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国领海利益冲突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领海利益冲突问题研究
-----以我国南海问题为例出发
公共管理学院公管1202班徐楹楹12201002
32摘要: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南海问题冲突不断,各国为争夺各自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纷纷插手南海问题。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解决南海问题显得相当复杂。而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我国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本文就南海问题为切入点,从南海问题的由来,周边小国挑衅中国的底气何在,南海问题的实质等方面来进一步剖析南海问题,从而为维护我国南海权益支招。
关键词: 南海问题 利益 冲突 对策
南海问题的由来:
中国是最早发现、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的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南沙地区除了中国人以外,根本没有其他国家的行迹。清末以后,由于中国国力衰微,南海海疆不时遭到西方列强入侵。先有英国和德国两国非法测量,到上世纪30年代初,法国侵占南沙若干岛屿,随后日本又驱逐法国人,占领南沙群岛等3个群岛,并将其改名为“新南群岛”,划归台湾总督管辖。二战以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恢复对南沙岛屿的主权。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沙主权提出过异议,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发生了改变。1968年在南海发现丰富的石油资源。不久之后,受中东战争的影响引发了第一次全球性的石油危机,极大地打击了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次的石油危机凸显了石油资源的重要性,各国也纷纷加紧了对石油资源的争夺。继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通过更加刺激了沿海国家对海洋利益的争夺。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频遭破坏。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如今,南海周边各国对南海问题之争愈演愈烈,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现今,南海争端已上升为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南海问题也被国际社会称为“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因此,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维护我国领海主权已迫在眉睫。
南海问题的实质:
从表面上看,南海问题是围绕国家主权及相关权利所展开的法律问题。但事实上,南海问题的争夺核心是南海海域资源的占有和开发。南海是世界最大的热带渔场之一,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除此之外,南海的海洋动力资源、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压力差能等资源也十分丰富。更吸引各国并促使各国插手南海问题的是南海丰富的矿产资源。南海被称为 “第二波斯湾”、“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其石油、天然气和海底可燃冰储量十分可观,并且南海还富含35种金属和稀有金属,这是提炼核能的重要原料。南海的磷储量达25万吨,超过智利、秘鲁和整个非洲磷矿产地的总和。然而南海海域不仅海洋资源丰富,在地理位置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南海是海上黄金通道,被称作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地中海”。每年有超过一半的各国商船队需要通过南海,通行量是苏伊士运河的3倍,是巴拿马运河的15倍。同时南海也是海上的“战略咽喉 ”,控制了南海岛礁,这就等于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香港到新加坡、从广东到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条海上航线。因此鉴于南海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地理战略地位,各国纷纷都想插手南海从中获利。
周边小国挑衅中国的底气何在?
(一)周边小国和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越来越紧密。美国“911”事件之后,美国以反恐为由,逐渐增强了其以菲律宾为主要支撑在东南亚的存在。近年,随着美国收缩在中东的战场和战略转移至亚太,和菲律宾的关系就更为升温。衰落的美国无力独立在亚洲对抗迅速崛起的中国,更愿意用挑拨的手段扶持菲律宾这样和中国有海权之争的国家,作为自己的“人肉盾牌”和牵制中国的代理人。周边小国正是基于美国在经济、军事、政治对自己的支持和怂恿,让其在南海问题有了更为频繁和更鲜明的对抗。
(二)周边小国对南海争议海域的坚持。这种坚持早期以务实的实际占领为主,保持相对的低调。但对南海是其固有的领海的国民教育一直没有中断过。这种教育和对中国在南海问题的长期敌视,累积下来,就成了敢于中国叫板和挑衅的民意基础。在南海立场的强硬,在菲律宾被视为是民族的反侵略精神。故此,菲律宾的很多政客,隔三岔五地就会,以南海问题为借口,挑衅中国队南海的立场。
(三)中国距离周边小国占领岛屿的距离,让周边小国有恃无恐。中国尽管可以兵不血刃就可拿下那些被占领岛屿。但要想派员驻扎则是代价高昂。而且,一旦占领和反占领的争夺来开序幕,中国在这一海域并不占优势。这种态势,自然让周边小国在相当时期内斗可得到实际占领的实惠。
(四)受东南亚国家结盟因素的影响。南海周边国家不仅共同具备有利的区位优势在南沙问题上也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东南亚十国组成的东盟组织一致要求以整体的立场与中国商谈南沙问题。1994年东盟公开宣布“今后东盟成员对
外将以集体名义而不以双边名义接受谈判”,不接受任何单边或者双边谈判结果,使得周边小国有机可乘,并且有了挑衅中国的“底气”。
(五)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韬光养晦的国策,对挑衅保持“克制”。“克制”的这种思维,正是中国处理国际争端一贯的指导思想。这一点我们的对手们都是心知肚明的。我们的对手都很清楚无论他们对中国如何挑衅,中国都会表现出克制。中国对他们的挑衅不仅不会惩罚,而且还得去感谢他们,因为他们让中国找到了“自信”的感觉。这就是他们不断挑衅中国的底气所在。
(六)我国海军远洋战力有限,我国海军力量的发展基础薄弱。近些年来虽然外购和建造了一些新型主战装备,但仍然存在着数量少、新装备比例低等不足。因而在满足目前的远洋控制与作战能力需求方面还有较大距离。
如何维护我国南海权益?
从现实情况分析,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而复杂的过程。因此,采取正确的维权路径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可以采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从总体上看,要通过大力发展我国经济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一是可以为国家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军事力量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可以增加我国在东南亚各国的地区影响力。从局部来看,要认真研究我国经济建设对东盟具有制约性的因素,有选择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地区性经济,从而增加东盟一些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对我国的依赖性,进而增强我国对东盟一些国家的制约能力。
(二)、增强国防力量,建设强大的海军。这是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保证。建设强大的海军,就是为保卫我国海疆安全,为解决海上纠纷提供后盾。加大海上防御纵深,实施全方位保卫海疆战略,脱海入洋迫在眉睫。
(三)合理开展地缘政治斗争,和东南亚邻国建立良好外交关系。主要是处理好和东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东盟十国虽有宪章约束,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与我国亲疏不一,利益矛盾时有发生。我国需要选准时机与重点,集中力量加强与其中一国或数国的合作,重点争取缅、老、柬。其次,积极谋求和台湾达成谅解,应该积极谋求和台湾联手合作。
(四)提高对南海海岛的控制力度,落实南海行政建制,加强对南海的管理。主权问题不容争辩。行政管理的触角需要遍及我们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域。巩固我国在东沙和西沙的地位。南海问题涉及多个群岛,我国应该首先扎实做好对东沙和西沙群岛的实际控制,其次再加快对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实际控制。
(五)加强海上执法力量,统一我国的海上执法力量,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上执法队伍。和平时期,海岸警卫队可以进行海上巡逻管理,有利于阻止领海的侵权行为,同时还能应对渔业开发等方面的冲突。把海军从近岸警卫任务中解放出来,实现海军出远海,海岸警卫队管近海。
(六)依靠法律力量,解决海权争端,加强海洋立法。中国是海洋大国,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字国,许多邻国已通过立法、行政等不同手段,向所有国家阐明了他们的立场。现在,中国也必须补上这一课,建立相关的法律条例,阐明我方的观点立场,有利于我国更好的解决南海问题。
(七)积极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以待南海问题解决时机。目前我国国防战略
格局有所调整,我们要立足于能够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性战争的思路,加快军事斗争准备,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抑制对方。要长远打算、积极准备、以待时机。从军事斗争准备来看,由于解决南海问题必须依靠海空军力量,所以,我军建设重点应该是提高航空航天、海空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同时通过灵活措施积极进行军事控制尝试。
(八)增强全民爱国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公民参与是政府海洋管理的基石,这是海洋问题日趋复杂的必然要求,也是海洋管理公共性的内在要求。它有利于促进政府海洋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达到人海和谐的必经之路。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有责任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有责任去了解南海、认识南海、开发南海。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大步前进,目前的中国已是飞龙在天,但这还不够,中国还需要蛟龙在渊,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语: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对于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围绕南沙问题的争端,我国政府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符合东南亚国家最大区域利益、符合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最大国际利益。总之,南海是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南海问题的不断加温,维护南海的主权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时刻关注时事政治,不断的学习政治知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了解南海、认识南海、积极地为解决南海问题建言献策,为维护我国的领土主权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研究者研究利益冲突声明
青岛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文件编号:EC-AF-070-01.0
研究者研究利益冲突声明
本人承诺待该项目批准后,我将遵循GCP、方案以及伦理委员会的要求,开展本项临床研究。①及时上报研究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任何修订将事先报告伦理委员会,待批准后继续开展。②在持续审查规定日期前一个月递交研究进展报告供伦理委员会审查,逾期未交报告而造成研究数据无法使用,由本人承担相应责任。③所有涉及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的研究,待获得人类遗传办批件后再开展。
我作为本临床研究的研究者,在此研究中不存在经济上、物质上、以及社会关系方面的利益冲突。倘若在研究开展过程中发现目前尚未知晓的利益冲突,我将及时向伦理委员会报告。
主要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 1
第三篇:我国白色污染问题研究
我国白色污染问题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白色污染的情况日益严重,全社会就消灭“白色公害”已达成了共识,我国作为塑料制品生产消费的大国,治理白色污染刻不容缓,为此在简要描述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释的它的危害性及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希望借此能够逐渐恢复生态环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关键字:白色污染;塑料废物;危害;回收与治理;环境保护
塑料制品轻巧、清洁、便宜、美观、给人类的生活起居带来极大方便,其应用范围涉及农业、社会生活多个方面.但同时随之而来的就是它给环境造成的白色污染,当今面对世界资源的日趋减少,治理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1.简介与现状
白色污染(White Pollution)在学术上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难于降解,以致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的现象。其主要来源于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如发泡的塑料餐盒、器具,食品包装的材料,薄的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由于它们通常呈白色故被形象地称为“白色污染”。一般在其使用后,由于缺少回收利用的价值,而被随意丢弃在环境中,例如风景旅游区周围、道路两侧、农田、湖泊,以及城镇的各个角落,不仅破坏了景观造成了“视觉污染”,而且因其具有在自然中难以降解的特点,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破坏。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很多优点,如耐用、防水、质轻,容易被塑制成不同形状,制造成本低等,因此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80年产量仅有19.1万吨, 产值30亿元;2002年产量达到401万吨,产值达到680亿元, 占包装工业产值2 500 亿元中的27%。2010年我国人均塑料消费量达到46kg,相比五年前增长一倍多,超过同期40kg 的世界人均水平,而到2013年,我国各类塑料废弃物已约占了生活垃圾的13%左右,塑料快餐盒每年废弃量达100亿只之多,重量高达8万吨以上
[2][1]
。另一方面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10年,全国农业塑料地膜年销售量118.4万吨,覆盖面积3.5亿亩,预计至2015年,塑料农用地膜需求量将增加到130万吨,覆盖面积可达4亿亩左右。
回顾过去几十年,我国在白色污染问题上也做出了许多努力,从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对农地膜的治理,九十年代初开始了铁路沿线发泡塑料餐盒的治理。这期间各地相关部门下达有关白色污染治理的文件数量达上百个,如上海市政府于2000年发布的“上海市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对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执法监督工作的通知(特急)”,而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12月31日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它的实施使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了三分之二,超市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减少了80%~90%,农贸市场等流动市场使用量减少了50%左右。2.危害及原因分析
在对白色污染有了简要了解之后,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它对环境的危害也是相当大的。
2.1 首先它造成的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视觉污染。
散落在城市、农村、旅游区、水体和道路两旁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废弃的塑料包装物和随处可见的超薄塑料袋,对人们的视觉与情绪有着不良刺激,影响市容。
2.2 塑料的难降解性使其对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
由于塑料的分子量及分子间的聚合力大,呈网状结构,造成大自然天然的分解力无力分解和断裂塑料的分子结构,在废旧塑料进入环境后,由于其难降解性,就会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它混在土壤中,会堵塞土壤之间的空隙使重力水向下移动缓慢甚至隔绝了重力水的渗透,土壤会因此变得干涸,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其次塑料制品质地轻,容易随风飘落散落各处,与牧草混在一起,漂浮在河流湖泊等表面上,易被牛、羊及各种水生生物误吃,引起消化道疾病,严重甚至会导致死亡。2.3 侵占过多的土地。
塑料制品形成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由于塑料膜质轻、体积大,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填埋,随着填埋数量的增加,就会降低填埋场地对后续垃圾处理的能力,并且填埋废品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此外,随着填埋场地面积逐渐增大,占用了越来越多的有限土地资源,城市无法堆积的生活垃圾开始想郊区转移,侵占了大量农田。2.4 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经济损失很大。
据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塑料制品的产量达5781.8万吨,同比增长8.99%,由于制造塑料的原料主要是石油,我国仅生产塑料袋一年消耗石油达500万吨,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而这种浪费不仅体现在生产方面,在处理方面也同样面临着相同的问题,我国每年因包装废物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40多亿元,未回收利用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损失每年高达100亿元之多2.5 对人类生活有极大的不良影响。
白色垃圾普遍具有可燃性,在堆放时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灾事故,造成重大损失。而在将其进行焚烧处理时,如果技术不当,还会产生大量氯离子,二恶英等有害气体,可引起皮肤痊疮、头痛失聪、失眠,免疫功能下降,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不育症、癌症等严重病症。另一方面白色垃圾还会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为鼠类、蚊蝇及细菌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容易产生传染病。3.解决对策
3.1 从自愿的角度,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尽可能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要知道治理“ 白色污染”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了,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进行宣传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传播作用,让人们了解污染的严重性,如一次性塑料制品对身体的潜在不良影响以及给后代带来的危害。通过各种志愿活动使人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根本而不是强制地要求其自觉做到避免使用塑料袋,不随手乱扔垃圾。3.2 从强制的角度,尽快制定有关白色污染的法律,规范个人企业行为。
国家应加快制定相关法律的步伐,建立健全对白色污染的监控管理处罚机制,明确规定各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做到赏罚分明,对不自行回收又不交纳费用的, 严厉处罚,扶持使用绿色包装材料的生产企业。例如我国《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从2008 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3]
。使用厚度小于0.025 mm 的塑料。
3.3 依靠科学进步,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寻找可行的替代品。
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不仅要从生产和使用的层面着手,还要从根本上解决即解决塑料的难降解的问题。大力研发绿色可降解塑料,要求被废弃后,破坏其网状的化学结构,使高分子分解成较小分子,能被自然环境分解。目前可降解塑料有以下几类: 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水降解塑料,可控光-生物降解塑料等[4]。
3.4 分类回收塑料垃圾,实现再利用。
要做到这点即是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首先应该制定有关塑料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规定,这不仅能保护环境还能产生相当大的的经济效益。相关专家指出:每回收利用1吨废旧塑料,可节约自然资源120吨,节约标准煤1.4吨,减少垃圾近10吨[5]。面临现有资源的日益减少,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严重情况,各国都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对可再生资源和废弃材料的开发利用,在这方面作为比较杰出当属日本,提出了循环经济立国,并制定了相应的资源循环利用法。4.结束语
总之,白色污染不仅严重危害各类动物和人类的生存,还会破坏生态系统。随着它的不良影响日益凸显,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政府应加快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推行,鼓励采用绿色包装等。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白色污染的治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实现。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们应采取积极态度,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购物随身携带环保塑料袋,分类处理生活垃圾,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终有一天白色污染将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1] 蔡明池.塑料包装材料行业状况分析[J].中国包装,2004,1:35 [2] 杜建雄.刍议中国白色污染及防治对策[J].社科纵横(SOCIAL SCIENCES REVIEW),2013,28(12):50-51 [3]付宜飞,张钦帅.白色污染的危害与现状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3):112-113 [4]李芳蓉,刘凤霞.绿色化治理白色污染,加快生态文明建设[J].甘肃高师学报,2013,18(5):66-70 [5]李芳蓉,童丹.白色污染的危害及其绿色化治理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29(3):39-44
第四篇:我国养老保险主要问题研究
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3)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伴随着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养老保险的需求在加速增长,同时政府在管理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因此,以认真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建立规范、科学的养老保险制度有一定的必要性。这对于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也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养老保险体制
管理漏洞
解决措施
一、重复参保领取双重养老金和冒领养老金的问题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尚未实现全国统筹,养老保险系统信息不能共享,一些企业和退休人员在不同区县重复参保领取双重养老金或者冒领养老金的现象层出不穷。广东省社保部门为了防止养老金被冒领,规定离退人员必须进行生存资格审验,即领养老金要证明自己还活着,这项规定引起了许多公众的不满,但同时也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我国养老保险法律体系仍不健全,立法程序缺乏科学化。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程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的。在我国,先有地方规范性文件、规章制度然后逐步上升到法规、法律的层次。因此,在养老保障法律体系形成和实施的前期阶段,各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仅仅依靠政策性的文件来实施,缺乏整体性、稳固性和可持续性,导致部分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个别社保部门为了方便管理,无视弱者的尊严和权利。
(二)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欺诈、冒领基本养老金的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偏远的山村或农村地区,拥有领取基本养老金的老人死亡后,由于其亲属实行偷埋,或者死亡后仍不向公安部门户籍管理处登记,造成社保部门难以及时掌握具有领取基本养老金人员的生存信息,从而导致基本养老金被频繁的冒领。同时由于社保部门在追查、监督养老金的领取情况时成本过高,掌握线索难,因此会出现监管漏洞,导致养老金的大量流失,加剧了我国养老金收支失衡的严重程度。因此本文认为解决冒领、欺诈养老保险金可采取以下措施:
1、政府应建立健全立法,进一步规范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和程序,扩大宣传,加大冒领养老金的惩罚力度,实施举报奖励制度。
2、针对部分离退人员异地生活,异地支付养老金情况,各地区政府可以联合起来,建立异地协查制度,甚至可以与公安部门和民政部门合作,及时获取迁入和迁出离退人员的信息。
3、针对偏远地区,社保部门可以利用高科技,例如采用指纹确认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或者是也可以采用视频对话的方式和上传最近照片的方式来掌握离退人员的生存状况。
4建立全国县级以上的社保经办机构的信息库,并向社会公布,方便工作人员查询参保人员的基本缴费和生存情况。
4社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时常利用走访、调查、慰问的方式来掌握离退人员的生存情况。
二、农民工群体社保关系异地转移难的问题
2010年1月1日,国务院开始转发并实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这对解决农民工群体社保关系异地转移与接续问题具有标志性意义,甚至对经济社会的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根据近两年的实施效果上来看,这个《暂行办法》也存在着先天的不足。
(一)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目前我国各地养老保险大多只实现了地市级或者县级统筹,同时由于各统筹地区对养老保险管理措施和实施标准各不相同,这又阻碍了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
(二)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东西部二元结构致使养老保险在转移过程中难以衔接,比如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计了有别于农村社会保障和城镇社会保障的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各地的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尽管《暂行办法》规定可转移,但制度的差异性和非普遍性使养老保险关系在转移过程中难以对接。
三、养老金在缩水的问题
养老保险基金是保障养老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随着投保人数的增加与保险待遇水平的提高,如果这些养老保险基金如果不能有效的运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高,原来的基金就难以保值,同时也不能保持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和投保人的利益。所以对于养老金的增值和保值我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基金安全是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最根本的原则,因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任何举动都会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投资一定要慎重。同时政府也必须加强对基金的监督和管制,严格控制安全性的投资比例下限和投资风险的上限。
(二)养老保险相关的管理部门在运营养老保险资金时,必须随时准备一定数量的现金和活期存款,以保证能及时足额地给付各项养老保险基金。另外养老保险资金要能够迅速的融通、变现和周转,以保证及时、足额的给付各项养老保险费用。所以养老保险基金可以投资那些灵活性比较强的股票、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银行存款等项目,并详细的计算投资周期与给付周期,保证两者的相对平衡。
(三)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可以选择组合投资,因为组合投资可以有效地分散投资风险,避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当一些投资项目的收益率降低时,另一些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可能是上升的,这样通过分散投资,运用一些合适的投资组合,养老保险投资基金就可以取得一个较稳定的平均收益率。
(四)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渠道单一,基本都限制在专户储存和购买政府债券,限制十分严格。另外,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违规投资、挤占,挪用的现象严重,这也反映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监管手段的落后。因此我认为我国养老保险机构可以适当允许保险投资公司的参与,主动运用新型的投资工具或者委托投资机构进行投资,从而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李郁芬
社会保障的二元结构分析[ J]1 经济学家, 1996,(4)[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新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7,(6)[3] 董克用.郭开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30年[J],高端视角,2008,(12)[4] 余亚平.正确把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诸种关系[J],社会科学,1998,(6)
作者简介:李浩帅(1987--),男,汉族,河南许昌市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联系地址:河南大学金明校区研究生宿舍楼16栋101室手机:***,邮编:475003
李浩帅收,
第五篇:我国外资企业劳资关系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资本的流入,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劳资矛盾日益激化,劳资关系的剧烈冲突将成为不争的事实。现阶段我国劳资关系紧张现状不容忽视,从外资 企业 在华的劳工工资、福利保障待遇等 问题 出发,研究 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的政策建议。解决劳资双方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完善制度、健全组织、加强 教育、严格执法。
关键词:外资企业;劳资关系;应对思路
一、在华外资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外资企业把外地工排除在 社会 保障之外
跨国公司在华企业招聘了相当数量的外地工(或劳务工、或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他们在工资上与正式合同工同工同酬,但不能享受养老保险、个人与家属的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而他们却正是从事苦、累、脏、险、工作多、加班加点多的工人,在健康上隐忧甚多。
(二)外资企业员工存在就业危机
一是裁员和工人下岗待业的情况已在少数企业开始出现。随着同行业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之间的竞争有可能加剧,这种现象会增加,程度会加深。二是工人为缺乏就业安全而不安。目前 劳动合同有效期一般是一二年,有些外方企业甚至主张一律实行一年期劳动合同。而《劳动法》规定,合同期满后,企业有权终止合同并不给被辞退者以任何补偿。
(三)推行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的工作相当艰难
外方对签订集体合同一般均持慎重态度,多须经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分部的批准,很费时间。有些外商抵制集体合同,他们认为就业条件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个人之间的事,雇主应有决定权,不愿承认并害怕工会享有代表职工集体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的地位与权利。此外有些地方和部门的个别领导人,为了引进外资,漠视职工权益。他们以“不要 影响 投资环境”为理由,要求工会放弃或推迟签订集体合同。
(四)职工参与(民主参与)的层次低、范围有限 跨国公司在华企业规定工会主席列席董事会的,主要在一部分中方控股或中外双方股权相等或相近的合资企业。只有很少的企业把生产经营方面的问题也提交这种协商机制进行讨论。在为数不少的企业里,这种机制实际上主要是由企业人事部门与工会运作。总的说来,职工民主参与制度,在在华跨国公司里,目前处于初始阶段。
二、在华跨国公司劳资问题的原因 分析
(一)从外商企业角度的原因分析
1.外商对华投资的心态与利益动机
中国 的对外开放政策、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吸引着外商的投资。部分外资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无视职工的尊严和权利,用各种手段防范员工。强烈的利润动机是造成外资企业劳资关系紧张的根源。由于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上长期是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更加加剧了企业对员工的苛刻和使用严厉的制度约束员工权益。
2.劳动合同制度
企业在劳动合同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劳动合同缺乏足够的 法律 效力,企业可以随意变更、修改合同 内容 甚至撕毁合同;劳动合同中对员工的权利规定较笼统模糊,而对职工的义务、职责要求严格;有相当多的企业未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致使大批职工就业无保证、失业无保险的。
(二)从中方角度的原因分析
1.地方政府态度
有些地方政府不惜以牺牲职工权益为代价,对资方的某些侵权行为置若罔闻,对待外资企业损害职工利益的事件不闻不问或是对职工进行干预和设置障碍。其原因在于不少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和 经济 利益,在这两个目的的驱使下,造成了出现企业侵害职工权利事件时,职工无法从政府那里得到应有的支持。
2.中方管理人员
不少中方管理人员常常由于自身事业 发展 的需要以及经济上的考虑,在私利的驱动下,完全站到了一心维护外商利益的一边,乃至纵容外商损害国家与职工的利益,甚至还利用他们对中国社会情况的了解,为外商谋取暴利出谋划策,这也使得中方职工失去了最低层次的保护。
(三)从职工角度的原因分析
1.工人利益没有有力的表达渠道和保护机制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工会组织对资方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够起到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相当多的外资企业中工会至今没有建立起来,现行的工会组织对职工权益保护并不有力,即使建立起来的工会职能也存在虚化现象。另外,至今统计表明,大多数劳动者没有加入工会组织,成为工会会员,享受工会组织带来的保护。
2.职工维权意识弱
外资企业中大量农民工和转制企业职工缺乏维权意识。大量刚刚进入企业的农民工,不了解工会的作用和好处,缺乏通过工会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转制工人加入非公有制经济行列,非公有制企业中员工的维权意识尚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