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讨论稿)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
(讨论稿)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规范博士后管理工作,根据《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2006]149号),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招聘资格
(一)经国家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一级学科所涵盖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可招聘博士后。
(二)博士后的合作导师应为在岗博士生导师,并能够提供博士后在站期间所需要的科研经费、工资及津贴和日常公用经费。
二、申请条件
(一)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不超过40岁)。确因科研工作需要,且申请人符合我校科研型教授的任职条件,经博管会批准,年龄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42周岁。
(二)在职人员必须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本校博士毕业生不得在获得博士学位所属一级学科作博士后(企业博士后除外)。
三、进站程序
(一)公布计划。各学院于每年9月底前向人事处报送下一年度博士后招收计划,经学校批准后统一公布。
(二)个人申请。申请人根据学校公布的博士后招聘信息向流动站提交申请材料。
(三)学院审核。各学院组织考核小组,对拟招聘人员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综合素质进行考察,按岗按需择优招聘,并将相关材料上报人事处。
(四)学校审批。学校每季度末集中办理博士后进站审批手续。
(五)进站。经全国博管会批准后,由学校人事处发录用通知,博士后凭录用通知一个月内与合作导师签订《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协议书》一式四份,并到学校相关部门办理进站手续。
四、年度考核
(一)博士后参加所在学院的年度考核,具体考核办法参照《中国农业大学教职工年度考核暂行办法》。
(二)年度考核优秀的人数不超过本单位参加考核的博士后总人数的15%。
(三)年度考核优秀的,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考核不合格者予以退站。
五、博士后的待遇
(一)工资
1、博士后在站期间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工资执行专业技术9级,薪级工资执行16级,绩效工资及工作津贴等由合作导师根据实际情况核发。岗位绩效工资标准不低于3000元/月。
2、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从下年的1月起执行。
3、博士后在站期间的岗位绩效工资及津贴等全部由合作导师自筹经费承担。
4、人事档案及工资关系不转入我校的在职博士后,学校不发基本工资,合作导师根据实际情况发放一定的工作津贴。
(二)住房
1、学校免费为博士后提供住房,具体标准视房源情况确定。博士后凭人事处的录用通知到后勤基建处办理租住博士后公寓手续。校内博士后公寓的调整、维修和日常管理由后勤基建处负责;校外博士后公寓的调整由人事处负责,管理由产权单位负责。
2、博士后公寓仅供在站博士后租住,各设站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换和转租,违反规定者,学校有权收回其公寓,并进行相关处理。
3、博士后本人或配偶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的,学校不再解决其住房。
(三)医疗
1、在站博士后人员与学校事业编制教职工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
2、在职博士后的医疗待遇由其人事关系隶属单位负责。
(四)户口迁移及配偶子女的随迁
1、博士后进站报到后,凭北京市公安局介绍信入我校集体户口。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随其流动,按有关规定到农大派出所或东升派出所办理户口暂住手续。
2、博士后在站期间,其子女入托、入学有关事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博士后期满出站后,凭全国博管会开具的介绍信及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本人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
4、单身或配偶不随迁的博士后,按我校教职工待遇享受探亲假。
六、出站与退站
(一)工作期限。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24个月。时间自博管会批准下月起计算。
(二)出站审批
1、本人申请。博士后期满出站,应在出站前1个月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并提交《博士后出站报告》。
2、学院评议。由所在学院组成的5-7人考核小组对其工作表现、学术水平、综合素质等进行全面评议,评议结果分合格和不合格。
3、出站审核。学校对博士后出站材料进行审核,合格者办理各项离校手续后,再报博管会批准并颁发《博士后证书》。
4、提前出站。若因博士后提前完成了研究工作,经本人申请,合作导师、学院负责人同意,学校审批,可以提前出站,但在站工作时间不得少于21个月。
5、延期出站。若确因科研工作需要,经合作导师和博士后提出书面申请,学院负责人核实同意,学校批准,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限可适当延长,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延期期间,不再享受学校提供的免费住房待遇。
6、档案转移。博士后的档案材料由学校档案馆负责转入博士后出站后的单位。
(三)退站
博士后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作退站处理:
1、年度考核不合格;
2、违反学术纪律;
3、伪造出具假证明或受警告以上行政处分;
4、连续请假3个月或无故旷工连续15天或一年内累计矿工30天以上;
5、因患病等原因难以完成研究工作;
6、出国逾期不归超过30天;
7、在站工作期满,未经同意仍滞留不办出站手续的;
8、违反法规校纪的。
凡退站处理的人员,办理离校手续后,应在一个月内主动将人事档案和户口转至校外,逾期不办的按失业人员将其关系转至其户籍所在地。
七、企业博士后
(一)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我校支持各流动站推动产学研结合,积极招收企业博士后,企业博士后的管理按博管会文件精神执行。
(二)学校人事处负责与联合招收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签订协议。
(三)企业博士后研究工作在企业开展,在站期间人事关系及户口放在企业,并由企业管理。
(四)企业博士后的管理费标准为8000元/年,导师指导费不低于12000元/年。
八、其他
(一)博士后系国家正式职工,为我校流动编制定期聘任人员。
(二)博士后在站期间,因工作需要出国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可按学校出国有关政策办理相关手续,在外停留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逾期不归按自动退站处理。
(三)外籍及港澳台博士后,必须到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办理外籍及港澳台人员的入境等手续,并为外籍博士后缴纳医疗保险,所发生的费用由合作导师负责。
(四)博士后在站期间(或在站期间完成,出站后获得)所取得各类成果的知识产权按照《中国农业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五)博士后在站期间不参加学校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九、本规定自二OO九年一月一日起实施,原《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
工作暂行规定》即行废止。
十、本规定解释权在人事处。
第二篇:中国农业大学预算管理规定
中国农业大学预算管理规定(修订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有关要求,为使我校的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现就中国农业大学预算的管理权限与编制原则、预算编制的时间、内容、方法以及预算的审批、执行、控制、调整、监督和审计等方面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
预算的管理权限
第一条
党委常委会暨校长办公会是学校收入和支出总预算的最高主管机关。
第二条
学校的预算管理级次分为校级预算和所属二级单位预算。校级预算经党委常委会暨校长办公会通过后委托财务处监督执行。
第三条
与学校收入预算有关的各职能部门,有权代表学校积极组织收入,负责监督各项收入按计划足额上缴学校。
第四条
学校的一切财务收支都应纳入学校综合预算管理,以增强学校的宏观调控能力。
第二章
预算的编制原则
第五条
预算编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校级预算和二级单位预算必须各自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第六条
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在确保人员经费,合理安排教学、科研、管理、后勤保障经费的前提下,逐步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有计划地安排基础设施改造和房屋修缮、设备购置经费。
第三章
预算编制的时间、内容和方法
第七条
每年一月份开始编制当年学校内部收支预算,三月份提交学校教代会通过后安排下达,每年的第三季度开始,编制上报教育部次年学校总的收支预算。
第八条
编制内容和方法是参考以前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事业发展计划与财力可能,考虑收支增减及特殊因素进行编制,并建立项目库,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实行项目递补预算。
第四章
预算的审批程序 第九条
学校预算编制工作小组组织有关职能处编制校级预算,提出预算草案后,向教代会征求意见。并经学校经济管理委员会审议,报党委常委会暨校长办公会审定,一经通过必须严格执行。二级单位预算要经过院务会审议通过后报财务处。
全校汇总预算(包括二级单位预算)按照国家预算支出分类和管理权限上报教育部。学校根据教育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再上报教育部及财政部审核批复后执行,审批程序为“两上两下”。
第十条
各级领导均应加强预算意识,增强预算的严肃性,确保预算的完整性。学校按照管事与管钱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支出预算部分切块管理,即将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本科生、研究生)、后勤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预算经费切块安排,预算资金的再分配由各主管校长或书记审批执行。行政口按部门预算。
第十一条
列入预算的项目经费(行动计划、修购专项、211经费等),严格按有关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和要求执行。并按预算中列明的金额和支款方式办理。
第十二条
学校的收入预算按其来源相应由主管书记、校长监督各职能部门严格执行。
第五章
预算的执行和控制
第十三条
学校给各单位下达的预算指标,贯彻“结余留用,超支不补,自求平衡”的原则,校内各单位必须严格按学校下达的预算执行。财务处必须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坚持按预算用款,杜绝无预算和超预算的开支。并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分析。
第六章
预算调整
第十四条
为保证学校预算的严肃性、有效性,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一般不予调整。如果国家有关政策和事业计划有较大调整,对收支预算影响较大,确需调整时,必须按原预算批准程序由党委常委会暨校长办公会审定,任何部门或个人均不得超越权限做出减收或增支的决定。
第十五条
确因工作调整或突发事件需要增加经费,一般由不可预见费支出,申请增加经费部门必须首先与财务处沟通拿出初步意见,并由该部门主办报告,财务处会签,报业务主管校领导和财务主管校领导审核,由校长审定同意后拨付经费。对于无法由不可预见费解决的重大项目,由项目执行部门与财务处沟通拿出初步意见,由业务部门主办报告,财务处会签,报业务主管校领导和财务主管校领导审核,提交预算编制工作小组研究同意后,向教代会常设主席团通报情况并接受质询,最后报送党委常委会暨校长办公会审定,通过后落实资金来源并组织安排实施,并在年终前做追加预算或列入下一预算中。
第七章
预算的监督和审计
第十六条
财务处、审计处负责对学校各级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督控制,审计处按规定介入预算编制、执行和总体评价审计,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并定期将审计结论报主管财务、审计、纪检及业务主管校领导。
第十七条
审计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预算的完整性、合理合法性及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并报上一级审计机关。
第十八条
各单位执行预算情况将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体系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第八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财务处负责解释。
中国农业大学
二〇〇九年五月修订
第三篇:博士后管理规定
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
根据国人部发(2006)149号关于印发“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结合我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设站学科
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水环境研究
环境生态与生物地球化学
湿地变化与环境效应
环境变化与物质循环
污染物环境过程及其控制研究
环境生物学
农业生态环境
资源环境遥感信息
生态系统管理
环境与发展
二、博士后管委会
设立“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负责我所博士后流动站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博士后的招收、管理由人事教育处负责。
三、合作导师
1.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合作导师必须是科研项目多、经费充足、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研究员,或承担重大项目的研究员。
2.合作导师有下列责任和义务:
(1)协助博士后研究人员制定和实施研究方案、进行开题报告、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
(2)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科研经费。
(3)对博士后研究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科研活动管理。
3.博士后合作导师有权决定合作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分配比例。有权辞退不执行工作协议的博士后人员。
4.博士后管委会要对合作导师进行考核,对不负责任者取消合作导师资格。
四、博士后研究岗位及申请资格
1.博士后研究岗位
博士后研究岗位是根据学科方向、承担的科研项目以及科研经费而确定。
2.申请资格
(1)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近三年至少已发表SCI检索论文1篇或学报级刊物论文3篇。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必须全脱产,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的非在职人员。
(2)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非“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经批准可以依托重大科研项目,招收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
五、博士后入站手续
1.申请人应提供下列材料:
(1)“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表”,原单位同意推荐的信函;
(2)两位本学科领域教授的推荐信(其中至少一位是博士生导师);
(3)博士学位证、毕业证书复印件;
(4)博士学位论文及有关学术著作原件和复印件;
由人事教育处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初步审查后,决定是否进行进站答辩。
2.审查和批准
(1)由人事教育处或合作导师组织专家组对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及博士后研究课题的具体设想等进行答辩并审查;
(2)对申请人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进行审查;
(3)博士后进站前必须进行身体检查,如发现患有严重疾病、传染病者不接收进站。
(4)由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上报吉林省人事厅。
六、博士后人员管理
1.博士后研究人员实行项目聘任制,根据学科方向和项目需求,聘任国内外优秀博士以博士后身份参加到科研项目中,作为项目聘任和科技队伍的重要力量。
2.博士后研究人员实行合同管理,以合同形式明确职责和待遇。
3.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限为两年。一般不超过三年。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基金资助项目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的博士后人员,如需延长在站时间,经设站单位批准后,可根据项目和课题研究的需要适当延长。
4.根据研究项目需要,博士后研究人员经批准可以到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5.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视同本所职工管理。
6.博士后进站3个月内,应做开题报告。
7.博士后进站工作满一年要进行中期考核。
8.鼓励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或其他资助博士后研究项目基金。
9.博士后申请出站,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或SSCI检索刊物上发表1篇或在EI检索刊物(EI非核心版刊物上的文章以被检索为有效)上发表2篇或在ISPT(国际会议论文索引)发表2篇学术论文(出站答辩前收到刊用通知有效),并在研究所规定的学报级刊物上发表与本人研究内容相关的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不包括增刊和专刊。
科研成果未达到出站要求的可允许先离站,待达到要求后办理出站手续,颁发博士后证书。
12.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研究成果、发明专利、发表论文或申请的研究项目,必须是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为第一单位。
13.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以退站。
(1)考核不合格者;
(2)受到警告以上行政处分者;
(3)长期患病难以完成研究项目者;
(4)无故旷工连续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一个月以上者。要求在完成预定研究任务之前出站或不辞而别的按违约处理。
(6)出国逾期不归超过一个月的,视为自动离站。同时收回提供的住房,追回出国费用。
(7)其他情况应予以退站的。
退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再享受博士后待遇。将人事关系转往本人家庭所在地政府人才中心,其户口迁落手续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或人事部协助办理。
七、博士后出站管理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离站时,对其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及科研成果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定(以答辩形式进行)。考核结果归入本人档案,由吉林省主管部门办理出站,全国博士后管委会颁发博士后证书。
出站前一个月提交如下材料:
1.按照我所“博士后研究报告编写规则”撰写的“博士后出站报告”;
2.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
3.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审核表;
4.在站期间研究成果和发表论文清单及论文原件;
5.接收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正式接收函;
6.博士后到相关部门办理离所手续的转签单。
八、博士后经费管理
1.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社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从财政拨付的博士后专项经费中支出,不足部分和绩效津贴从合作导师项目经费中支出。
2.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经费实行课题组全成本核算,从合作导师科研经费中支付。
3.博士后本人申请到的科研经费,由博士后本人掌握使用,按我所有关规定管理。博士后出站时由财务管理处结算。
九、博士后的工资待遇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按照东地农字(2006)2号文件“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待遇问题的通知”执行。
十、博士后住房
1.根据现有条件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安排住房或发放一定的租房补贴。
2.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安排住房须双方签订租赁协议,按公寓条件和研究所规定确定博士后公寓租金。公寓的水、电、煤气以及冬季采暖费由用户支付。
十一、博士后配偶和子女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其流动,按有关规定到派出所办理暂住户口。
2007年7月12日
第四篇:博士后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暨南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校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的管理工作,根据《暨南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设立
(一)申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具有相应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已培养出一届以上的博士毕业生;
2.具有一定数量的博士生指导教师;
3.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科研工作处于国内前列,博士后研究项目具有理论或技术创新性;
4.具有必需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并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
对于具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在设站评审中将优先考虑。
(二)申请设立流动站时间由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博管会)规定,实行集中申请和审批,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博管办)组织申报。
第二条 招收博士后的条件
(一)学位点招收博士后的条件:
我校已设立的流动站(一级学科)均可招收博士后。未设立流动站但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若具备科研条件可以招收留学回国或项目博士后,但需按程序进行报批。(二)合作导师招收博士后的条件:
在本学科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学术声誉;具有指导博士生的能力和条件;熟悉上级和暨南大学关于博士后的各项政策和管理要求;有省部级以上在研项目,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充分的时间指导博士后在站人员开展科研工作。合 作导师的资格每年由流动站专家组负责审核,并报校博管办备案。
第三条 招收博士后的类型
具体见《暨南大学博士后招收办法》。
第四条 博士后的基本特点
博士后是经全国博管会批准录取并注册,在国内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的近2年内博士学位获得者。博士后,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博士后既不是一种高于“博士”的学位,也不是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或行政职务,而是代表博士毕业后的一种科研工作经历。
(二)博士后研究人员属国家正式工作人员,而不再是学生。
(三)对设站单位来讲,博士后是流动工作人员,不占用设站单位的正式编制,工作期满必须按期出站。在获得固定工作之前,处于流动状态。
(四)博士后在流动站主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教学工作。但在保证完成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可以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
第五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申请资格
具体见《暨南大学博士后招收办法》。
第六条 申请进流动站工作的有关手续和审批权限 进站申请人员,必须向流动站提交申请资料,经流动站组织专家考核后,由博管办报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再报广东省人事厅审批。具体操作见《暨南大学博士后招收办法》。
第七条 博士后在站管理(一)博士后工作期限
1.博士后的工作期限:博士后在站工作时间为2年,一般不超过3年,期满后应按时出站或转到下一站。2.申请提前出站:博士后在站期间,如提前完成研究计划,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合作导师和流动站同意,由学校博管办审 核并报主管校长批准,可以提前出站,但在站时间一般不得少于21个月;
3.申请延期出站:若确实因科研工作需要,且中期考核为良以上(含良),经合作导师和博士后申请,流动站负责人核实同意,校博管办审批,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限可适当延长,每次申请延长时间不得超过半年,且应在规定出站前3个月提出延期申请。延长期内的工资待遇和科研经费等开支由合作导师和博士后自行协商解决;延长期内的住房按《暨南大学博士后公寓管理办法》处理。
4.博士后退站:博士后在站期间,如发现不适宜继续做博士后,经学校同意并报广东省博士后办公室批准,作退站处理。退站者,不发“博士后证书”,其各项经费不得带走。(二)博士后的科研工作和组织管理
1.博士后进站后,接受校、院、合作导师三级管理。各流动站按一级学科成立专家组,专家组负责指导流动站开展工作;博士后的日常管理工作挂靠各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或教科办,并安排具体人员为流动站工作秘书,负责流动站的日常管理和联络工作;合作导师负责对博士后的行为规范和科研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2.博士后进站3个月内必须在合作导师协助下制订在站期间科研工作计划,进行开题,并与流动站签订《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书》,《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书》交流动站、博士后本人及学校博管办各一份;科研工作计划(开题报告书)经流动站批准后,报学校博管办备案。
3.博士后每半年必须在流动站教研组作一次学术报告,每年年底向流动站作一次书面总结汇报,总结报告交学校博管办备案。
4.博士后中期考核:各流动站须对进站1年的博士后的工作进度、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中期考核,评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考核结束后,各流动站将《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期考核表》交校博管办备案,同时将考核结果与评价通 知博士后本人。对于中期考核结果为“中”的博士后,流动站要与其谈话,了解情况、分析原因,促使其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对考核结果为“差”者予以退站。
5.博士后在站期间,其在国内外以任何形式,包括用博士后日常科研经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经费、其它各级纵向项目和横向课题经费,以及在国外进行科研合作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包括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创造发明、获奖项目、新产品等,均需标明“中国·广州·暨南大学”字样。6.博士后系国家正式职工,虽不列入我校正式编制,但属于我校经国家批准短期内流动的正式科研人员,也是流动站所在院(系)的工作人员,其行政、工资、组织等各类关系均在我校。
7.流动站应把博士后的管理纳入本单位教工的管理体系中。无论是规章制度、组织纪律、考勤记录,还是平时业务工作、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等,博士后都必须与其他教工一样严格遵守。对违反纪律、表现较差者,按有关规定处理。8.学校博管办每年不定期召开在站博士后人员工作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改进工作并提出要求。为拓宽博士后的社会视野,丰富博士后的文化生活,学校博管办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社会活动。
第八条 博士后的经费管理及工资福利待遇
(一)博士后正式进站后,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或广东省人事厅将博士后日常经费按每人每年5万元人民币标准拨至我校,用于博士后在站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和科研启动经费等开支。
(二)博士后日常经费的使用按国家和我校的有关规定严格掌握,严格遵守我校财务制度,接受财务处的监督审核。由财务处给博士后建立各类经费卡,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三)博士后工资由我校人事处按国家有关政策确定。博士后工资从到我校人事处报到之月起,或根据原单位工资介 绍信指定的月份起发放,工资发放时限为24个月。未参加过工作的应届博士,其工资按国家规定的岗位工资及薪级执行;原来有职务职称的人员,由学校重新确认后,按确认后的岗位工资及薪级执行,但每年的工资福利和科研启动费总额不超过6.5万元。提前出站的博士后从终止本站工作下一个月起停发工资及其它福利费。
(四)博士后科研经费的开支由合作导师或流动站负责人审核监督,科研经费不足部分由合作导师负责解决。
(五)博士后日常经费不能购买大型的仪器设备,但可购买属于研究工作必需的科研用品和图书资料等。(六)根据广东省人事厅粤人专[1999]63号文规定,学校可从每位博士后的日常经费中提取3%作为管理费,主要用于博士后的日常管理工作。管理费具体由学校博管办按学校财务制度掌握使用。
(七)每年年终,由财务处将博士后日常经费的使用情况向广东省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列表汇报。第九条 博士后科研基金的申请
(一)国家设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负责基金的评审和管理工作。校博管办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的通知确定递交博士后基金申请表时间(一般为每年3月和9月),校博管办统一组织申报,博士后按校博管办通知的时间递交基金申请表和进行网上申报。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按照《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和配套办法执行。
(二)获得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只能用于所申请研究课题的工作,应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自主支配并合理使用,校财务处对博士后科学基金单独立帐并对基金使用进行检查和监督。凡是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购买的属研究工作必需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属于国家财产,各流动站管理部门应对上述物品分别登记,博士后出站时,不得将其据为己有。其中小件物品可以带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或新站,但须办理固定资产转移手续,由流动站将物品交接公函寄至博士后分配单位;大件物品必须留在流动站,不得带走;未用完的资助金不得带走,由学校收回并用于学校的博士后工作。
(三)除博士后科学基金外,博士后研究人员能够以我校正式在职科研人员的资格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暨南大学基金等各类基金。各类基金的申报和管理按各自的管理办法执行,具体由学校科技处或社科处负责。
第十条 博士后住房
(一)博士后的住房由学校总务处负责安排。学校博管办在向博士后发出正式录取通知的同时,通知总务处房产科作好住房准备。博士后前来报到后,凭人事处介绍信和《暨南大学博士后住房通知单》到学校房产科办理住房手续。(二)博士后的住房及房间的配臵设备由总务处负责管理,具体见《暨南大学博士后公寓管理办法》。
第十一条 博士后户口及配偶、子女的随迁
(一)博士后在流动站工作期间,落我校常住户口。博士后进站时凭广东省人事厅和我校的介绍信办理户口的迁移手续。
(二)博士后在流动站工作期间,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本人一起流动,但户口暂不随迁。
(三)博士后在站期间,其子女可由学校人事部门出具介绍信在我校幼儿园、附小、附中办理入学、入园手续,按我校单位职工子女同等待遇办理。博士后出站后,由人事部门通知上述单位,不再享受我校职工子女的同等待遇。
(四)博士后期满出站时,可凭广东省人事厅介绍信等证明材料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第十二条 博士后出国有关事宜
博士后在站2年期间,一般不得出国工作或进修,若确因科研工作需要,须按如下规定办理:(一)办理短期出国(进站后2个月和出站前2个月内一般不能申请办理出国)
1.需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以及进行与博士后研究课题直接相关的科研合作,须经合作导师同意,由流动站批准后,报博管办备案,但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出国费用自理,且一般不得延期。确需延长,须经学校批准,延长期内我校停发生活费。
2.未经学校批准,擅自办理出国手续或出国逾期不归超过30天,作自动退站处理,并按有关规定赔偿经济损失,住房按《暨南大学博士后公寓管理办法》处理。(二)出站后出国
博士后出站后出国,须有人才交流中心或其它单位接收函,将人事档案和户口转出后办理出国手续。
第十三条 博士后工作期满的考核与评审
(一)自博士后在人事处报到当月起,计满24个月即为出站时间。经申请并获批准提前或延期出站的博士后,其出站日期为被批准的日期;博士后应按规定日期及时办理出站手续。
(二)流动站在博士后出站时间前2个月通知博士后及其合作导师做好博士后的出站准备工作。
(三)博士后出站前,应根据进站时与流动站签订的协议书,完成在站科研工作计划所规定的研究课题和任务。(四)博士后必须对在站期间科研工作认真总结,向流动站提交工作总结、研究成果和论文发表情况(包括发表时间及刊物名称)的书面研究报告。根据全国博管会[1995]3号文件,博士后研究报告应依照北京图书馆学术学位论文收藏中心编制的《博士后研究报告编写规则》,按统一博士后研究报告格式书写。
(五)由各流动站负责组织博士后期满科研工作的评审,评审须聘请3~5名校内外专家(其中至少有1名校外专家、1名流动站专家组成员),评审专家对其学术水平、业务能 力及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做出考评意见(参考《暨南大学博士后出站科研工作评审试行办法》)。
(六)博士后期满出站前,根据有关规定可向我校提出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申请,具体由学校人事处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博士后期满出站与工作分配
(一)博士后完成出站报告后,按照《暨南大学博士后办理离站程序》和《博士后办理离站需递交材料一览表》要求,办理出站材料送审手续。
(二)工作期满的博士后办理出站手续时,应出具接收单位(有独立人事权的单位)的接收函或者由接收单位在《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审批表》中签署接收意见(包括回原单位);分配到军队系统的,应出具师以上干部部门的接收函或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调令;无接收单位或出站后出国者,须有人才交流中心接收档案和户口的函。
(三)与原单位有“不同意出站后双向选择”协议的博士后,在办理完期满出站手续后应及时回原单位报到。如出站前博士后原单位人事部门出具了可以双向选择工作的证明,可以重新自主择业。
(四)博士后出站的手续办理完毕,应将本人离校通知单交到校博管办,对评审合格的博士后经广东省人事厅批准,可领取分配工作介绍信和户口迁移证明等材料,校人事处将博士后人事档案材料转至其出站后的单位。
(五)对于无故拖延不及时办理出站手续超过规定时间3个月的,按自动退站处理,学校将不受理其出站手续和职称评定申请,也不发给“博士后证书”,校人事处将其人事档案转至校外相关部门。
第十五条 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协调
为切实做好博士后的管理工作,我校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成立了暨南大学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博管会),负责指导、协调和管理学校博士后工作。博管会组成单位为: 人事处、发展规划处、研究生部、财务处、总务处、科学技术研究处和社会科学研究处等单位,博管会下设博管办作为日常办事机构,挂靠研究生部。校内各有关部门对博士后的管理职责按照《暨南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机构及职责》执行。
第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以前有关规定凡与本细则不一致的,以本细则为准。
第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解释权在博管办。
第五篇:吉大博士后管理规定
吉林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
校研院字【2009】2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博士后管理工作,促进我校博士后工作健康发展,根据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2006〕149号),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博士后的招聘
第二条博士后申请条件与资格: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周岁以下的人员。
第三条博士后招聘类别:国家资助(计划内)、自筹经费(计划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
第四条申请者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填写《吉林大学博士后入站申请书》和《博士后申请表》,由所在单位将申请者的申报材料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综合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第五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对申请者的自然情况、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科研成果等进行审核。对于国家资助(计划内)申请者,采取专家评审方式每年定期评审;对于自筹经费(计划外)和工作站联合招收的申请者,随时申请,随时受理。
第三章博士后的日常管理
第六条博士后在站时间为二年,一般不超过三年。如遇特 1
殊原因需延长在站时间,由博士后本人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报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批准。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第七条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聘博士后,须与科研工作站签署联合招聘协议书,双方依据协议书的约定共同培养博士后。
第八条博士后在站管理实行中期考核制度。考核时间为博士后入站一年后进行。博士后中期考核由博士后所在单位具体组织实施。中期考核主要对博士后的工作进度、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中期考核结果由所在单位报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备案,同时将考核结果告知博士后本人。对无故不参加中期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博士后,将终止其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九条博士后在站期间须达到以下要求之一者方可出站:
1.自然科学类博士后在其研究领域内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博士后为第一作者至少发表1篇被SCI检索或2篇被EI检索的学术论文。
2.人文社科类博士后在其研究领域内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博士后为第一作者至少发表1篇被C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
3.博士后在其研究领域内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至少发表1部学术专著,作者署名应为前2位。
4.博士后以吉林大学为依托单位获得的职务发明专利1项,署名应为前3位。
各博士后流动站所在单位可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学科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本规定的标准,并报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备案。
第十条在站博士后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规定的出站标准后,方可提出出站申请,经博士后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合作导师同意后报送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经审核合格后可组织博士后出站答辩评审会,答辩通过后将出站材料在十个工作日内报送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第十一条博士后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退站:
1.出站考核不合格的;
2.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
3.受警告以上行政处分的;
4.因病难以完成研究工作的;
5.出国(境)逾期不归超过30天的;
6.无正常理由超期滞站的;
7.其他情况应予退站的。
第四章博士后日常经费管理
第十二条博士后日常经费是国家下拨的资助博士后的专项经费。博士后日常经费包括博士后日常生活经费和博士后日常公用经费。博士后日常经费按拨款,由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向财务部门提供经费下拨名单,财务部门建立专门的经费使用卡。博士后日常经费由学校统一管理、单独立账、专款专用。博士后
管理办公室提取博士后日常经费总额的3%作为博士后管理工作经费。
第十三条博士后日常生活经费主要用于博士后工资、津贴、保险、奖金及生活补贴等,其额度标准由人事部门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核定。
第十四条博士后日常公用经费主要用于其参加学术活动和科研工作等。该项经费的使用按我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其经费支出由博士后合作导师签批。
第十五条博士后延长在站工作期间,其工资不予发放。
第五章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
第十六条博士后科学基金包括面上资助基金和特别资助基金,由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统一评审;面上资助基金每年评审二次,特别资助基金每年评审一次。
第十七条学校鼓励在站博士后积极申报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拨入学校指定帐户后,由财务部门建立经费使用卡。博士后科学基金支出由博士后本人签批。首次领取经费使用卡的博士后应将财务印鉴报学校财务部门备案。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自本规定生效之日起入站的博士后按本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本规定解释权属研究生院。
吉林大学研究生院二00九年九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