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2015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市场调查及投资环境研究报告
2010-2015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市场调查及投资环境研究报告
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性(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养,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1995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办,标志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起步。十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中国政府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战略决策,创造了21世纪初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当今,如果说中国要对世界高等教育做出最大贡献的,可能不是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而是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引起了国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关注。
如今高职教育已迅猛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到2007年底,中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1168所,当年招生283万人,在校学生达到861万人,约占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和在校生数的一半。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加起来招生数达到1100万人,在校生数近3000万人,充分体现了中国教育结构调整的成果。
当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呈现多元化,既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所需人才的使命,也肩负着实现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美好愿望使命;既肩负着为企业培养合格员工的使命,也肩负着为个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使命。2001年到2008年,全国共累计培养高职毕业生达到1000万人,其中福建、陕西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高达78%、84%。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操作技术、具有技术革新和创造力的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提升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振兴职业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尤其是在近两年的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和企业用工极度短缺的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未来中国企业对就业者的职业资格和学历层次的要求将越来越严格。作为培养的学生既有“学历文凭”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等职业教育,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其未来的发展将拥有一个巨大空间与潜在市场。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教育基金组织以及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等大企业所表现出投资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的强烈意愿,就是有力的证明。市场需求将逐渐成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中国行业咨询网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市场调查及投资环境研究报告》共八章。首先介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概念等,接着分析了中国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随后,报告对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做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发展环境分析、政策法规制度分析及投资分析,最后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您若想对高等职业教育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高等职业教育,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报告目录:
第一章 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概述
1.1 职业教育的概述
1.1.1 职业教育的定义
1.1.2 职业教育的特色
1.1.3 职业教育的实质与内涵的认识
1.1.4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高等职业教育概述
1.2.1 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
1.2.2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
1.2.3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1.2.4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2.1 中国职业教育行业的发展现状
2.1.1 中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2.1.2 中国职业教育实现从计划到市场的发展
2.1.3 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综述
2.1.4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就
2.2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方向
2.2.1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
2.2.2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2.2.3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2.2.4 《职业教育法》的重大影响及修改工作
2.3 金融危机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
2.3.1 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逆势而上
2.3.2 校企紧密合作让职校实现“风暴前的搬移”
2.3.3 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有充分的优势
2.3.4 金融危机下职业教育应调整专业设置
2.4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2.4.1 中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七大问题
2.4.2 缺乏吸引力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瓶颈
2.4.3 中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亟待理顺
2.4.4 强行“保送”背离发展职业教育初衷
2.5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分析
2.5.1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5.2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应实现三大突破
2.5.3 职业教育投入须建立“刚柔并举”机制
2.5.4 应创新中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2.5.5 需增强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
第三章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3.1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3.1.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
3.1.2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3.1.3 2007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3.1.4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经验与启迪
3.2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分析
3.2.1 中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成绩
3.2.2 制约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
3.2.3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
3.2.4 突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瓶颈的对策
3.3 高等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分析
3.3.1 高等职业教育非均衡性发展存在的基本问题
3.3.2 非均衡发展对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3.3 高职高专院校均衡发展的对策分析
3.4 网络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3.4.1 网络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
3.4.2 网络教学的应用给高职教育带来的新变化
3.4.3 网络教学在高职教育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3.5 高等职业教育企业质量管理的途径分析
3.5.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3.5.2 知识观的转变
3.5.3 过程管理以人为本
3.5.4 符合“消费者”需求
第四章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分析
4.1 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4.1.1 明确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
4.1.2 推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模式
4.1.3 拓展培养人才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
4.2 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分析
4.2.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系统要求
4.2.2 “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的办学模式
4.2.3 订单培养为主要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4.2.4 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开发模式
4.3 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与项目轮训”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4.3.1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
4.3.2 “工学结合与项目轮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社会背景
4.3.3 “工学结合与项目轮训”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意义
4.3.4 推进“工学结合与项目轮训”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措施
4.4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的KAQ结构分析
4.4.1 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
4.4.2 一般意义的KAQ内涵及相互间关系
4.4.3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KAQ结构比较
4.4.4 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KAQ构成
第五章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分析
5.1 宏观经济环境
5.1.1 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5.1.2 2008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5.1.3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5.1.4 2009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
5.1.5 2009年10月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
5.2 行业环境
5.2.1 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日益显现
5.2.2 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
5.2.3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多元使命
5.2.4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服务新农村建设
5.3 就业形势分析
5.3.1 2008年中国总体就业状况
5.3.2 2009年中国就业形势严峻
5.3.3 2009年中国就业计划指标情况
5.3.4 2009年中国就业完成计划指标的政策措施
5.4 金融危机下中国就业形势变化及未来展望
5.4.1 金融危机的经济冲击
5.4.2 对中国的就业影响
5.4.3 未来就业形势展望
5.4.4 政策执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法规制度分析
6.1 中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
6.1.1 1978-2008年职业教育政策回顾
6.1.2 职业教育政策的取向演变
6.1.3 职业教育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失效问题
6.1.4 “新助学政策”为职业教育发展助力
6.2 中国高职教育文本政策的解析
6.2.1 高职教育文本政策回顾
6.2.2 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文本政策
6.2.3 未来高职教育文本政策需明确的问题
6.3 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分析
6.3.1 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取得成就
6.3.2 工学结合政策的全局意识
6.3.3 打破企业的低技术均衡
6.3.4 校外实训制度的构建
6.4 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分析
6.4.1 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概念
6.4.2 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特征
6.4.3 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建构
6.4.4 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推进
6.5 高等职业教育亟须解决的政策问题
6.5.1 单独建立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体系
6.5.2 单独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业质量的评价体系
6.5.3 单独设立技术型人才的职称系列并制定相应的用人政策
6.5.4 单独制定高职教育教师的资格认证标准和职务聘任制度
6.5.5 制定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学位政策
6.5.6 制定高等职业院校实施非学历教育的学籍管理办法
6.5.7 调整高教新生的录取政策营造平等竞争环境
第七章 高等职业教育投资分析
7.1 中国职业教育的投资背景
7.1.1 职业教育投资面临空前有利的政策环境
7.1.2 “技工荒”催生职业教育投资热潮
7.1.3 经济“寒冬”下职业教育领域涌动投资“暖流”
7.1.4 “十一五”中央财政将投入百亿加强职业教育
7.2 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现状及问题
7.2.1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
7.2.2 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日益弱化
7.2.3 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投入不足
7.2.4 学费标准过高学生负担过重
7.3 高等职业教育扩大吸收投资的策略分析
7.3.1 制定法律法规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投资
7.3.2 加大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力度
7.3.3 吸引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
7.3.4 在投资体制中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及激励机制
7.3.5 支持银行对高等职业教育贷款
7.3.6 鼓励学生个人及其家庭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消费
7.4 职业教育有效投资模式
7.4.1 实训基地共建
7.4.2 “引企入校”模式
7.4.3 “引校入企”模式
7.5 高等职业教育投资收益风险分析
7.5.1 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简述
7.5.2 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风险
7.5.3 个人投资高职教育的风险表现
7.5.4 个人投资高职教育风险产生的原因
7.6 高职院校依托大型企业组建职教集团模式分析
7.6.1 组建职教集团是做大做强高职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7.6.2 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7.6.3 依托大型企业集团组建紧密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
7.6.4 实施依托大型企业集团组建职教集团的难点和问题
第八章 高等职业教育的前景趋势分析
8.1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及趋势
8.1.1 中国职业教育的前景看好
8.1.2 中国职业教育蕴含巨大发展潜力
8.1.3 今后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8.1.4 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8.2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8.2.1 市场需求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8.2.2 内涵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未来一段时间重点发展的方向
8.2.3 人才培养逐渐由职业能力训练转变到综合能力培养
8.2.4 高等职业教育正在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8.2.5 高等职业教育必然不断向着更高的层次探索
附录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附录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09年工作要点
附录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附录四: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附录五: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图表目录:
图表1 1978-2007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情况
图表2 2006年四川省不同经济区域高职院校发展比较
图表3 2006年四川省不同经济区域高职院校教学基本设施比较
图表4 四川省不同经济区域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精品专业、精品教材比较
图表5 教育消费者的顾客满意度
图表6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框架图
图表7 2003-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8 2003-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9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图表10 2003-2007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
图表11 2003-2007年税收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2 2003-2007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3 2003-2007年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4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5 2007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6 2003-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7 2007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8 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图表19 2003-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0 200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1 2007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2 2003-200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3 2007年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4 2007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5 2007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6 2003-2007年年末电话用户数
图表27 2007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8 2003-2007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9 2003-2007年各类教育招生人数
图表30 2007年人口数及其构成图表31 2003-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32 2003-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33 2003-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34 2004-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35 2004-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36 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图表37 2004-2008年年末我国国家外汇储备
图表38 2004-2008年我国税收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39 2004-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40 2004-200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41 2008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42 2008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43 2004-2008年我国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44 2004-2008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45 2008年我国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46 2008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图表47 2008年我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图表48 2004-200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49 200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50 2008年我国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51 2008年我国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52 2008年我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53 2004-200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54 2008年我国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55 2008年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56 2008年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57 2008年我国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58 2004-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59 2004-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60 2004-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61 2008-2009年第三季度GDp季度增幅变化情况
图表62 2008-2009年9月工业增加值走势图
图表63 2008-2009年9月CpI&ppI走势图
图表64 2009年10月中国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数据
图表65 人民币升值对服装产品出口的影响
图表66 金融危机下多管齐下化解城镇就业压力
图表67 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原因分析表
第二篇: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之我思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办学体制的地方性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发展以及土建类专业高等教育等方面谈谈个人见解。
Abstract: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training target application, professional setting of the occupati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system of running a school of local difference from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is occup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mportant constituent, it is training for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needs of the first line of high skill talent education, to accelerate advance socialistic modernization process to have irreplaceable role.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orientation, development and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higher education, talk about individual view
关键词:职业教育定位发展
Key words: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1、办学体制的定位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要密切关注人才市场供求变化,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技能知识结构和学习成果评估方法,以就业为导向配置教学资源。
(2)教学组织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保证。要改变普通高等教育依附理论教学的模式,探索并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学校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隶属普通高等教育,属于独立的职业型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其生源可以是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也可以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高职院校定位于职业型教育依据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教育分类将专科教育划为第三级教育的第一阶段,高职是专科教育的一个分枝,培养方向以有针对性就业为导向。针对不同生源状况设计的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过渡课程,一般要求在入学前完成(因其不属第三级课程),根据国外相关经验也可以在入学后的短时间内补上。总之,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阶段就要强调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入学条件,然后再实施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计划,才能有效地保证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口阶段达到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培养目标,以适应劳动力市场上所需的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中间技术型人才规格。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将高职教育年限调整为高中毕业生3年,初中毕业生5年。
3、师资队伍建设定位
(1)现有教师在职培训。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许多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若抽调教师离岗培训,将加大日常教学压力。可行的办法是针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有计划地利用寒、暑假进行在职培训,这既能达到培养师资、满足教学需要的目的,又能缓解日常教学师资不足的压力。
(2)根据需求引进人才。组织院校内部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适时引进外部人才。搞清楚本院校哪些专业的教师通过内部培训可以满足需要,哪些专业必须从外部引进人才才能满足需求;哪些专业发展潜力较大,需要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做好人才储备等,这是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前提。人才招聘要遵循年龄优势、经验优势、德才优势并举的原则。
4、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
1)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专业要建立在职业与技术的基础之上
2)培养学术型人才的专业要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
二、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提高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定位的认识
高等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培养的人才也是多样化的,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培养的人才与普高的差别属于类型不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
型、管理型人才;普高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础科学研究,培养学术型理论研究人才),不同类型的人才承担着不同的社会任务,不存在等级的差别。社会上本科生、研究生工作不如意、事业发展受阻的大有人在。这里存在层次与质量两个方面的问题,不同层次人才就业的层次和期望也不同,就业竞争实际是同层次人才间的竞争。无论哪个层次的人,只要位其优秀,总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受到社会的重用,成败取决于是否是一个最好的你。也就是说,“白领”与“蓝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成材途径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院校的学生同样有自己某方面的智能优势,只要肯努力,就有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
2、健全办学理论,拓展办学空间
(1)健全教育理论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类型,其生命力全在于特色和质量,而形成特色、办出质量,就要在正确把握高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定位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发展观,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上不盲从于普通高教,牢牢掌握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优势,站稳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的主阵地,在高新技术与社会经济间架起直通桥梁。
3、创新观念,超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难的抉择
随着终身教育的观念愈来愈广泛地被大众所接受,高职教育为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应选择专业特色突出,职业定向明显的课程设置模式。须知,任何一个教育阶段的知识积压和生产过剩都是等同的,都会造成人才的结构性浪费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当然要与终身教育的精神实质保持一致。1996 年,原国家教委提出高职教育应以“必需、够用”为度设置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 1 ∶ 1。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二者的矛盾,但要从根本上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还应在观念上有以下创新:)将二者统一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应试教育,目的是结合灵活、多变、弹性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全面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应有意识强调和贯彻素质教育,将看似矛盾、两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灵活结合,发挥互补作用。)将二者统一于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创新教育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动性的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为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应放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孰轻孰重的探讨,将各自特长发挥出来,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创建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既发挥培养“逻辑——演绎”能力为特点的理论教学特长,又能兼顾培养“实践——探索”能
力为特点的实践教学,二者互不偏废。
4、健全课程体系建设,创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打破分段式,进一步注重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尊重学科性,但并不恪守学科性。现存的两段式或是三段式课程体系,都过分强调分阶段。在这种体系下,分成一、二学期基础课,三、四学期专业课,五、六学期设计与实习课。各学期缺乏连贯性,导致知识的重复或支解。因此,有必要将公共文化课、专业课、生产实习课按阶段和难度连续分散到每一学期,逐渐深入,每学年自成体系。这样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尝试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做到每学期都开设公共课、专业课和技术实习课。使知识连贯,循序渐进。首先应处理好公共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根据专业方向设置公共文化课,不同的专业公共文化课也各有侧重,做到既为学生学好专业课打下基础,又为学生能够继续深造和未来的生活、人生打好基础。例如,围绕专业设置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数学、交际实务、公共关系学、社会学、说话艺术等,既与课程专业相联系,又考虑到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弱化专业基础课,将专业基础课的重点部分综合到专业课的内容中,这不仅仅表现为增加专业课时,而且在不降低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使专业课组合更加优化。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原有的基础课程包括旅游经济、会计学、财务学等,可将三者合并,取消其中重复的内容,总称旅游经济学。分一、二、三部分并分散到第二、三、四学期,难度由浅渐深,以利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再次,将实习课分散,不仅能使学生及时地将理论知识消化吸收,同时也不至于造成最后一学期“放羊”式的实习和造成实习效果不理想。)专业课程力求突出实践性教学特点,适当综合化。传统学科的专业课程是以学科性为设置原则设置的,教材几十年未做大的改动,学科分支较细,课程时有交叉,教材偏难、偏深、偏细,难于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适于高职教育需要的实践性、应用性强的教材并不多见,这在客观上给高职专业课程的设置带来一定难度。这也为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提出了不断总结、编写、完善本专业教材的艰巨任务。
高职教材应以突出实践性教学为中心,对内在联系较紧密,知识点交叉较多的课程可以适当综合成一门课程。例如,我院建工系建筑工程专业将同属于力学范畴,课程知识点交叉较多的三大力学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建筑力学)综合成一门建筑力学;将内在联系紧密的建筑工程经济和建筑工程概预算原理合并成应用性较强,社会需求面广的建筑工程预算原理和电算化。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学生普遍认为新的教材和传统的教材相
比,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增强了,更加适合高职专业特色,值得推广。)开设选修课程,实行学分制。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的目标,可结合各专业特点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择业能力。选修课程可分为专业性选修,拓展性选修和发展性选修三类。专业性选修即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内容的课程;拓展性选修课程即选择与本专业无关但有助于增强职业适应性的课程;发展性选修课程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所设置的课程。对选修课程的考核实行学分制,学生除完成必修课程任务外,还应完成规定学分的选修课程才能毕业
4、顺应地方经济发展 把握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主导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⑴地方产业结构主要是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国家宏观布局形成的,不同的产业结构对高职教育的学科体系、人才培养层次与规格有不同的需求。现在地方产业结构呈集群式发展态势,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不同的主导产业类型构成了不同的专业人才需求链,对其他专业人才形成排斥。⑵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主的外源型模式要求职业技术人才的规格、素质要与国际接轨;以经济内生增长为主的内源型模式则要求职业技术人才与本土经济发展相适应。所以,高职教育发展的学科体系不宜大而全,而要小而精,顺应地方经济,快速前瞻发展。
三、关于土建类高等职业的教育
在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能为每一个职业岗位或职业项目设置相应的专业,而土建类相关专业社会覆盖面不广的职业只能坚持宽窄并举的原则,以职业群、岗位群来设置相对较宽的专业。由于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在企业很难完成对学生进行生产全过程的训练;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远未形成;主管部门或学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土建类专业再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严重问题。课程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活动的核心,在以后的此类专业中要尤其重视课程的设置,包括课程分类、课程模式等;同时,也要在师资等方面加强建设与维护。
四、结语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建设的阶段,无论一般院校还是示范院校,都必须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方方面面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1)浅谈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2)陆计明《对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报
(3)《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几点建议》
(4)左家奇《“三重融合”下开放式办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
第三篇:报告名称:2010-2012年中国农药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环境研究报告
报告名称:2010-2012年中国农药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环境研究报告
简介:
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草甘膦、菊酯、百草枯等农药原药价格陆续开始上涨。农药行业的向上拐点已经初步显现。在行业回暖的带动因素中,需求的趋旺是主要的支撑和引力,而原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则是触发因素。农药行业有望进入需求增长与价格上涨的正向循环。
在农药经营回暖正向循环的演进中,下游农业对农药制剂的需求是根本驱动力。在经历了2008、2009连续两年农药需求偏少的“小年”之后,2010年中国农药行业开局良好,有望迎来需求较快增长的“大年”。由此,我们农药行业回暖的判断得到需求趋旺的重要支持。
草甘膦有望阶段回暖,走出底部尚需时日。中国的草甘膦生产能力超过80万吨/年,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由于产品价格低迷,2008年底以来,大量企业停产或半停产,我们估计目前草甘膦行业开工率在50%左右。由于过剩产能的淘汰需要时间(停产时间越长,重新开车的成本越高,我们估计停产1年半至2年将是过剩产能退出的临界时间跨度),因此行业竞争格局的实质好转尚需时日。但是近期的成本和需求因素,有望带动行业进入阶段回暖。
经过一年多的低迷,农药行业向上的拐点初步显现,行业经营回暖可期。
《2010-2012年中国农药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环境研究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海关总署、农药行业相关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农药行业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深入的市场调查资料,立足于当前金融危机对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行业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农药行业的的整体及其相关子行业的运行情况,并对未来农药行业的发展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农药行业今后的应对策略,给予了合理的授信风险建议,为农药企业在当前环境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行业环境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农药行业概述
第一节 行业相关界定
一、农药的定义
二、行业发展历程
第二节 农药产品细分及特性
一、产品分类情况
二、行业产品特性分析
第三节 农药行业地位分析
一、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行业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三、行业关联度情况
第二章 中国农药行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0-2012年全球宏观经济分析
一、2008-2009年全球宏观经济运行概况
二、2010-2012年全球宏观经济趋势预测
第二节 2010-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情况
二、2010-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趋势预测
第三节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主要行业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农药行业政策技术环境分析
第一节 农药行业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一、行业“十一五”规划解读
二、行业相关标准概述
三、行业税收政策分析
四、行业环保政策分析
五、行业政策走势及其影响
第二节 农药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一、国际技术发展趋势
二、国内技术水平现状
三、科技创新主攻方向
第四章 2008-2009年中国农药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第一节 中国农药行业规模情况分析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
二、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
四、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
五、行业敏感性分析
第二节 中国农药行业产销情况分析
一、行业生产情况分析
二、行业销售情况分析
三、行业产销情况分析
第三节 中国农药行业财务能力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与预测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与预测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与预测
第五章 2008-2009年中国农药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2008-2009年中国农药市场分析
一、2008年农药市场形势回顾
二、2009年农药市场形势分析
第二节 中国农药行业市场产品价格走势分析
一、中国农药行业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二、2008-2009年中国农药行业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第三节 中国农药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
一、2008-2009年中国农药行业进口市场分析
二、2008-2009年中国农药行业出口市场分析
第四节 中国农药行业市场发展的主要策略
一、发展国内农药业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二、中国农药产业的发展建议
第六章 2008-2009年中国农药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农药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农药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三节 农药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农药行业集中度分析
二、农药行业竞争程度分析
第四节 2010-2012年农药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金融危机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二、2010-2012年农药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三、2010-2012年农药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七章 2008-2009年中国农药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A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分析
第二节 B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分析
第三节 C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分析
第四节 D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分析
第五节 E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分析
第八章 2010-2012年中国农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一节 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二、行业市场蕴藏的商机分析
三、行业行业“十一五”整体规划解读
第二节 2010-2012年中国农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一、2010-2012年行业需求预测
二、2010-2012年行业供给预测
三、2010-2012年中国农药行业市场价格走势预测
第三节 2010-2012年中国农药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一、产品发展新动态
二、产品技术新动态
三、产品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第九章 2010-2012年中国农药行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 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投资领域
二、主要项目
第二节 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风险
二、成本风险
三、贸易风险.第三节 行业投资建议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
三、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第四篇:2014-2018年中国拖拉机产业投资环境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2014-2018年中国拖拉机产业投资环境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中国拖拉机产业回顾1第一节2013年农机市场
1一、2013年农机市场特征
1二、2013年市场推动力
3三、2014年农机市场展望4第二节2013年拖拉机市场7
一、2013年拖拉机产量7
二、2013年拖拉机销量8
三、2013年拖拉机出口10
四、2013年市场竞争特征1
3五、2013年企业运营态势15 第二章2014年中国拖拉机产量18第一节大中型拖拉机产量18
一、2004-2014年大中型拖拉机产量18
二、2004-2014年地区产量
21三、2013-2014年产量集中度23 第三节小型拖拉机产量2
5一、2004-2014年小型拖拉机产量2
5二、2004-2014年地区产量格局27
三、2013-2014年产量集中度28 第三章2014年拖拉机市场销量32第一节2014年拖拉机销量
32一、2014年大中型拖拉机销量
32二、2014年小型拖拉机销量34第二节2014年拖拉机销量特征38
一、2014年销量增长38
二、2014年月度销量
41三、不同马力产品销量43 第四章2014年拖拉机市场竞争46第一节大中型拖拉机竞争46
一、竞争激烈程度分析46
二、重点企业竞争动态分析49
三、中国拖拉机竞争对手来自国际51第二节小型拖拉机竞争
53一、竞争激烈程度分析
53二、小型拖拉机市场竞争趋势55第三节不同马力拖拉机竞争57
二、12-15马力
三、25-28马力60
四、28-40马力62
五、40-65马力65
六、65-80马力67
七、80-100马力68
八、100马力以上70
九、履带式拖拉73 第五章拖拉机市场保有量分析77第一节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现状77
一、中国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77
二、大中型拖拉机地区拥有量79
三、每百户拥有数量分析80 第二节小型拖拉机拥有量现状8
3一、中国小型拖拉机拥有量8
3二、小型拖拉机地区拥有量8
4三、每百户拥有数量分析86 第六章国外拖拉机市场概况91第一节俄罗斯市场9
1一、拖拉机产量9
1二、拖拉机销量9
2三、拖拉机保有量9
4四、市场特征及趋势97 第二节印度市场100
一、拖拉机生产100
二、拖拉机市场销售10
2三、市场特征及趋势105 第三节爱尔兰市场108
一、拖拉机销售108
二、拖拉机进出口110
三、市场特征及趋势115 第四节墨西哥市场117
一、拖拉机生产117
二、拖拉销售119
三、拖拉机进出口120
四、市场特征及趋势122第五节韩国市场126
一、拖拉机生产126
二、拖拉销售129
三、拖拉机进出口1
31四、市场特征及趋势132 第七章拖拉机生产企业分析136
一、企业概况136
二、产品系列138
三、2013年盈利141 第二节山东福田重工14
4一、企业概况14
4二、产品系列146
三、2013年盈利149 第三节江苏悦达盐城拖拉机1
52一、企业概况1
52二、产品系列1
54三、2013年盈利157 第四节宁波奔野拖拉机160
一、企业概况160
二、产品系列16
2三、2013年盈利165 第五节约翰·迪尔天拖168
一、企业概况168
二、产品系列170
三、2013年盈利173 第六节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176
一、企业概况176
二、产品系列178
三、2013年盈利181 第七节江苏清江拖拉机18
4一、企业概况18
4二、产品系列186
三、2013年盈利189 第八节河南千里机械19
2一、企业概况19
2二、产品系列19
4三、2013年盈利197 第九节山东常林机械集团200
一、企业概况200
二、产品系列20
2三、2013年盈利205第十节常州东风农机集团208
一、企业概况208
二、产品系列210
三、2013年盈利213 第八章2014-2018年产业发展前景及投资217第一节2014-2018年机遇及风险217
一、产业发展机遇217
第二节2014-2018年市场预测2
21一、大中拖市场预测2
21二、小拖市场预测22
3三、区域市场预测22
4四、进出口预测226 图表目录(部分)图表 12010-2014年中国大中型拖拉机产量一览表单位:台图表 22010-2014年中国大中型拖拉机产量变化趋势图单位:台
图表 3
图表 4
图表 5
图表 6
图表 7
图表 8
图表 9
图表 10
图表 11
图表 12
图表 13
图表 14
图表 15
图表 16
图表 17
图表 18
图表 19
图表 20
图表 21
图表 22
图表 23
图表 24
图表 25
图表 26
图表 27
图表 28
图表 29
图表 30
图表 31
图表 32
图表 33
图表 34
图表 35
图表 36 2010-2014年中国大中型拖拉机地区产量一览表单位:台 2012年中国大中型拖拉机地区产量比例图 2012年中国大中型拖拉机地区产量比例图 2013年中国大中型拖拉机地区产量比例图 2012年机械行业大中型拖拉机产量(前十名企业)2013年机械行业大中型拖拉机部分产品产量(前十名企业)2010-2014年中国小型拖拉机产量一览表单位:台 2010-2014年中国小型拖拉机产量变化趋势图单位:台 2010-2014年中国小型拖拉机地区产量一览表单位:台 2011年中国小型拖拉机地区产量比例图 2012年中国小型拖拉机地区产量比例图 2013年中国小型拖拉机地区产量比例图 2012年机械行业小型拖拉机产量(前十名企业)2013年机械行业小型拖拉机部分产品产量(前十名企业)2012-2013年中国大型拖拉机产量集中度一览表 2012-2013年中国小型拖拉机产量集中度一览表 2014通用类农机购置补贴中选产品名录(8-12马力手扶拖拉机)2014通用类农机购置补贴中选产品名录(12-15马力手扶拖拉机)2014通用类农机购置补贴中选产品名录(25-28马力两驱拖拉机)2014通用类农机购置补贴中选产品名录(25-28马力四驱拖拉机)2014通用类农机购置补贴中选产品名录(28-40马力两驱拖拉机)2014通用类农机购置补贴中选产品名录(28-40马力四驱拖拉机)2014通用类农机购置补贴中选产品名录(40-65马力两驱拖拉机)2014通用类农机购置补贴中选产品名录(40-65马力四驱拖拉机)2014通用类农机购置补贴中选产品名录(65-80马力两驱拖拉机)2014通用类农机购置补贴中选产品名录(65-80马力四驱拖拉机)2014通用类农机购置补贴中选产品名录(80-100马力两驱拖拉机)2014通用类农机购置补贴中选产品名录(80-100马力四驱拖拉机)2014通用类农机购置补贴中选产品名录(100马力以上拖拉机)2014通用类农机购置补贴中选产品名录(履带式拖拉机)2003-2013年中国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一览表 2013年中国地区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一览表 2003-2013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大中型拖拉机数量一览表 2013年中国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大中型拖拉机数量一览表
图表 382013年中国地区小型拖拉机拥有量一览表 图表 392003-2013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小型和手扶拖拉机数量一览表 图表 402013年中国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小型和手扶拖拉机数量一览表 图表 41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图 图表 42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履带拖拉机产品系列一览表 图表 43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轮式拖拉机产品系列一览表 图表 442013年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运行数据一览表单位:千元 图表 452013年山东福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运行数据一览表 单位:千元
图表 46
图表 47
图表 48
图表 49
图表 50
图表 51
图表 52
图表 53
图表 54
图表 55
图表 56
图表 57
图表 58
图表 59 2013年江苏悦达盐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财务运行数据一览表单位:千元 宁波奔野拖拉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拖拉机产品系列一览表 2013年宁波奔野拖拉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财务运行数据一览表 单位:千元 约翰·迪尔天拖有限公司拖拉机产品系列一栏比哦 2013年约翰迪尔天拖有限公司财务运行数据一览表单位:千元 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拖拉机产品系列一览表 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拖拉机重点销售区域图 2013年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财务运行数据一览表单位:千元 2013年江苏清江拖拉机有限公司财务运行数据一览表单位:千元 2013年河南千里机械有限公司财务运行数据一览表单位:千元 山东常林集团拖拉机产品系列一览表 2013年山东常林集团财务运行数据一览表单位:千元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拖拉机产品系列一览表 2013年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运行数据一览表单位:千元
第五篇: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最新动态综述(精简版)
中国高职教育前沿最新动态综述(5月号)
全国高职教育工作在党的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思想指引之下,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发掘高职学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等文件精神的鼓舞下,正积极稳妥地向前发展。本综述拟从重要会议、特别关注、理论建设、论点精粹、教学改革、热点信息、海外传真七个方面对高职教育界最新动态作一简单介绍。
一、重要会议。2012年5月19日上午,教育部在杭州召开全国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对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职业教育现代学校制度,促进中、高职学校管理工作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特别关注:聚焦职教体系建设。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包含学制体系、资格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等诸多方面。关于职教体系的建设,是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主要有以下重要观点。
1、我国著名高职教育研究专家马树超教授认为,职教体系建设应加强顶层设计。
2、多级联动,多方参与。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郑蔼娴认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工程庞大,体系构建除了作好顶层设计之外,还需要教育系统内部从“国家—省—市—校”各层次纵向多级联动;需要教育系统以外的政府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社会各 1
界的横向多方参与。
3、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有机衔接是体系构建的核心。这里不仅提出了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时间目标,而且对现代职教体系的主要特征有清晰地表述。因此,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要在更好适应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有机衔接上下工夫。
三、理论探讨。
1、论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的分类。唐永泽、王晓东在《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教育都是要为受教育者从事职业服务的。从两类教育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角度,可将职业教育称之为应用(技术)教育,非职业教育称之为基础(知识)教育;将与职业教育对应的非职业教育称为普通教育不尽科学,离弃了区分这两类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丁金昌在《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第2期)撰文指出,当前中高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中存在理论上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实践上专业内涵建设脱节等主要问题,要从目标定位、课程衔接、师资队伍、招生制度等方面协调发展。
四、关心高职教育的各方人士从各个方面表达自己对教育的关切,各类观点精彩纷呈,颇具启发作用,比如:
1、高职学校:让每一个在学校里待过的人增值。如果说高职学校必须关注学校里的人,包括学生、校友、教师,以及校长在内的管
理者,他们创造了品牌、承载着灵魂,他们是学校的价值所在。
2、培育职业素养是高职教育第一要务。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着“技能至上”、“能力越位”和片面追求“简单就业”、“一时就业”的倾向,职业基本素养教育相对处于职业教育“边缘”的境地。为此,在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应特别关注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教育。
3、校企合作要让企业“有利可图”。困扰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最大难题,就是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要真正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必须把多赢性作为校企合作的价值追求,建立起以“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基础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工学结合需要“过五关”。一是职教理论创新关; 二是运行机制创新关; 三是师资建设模式创新关; 四是教育技术创新关;五是投入模式创新关。
5、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境界追求。强调,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只有上升到文化发展,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发展、特色发展。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最高境界追求是以人为本、文化立校。
五、作为学校,不管怎样发展,教学总是重要的一环。奋战在一线的教师们纷纷大胆尝试,在教学改革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比如:
1、苏州工艺美院“以生为主”改革素质育化课程。学院致力于建设“以生为主”的素质育化课程体系,教师在改革中角色定位也应有相应变化,教师应作为教学过程和环境的设计者而存在。
2、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召开以“工学结合专班”为载体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会后归纳、汇整出“八双、两要点“的工学结合专班精髓,即:①双主体教学育人(学校与企业);②双重身份(学生与员工);③双师团队(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④双轨课程体系(知识与技能);⑤双重文化环境(学校和企业文化);⑥双重学历(学校学历和企业经历); ⑦双证书(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⑧双重手段(面授和远程教学)。
要点一: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工学结合教学打破原有的时制,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实施教学,施行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要点二:政府、企业、家长、学生都要参与的多元评价:工学结合专班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是希望使学生受益,让学生成长成才。政府、企业、家长、学生都参与的评价体系,能够给教育教学成果的一个完整、客观、科学的肯定。
3、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突破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瓶颈。
滨州职业学院基础课教学部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来带动整体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良好效果。
4、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做活实践环节,让思政课教学入脑入心
学校开始着手做好校外课堂,积极培养学生“能行万里路”,由学生自发创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依托大学生爱心服务社平台,通过老师指导,学生组织、参与,积极开展一系列课外实践式思政教
育。
六、热点信息。
1、马树超在南京提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十二个前沿问题:一是关于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与特殊使命;二是关于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三是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的基本思考;四是关于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时代价值;五是关于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六是关于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主线;七是关于校企业合作共同育人;八是关于产学研结合和技术服务;九是关于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十是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十一是关于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十二是关于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2、教育部圈定职业教育八大创新发展落脚点:①大力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②产业结构调整;③产业优化升级;④实体经济发展;⑤区域经济发展;⑥保障民生;⑦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与;⑧构建合理教育结构。
七、他山之石:小国如何催生大企业——海外职业教育成功案例 地处北欧的芬兰面积为3 3.8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仅有540万人口的小国,气候条件差,除森林外其他资源十分贫乏,其国内市场也很狭小,经济严重依赖出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却在国际竞争最激烈的近二三十年间,涌现出一批著名公司和知名品牌。在近几年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中,芬兰一直名列前茅,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在芬兰劳动力市场对求职者学历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90年代初,芬兰对职业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把一批高
水平的职业学校合并成31所高等技术学院,通过建立多样化的高等技术学院来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使之同大学一样成为培养高等专业人才的摇篮。
附主要资料来源: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网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http://61.164.87.131/web/index.aspx
湖北高职高专教育网 http:///index.php?todo=content&m=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