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村镇卫生院加快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工作汇报
石村镇卫生院
加快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展情况汇报
根据《广饶县加快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实施方案》(广政办发【2009】5号)通知要求,2009年,石村镇卫生院承担了全县74处卫生室能力提升工程中的6处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在上级的统一领导、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各方努力和认真实施,此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我院承担村卫生室能力提升任务的6处村卫生室分别是大尧、辛庄,佛王、韩疃、东秦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王家大营标准化村卫生室。截至目前,辛庄、韩疃、佛王、王家大营4处卫生室已按照建设标准的要求完成了业务用房的整修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已经达到六室分开,医防分类管理、布局流程合理,符合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网络等条件。东秦、大尧2处卫生室正在制定整修方案,于近期对业务用房进行整修改造,估计6月底完成。基本设备配置方面,6处村卫生室都已经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等信息化管理设备,并实行合作医疗网络现场直报。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高标准严要求,加
快建设进度,加强提升力度,逐步配齐显微镜、心电图等基本检验、检查设备。二是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加强,以能力提升为重点,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能力。三是结合卢森堡慢病培训项目制定详细的乡村医生培训计划,采取集中理论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鼓励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医师考试,提升乡村医生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三日
第二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我院以“强化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为宗旨,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目的,全院各科室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现将前段时间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方面
1、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到农合报 销范围。
2、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
二、加强了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今年6月,开通了国家中管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本院职工及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可以收看中管局视频会议和参加专业知识技能视屏培训(每周二下午)。
2、加强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老中医药教师带徒工作,中医院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3、进一步落实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帮扶指导工作:指派3名中医药人员到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医疗与技术培训,根据需要,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
三、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科室正在逐步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根据临床需要,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按摩、火罐等中医技术服务;效果显著。2013年诊治患者400余人。
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我院现有门诊中药房50平米,中药品种360余种,中药饮片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明确药品质量管理责任,层层把关,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晾晒炮制等记录,保证了药品质量,加强了中药房规范化建设。
五、中医预防保健工作逐步开展
根据《广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要求,对65岁老年人,0-3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乙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开展中医健康教育。
结合季节特点,开展中医“治未病”项目。针对咳嗽、哮喘、体质虚弱的患者,在三伏天开展“三伏贴”疗法。
第三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上级部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江苏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指导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发挥我院在盐都区中医药服务网络的龙头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为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
二、加强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我院进行了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中医医疗设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接建病房楼2597平方米,基中标准化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已投入使用;
三、四楼手术室、产房,正在装修。门诊楼的辅助用房,接建220平方米,部分用于开展磁共振项目,该项目已经省卫生厅审核许可;部分用于数字化接种门诊。变压器由原来的160KW,增容到400KW。在病区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区,门诊设置了综合治疗室。重新规范全院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导向标识标牌。未病堂、百草堂设计装修风格有鲜明的中医特色。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我院疼痛科为市级重点专科,肛肠科、糖尿病科为区级重点发展学科。疼痛科注重中医特色,对该科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同时根据专家的经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顾,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病、肩周炎等病症,临床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好评。肛肠科在治疗痔疮、肛瘘、肛裂等方面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建立了“治未病”服务平台。规范了服务流程面向公众提供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包括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信息库建设、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等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通过开展“治未病”服务,拓展了医院服务范围,我院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拓宽了服务半径,提高医院影响力。通过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多种方式,将服务半径从院内扩大到社区、农村和家庭,充分显示出开展“治未病”服务的综合实力和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影响力。连续开展“冬病夏治”活动,为广大患者提供冬病夏治穴位三伏贴中医特色治疗。取得疗效显著,得到广大患者普遍。
3.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HIS信息系统;门诊、病房全部使用电子处方,近期院分管院长、医务科长、临床科室派人到区卫生局参加培训,正积极准备使用电子病历。建设中医药视频网络学习的平台,每周二下午,组织全院职工进行中医学习。与市中医院专家建设远程会诊平台,开展远程会诊。
三、加强中药饮片管理及使用
我院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药事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药品质量管理责任,每年对药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中药饮片全部由盐城市中药饮片厂购进,由主管中药师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对中草药养护一遍,保证了药品质量。
鼓励使用中草药,推行中医绩效考核。医院逐年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临床路径,每个临床科室至少2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开展非中医类别专业技术人员“西学中”教育;并不断引进中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外派进修、对口支援、师承培养和继续教育等方式,持续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今年引进中医药人才2名,加快中医人才引进培养,9人参加中医研究生班学习。将全院所有青年中医类别临床执业医师纳入青苗工程培养,中医师承有声有色,2011年、2012年分别举行第一、第二批中医师承拜师仪式。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为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我院在医院走廊、过道、诊室、病房等处悬挂古代中医名家、中医药、“治未病”等宣传图画,积极营造中医药特色服务氛围,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每年和省中医药学会、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合作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江苏行、健康你我他”、“中医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活动。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作用率。
六、加强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院作为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承担了全区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任务。区卫生局和我院联合举办了“盐都区中医药治未病冬病夏治社区行活动”,并深入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健康管理和保健服务相关规范及技术规范培训。医院对口支援中兴、北蒋等乡镇卫生院,以专家门诊、定期查房、学术讲座等形式,构建中医对口支援关系。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今后要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中医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大中医诊疗设备和中药房设备的投资力度;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业务技术水平。
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第四篇:宁乡县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宁乡县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县基层医疗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要求,我局2月底3月初,组织有关单位、科室有关人员,对全县33个乡镇卫生院和426家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下统称村卫生室),采取现场查看、汇报座谈、走访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我县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大对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夯实工作基础,完善服务网络,强化行业监管,使我县村卫生室迅速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一是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网底建设逐步改善。近年来,通过项目建设先后完成全县28个村卫生室的新建、改扩建工作,建成一批标准化村卫生室,全县村卫生室业务用房总面积总计达26000多平方米。农村群众就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进一步缩短了农村院前急救半径。
二是村级医疗机构技术力量逐步增强。采取引进和培训并重的原则,通过招聘招考、动态管理、择优劣汰等渠道和方式有效充实了村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近年来,平均每年开展乡村医生培训80课时以上,专业技术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对村卫生管理室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大力推行目标责任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推进村卫生室人员选聘制,着力加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对村卫生室机构设置、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考核等“六统一”的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监督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四是医疗卫生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我县乡村卫生事业投入,增强了基层医疗的保障力度。2007年县人民政府给全县村卫生室每家配置了5000元的基本设备;连续5年以来,市财政对我县每家村卫生室补贴1万元;省卫生厅对全县所有村卫生室均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今年县财政将统筹各级财政对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和执行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销售给予适当补助。2011年底开始在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效减轻了广大老百姓就医的负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不能从根本上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水平有待加强。医疗卫生专业高学历从业人员绝大多数聚集在县直医疗单位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学历普遍较低。目前在岗乡村医生425人,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只有人20多人,中专及中专以下近400人;仅100多人具有国家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其余村医基本是90年代初县级卫校培训过的和过去的“赤脚医生”,年龄、知识结构老化问题比较突出,承担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存在困难。
(二)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卫生室业务用房不足,设备陈旧落后,距建设标准有仍有一定差距。另外还有大部分村卫生室建在村医生自己家里或在外租房,由村部提供村卫生室业务用房的只有四分之一。由于基层医务人员层次不高和设备缺乏,加之群众就医观念发生变化,导致群众大小病都向县直医院集中,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而相当一部分基层机构,服务人群逐渐萎缩,特别是农村合作医疗、国家基药制度实施以来,乡村医生的业务收入明显下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行业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松懈,医疗安全存在隐患,个别医务人员对患者态度生硬,在社会上影响不好;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下滑,存在超剂量使用抗生素、开大处方等不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甚至个别村卫生室存在使用过期药品和一次性针管重复使用的问题。
三、几点建议
1、稳定农村卫生队伍。在解决基本设施的同时,要安排专项资金,统筹解决农村卫生人员的结构及待遇问题;建立与城市医生有别的职称晋升及职业医师考试机制;按照逐级帮扶的原则,提高县、乡、村卫生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争取早日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问题,解除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提高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本科以上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力争在全县每一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一名本科医学院校毕业生,鼓励医学专科毕业生到村级卫生所工作。
2、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资金,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经费,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具体实施方案。按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标准要求,努力改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落后面貌,尽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
3、合理调整城乡卫生资源。人员、设备、经费应重点向农村倾斜。
4、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落实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轮训制度,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卫生队伍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采取开展在职学历教育、离职进修、转岗培训等形式,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的培训;继续实施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结合“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实施,建立健全城市支援农村的卫生工作长效机制。
5、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合理布设医疗机构,逐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乡镇卫生院基础配套和食堂、职工宿舍等附属设施建设,健全服务功能。加快村卫生室建设,扩大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面,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诊疗目标。把城市卫生投入重点转向社区卫生机构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努力,切实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底”薄弱问题。
第五篇:玉门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玉门市中医医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玉门市中医院始建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正式挂牌开始于一九九一年十月,于1999年被授予“甘肃省爱婴医院”,于2013年晋升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玉门地区唯一的一所县级中医医院,是玉门市中医药工作的龙头。
现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116平方米,其中门诊建筑面积 1796平方米,住院部建筑面积6560平方米 ,辅助用房面积760平方米,实际开放病床 158张。年门诊量10万余人,年收治住院病人4200余人,住院患者次均费用为2728元。
全院现有职工19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2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145人;设置临床科室有:内儿科、外科、妇产科、风湿疼痛科、口腔科、皮肤科、急诊科,医技科室有:中心药房、检验科、功能科、放射科;拥有16排螺旋CT1台,美国GE彩超3台、DR、C型臂、500MA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免疫荧光分析仪、细菌鉴定仪、血培养箱、尿沉渣分析仪、ECG-8110P型全自动心电图机、胃镜、肛肠多功能检查治疗仪、数字化宫腔手术B超诊察仪、中药熏蒸舱、蜡疗机、脑循环治疗仪等先进仪器设备100余种150余台件。
我院以“强化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为宗旨,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目的,全院各科室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现将前段时间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并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
1、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到农合报 销范围。
2、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开展非中医类别专业技术人员“西学中”教育;并不断引进中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外派进修持续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去年引进中医药人才6名,加快中医人才引进培养,9人参加进修学习。
2、依托医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平台,共培训我院以及乡镇卫生院、社区、村卫生所中医适宜技术三期,共300多人次。
3、加强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 五级师承教育中医药教师带徒工作,中医院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4、充分发挥中医基层指导科作用,定期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医疗与技术培训,根据需要,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
三、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各科室建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根据临床需要,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按摩、火罐等中医技术服务;重点加强了肛肠科和肺病科专科建设,其中肛肠科采用中药灌肠和中药薰药等方法,肺病科采用针灸疗法、穴位贴敷、中药熏洗等特色疗法,效果显著。2014年诊治患者100余人。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我院现有门诊中药房50平米,中药品种360余种,中药饮片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明确药品质量管理责任,层层把关,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晾晒炮制等记录,保证了药品质量,加强了中药房规范化建设。
五、鼓励使用中草药,推行中医绩效考核。医院逐年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临床路径,每个临床科室至少2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六、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工作
根据《甘肃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乙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开展中医健康教育。结合季节特点,开展中医“治未病”项目。针对咳嗽、哮喘、体质虚弱的患者,在三伏天开展“三伏贴”疗法。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
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电子处方为核心的医院HIS信息系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筹建中医药视频网络学习的平台,完善远程学习系统。
八、今后努力的方向
1、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中医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2、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3、加大中医诊疗设备和中药房设备的投资力度;
4、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业务技术水平。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玉门市中医医院
2014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