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笔记(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10:2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笔记》。

第一篇: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笔记

武夷山地区土壤-植物第七组实习笔记整理

综合自然实习二

—武夷山地区土壤与植被野外综合实习1、11月21号福州—黄坑—三港(黄坑实习观察点)

地理位置

27°34´01“N,117°38´26”E,H:352m,坡度:32°,坡向:北偏东

植被

主要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由于主要受到人为活动影响而成为耕地。农耕地上主要的植物有水稻、小麦等,在荒坡灌丛分布的植物主要有杉木、马尾松,自行生长灌木有乌饭 草本植物有芒其和五节高。

土壤

红壤,存在于中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界限海拔高度:354m,成土条件:年均温17-19(c),年降水量:1700-1900mm,湿度为70-75%,干湿季交替明显。成土母质:粗粒花岗岩坡积,丘陵的坡面,成土过程:风化作用很大,矿物的分解很强,降水量大,土壤中的钠、镁、钾(也称碱土元素、碱金属元素)、盐基离子大量的淋失,硅的溶解性逐渐变大,以至于硅可以溶解在水中,伴随着与盐基离子淋失,这时铁、铝的溶解性变大,可以开始聚集起来,所以称这种成土过程为脱硅富铝化的成土过程。其典型的特征是盐基离子大量的淋失、铁铝的聚集。我们也可以看到形成了黏粒,其主要的成分为高岭石为主,另一种成土过程为生物的循环过程,而且速度很快,土壤剖面构成:最上面颜色暗黑,称为ah(腐殖质层),下面,有很多黏粒,称为B,最下面,未风化部分。其肥力相对较高海拔土壤较高,(思考,这种土壤如何的开发利用?)。诊断学分类:老成土,中国的分类:富铁土

红壤颜色变化的原因:与成土母质有关、水分的影响

土壤结构:土壤颗粒相互胶结在一起所形成的状况,形态、大小

最上面为O层。

Ah,粒状、小块状、团粒状,B垂直的节理,有棱柱状结构

C有相对较多的岩石未来风化物

(土壤新生体(soil new growth):土壤发生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颜色、硬度和表面特征。

土壤侵入体(soil instrusion):由外力(主要是人为活动)加入到土壤中的物体。)

土壤新生体:草原地区新生体石灰形成假菌丝

新生体:细小的黏粒在水流的作用下向下搬运,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黏粒胶膜。侵入体:侵入的大石头

pH:酸性,芒其作为指示性植物。

2、11月22号上午(庙湾实习观察点)

地理位置

27°46´38“N,117°41´29”E,H: 905m,坡度:39°,坡向:北偏西46°

植被

毛竹、杉木、茶,以人工改造为主。

土壤

土壤类型为黄红壤

成土条件:年均温13-18(c),降水量为2000m,湿度大于80-85%,干湿季交替不明显,地形为中山坡地,坡度28°,小山地丘陵,山地的坡地。

成土母质为:粗粒花岗岩坡积物,坡-残积

成土过程:脱硅富铝化大的地质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相结合,年均分解率大于90%。不一样的地方,有黄化过程,原因:成土的环境湿度大,土壤中红色赤铁矿与水发生水化反应,形成黄色的针铁矿。

诊断层的分类方法:主要是借助诊断表层和诊断表下层为依据进行分类

诊断表层:

(1)有机层:有机质含量大于300g/kg,而且需要泡水,主要存在于沼泽、湿地。

(2)暗沃表层(松软表层):厚18cm,有机质大于10g/kg,盐基大于50%,主要存在于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

(3)暗色表层(暗瘠表层):厚18cm,有机质大于10g/kg,盐基小于50%。

(4)淡色表层:不符合以上较为贫瘠

(5)人为表层:农田

(6)堆垫表层:马厩肥堆积3、11月22号上午(桐木关实习观察点)

地理位置

27°48´59“N,117°42´45”E,H: 1169m,坡度:47°,坡向:南偏西74°

植被

黄山松针阔混交林和一黄山松为主的针叶林,1100m主要为黄山松与马尾松的分界线 灌木有竹子、圆锥绣球、悬钩子。

黄山松与马尾松的异同点

ll00一l200 m是武夷山上马尾松与黄山松的大致分界线,马尾松分布在ll00-l 200m 以下,属于常绿阔叶林,主干弯曲,分枝多;而黄山松生长在大约1 l00 m 界线以上,是针叶林,树干笔直,分枝较少。从松针来看,马尾松的松针长为l2-20cm,且较柔软;而黄山松< l2 cm,比较粗硬。从松球果看,马尾松的整个球果都有磷脐,有突起的刺:而黄山松的上半部球果才有磷脐,有突起的刺。马尾松是一种独特的阳性速生树种,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在分布区内年平均气温为l 3—22℃,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它以其抗旱耐瘠的生态习性能在荒坡上与其他植物竞争并取得优势,是亚热带地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相对于马尾松,黄山松的竞争力明显减弱,由于在海拔低、土层厚、肥力足的优越环境条件下,黄山松天然更新难以进行,而在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的地方,才适合黄山松的生长

土壤

土壤的类型为黄壤,其分布的高度为1050-1900m

成土条件:年均温11-15(c),降水量为2200m,相对湿度大于75%显,地形为中山坡地,坡度47°,处于河源-邵武大断裂带,是北方冷空气到达闽中地区的通道。

成土母质:火山凝灰岩,多未风化的物质,土壤发育较薄,主要是坡-残积物质。

成土过程:较海拔更高的地区,其风化作用强烈,进一步表明富铝化作用强。

土壤较黄红壤:

1、颜色偏黄、黏粒偏少,表明其风化弱。

2、厚度小,容易到C、R层

3、海拔高、坡度大,侵蚀严重,因而形成的土层较薄。

土壤的回春作用:

1、温度低、湿度大,结果是有机质的积累、矿质作用弱。

2、人为的作用强烈

有漂白层的土类:碱土、灰化土、白浆土、水稻土。

4、11月22号下午(挂墩-杉树林下实习观察点)

地理位置

27°44´09“N,117°38´14”E,H: 1227m,坡度:38°,坡向:南偏西76°

植被:

沿途多常绿阔叶林,其中针叶树种多,以柳杉、杉木为主

茶园、毛竹林属于人工林,管理也比较粗放,属于当地的经济作物。

人工杉树,有较强的人为作用,植物树种比较单一。

土壤:

与庙湾的土壤的成土环境差不多,(这里老师没有具体的讲述,大家可以去参考下相关的文献)

5、11月22号下午(挂墩-茶树实习观察点)

地理位置

27°44´4“N,117°38´23”E,H: 1227m,坡度:28°,坡向:南偏西5°6、11月23号上午(坳头实习观察点)

地理位置

27°40´2“N,117°38´34”E,H:980m,坡度:40°,坡向:北偏东88°

植被

主要的植被为人工竹林,竹子属于禾本科单子叶植物,生长于亚热带,其生长的特性为:竹鞭在地下穿插生长,有多的须根,土壤也因此十分的松软。竹分支的形式有:单轴、合轴、混合轴,每个节上有一大一小两个分支。林内还有少量的棕榈树,草本较少,有苔草、厥类、菊花分布。

土壤

棕化黄红壤

成土母质:粗晶花岗岩,坡-残积物,地形为山地坡地。

土壤特性:与庙湾相比。这里的土壤有机质来源较多,A层的肥力较高,因为土壤内竹鞭较多,将上层的有机质带入到B层,是B层颜色也是较暗,所以AB层的过渡也不是很明显。7、11月23号上午(先锋岭实习观察点)

地理位置

27°42´39“N,117°39´7”E,H:1178m,坡度:46°,坡向:南偏西46°

植被:

竹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树种。有樟科、壳斗科。

8、11月24号上午(星村实习观察点)

地理位置

27°36´30“N,117°57´32”E,H:217m,坡度:52°,坡向:北偏东35°

植被:

乔木层:马尾松、杉木为主,但是不够整齐,林底仍有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有柃木、青冈、积(?)木

土壤:

紫色土,属于受到地方性性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母岩的影响,母岩为白垩纪赤石群巨厚层紫色砂砾岩,这种岩石也形成了武夷山景区碧水丹霞地貌。其分布的范围为70km左右。其发育的土壤也继承了母岩的性质,呈紫色,质地也较粗。中亚热带土壤都有富铝化的过程,但是岩层中含有碳酸钙,不断有盐基风化出来,阻碍了富铝化的过程,同时其母岩的热胀冷缩作用也强,加快了岩石的物理风化过程。其上覆的土壤特点是:土壤薄、质地粗、养分缺乏、pH不高,呈酸性。

PS:上面的笔记还有不足之处,请大家多补充修正,让我们的资料更加的祥实一些吧!

第二篇: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

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

一、前言

1.1 目的与意义 1.2 内容设计 1.3 野外执行

二、土壤调查

三、植物群落调查

四、综合分析与制图 4.1 环境因子的影响分析 4.2 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分析 4.3 区域分析 4.4 正常与异常

4.5 从实习中提出科学问题

五、实习报告写作

六、北京周边典型野外实习地点介绍

七、野外实习注意事项

第三篇:土壤地理学实习心得

土壤地理学实习心得体会首先,感谢带领我们实习的导师给我们的这次实习的机会。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今天上午的实习也没有例外;似乎那么一瞬间。而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学到了许多在学校里面学不到的东西,也发现了自己在很多方面的不足点,为此而感到受益匪浅,一下便是我们在实习期间对实习工作的总结和一点心得体会。

对于接触专业不久的我们来说,为了增加我们对专业知识的领悟,导师带领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便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利用专业相关的技能。实践是我们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发展的引擎,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锻炼我们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将其发展和完善。对于我们来说;想要成长,就需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在逐步完善的同时,进行创新。

实习期间得来的心得体会;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往往感觉到枯燥乏味,但到了山上,开始实习后,气氛以及学习的趣味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都热情高涨,譬如挖掘剖面时的神速;对剖面修整的细心程度以及层次的划分,但是感觉上了好像有些许的脱节,第一个感觉就是缺乏实际操作、实物属性认识方面经验的欠缺。譬如;土壤剖面规格、朝向、层次的划分等。而在实习的过程中,导师的细心讲解,将在学校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中关键点的回放,使得课堂上的平面效果与实践中三围得到有效融合,从而让同学大体上将理论与实践融汇贯通。

在本次的实习过程中,经过导师的细心指导,同学们的热情互助,使得本次实习很是顺利的完成。而在本次的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对于我个人来说,在学接触的不多,但在实际的学习中又是十分的重要的、也是十分基础的知识。通过本次实习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同时也得到了些许的锻炼。虽然是短暂的实习,却也使我们明白了“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正含义。

新疆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092班

第四篇:土壤地理学实习心得

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

一眨眼,为期一周的实习就这样过去了,然而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却学到了许多平时在课堂里学不到的关于实践的方方面面,也发现了自己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而在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经验着实令我们受益匪浅,以下便是对于实习期间的实习工作的总结和心得体会。

对于今年刚学习接触专业基础课的我们来说,这次实习活动有利于增加我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领悟。第一天,我们首先了解了下蜀实习林场的基本概况,林场位于江苏省句容县境内,东与句容县林场接壤,北靠下蜀乡,西部和南部与亭子乡毗连。林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干湿寒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林业生产的良好条件。

据句容县气象站和林场多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为15.2℃,极端最高气温为39.6℃(1961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6.7℃(1955年)。历史最早初霜10月27日,最晚终霜4月16日。平均无霜期233天。日平均高于l0℃的植物生长期为266天,总积温4859.6℃。年平均日照215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年平均降水量l055.6mm,但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份达1408.3mm(1962年),最少为425.2mm(1978年),降水以夏季最多,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9%。各月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超过20m/s,春夏两季多偏东风,秋冬两季多东北风。初雪日期最早为11月20日,最迟在3月27日。

林场座落在宁镇山脉东段的武歧山、空青山南侧,宁镇山脉是东西走向,形成天然屏障,使北风和西北风难以长驱直入,对林木生长有利,林内的常绿成分也较多。根据传统的观点,下蜀林场属于黄棕壤土壤地带,但是传统的看法只能适合于大范围的土壤地区,对象下蜀林场这样小范围(或小区域)内,其土壤类型可能就不完全符合传统的分类观点。本地的地带性植被为带有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场内的天然林以栎类(麻栎、栓皮栎、白栎、短柄槐树、锐齿槲栎、茅粟等)次生林为主,并杂有化香、枫香、黄连木、刺楸、朴树、榉树、榔榆、黄檀、响叶杨、山槐、三角枫、五角枫、野漆树、盐肤木、皂荚、野柿等落叶树种,以及冬青、枸骨、石楠、乌饭树等常绿树木。

第三天,在对实习林场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来到了下蜀实习林场,要对空青山和武岐山进行土壤剖面的挖掘。首先是在空青山的山顶,然后是武岐山的山腰以及松林中,整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轮流分工,虽说爬山挖剖面累了些,但是却很开心。

我想,对于土壤学这种需要实践和理论想结合的学科来说,野外实习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正是学院安排我们外出实习的目的。通过亲身实践,我们能够从中对自己在土壤学专业的基础知识获得一个感官上的认识,从而便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利用专业相关的技能。邓小平也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习,我们才能在巩固消化课堂知识的同时,对课堂上的知识也是一个检验和融会贯通的过程,而且,实践是我们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发展的引擎,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锻炼我们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将其发展和完善。对于我们来说;想要成长,就需要勤于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逐步完善的同时,进行创新。

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的我们,由于不断地吸收消化知识,但是却没有直接感官上的对知识的感受,往往感觉到枯燥乏味,但到了山上实习之后,气氛以及学习的趣味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譬如挖掘剖面时的神速;对剖面修整的细心程度以及层次的划分,但是感觉上了好像有些许的脱节,首先就是感觉缺乏实际操作、实物属性认识方面经验的欠缺。譬如;土壤剖面规格、朝向、层次的划分等。而在实习的过程中,老师细心地讲解,将在学校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中关键点的回放,使得课堂上的平面效果与实践中三围得到有效融合,同时也在其中加入了新的知识,例如我们所携带的袖珍经纬仪的操作使用等等。

在本次的实习中,老师的悉心指导,同学们的热情配合,使本次实习非常顺利地完成了。而在本次的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因为是自己亲身操作感受过,所以深深地记在了心上,虽然只是短暂的实习,却也使我们明白了“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正含义,告诉我们,一个知识的由来,是经过了无数的实践和努力,敦促我们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不要放松实践经验的积累。

第五篇: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目的

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实习意义

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另外,此次实习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土壤剖面的确定和土壤样品的采集

由于我们班三个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于是我们分组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以求涉及更多的方面,进而使研究内容更饱满,研究结果更具有概括性。

四、样品处理与分析

1、测容重和含水量

由于环刀取样的限制,我们只取了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并进行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的测定

(1)将采集的各层土样过1mm和0、25mm的筛供以后实验使用。

(2)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用电位法测土壤样品的pH。

4、用稀释热法测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

5、用比重法测土壤样品的质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林木土层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pH质地有机碳百分比(%)有机质百分比(%)栓皮栎荆条大A19、402904、487、727、97砂壤土大BC18、23600、190、337、53砂壤土槲栎鹫峰A-2803、756、4656、74砂壤土鹫峰B14、72700、210、365、48砂壤土

鹫峰C-600、170、296、83轻黏土

采样地点:校内。

(二)实验分析

1、野外调查分析

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提供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实验有所差别。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判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参照野外调查数据所得结论如下:

(1)土壤剖面的紧实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不同于农业土壤。原因是我们所挖土壤剖面为自然土壤剖面,受人为因素(如人及机器的碾压)影响极小,由于重力的作用,上层土壤必定对下层土壤产生压力,压力由上向下逐渐增大,于是产生土壤剖面紧实度从上向下逐渐增大的结果。

(2)同一地区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紧实度不同。大区地形差别不大,所挖剖面土壤的紧实度却不同,这时植被的影响因素不容忽略。由于不同植被的生长所需环境不同,而植物的生长也在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不同植物的根系对土壤的切割能力不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不同,因此导致周围矿物岩石的风化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土壤的紧实度和石砾含量。

(3)不同植被下土壤的质地不同。由于大区环境大体相同,土壤质地的不同同样取决于植被。不同植被的含根量及跟的大小粗细不同,必然影响周围矿物岩石的物理风化,而植物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有机酸的不同让土壤进行进一步不同的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加上不同植物吸收的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差异,必导致土壤质地不同。另外,植物生长所需水分不同,会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含水量不同。

2、室内实验数据分析

(1)土壤的含水量同野外调查结果大体一致,从上到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2)同一土壤剖面的土壤容重从上至下呈增高的趋势,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容重又有所不同。容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土壤的孔隙度,可见土壤的孔隙度从上到下呈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也符合土壤紧实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造成以上规律的原因同样是重力和植物的综合影响。

(3)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从上到下大体呈降低的规律,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钾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之一。土壤中的钾素可分为四种状态:含钾矿物(难溶性钾);非代换性钾(迟效钾);代换性钾;水溶性钾(后两种为速效钾)。植物所能利用的钾是以水溶性及代换性状态存在的钾,其中主要是代换性钾。土壤中的速效钾之所以呈现从上到下逐渐降低的规律,我认为能为原因有两方面:第一,矿质元素的生物小循环。钾被植物吸收以后运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最后随着枯枝落叶返回土壤。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会导致土壤中钾的含量从上到下逐渐减少。第二,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钾,因此由于根系的吸引作用,根系附近钾的聚集也相应会多一点,而根系也主要集中在土壤剖面的上层。综上所述,以钾的循环为主,根系对钾的吸引为辅的机制,导致了以上规律。

(4)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第一,总体上植物散落的枯枝落叶、动物及微生物的残体所积累的有机质遗留在土壤表层之后,虽然会随着雨水等向下渗,但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就会导致有机质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第二,不同植被散落的枯枝落叶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不同会造成不同植被下有机质的含量的差异;第三,不同植被生长所需环境不同,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差异,因此对土壤质地会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的截留能力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有机质的分布规律。(5)不同植被下土壤的pH和有机质不同。pH没有明显的规律,猜想原因是不同植被的根系位置不同、释放有机酸的量和位置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以上因素综合导致了土壤的pH的不规律性。土壤质地从上到下由壤土过渡为砂土或黏土,主要是不同植被的改造能力的差异引起的。

六、实习结论

同一地区土壤的各种特征的变化规律从上到下大体一致,但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特征有所差异。这种规律主要是植被引起的。植物生长过程中,从周围吸收的营养成分不同,因而对周围环境的改造程度有所差异,从而导致了同一地区土壤特征大体规律一致,具体有所差异的结果。

下载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笔记(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笔记(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我在辽北看到了我熟悉的沙子:在我长大的那块土地上,我见惯了沙子.而科尔沁的沙子给我的是一种既亲切有陌生的感觉.我见过的是黄黄的,太阳下能闪光的那种,科尔沁的沙子却是白......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全文5篇]

    三天的时间,我从辽北看到辽南. 经历了从沙漠到大海的变化,我终于在如此近的时间内看到了我最熟悉的沙漠和我最渴望见到的大海--尽管我见到的大海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漂亮.科......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精选五篇)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指导老师:实习学生:班级:专业:1,实习目的 通过对部分典型地区土壤类型与形成的环境的考察及对典型土壤类型的剖面观察和分析,结合周边环境和成土母质,掌握土壤类......

    土壤地理学实习目的[小编整理]

    一.【实习概况】为配合土壤地理学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使同学们对学科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巩固教学成果。我们在罗献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针对本学期课程内容的野外实习。201......

    衡山植物、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09级地理科学 衡山植物、土壤地理实习实习报 告 地理科学09101班 ** 学号:2009140101** 2011-7-8 目 录 一、 实习目的 ··············......

    野外实习

    韶关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009级生物科学专业 综合野外实习总结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前......

    野外实习

    一、双子叶植物纲 1.双子叶植物纲离瓣花亚纲 蓼科Polygonaceae 主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常具膨大的节。叶为单叶,互生,有托叶鞘。花两性,稀为单性,辐射对称;花序由若干小聚伞花序排......

    土壤地理学(最终5篇)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1、实习目的 1.1通过本次实习让我们更加全面详细的了解山东省棕壤、褐土、潮土三大土壤类型的性质。 1.2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用理论知识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