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河源乡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预案
安岳县长河源乡镇人民政府
2011年度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保障我乡地质灾害防灾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及省市县要求,现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与地质灾害应急
本方案所称的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作用或人为造成地质环境恶化,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事件。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应急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
防灾和抢险行动。
二、应急机构体系
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长河源乡突发性地质灾害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刘安俊(乡长)
副组长:解忠才(人大副主席)
成员:黄世琼(党政办主任)
李茂刚(综治办主任)
杨娟(经发办主任)
侯治强(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主任)
杨建勇(派出所所长)
袁小朋(卫生院院长)
陈浪涛(国土规划)
领导小组负责全乡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指挥协调,办公室设在乡国土办公室,根据救灾需要,组织和协调其他办公室及相关单位组建设抢险组、监测组、后勤组、信息组、宣传组等工作组。
乡地质灾害防灾领导小组的职责: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地质灾害防灾的各项指令;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对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出论证意见,领导、指挥、部署、协调全镇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并作好相关工作的上报工作。
各工作小组职责分工如下:
抢险组:接到报警后,及时赶到灾害现场,实施抢险救
灾,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及财产。
监测组:负责对地质灾害进行24小时监测,做好记录,及时报告灾情发展趋势。
后勤组:负责对地质灾害应急所需物资供应和及时调
运。
信息组:负责实时收集灾情信息,并及时向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配合专家进行影响分析及发展趋势
预测,编写有关报告,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宣传组:对广大群众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地质灾害仿制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舆论引导,与有关部门配合搞好社会动员工作。
三、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部门职责
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调集基干民兵赶赴灾区实施救灾工作,对人员进行及时疏散和安置,协助驻镇民警维护救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交通指挥及重要设施、关键部门的安全保卫工作,及时收集反映政、社情动态的相关情况。国土办公室:根据县、乡的统一部署,协调各单位成员的工作,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编写有关信息向乡党委政府及县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向有关单位通报;在发生小型以上地质灾害时,赶赴地质灾害现场,指挥灾害现场,指挥灾害现场的抢险救灾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编写调查报告,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并组织相关部门做好相
关道路的恢复和抢救工作。
党政办:负责救灾的各项后勤及办公室的协调工作,组
织好救灾物资等。
社会事务办公室及乡卫生院:做好灾区群众伤亡人员的安置及疾病的防治,做好地质救灾救济所需物资、器材、资金准备,及时有效开展救济灾情统计工作;以及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卫生院还应配备好人员,救护车辆及现场救护器
材,一有命令能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救护。
事业服务中心:为灾区受损饮水工程提供技术方案支持,尽快恢复供水或采取应急措施供水;督促相关单位做好
河道、水渠内地质灾害堆积物的清理及破坏水利设施的修
复,确保受灾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
财政所;负责全市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的及时到位,做好与市有关部门的衔接工作,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管理。
四、地质灾害应急响应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要求分级控制,快速反应。地质灾害
发生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组织救灾,调查地质灾害损失、规模、发展趋势及救灾措施,并及时向市应急指挥部报告相关情况
作进一步处理。
五、保障措施
(一)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按照县有关部门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及时通知相关部门、村组、单位和相关人员,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
测和巡查,做好监测记录。
灾情、险情处置
一旦出现地质灾害临灾征兆或险情,要立即调查处理,并迅速上报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办公室,按照县统一指挥和部署展开地质灾害的救灾工作,并及时掌握相关的数据资
料,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
应急预案启动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发布后,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本预案即启动,并制定相关的救灾、抢险措施,相关领导
坚守救灾前线调动和指挥救灾工作;同时做好灾情的报告工作,并按照县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对受灾人员和物资展
开救助工作。
抢险队伍组织
抢险队伍的人员包括:全乡的民兵预备役部队、单位及机关干部职工、各村村委会成员、党团员、先进积极分子。乡机关及各单位由本单位负责领队,各村由村长领队。各村要积极组织本村的民兵及相关人员,切实负起本村地质灾害的监控工作保证24小时值班,适时掌握相关情况,并及时向乡应急领导小组汇报,抢险人员要保证信息畅通,一旦灾情确保人员能立即到位并保证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各村、各单位要积极动员,组建救灾运输小组,保证抢
险工作顺利进行。
其它保障措施
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相关人员、物资、方案和具体工作应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进行适时调整和补充,以全面符合并确
保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0一一年七月十日
第二篇:长直乡人民政府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长政发【2011】7号
长直乡人民政府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和依据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防汛应急体系,有效防范水旱灾害,保证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为全面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构建和谐长直而服务。
为做好防汛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指挥体系和职责
(一)长直乡防汛指挥部
长直乡防汛指挥部由乡长杨春霞任指挥长,副乡长王小龙、李亚红、常亚江任副指挥长,乡政府办公室、安监站、乡武装部、派出所、水利水保站、财政所、林业站、电信所、民政办、道管站、供电所为指挥部成员单位。防汛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乡防汛办)。防汛办设在水利水保站,由王启民担任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6142009、6142023。
各村民委员会相应成立防汛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的防汛抢险工作。
(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1、乡政府办公室负责防汛组织协调等工作。
2、水利水保站负责做好汛期各项安全检查工作,及时处理安全隐患问题。协助抓好防汛抗旱救灾物资供应工作,做好编织袋、抽水机等防汛抗旱物资的储备和调运工作。
3、乡武装部负责组织基于民兵应急分队参与的防汛抢险工作。
4、乡民政办负责协助灾区安置救济灾民,安排好灾民生活,帮助灾区重建家园,归口负责汇总灾情,并及时与防汛抗旱指挥部联络。
5、派出所负责灾区的治安保卫工作。在紧急防汛期间,按照乡政府或防汛指挥部的部署,加强重点地区的治安管理;必要时实行交通管制,确保运送防汛抢险人员和车辆优先通行;及时处理破坏防汛设施、趁灾盗窃、哄抢、挑动群众械斗以及利用迷信蛊惑人心、破坏抗灾救灾等案件,并予以坚决打击。
6、电信所负责汛期通讯,确保防汛用户(政府重要部门、防汛、水利、电站)的通讯畅通;对水情、气象电报和涉及防汛的重要通信业务,要严格时限,及时处理,安全传递。
7、林业站负责管制沿泄洪渠木材的堆放,避免汛期木材漂流,防止发生阻水事故。
8、道管站负责防汛抢险、救灾物资的运输工作,确保交通干线畅通;及时抢修公路水毁工程,确保防汛和抢险物资车辆的通行;对一时无法修通的,及时设置塌方警示标志,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9、供电所负责灾区供电系统抢修,优先安排防汛抗旱紧急用电。
三、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预防预警信息
1、汛情信息 乡政府办公室应加强对当地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并将结果及时报送乡政府、党委、乡防汛指挥部及相关成员单位和各村委会主要负责人。
2、洪涝灾害信息 主要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受灾人口以及群众财产、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工矿企业、水电设施等方面的损失情况。洪涝灾害发生后,教育、交通、电力、通讯、农业等部门和各村委会应及时向乡防汛指挥部报告洪涝受灾情况,并对实时灾情组织核实。乡防汛指挥部应收集动态灾情,全面掌握受灾情况,并及时向县政府和县防汛指挥部报告。
(二)预防预警行动
1、暴雨洪水灾害预警。根据市、县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警报,及时向全乡发布预报暴雨的时间、强度、量级和范围。
2、地质灾害预警。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地方,应根据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主动采取预防和避险措施,及时发布预报警报。
四、防汛应急响应
(一)预警级别
蓝色汛情预警:预报未来6小时雨量将达到20毫米以上、50毫米以下,主要道路、部分路段和低洼地带积水深度可能达20厘米。
黄色汛情预警:预报未来6小时内雨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或已达到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主要道路、部分路段和低洼地区积水深度可能达30厘米以上,50厘米以下。
橙色汛情预警:预报未来3小时雨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或已达到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主要道路、部分路段和低洼地区积水深度可能达30厘米以上,50厘米以下。
红色汛情预警:预报未来3小时雨量将达到100毫米,或已达到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主要道路、部分路段和低洼地区积水深度可能达50厘米以上。
(二)防范措施
1、蓝色汛情预警:乡防汛办主任上岗到位;副指挥长带班,及时组织分析汛情,并在达暴雨级后及时向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乡防汛指挥部向各村委会防汛机构及有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通报汛情信息,根据上级要求下达防汛通知。
2、黄色汛情预警:通知各村委会做好防汛准备。乡防汛指挥部副指挥长上岗到位,每2小时向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一次情况,遇紧急情况随时汇报;下发防汛通知,部署防御工作;组织指挥全乡防洪抢险救灾工作。
3、橙色汛情预警:乡政府办公室向乡党委书记、乡长、分管副书记、副乡长报告降雨量及未来天气趋势;乡防汛指挥部指挥长向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报告汛情;乡党委办、政府办下达防御紧急通知;成立抗洪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按本预案分组实施。
(三)工作内容
1、组织指挥。乡防汛指挥部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具体做好各项协调工作,各级各部门认真实施本预案。要求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抢险队及防汛物资管理部门要24小时值班、确保通讯畅通。
2、信息发布。乡防汛指挥部负责发布汛情公报、防汛紧急警报、灾情;政府办公室负责发布警报、紧急警报、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信息;其他部门发布有关汛情、灾情等信息需报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同意。
3、物资、车辆调用。发生橙色汛情预警时,乡防汛指挥部有权在全乡范围内根据需要调用防汛物资、车辆。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大局,主动配合。
4、人员物资撤离。各级各部门要按防洪预案组织转移受灾地段人员和物资;对重要物品、有毒物品及易燃易爆物品应按有关规定要求处理。
5、新闻采访。报道汛情、灾情必须及时、真实,综合性报道、向上级新闻单位和对外的报道,按有关规定审查后发布。
(四)组织分工
发生橙色汛情预警时,乡政府成立抗洪抢险救灾领导小组,下设决策指挥组、技术指导组、抗洪抢险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各组按职责分工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1、决策指挥组: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组成。主要职责:发布抗洪救灾紧急动员令;决定重大险情的抢险方案;决定调用抢险队伍;负责请示上级政府调派物资、部队支援抢险;决定抗洪抢险的其他重要事项。
2、技术指导组:由乡防汛办、水利水保站、电管站、道管站主要领导组成。主要职责:负责汛情、灾情汇总;负责暴雨、洪水和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负责水利工程防洪调度;根据灾情、险情提出防御对策措施。
3、抗洪抢险组:由乡政府办、安监站、武装部、水利水保站、派出所、供电所、道管站、林业站等职能部门的领导和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负责各类险工险段的抢险救灾;抢险救灾车辆的调集;抢险设备、物资的调用;乡党委、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和重要防汛部门的供电、通讯保障;抢险、遇险伤病人员的救治;易燃易爆和有毒等化学物品的处理;及时组织修复水毁工程。
4、宣传报道组:由乡政府办、宣传领导和广播站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及时落实市、县政府抗洪救灾命令、决定及防汛信息、汛情公报等播报任务;及时报道乡(村)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抗洪抢险活动情况和广大军民在抗洪抢险救灾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准确报道灾害情况;编辑洪灾和抗洪录像专辑。
5、后勤保障组 由乡财政所和民政办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负责乡党委、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值班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安排;抢险救灾车辆具体安排;负责相关救灾物资的发放工作。
(五)应急保障
1、通信与信息保障。乡防汛指挥部应协调当地通信管理部门,按照防汛的实际需要,将有关要求纳入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出现突发事件后,通信部门应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迅速调集力量抢修损坏的通信设施,努力保证防汛通信畅通。必要时,调度应急通信设备,为防汛通信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保障。在紧急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公共广播等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等手段发布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确保人民生命的安全。
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对易出险的水利工程设施,应提前编制工程应急抢险预案,以备紧急情况下因险施策;当出现新的险情后,应派工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研究优化除险方案,并由工程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乡防汛指挥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储备的常规抢险机械、抗旱设备、物资和救生器材,应满足抢险急需。
3、应急队伍保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是抗洪抢险的重要力量。防汛抢险队伍分为:群众抢险队伍、非专业部队抢险队伍和专业抢险队伍(地方组织建立的防汛机动抢险队和武装部组建的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部队)。群众抢险队伍主要为抢险提供劳动力,非专业部队抢险队主要完成对抢险技术设备要求不高的抢险任务,专业抢险队伍主要完成急、难、险、重的抢险任务。
4、供电保障。乡电管站主要负责抗洪抢险、救灾等方面的供电需要和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
5、交通运输保障。乡安监站、道管站主要负责优先保证防汛抢险人员、防汛救灾物资运输;低洼地区受洪水威胁时,负责群众安全转移所需地方车辆的调配;负责用于抢险、救灾车辆的及时调配。
6、医疗保障。长直乡卫生院主要负责灾区疾病防治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医疗卫生队赴灾区巡医问诊,负责灾区防疫消毒、抢救伤员等工作。
7、治安保障。派出所负责做好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抗洪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组织搞好防汛抢险、分洪爆破时的戒严、警卫工作,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
8、物资保障。乡防汛指挥部应按规范储备防汛抢险物资;防汛指挥部根据规范储备的防汛物资品种和数量,结合本地抗洪抢险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
9、资金保障。乡政府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遭受严重水毁的工程修复补助。
10、社会动员保障。防汛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利工程设施和防汛的责任;乡政府应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动员全社会力量,做好防汛工作。
(六)救灾
1、发生重大灾情时,灾区村委会应成立救灾指挥部,负责灾害救助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根据救灾工作实际需要,乡防汛办派人参加指挥部办公室工作。
2、乡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应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受灾群众,作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排,负责受灾群众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保证灾民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3、乡卫生院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对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
4、各村委会按属地管理原则应组织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进行清除。
(七)灾后重建
1、对影响当年防洪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的水毁工程,应尽快修复;防洪工程应力争在下次洪水到来之前,做到恢复主体功能;抗旱水源工程应尽快恢复功能。
2、遭到毁坏的交通、电力、通信、水利以及防汛专用通信设施,应尽快组织修复,恢复功能。
3、各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灾后重建工作,特别要注重解决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灾后重建原则上按原标准恢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提高标准重建。
长直乡防汛抢险工作领导组
总 指 挥: 杨春霞(乡长)*** 副总指挥: 王小龙(副乡长)*** 李亚红(副乡长)*** 常亚江(副乡长)*** 席 龙(武装部长)*** 刘明生(派出所所长)*** 秘 书: 王小光(政府办公室主任)*** 成 员: 王奇民(水利水保站站长)*** 聂同超(民政助理员)*** 靳海新(财政所所长)*** 杨爱枝(广播站站长)*** 吕建军(供电所所长)*** 安永军(卫生院院长)*** 陕正宏(西交村村委主任)*** 刘更龙(长直村村委主任)*** 鲁增军(鲁家坡村委主任)*** 席玉峰(前青村村委主任)*** 弟彬红(峪里村村委主任)*** 梁小平(涧溪村村委主任)*** 王小东(后青村村委主任)*** 冯小民(古哚村村委主任)*** 樊国云(原峪村村委主任)*** 常群生(黑峪村村委主任)*** 屈小明(火星村村委主任)*** 王林生(烹长村村委主任)*** 吕战勇(寺里沟村村委主任)*** 范荣杰(上涧村村委主任)*** 王 鹏(南洼村村委主任)*** 宋江红(平原村村委主任)*** 武亚峰(上洼村村委主任)*** 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在乡水管站
办公室主任:王奇民 值班电话:6142009
二○一一年四月十一日
长政发【2011】6号
关于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通知
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及驻长单位:
为加强对我乡的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安照“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要求。经乡政府决定,特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现将指挥部成员名单通知如下:
长直乡防汛抢险工作领导组
总指挥: 杨春霞(乡长)*** 副总指挥: 王小龙(副乡长)*** 李亚红(副乡长)*** 常亚江(副乡长)*** 席 龙(武装部长)*** 刘明生(派出所所长)*** 秘 书: 王小光(政府办公室主任)*** 成 员: 王奇民(水利水保站站长)*** 聂同超(民政助理员)*** 靳海新(财政所所长)*** 杨爱枝(广播站站长)*** 吕建军(供电所所长)*** 安永军(卫生院院长)*** 陕正宏(西交村村委主任)*** 刘更龙(长直村村委主任)*** 鲁增军(鲁家坡村委主任)*** 席玉峰(前青村村委主任)*** 弟彬红(峪里村村委主任)*** 梁小平(涧溪村村委主任)*** 王小东(后青村村委主任)*** 冯小民(古哚村村委主任)*** 樊国云(原峪村村委主任)*** 常群生(黑峪村村委主任)*** 屈小明(火星村村委主任)*** 王林生(烹长村村委主任)*** 吕战勇(寺里沟村村委主任)*** 范荣杰(上涧村村委主任)*** 王 鹏(南洼村村委主任)*** 宋江红(平原村村委主任)*** 武亚峰(上洼村村委主任)*** 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在乡水管站
办公室主任:王奇民 值班电话:6142009
二○一一年四月十一日
第三篇:蒲洼乡人民政府汛期防治地质灾害工作应急预案
蒲洼乡人民政府
汛期防治地质灾害工作应急预案
汛期即将来临,为了提高我乡对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的应急反应能力,更好地落实防汛岗位责任制,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确保我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全度过汛期,特结合实际,制定蒲洼乡防御地质灾害工作应急预案。
一、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我乡地处北京西南山区,辖域内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质性灾害隐患确实存在,特别是汛期有大雨、暴雨或连续降雨,地质性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我乡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防御地质性灾害首要任务,立足于抗灾保安全,防患于未然。
在乡党委和乡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资上、技术措施上做好防汛、防灾抢险准备,切实做到发生一般级地质灾害不死人,把灾情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各村和各单位都要服从乡政府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统一指挥。
防汛、防灾指挥要加强权威,严肃纪律,对拒不执行上级调度命令的,要追究责任,对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防汛、防灾工作要讲团结协作,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对在抗灾抢险做出突出贡献的,乡政府要给予表彰奖励。
二、防御地质灾害工作重点。
1、乡政府社会事务管理科会同乡安检站和乡防汛办公室作好全乡范围内,崩塌、泥石流和采空区的全面调查和勘测,划定重
点防范区。当发现险情时,必须坚决组织群众转移。
2、安检站要对已关闭的煤矿和非煤矿山进行汛前检查,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3、各村要对辖区内的地质性灾害隐患和危险房屋进行重点检查,同时制定防汛、防灾工作预案,向有灾情隐患的户发放“明白卡”,做好人员撤离准备。
三、乡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1、根据乡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安排全乡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及时掌握全乡汛期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基本情况,编写有关信息,向区政府、区防汛办和区国土资源分局报告,并向有关单位通报。
3、负责与区政府及区防汛指挥部等抢险机构的联络。
4、在发生一般级和较大级地质灾害时,负责组织协调全乡的抢险救灾工作。
四、汛前准备。
1、本市汛期限为每年的6月1日至9月15日。
2、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调查、监测,会同各村干部对重点地区,重点 房屋进行逐处全面检查。
3、协助督促各村各单位制定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预案要确定人员疏散、撤离的具体措施、地点,做到操作性强,实施方便。并报乡地质灾害指挥部和防汛指挥部。
4、加强防汛通讯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以保证进入汛期后及时传递信息。
五、各村在汛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1、思想准备;通过各种宣传工具,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广泛教育干部群众,充分认识防汛抗灾抢险的重要意义。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树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时刻准
备,严阵以待,无灾要以有灾防,小灾要以大灾防。
2、组织准备:各村要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实行支部书记负责制,组织精干力量,处理好日常工作,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户落实专人负责,明确职责和任务。同时要组织以基层干部民兵为主体的抢险队伍,以应付意外情况。
3、物资准备:根据可能发生的险情要求,事先准备好抢险物资和器材,以备应急之用。
4、工程准备:要加强对各类防洪、防汛工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行洪河道上阻水障碍物,要责令清除,确保行洪河道畅通。对道路两侧病险工程要协调公路部门制订抢险计划,争时间,保质量,赶在汛前完成除险加固任务。
六、突发性灾情的处理。
当发生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塌陷等突发性灾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时,各村、各单位要在乡党委、乡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紧急抢险救灾措施。
1、报警。当出现突发性灾情时,不论企事业单位或群众都应立即向乡政府及防灾指挥部报警,也可以直接向上级政府或其防灾指挥部报警,报告当地出现突发性事件的主要问题或救援的要求。
2、研究对策,发出指令。乡政府及其防汛、防灾指挥部接到突发性灾情报警后,立即由主要领导紧急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制定对策,适时下达指令。一是向出现灾情地区发出立即撤离转移的紧急警报;二是及时向上级政府部门报告情况;三是由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现场,指导抢险救灾;四是组织有关部门做好救护准备。
3、组织抢险救护。根据指令,抢险救护队要立即赶赴现场,在现场指挥长的指挥下,全力投入抢灾抢险斗争。
(1)尽快组织群众转移,千方百计救护被困人员,在可能情
况下,也应积极帮助财产转移。
(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组织力量抢修出险工程,尽可能避免灾情扩大。
(3)全力抢救伤员,积极开展灾区防疫工作,以防治流行性疾病发生。
(4)随时向上级政府及其防汛、防灾指挥部报告现场情况。
4、在乡党委、乡政府领导下,处理善后工作。
七、乡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对受灾后的善后工作处理。
1、及时总结防灾、抗灾、救灾的经验教训,表彰奖励有功人员,开展防灾、减灾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2、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生活,领导和组织抗灾救灾工作。
3、民政部门做好救助灾民工作,解决好灾民生活。
4、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力量,修复受损坏的电力、通讯、公路、桥梁、民房等。
5、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
2009年6月4日
蒲洼乡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名单
政委:穆建山党委书记
组长: 王学锋政府乡长
副组长: 王永刚副 乡 长
王学普副 乡 长
李岩副 乡 长
于立华副 乡 长
刘占祥武装部长
杨春彦宣传部长
成员: 隗合勇尹静张文春张进良
李占栓赵显云隗立先梁淑贤
董祥勤郭爱军刘文峰隗合新
景文革杨春田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管部门联系电话: 6***1611
传真: 61371250
汛期值班电话: 61371611
第四篇:地质灾害预案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1.4 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地方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2 组织体系和职责
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出现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需要由国务院负责处置的特大型地质灾害时,根据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国务院可以成立临时性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总指挥部,负责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指挥和部署。
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参照国务院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总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
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相关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需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
3 预防和预警机制
3.1 预防预报预警信息
3.1.1 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形成覆盖全国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国务院国土资源、水利、气象、地震部门要密切合作,逐步建成与全国防汛监测网络、气象监测网络、地震监测网络互联,连接国务院有关部门、省(区、市)、市(地、州)、县(市)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时传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汛情和气象信息。
3.1.2 信息收集与分析
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的共享。
3.2 预防预警行动
3.2.1 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每年年初拟订本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标明辖区内主要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制订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3.2.2 地质灾害险情巡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2.3 “防灾明白卡”发放
为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已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乡(镇)长和村委会主任以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要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明白卡”发到村民手中。
3.2.4 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制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强合作,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并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当发出某个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后,当地人民政府要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各单位和当地群众要对照“防灾明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3.3 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3.3.1 速报时限要求
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当地出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4小时内速报县级人民政府和市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时可直接速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国土资源部接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报告后,应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当地出现中、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速报县级人民政府和市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时可直接速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3.3.2 速报的内容
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4 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Ⅲ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Ⅳ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
5 应急响应
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分级响应程序,根据地质灾害的等级确定相应级别的应急机构。
5.1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Ⅰ级)
出现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县(市)、市(地、州)、省(区、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防治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
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防治工作,在本省(区、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本省(区、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财政、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国土资源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赴灾区现场指导应急防治工作,派出专家组调查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其发展趋势,指导地方制订应急防治措施。
5.2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Ⅱ级)
出现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大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县(市)、市(地、州)、省(区、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大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应急工作,在本省(区、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本省(区、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财政、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必要时,国土资源部派出工作组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工作。
5.3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Ⅲ级)
出现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中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县(市)、市(地、州)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中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应急工作,在本市(地、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本市(地、州)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必要时,灾害出现地的省(区、市)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害现场,协助市(地、州)人民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5.4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Ⅳ级)
出现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小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县(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作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小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应急工作,在本县(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本县(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必要时,灾害出现地的市(地、州)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害现场,协助县(市)人民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5.5 应急响应结束 经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撤消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急响应结束。
6 应急保障
6.1 应急队伍、资金、物资、装备保障
加强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建设,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防治与救灾力量及时到位。专业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武警部队、乡镇(村庄、社区)应急救援志愿者组织等,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防治与救灾演练,提高应急防治与救灾能力。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费用按《财政应急保障预案》规定执行。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必需等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
6.2 通信与信息传递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把有线电话、卫星电话、移动手机、无线电台及互联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覆盖全国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信息网,并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6.3 应急技术保障
6.3.1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
国土资源部和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分别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应急工作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6.3.2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科学研究
国土资源部及有关单位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方法、技术的研究,开展应急调查、应急评估、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工作力度和投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防治与救灾演习和培训工作。6.4 宣传与培训
加强公众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6.5 信息发布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发布按《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执行。
6.6 监督检查
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对上述各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保障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和检查,及时总结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负责落实相关责任。
7 预案管理与更新
7.1 预案管理
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参照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各省(区、市)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7.2 预案更新
本预案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每年评审一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修订或更新后报国务院批准。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更新期限最长为5年。
8 责任与奖惩
8.1 奖励
对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中贡献突出需表彰奖励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8.2 责任追究 对引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处理;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中失职、渎职的有关人员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9 附则
9.1 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
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危险区:指已经出现地质灾害迹象,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区域或者地段。
次生灾害:指由地质灾害造成的工程结构、设施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灾害,如水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
生命线设施:指供水、供电、粮油、排水、燃料、热力系统及通信、交通等城市公用设施。
直接经济损失:指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造成的物质破坏,包括建筑物和其他工程结构、设施、设备、物品、财物等破坏而引起的经济损失,以重新修复所需费用计算。不包括非实物财产,如货币、有价证券等损失。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9.2 预案的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地质灾害预案
蒿坪镇初级中学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有效防治我校运动场边坡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全校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教育局的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机构和职责
1、成立校应急工作领导组:
应急领导小组由刘华军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学校地质灾害应急事件工作组织、指挥、协调、处置工作。胡齐刚副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向全体师生及广大家长公布本预案并做好相关安全教育,组织各应急工作小组开展巡查、救护、疏散、抢险、排险等日常和应急工作。政教主任王贤涛负责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监督监测点监测人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人做好监测和巡查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点监测资料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和上报工作;应急时人员救护等工作。政教副主任储军负责应急避险的组织与日常训练;曾启波副校长负责应急时对师生安全防护;教务主任王宝军负责对外联系和书面材料报告;总务主任钟修军负责应急物质准备及拨付及善后工作等。
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刘华军 副组长:胡齐刚
成员:曾启波 王贤涛 钟修军 陈海波 王宝军 储 军
詹世弟 张昌义 刘 勇
2.成立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小组。在领导小组下设巡查、救护、疏散、联络、教育等小组,明确专人分工负责巡查、救护、疏散、联络、教育等工作。
巡查小组:按校园巡查小组进行执行。负责做好每天对学校各地质灾害危险地带的巡查,发现险情立即启动预案并及时上报。
救护组组长:陈海波 成员:许 艳 朱定敏。负责对突发地质灾害事件中受伤师生进行救护、处理和包扎伤口,做好及时送医院治疗的准备工作。
疏散组组长:储军,成员:各年级班主任。若发生地质灾害突发事件,负责立即织全校师生有序的疏散到安全区域,设定安全区域,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
通讯联络组长:詹世弟
成员:李小虎 唐百灵 吴世银。若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发生,负责立即电话报告镇政府、县教育局、县国土局及上级有关部门,以最快速度得到上级的指示。
后勤保障组组长:钟修军 成员:洪小波 刘应勤。若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发生,负责应急物资准备与供给。
安全教育组组长:王贤涛 成员:各班主任。做好日常地质灾害专题安全教育工作。
二、防灾抢险
1、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遇大雨以上强降雨和接上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强地质灾害点监测、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同时向全体师生发生预警信号。发现险情征兆,立即组织受影响师生撤离,并及时上报。划定临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具体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根据地质灾害点具体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2、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由组长组织重点巡查一次。汛期4月—10月每15天由组长组织重点巡查一次,若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密观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响师生及村民加强观察、巡查,发现险情立即报告。巡查必须做好数据记录、归档。
3、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学校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部门一道做好全体师生的思想稳定工作,安定师生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师生,及时组织开展自救。
三、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
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2、宣传到位 向全体师生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充分认识防御地质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提高全体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3、措施到位
做好地质灾害点危险警示,向全体师发放“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地质灾害点监测到位、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进行勘查,并向全体师生和相关村民公布。
4、物质到位
校总务处配备雨衣、手电、应急灯、等应急救护物质设备。
二〇一一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