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开发教材运用好教材中的图片信息
如何开发教材运用好教材中的图片信息
(1)陈述选择该问题进行研究的原因。
初中生物教材采用了大量的图片,以栩栩如生的图画和富有创意的编排让学生目不暇接。如果能充分活用这些图片信息不仅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活力,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和目标、突破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拓展思维空间、增强想象力及记忆力,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界定。
怎么来应用这些图片,使这些图片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对于我们这些农村中学,教育信息来源不畅,教育资源缺乏,有效利用这些图片,为教学服务,显得难能可贵。
(3)阐述你对解决该问题做过哪些尝试,还存在哪些问题。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利用图片设置情景导入新课,不仅能直接切入问题的关键,而且可以使课堂产生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学习“开花”一节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观察花的结构,让学生自己总结花的结构模式,这样学生自己就有了感性知识,使学生在认识其它花的结构时省了很多事。
二,应用图片化解难点。
新教材虽然整体的深度难度比老教材低,但是涉及到难点也是很多的,但对照图片来就简单多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一边对照图,一边讲解,这样就可以把复杂的东西讲解清楚。在学习“动物行为”一章时,学生对动物行为的概念难以把握,于是,让学生仔细观察,问学生图片中两只羚羊在干什么?学生回答说在打架,那么算不算一种动物的行为?然后在此基础上学生举出还有那些类似的动物行为。通过图片,启发学生思路,使学生对动物行为这一难以理解的概念有了教全面,准确的认识。
三,利用图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能力。
充分利用新教材图片的特点有意识地点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大胆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四,应用图片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实验课上,老师在讲解实验的操作时,即使讲得很清楚学生肯定还是有一些细节,把握不好,在实验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操作不到位的地方可以利用图片来弥补缺憾,如在“显微镜的使用”实验中,在操作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图片,在操作时可以参考图片上的做法,老师在点评注意事项,这样不仅保证实验的成功,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4)你对解决该问题的初步设想。
插图是教材所提供的重要的课程资源。插图的直观性强,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相应的问题配合章图让学生把握好教学的方向和目。任何一幅插图都有他的使用价值,特别是某些插图能形象地处理某一概念的外延或内涵,其内涵往往就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充分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相应的插图
第二篇:用好教材中的“说写双通道”
用好教材中的“说写双通道”
上完五年级课文《勤奋自学成大器》,问学生:“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很多学生会回答:“我知道了华罗庚学习十分勤奋刻苦,我要向他学习。”“我懂得了只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就能成为大器之材。”„„这些回答都没有错,但如果学生只能说出类似的答案,我认为,对于这篇课文,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失败的。学习一篇课文,不能只关注课文“写什么”,还要了解课文“怎么写”,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也能这么写。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是一门学习语言和文字的学科,语文教学的根本落脚点在于语言文字的应用,也就是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所谓的“语用教学”。
其实,“语用”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在我们的沪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说写双通道”,便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的语言积累运用的训练。
一、语用意识在“说写双通道”中的体现
以沪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的语文教材为例,40篇课文,除去8篇自读课文没有课后练习外,剩下的32篇课文中,有24篇附有“说写双通道”的练习设计。而且在这些练习中,涵盖了语言能力训练的各个方面。
课文《笛声》后的“说写双通道”练习:“‘孩子没有作声,看见老师傅忙着满头大汗,就把工具一件件递给他’,那天工作后,老木匠和聂守信会说些什么?说一段两人之间的对话。”——这是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课文《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后,“说写双通道”练习:“第二次手术做完以后,病人竟没有一点儿痛苦,人们十分惊讶。想象一下,这时,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同样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并且将口头表达训练和文字表达训练结合起来。
经典课文《小珊迪》后的说写练习,要求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我”和珊迪的弟弟之间的对话,而且还要“注意用上写对话的不同形式”,这是对语言描写中提示语位置的变化这一知识点的巩固训练。
除了想象说话(写话)类的训练,“说写双通道”中更多地着眼于对文中精彩语句、段落的积累、模仿。郑振铎的名篇《燕子》,第一段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写出了燕子的外形特点,“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课后的“说写双通道”便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抓住特点说一说;学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则要求学习课文第一节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幅画或一张照片。这样的练习,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不仅要知道课文“写什么”,还要知道课文“怎么写”,并且能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语言实践。
“说写双通道”的题型设计活泼而不死板,形式多样。《晏子使楚》一课后,让学生为课本剧补上人物对话,再演一演;学习了《尊严》一课,则要以“人穷志不短”为题,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这是复述能力的训练;还有学习《父亲的谜语》中父亲编谜语的方法,自己编写谜语与同学交流;为《揭开雷电之谜》中富兰克林制作的风筝写一份说明书„„这些,都是在体现着语文学习的本质:以课文为例子,积累语言,学习表达。
二、依托“说写双通道”进行的语用实践
既然教材中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说写双通道”这样的语用训练范例,那么就要利用它、用好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和学生一起通过“说写双通道”的练习,逐步树立“语用”意识,进行“语用”实践。
1、“说”
与低年级相比,高年级“说”的训练更多地要求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进行沟通交流。“说写双通道”中的说话练习大致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积累文中语句,模仿其修辞、结构、顺序,进行内化、迁移。例如《燕子》一课,教学重点便是模仿第一节,介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教学中,学生明白了课文语段只是抓住了燕子最与众不同的三个特征,羽毛、翅膀和尾巴,用上准确形象的形容词,燕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于是在介绍小狗、金鱼、鹦鹉等动物时也能抓住特点,以“一身”、“一对”、“加上”、“凑成”等类似词语串联,形成流畅而生动的语言;学习《桂林山水》一课,“说写双通道”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游览过的名胜古迹,抓住特点作介绍。课堂中,我通过反复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介绍桂林的山和水,都用了相同的段式和修辞手法。再进行说话练习时,学生便有意识地运用对比、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介绍某一景物,思路清晰,语句通畅。
第二类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说话。这要求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有深入了解,对文章结构、故事情节有整体把握。如前文举例,《笛声》老木匠与聂守信的对话、《小珊迪》中“我”和珊迪的弟弟的对话。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说话时,不仅要注意说得是否合理(即符合文章主题、故事情节),更要注意语言的规范、表达的形式。《小珊迪》的“说写双通道”要求用上对话的不同形式,也正是着眼于此。
2、“写”
古今中外,很多作家的经历告诉我们:写作可以模仿,如李白仿崔颢的《黄鹤楼》而写出了名诗《登金陵凤凰台》。鲁迅的《狂人日记》模仿果戈理的《狂人日记》,这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对于小学生而言,正是语文打功底的时候,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模仿课本中精彩的语句,模仿作者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在模仿中进行遣词造句,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从三年级开始,我校学生便有一本特别的作业本,我们称之为“练笔本”。有别于作文本、周记本,练笔本可以说就是“说写双通道”的练习本。我们会挑选某一篇课文,根据“说写双通道”的要求,进行仿写练习。如学习《颐和园》中介绍景点的方法,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要求学生运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有顺序地进行景物描写。五年级上学期《图书馆里的小镜头》一课学过之后,模仿课文写法,写自己生活中的小镜头。学生有了范文、有了参照,写起来便少了选材的犹疑、少了文笔的枯涩。于是便有了《操场上的小镜头》:“„„最胖的范弼程在最后压阵,他把绳子缠在自己腰间,扎着马步,双眼圆睁,肉嘟嘟的脸涨得通红„„”;《地铁上的小镜头》;“„„小伙子低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手指在屏幕上灵活地跳动着,脸上不时露出微笑,是在和女朋友微信聊天吗?„„”很多精彩语句是在平常的作文中看不到的。
学期结束,再让学生翻翻自己的练笔本,他们会发现,自己写出来的那一个个片断,原来都体现着写作的技巧: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结构、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细致的语言神态描写„„也许他们也会发现,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自己也能像课文的作者一样,写出优美生动的文章。
3、多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
除了说话训练和仿写练习,我们还可以根据“说写双通道”的训练要求,开展更多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晏子使楚》一课后,同学们补充了人物台词,自主编排课本剧,你扮晏子,我演楚王,还能反复修改剧本,使语句更加通畅,更加符合人物身份和故事情节;学习了《真正的愤怒》,我让学生设计节约用水的标语,要求语句精炼、新颖有创意,班级里交流选出十佳标语,张贴在教室、食堂饮水机旁和卫生间洗手台边;《一夜的工作》上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整理修改,在班级中开展周总理故事交流会,使学生们更深入地体会周恩来的高风亮节„„这些都是课后“说写双通道”的训练设计,我希望在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学生们能渐渐树立起在生活中合理、规范地运用语言的意识。
三、说写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当然,由于课时的限制,并不是每一篇课文后的“说写双通道”都要精心指导完成;由于班级学生学情的不同,也不是每一次“说写双通道”都以一个标准来要求。因此,在课文“说写双通道”的选用和指导训练上,也要关注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1、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要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就必须善于寻找和确定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所谓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标”对不同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课文的内在训练因素,按照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所确定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单位或部位。语言文字训练点确定得好,语言文字训练才会卓有成效。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课程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从字词句段篇和语修逻文等方面去捕捉和挖掘文章蕴含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一本语文书,有24篇课文设计了“说写双通道”,既有说话能力的训练,又有仿写方面的练习。因此,我们必须有所取舍,必须考虑,这一课中的“说写双通道”是否能体现本年段的训练重点?是否与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一致的?是否贴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否则,做再多的训练也是吃力不讨好。
2、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说写双通道”,立足于对课文语句的积累,对表达方式、写作方法的学习和模仿,但归根结底,模仿是为了创新,积累是为了运用。学生能模仿《颐和园》的“移步换景”,写一段景物描写片断,那么在完成一篇写景文章时,也能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构思;学生能写出一段《操场上的小镜头》、《地铁上的小镜头》,那么在观察一个场景时,他也能有意识地抓住典型人物,关注他们的神态、动作„„只有当学生能让积累的语言,归纳出来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方法,并能自觉地迁移运用,我们的训练才是有成效的。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应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心中应时刻有语用训练的意识,并以此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而教材中的“说写双通道”,其实就是语用训练的绝佳舞台,我们应该会用它,用好它,以落实“课标”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第三篇:怎样用好教材,超出教材(xiexiebang推荐)
怎样“用好教材,超出教材”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等等。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超出教材”?怎样才算是“超出教材”?对于这些问题,许多已经进行了几年课程改革的教师也感到困惑,觉得在实践中不好把握。
新的教材观为什么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是由于旧的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上的指导思想不同决定的。旧的教学大纲在指导教材编写时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忽略了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所以在确定知识难度时规定了某一学段某一学科知识的最高标准,是“上限”,教师在教学时不要突破这一上限,如果突破了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所以我们过去强调教师教学时要“紧扣教学大纲,紧扣课本”,正所谓“教教材”,教师能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掌握就不错了。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过去课本“繁、难、偏、旧”的弊端,要精选那些学生终生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确定知识难度时规定了某一学段某一学科知识的最低标准,是“下限”,强调书本知识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过程,是师生共同创生课程的过程。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用好教材,还要超出教材,要开发课程资源,要整合课程资源。
所谓“用好教材”,就是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好。目前在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偏差,有的教师认为这次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本知识不重要了,上课蜻蜓点水般涉及一下教材,虚晃一枪,很快就引导学生“走出教材”,搞一些所谓的联系实际活动,甚至整堂课都是一些与课本知识无关的活动,看起来热热闹闹,到下课时学生连书本上的基本知识都没有搞明白,这是误人子弟。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若干次,有正面的经验,也有反面的教训,但最基本的一条经验就是认真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俗话说:课本课本,一课之本。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好课本。如果学生连书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和公式都没有学会,联系实际又有什么用?不管课程怎样改革,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这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
所谓“超出教材”,就是开发课程资源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是替换教材的例子。为了说明基本概念,教材中往往选用一些例子。尽管教材的编写者力求选用那些不同地区学生都熟悉的例子,但仍然不能照顾到每个地区和所有学生,所以新课程提倡要开发课程资源,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学习知识。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和情境学习新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对学习更有兴趣,也更容易记忆。如小学《数学》中有一节教材是“找规律”,教材中选用了一些花朵、几何图形、人物图像等,让学生探索这些图案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有些教师在教学时照本宣科,按照书上的图案制作成幻灯片、剪纸、图画、学具等,在备课时费了很大的工夫。其实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不用这些图案,因为教室里就有活生生的例子,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寻找: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教室里的桌子排列有什么规律?窗户排列有什么规律?电扇排列有什么规律?同学们很快就会发现:教室里每排课桌的数量是一样的,间隔距离差不多;教室里的窗户南北都是对称的,窗户之间的间距差不多;每排电扇的数量是一样的,间隔的距离也差不多。通过这一引导,学生大致知道了什么是“有规律”。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一下,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学生就会发现:老师和同学衣服上的图案是有规律的,人的五官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想像:马路上会有哪些有规律的事情?学生就会联想到:马路旁路灯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树木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有规律的,汽车和自行车的行走是有规律的„„这样逐步拓展,学生从眼前看到的,到脑子里想到的,对概念的理解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这样的例子比教材上的例子更熟悉、更丰富,更符合学生认识和记忆的规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放学后,学生走在路上、回到家里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找规律,这就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让学生体验课程。
二是拓展教材的主题。一般说来,文科教材的主题是比较明确的。比如初中语文《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是报告文学,写的是罗布泊的变化史,主题非常明确,就是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但学生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学习,就会觉得自己离罗布泊和青海湖很遥远,保护环境的意识还不强烈。如果教师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来谈,学生就会对课文的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课后还可以布置学生搞一些调研活动,了解附近水源的丰缺情况和污染状况,提出保护水源和环境的措施,教材的主题就会得到深化和拓展,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就会得到强化。
三是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前边所说的替换教材的例子和拓展教材的主题,都是开发课程的要素性资源。同时,也可以开发条件性课程资源,如制作成挂图、剪纸、幻灯片、录像、录音等。这样平面的教材就变成了立体的教材,枯燥单调的书面资料就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料,学生对教材就会有兴趣,就愿意学习,也更容易理解。
四是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这次课程改革一方面通过增加一些综合性的课程来整合学生的知识,如“科学”课整合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内容;“艺术”课整合了音乐、美术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分科教材中也增加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加强不同学科的联系。如初中语文新教材设立了“科学”单元,生物新教材设立了“生物学与文学”栏目,历史新教材中有许多是文学、科技等文化发展史方面的内容等。这些,都是在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教师在运用这些教材时要理解编者的意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除了教材中已有的学科渗透外,教师在教学时可有意识地进行多种学科的交叉与整合。如学习小学语文《第一场雪》,有条件的地方,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到雪地里观雪景、滑雪、堆雪人、打雪仗、拍照,回来后写感受;也可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与雪有关的小说、诗歌、散文、图画、照片、歌曲等;也可自己创作与雪有关的图画、文章等。这样上课时,在基本学习课文字词、结构和写作特点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各种体裁和形式的与雪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朗诵诗词、唱歌、绘画等,内容都与雪有关系,丰富多彩,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五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与传统教材不同,新教材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出了空间。如人教版历史新教材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中提供了不少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供学生探究,如“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以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独特见解。这些设计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权威,对于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对于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与感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本文曾发表于《天津教育》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敏勤)
第四篇:校本教材开发交流稿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
交 流 稿
四川省绵阳职技术学校 唐云
目录:
一、开发校本教材的起源
二、校本教材开发与校本研修的关系
三、校本教材的基本特征
四、校本教材的构成要件
五、校本教材开发条件
六、校本教材实例
七、小组讨论与校本教材编写
八、小组校本教材展示
九、小组校本教材评价
正文:
前言:(形成讨论氛围)
讨论:你所在学校对校本教材的理解及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情况。
一、我的校本教材开发的起源
(一)“教书”与“专业教学”的区别
(讨论:中职学校“专业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教书”有什么区别)“教师”职业,人们习惯称为“教书”,可见,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由“书”牵着走的,可以看出“书”对教学的重要性。
用传主统的教学观看待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也离不开“教书”这个概念,目前中职学校绝大多数的专业老师,也是按照“教书”这个概念在完成一本本教材的内容,但我认为,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应该以本专业在相应的岗位上的技能要求,去寻找必要的理论,然后将这些必要的理论整理出来,编写出图文声光并茂的校本教材。
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多以“书”练“技”,而中职专业教学更多的需要以“技”寻“书”,这就有了编定校本教材的必要性。
(二)中职学校教材的发展(电子专业、汽修专业教材)讨论:你所教专业课程教材使用情况(审定教材还是自己编教材)展示:中职电子专业《电子技术基础》先后用过的教材。现行教材存在的问题:
1、多人编写,内容一致性差;
2、与本校实训设备、器材不配套;
3、内容与形式上与中职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距;
3、参加高教出版与科技出版社电子专业教材研讨会的体会
所有与会人员都提到教材需要改编,所有人对如何改编找不到文向,人们一致倾向于以项目教学形式,理实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教材。
后来出了一些样本,但是“项目”性不强,总体感觉只是将以往的“章节”改为了“项目”。
(四)企业培训教材的特点
讨论:你读过哪些企业的培训教材,它们有什么特点。企业培训教材,针对性很强,技能具体,例如:长虹空调培训教材
如长虹厂的空调培训教材,针对某个型号,安装调试,检查,图文并排,很具体,按照教材的指导,学习者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安一个项目的技能。
而类似的中职学校电子专教材,从物质的三态变化讲到空调,很厚一本,整本读完,也只知道“原理”,尚无法动手操作,背离了中职教学重在动手这个初衷。
原因简析:中职教材一直由老师编写,有“大纲”约束,脱不了传统教材的理念,而企业培训教材多同行业专业内专业人士编写,重在实用与动手,对于理论,编者很了解需要多少。
(五)工科专业“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材的要求
讨论:你对“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的理解,实际工作的开展情况
项目教学环节:
传统工科教学横式:理论(实验)—技能—项目; 项目教学:项目—技能的要求—必要的理论(实验);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
过程式教学:理论—实验—考试
理实一体化教学:技能需求——理论——小组讨论—实验—小组总结—再理论——再小组讨论——再实验—再小组总结„„达到技能要求。
要注意的误区:抓技能放弃了理论,然而工科专业的很多技能需要深入的理论支撑。
(六)教学科研考察中的感受
因学本人参与我校省级科研课题《整体解决中职学生学习困难研究》的研究,走访了许多中职学校,大家有一个共识:现在的“书”需要改编。
例如:《汽车电气原理与维修》一书,在第一章节中,大约花了近40页讲汽车蓄电池的化学原理,结整学生如何在实际中去识别“+”“-”极还搞不清楚。
(七)2008.5.12的震撼
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让我感觉到,一个中职专业老师,有必要使自己成为专业人员,总结出真正能让学生学得懂的理论,让学生最终在“理实一体”中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这是让我这么多年来,潜心开展校本研修、编写校本教材的动力之一。
二、校本教材开发与校本研修的关系 讨论:你所在学校的开展哪些方式的校本研修
(一)涪城教研对校本研修的指导
感谢涪城进校修,市教科所等领导对我我们学校研修工作的指导与支持,给了我们方向,给了我们力量。
(二)校本研修的目的:根据专业技能的要求,提高专业老师能力、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编写校本教材,最终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现理,达到相应的技能,真正“学有所得”!
(三)校本教材编写与校本研修的本质关系:从属关系!校本教材的开发属于校本研修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从我校“汽修专业校本研修”实例看校本研修与校本教材编写的关系:
四川省绵阳职业技术学校 汽修专业教研实例
(涪城区政府主办,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
2012年春伊始,试点班级:2012级汽修专业班。第一阶段:2012年秋 课程设置研究
(一)市场调研:
企业对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能力需求调研;
中职汽修专业办学状况调查;往届毕业生现从业情况设查; 汽车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调查; 绵阳市场汽车销售维修现状调查。
(二)分析与研究:
汽车销售与维修行业发现状与人材需求分析 中职学生汽修行业从业率低的原因分析 中职与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就业结构分析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三)研究形式:
走访、请教、讨论、参观、教学班实践等。
(四)研究成果: 形成第一阶段新的课程设置
(特点:以技能项目为目标,分阶段集中形展专业课教学)
(五)提出的问题:
中职工科专业班额过大严重影响专业技能教学,建议20至25人每班; 中职工科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需2名专业老师同时授课; 中职工科专业学制过短,不能满足技能训练的要求; 中职工科专业同一时段开设科目过多影响专业教学。
中职工科专业需教总结教学内容,编写适合自身情况的“校本教材”。第二阶段:2013年春至2013年秋 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形成研究
(一)研究内容:
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理解 “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形成 “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内容的形成 “理实一体化”教学环节的形成 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设备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必要作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 汽修12.1班的实践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理实一体化”研究反馈
(二)研究成果:
在我校汽修专业形成了以技能需求为目标、以技能分类为项目的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提出的问题:
“书”引导“教”还是“教”引导“书”
第三阶段:2014年春至2014年秋
提高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与课程设置调整的研究(此项正在研究中)
(一)研究内容
教师技能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提高教师技能的途径研究;
学校管理制度对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的影响研究;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应用研究; 汽修专业文化教材与教学现状研究; 汽修专业文化课提高方法;
汽修专业专业课程教材与教学现状研究; 汽修专业专业课教学质量提高方法研究;
(二)力求获得的成果 采用校本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应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应用“倒置教学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
“一屏四画”投影法解决演示观看问题,提高演示实训效果;
(三)提出的问题
如何实现专业教师主动提高专业技能 如何有效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
第四阶段:2015年春2015年秋 汽修专业校本教材编写(计划写的校本教材)《汽车电工基础》 《汽车电工技能》 《汽车传感器原理检测》 《汽车电气原理与维修》
《电喷发动机电气故障分析与维修》
小结:校本研修最终目的:提高中职教学效果!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老师技能的提高;教学模式的改变;教材的改变。
需要解决的辅助问题:教学管理制度的改变;教学设备与环境的改变;学校德育工作的改变。
三、校本教材的基本特征 讨论:你认为校本教材具有哪些特征?
(一)校本教材的类型:
识读性校本教材,如《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展示);
教学指导性校本教材,如《汽车电气原理维修》(展示);
(二)校本教材的特征:
1、强烈的技能针对性:
选材先取本专业最直接且最必要的内容,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程,编者本专业最终的知识需求相当了解,才能编出专业指性很强的专业校本教材。(展示:技能针对性强的校本教材样本)
2、精练:
编写语言需精练,防止半天说不到点子上的现象。(展示:语言简练的校本教材样本)
3、与本校的实训设备匹配:
如电子专业的所用的示波器,品牌不一,面板结构不一,校本材需要与之配套,让学生容易将与论课本与实训结合起来。(展示)
(三)校本教材的实质:
你如何教懂了学生,就把它总结出来,归纳起来,做出适合本校情况的讲义资料,就是“校本教材”。
四、校本教材的构成要件 讨论:你理解教材由哪些项目构成
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以文本为主,逐步发展到有图,有的也配合一些光盘(动画或视频)
校本教材的构成要件:文本;图片;动画;视频。
五、校本教材开发条件
讨论:你认为开发校本教材需要具备的条件?
(一)传统教材编写的问题:
多人编写,难于做成“项目”教学与“理实一体化”教学。
(二)校本教材开发的主观条件
1、首先是老师对中职专业与专业教学的热爱,有没有股热爱谈不上写点什么。
2、其次是负责专业教学(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的老师,要对本专业的非常了解,真正是一个专业人士,并且能在行业中,社会上应用本专业,否则,老师也不知道学了那些有什么用,只能按照别人编的“书”去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针对一门“专业”进行教学,老师就成了教书先生了。
比如汽修专业的老师,书上画着图,写着字,老师看一会,就能站上讲台去讲,但是看到实物,老师就懵,这样的课,谈不上专业课,这就需要真正搞专业的老师编出能引领这些老师的适用教材,也就是校本教材。
当前中职老师基本成了“百科教师”,一些学校安排语文老师上电子线路,历史老师上汽车维修„„这些课程老师是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这样安排老师,不知道是谁在勿悠谁。
一堂专业课,要是不知道这堂课的过去是什么,未来是什么,那么,专业课就上成了文化课,这个时候,很需要适合当前情况的校本教材。
3、三是老师本身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如文本的编写能力;图片的处理能力;视频的编辑能力;动画的制作能力等。
4、四是老师需要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学中实用的东西往往又是不长钱的。这个时候,老师需要的就是“吃苦耐”,我们经常用这四个字教育学生,但真正自己“吃苦耐劳”地去做些有用的事情,却又是很难的事情。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客观条件
1、学校管理的重视与促进; 例如:我校高度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如经济上奖励;荣誉上倾斜等。
2、学校设施设备件:
如电子专业,需要做个实验,学校什么也没有,那也不好搞。
(四)现行管理制度对校本教材开发的影响
学校来讲,诸多管理人员是普教过来的,管理模式与方式走的是普教模式,对专业教学中专业教师自己编讲义教材不够重视;
就大政而言,讲义教材涉汲“大纲”的、审定等问题,比如我们现在搞的“校本教材”,各方面也在口头上支持,但说到底可能还属于“非法教材”,这对老师们参与这个事情的积极性影响也很大。
六、校本教材实例
《模拟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
图文识读性校本教材,目前用于应用电子班、佳仕焊机班等班级教学,效果很好;
《汽车概论》图文识读性校本教材,用于多界汽修专业教学,效果很好; 《汽车电气原理与维修》教学指导性校本教材,用于汽修专业教学,效果很好;
《汽车电工基础》图文识读性校本教材,用于汽修专业教学。
七、校本教材编实训
方案:结本本人所在学校与本人所承担的专业教学,选取一个项目,做出一个校本教材编写方案。
(一)情况分板(专业与教学环境)
(二)项目选材
(三)文本提纲
(四)图片设计
(五)动画设计
(六)视频录制
八、小组校本教材展示 邀请学员展示自己的设计
九、小组校本教材评价
邀请其他成员对展示的设计作品作评价。
——完——
第五篇: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1、要结合学校实际。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相结合,要注意开发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教材。
2、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校本教材开发要紧紧围绕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来进行。公共课程教材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程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选择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术,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3、在开发前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4、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拟订校本课程总体开发方案。
5、教师编写校本课程文本应该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并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再进行课程文本的编写。
6、成立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审议。讨论确定该门类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方法进行探究,对课程内容,教学时间和方法等进行调整。
7、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质,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力求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与数量。
二、校本课程备课管理制度
1、每学期第二周进行学校校本课教学例会,由担任校本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交教导处。
2、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编写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小结等。(1)活动设计中要确立活动目标,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制定活动方式,突出学生活动。
(2)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
(3)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月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三、校本课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1、教导处负责学校校本课堂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
2、教学中要积极动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3、教师应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表上课。
4、教师在校本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多元化的校本课程评价。
5、成立校本课教研组,确定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6、每学期定期开展校本教研组活动,交流讨论校本课经验。
7、如课堂教学需在校外进行,教师必须事先上报学校并负责学生活动中的安全。
8、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活动,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制度
1、任校本课的教师要认真做好校本课评价工作,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的 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并能体现课程特点的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师评一同进行,并定期将评价情况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2、校本课程实施小组成员每月要对任教校本课的教师活动设计方案,校本课等进行综合评价。
3、校本课程实施小组定期对评价方案进行研究,探讨,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不断修定完善评价方案。
4、每学年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已有校本课程进行积效评估,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成为正式教材。从学生、家长、社会、效益和学校规划及培养目标等多角度出发,对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开展提出改进方案。
五、稿酬经费
1.经立项批准编写的教材,其印制费用由学校承担,学校对教材编著者给予稿酬。稿酬金额参照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办法。一般预留稿酬的30%,待一届学生使用后,编者收集学生对该教材的评价信息,并对该教材进行修订,修订后再给付稿酬的剩余金额。
2.经立项批准编写的教材,由出版社公开出版,按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奖励。
3.对校本教材审稿人员,学校给予一定的审稿费。本校审稿人审稿金额为300~500元,校外审稿人审稿金额为500~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