些管理者站不到这个高度上认识管理工作,错误的认为,管理是一项行政事务性工作,搞好搞坏无关军队建设大局。以至管理工作摆不到应有的位置,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如有的以单纯行政命令带兵,有的以兵惩兵,有的误岗罚岗,误假罚假,甚至有的还打骂体罚士兵,如果部队管理都按照这些方法管理下去,军队建设必然要偏离正确的方向。管理关系到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

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既要管人,又要育人,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是管理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有些管理者只知道管人,不注重育人,有的管理不严,标准不高,致使个别军人违纪,犯错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可以说,个别军人犯错误或是犯罪,除了自身原因外,管教不力,经常失控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把广大指战员培养成为优秀的革命战士,必须加强管理教育,改进管理教育方法。

第二,部队管理是部队建设一项全局性工作

说管理是一项全局性工作,是说管理教育关系到军队的全面建设,影响着部队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整体效益。是由部队管理工作性质决定的部队管理工作涉及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不论是政治思想建设,军事训练和战备工作,还是后勤技术保障,都离不开严格科学的管理,管理工作搞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各项工作,关系到部队全面建设,如果把管理工作看作是一般的事务性工作,是业务部门和基层的事,只是就管理抓管理,不仅管理工作搞不好,而且必然影响部队建设的全局。是由部队管理工作目的决定的部队管理工作最终目的是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要实现这一目的,管理者必须站在部队建设全局的高度去考虑管理工作,为了部队建设的全局利益,抓好管理工作的落实,最大限度的发挥部队最佳的整体效益,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现在部队管理教育中出现的效益低下,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图眼前利益等,说到底就是有些管理者对管理的目的不够明确。管理者没有站在部队建设全局去筹划管理工作,而是站在某个局部考虑问题,这必然会在管理中顾此失彼,不能有效地发挥部队整体效益。是部队建设大局决定的在新形式下部队的大局就是保持部队高度的稳定。要保持部队高度的稳定,部队各项工作应该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同时,部队全体官兵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必须保持高度的集中统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作到令行禁止;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这就需要加强部队的管理教育,通过严格的管理教育,来实现部队高度的稳定。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系列政策制度还不够完善,官兵切身利益受到一定影响。加之社会上一些消极腐朽东西的侵蚀,加强部队的管理,对保持部队高度稳定显得更为重要

第三,部队管理是部队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

说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说管理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管理工作作为搞好其他工作的必要前提,渗透于部队的一切工作之中,部队的全部活动都有赖于严格科学的管理来保证。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是我们长期奋斗的目标和战略任务,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是以正规化为必要条件的,而建设正规化的军队,实现“五统四性”,大量的工作是管理。比如正规化的内部秩序,要通过管理来建立,正规化的教育训练,要由管理来保证;优良的战斗作风,要通过管理来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要通过管理来维护;器材装备越先进,越依赖科学的管理。离开了管理工作,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就难以实现。新时期我军管理工作的基点应建立在正规化的基础上,为实现我军的“三化”服务。时间证明,部队各项工作都离不开管理这项基础性工作,能否搞好管理,关系到部队建设的基础是否牢靠。基础牢,部队建设就有可靠的保证。

第四,部队管理是部队建设一项经常性工作

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都离不开管理。消防部队平时担负着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一种集团,组织严密,分工精细,步调一致,高度集中统一,都离不开管理。管理规律决定部队管理是一项不间断的经常性工作,要严格遵循一定规律不停地运转,管理工作时刻不能间断。部队平时的业务训练、以执勤战备任务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完成及日常生活等都有大量的管理工作。在火场上管理任务繁重,要求高,要取得灭火作战的胜利,也要管理工作作保障。所以管理工作不能不经常,时管时不管。否则,部队就会失控,就会出问题。

综上所述部队管理是一项根本性、全局性、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干部要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在部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部队各级干部要管好部队,带好兵,必须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部属作好样子,要求部属作好的自己必须首先作好。只有这样,部队管理才能有好的效果,才能出现新的局面。在新时期下部队管理者只有认真研究、把握和解决部队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才能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提高部队管理的效益。

下载对信托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信托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五篇

    对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 市场部邹炬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管理。现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的投资公司,在考虑投资策划时,最主要的是看这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管理水平,一个企业管理的......

    对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襄阳市谷城县五山中心学校 龚升琴 [ 摘要] 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

    信托项目说明书

    新华信托华惠44号•广州致达成装饰公司信托贷款 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说明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及《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以及......

    关于加强注销税务登记后续管理工作的思考(共5篇)

    关于加强注销税务登记后续管理工作的思考注销税务登记是税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税务机关保证纳税人按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堵塞税收征管漏洞,防止纳税人偷逃税款的最后一个......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加强后续管理工作

    【发布单位】国家税务总局 【发布文号】国税函[2004]839号 【发布日期】2004-06-23 【生效日期】2004-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为民办实事后续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为民办实事后续管理工作情况汇报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决定为民办实事工作以来,我市认真按照省、衡阳市的统一安排部署,把为民办实事工作列入全市工作重点,严格按照省市的要求,统......

    对登记制度改革后基层后续监管的思考

    对登记制度改革后基层后续监管的思考 2013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表示将改革工商登记制度。作为一名基层的工作人......

    对我州退耕还林后续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生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年月,朱镕基总理视察湘西,明确要求我州千方百计抓好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和建设。近年来,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