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时间:2019-05-13 10:4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一篇: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熟悉描述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基本内容和常用参数

描述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基本内容是:

地下水的分布、埋藏、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水质和水量及其形成地质条件等的总称。常用参数:

表征地层水文地质特征的数量指标,主要包括渗透系数、释(储)水系数(分给水度和弹性释水系数),其他参数包括导水系数,导压系数(渗透系数和释水系数之比)。

二、掌握地下水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的方法

1.评价因子的选择

大气、地面水、土壤中的污染物都有可能进入地下水,因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无机化合物有几十种,有机化合物有上百种。污染源不同,不同地区的土壤成分、结构不同,地质构造不同,地下水污染物种类也不同。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地下水的污染物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类是地下水的一般理化指标:有K+、Na+、Ca+、Mg+、SO42-、CL-、HCO3-、NH4+、NO2-、NO3-、NH4+、pH、矿化度、总硬度、溶解氧、耗氧量等。

第二类是重金属和非金属物质:Hg、Cr、Cd、Pb、As、F、CN等。

第三类为有机有害物:酚、有机氯、有机磷等。

第四类为卫生学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病虫卵、病毒等。

在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时,应根据拟建工程排放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地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和土壤中的主要有害组分,参照上述四类污染指标选择评价因子。

2.评价标准的选择

评价标准是地下水评价的标尺,标尺选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评价结论。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应选择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某一类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当地下水直接用于某一目的时,也可用这一目的对应的水质标准或水质要求作为评价标准。当把地下水用作生活饮用水时,应该选择《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当把地下水用作锅炉用水时,应选择锅炉用水水质标准。当把地下水用作冷却水时,应选择冷却水的水质标准。当把地下水用作工业生产用水时,应把国家各工业行业的现行水质标准选为评价标准。

3.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污染和大气、地面水、土壤污染密切相关。因此,地下水监测不仅是其自身,还应包括大气降水监测,地面水的监测,污水的监测,土壤的监测。这四种监测资料可向有关环境监测站索取。在没有监测站的地区,或监测资料不全情况下,应在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设监测点,进行监测,取得这四种资料。

地下水监测必须通过地下水监测井(孔)或生产井进行。在有生产井的地区优先采用生产井,它能代表实用的地下水水质情况。在没有生产井(或农村水井)的地区应打监测井(孔)。由于打井价格昂贵,在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的前提下,采样网的密度应尽量小,监测井应具有代表性。监测网的设置应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抓住重点,对整个评价区的情况作适当的控制。监测的对象主要是有害物质排放量大,危害性大的污染源,重污染区,重要的供水水源地。监测井的布点方法,主要根据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形式来确定。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形式按污染途径和水动力条件可分为五类,具体情况如下:

a)渗坑、渗井形成的带状污染,是污染物质在含水层渗透系数大的地区的一种扩散形式。在这类地区,地下水监测点应沿地下水流向采用平行和垂直地下水流向的两种监测断面布点,两监测断面之间距,视污染范围、污染程度而定,监测范围(控制范围)应包括评价的全部地区,即重污染区、轻污染区、污染边缘地区及未污染区,未污染区采样点可布置得

稀些。

b)点状污染扩散,是渗坑、渗井在含水层渗透系数弱的地区扩散形式。由于含水层径流条件差,污染物的迁移以离子扩散为主。污染扩散缓慢,污染范围小,监测点应以渗井为圆心呈放射状布置,在地下水流向上,适当多加监测点,监测范围适当加大。

c)受污染的河、渠水,在沿河床、渠道径流过程中,水污染物通过河(渠)底和河床两侧渗透污染地下水,形成带状污染扩散。在这类地区,应根据河渠的形状,当地的地质结构、河段的水文地质条件,设置垂直河渠的监测断面。

d)块状污染扩散,是不合理的污灌区或缺乏卫生设备的居民区大面积垂直污染的一种扩散形式。污染范围或污染程度随污染面积的大小,居民区的大小,污染物迁移扩散能力、包气带土壤性质和厚度而定。污灌面积或居住区面积大,地下水污染面积就大。反之亦然。污染物迁移扩散能力强,土壤渗透性大,就容易造成污染。相反,就不容易造成污染。这类地区的监测点采取平行和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

e)侧向污染扩散,是地下水开采漏斗附近污染的一种扩散形式。在这类地区,监测点采取平行环境条件变化最大方向和平行地下水流向布置。

三、了解饱气带防护性能评价的基本方法

地下水防护条件决定于饱气带地层的厚度、岩性、渗透性能及其对污染物的阻滞,吸附、分解等自然降解能力。

第二篇:昆明市水环境及水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二章 昆明市水环境及水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十五”期间,昆明市地表水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氮、磷及有机污染特征;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保持平稳趋势,但总磷污染有加重趋势;滇池总体污染情况趋于平稳,多数污染指标有所下降,外海水质类别达到Ⅴ类;阳宗海水质呈好转趋势;主要河流中,除盘龙江、大青河、牛栏河水质状况下降外,其他河流水质总体有所好转。地下水孔隙水水质较差,水质呈片状或面状重度污染;基岩水水质总体状况良好,仅在局部地段出现岛状或点状轻-中度污染。

一、水资源状况:

(一)饮用水源

1.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主城区有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地表水源地6个:

松华坝水库:达标率98.09%,水质较上年下降。

大河水库、柴河水库:达标率96.64%,大河水库水质较上年无变化。柴河水库水质较上年下降。

宝象河水库:达标率98.20%,水质较上年下降。

自卫村水库:达标率97.57%。水质较上年无变化。

滇池罗家营:备用水源,达标率83.83%,水质较上年无变化。

地下水源地2个:

海源寺:达标率94.6%,水质较上年无变化。

白龙潭:达标率94.24%,水质较上年无变化。

2.县(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

10个县(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东川区92.00%,安宁市100%,呈贡县93.48%,晋宁县100%,富民县88.86%,禄劝县91.07%,嵩明县96.13%,宜良县100%,石林县95.56%,寻甸93.00%。

(二)地表水

1.湖泊

滇池草海水质为劣Ⅴ类水,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物氨氮、总氮、总磷超过Ⅴ类水标准,生化需氧量达到Ⅴ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达到Ⅳ类水标准,其余指标均符合或好于Ⅲ类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好转。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未达水环境功能要求。

外海水质为Ⅴ类水,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达到Ⅴ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达到Ⅳ类水标准,其余指标均符合或好于Ⅲ类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好转,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达水环境功能要求。

阳宗海水质为Ⅱ类水,综合营养指数29.04,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略有加重,水质类别较上年没有变化,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清水海水质为Ⅱ类水,水质类别较上年没有变化,达到水质保护目标。

2.河流

金沙江水系

(1)松华坝入库河流

牧羊河 主要超标项目2项,水质类别由Ⅲ类上升为Ⅱ类,达水质保护目标。冷水河 水质类别为Ⅱ类水,主要超标项目4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达水质保护目标。

(2)滇池入湖河道

盘龙江 :主要超标项目5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新河 :主要超标项目8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运粮河 :超标项目7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船房河 :主要超标项目9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乌龙河 :主要超标项目10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大青河 :主要超标项目11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宝象河 :主要超标项目3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洛龙河 :主要超标项目1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东大河 :主要超标项目4项,水质类别较上年上升。

柴河 :要超标项目3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采莲河 :主要超标项目7项,水质类别劣Ⅴ类。

(3)其他河流

螳螂川 :主要超标项目6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普渡河 :主要超标项目4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牛栏江 :崔家庄断面主要超标项目2项,水质类别较上年上升;

河口: 断面主要超标项目3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金沙江 :主要超标项目3项,水质类别较上年下降。

小江 : 水质类别较上年下降。

珠江水系:

南盘江、柴石滩断面、狗街断面、禄丰村断面主要超标项目均为2项,水质类别较上年无变化。

3.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全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9.17%,较上年下降8.33个百分点。

(三)地下水

2005年,昆明市地下水的孔隙水水质超标率达70%,基岩水水质相对较好,超标率41.85%。

“十五”期间,地下水水质优良级所占比例较“九五”明显下降,良好级所占比例有所上升,总体上污染面不断扩大,但污染程度有所减弱。

动态监测:全市共有地下水位、流量及开采量动态监测监测点280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有9个。共设水质监测点91个(含热水),其中国家级监测点10个。水质监测常规分析项目25个,微量元素分析项目6个,有毒有害元素分析项目18个,细菌分析项目2个。

水位:孔隙水水位随着开采量逐年减小,水位呈持平或缓慢上升趋势。基岩水水位随着开采量的逐年加大。地下水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富水块段因开采状况不同水位有升有降。地热水水位随开采量的增大呈逐年下降趋势,水位年平均降幅1.2米,在市中心区、滇池路一带、海埂、关上等地尤为突出。

水质:第四系浅层孔隙水已普遍受污染,水质状况较差,质量级别以较差级为主,水质呈片状或面状重度污染。基岩水水质总体状况良好,局部地段污染呈点状或岛状分布,质量综合评价以良好级为主,无极差级。地热水水质动态稳定,仅有少量的井孔由于周围卫生环境因素的影响微生物超标。

(四)废水排放

2005年,我市环境统计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总量为4757.5174万吨,较上年减少10.7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307吨,较上年减少1.22%;氨氮排放量为199吨,较上年增加0.42%。工业污染物单位工业增加值排放强度:废水12.29吨/万元,化学需氧量0.00085吨/万元,氨氮0.00004吨/万元。

较“十五”期间,我市环境统计工业企业由2000年的197家增加至294家,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年均分别减少9.33%、19.05%、35.32%。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年均减少19.05%、26.43%、41.89%。

主城区全年城市污水排放总量19930.78万吨,集中处理的城市污水

16951.56万吨,占污水排放总量的85%;达标排放的城市污水16004.5吨,其中生活污水12898.94万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38%。

“十五”期间,主城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由2000年的36.5万吨/年增加至55.5万吨/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由2001年的54.43%提高到70%以上。

二、水资源现状恶劣

近些年来,用水量激增,但清洁水源日益减少,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甚至超过了洪涝灾害。许多地区由于缺水,造成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地区间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等许多问题。

据资料显示,由于昆明地区近200家地下水开采户对地下水滥

滥用昆明地区的官渡和北郊片区的石咀地区,已出现地沉地裂地

开采,海口地下水已极度开采,已影响到人畜饮水。

昆明市水资源利用保护工作,涉及到许多政府部门,却依然困难重重。正如许多专家及部门人员所言:“各行政职能部门在保护滇池时存在着保护部门利益的现象”当一些部门利益与滇池环境保护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有时会从维护自身利益的立场出发,从而发生回避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和推卸责任的现象,这也是各部门在滇池环境保护问题上存在“有利相争,无利推诿”的原因。一座连自己周围的江河都不去呵护,都不让其自然生存的城市,守着一潭臭水,看着自然生 态在逐渐衰败,再建多少高楼大厦、再开发多少经济区、高新区、商业区又将怎样。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形成开发权力大,保护责任小,大道理管不了小道理的局面,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管理机制缺乏活力和效率。

当前我国多数地区是“多龙头”管水,水源工程归水利部门管理,但配水设施和污水处理工作却分别是城建和环保两家的事,这极大制约了我国城市节水机制作用的发挥,有些地方甚至出现鼓励居民多用水的事件。专家认为,建立健全水 务一体化管理机制是我国城市节水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今年我国第十四个“中国水周”的主题是“ 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倡导居民节约用水,使水资源从开发、利用到治理回收呈现良性循环。可担负主要职能的水利部门却面临尴尬局面:“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 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

首先城市供水部门节水的积极性不高,甚至用水户减少了用水量,还要影响供水企业的直接经济收益,因此城市及工业的节水新器具和新工艺推广缓慢,甚 至有些地方供水部门因设施老化,造成漏水浪费,就用直接提高水费来弥补损失。

二是废污水的排放量与供水量成正比,环保部门希望用水户尽量少用水以免增加污水处理费用。但供水部门不负责污水处理,希望多供水,增加水费收入,节水意识不强,如有些地方的环保部门试图在供水环节中加上专门的废污水处理附加费,以达到增强污水处理能力和节约用水的目的,却因供水和污水处理各有 各的“婆家”,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三是水利部门管理水源,投入大,但水资源的利用收益主要集中在供水部门,造成相关水资源费无法落实,如江西省有些自来水公司就称自来水价格中不 含水资源费,还有少数城市地下水资源费让城建部门收走了。

目前我国这种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尽合理,对城市节水工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节水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篇: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水资源与能源、人口、生态环境等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我国,水资源已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工农业生产布局及国土整治规划的制约条件之一。建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一直重视我国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以期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数据保证。

一、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

地下水资源在我国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分布广、水质好、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尤其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许多地区和城市,地下水成为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水源。据计算我国可更新地下淡水资源总量为8700亿方,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31%,其中地下淡水开采资源为2900亿方。微咸水开采资源130′108m3/a(见表1)。平原区(含盆地)地下水储存量约23万亿立方米,10米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储存量相当于840毫米,水层厚度,略大于全国平均降水量648毫米,这个比例与世界地下水储存量的平均值相近似。

目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是以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三类为主,其中以孔隙水的分布最广,资源量最大,开发利用的最多,岩溶水在分布,数量开发均居其次,而裂隙水则最小。在以往调查的1243个水源地中,孔隙水类型的有846个占68%,岩溶水类型的有315处,占25%,而裂隙水类型的只有82处,仅占7%。

从目前的供水情况看,全国地下水的利用量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16%,其中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是华北地区,其地下水供水量占全区总用水量的52%。预计在21世纪,我国淡水资源供水需矛盾突出的地区仍是华北、西北、辽中南地区及部分沿海城市。

受我国水资源及人口分布、经济发达程度、开采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区域我国城市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目前全国有近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300多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每年水资源缺口大约为1000万方,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以地下水水源地做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超过60个,如: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济南、海口、西安、西宁、银川、乌鲁木齐、拉萨等;以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供水的城市有:北京、天津、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南昌、青岛、郑州、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兰州、长春、上海等。

目前城市地下水资源遭受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36个大中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包头、长春、郑州、鞍山、太原、沈阳、哈尔滨、北京、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上海、无锡、常州、杭州、合肥、武汉等城市。主要污染源均为工业和生活污染,局部农业区地下水

也受到污染,主要分布在城近郊区的污灌区,目前有污水灌溉农田2000多万亩,直接污染了地下水,也有的还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二、城市开发利用分布特征

1、地下水水资源分布及人均占有量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南方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总量的71%,而占全国国土面积60%的北方地区仅占到29%,尤其是约占全国三分之一面积的西北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分别为1100′108m3/a和300′108m3/a,只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的13%,但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却分别为2600′108m3/a和800′108m3/a,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的30%。

此外,受各地人口、耕地和经济发达程度的不一,各地的人均、亩均地下水资源占有量有较大的差异。其中以华北片、东北片占有量最小,人均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占有量分别为351 m3和545 m3,亩均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228 m3和219 m3。东南和中南片地下水占有量仅高于华北、东北片。地下水资源占有量最高的是西南和西北片,西南片的人均地下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亩均地下水天然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人均、亩均地下水资源平均占有量的差异对各地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

2、北方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首先,地下水是北方地区的重要供水水源,在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中,地下水占80-90%,农业用水中,地下水平均占38%左右,其中河北省占75%,山西和河南省都在50%以上。

其次,在城市供水结构上,北方地区地下水所占份额较大,如山东省城镇工业及生活用水中地下水供水比例高达95%,在河南省17个省辖市中有14个城市地下水的供水比例超过50%。在北方17省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大中城市中,呼和浩特市的地下水是城市的唯一供水水源,而铁岭、锦州等城市的地下水的供水比例也超过80%。

此外,北方地区的城市地下水开采强度也普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华北地区地下水开采程度最高,河北省高达126%,北京109.38%,其它省(区、市)都在70%以上,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处于超采或严重超采状态,(据统计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与允许开采量之比大于1的城市已超过百余个,如山东省的淄博、烟台、潍坊等城市其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与允许开采量之比均已大于

1),其中,呼和浩特是以地下水为唯一供水水源的城市,该市开采总量为18351万方/年,而该地区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9478万方/年,开采量占可采量的193.6%,区内已严重超采。

3、南方地区地下水开采程度较低,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

南方地区雨量充沛,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区内的大中城市多以地表水为主要供水水源或以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供水,除个别城市外,地下水供水比重较低,如长沙、岳阳、昆明、南宁等其地下水供水比例均在20%以下。同时,目前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一般较低,地下水资源可采余量较大,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如广西的南宁、玉林等城市,地下水的开采量仅占其可采量的15%左右。

4、因地区间开采程度不平衡,引起局部超采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许多地区和城市,虽然总体上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并未超过允许开采量,但由于地区间开采程度不平衡造成,导致局部开采强度分布不均,特别是城区及局部地段过量集中开采,开采强度过大,导致过量开采,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例如,在北方地区虽然有37个地市处于严重超采,但仍有1027.16亿立方米/年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剩余量,尚有较大潜力可挖。而在城市中这种现象也极为普遍,如济宁地下水资源相对比较充沛,但在建城区水源地由于日开采34.5万方/天,超过允许开采量22万/天,从而造成局部地区严重超采,产生地面沉降及水质污染问题。

5、地下水使用中城市生活用水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目前城市地下水的使用主要包括为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三个方面。以往工农业用水往往占据主要部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许多地表水饮用水源容易遭受外界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镇居民对饮用优质地下水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使得城镇用水中生活用水的比例正逐步增大的趋势。如福建省福州市及浙江省的部分城市等都出现类似现象。

三、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需求量将逐年增加,这对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大中城市本已十分严峻的水资源的供需形势带来更大的压力,如甘肃省天水市目前地下水可采量仅为

8957′104m3/a,而其城市发展规划预测城市总需水量达33154′104m3/a,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水资源已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2、不合理的开采布局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部分城市由于缺乏科学合理开采布局和调蓄,各地区开采程度很不平衡,使得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造成有些地区严重超采,而有些地区则尚未合理开发。

3、持续过量开采,降水漏斗不断扩大

由于持续高强度的过量开采,使得地下水资源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使得降落漏斗不断扩大,甚至造成含水层的疏干。石家庄市由于长年过量开采地下水降落漏斗逐年扩大,漏斗中心水位埋深89年为36.06m,99年已发展到为39.98m,并形成区域性水位下降。西峰市的十里湾水源地超采极为严重,其允许开采量为24.7′104m3/a,而实际开采量达到206′104m3/a,是可采资源量的7倍,其开采是不断清耗静储量的疏干式开采,如不控制,含水层面临疏干的危险。

4、地下水资源浪费严重

城市远近郊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浪费问题最为突出,北方地区每年灌溉用水约140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多数地区保持传统的灌溉方式,灌溉定额居高不下,华北还有许多地区毛灌溉定额维持在400—600立方米/亩.年,西北内陆盆地有的高达700—1000立方米/亩.年,大水漫灌,有效利用率平均只有30—40%。我国工业用水量的浪费也很大,大部分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平均在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

5、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及工业“三废”的排放量日益增大,而这些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构成了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而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客观上为废污水的加速入渗创造了有利条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发现水质污染的地区及城市已有136座,其中污染较为严重的有包头、沈阳、兰州、西安等城市。

四、过量开采引发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

由于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不合理利用,不仅加剧了供需矛盾,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

(1)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由于超量集中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含水介质压密所至,在我国地面沉降比较严重的有北方的天津、沧州、西安、太原、南方有上海、阜阳市以及苏锡常地区。

(2)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岩溶水分布地区,特别是城市地下水集中开采局部地段较为多见。地面塌陷问题在我国分布较广,但受岩溶水分布的控制,南方的发生率高于北方,在南方地面塌陷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有水城、遵义、咸宁、黄石、湘潭等地,北方有临沂、泰安、枣庄等。

(3)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主要发生在我国沿海城市地区,主要是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后,引起海入回灌,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辽宁的大连市、河北的秦始岛市,山东的青岛市、福建的厦门市以及广西的北海等。

此外,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还有地裂缝、矿区地质灾害等。

王 露

2012年7月2日

第四篇:龙岩市水环境现状

龙岩市水环境现状、污染成因与治理对策

一、水环境现状

1、龙岩市的水系概况

龙岩市位处福建西部,辖长汀县、上杭县、永定县、连城县、武平县、漳平市、新罗区五县一市一区。境内溪流纵横,河流分属九龙江北溪、汀江、闽江沙溪和梅江水系,处四条水系上游。其中汀江流域行政区域包括长汀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永定县和新罗区;九龙江流域行政区域包括漳平市、新罗区和连城县;闽江沙溪流域行政区域包括连城县和长汀县。全市集雨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10条,全年河流迳流量190亿立方米左右。受地质地貌影响,河流呈枝丫状分布,属山地性河流,坡降大、流速快,丰、枯季节河水流量悬殊大,各地汛期在4-9月,占全年迳流量的74.5-80%。汀江和九龙江水系是龙岩市最主要的水系。

2、龙岩市水环境水质情况

(1)汀江江流域水质情况

近年来汀江干流水质较好。个别断面出现氨氮、总磷超标,但超标幅度均不大,干流水质稳定达标。6大支流中,黄潭河、旧县河水质较差。

(2)九龙江流域水质情况

九龙江北溪流域龙岩段除雁石桥断面常年不达标外,其他5个断面均基本能稳定达标。但是,雁石桥上游龙津河即龙岩中心城市内河及支流小溪河、龙门溪、苏溪4个城市内河断面常年处于劣五类水质。

(3)闽江沙溪流域连城段水质情况

闽江沙溪连城段全年水质功能达标,北团镇的罗王村断面相对较能稳定达标,而揭乐乡黄坊断面多次出现超标现象。

(4)梅江流域武平段水质情况

梅江沙溪武平段共全年水质功能达标率水质较稳定。

(5)饮用水源水质情况

新罗区、长汀县、连城县的城市集中供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漳平、永定、上杭、武平的饮用水源为县城上游的地表水。各项指标全部合格,说明龙岩市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

3、龙岩市水环境污染状况

龙岩市境内4条水系从水质监测看,境内河流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等指标偶有超标,总体水质状况中等。目前,在龙岩市4条水系中,功能达标率较低,水质污染比较严重的是九龙江北溪的支流雁石溪,汀江的支流黄潭河、旧县河。雁石溪主要是上游养殖业废水、城乡居民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工业废水排放河道,致使河水中有机质含量高,呈现较为严重的有机污染。黄潭河、旧县河主要是上游养殖业、小纸厂、小塑料米厂、小选矿场污染问题突出,大量废水未经处理或只经简单处理就直排河道,呈现较为严重的混合型污染。

二、水污染的成因分析

据调查分析,构成龙岩市地表水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养殖业发展迅猛,养殖废水污染严重。近年来,区域内养殖业(特别是生猪养殖业)发展迅猛,虽然各级各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控制和治理措施,但因各方面原因,治理速度赶不上发展速度。据统计,2000年以来,区域内生猪养

殖存栏数每年均以超过20%的比例增长。由于养殖废水为高浓度有机废水,不仅含有较高浓度的COD和BOD5,还含有较高浓度的总磷和氨氮。根据统计年鉴,2005年龙岩市生猪已达307万头,COD排放量为81732吨/年,其他畜禽COD排放量40185吨/年,占污染负荷的82.22%,成为最大的污染源。

2、城市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增加,生活污水污染加剧。2005年末全市共有人口约286.8万,其中市镇人口208.9万人,非农业人口84.99万人。目前除龙岩中心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可日处理6万吨污水外,其他生活污水均直排入河。流经城镇的河段水质均受影响,如汀江的长汀十里铺至陈坊桥段,永定高陂至青溪段,九龙江北溪雁石桥以上龙津河等水质均较差。尤其是龙津河,水量小,而中心城市及上游多个集镇,人口密集,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每年产生生活污水量超过2000万吨,而仅有不到700万吨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仍有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河道。

3、工业污染有所反弹,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区域内排放废水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化工、矿业、电力等行业,虽然“一控双达标”工作中,大多数企业经治理后达标排放,目前因治理设施老化、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而污染处理设施不配套等原因,一些企业没有达到稳定达标排放要求,尤其是在一些县域交界的支流上,还有不少小塑料米加工厂、小再生纸厂、小选矿厂,这些企业污水治理设施简陋甚至没有,造成大量污水排放入河。

4、其他污染来源不同程度存在。一是垃圾等废弃物入河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由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乡结合部、集镇及乡村人口集中地区,在河边堆积或直接往河道倾倒垃圾和丢弃动物尸体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些废弃物所含的腐植质经雨水冲淋或河水浸泡会分解出大量高浓度的有机物质进入水体,造成水体BOD5、氨氮等指标升高。二是农业面源污染,由于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农民倾向于更多地大面积地使用农药、化肥,而过量农药化肥的施用必然导致大量富余农药、化肥渗入农田,溶入水体,农业面源的污染对水体的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治理对策与思路

基于上述分析,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最大污染源为养殖污水,其次是生活污水,要改善水质,提高水质达标率,关键是要抓好养殖业和生活废水的治理。

1、重抓生猪养殖业污染整治。由于养殖业污染具有污染范围广、治理达标难度大、治理投入高、涉及面大等特性,要着重在规划、整治、引导三个方面来推进生猪养殖业的污染治理。首先,做好养殖业发展规划。养殖业规范有序发展是十分首要的,应当严格明确和实施养殖业“三区”划分,即禁止养殖区(如水源地和重要保护水体上游、居民集中地区、自然保护区、疗养区等),控制养殖区和适宜养殖区,以环境容量来指导和控制养殖业的发展。其次,要坚持治理与严控“双管齐下”,实现生猪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方面继续加大治理力度,对已建养殖场有重点有步骤强制限期治理,对重点流域、重点片区实行集中整治,该关闭的坚决关闭,不留死角;该治理的限期治理达标,无法按期达标的要强制关闭。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新建养猪场的审批管理,实行镇村预审,河道管理、畜牧、环保、土地、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审核、审批制度,确保环保“三同时”落实,对顶风抢建的,坚决拆除。第三,要做好科学养殖的技术指导和引导工作。鼓励、扶持、引导养殖户(特别是散养户)以土地定养殖规模,走生态立体养殖、循环经济路子,提高养殖废物、废水的利用和处理率,鼓励并扶持畜禽粪便资源

化企业发展,减少养殖污染物质排放。

2、加快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自来水设施在农村普及,农村人口所排放的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由于人口规模大已经总体超过城市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水环境。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提高龙岩中心城市污水收集能力、处理能力,使城市的垃圾、污水得到有效的收集与处理。另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要及时规划、抓紧实施,要结合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集镇、集中居住点的垃圾收集和生活污水排放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和改造。垃圾做到规范收集、中转、卫生处理,生活污水则可以采取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并减少污染物的入河量。同时,加强河道管理,防止各类生产生活废弃物进入河道、污染水体。

3、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一要加强对工业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检查,严禁超标排放,对于超标排放或者超过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企业,要采取限期治理措施,限期达标,逾期无法达标的要坚决停业、关闭。二要结合打击不法排污企业、取缔“十五小”、“新五小”行动,坚决取缔和规范小作坊式的排污企业,对严重污染河流的小塑料米厂、小再生纸厂等废物回收利用项目,要进行集中整治,规划集中区,做好选址、环评,落实好环保“三同时”,废水统一集中处理,做到达标排放。三要对化工、造纸、纺织、屠宰、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排污单位,全面安装污染物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对其污染物排放实施实时监控。同时,在抓好治理、加强监管的基础上,环保、经贸等有关部门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推行和促进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工业污染防治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加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矿业整顿、封山育林等项工作,综合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一要继续抓好流域矿区生态综合整治工作。要落实好“禁采区”、“限采区”矿点的清理整顿工作,对非法开采的要坚决取缔,对环保水保措施不到位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责令停业关闭。要加强对历史遗留矿区水保问题的清查,做好环境安全隐患的消除和植被恢复工作。二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改善林种结构,提高森林生态效益。三要逐个抓好新建基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限期改正。

5、加强水电建设项目监管。由于农灌拦水和梯级水电站大量建设,河流水力条件受到影响,水流减缓,水力交换减弱,影响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和降解,水体自净能力大大下降。因此,要加强科学规划,科学地进行河流梯级开发,防止水资源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影响。要对现有在建小水电建设项目进行逐个清理,对不符合水利开发规划,未经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要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恢复原状。已建的小型拦河水坝电站,也要对其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科学论证,切实有较大影响的项目要限期拆除、恢复原状。

6、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一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以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业标准化推行、生产环境和农产品质量跟踪监测三个关键环节为重点,加快“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二是加快农业资源优化利用。合理布局农、经、牧业生产,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复合型种植、养殖模式,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沼气等投资少、见效快的农村新能源技术。三是科学开发利用农业残留物。加大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

等农业残留物的开发利用,提高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四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技术,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推广可降解地膜,鼓励回收农用地膜。

第五篇:地区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

安庆市水环境与水资源评价

宿州学院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

摘 要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和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经济资源。自工业革命以来,大工业的兴起、农业的机械化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市化的迅速发展等,造成大量废水排入江河湖海,大量废气排入大气,废渣堆积如山。环境污染极大影响了人民生活及社会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三大问题(资源、能源和环境)之一。随着水资源短缺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水资源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成为政府、学术界的重要议题。本次论文的目的在于提高同学的认识当前水资源与水环境的能力,将平时课本知识运用于实际生产中,根据安庆市长江段水资源供需现状及对现有水利设施作出评价, 对其水资源供需平衡水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作出综合分析,对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 水环境; 长江; 政府; 资源; 经济发展; 污染;

一、安庆市水资源总述

安徽省地处中纬度,是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受季风气候影响,天气多变,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等自然灾害发生。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安庆市现为皖西南的重心城市,总面积1.53玩平方公里,辖1市7县3区,人口600多万,境内山地、丘陵和洲圩胡波各占三分之一。安庆属亚热带沿江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5—16.摄氏度。

1.安庆市水环境

全市年降水量1300—1500毫米,总体平稳,且降水丰富,多集中于夏季,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安庆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且多山地丘陵,湖泊众多。水量多,且安庆

09地理教育 汪世君

市境内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9做,小型水库67座之多,蓄水量大。在丰水期,可以接纳更多的雨水,减少洪水灾害。枯水期时,能提供水源,保苗育肥,保持农业经济的平衡发展。

2、水资源量

安庆市水资源丰富,湖泊众多。对安庆市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做为皖西南地区的大市,水资源的丰富与否起到了很重要分地位和作用,现代化的城市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更高。

安庆地区的大型化工厂,每年对水的消耗量大,加上城市用水的增加,水资源的供应的压力也骤然增加。安庆市大农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也在增加,农业科技的发展对水的要求也在上升。

万元 GDP 用水量 288.8 立方米(含火电工业直流式冷却用水量),比 2007年下 降 5.6%。全市人均综合用水量 434.2 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349.2 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244.9 立方米,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 128.2 升/日,农村居民 人均生活用水量 75.9 升/日。

社会经济的大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快速上升。

二、安庆水资源与水环境状况

1、安庆水资源

长江在安徽段为下游段,且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增加,水量丰沛的长江流域人均水资源量呈减少之势。曾公布的《长江水资源公报》显示,去年长江流域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2100多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约9600亿立方米。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沈泰介绍说,长江流域水资源较北方地区丰沛,总水量基本保持稳定,尽管去年长江流域发生较大范围的干旱,水资源总量仍达到8892立方米。

沈泰分析说,长江流域人均水资源量减少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加。据介绍,1980年长江流域人口为3.4亿多人,2001年已增至4.2亿多人。因此,在总量保持稳定时,人均水资源量随人口增加而自然下降,由1980年的2700多立方米减少去年的2100多立方米,20年来减少了500多立方米。

09地理教育 汪世君

由于全球气候的的不稳定,加之安庆位于季风气候区,使之安庆市地区的年降水量的多变。且安庆市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大,使之水资源相对比以前要缺水。

(1)水资源量较丰富,但人均、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不多,时空分布不均且年际年内变化较大。长江流 域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9 960亿In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5%以上,单位面积水资源约56万m3/km2,约为全国平均值的两倍,是我国水资源丰沛地区之一,但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常常在流域内造成频繁的 水旱灾害。鄱阳湖水系单位面积水资源量达到94.6万m3/km2,而金沙江石鼓以上单位面积水资源量只 有19.3万m3/kin2,相差3.9倍。同时,从水资源总量看虽不算少,人均占有水量略高于全国,但只及 世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4。

(2)城市需水增长快,供求矛盾加剧。目前流域内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缺水城市近1/3。由于人口 增长和经济持续发展,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比例大幅度提高,使一些地区和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加剧。缺 水城市分布范围广,以下游及三角洲地区城市缺水最为严重。从缺水性质看,长江上游地区及一些支流中 上游区,工程型、水源型缺水城市较多;中游地区以工程型缺水为主;下游经济发达地区,以水质型缺水 最为严重。随着长江流域人口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出现更多的缺水地区与缺水城市。

2、安庆水环境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工业废渣等一系列的垃圾附着在城市的周围,大部分的垃圾都进入了水环境内。

(1)江河湖库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长江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日益严重地受到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长江干流及较大支流河段水质目前一般属Ⅲ类,但有的断面上已属Ⅳ类。长江沿线部分城市近岸水体污染已相当严重,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供给受到水质恶化和水生生态破坏的威 胁。一些湖泊和支流污染也很严重,特别是高原湖泊污染问题非常严重,近20多年来,有大量的生活污 水和工业污水注入滇池、太湖和巢湖等湖泊,使湖水富营养化,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2)不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及水土资源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生态严重破坏。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增长 过快,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在经济建设中不够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对水土林草等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和消耗,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部分地区由于长期干旱缺水,为了维持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依 靠大量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以及使用不符合水

09地理教育 汪世君

质标准的水量,导致河流断流干涸,湖泊萎缩,河道淤积,地下水过量超采,地面沉陷与塌陷,海水入侵。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

(3)节水治污工作滞后,水资源供求矛盾凸现。节水治污工作滞后,不能适应水资源管理需要。特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污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加,作为供水水源地的城市附近的湖泊正受到富营养化的威胁,恢复供水功能不得不花极大的代价治理。同时,污染有由城市向乡镇蔓延,由东部向西部延伸的趋势。由于城市附近的供水水源地受到污染,不得不采取其他措施,如修建储蓄水库,远距离调水等,导致供水建设费用越来越高,工程规模越来越大。

三、安庆市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

1.安庆市水资源特征

⑴ 持续性

水资源系统是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系统之一,人类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各种方式维护水资源系统的相对稳定性,适应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代际因素必须纳入这个系统之中,这不仅仅是伦理问题,也是人类延续的需要。

⑵ 自然属性

水资源系统的自然属性是由水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降水,径流,地下水,土壤水,蒸发等,都是一个自然过程,无论人类是否干预,干预强度如何,他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⑶ 社会属性

水资源系统不仅涉及生产力方面,而且也与生产关系密切联系在一起。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过程中,涉及到各个方面,如“三生”用水(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关系,流域间水资源调配关系等,由此引发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不断调整,水资源系统具有社会属性。

⑷ 经济属性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之一,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长期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供给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9地理教育 汪世君

2.水环境变化

由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大发展,安庆做为安徽皖西南重镇,率先跟起上全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发展经济的初期,忽略了水环境的发展,对与沿江城市的安庆,在城市的发展中,便利的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的交通系统、发达的贸易和增加的工业生产,刺激着人口的集中,改变了城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清除树木、平整土地、建造房屋、街道,以及兴建和完善排水管网等,造成天然田野、森林、河流的消失,并出现大量污染。

人们必须维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建立新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体系,以保证其平衡。城市化的发展和程度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到城市地区的水环境,由此带来城市雨洪控制和水质污染控制的问题。建设和完善水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将是创造现代化城市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需要对城市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3.安庆的水环境的变坏的原因分析

⑴ 自然原因:水资源人均量低。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若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

⑵ 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国水资源分布同人口、耕地分布极不协调,特别是海滦河流域尤为明显,人均占有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亩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这种不均衡分布,严重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⑶ 人为原因:水资源污染严重、用水效率低下。一些地区不顾自身的水资源条件,盲目发展高耗水、高污染项目;有些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没有充分重视节水问题,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节水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公众节水意识不强,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没有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气。

地区水环境的综合整治,需要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从整地区水环境的范围出发,将区域规划、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污水治理等诸因素相结合,从综合方式考虑,以达到水环境的最优管理和运行,使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同时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09地理教育 汪世君

地理教育 汪世君6

09

下载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严格地下水管理 修复地下水环境

    严格地下水管理 修复地下水环境 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为了强化地下水保护,确保企业、居民用水安全,依据河北省水利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受水区自备井关停工作的通......

    包头市地下水环境问题研究5篇

    包头市地下水环境问题研究 摘要:论述了包头市地下水出现的区域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质恶化,地下水资源枯竭和地下水位下降等水环境问题,并提出建议与对策。让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发展......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考核指标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考核指标 一、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考核指标遵循的主要原则(一) 考核指标参照的主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GB 15218 – 94 地下水资源分类......

    中国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现状

    我国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现状 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或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水中原有的生态系......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土地资源调查中“外业调绘”之工作步骤的是() A. 量算面积B. 路线勘察C. 室内预判D. 地形调绘 2、和作物生长期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 积温B. 气温C.......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1、土壤调查与制图概念 (1)调查土壤资源 (2)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第一章1.工作底图:绘制土壤图的地形与遥感资料。2.土壤草图:前提必须是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土壤类型以及分......

    关于水环境污染及防治情况的调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水环境污染及防治情况的调查》 引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但由于自然、历史、人为等原因,我国生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