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生的良好卫生规则意识培养探究
农村小学生的良好卫生规则意识培养探究
安岳县李家镇中心小学陶甫
有些乡镇学校对小学生的卫生规则,没有进行较全面的探讨及多样化的宣传教育,忽略了对学生的卫生行为方式指导,强调了卫生规则意识的保持训练,学生形成的卫生规则意识是刻板的,不能在新的环境中产生迁移。学校每天分班分块,从早上、中午到校后以及下午放学后,都安排学生打扫卫生。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值周学生每天随时检查、登记、打分、评比等,还是不易让学校保持“一贯的卫生、整洁、美观”的亮景。真是苦了学生,累了老师,困了领导。对此,我们作了长久的实践、研究、总结。
一、让小学生在规则的宣传学习中,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卫生规则的宣传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内化环节。学校把总结出来的良好卫生规则要求,通过多种宣传教育,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卫生规则的重要性及不良卫生行为的危害性。学生的认识越深刻,就会越自觉地同违反卫生规则的行为作斗争,更好地形成良好的卫生规则意识。
1.形成小学生卫生规则系列。在不断观察、搜集、筛选、归纳、咨询、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农村孩子的卫生规则系列内容。
学生身体外部(头部、眼耳、鼻子、口腔、手脚、生殖器、皮肤、肛门)卫生规则:“十二勤”是勤梳头、勤刷牙、勤漱口、勤洗手、勤洗脚、勤洗生殖器、勤洗脸、勤换洗衣物、勤洗肛门。“三常”是常洗头、常理发、常剪指甲。“七不”是不乱掏挖耳朵,不乱擦眼睛,不随时挖鼻孔,不剪鼻毛,不随便剔牙,不咬吃物体和手指,不强忍大小便。“三要”是有鼻涕要擤出,要擦净肛门脏物,要保护皮肤。
学生的衣着卫生规则:“二不”是不穿脏衣物,不许将围巾、翻边帽等捂住嘴、鼻。“二要”是穿戴要整洁,要随身携带手绢或手纸。“二勤”是勤晾晒、勤清刷。学生的公共卫生规则:“九不”是不随地吐痰,不乱甩鼻涕;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大小便;不乱倒脏水;不倒处乱写、乱画、乱刻、乱涂、乱贴、不喝酒、不吸烟、不吸毒。“二要”是咳嗽、打喷嚏要用手捂住口鼻,要勤开门窗。
2.引导小学生内化卫生规则的宣传学习。学校充分调动学生家长、学生干部,分别采取多种教育宣传方式,分不同场合、时间,组织学生学习、理解、掌握良好的卫生规则知识。
校本课程中的全面学习。充分利用幻灯、电视录像、宣传画、模型、标本,对各项卫生规则内容,进行讲解,把学生难理解的卫生规则要求及卫生行为方式,摄制成演示录像,组织各班学生学习观看,让学生去学习、掌握卫生规则知识,明白其道理。如在讲解“不随地吐痰”规则时,先后出示:把痰吐在教室地面上、把痰吐在阴暗的地方、把痰吐到地上用鞋底擦掉、把痰吞进肚子里等四幅不良卫生画,然后再讲解每种做法的不良道理,引发学生讨论应怎样做。
广播宣传中的定时学习。利用校园广播等形式,宣传学生良好的卫生规则,让学生定时选择学习规则。如设专题:一是卫生规则讲座:卫生劳动方法介绍;一问一答的卫生知识讲谈;有关学校清洁卫生的检查、评比、奖惩制度的宣讲。二是师生的卫生规则来稿:有关良好卫生规则的见闻、感受、评议稿件,如怎样搞好学校环境卫生的经验之谈以及良好卫生的规则建议、设想。三是卫生状况报道,如卫生调查报道,自控措施方法报道,有关检查、评比、奖惩结果报道等。
宣传展览中的灵活学习。剪集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照片、图片、资料进行定点展出,宣传良好的卫生规则。如把卫生规则内容,分期刊在学校、班级的板墙报的专栏里;张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乱写、不乱画、不乱刻、不乱涂、不乱贴”等永久性标语;展出学校本期清洁卫生工作要点以及保护校园清洁卫生的决心书、倡议书等;展出每月卫生先进事迹及每期的卫生习惯标兵照片;展出“乱倒脏水、垃圾,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影响人的健康”的图文资料等。
学科渗透中的深层学习。根据学生特点,各科的要求,灵活运用“对比、联系、讨论、调查”等渗透教育法,把学生卫生规则有关的知识与道理,有序、有机、有节、入耳、入脑、入心地渗透到各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卫生规则的教育与学科的知识传授,行为指导,道德教育融为一体。
融入读写中的感悟学习。充分利用标语、板报、儿童读物等,通过学生视觉,在有意无意中,学习掌握卫生规则知识,懂得要这样做的道理。如订阅、购买、租借一些卫生知识相关的儿童读物,进行课外阅读实践思考。另如,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办卫生规则为主题的手抄报,由学生自己专项调查、收集资料,做到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卫生劳动的真人真事点击;卫生劳动的感受;讲叙自己对不良卫生行为的纠正;违反卫生规则的幽默故事、漫画。
班队活动中的讨论总结。利用班会及课外的讨论、讲演、交谈等方式,进行讲解教育,让学生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养成事前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卫生规则的要求,思考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用良好卫生行为动机去战胜
违反规则的想法和做法。如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卫生行为问题,利用班会、集会,列举学生良好卫生的具体现象,并追根寻源,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卫生规则知识。
其它形式中的交流提高。利用谈心、调查、测试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授卫生规则知识,教育学生做好卫生。如把小学生良好卫生的有关规则,打印成资料分发给学生家长、学生干部,对学生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对照询问,交换意见;利用调查、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卫生规则的理解、运用情况,根据结果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让学生全面掌握规则、明白道理;抓住契机,与学生谈心、对话等方式,对个别学生进行良好的卫生规则教育。
二、让小学生在规则的训练指导中,学会用正确的行为方式劳动
卫生劳动行为方式的训练指导是一个关键环节,也是一个外化环节。学校要以一定的卫生行为方式内容,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卫生行为方式指导,让学生能恰当选择卫生行为方式,迅速地解决有关自身的外部、衣着、环境的卫生、整洁、美观问题。
1.确定小学生卫生行为方式的指导内容。根据小学生卫生规则内容要求,确定卫生行为方式指导内容。学生的身体外部卫生行为方式有:洗头、梳头、理发,掏挖耳朵、擦拭眼睛、擤鼻涕挖鼻屎、刷牙、漱口、洗手、剪指甲、洗脚、洗生殖器、洗澡、洗脸、换洗衣物、护肤、擦拭肛门、清洗肛门;学生的衣着卫生行为方式有:穿戴衣物,晾晒衣物,刷洗鞋子,清洗消毒卫生用品;学生的公共卫生行为方式有:吐痰,解大小便,倒垃圾,倒脏水,扔废弃物,甩鼻涕,咳嗽打喷嚏,开门窗。
2.鼓励小学生掌握使用恰当的卫生行为方式。教师、学生家长采取各种指导方法,分不同场合、时间,组织所有学生集中或分散地进行卫生行为方式指导,教会学生知道怎样去做,提高他们的卫生劳动操作水平,使他们具有独立选择良好卫生行为方式的能力。
示范操作中的全员指导。把小学生良好卫生规则的所有行为方式进行录像,放给学生观看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既掌握了行为操作的基本要领,又感到学习的愉快。在此基础上,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集体操作训练,边训练边鼓励动作规范的学生,让学生知道他们做的好在哪里。这样学生容易及时了解自己操作的正确与否,容易找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明确努力的方向,达到自我矫正不良卫生行为方式的目的。对落后者,要进行个别指导与训练。
生活实践中的个人指导。学生卫生习惯的行为方式是在一天天反反复复的卫生劳动实践中掌握到的。教师、家长在学生卫生劳动实践时,按卫生规则要求,做好学生的卫生行为方式指导。
吹一吹:按时提醒学生要按照《小学生一日自我服务性劳动指南》去做好每项卫生劳动,叫学生不要忘记。
看一看:适时看一看学生的卫生劳动做到位没有,还有不有其它问题。
讲一讲:对学生没有做好的卫生劳动,要给他讲清该项卫生劳动的行为技巧,开导学生分析该项卫生劳动的行为方式的心理和做法科学性,对有其它问题的,还要进行劳动观念或纪律制度教育。
教一教:对教给了该项卫生行为技巧后,学生都还做不好的,要进行示范指导或手把手地教,让学生领悟、掌握正确的卫生劳动行为技能。
练一练:在指导后,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做,自己去操作练习,积累该项卫生劳动经验。
查一查: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检查,通过正确与错误的卫生行为技能、经验对比,使学生区分正确与错误的卫生技能,让自己的卫生行为产生更好的效果。
评一评:当着学生进行评价一下,要有明确的情感倾向,是奖是惩,是褒是贬,态度要鲜明,但要尊重、爱护学生,让学生保持愉快,正确掌握该项技能技巧。快乐游戏中的巧固指导。我们将枯燥的卫生行为方式训练融于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如,我们常把学生跳皮筋时唱的歌进行改编,留下原来的曲子,改换歌词。改编后的歌曲(洗手歌、扫地歌等),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有趣,让学生在玩中受学习。这样会给学生的一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定期竞技中的交流提高。运用竞技的形式,一个学期开展一次卫生行为方式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运用的激情,提高学生学习掌握卫生行为方式的自觉性。如班级之间、个人之间的竞技活动,能形成互帮互学的训练气氛,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掌握行为方式的积极性,提高整体学生卫生行为技能水准,达到竞技的目的。
三、让小学生在规则的强化训练中,形成良好的卫生规则意识
卫生规则意识的强化是一个核心环节,也是一个形成巩固环节。学校必须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学生干部、部分学生,积极运用多种步骤与方法,对学生的卫生行为进行训练和强化,使学生时时处处能在自身的外部、衣着、环境保持一贯的卫生、整洁、美观。
在重复练习中构建循规践行的初模。为了让学生的良好卫生行为能经常重复发生,形成定势。学校、家庭应积极创设适当条件和教育情境,如家庭、班级、学校给孩子添置相应的卫生所需的最起码的衣物卫生用品、工具、设备设施。布置优美整洁的环境,引导发学生形成良好卫生意识体验,如学校在对校园的卫生环境改建和不断美化、绿化、香化,让学生个个全身洁净、穿戴整齐、美观,教室打扫干净,布置得整齐、大方,让校园环境整洁、漂亮、舒适。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生一般能自觉地抑制自己不良卫生行为,努力地达到各种良好卫生规则要求。
在参与活动中积存循规践行的经验。学校、班级组织多样化的卫生规则教育活动,唤起学生不断重复发生的良好卫生行为的情感。一是比赛活动,以学生良好卫生规则为内容的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以学生良好卫生行为方式为内容的技能比赛。二是表演活动,如以“爱清洁、讲卫生”为主题,以歌舞、顺口溜、小品、相声为形式的文艺汇演等。三是宣讲活动,如请中心卫生院儿科作“不爱清洁卫生而发病”的病历讲座,很具有说服力。四是阅读活动,如学校收集、购买、租借一批卫生知识图书、资料,各班分期到学校统一借阅。五是观察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观看卫生的影视、图文等;六是实践活动,如组织各年级学生打扫校外街道卫生,到街道宣传卫生知识等。
在反躬自省中形成自已循规践行的定势。引导学生发现认识自己的卫生行为,让学生“反躬自省”,做出对自己卫生行为的评价,再发展到由学生自己去“从之”或“改之”。如,把良好卫生规则融入学生喜欢的影视中,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在学校生活中,树立良好的卫生榜样,让学生在平时的卫生劳动中借鉴学习。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是教师、家长。因此,教师、家长要随时做好自己的卫生劳动,克服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学生要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让自己的一举一动给孩子起好示范作用。教师更应自觉地把”爱清洁、讲卫生“作为自己最起码的师德。
四、让小学生在规则意识的管理中,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对小学生的卫生规则意识培养,光靠领导和班主任,这是不行的,学校要重视健全各种组织制度,加强领导,调动教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全员、全面的卫生规则意识的强化管理。
坚持卫生检查。鼓励学生以《小学生一日个人服务性劳动指南》的要求,安排自己的学习、劳动、生活,按值周检查制度的行为要求去规范自己的卫生行为。学校、班级对学生身体的外部、衣着、环境的卫生、整洁、美观,进行全面或重点抽项检查。学生身体外部、衣着卫生的检查程序:一照——三看——五察——二闻——三查——八问;公共卫生的检查程序:“二巡视——二查看——二调查”。检查到了问题,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进行及时地处理。
强化常规管理。把学校及班上的卫生检查管理纳入学校常规管理日程,全员全面
管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卫生行为结果和进步情况,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过程和卫生行为,并根据卫生规则要求,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自觉自愿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过程和及时处理行为的结果。
每周一公布二小评二强化。“一公布”:学校在周一朝会前,把各年级的检查结果及排名填写在值周检查大评比台上。“二小评”:值周领导在周一早上的大集会上对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卫生劳动情况进行总结,对做得比较突出的人和事进行大会表扬,对本周学生卫生工作做强调;在周一下午的教师例会上,对各班学生卫生规则意识的教育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并要求限期改正,以及对本周的卫生规则意识的教育管理工作,作要求。“二强化”:就是教师、学生家长要就事就人加强学生的卫生规则的教育训练;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值周学生,要针对上周出现的问题,在本周加大此方面的学生卫生行为及其结果检查力度。
每月一小结一活动一彻底。“一小结”:每月清洁卫生检查完后,及时地做好汇总,选出学生卫生先进,评出卫生先进班,并发给流动红旗。“一活动”:根据这一月检查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开展一次学生卫生规则的教育活动。“一彻底”:结合开展的活动,进一步检查,纠正这方面的不良卫生行为,让这方面的良好卫生行为得到巩固,不再发生类似不良卫生现象。
每期一总结三奖励一评价。“一总结”:每期期末,对卫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三奖励”:评出卫生先进班集体、学生卫生习惯标兵、卫生先进教育工作者,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召开表彰大会,进行表彰、拍照。“一评价”:班主任负责组织部分学生家长、学生干部、学生,坚持定性与定量和即时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班上的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各种评价中,养成自觉调控自己的卫生行为的习惯。
每年一完善一狠抓三作用。“一完善”:每年结束了,学校都要对卫生的检查、考核、奖惩等制度进行补充,修改完善。“一狠抓”:每一新学年开始,要求班主任要对一年级新生的卫生规则意识,进行重点教育、训练。“三作用”:就是“老”学生要时时处处帮助新同学进行卫生指导、教育,起好示范作用;高年级学生承担对学校卫生检查指导的任务,积极参与“纠正不良卫生行为”活动,起好带头作用;低年级学生监督高年级学生的卫生劳动及其结果,起好监督作用。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广西桂平市南木镇和社小学 赖杰燕
(电话:***邮编:537226)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农村小学的老师,我深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以下是我对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下认识。
一、兴趣、训练促习惯养成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所以抓学生不良习惯的转化、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来说,都是一个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我的做法是:反复训练、严格把关、激发兴趣、养成习惯,在对学生进行排队出操训练时,我要求学生集合站队做到“静、快、齐”,听到口令,老师数三下,“声落、动止、队形成”。慢了,解散重做,做好了表扬,反复训练,直到达到要求,形成习惯为止。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并持之以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将要求转化为学生可具体操作的行为方式和程序,这对低年级儿童和初始训练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例如,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可设计成下面这样四方面的要求:①看——全神贯注地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②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③想——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和同学的回答,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④做——认真动手操作实践和进行练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情感带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低年级的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作为班主任要创设更多教育机会,使学生在入情入理的教育中体验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为此,我每天都会利用好晨会课时间,及时把班中出现的情况和发生的事情,和孩子们一起分析,引导他们学会辨别好坏。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对做了错事的学生提出要求,寄予希望,使孩子们体会到,老师是爱他们的。何振明是我们班的皮大王,一开学我就让他做领读的小老师,带领大家早
读。站在讲台上的他站得规规矩矩,领读的声音非常的响亮,做好了同学的榜样。但好景不长,不久他的坏习惯就暴露出来了,上课插嘴,做小动作。我就跟他谈心,了解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他说:“老师,我知道这样做不对,我想改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就耐心地教育他说:“老师知道一个人的坏习惯是不可能一下子改掉的,可是不能以这个作为挡箭牌,老师建议你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每天要改掉一点,自己督促自己,老师也随时提醒帮助你,好吗?”他听了非常开心,一下课就写了个纸条给我,表示了自己的决心,就这样,他每天都会来问我今天表现得好不好?如果我说好,他就会一蹦老高,如果我说你表现得还不够,他就会悄悄地做一些好事,现在他上课总是积极发言,课余还主动去督促帮助班里的后进生呢!,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
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第三篇:浅谈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一、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意识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意识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当树立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治学态度和思维方式都要求新求异,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只有在这样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科学环境,努力的学习、探索、研究才能有新视角、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最原始的创新思想才会慢慢在大脑中扎下根。坚持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就必须以科学学习为中心,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科学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真正为学生提供成长的精神动力。创造一种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所以,在科学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和鼓励“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科学课教师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黄金时代,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有意识的开发学习的创新潜能,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土壤里剥下创新的种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如:在讲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我们都采用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求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多方面、多维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又比如:在三年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除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之外,这样做还可以同时进行植物和动物生长变化的观察活动,使学生领悟到植物和动物的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的初步认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古人说过: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质疑,喜欢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造企业管理论文http://www.xiexiebang.com/qygl/型人才的重要品格。瓦特小时候提出“壶盖为什么会动”的疑问,后来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小时候提出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的疑问,后来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十分重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简单否定和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答。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并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恰恰相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更多的新问题,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
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种精神,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但创新更是一种能力,它不局限于某一种具体操作能力,它是一种创造力,是一种思维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创新能力是科学精神培养的实质。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和必需,并且要注重创新的原始基础、感悟和好奇心,并以此为基础一步一步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独立实验时表现出来的宝贵品质———勇于创新。直觉和洞察力表面上看是一种先天素质,实际上它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厚积薄发,是一种感悟,是一种环境氛围的熏陶。通过学习和多参加活动及社会实践,小学生的直觉和洞察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的机率会越来越高,而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显得至关重要。如:在讲授《一天的食物》中,通过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等。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简单的统计分析。学生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这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赞扬,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要采用 “因材施教”的方法促进学生优势才能的发挥和发展,要发现和发展学生身上的多方面潜能。通过对教材中基本事实的具体分析,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我采用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完成后,让学生观察、思考再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这样做可以起到对新课内容的升华作用。在平时实验过程中,我从不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的概念,但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让学生归纳出自己独特学习心得,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充分肯定和欣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得他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以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素质教育呼唤着教学改革,知识经济呼唤着教育的创新。作为教师面对21 世纪的挑战,面对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形势,应不断开拓创新,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创论文发表www.xiexiebang.com新意识,转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捧到底的教育教学模式,借助于现代教育媒体,努力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具备的一个要素是勤奋学习和集中的注意力。勤奋必须以能集中注意力为前提。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决定着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科学研究上有重大创新的人,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常人,常人想不到的东西,他们却能创新。这与他们能集中注意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培养青少年的注意力,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歌德曾说过:阳光普照时,灰尘也会闪闪发光。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打破等级观念,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由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形成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和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广博的知识,这是创新的基础。丰富的想象力,这是创新的翅膀。鲜明的个性,这是创新的内动力。秩序意识,这是创新的制度保证。我们需要培养青少年多方面的素质,但未成年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最重要的。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培养中期工作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中期工作报告
一、成功立项切实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一)2006年1月在省领导指导下,我校参与了农村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实验课题的研究工作。标志着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也更激励我们努力工作、奋发图强搞好课题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为了使此课题保质保量的完成,特制定了《农村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是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形成了17名教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热烈氛围。
我校于2006年1月19日召开了由徐华校长主持参加的学校课题组成立大会,大会结合我校校情及我校工作的实际,讨论了我校课题的研究重点及研究方向并确定了由杨志丹等17名同志组成课题研究实验小组并落实分工。
组建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
徐华,43岁,课题负责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管理本科毕业,曾经获得区、市级优秀课,区级、市级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撰写的论文多次在 区级、市级获奖,她带领施家小学连续三年获得乡级、区级先进单位,重视科研工 作,以科研促管理,以科研促发展。
主要负责课题研究全面工作和经费保障。
课题负责人:
杨志丹,34岁,课题负责人。本科毕业,高级教师,负责学校教学工 作。区级、市级观摩课,论文多次获奖。有很强的研究能力。
主要负责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负责调查问卷的设计、下发、回收、分析,完成《农村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培养与研究分析》,负责将学校的优秀成果编辑成册。
书记:陈德军,47岁,本科毕业,小学高级教师,区优秀班主任,省级 论文。有很强的研究能力。
主要负责档案管理
参与课题研究的其他人员,主要是教研人员和各校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教师,还有长期从事学校管理的学校领导,他们构成了课题研究具体实施队伍。从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已有经验看,这支队伍都是很出色的。
研究教师分为高中低三个研究组。参加研究的教师有: 郎朗,30岁,本科毕业,小学一级教师,区级优秀课.省级优秀论文,优秀班主任,有很强的研究能力。
李毕莹,28岁,专科毕业,小学一级教师,曾经获得中级三和 班级,区级优秀课,省级优秀论文,有很强的研究能力。
邹春婷,25岁,本科毕业,小学一级教师,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省优秀论文,区优秀课。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刘伟伟,本科毕业,小学高级教师,省优秀论文,区级骨 2 干班主任,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
何丽娜,33岁,本科毕业,小学高级教师,省优秀论文,市优秀 课,市级骨干教师。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石建军,45岁,专科毕业,小学高级教师,省论文一等奖科研成果二等奖,区级指导教师一等奖,有多年的教学经验。
何娟,33岁,专科毕业,小学一级教师,省优秀论文,区优秀 课。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曾凤霞,43岁,专科毕业,小学高级教师,省优秀论文,省指导教师一等奖,区优秀教师,区优秀数学课,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区优秀队会。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胡乃军,48岁,专科毕业,中学高级秀教师,区观摩课,国家级论文,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秦剑,31岁,专科毕业,小学一级教师,省优秀论文,区观摩课。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李桂英,46岁,专科毕业,小学高级教师,省优秀论文,有很强的研究能力。
王琪,33岁,本科毕业,小学高级教师,区优秀课,省优秀论文,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吴丽敏,25岁,专科毕业,小学一级教师,省级论文,区优秀青年教师。有研究能力。
纪艳玲,33岁,本科毕业,小学高级教师,区优秀课,省优秀论文,有研究能力。
根据参加研究课题试验教师的特点将教师分为三组,进行具体细致三个方面的研究。
第一组,以一、二年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个人卫生习惯的研究。
组长为何丽娜,组员为李毕莹、纪艳玲、李桂英,吴丽敏。组长何丽娜负责定期检查组内研究情况,确立组内实施研究具体情况,收集学生教师资料,确立小课题研究目标和方案。并负责学生能正确地做眼保健操的子课题的实施与研究。
实验教师李毕莹负责学生四勤方面的子课题实施与研究(勤洗澡,勤洗手,勤换衣物,勤洗头)
实验教师纪艳玲负责学生四带方面的子课题实施与研究(抹布、手绢、水杯、餐具)
实验教师李桂英,吴丽敏负责学生书写、阅读卫生,坐立行的姿势正确的子课题实施与研究。
第二组,以三、四年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家庭卫生习惯的研究。
组长为郎朗,组员为石建军、曾凤霞、胡乃军。组长郎朗负责定期检查组内研究情况,确立组内实施研究具体情况,收集学生教师资料,确立小课题研究目标和方案。另外负责珍惜金钱,不大手大脚花钱子课题的实施与研究。
实验教师石建军负责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合理安排时间的子课题实施与研究。
实验教师曾凤霞负责提高生活技能和智力能力。学会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子课题的实施与研究。
实验教师胡乃军负责不娇宠,不任性,具有独立性,不追求享受,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子课题的实施与研究
第三组,以五、六年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校园卫生习惯的研究。
组长为刘伟伟,组员为秦剑、王琪、何娟。
组长刘伟伟负责定期检查组内研究情况,确立组内实施研究具体情况,收集学生教师资料,确立小课题研究目标和方案。另外负责节约水电,节约一切能源,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的子课题的实施与研究。
实验教师秦剑负责课间宜进行有意义的活动,不奔跑追逐,不大声叫喊,爱劳动,懂得爱惜,珍惜劳动成果。子课题的实施与研究。
实验教师王琪负责爱护学校公共财物,保护学校花草树木。文明礼貌,尊老爱幼,会使用文明用语的子课题的实施与研究。
实验教师何娟负责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积极参加值日生工作和学校大扫除,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能避开生活中潜在危险,建立起安全意识。坚持锻炼身体,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子课题的实施与研究。
(二)明确课题研究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标。
(三)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
(四)重审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五)确立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象及方法。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个人生活习惯方面(包括衣着整洁、坐立行的姿势和日常生活的习惯等。)
2、家庭生活习惯方面(包括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提高生活技能和智力能力等。)
3、校园生活习惯方面(包括书写、阅读卫生、学校环境卫生、作息制度、文明礼貌、爱劳动、勤俭节约等。)
我们将从以上三方面内容入手,把三方面内容细化为一系列具体行为习惯,按照不同年级阶段选择3组实验班级,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并有侧重地进行重点突破。我们将从以上三方面内容入手,把三方面内容细化为一系列具体行为习惯,按照不同年级阶段,选择高中低三组实验班级,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并有侧重地进行重点突破。一、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个人卫生习惯,训练培养学生衣着整洁,勤洗澡,勤洗手,勤换衣物,早晚能刷牙,每天坚持带四带(抹布、手绢、水杯、餐具)上学,保证个人卫生。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洗漱习惯。保持仪表整洁端庄。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阅读卫生,坐立行的姿势。三、四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家庭生活习惯方面,培养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训练学生有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提高生活技能和智力能力。学会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珍惜金钱,不大手大脚花钱,不娇宠,不任性,具有独立性,不追求享受,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五、六年级着重培养学生校园生活习惯方面。培养学生节约水电,节约一切能源,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在课间宜进行有意义的活动,不奔跑追逐,不大声叫喊。爱护学校公共财物,保护学校花草树木。文明礼貌,尊老爱幼,会使用文明用语。爱劳动,懂得爱惜,珍惜劳动成果。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积极参加值日生工作和学校大扫除,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能避开生活中潜在危险,建立起安全意识。坚持锻炼身体,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研究对象:我校高中低所有学生、研究方法:习惯的形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首先是完全由老师或父母来管理和约束。第二阶段是由团体管理。最后是自己管理。
培养习惯的方法要科学,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针对不同班级、学生、学科、时间、地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要行之有效,要有创新。
1、父母和教师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中,要做到:
7(1)以身作则。父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儿童的模范。
(2)发挥儿童的主动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自己学习。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办事情,父母和教师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相机指导,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3)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不断地做,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单是“知”而不“行”,单是“理论”而无实践,样样事情都不会成功。
(4)多接近自然和社会。走进自然和深入社会是养成儿童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材、活教师。
2.教师培养学生规则习惯的方法(1)循序渐进,形成训练
培养卫生习惯要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和特点出发,符合他们发育成长的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应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教师应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如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阶段着重培养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做到四勤四带,并教给他们爱护书籍,和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第二阶段着重教会学生能正确地做眼保 8 健操,维护校园环境卫生。第三阶段,针对子课题研究制定有效活动的安排,促进课题研究完成的质量。
①班级内开展四比,比个人卫生保持,比书包书桌整洁,比四勤四带,比看书写字三个一。自己和自己比有没有进步,自己与别人比,看谁做的好,班级与班级比,看哪个班有差距。活动中有奖励与鼓励,找不足,找差距,自我完善。在比赛中养成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②班级开展班会、队会,以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来提高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学校也要及时开展大队会活动,实验教师大队辅导员邹春婷负责,第一阶段开展《我该怎么做》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养成好的卫生习惯。第二阶段开展《1+1你帮我,我帮你》互帮互助,互相督促,把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住。第三阶段开展《卫生模范在你身边》活动,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上进心,带动全校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严格约束,规范训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课堂常规的培养要在课堂上落实,课前要求学生带齐学习用具,教师上课时就要 检查学生带学具的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醒,并转告家长督促孩子按照课表整理书包每天带齐学具。再如课堂常规 9 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响亮。这些行为习惯必须有细化的要求,必须有规章制度。
①.以中高年组为单位,组织发动少先队员从公共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习。并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主题班会,选出急需克服的陋习。
②.指导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等文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作战计划”(克服这些陋习的具体措施)
③、学校结合各年组各课题小组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重点,修改前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细则》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细则最后修订版》。并组织学生学习,利用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广为宣传。(3)反复坚持,强化训练。
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纠正,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小学生在习惯 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改变己巩固的条件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往往需要花较大的精力,反复坚持,才能成功。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 法,学校与班级联合强化、小组与个别结合强化,通过对他们强化训练,必能取得良好效果。强化法可与学校的常规管理相结合,学校在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生活习惯的形成情况,确立强化训练点,10 班级、学校上下一致强化训练。
①培训学生骨干,自觉执行《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细则最后修订版》。对部分较差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②、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各班以点带面开设好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示范课,可以有演示、竞赛、评比、演讲、故事、儿歌、小品、哑剧、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队员熟记自己当前最应当克服的陋习和最急于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
③、设立解决问题信箱,请有经验的老师和能干的队员,为“陋习”会诊,帮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晨间检查,转化训练
少年儿童时期卫生习惯的培养往往是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的,经常地、系统地进行晨间的检查督促,对培养少年儿童卫生习惯能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以校长徐华和主任杨志丹、书记陈德军,大队辅导员邹春婷组成的课题组的负责人做到每周监督检查,督促研究实施情况。
(5)表扬为主,个别谈话。
所有实验教师牢记,培养少年儿童的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班集体的卫生习惯状况是通过 每个学生表现出来的。教师要对班里各种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坚持正面教育个别卫生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11 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要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孩子的不良习惯的成因有哪些是属于家庭因素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同时,让习惯好的学生成为骨干,作为榜样带动差的学生,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肯定,予以鼓励。
(6)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少年儿童有很强的模仿性,成人的言行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老师、家长都是他们卫生知识的传授者,其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应在生活习惯方面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做到有意识地来影响少年儿童,使他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蒙教育。
(7)对于不良行为的学生要采用科学的矫正方法。科学的方法来源于教师的学习和实践,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 《不良行为矫正方法》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注意总结成功经验,自觉提高自己科学育人的能力。
根据校实际情况筛选出了最基本,最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习惯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即个人生活习惯、家庭生活习惯和校园生活习惯,各班又根据本班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个子课题在自己班内实施研究。各实验教师分别确定了子课题。并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需要,确定采用抽样调查法、观察记录法、12 个案跟踪法、针对比较法与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
(六)确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实施步骤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1—.2007 l)准备阶段
1、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小组。
2、组织课题组成员查阅、搜集有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3、选题讨论,申报立项,设计方案,开题论证,修改课题方案。
4、做好课题宣传、动员工作,明确研究实践的目的、意义、要求,调动积极性,叫人人参与,达到课题研究实践的一致性。
第二阶段:(2007.1一2008.1)全面实施操作阶段
1、深入落实研究方案,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阶段性研究以论文和教育个案的形式体现。
2、充分利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办好家长学校,进行家庭良好行为习惯养的指导,并进行经验交流。
3、每学期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
4、研究过程中,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研讨观摩活动和论文交流会。三个实验小组按计划开展实施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2008.1-2008.10)实践总结阶段
1、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抓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调整,充实研究计划。
2、实践总结,推广经验,编写实验教师的论文集。
3、结题。全面整理撰写研究实践报告,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
4、编写《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校本教材。
5、初步制作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研究实践教育网页。同时又制定了家长调查表,进行家长调查工作。各实验教师又积极观察学生开展前期测量工作,然后确定目标与研究工作将逐步进行。教师们的积极精神和认真劲头是史无前例的,我们相信经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素质将会有很大提高。
二、注重过程 脚踏实地搞研究
平时注重过程管理,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扎扎实实开展好研究。首先制定了家长调查表,进行家长调查工作。本调查随机抽取我高中低年级学生及其家长。采用的调查方法是分层抽样调查和个别访谈法。对培养孩子生活习惯的教育观念、培养方式、培养内容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同时我们又采用个别访谈法了解家长在培养孩子生活习惯方面的做法。通过调查与对原始资料的处理,我们基本掌握了抽样孩子的家庭环境,家长在培养孩子生活习惯方面的教养态度和教育理念,从而也可看出当今社会家长们对自己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的重视程度,并为我校开展农村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材料。然后制定各种观察记录表,在各班展开观察记录工作,收集到了各子课题孩子表现的最原始 14 数据,并对观察记录资料整理、分析,各子课题写出了观察报告。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加强实施过程中资料的收集管理,将阶段计划,观察记录、反思随笔、案例分析、理论学习资料等分类归放。今年3月份3对课题开展情况先自查,并积极要求进行中期检查验收。
三、开展培训 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搞科研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应在培训教师上大做文章。首先在选择课题立项上积极培训指导教师如何从日常工作的问题入手选题,问题怎么变成课题,课题如何论证等。同时在校各班调查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存在问题,总结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子课题。对教师进行了《农村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培训实施方案,学习课题研究的基础知识,如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对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方法的培训,促使教师掌握研究方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法,学习如何进行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三次对教师进行观察法的观摩培训,最后收集到前测所需要的数据,提高了教师们的科研水平,也胜利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为以后的课题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进行了研究经验交流培训会。在会上,各子课题组不单单交流了自己的中期研究成果,还深刻的谈到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在这次研究中得到显著提高,对开展这项工作有很高的参与兴趣。
四、完成工作近期工作方向
根据课题计划,目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前两个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2006.1—.2007 l)准备阶段
1、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小组。
2、组织课题组成员查阅、搜集有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3、选题讨论,申报立项,设计方案,开题论证,修改课题方案。
4、做好课题宣传、动员工作,明确研究实践的目的、意义、要求,调动积极性,人人参与,达到课题研究实践的一致性。
第二阶段:(2007.1一2008.1)全面实施操作阶段
1、深入落实研究方案,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阶段性研究以论文和教育个案的形式体现。
2、充分利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办好家长学校,进行家庭良好行为习惯养的指导,并进行经验交流。
3、每学期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
4、研究过程中,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研讨观摩活动和论文交流会。三个实验小组按计划实施操作过程。
经过两个阶段的实践工作,课题组教师认真写出了行为个案观察报告和相关论文,并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多各优秀论文成果。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 16习惯的养成……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害”。因此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成才、成人,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相信我们的辛勤工作一定会对学生教育有实实在在的贡献。
抚顺市顺城区施家学校课题组
2008年11月8日
第五篇: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研究方案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
实验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意义及背景
1、课题研究现实意义
对于初学写字的小学生来讲,习惯的比技能的传授更重要。因此,把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放在了写字教学最重要的位置上。在当今课改大潮中也有很多学校已经或正在研究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也有很多的研究报告、论著诞生;但就我们小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写字习惯差、字体不工整,卷面不干净等问题。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等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2002年5月,教育部基教[2002]8号《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我们认为:搞好写字教学,进而搞好书法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多的识字,更好地完成各科书面作业;而且对于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审美教育也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这是由于中国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畴的承认。也就是说,写字教学具有育德、启智、冶情、健体等多项功能,写字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写字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实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小学语文教学新使命背景
对于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在本地明显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与家庭教育中,普遍忽视、轻视写字教学,缺乏对学生写字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忽视学生写字技能的训练,学生普遍都存在着写字习惯差,坐姿、执笔方法不正确,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再有,在以往的写字、书法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特长生的培养,淡化大多数学生写字技能的提高。有关专家曾经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无论是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培养综合素质考虑,写好字都大有裨益。写好汉字是我们中国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各方面素质形成的启蒙期,而对小学生进行写字与书法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智力发展,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书写能力的形成过程与培养人的思想、意志、毅力等诸多非智力因素也有着密切联系,搞好写字教育必将有力促进学生这些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以及重要观点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外型优美、内涵最丰富,最具有创造性和艺术美,最能给人以想象的文字。世界上那么多国家的文字,只有汉字的书写演变成为一门艺术,而且在国际艺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把中国字写得规范漂亮,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做到的。把学好汉字纳入课程改革中,进行写字实验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练出一笔好字,同时也是以写字常规为手段,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人能写字,字同样也能“写”人。写字教学给我们一个启示: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
素养的提高。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它对提高民族自信力,加强文化凝聚力,提高人们的美学、美育水平都大有益处,作为书法教育的早期教育写字教学尤为重要。
写字具有实用功能,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字大多是写给别人看的,必须工整、规范、让人看着舒服。写一手好字,将来就业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其社会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正因为写字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实用性,所以写好字是事关民族素质的大计,是每个中国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志。正如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曾说:“写字的意义已超过写字本身,完全可以上升到对民族文化的感情、认知上去。
写字具有审美功能,能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写字实际上是一个感受美、探索美、领悟美和表现美的能动的构建过程。鲁迅先生有一段精辟论述:“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他还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字是一个人的第二仪表,是一种充满激情的审美导引。因此,写字教学是美育的有效手段。
写字能熏陶学生的优良品德。郭沫若先生早在1962年为《人民教育》题词中写到:“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中小学生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免除这些毛病。”郭沫若先生的话肯定了写字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个性及道德情操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将来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事实证明,要想写好字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苦练,学生的韧劲与耐力,正可以从汉字的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中来获得,从而培养出蹊、契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优良品格。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关注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自从有了文字,就产生了传授文字的写字教学。早在甲骨文、金文时代,就开始了家传师教式的写字教学;秦汉时出现了私塾,把识字、习字作为传授文化启蒙的重要手段;到了清末明初废科举兴学堂,中小学开始设置了写字课。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以临习名家碑帖为主要方式的写字课,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有了较完备的教学计划,教学纲要和教材。在当今课改的大浪潮中也有很多教师已经或正在研究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也有很多的研究报告、论著诞生,但就我们宁夏农村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在实际教学与家庭教育中,普遍忽视、轻视写字教学,缺乏对学生写字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忽视学生写字技能的训练,学生普遍都存在着写字习惯差,坐姿、执笔方法不正确,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一致认为: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学生终身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都非常重要,是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必须加强研究,抓紧改进,为此,我组选定了本课题。
四、本课题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界定在“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个范围内的,因而本课题对以下概念进行界定:
培养: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
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令人满意的、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按照一定的目的对农村小学生进行长期的教育和训练,使他们逐渐养成而且一时不容易改变的令人满意的、好的写字习惯。
五、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提高教师与学生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研究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与爱美情趣。
研究内容:
1.充分认识写字教学与学生终身学习、工作、自身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研究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策略和方法。
3.研究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A、探索培养学生写字兴趣的策略;B、摸索小学生书写技能形成的规律及特点,不断改进写字教学。
4.引导学生通过书写艺术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课题以实验法为主,辅之以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总结法和统计法。课题组制定写字教学研究方案,提出课题假想。在实验中,以课堂指导为主渠道,以为学生提供练习空间为辅渠道,注意纵向跟踪和横向比较,将综合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反复验证。
七、研究实施步骤及预期研究成果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成果预设
本课题研究总时间预计两年,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2月)
(1)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2)成立课题组,预选课题组成员,确立实验班级,确定实验教师。
(3)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学习方案,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4)发放调查表,开座谈会,全面了解小学生的书写现状。
成果名称及形式:调查报告《农村小学生书写习惯的调查结果》
第二阶段(2012年3月——2012年8月)
(1)问题诊断,原因剖析。
(2)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
(3)组织阶段性研究经验交流活动。
(4)进行阶段性研究经验交流会。
成果名称及形式:论文《试论农村小学生书写习惯差的原因》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
(2)撰写研究报告,整理典型案例、优秀论文、经验交流材料。
成果名称及形式:论文《提高农村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策略及方法》
资料《农村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典型案例》
2、最终完成时间和最终研究目的本课题最终完成的时间:2012年12月
(1)预期达到的目标:在全面了解农村小学生书写习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书写差、乱的原因,总结提出提高农村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策略及方法,并整理出相关的资料。
(2)最终研究成果:论文《提高农村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策略及方法》、资料《农村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典型案例》
八、研究基础及条件保证
完成本课题在时间、经费保证、图书资料、电教和多媒体设备等科研条件与手段上基本都能得到相应的保证。
(1)完成本课题研究时间、精力的保证
课题负责人及组成人员,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小学语文教学并且在农村小学认教,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本课题的研究,其它诸多方面也都便利于本课题的研究,这就确保此课题不会流于形式。而且特别注重农村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有积极投身课改的精神以及具备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保证。
(2)经费保证、图书资料、电教多媒体设备保证
课题组成员,学校、家中都有电脑,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学校有多媒体教室,电教设施较齐全,他们本人都掌握了一定的电教技术,打字、上网查资料,都熟练自如,完全可以辅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1)秦训刚《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大出版社 2002年6月
(2)《宁夏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研究》《江苏教育》上的相关文章
(3)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 东北师大出版社
(4)“小学语文教学网”上的相关文章
九、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及成员
1、课题负责人
小学语文教师
2、课题组成员
甘利娟绿园区红民小学书法教师
刘亚飞绿园区红民小学语文教师
潘茹绿园区红民小学语文教师
3、课题分工
课题前期、中期、后期的调查研究工作全员参与。成果整理分工如下:
阶段成果整理工作负责人:甘利娟、刘亚飞、潘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