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通榆县金融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5 16:1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通榆县金融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通榆县金融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对通榆县金融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通榆县金融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姜秀伟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边陲。全县幅员面积8,496平方公里。人口36.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3.3万人。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级贫困县。县域综合实力在全省一直排在末位。虽然近些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没有摆脱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低的状况。因为历史欠账多,民间资本少,招商引资条件又很有限,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资金瓶颈制约较大。

二、金融服务基本情况

通榆县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含网点)40个。其中,金融营业网点33个,从业人员629人。

截止2010年末,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2.9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9亿元,同比增长42%。各项贷款余额为49.4亿元,同比增长38.9%。其中,农业贷款余额为5.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1—9月份全辖金融机构累计经营利润4,321万元,同比扭亏增盈5,994万元。金融体系运行平稳。

各家金融机构都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工商银行重点对我县房地产开发给予了信贷支持。“

十一、五”期间累计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7,123万元,积极推动了我县城乡的房地产开发建设;农业银行积极加强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着力加大了“惠农卡”发放和授 1

信力度。截止目前,该行惠农卡已覆盖全县16个乡镇、30个自然村、31,499个农户,累计发放小额农户贷款2,532万元,农户助业贷款1,088万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建设银行重点支持了国家产业政策扶持项目。为华能国际、龙源电力等大型发电企业授信147,850万元。同时,积极为三一风电、华仪电气等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为通榆打造风电大县做出了不懈努力;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优势。在投放粮食企业收购贷款的同时,重点对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给予了信贷支持,累计发放商业性贷款31,153万元;农村信用社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累计向我县投放农业贷款188,535万元,覆盖面达到农户总数的85%以上,切切实实为我县“三农”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为更好地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农村信用社积极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69,000万元,使大约50,000户农民得到中央银行再贷款的支持;邮政储蓄银行自成立以来,立足服务辖区农村经济发展。截止2010年末,共发放贷款1.3亿元,重点投向农、林、牧等产业。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各家银行间信贷投放差距较大,比例严重失衡。农业银行在2006年和2007年几乎没有发生贷款业务。工商银行2007年贷款增幅仅为2%,2008年和2009年均下降近17%。

2006年至2010年,工、农两大商业银行累计发放贷款仅为36,276万元。而同时期的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245,804万元,为工、农两行的7倍多。

二是域内资金外流现象依然严重。截止2010年末,全县六家银行平均贷存比为49.8%(剔除农发行),而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仅为7.8%和17%。这一数字充分说明,这两家机构吸收的存款绝大部分没有用于域内经济发展。

三是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抓大放小”思想。在大型企业资质好、信誉高和单笔贷款额度大、成本低的有利条件吸引下,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者普遍更加重视对大企业的信贷营销工作,从而忽视了对域内小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建设银行在“

十一、五”期间对域外大型风电企业的贷款额度为147,850万元,而同时期在通榆县境内发放的贷款额仅为37,548万元,仅为大企业贷款额的25%。

四是辖内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比例仍然较高。近几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陆续改制上市,历史上形成的一些不良资产被大量核销。农村信用社在人民银行专项票据资金的支持下,也甩掉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但是,随着新发贷款额度的加大,县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又有上升趋势。截止2010年末,全县6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364万元,不良比例已达 11%。

五是金融服务方式缺乏创新,产品单调。目前,随着市

场经济的逐步拓展,中小企业经济成分呈现多元化特点,涉及行业多,存在差异大,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是,银行的经营观念、信贷资金配置和具体操作方式却没有大的变化。尤其是贷款担保方式创新滞后,造成了中小企业贷款难。

上述问题的存在,一是由于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

银行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对分支机构特别是县级支行的授权授信给予了很多苛刻的限制。例如,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县支行没有贷款审批权限,每一笔贷款都需要上报其上级行审批方能办理;农业银行县支行也只有上限5万元的贷款审批权,超过5万元也都需要到上级行审批。二是金融机构奖惩机制不对称。目前金融机构普遍重视贷款责任追究,轻视贷款效益激励。如县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近几年都曾发生过高管人员因贷款责任追究,停职专门收贷的现象;农村信用社的考核更加苛刻,按照省联社的规定,每个信贷员当年新发放的贷款出现4%以上的不良贷款将被开除。以信用社为单位当年新发放的贷款出现4%以上的不良贷款,主任将被免职。以联社为单位当年新发放的贷款出现4%以上的不良贷款领导班子集体辞职。“终身责任追究制”、“新增贷款零风险”等不切实际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基层金融机构的工作积极性。

四、政策建议

1、建议各国有商业银行适当下放对县级分支机构的信贷管理权限。

2、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改革创新步伐,增强县域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开展以信贷产品创新为重点的业务创新,尽可能多地开发金融新产品,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3、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构建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长效工作机制。金融工作虽然是系统性管理,但与地方党政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密不可分。地方政府应该把金融业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大考核督导力度,努力在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债权方面做出有效尝试。同时,在国家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抓住机遇,引进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组建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充分发挥地方性法人机构业务灵活、自主性强的信贷优势,扩展县域经济发展的融资平台。

第二篇:对农村信用社县域金融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信用社县域金融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支持发展县域经济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市农村信用社紧密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围绕如何将信贷服务与县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如何增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市农村信用社共有县(市、区)信用联社11个,农村信用社242个,职工2900多名。2009年7月底各项存款余额150.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8.9亿元。##市农村信用社在信贷资金运营中不断转变经营理念,牢记办社宗旨,改进贷款方式,突出支持重点,增加信贷投入,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截止2009年7底,用于##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贷款余额已达到110.33亿元,占到##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24%,,其中2009年1-7月用于县域经济发展展的贷款净增加32.9亿元.##市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结构经过不断调整也较好地适应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2009年7月底,农户及农村经济组织贷款余额94.1亿元,占到各项贷款总额的79.14%,农村工商业贷款余额7.83亿元,占到贷款总额的6.58%,其它贷款余额12.26亿元,占到贷款总额的10.31%。这些资金的及时投入,对##市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产结业构调整,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其中用于果业、畜牧业和瓜菜业的重点农业项目贷款余额达到22.63亿元,今年新增6.4亿元。其

中:畜牧业贷款余额达到9.68亿元,新增2.3亿元,果业贷款余额7.55亿元,新增2.5亿元,瓜菜业余额5.4亿元,新增1.6亿元。

二、金融服务情况

1、加大信贷总量投入。最近几年,##市农村向农村、农民和农村经济的贷款投入逐年增加,而且增幅较大。特别是今年前七个月,贷款增量与全国信贷投放基本同步,保持较好较快的态势。据统计,04年以来的五年间,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各类贷款250亿元,其中今年累计发放各类贷款68.8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发放21.36亿元,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70亿元,其中今年前七个月累计发放54.7亿元,同比多发放25亿元。全市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业贷款已高达94亿元,其中农户贷款达到69亿元。这些资金的及时投放,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要,为保增长、保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市几个大县的信用社贷款增量均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如大荔县农村信用社贷款累放7.5亿元,贷款净增加4.7亿元,临渭区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9.4亿元,贷款净增加4.3亿元,韩城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18亿元,贷款净投放8.3亿元。

2、采取多种措施,增强支持县域经济的资金实力。为最大限度地保证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市农村信用社在三方面加大了组织筹措资金的工作力度。一是运用多种方式增加存款。先后通过加强宣传、改进服务、增加硬件设施、引入竞争机制等各种手段,促进存款不断增加,今年1-7月全市信用社存款净增加27。6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二是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为了加快信贷资金转,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市始终把清收不良贷款作为信用社改善经营的突破口来抓,召开动员会议,制定清收不良贷款的意见以及激励措施,积极动员各种力量开展清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以来累计收回不良贷款近8亿元。三是积极组织发放支农再贷款。##市农村信用社转变经营观念,充分利用央行向信用社发放再贷款的机遇,做大做强信贷运营这块“蛋糕”,近年来先后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30亿多元,支农再贷款余额达到6.4亿元。这些资金对##市县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适应县域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改进金融服务。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贷款主体发生深刻变化,信用社信贷运营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贷款需求是农村信用社在拓展市场空间所面临紧要课题。

一是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市农村信用社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贷款运作新机制、新方法,广泛推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积极开展创建信用村镇活动,以此来优化信用环境,拓展农村信贷市场,降低贷款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在开展此项工作中,制定下发了《##市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创建信用村(镇)活动的实施细则》,提出了工作的具体目标、具体要求、具体操作步骤和考核办法;组织有关人员,搞好试点,培养典型,召开现场会交流经验;动员各级党政和广大村组配合支持和参与,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市农村信用社组织信贷人员,在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村组的支持下,对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建立农户

信用档案,根据农户的信用状况,按照优秀、优良、一般三个等级,核定贷款限额,颁发“贷款证”,信用户可持贷款证在信用社营业网点随时办理贷款,无须担保、抵押和审批,大大地方便了广大农户借贷。到2009年底,全市已评定出信用户 3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1%,创建信用村412个,创建信用乡17个,建立农户经济档案74个,占农户总数的67.55%。农户小信用贷款余额已达9.04万元.其中今年1-7月增加2.44亿元。

二是全市农村信用社无偿承担了多项国家惠民款项代理发放任务。目前已经开办代理退耕还林、农村低资金、粮食直补、库区移民资金等多项政策性资金发放工作,代理资总量达到4.5亿多元;

三是是积极推出了农信银全国通汇、大、小额支付和“富秦卡”“农民工银行卡”业务,通过电脑培训提高员工办理业务速度;

四是广泛开展了“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活动。通过不同方式了解民情,帮助农民解生产生活的资金困难。

五是对信用户以外和大额贷款需求的农户,信用社推出了农户联保贷款业务,在村委会的协助下评选出5---10人一组不等的联保贷款小组,由联保小组为贷款农户担保贷款。2009年7月底联保贷款余额已达1744万元。

六是创新产品,积极推行富秦家乐卡。在过去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利用这个品牌优势,今年重点推出了“富秦家乐卡”业务,这项业务就是在通过信用社、村组以及相关部门对广大农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的等级确贷款额度,办理“富秦家乐卡”,农户可持卡在全市信用社营业网点随时办理贷款业务。目前全市信用社已发7429多张,发放贷款1.67亿元。

4、突出重点,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市信用社在支持传统农业的同时,结合“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化发展要求,突出支持重点。支持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区域化。在支持重点产业的过程中,重点加大了一村一品示范村的支持力度。6月底,全市累计发放一村一品专项贷款1.76亿元,一村一品示范村贷款余额达到1.28亿元,支持瓜果、棉花、畜牧等“一村一品”示范村198个,全市信用社在一村一品示范村评定信用村38个,建立一村一品农户经济档案51164户,占示范村总户的百分之百,在一村一品示范村评定信用户32971户。如富平县农村信用社支持留古、齐村等乡镇建立起的大棚示范区,年产无公害瓜果蔬菜1500公斤,使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元;澄城县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630万元支持当地建立起养羊基地16个,养鸡基地12个,羊猪基地14个,秦川牛基地6个,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大荔县信用社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大了农业贷款投放,三年累计投放贷款近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该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的发展,使该县反季节蔬菜生产与山东寿光相媲美,被誉为中国西部的“寿光”。澄城县信用联社在支持生猪发展上实行包联责任制,从联社理事长、各信用社主任到基层信贷员都确定扶持基地,落实包联责任,每一责任人对所包项目要一包到底。在信用社的支持下全县建立养猪基地42个,生猪存栏达23万多头,形成“以粮

养畜、以畜建沼、以沼养果、以果促农”的产业链,实现了农民增收的目标,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5、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市中小企业总数10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265家,全市中小企业总收入达到380亿元,过亿元的达到27家,实现地方财税收入22亿元。在##市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的总部署,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在三农贷款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加强服务,改进方式,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截至2009年7月末,全市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2亿元、较年初增加5.4亿元。一是设立小企业贷款专营机构。全市信用社信贷运作实行客户经理制,联社业务部设立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机构。目前设立小企业贷款专营机构达到33个、主要集中在城区的营业部、城区信用社等机构。二是落实岗位责任,提高服务效率。根据辖区属地原则,各联社将基层信用社主任定位于服务区域小企业第一责任人,对全市小企业客户实行区域性管理。对客户定期开展走访活动,全面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和需求,并及时对客户生产状况、发展潜力、资金流量等基本资料进行补充完善,建立健全客户信息档案,为业务拓展、化解信贷风险创造条件。目前,全市农信社共建立小企业和工体工商户经济档案2700余份,其中超过三分之二为授信客户。三是积极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办事处通过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多次与市金融办联系,共同签订了《##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合作协议》,各县联社也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四

是坚持业务创新,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全市农信社根据小企业生产周期和贷款需求“短、频、快”特点,不断加快信贷新产品研发力度,及时满足不同类型客户个性化、专业化、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需求。针对潼关黄金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信社及时推出了黄金质押贷款业务;为解决贷款手续繁琐问题,适时推出了最高额抵押、存货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信贷业务新品种;为满足小企业融资、结算需求,韩城、澄城、大荔、合阳等联社又相继开办了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业务,7月底贴现贷款余额4.9亿元。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支持##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农村信用社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在支持的力度、支持的方法、支持的效果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农信用社由于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信贷支持还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较大项目。二是不良贷款清收困难,特别大户贷款、企业贷款清收难度更大,收效不佳,严重制约了信用社的发展,特别是制约着信用社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作用的发挥。三是农村资金外流问题突出,制约了农村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村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突出表现是企业逃废债务。据统计,##市农村信用社涉及逃废债务企业300多家,金额达1.3亿多元。根据以上情况,特提出以下建议:

1、准确把握市场定位,积极支持发展县域经济。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支持本地主导产业、特色种养殖和高产、高效、高

科技农业;要支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县域中小企业发展。要在具体的支持中寻求三个突破,即:在支持龙头企业上求突破,培植品牌响、效益好、辐射大、带动力强的企业;在支持培育区域特色经济上求突破,实行一行一业、一村一品,各具特色;在支持引进联合上求突破,形成多种形式全方位引进联合的新格局。

2、加大组织、盘活资金力度,增强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实力。农村信用社在不断改进服务、大力组织存款、扩大资金来源的同时,要重点抓好不良贷款盘活工作,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各级党政部门要发挥行政力量,整顿农村信用,主动协助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资产。

3、各级党政要充分认识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信用社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工作。当前,农村投入的主渠道是农村信用社,要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县域经济,必须首先搞活农村信用社,要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发展农村信用社。各级党政领导要全面提高对农村信用社性质、宗旨、作用和风险的认识,高度重视农村信用社的工作,充分认识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发展县域经济中巨大作用。

4、坚决打击逃废债务行为,为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创造较好的信用环境。凡借有信用社贷款的企业,在改制时,要按照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优先保全的原则,坚持债随物走,尽可能落实债权。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支持农村信用社依法起诉清收贷款,严厉打击少数企业和个人逃废信用社债务的行为。对已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企业要迅速落实被悬空的债务,由转制企业订出分期分批还款计划,积极归还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对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不能落实的企业,要组织各家金融部门联手制裁,不准对其发放贷款,不准为其开立账户,不准为其办理结算,并在报纸、电视台公开曝光。

第三篇:对县支行金融空白乡镇服务点调查的思考

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是指乡镇一级没有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或金融服务尚未有效覆盖。为解决这些地区农民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10月,浙江省启动了实施“空白乡镇金融网点与服务覆盖工程”,农行青田县支行积极响应,把实施该项工程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主动承担了青田县6个金融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在各乡镇金融服务点开业前,该行专门成立了空白乡镇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丽水市分行和县支行领导多次走访空白乡镇,听取当地经济社会和农民金融需求的情况介绍,重点落实建设方案。他们克服金融空白乡镇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变、通信网络不畅、开办成本较高等种种困难,对建设中涉及的硬件建设、安保措施、费用、人员安排及时间进度等进行认真细致的规划,确保该项工作全面稳步推进。

一、青田农行金融空白乡镇服务点的基本情况

6月18日该行首个金融服务点---章旦乡金融服务点正式对外营业后,该行承担的贵岙、小舟山、吴坑、岭根和万山乡等其他5个金融服务点也相继开业,营业网点设立除章旦乡是租赁外,其余5个网点均设立大乡镇府大院内,营业场面积在12-18.2平方,6个乡镇常住人口在700-5500人之间,距县城最近的章旦乡行车时间需30分钟,最远的岭根乡行车来回时间需8个小时。

目前,该行承担的6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全部设立了非全日制固定机构网点,采取每个乡镇每星期固定一天时间营业的流动服务方式,组成2人以上的专业服务团队,利用“金益农”移动终端为这些乡镇的农户提供存款、取款、汇兑、小额贷款、银行卡等金融服务,进一步促进国家支农惠民政策的发挥。自6月18日章旦乡金融服务点开业至2011年3月末,该行6个服务点下乡服务169次324小时,累计办理存取款业务1529笔金额881万元,办理转账业务176笔金额295万元,开立惠农卡367张。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6个金融服务点开业以来,运营情况总体良好,但在设备、人员、安全、费用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

1、设备运行问题。由于山高雾大,营业场地较为潮湿,造成3g移动终端和监控设备不稳定,经常存在主机无法开机,通迅中断的情况,经常需要修理。

2、人员问题。为使金融服务点的正常运行,青田农行需抽出2个人员专门进行服务,使本来就人员紧张的该行人员更为紧张。同时在空白乡镇金融服务的工作人员,由于当地的办公条件限制,他们早出晚归,从早上上班一直到下班中途都没有休息,最远的岭根乡仅来回路程就要8个小时,员工身心疲惫。

3、风险系数高。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大多交通不便,外部环境比较复杂,现金押运及网点运营面临较大安全隐患,如岭根乡金融服务点陆路行车时间单程需4个小时,而过水路轮渡的话也需3个小时,而且每天只有2个班次,不仅不方便而且加大押运的风险系数。

4、管理成本高。从金融服务点运行以来,青田农行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运行成本累计达190万元,亏损经营是该行面临的现实问题,资金回报率低。

三、建议

为更好的做好金融服务点的工作,更好的促进国家惠民政策的发挥,从该行空白乡镇金融服务点运行的现状看,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1、成本核算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适度平衡。从该行各服务点运营情况看,虽然方便了当地居民,但总体业务量很小,尤其是岭根和万山两个服务点,更是人烟稀少,有时一天下来也不到2笔业务,为使金融服务点的成本核算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相对平衡,建议对几乎不发生金融业务的乡镇服务点由原有的每星期1次服务改为每月或每2个月1次。

2、强化便民服务与严格风险管控相结合。加强网点运营和现金的押运的管理,在风险管控的基础上做好便民服务,有效促进国家惠民政策的发挥。

3、建立政府补偿机制。由于金融服务点的正常运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资源,并且全是亏本经营,政府需要建立适当的补偿机制,对承担空白乡镇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补助,同时在农口资金归集等方面要向这些金融机构倾斜,给予适当的补偿。

4、上级行的政策倾斜。由于金融服务点的运行增加了该行的人员成本和运行成本,上级行应在人员和费用上对该行进行倾斜。

5、关注金融服务点员工的心理压力。关心金融服务点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注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辅导,给予他们一定的下乡补贴。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金融服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乃至今后一定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内乡县地处南阳盆地,山多、林多,农业资源、特产十分丰富。烟叶、食用菌、中药材、油桃等产品享誉全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从我县农业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情况看,实现农业高度产业化,必将产

生旺盛的资金需求,而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这些年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对此,我们就农业产业化与金融服务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金融服务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联系和作用日渐明显

(一)央行货币政策发挥了导向作用

自199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大信贷投入,强化信贷管理,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信贷服务的面有所拓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贷款难”问题得到缓解。特别是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有效地推动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的实施,重点支持了我县“羊、菌、烟、椒、药、果”等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并带动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链条”运行。

(二)农业产业化进程对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的影响更加突出

从2002年—2004年,农村信用社分别实现利润128万元、173万元和288万元,依次增长35.16和66.47;农业发展银行分别实现利润39万元、-51万元和7万元;农业银行分别实现利润-1818万元、-1610万元和-1399万元,依次减亏11.44和13.11。由此不难看出,农村金融机构在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经营效益也同步得到提高。

二、金融服务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结构调整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量明显加大,“一农难支三农”。在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中,粮食种植业占居主导地位,需要的资金投入较少。由于种粮的资金投入较少,大多农户自筹资金就可解决,农业生产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量很少。而在农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入的条件下,发展经济作物,发展养殖和牧业生产等仅靠农民自筹资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有相当大部分资金需要银行贷款支持。随着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量每年都在大幅度增长。然而,近年来农业银行却大量撤并了在乡镇的机构网点,基本不承担对农户的贷款业务,农发行也只支持粮棉油收购,没有很好地发挥政策性银行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应有引导作用。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农村的信贷战略性收缩,使农村信用社成为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带动下,农村信用社信贷规模逐年扩张,但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组织、筹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农村信用社贷款已有相当一部分出现沉淀,再加上近年来农村邮政储蓄的快速增长和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上存,致使农村资金外流,进一步限制了信用社筹集资金的能力,出现“一农难支三农”局面。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宽性与农村金融服务面窄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将农产品产、供、销形成“链条”运行机制,是解决城乡二元经济问题的试金石。而农村金融机构目前存在服务手段落后,服务面窄的问题。三架支农金融“马车”现状是:农业发展银行只对粮、棉、油收购给予政策性资金支持,作用十分有限。农业银行由于经营战略的调整,县域业务逐步收缩,撤并大量机构。目前真正担当支农任务的只有农村信用社。但农村信用社服务功能、服务手段等落后。一是支付结算系统落后。农村信用社由于受人员素质、交通、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结算资金在途时间长,资金到账不及时。一些企业本应就地在农村信用社开立帐户,但因农村信用社汇路不畅,纷纷到商业银行开立帐户。二是农村金融服务产品不足,科技含量低。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客户是农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目前在支付结算中仍以现金结算为主,银行汇票结算方式使用较少,支付结算票据化程度低。

(三)信贷资金缺乏必要的风险规避措施。农业的弱势性急需政策的扶持,其生产周期长,投资风险大,收入预期稳定性差。但目前由于农业贷款的担保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特别是随着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大规模的贷款将越来越多,担保问题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的配套发展。同时农业本身的保障问题也无法解决,政府部门至今也没有出台农业抗风险保障制度,农业风险较大,农业贷款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其风险就不可避免。

(四)货币政策利率优惠政策提高了农信社的效益,却难减农民负担。目前,国家对农信社已落实的优惠政策仅仅是100%的贷款利率上浮,其结果虽然提高了农信社的信贷资产收益率,但却使最需要扶持的广

大农民“享受”了最高的贷款利率。对农信社而言国家并无实质性支出,而是把政策性补贴转嫁到农民身上,以致于农信社在支农的同时仍受到了一些微言,即农信社的额外收益是建立在农民的高负担上。

(五)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随着经营战略的调整,县域机构大量撤并,给农村金融服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

农业发展银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政策性银行,业务、功能单一,象农业基础设施,基地建设等资金是急需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政策性来支持,但至今农业发展银行仍未开办这些业务。农业银行现在市场定位很模糊,县支行无信贷授权,基层机构撤并,不能很好地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

(六)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不理想

一是信用环境差,借款人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金融部门依法收贷,常常是“蠃了官司,输了钱”,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二是没有建立担保中介机构,农村信贷投放的对象大部分是私营企业、农户,这些承贷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很低,所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能力差,信贷投入的风险也非常大,这是制约农村信贷有效投入的主要因素。

三、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创新传导手段,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一是人民银行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信用社大力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增大基础货币在农村的乘数效应,增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取得扶持农民增收的政策效果;二是是中央银行要进一步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培育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要根据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及金融运行特点,创新与农业产业化政策相协调的微观货币政策传导手段,突出货币政策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三是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给予县级人行一定的再贴现业务办理权限,减少审批环节,以推动票据贴现市场的发展,缓解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资金供求矛盾。

(二)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实施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首先,当地人民银行要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区域资源优势,了解农业生产现状,了解市场需求状况,预测产业发展前景,为政府科学规划农业产业结构当好参谋。还要充当政府与银行之间的沟通桥梁,反映金融机构的呼声和建议,了解政府对金融部门的要求,商讨金融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其次,人民银行要制定金融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指导意见,提出金融支持的重点及改善金融服务的措施,并负责监督执行。再者,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要深入农户了解农民的需求,加快金融创新,拓展贷款领域和贷款品种,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有效助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证信贷对农业产业化投入的稳定性。

1、国家财税政策支持。一是对支农贷款,国家应给予财政贴息;二是从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职责考虑,应对其实施减免税收政策。其营业税率保持在3以下,对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三是由地方财政出资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以解决农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2、中央银行的政策扶持。一是当地人民银行在每年制定的信贷工作指导意见中,要明确规定农业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二是中央银行应降低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比例,使其吸收的存款更多的作为信贷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经济发展;三是中央银行应扩大对农村信用社的再贷款、再贴现业务,放宽再贷款、再贴现条件,降低其利率,以有效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问题。

(四)建立保障机制,降低农业和农村信贷风险

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由地方政府、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共同出资,建立农村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解决农户贷款的风险补偿问题,消除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后顾之忧。地方政府要把风险补偿基金损失按比例纳入财政预算,定期予以补偿。

(五)加大信贷管理创新力度,确保农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投入。一是根据支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不断创新贷款品种,满足结构调整对贷款种类的不同需要。进一步完善小额信用贷款制度,适当扩大信用贷款额度,支持农民增加农业投入。积极推广农户联保贷款方式,保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额资金需要。二是适当简化贷款手续,着力解决农民贷款难和贷款手续繁琐等问题。积极推行贷款信用证等级管理制度,对信用较好的农户发放小额农贷采取限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根据农户资金需要随用随贷。三是信贷人员对重点项目应实行包扶责任制。金融部门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贷款一放了之的做法,加强贷后的跟踪监测,对重点项目还要实行包扶责任制。信贷人员要了解一定的生产技术,向农民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提供市场信息,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以确保所支持的项目取得预期效益。

第五篇:对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市地处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前些年金融业发展状况并不理想,金融生态环境出现严重恶化,并一度被定为“金融高风险区”,几年来经过政府与金融部门的共同努力,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地方政府出资置换高风险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实现了全国首家地级市将金融工作作为党政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不仅成功摘掉了“金融高风险区”帽子,而且辖内金融业开始步入良性循环,区域经济金融初步呈现互动协调发展态势。

一、金融生态环境的治理:创建金融安全区 1999-2002年是##市金融生态环境的治理阶段,当时尚未系统地提出金融生态这一概念,而是定位于创建金融安全区,着重解决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和安全性问题。期间,人民银行、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由相互抱怨观望逐步走向相互理解支持,工作中牢牢抓住“三个点”,群策合力,共同治理,2002年成功摘掉了“金融高风险区”帽子,创建安全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以救助支付风险为焦点,全面化解地方金融风险。##被确定为“金融高风险区”的直接导火线就是城市商业银行爆发支付风险,因此创建金融安全区首先从救助支付风险着手,在资金和政策安排上进行重点倾斜,确保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人民银行有效发挥风险监管者和最后贷款人作用,紧急筹措救助资金5.68亿元,及时封堵支付缺口进而消除了支付危机。地方政府积极发挥行政职能,半年时间帮助清收不良资产1.17亿元、保全资产7.25亿元,弥补前期亏损、呆账损失、拆借高息共计4亿多元;2002年率先实施了地方财政出资置换商业银行不良资产8亿元,为全面化解其经营风险奠定了基础。二是以打击企业逃债为重点,大力整治社会信用秩序。##银行业出现高风险主要是由企业大范围不规范改制引起的,因此创建金融安全区的重中之重就定位在打击企业逃废债行为,维护金融债权完整,开展大规模整治社会信用秩序活动。人民银行牵头组织金融部门对恶意逃债企业实施联合制裁,大力维护金融权益。地方政府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成立创建##金融安全区领导小组,大力实施“诚信##”工程,社会信用状况逐步好转。三是以撬动信贷增长为亮点,在发展中化解历史风险。引导树立从发展中化解历史风险的经营理念、以贷款增量来稀释存量风险对银行业走出惧贷和惜贷阴影、步入良性发展至关重要。人民银行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加强窗口指导,有效发挥央行再贷款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以增加信贷投放来化解历史沉淀风险。地方政府出台信贷奖励政策,研究由财政出资成立贷款担保机构,为企业融资和银行放贷提供便利条件。

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政银互动考核 2003-2004年是##市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阶段,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重点由单纯的维护金融债权,逐步扩展到以全面改善社会信用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诚信##”建设上来,着重解决银行的运行质量和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问题。人民银行、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由相互理解支持进一步演升到互助合作、协力共建,工作中注重牵好“三条线”,稳步推动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一是以整顿存贷市场为引线,规范银行内部竞争秩序。化解金融高风险之后,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需从规范内部运行环境入手,理顺银行之间的竞争秩序,共同维护金融的整体利益。人民银行组织金融机构签订《维护存款竞争秩序同业公约》,促进银行间公平竞争和创安工作顺利开展。加大对信贷市场的风险提示,引导金融机构规避“垒大户”风险,督促金融机构利用信贷登记系统查询贷款大户,避免盲目竞争和一哄而上形成信贷集中风险。二是以建立政绩考核为主线,改善银行外部运行环境。辖区个别政府部门的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行政干预问题,暴露了创安工作对各级地方政府的软约束,将创安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成为推动金融生态环境改善的主动力。人民银行密切关注创安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建议将创安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进行统一考核。地方政府建设“诚信##”将创安作为重要内容,将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各级政府政绩捆绑到一起,形成了政府考核金融、金融考核政府的“双考核”局面,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工作真正驶上“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共同参与”的快车道。三是以推介重点项目为连线,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成为改善金融生态的一项核心工作。人民银行适时传导宏观货币政策,加强区域经济金融协调性研究,积极为银行信贷投放指方向、找出路。地方政府积极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多次以召开银企互动会、项目推介会等形式,大力促进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协调发展。金融机构积极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结合地方产业政策来调整信贷结构和增加资金投放,经济金融初显协调互动发展态势。

三、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问题的提出及建议 2005年##市开始进入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阶段,着重解决银行业的效益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要尽量避免较大的利益冲突,逐步形成一种政银企互动发展的格局,兼顾政银企“三方面”利益的均衡。当前##市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中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再是一些简单的表象问题,而是涉及到制度安排、法制建设、行政干预等深层次问题,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努力解决的问题重点。

1、银行制度安排的合理性问题。银行作为金融生态环境中的生存主体,其法人治理结构和金融服务状况成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而目前银行的一些制度安排不尽合理,如地方金融机构产权不明晰,经营中不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信贷管理中重风险约束轻绩效激励,争抢大企业信贷忽视小企业市场等等,严重影响到金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建议各级政府积极督促辖内农村信用社加快改革进程,建立并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内部管理和业务经营,提高自我生存能力;各银行要加快内部制度改革,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适时调整信贷营销策略,在大企业信贷竞争成本上升和资金集中风险加大的状况下,尽可能将营销重点向中小企业转

移,不断提升对地方经济的服务水平。

2、司法部门执法的独立性问题。法律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目前的法制建设尚不完善,司法部门执法过程中独立性较差、效率不高,在涉及金融问题上表现为金融胜诉案件执行难,主要是由于法院执行力量不足、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等问题所致。建议各级法院进一步提高案件审理独立性和公正性,合理调集人员组成金融案件专门执行机构,定期组织金融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切实提高金融胜诉案件执结率;各级政府部门应尽快转变行政理念,兼顾银企案件纠纷中双方面利益,消除司法干预和地方保护思想,有效保护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3、市场规律约束的外在性问题。经济的外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对无关者的影响,外在性的存在意味着市场失灵,如银行无法通过市场约束来对企业逃债进行惩罚就是市场失灵的表现,是一种负的外在性,而赖以消除市场失灵的制度建设又尚不完善,如对逃债企业不能有效实施严厉惩罚,对诚实守信者又不能带来相应利益,这易引导其他企业的逃债预期,亟需健全相关的制度保障来消除这种负的外在性。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快征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权威性的企业信用评级,为银行信贷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着力改善区域内的社会信用状况,强化社会信用对企业的约束;研究完善《破产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使破产起诉成为强制企业还贷的“杀手锏”,依靠法制建设来强化市场约束。

4、中介机构从业的公正性问题。银行经营中的许多业务与中介机构具有密切关系,如对企业评级授信、发放抵押贷款、接收抵贷资产等都需要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的公正程度将对银行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目前法律和行规约束软化的现实情况下,中介机构在利益、人情和权力等影响下可能会做出对企业有利的评估,如高估企业资产来骗贷或抵贷、低估银行准备处置的抵贷资产等,人为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和资产处置成本。建议政府加大对中介机构行业的整顿规范,严格行业准入和行业监管,对作假者坚决清出资产评估市场;注重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一系列专业化的中介机构发展,打破评估行业的行政性垄断,增强行业竞争性和行业自律性,促进中介机构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诚信水平。

5、地方政府行为的双重性问题。市场经济下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行为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市场失灵时政府调控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行为(如政府出资成立贷款担保机构)就显现出行政干预的积极性,而市场正常运行中政府破坏市场规则对经济主体进行约束的行为(如政府剥夺银行抵押优先受偿权)就暴露出行政干预的消极性。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的一些行为往往把握得不到位甚至错了位,需要调控引导时政府反而缺位了,不该插手干涉时政府却又越位了,损害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行政效率。建议政府切实从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将金融视作辖内一种产业来扶持发展,正确处理政银企三方面利益的均衡关系,在对银企进行行政干预时以是否有利于推动二者的合作发展为标准,杜绝以损害银行利益来发展地方经济的短期行为。当前,迫切需要政府在成立担保机构、构建征信体系、改善融资软环境等方面进行积极干预。

下载对通榆县金融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通榆县金融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我县金融安全区创建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县金融安全区创建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县金融安全区创建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县金融安全区创建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一、金融安全区创建取得的成绩 自7月初组织召开全县......

    对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007-12-12 14:14:2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对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对优化区......

    对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市地处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前些年金融业发展状况并不理想,金融生态环境出现严重恶化,并一度......

    对我县金融安全区创建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县金融安全区创建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一、金融安全区创建取得的成绩自2002年7月初组织召开全县金融安全区创建动员大会、下发《桃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

    对六安市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六安市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一、城镇化的定义和基本情况 一般认为,城镇化是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为节约时间向特定空间集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

    对县域现金服务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当前县域现金服务状况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现金服务,现金流通状况在县级发行库撤销后每况愈下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随着社会经......

    农民工金融服务调查

    射阳农商行 金融支持农民工调查报告县人行: 按相关要求,我行组织对金融支持农民工的调查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做好信息建档工作。我县是农业大县,根据县有关部门统计,2......

    对加强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加强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xx市委组织部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全面提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