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洛南县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报告

时间:2019-05-14 01:3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省洛南县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省洛南县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报告》。

第一篇:陕西省洛南县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报告

陕西省洛南县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报告 调查目的

我县的饮用水源地建设于上世纪60年代,主要工程包括进水口工程、洛惠渠以及李村水库,成为我县唯一的饮用水源地,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全县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在饮用水源地工程建设和管理上已经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工程设施严重老化,工程供水功能受到严重威胁;二是水源保护区管理上存在弊端,水土保持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职责不明确;三是水源保护区内污染现状底子不清,特

别是农业方面的污染缺少准确科学数据;四是缺少备用水源。

为了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把切实保护好饮

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的要求;以及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的精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水源地可持续开发利用,认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旨在进一步掌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相关技术方法、法律法规,解决目前危害饮用水安全的重大问题,切实推动我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并为后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各项工作奠定基础。在商洛市环境保护局的要求和直接领导下,特开展洛南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1.2 调查范围

此次调查比较广泛,力求涵盖可能影响水源地水质的各个区域、流域,以及各种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居民生活污染等。具体包括洛南县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域,水源地沿线城镇、村庄、厂矿等,调查内容以2005年为基准年,包括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水源地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源涵养工程建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进展情况和远期规划。

1.3 调查工作量概述

洛南县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涉及内容多,调查范围广,牵扯水土保持、林业、农业、畜牧、城乡建设、卫生、洛塬镇、保安镇、永丰镇、城关镇等部门职责,需要各部门紧密协作、密切配合。这次调查由洛南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从2006年8月开始,历时2个月,对各调查对象逐一调查,核实填报。需要说明的是,此次调查中地表水水质调查将以2005年以及近年来基础数据收集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现场监测。2 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洛南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南洛河上游。介于东经109。44'10″—110。40'06″,北纬33。52'00″—34。25'58″之间,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宽约64公里,总面积2791.3平方公里,占商洛市总面积的14.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土石山区。2.1.2 自然环境概况 2.1.2.1地质地貌

洛南县地貌结构复杂,是以中低山为主的土石山区。秦、蟒二岭横贯南北,山川谷岭纵横其间,南洛河由西北向东南横贯全境,北部秦岭自主脊草链岭由西向东延伸,依次排列着荞麦山、九架山、五龙山、玉皇岭等山系。南部蟒岭西起本县与蓝田交界的龙凤山,向东南延伸,成为本县与商州、丹凤的界岭,是洛河与丹江的分水岭。秦、蟒二岭的分支山系书堂山、王乔山、大圣山等以指状伸入境内,河谷、川塬相间排列在各山系中间,形成洛南盆地。依据地势高低变化、形态差异、地表岩性组成,将本县地貌划分为三个类型区:

河谷川塬区:集中分布在洛河及其主要支流两岸和其近临地带,海拔在1100米以下,面积约551.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9.8%,坡塬低缓,沟梁相间,河谷开阔,农田面积大,分布集中,是本县的主要产粮区; 浅山丘陵区:是河谷川塬向中山地貌的过度地带,海拔在1200米以下,面积约681.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4.4%。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形成沟壑纵横、连绵起伏的丘陵地貌,坡缓土多,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

秦蟒中山区:分布于秦、蟒二岭一带,海拔在1200米以上,面积约1558.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5.8%,山大沟深坡陡,土壤多为棕壤土,森林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轻微,是本县水源涵养地区和用材林基地。2.1.2.2气候特征

洛南县地处亚热带北部边缘,属暖温带山地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1.1℃,最热月为7月,月均气温23.1℃,最冷月为1月,月均气温-1.9℃,极端最高温度37.1℃,最低温度-18℃,年均日照2045小时,年均无霜期195天,年均降水量764.11mm,年均蒸发量1033.4mm,年均风速1.5~2.3米,主导风向为西风,西南风次之,常有旱涝霜雹等自然灾害发生。由于海拔高度不同,谷岭交织,使全县气候差异明显,形成中温、低热、寒冷三个气候区。2.1.2.3地下水 2.1.2.4河流

本县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黄河流域占全县总面积的96.5%,长江流域占全县总面积的3.5%,流域面积在3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1条,1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5条,50平方公里以上的19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15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1条,全县河流均为降水补给型。

洛河:又称南洛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我县境内洛塬镇的龙潭泉,由西向东横贯全境,从兰草河口进入河南省,境内流程129.8公里,流域面积2693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8.19亿立方米,平均比降7.04‰;

石门河:属洛河一级支流,发源于我县境内秦岭脚下黄龙铺,流程43.9公里,流域面积353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1.06亿立方米;

石坡河:属洛河一级支流,发源于秦岭脚下驾鹿乡,有周湾河、三元河、驾鹿河、巡检河等汇入,流程56.2公里,流域面积662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1.84亿立方米; 桑坪河:属洛河一级支流,发源于秦岭脚下寺耳镇,有庄子河、伍仙河等汇入,流程35.1公里,流域面积183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0.5亿立方米;

西峪河:属洛河一级支流,发源于秦岭脚下陈耳镇,有陈耳河、西沙沟河、麦岔沟河汇入,流程41公里,流域面积161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0.44亿立方米;

中沙河:属洛河一级支流,发源于景村镇蟒岭脚下沙坪村,流程35.5公里,流域面积157.9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0.39亿立方米;

东沙河:属洛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寺坡乡姬家河,流程41公里,流域面积355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0.33亿立方米,是沿岸农业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

具体见下表: 洛南县主要河流状况表

域河 流 名 称长度

(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比降 %多年平均径流量(亿立方米)

一级二级 三级

江 车轱辘沟河 9.639.727.80.10 东沟河 14.058.625.60.15

河南洛河 129.82693.07.048.19 蒿坪河 29.0127.229.90.37 文峪河 32.0118.324.90.34 石门河 43.9353.116.11.06 麻坪河38.2184.120.90.51 县河 31.4154.09.80.40 西沙河 26.5123.512.20.31 石坡河 56.2662.020.41.84 周湾河38.6117.120.70.32 桑坪河35.1183.019.00.50 中沙河 35.5157.913.80.39 西峪河 40.8161.026.70.44 龙河 25.8136.019.90.33 东沙河 41.2355.012.60.33 姬家河26.5133.920.70.09

2.1.2.5水库

洛南县为土石山区,河流密布,雨量充沛,水库较多,主要有东湖水库、轱辘沟水库、谢湾水库、姬家河水库等大小水库10余座。作为饮用水源地的李村水库位于洛南县永丰镇镇李村,建成于1981年,蓄水面积760亩。2.2 社会经济概况

洛南县有25个乡(镇),283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45.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47万人,占人口总比例的91%,非农业人口5.61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全年计划生育率97.5%。

2005年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52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3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7.05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5.44亿元,增长11.2亿元,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4%、45.5%和34.1%。人均生产总值3882元,比上年增长11.5%。2005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411万元,比上年增长6.5%,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88.35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2.50万亩,粮食总产达170121吨。2005年全县退耕造林面积保存率、荒山荒地造林面积保存率均打100%,森林面积1696.4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9.9%。

2005年全县上下继续围绕“稳定矿产、壮大建材、开发医药化工、着力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县工业生产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实现工业增加值4.44亿元,增长17.0%,工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0.1%。

2005年末,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2元,比上年增加6.0%,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82.6元,比上年增长102.1元,增长7.4%。

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民增收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工业结构不够合理,对资源的依赖性强,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够平衡,产业类项目比重较小,经济发展后续乏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工资、保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观念仍需进一步更新和加强。2.3 水资源利用状况调查 2.3.1洛南县水资源情况

全县境内河谷交织,沟壑密布,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1.014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7.436亿立方米,加上过境客水1.013亿立方米,全县总径流量8.449亿立方米,人均2263立方米,高于全省人均1450立方米。枯水年径流总量4.737亿立方米。地表径流主要受降水制约,在是时间分布上年际变化不大,年内分布不均,实际变化呈丰、平、枯交替趋势。年内较大产流期主要集中在7、8、9、10四个月,占全年的70%,全县水资源丰富,但季节间分配悬殊,河水暴涨暴落,加之河低田高,利用困难。2.3.2洛南县城饮用水源概况 2.3.2.1洛南县城概况

洛南县城位于境内清池川,南面馒头山,北枕梁塬,东西有东石咀、西石咀相位,淙淙县河穿城而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城人口有建国初期的4000人发展到2005年底的6.5万人,面积由0.2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5.9平方公里,拥有机关、商业、学校等单位340多个。县城人均居住面积18.4平方米,园林绿化面积39.6公顷,人均绿化面积5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8.4%。2005年城区GDP7.5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56亿元,第二产业4.0亿元,第三产业2.0亿元。

2.3.2.2洛南县城饮用水源概况

洛南县城饮用水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源为预备水源。

洛南县饮用水源来源于洛河上游地表水,河水在洛南县洛塬镇五龙村磨石沟口进入洛惠渠,流经洛惠渠35.8公里后,进入李村水库内沉淀,然后经密封渠道进入洛南县城水厂,通过加药、沉淀、过滤、消毒等过程,最后进入城市供水管道。

2.3.2.3洛南县城用水供水量概况

2005年县城用水总量158.54万吨,供水总人口4.5万人,全部采用集中式供水。其中居民家庭用水38.25万吨,用水价格每吨1.80元;生产运行用水5.64万吨,用水价格每吨2.20元;社会服务用水114.64万吨,用水价格每吨2.30元。

2.4 “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4.1 “十五”规划及其实施情况

“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五”末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5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96%,年均增长14.3%;全县人均生产总值3882元,比比“九五”末净增1518元,“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9.44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6.9%;财政收入10187万元,比“九五”末增长35.4%,年均增长6.1%。

农业结构调整水平全面提升,产业化开发步伐进一步加快。2005年农业增加值达到5.03亿元,比2000年增长23.3%,年均增长4.3%;粮食总产量达到17.01万吨;农业种植业与养殖业产值比达到1.7:1,粮经比达到5.3:1,畜、烟、果、药产业发展迈上新水平。一批龙头企业的建成运营,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工业经济全面提速,工业强县战略进一步确立。“十五”期间全县投入工业技改资金3亿元,建成工业基建技改项目50个。到2005年全县工业企业达到256户,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2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8.27亿元,比2000年增长70.03%,工业产值财税贡献率达到32%。工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县域工业特色已经逐步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十五”末公路建设累计投资3.52亿元,完成油路铺设269.5公里,建设桥梁34座。完成人畜饮水和供水管网工程120处,解决了2万人的饮水困难。建成了一批电力线路工程和电信传输工程。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城区面积由3.8平方公里扩展到5.9平方公里,县城面貌大为改观。城镇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56亿元,年均增长11.6%。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2005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50元,比2000年净增2681元,年均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82.6元,同比净增263元,年均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2000年的16平方米增加到23平方米,增长43.8%。累计新修农田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8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5.7平方公里。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科技普及、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深入。教育、医疗、文化、旅游日益繁荣。全县人口出生率降至7.55‰,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1.39‰。大力开展了土地秩序和环境污染专项治理,生态环境、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积极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荒山造林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58.7%,提高了3个百分点。2.4.2 “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到2010年达到31.0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07亿元,年均增长6%,第二产业13.88亿元,年均增长13.4%,第三产业10.08亿元,年均增长12%,财政总收入达到1.38亿元,年均增长6.3%。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引导产业结构转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力构筑以金钼矿产、建筑建材、生物医药、化工造纸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框架的顺应市场、面向未来的工业体系,实现我县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经济发展战略,按照“稳粮、扩烟、优果、强牧、兴药”的思路,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农业,到2010年,使农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加强以交通、水利、通信、广播电视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县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施10个以上集镇供水工程,建成洛河综合治理工程和李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力争张坪水库开工建设。积极做好县城污水、垃圾处理场、集中供热、供水扩建等建设工程,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到2010年,使县城人口达到8万人,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级文明卫生县城活动,提高县城文明程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农业项目资金,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每年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平方公里,新修基本农田5000亩,抓住省市建设秦岭生态功能区的机遇,对洛河中、上游水源保护区进行重点保护和治理;按照有限、有序、有偿的原则,依法完善资源政策,努力保护好土地、矿产、水等资源,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坚持矿产资源的依法保护性开发,坚决杜绝乱挖烂采、浪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解决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坚决禁止在水源保护区从事各类矿山开发活动,加强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工程,继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严格控制水土流失。

水环境功能区划与饮用水源保护区 3.1 水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商洛市环境保护局2002年8月组织编制的《水环境功能区划》中,对我县洛河各断面及全县3条重点河流水质功能进行了科学划分,对于今后合理规划区域生态与工业布局,起到了重要的知道作用。具体见下表: 3.2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 3.2.1饮用水源保护区地理位置

洛南县饮用水源保护区位于南洛河上游,南洛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洛南县洛塬镇龙潭泉,由西向东横贯全境,从兰草河口流入河南省,境内流长129.8公里,平均坡降7.0‰,多年平均径流量8.19亿立方米,总流域面积269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6.5%,洛河以北支流为常年河流。洛惠渠进水口以上洛河流域主要支流有北川河、高岩川河、江沟、杨河、华岔沟、老庙沟、五龙沟等。饮用水源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位于洛河上游,北纬34。10'46″至34。11'00″,东经109。54'00″至109。54'55″,地貌为洛河南岸一级阶地和谷地两旁山坡;洛惠渠位于洛河南岸山坡上,全长35.8公里;李村水库位于洛河南岸三级阶地上,地形标高1040米,地貌为山间台地。3.2.2饮用水源保护区地质、地貌与气候

洛南县位于秦岭山地的南坡。秦岭山地是在秦岭褶皱系基础上形成的褶皱断块山,以变质岩、火成岩为主。秦岭南坡较缓,坡长100~120公里,沟谷发育,地表大面积裸露燕山早期花岗岩,主要为石英、斜长石及少量钾长石、黑云母等。

洛南县水源保护区涵养区位于秦岭山脉主峰南侧,属于中朝准地台南缘,地形标高在1252~2576之间,区内沟谷纵横,山高坡陡,土薄石多,山岭与谷地相间。

水源地海拔较高,属秦岭中高山区,较县城附近寒冷湿润,年平均气温6~8℃,极端最高气温31℃,极端最低气温-25℃,年降水800~1200㎜,无霜期120~180天。

3.2.3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

洛南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依据《陕西省城市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我县对保护区范围按技术要求进行了调整划分,并于2005年1月12日经陕西省环境保护局评审通过,调整后的水源保护区划分如下:

一级保护区:李村水库水域,及其正常水位线93.5米外延300米的陆域;洛惠渠水域,及其洛惠渠轴线两侧各5米的陆域;进入洛惠渠入口的洛河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外延100米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李村水库正常水位线93.5米外延300米的陆域;流入洛惠渠、李村水库的洛河一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2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外延200米的陆域;

准保护区:李村水库二级保护区上界外延300米的陆域;流入洛惠渠、李村水库的洛河二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3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外延300米的陆域;

水源涵养区包括洛河上游洛塬镇五龙村磨石沟到水源地准保护区上界的洛南县境内洛河流域全部区域,东西长34公里。南北宽30公里,涵养区面积约110平方公里。

洛南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以及水源涵养区均在《陕西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和《秦岭水源涵养保护规划》划定的秦岭水源涵养保护林区之内。4 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调查评价 4.1 饮用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洛南县饮用水源保护区共涉及洛塬镇、永丰镇、城关镇,18个村,135个组,20726个人,共有农田面积11410亩,粮食作物类型有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烤烟、药材、蔬菜等。每年粮食总产量4660吨。

通过现场调查,洛南县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二级、准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农田面积1141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96%,林地面积108831.8亩,约占土地面积的66.99%;草地面积12146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4%;未利用土地面积25537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5.72%。林草地合计占土地总面积的74.46%。4.2 面污染源调查分析

4.2.1 区间畜禽养殖规模及分布调查结果

在洛南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而在水源保护区内畜禽散养的种类和数量分别有牛3408头、羊2756只、猪5092头、鸡19534只、鸭210只,饲养方式包括放牧、圈养和笼养,其中圈养和笼养部分畜禽粪便均全部作为农肥使用,而牛羊以放牧为主,粪便多数散落在山坡草地上,这些粪便随雨水进入地表水,使水中氨氮和有机物增加。4.2.2 种植业面源污染负荷核算

饮用水源保护区粮食及经济作物类型有小麦、玉米、豆类、油料、烤烟、药材、蔬菜等,种植面积约28600亩,肥料施用量为每年农家肥81300吨,尿素318吨,磷酸二铵468.5吨,碳酸氢铵915吨。4.2.3 水产养殖污染负荷计算方法 原来洛南县饮用水源地水产养殖主要集中在李村水库,随着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广大群众的水源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现在在李村水库已经基本取缔了水产养殖,使李村水库基本恢复了饮用水源的功能。而在水源保护区洛河上游段,已坚决查处取缔和了水产养殖和毒鱼等不法行为,有力地保护了饮用水源安全。5 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源调查评价 5.1 工业污染源调查分析

2000年以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洛南县饮用水源地的洛塬地区涌现了相当数量的“三小”选金,近年来,在洛南县人民政府和洛南县环境保护局的大力监管下,保护区内的“三小”已被彻底取缔。然而,位于水源保护区上游华县高塘镇黄村中沟和尚台的陕西渭南市华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模为日处理铅锌矿25吨,尾矿库非常简陋,坝体为沙袋堆积而成,库容小,选址不当,从环保角度看,完全不具备生产条件,已于2000年被省环保局依法关停,责令补办环保手续。2004年8月的大雨,造成上万吨的尾矿渣排入我县饮用水源保护区,进水口、眉底等断面均能检出较高含量的COD、氰化物和重金属铅、锌,致使洛河进水口被迫关闭数日。经我县政府、人大、政协以及市环保局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协调下,该公司至尽未正常生产,但其近万立方的尾矿渣仍然象一把利剑,随时对我县饮用水源地造成严重威胁。

我县饮用水源地所在的洛塬镇和永丰镇、城关镇所属区域,以农业、畜牧业为主,无任何工业企业,近年来无工业增长。5.2 生活污染源调查分析

5.2.1 保护内生活污染源特征调查

洛南县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共有人口6071人,生活污水年排放量17.7万吨,排放方式为直排,大部分作为农田施肥,极少部分进入河道。因为无近年实际监测资料,根据估算,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CODcr 11.75吨,氨氮2.87吨,总磷0.32吨,总氮3.58吨。5.2.2 集中污水处理厂建设状况

在洛南县饮用水源地无集中污水处理厂。6 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调查 6.1 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秦岭水源涵养保护规划》和《陕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我县制定了《洛南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于2000年12月22日经洛南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试行。《办法》共分为4章二十四条,包括总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奖励与惩罚、机构与职责以及总则等。《办法》的试行,对于严格保护水源,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做到了有法可依,为落实饮用水源地各项环境管理规定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

6.2 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6.2.1环境监测

根据职责规定,由洛南县环境监测站负责对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按照商洛市环境保护局商政环发(2002)105号《关于对全市城市地表饮用水源进行监测的通知》中“县级城市饮用水源水质实行半年报”的要求, 洛南县环境监测站在每年5月和11月分别对洛南县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和李村水库水质进行监测分析。监测项目为:水温、pH值、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氟化物、挥发酚、氨氮、氰化物、砷、六价铬等10项。监测结果作为饮用水源管理的重要依据。6.2.2管理制度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上,洛南县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根据《洛南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明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工作贯彻“预防教育为主、防治管理结合、依法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全面规划、分级负责、分段管理。

6.2.2.1饮用水水源涵养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和与水源保护相关的植被的活动;

(二)禁止毁林开荒,禁止非更新砍伐水源林;

(三)防止水土流失,禁止在25。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四)有关部门审批取土、挖沙、筑路时,应当避免破坏地貌和植被。6.2.2.2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二)禁止从事农牧业活动,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活动;

(三)禁止输送污水的渠道、管道及输油管道通过本区;

(四)禁止建立墓地。

6.2.2.3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二)禁止利用未经净化的污水灌溉农田,已有的污灌农田要限期改用清水灌溉;

(三)禁止设置和存放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6.2.2.4饮用水水源各级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工业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

(二)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毒品扑杀鱼类;

(三)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

(四)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的河道里清洗赃物、药械,装卸油类、有毒物品的车辆、工具等。

(五)禁止建设油库和污染源排放口;

(六)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他有害废弃物;

(七)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游泳和其他活动。6.2.2.5奖励与惩罚

对执行本办法保护饮用水水源或在宣传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群众保护水源意识方面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破坏植被、毁林开荒的,责令限期恢复植被、补栽保活,清洁严重的,并处5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在25。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的,责令停止开垦,采取补救措施,造成水土流失危害后果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水源污染的,视其危害程度处以5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水源污染危害后果特别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一)输送污水、油料渠(管)道泄露,造成水源污染的;

(二)使用污水灌溉造成水源污染的;

(三)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滥用化肥,使用炸药、毒品扑杀鱼类,造成水源污染的;

(四)向水体倾倒或在保护区内堆置、存放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的;

(五)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他有害废弃物的。

在水源保护区内旅游、游泳或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的,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污染的,处5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6.2.3保护区管理

根据《洛南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各级人民政府应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有利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改善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群众性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保护水源的意识。

县人民政府在环境保护局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各级、各部门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洛塬镇、保安镇、永丰镇、卫东镇、城关镇人民政府及县人民政府水保、建设、农业、林业、矿产、卫生、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各自职责,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建设、管理工作。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7 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调查 7.1 饮用水源地水量平衡分析

通过调查,洛南县饮用水源地上游来水量为每天6020立方米,区间来水量830立方米,水源进水口取水量4380立方米,向下游泄水量2470立方米。7.2 环境质量评价调查 7.2.1 水质评价 根据附表2-2《地表水水源地一般污染物调查表》,水质中,pH为6.88-8.62,溶解氧为5.67-9.35mg/L,高锰酸盐指数为2.92-2.09 mg/L,六价铬为0.005-0.016mg/L,氨氮0.086mag/L,挥发酚0.004mg/L,硝酸盐氮0.816-1.066mg/L,氟化物0.17-0.31mag/L,总硬度为94-118mag/L,砷、氰化物、硫化物为未检出。

根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洛南县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I类和II类水质要求。7.2.2 营养状态评价

洛南县饮用水源地为河流型饮用水源地,因此未对河流水质进行营养状态评价。

7.5 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下降原因分析

洛南县饮用水源地目前水质状况良好,但分析比较近几年监测数据,水质仍呈下降趋势,分析起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护区内人口不断增加,居民和农村人口生活污染加剧,无集中污染处理设施,农田和耕地化肥和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加之洛惠渠有28.3公里的渠道未密封,而且大都经过村庄,人口密集,群众生产生活,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

第二、水源保护区内现在虽然无畜禽规模化养殖场,但是随着我县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民创造富裕的同时,对水源地周边区域带来的污染越来越明显,导致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加剧,特别是氨氮含量逐年提高;

第三、我县饮用水源地所在的洛塬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虽然各个相关主管部门都采取了严厉的管理措施和力度,但点多面广,乱挖烂采现象仍很突出,导致水源地水质下降;

第四、虽然我县早于2000年就制定并试行了《洛南县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部门管理职责,但是部门之间缺少相应的污染防治联动机制,管理权限不够清晰,例如畜牧主管部门在规划畜禽养殖场地时,交通部门在规划乡村公路建设时,无水土、环保等职能部门参与,对水源地水质造成潜在威胁。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洛南县饮用水源保护区位于洛南县洛河上游,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河水在洛塬镇五龙村磨石沟口进入洛惠渠,经过35.8米的洛惠渠输送,进入李村水库沉淀,再流至洛南县城水厂加药、净化,最后进入城市供水管道。2005年城市用水总量158.54万吨,供水总人口4.5万人。其中居民家庭用水38.25万吨,生产运行用水5.64万吨,社会服务用水114.64万吨。

保护区总面积8.241Km3,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2.376Km3,二级保护区面积2.406Km3,准保护区面积3.495Km3。保护区内耕地总面积2.107Km3,其中一级保护区内耕地0.628Km3,二级保护区内耕地0.409Km3,准保护区内耕地1.07Km3。

为了切实保护饮用水源地环境,制定了《洛南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于2000年12月22日经洛南县人大常委会通过,2001年1月1日起试行。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上,明确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管理上实行“预防教育为主,防治管理结合,依法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全面规划,分级负责,分段管理,规定了各级保护区禁止的行为。《管理办法》的试行,保证了水源保护区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职责明确。

根据近年监测结果,水源保护区水质各项指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级和II级。8.2 建议

第一、尽快实施水源保护区内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保证城镇居民、农村人口和畜禽散养污水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 第二、加快保护区内水源涵养林建设,实施水源涵养林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程、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工程和水源地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

第三、各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对水源地水质和环境管理齐抓共管,明确相互责任,共同做好《洛南县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落实工作;

第四、加大水源地联合执法力度,对保护区内的违章建筑、采矿选矿和非法畜禽养殖给予坚决取缔,保证水源地饮用水安全;

第五、尽快制定《洛南县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应急预案》,并颁布实施。

第二篇:唐山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调查与保护措施

唐山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调查与保护措施

唐秦局陈宗珍

1唐山市水源地基本情况

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以滦河为界与秦皇岛市相望,西以蓟运河为界与天津市毗邻,南临渤海,北靠燕山隔长城与承德地区接壤。由于唐山市区特殊的构造地层和水文地质条件,决定了市区地下水具有供水价值的含水层位,即浅层第四系冲洪积孔隙含水组及深层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体,水质良好。

唐山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具有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的特点,降水多出现在6~9月份,占年降水量的82%。

唐山市饮用水源地由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两部分组成。地表水源地主要是邱庄水库、陡河水库。陡河水库是唐山市区最重要的地表水供水水源地,其控制流域面积530 km2,总库容5.15亿m3,兴利库容0.684亿m3。该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给城市生活、工农业生产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也是引滦入唐输水工程的终端水库。供水系统通过引滦入还渠引水到邱庄水库,经调节后,由引还入陡渠输水到陡河水库,通过管道送至北郊地面净水厂供唐山市区,供水能力为20万t/d。

地下水源地主要来自来水水厂、企业自备井等地下水源。2饮用水源地现状

(1)饮用水源地现状水质调查评价

饮用水源地现状水质安全状况评价,邱庄水库、陡河水库评价为Ⅱ类水质,水库营养程度评价为富营养。地下水源地自来水水厂水质状况为Ⅱ类、Ⅲ类。但是,饮用水源地水量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据 “唐山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报告”,通过对饮用水源地进行工程供水能力和水源地供水保证程度(超采程度如何)两方面进行水量安全评价,结果是唐山市区自来水水厂为不安全的水源地,水量安全评价综合指数为5级。

(2)饮用水源地污染源调查

根据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调查资料分析,污染来源主要是上游的水土流失和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水库周边企业排放的废污水。陡河水库水源地以上有7个排污口,排入水源地水体的废污水量为366.23万t/a,CODcr排入量为172.49t/a,氨氮排入量为3.61 t/a。面污染氨氮汇入量为5.68 t/a,总磷汇入量为1.32 t/a。水土流失面积为364.34 km2,水土锓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重力、风力侵蚀较活跃。

3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

为进一步保护水源地饮用水供水安全,严格执行《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唐山市已制定了陡河水库水源地和唐山市自来水公司水源地保护的地方法规,为防患于未然,以防意外污染事故发生。

3.1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保护

(1)加强污染源治理

一是对陡河水库、邱庄水库水源地封闭管理。彻底清除网箱养鱼,禁止围库养殖;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二是集中治理各种污染源。取消水库旅游业,全面禁止库区水面观光旅游。对周边宾馆、饭店进行清理整顿。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对水库周边及上游的工业企业污染源进行治理整顿。三是严格贯彻落实已修订实施的《唐山市陡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条例》,禁止库区新建污染型企业、增设排污口。如有新建、改建或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相关水行政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的同意,并按照《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对入河排污口、取水口进行论证。四是加强排污口的监督和管理,全面清查有污染的企业,对重点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提高工业污水处理率、达标率和控制污染物排放率,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2)加强水土流失及面污染治理

一是实施建立工程、生物、耕作相结合的防治体系,并在水库周边建设环库防护林带。在流域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绿化荒山,含养水土资源。减少对水库的淤积,有效保护水源地。二是划定水源地保护区。在一级保护区设置铁丝网护栏,控制其它活动带来的污染,及时清理库区漂浮物,并在主要入库道口设置水源保护警示标志。在二级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林果业,适当控制养植业和畜牧业。三是认真执行城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城市建设项目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时,“三同时”制度得到落实;充分利用城市雨洪资源,通过地面增渗、绿地增渗,雨水积蓄回用,地下水回灌工程,增加可用水资源,增加地下水补给,减少雨后洪水流量,整治穿城河道,实现人水和谐,逐步改善河道水质,改善人居环境。四是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出发,以保护水源地水质为目的,积极引导库区周边及上游地区群众调整产业结构。

(3)加强水质监测工作,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一是加强对库区及入库河流水质的监测,发现污染隐患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保证入库河流和库区的水质达标。二是实施自动监测与动态监测,实施水污染预警预报,及时掌握水源地水质状况。三是加强饮用水源的净化处理。市区供水部门应采取得力措施,对引入水

进行净化,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四是做好城市供水应急预案的规划工作,对供水水源实时监测,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

3.2地下水饮用水源的保护措施

(1)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唐山市已开始对深层水的开采采取控制措施,安排分期、分批关闭市区自备井,根据具体情况还将划定禁采区和限采区,禁采区内不允许再凿新井,限采区内按照规定严格控制打井;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严格控制井距、密度等。

(2)禁止在水源地保护区内倾倒、堆存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等其他有害废弃物;禁止从事农牧业活动;禁止输送污水的渠道、管道及输油管道通过本区;禁止建设油库;禁止建设墓地;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进一步完善市政排水系统,减少渗井排污,加强企业污染源监控能力,并进行网络联网监控。

(3)划定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水质。对一些地下水水质背景值高,不适宜做饮用水的地区,应考虑采用其他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源。

3.3其他保护措施

(1)健全执行水源地保护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水源地。坚决贯彻《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其他相关法规,大力宣传,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自觉地

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环境。加强对水源地宏观控制和管理,统一监督,统一管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使水源地保护和建设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2)按照“谁投入、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共同管理、共同参与、共同受益。采取股份合作等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治理开发形式,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的投资机制。在资金使用中,对国家财政投入和地方配套资金严格实行“三专一封闭”制度,加强资金监管,严格资金投向。要把国家、地方投入与社会投入挂钩,保证投入效果。对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审计部门监督检查和审核经费使用情况。

(3)群众是主体,社会参与是补充。在“组织发动、利益驱动、政策推动和典型带动”的基础上,开展宣传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真正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实施的意义和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广大群众投身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自觉性。

(4)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发布重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通报,水源地水质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查原因,及时解决,以确保水质的安全,保护好饮用水源地。

第三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整治情况报告

保护饮用水源地安全是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的重要工作,因此我市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工作一直非常重视。收到苏环委办[1]32号文件,反映我市城区二水厂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存在较多的船厂和砂石码

头,并要求我市依法取缔这些船厂和砂石码头后,市政府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组织

为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治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特别是二水厂饮用水源地整治工作。

二、制定方案

根据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的要求,我市制定了市二水厂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相关企业整治方案。并根据相关会议纪要内容进行任务分解,且明确各部门责任和完成的序时进度。各部门建立专门工作班子,近期向企业发放一封公开信,将整治要求及环保、水务等相关法律法规向企业进行宣传、告知。同时,召开座谈会,进行广泛宣传动员,统一村组干部、企业主的思想认识。

三、明确要求

1、对已被拆除的建乐船厂立即进行生态恢复。

2、按照二水厂饮用水源地整治方案要求由水务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于11月30日前搬迁市长荣船厂迎水坡建筑物和附属设施,环保局镇牵头搬迁长荣船厂背水坡建筑物和附属设施,12月31日前搬迁市前进船厂建筑物和附属设施。

3、二水厂取水口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及夹江流域相关企业应按照国家南水北调总体部署制定落实搬迁计划,在未实施搬迁前,相关企业不得向芒稻河及夹江设置任何生活或工业排放口,将生活设施搬至大堤外侧的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陆域面积规定之外,被搬迁企业要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完善应急设施和设备;各搬迁企业不得擅自维修、运输危险化学品;油品等国家明令禁止物资的船只,码头不得上下有毒有害的危险物品。

4、所有涉及夹江(从三江营到高水河)内输水通道背水坡外100米范围内,水务、国土部门不得提供与饮用水源无关项目的土地占用(含租用)手续,发改部门不得核发与饮用水源无关项目设立批文;供电部门不得向非饮用水源项目提供电力供应;环保部门不得核批与饮用水源无关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商部门不得核发与饮用水源无关的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对夹江涉及饮用水源保护一、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上游1000米、下游500米的水域,及其两岸背水坡堤脚100米范围内的陆域;二级保护区上游3000米、下游1000米水域及其陆域)范围内现有企业,工商部门一律停止换发营业执照。准保护区(准保护区上游5000米、下游米水域及其陆域)范围内,不得设立违反省《加强二水厂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的项目。

5月20日,市政府又一次召开二水厂饮用水源地整治专题会议,苏文奇副市长在会上进一步要求各相关部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到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和完成任务的艰巨性,并且形成会议纪要,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再次明确由水务局负责江堤迎水坡相关企业情况的情况调查和制定搬迁方案;镇负责江堤背水坡相关企业的情况调查和制定搬迁方案,同时水务部门和镇两大责任主体要以“我”为主,分别对大堤内外进行包干负责,采取强硬措施进行拆迁,同时稳妥处理好拆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环保、公安、工商、供电、交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统一行动,确保二水厂一级保护内企业的搬迁工作顺利完成。

目前,建乐船厂生态恢复已基本到位,其余船厂和砂石码头搬迁工作正在按程序进行。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督查活动为动力,进一步强化组织,加大力度,确保整治工作序时推进。

第四篇:扎西水库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

扎西水库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

黄天新

威信县水务局

摘要:扎西水库饮用水源地为威信县扎西县城主要供水水源,为了保障县城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安全,让县城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本文通过收集和考证大量基础资料数据,并多次到现场进行踏勘,走访相关单位和周围群众,准确识别该饮用水源地现在存在的几个主要环境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以求为日后该水源地的环境整治工作提供一个有力的参考。

关键词: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扎西水库饮用水源地概况

威信县扎西水库位于威信县扎西镇东北部小坝办事处境内的玉锡沟下游,距县城驻地

1.5公里,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城镇供水、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水源地控制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汇水沟道长3.4公里,沟道比降40.68%0,水库总库容为141万立方米,有效取水库容70万立方米。由于水源地保护区未得到妥善管理,附近居民开荒种地,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水源地蓄水、净水能力下降,并呈现逐步恶化趋势。据近几年的观测表明,扎西水库来水量有逐年减少的迹象,已经多年未出现溢流的情况,而城市需水量却在逐年增加,水库水源地水量评价为不安全。再则,水库上游耕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居民将生活垃圾、污水任意排入库区,水质受到一定程度污染,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为不安全。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水源地保护措施,对水库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削减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恢复良好的生态,增强蓄水保土能力,才能保证扎西水库水源地的水量和水质安全。

1.2水量不安全

扎西水库目前主要解决小坝、桂花等五个办事处及县城各机关单位和居民生活用水,现状供水人口45092人、牲畜9689头,水库年供水量约80-108万立方米,近年供水量已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枯水期城市缺水突出,日缺水量达300立方米以上,城市水源水量不安全。

1.3水质不安全

扎西水库建成之初,水质较好,能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3838-2002)I类水质的要求。但随着水源保护区内居民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以及陡坡耕作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库泥沙淤积严重,水体富营养化日益加重,水质曾一度呈现逐年恶化的趋势,在枯水季只能达到Ⅲ类水质的标准,饮用水源水质不安全。该水源地为县水环境例行监测点,每季度均进行采样监测。通过近年监测资料表明,扎西水库总氮

6+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BOD5、CODmn、NH3-N、T-P、Cr等水质指标约有上升,透明

度明显下降,溶解氧含量降低,主要为面源污染所致。在面源污染的诸多成因中,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及养殖废弃物、生产生活污水、水土流失、未得到综合利用的农作物秸杆、农用地膜等都是造成水体水质污染的重要因子。

1.3.1化肥、农药

化肥营养元素的流失构成了农业面源污染最重要的部分,氮肥平均利用率约为35%,剩余的部分除少量以氨和氮氧化物的形态进入大气外,大部分随降水和灌溉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含量增高,水体富营养化。上游农户过量使用农药中的有害有毒成份通过水土渗透溶入下游水库,检测污染物COD、NH3-N浓度上升,水源地水体遭受污染。

1.3.2畜禽粪便

畜禽粪便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NH3-N、T-P、T-N,由于上游畜禽粪便未经合理处置便还田还地,随灌溉和降水渗入水源地,致使水体受到污染。

1.3.3生活污水和生产生活固体废弃物

扎西水库水源地现目前主要污染源来自于小坝村境内的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水库流域内现居住有20户农户140人和小坝小学300名左右师生,有耕地560亩,其生产和生活排放污废水对水库水质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水库上游440人每年可产生生活垃圾160.6余吨,产生生活废水1.12万余吨,由于普遍缺乏基本的排水设施和垃圾清运处理系统,生

6+产生活垃圾堆放散乱,经过雨水冲刷,使得大量渗滤液排入水体,致使水体中Cr、NH3-N、T-P浓度偏高,水质安全问题突出。

1.3.4水土流失

由于水源地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入河入库。而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本身就是污染物,是有机物、金属、磷酸盐等污染物主要携带者,流失的土壤带来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使水富营养化,成为面源污染中的重要部分。

1.4水源地保护区规划情况

扎西水库水源地已编制完成了《威信县扎西水库水源地及大坝安全保护规划》、《威信县县城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区划技术报告》,即将组织实施。按照《保护规划》要求,通过工程、生物、管理等多项整治措施,可从源头上确保水源地水量及水质安全。按照《水源地保护区划技术报告》要求,扎西水库一级保护区0.5897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1.8794平方公里,已划定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由水利部门组织设定界碑和界桩,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擅自改变保护标志和界桩,禁止在保护区内建厂建矿和从事对水源有污染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

1.5水源地保护区治理情况

扎西水库自建成投入使用之日起即建立扎西水库管理所,完善了扎西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制度,并配置专人对水库进行管理,负责水源地保护相关工作。水库上游原有一座加气站和一座水泥砖厂,经整治已全部停止运营。为了保证水质安全,2000年已铺通从水库至县城供水二水厂400米输水管道。近年来,威信县县委、政府对水库周围的耕地实施了退耕还林治理,已退耕面积为1200亩。同时还在该区域内规划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规划的植物措施已实施了一部分,主要是在水库淹没区周围40米内种植防护林148亩。2011年,扎西镇争取中央专项资金实施《小蒿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并组织实施即将进入验收阶段。经专项整治,扎西水库水源地水质开始逐年好转,2011年经检测已达到地表水质Ⅱ级及以上标准。

2扎西水库饮用水源地主要环境问题

2.1水源地环保工作滞后

扎西水库饮用水源地工程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直到2008年才编制了《威信县扎西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水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同时,由于水源地环保工作宣传不到位,城镇居民、附近村民以及大多数游人普遍不了解水源地环境保护政策,对扎西水库水源地的基本情况,如保护区范围、水源供水能力、水源水质情况等也都不了解。这种状况给扎西水库水源地的日常环境管理也带来了诸多不便,如在水源地保护区随意放牧、徒步、钓鱼、游泳、倾倒垃圾等,造成许多不安全因素。水库建成初期,沿库周边钓鱼者常年不断;沿库边倾倒建筑、生活垃圾者屡禁不止;曾有1辆微型车因行使不慎掉入库中,对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擅自在库内游泳已导致5人溺水死亡,不但造成不良的政治、社会影响,还污染了饮用水源的水体。为此,威信县委、政府加大了水库的综合整治力度,严惩违禁单位和个人目前,沿库周边钓鱼、乱倒垃圾和在库内游泳等恶历行为已得到彻底根治,水源地环保工作已逐步走上正轨。

2.2水源地保护区防护隔离措施不完整

目前,扎西水库水源地保护规划中已确定了保护区边界,一级陆地保护区总长2000米,二级陆地保护区总长4500米,但未在边界上树立标志碑或界桩。为了保护扎西水库水源地

不受人为污染破坏,县水务局于2012年5月在一级陆地保护区沿水库顺流右岸公路边加装了安全防护栏1200米,加强了水库水源地的安全防护隔离管理,但由于资金不足,一级陆地安全防护隔离措施还差800米(其中右岸200米)未组织实施,保护区内隔离防护措施还不够完整有效,仍存在安全隐患及薄弱环节。

2.3安全防护体系和保障措施薄弱

扎西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内存在乱倒废弃垃圾现象,说明民众对水源地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还不很了解,同时也说明附近农村生活垃圾的清运和处理存在一定问题。保护区基本安全保护设施建设滞后,在污染控制和排污口整治、清污分流、污染底泥清淤、水源地的隔离防护、水源地生态屏障等方面缺少必要投入,安全防护工程建设滞后,安全防护体系和保障措施薄弱。自2010年安全防护整治力度加大,各类污染源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2.4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严重

扎西水库水源地位于山区,由于陡坡耕作,雨季在水力作用下造成水土流失,因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污染长期积蓄,水土流失在输送大量泥沙淤积水库的同时,也将化肥、农药和生活垃圾带入饮用水水源地,对水源的水体造成了污染,造成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据调查,扎西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内现有居民住户440人,生活污水及牲畜粪便每天排放量为4.5吨,该区域内所有的排污口都没有进行处理,污染源直接进入水中导致水源污染。扎西水库水源保护区内土地总面积为3900亩,水土流失面积2028亩,在水力作用下,水土流失量为6750吨/年。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水源地环保措施及建议

3.1实施水源地保护区定界、隔离工程

扎西水库大坝保护区,根据大坝主管部门汇同有关单位划定为东西面以大坝坝肩山脊为界,北面在大坝坝轴线上游500米,南面以马蹄井为界,但未进行确界立碑隔离工作,建议由县政府牵头,加快实施扎西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界桩、界碑、警示碑等标识工程,进一步完善该水源地水域一级保护区的物理隔离工程,尽快落实资金完成剩余的800米隔离防护栏购置安装任务,同时做好二级防护区的隔离保护工作。

3.2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综合治理

扎西水库主要水源为支流玉锡沟小河,其余水量由周边水源林蓄水补给。对主要支流玉锡沟小河,应清理河床及附近的腐质物质,搞好岸边植物防护。为了保持水体中饱和溶解氧,可修建生态滚水堰,形成一定的回水区域,增加水流停留时间,提高水体的含氧量。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滚水堰上游的湿地和滩地种植水生和陆生植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水生植物以水葫芦为主。另外,可在支流口前建设前置库或拦沙坝,一方面可以减缓水流、沉淀泥沙,同时去除颗粒态的营养物和污染物质;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前置库良性生态系统,降解和吸收水体和底泥中的污染物,蓄浑放清,改善水质。通过对支流河岸的整治、基底修复、种植适宜的水生、陆生植物,构造绿化隔离带,维护河流良性生态系统。扎西水库周边植被以自然疏幼林、杂草为主,应加强封禁管育。为了减少农田径流等面源对水库水体污染,减少周边水土流失,对周边植被进行合理调整,规划隔离带,植树种草护坡,降低外界污染物的渗入。扎西水库已经蓄水十四年有余,大量泥沙淤积在库内,减少了有效库容,影响了水质水量,因此应对水库进行清淤,改善水质,增加水量。

3.2实施水库内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

作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扎西水库,由于其库容不大,供水量小,若在水体末梢进行内生态修复措施对水库水质进行改善,操作较为困难。可在水库中合理放养鱼类,减少水体中浮游生物数量,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及营养物质,削减和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但放养鱼类应该由专人管理,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改善水库水质。

3.3加强水源地环保宣传工作

加大水源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认真做好警示牌和宣传牌,让更多的城镇居民、附近村民以及过往游客都了解水源地保护区范围、水源供水能力、水源地水质等情况,发动群众做到群防群治。

3.4加强扎西水库水源地水资源保护监督与管理

对扎西水库水源实行分级管理制度,突出抓好水源地污染源的监管,加强河、库水环境的保护工作,严格控制向扎西水库排污,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严厉查处对水源水质安全有影响的违法排污行为。结合专项行动,认真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在管理方面,应设立供水专管员,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系统档案;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定期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管理制度,发生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等紧急情况时,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并上报上级相关部门。

3.5定期发布扎西水库水源水质公告

建立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预测系统和信息公开制度,由水质监测站对扎西水库水质进行监测,每年至少三次对水源地水质进行检测,并定期发布水质公报,向社会及时公布水质状况,让群众知晓水质标准和水源保护措施,并主动参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时刻维护水源地的环境权益。

4结语

根据扎西水库水源地现状,必须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用水安全。为了更好地保护现有水源地水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对保护区内居民实行异地搬迁,对现有耕地实施退耕还林,采取相应的固土防治措施,对区域内植被进行修复和保护,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水土流失,方能从根本上改善水源地水质水量安全问题。

作者简介:黄天新,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1986年7月毕业于云南工学院,大学本科文化,高级工程师,威信县水务局总工办主任。邮编:657900,邮箱:ZTSWXXSWJ@126.COM,联系电话:***。

第五篇: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熟悉描述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基本内容和常用参数

描述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基本内容是:

地下水的分布、埋藏、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水质和水量及其形成地质条件等的总称。常用参数:

表征地层水文地质特征的数量指标,主要包括渗透系数、释(储)水系数(分给水度和弹性释水系数),其他参数包括导水系数,导压系数(渗透系数和释水系数之比)。

二、掌握地下水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的方法

1.评价因子的选择

大气、地面水、土壤中的污染物都有可能进入地下水,因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无机化合物有几十种,有机化合物有上百种。污染源不同,不同地区的土壤成分、结构不同,地质构造不同,地下水污染物种类也不同。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地下水的污染物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类是地下水的一般理化指标:有K+、Na+、Ca+、Mg+、SO42-、CL-、HCO3-、NH4+、NO2-、NO3-、NH4+、pH、矿化度、总硬度、溶解氧、耗氧量等。

第二类是重金属和非金属物质:Hg、Cr、Cd、Pb、As、F、CN等。

第三类为有机有害物:酚、有机氯、有机磷等。

第四类为卫生学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病虫卵、病毒等。

在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时,应根据拟建工程排放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地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和土壤中的主要有害组分,参照上述四类污染指标选择评价因子。

2.评价标准的选择

评价标准是地下水评价的标尺,标尺选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评价结论。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应选择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某一类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当地下水直接用于某一目的时,也可用这一目的对应的水质标准或水质要求作为评价标准。当把地下水用作生活饮用水时,应该选择《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当把地下水用作锅炉用水时,应选择锅炉用水水质标准。当把地下水用作冷却水时,应选择冷却水的水质标准。当把地下水用作工业生产用水时,应把国家各工业行业的现行水质标准选为评价标准。

3.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污染和大气、地面水、土壤污染密切相关。因此,地下水监测不仅是其自身,还应包括大气降水监测,地面水的监测,污水的监测,土壤的监测。这四种监测资料可向有关环境监测站索取。在没有监测站的地区,或监测资料不全情况下,应在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设监测点,进行监测,取得这四种资料。

地下水监测必须通过地下水监测井(孔)或生产井进行。在有生产井的地区优先采用生产井,它能代表实用的地下水水质情况。在没有生产井(或农村水井)的地区应打监测井(孔)。由于打井价格昂贵,在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的前提下,采样网的密度应尽量小,监测井应具有代表性。监测网的设置应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抓住重点,对整个评价区的情况作适当的控制。监测的对象主要是有害物质排放量大,危害性大的污染源,重污染区,重要的供水水源地。监测井的布点方法,主要根据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形式来确定。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形式按污染途径和水动力条件可分为五类,具体情况如下:

a)渗坑、渗井形成的带状污染,是污染物质在含水层渗透系数大的地区的一种扩散形式。在这类地区,地下水监测点应沿地下水流向采用平行和垂直地下水流向的两种监测断面布点,两监测断面之间距,视污染范围、污染程度而定,监测范围(控制范围)应包括评价的全部地区,即重污染区、轻污染区、污染边缘地区及未污染区,未污染区采样点可布置得

稀些。

b)点状污染扩散,是渗坑、渗井在含水层渗透系数弱的地区扩散形式。由于含水层径流条件差,污染物的迁移以离子扩散为主。污染扩散缓慢,污染范围小,监测点应以渗井为圆心呈放射状布置,在地下水流向上,适当多加监测点,监测范围适当加大。

c)受污染的河、渠水,在沿河床、渠道径流过程中,水污染物通过河(渠)底和河床两侧渗透污染地下水,形成带状污染扩散。在这类地区,应根据河渠的形状,当地的地质结构、河段的水文地质条件,设置垂直河渠的监测断面。

d)块状污染扩散,是不合理的污灌区或缺乏卫生设备的居民区大面积垂直污染的一种扩散形式。污染范围或污染程度随污染面积的大小,居民区的大小,污染物迁移扩散能力、包气带土壤性质和厚度而定。污灌面积或居住区面积大,地下水污染面积就大。反之亦然。污染物迁移扩散能力强,土壤渗透性大,就容易造成污染。相反,就不容易造成污染。这类地区的监测点采取平行和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

e)侧向污染扩散,是地下水开采漏斗附近污染的一种扩散形式。在这类地区,监测点采取平行环境条件变化最大方向和平行地下水流向布置。

三、了解饱气带防护性能评价的基本方法

地下水防护条件决定于饱气带地层的厚度、岩性、渗透性能及其对污染物的阻滞,吸附、分解等自然降解能力。

下载陕西省洛南县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省洛南县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教师职业环境与现状调查4

    小学教师职业环境与现状调查 1职业简介:请对小学教师职业作一个简要、基本的描述,如典型的工作设置和工作种类等; 小学教师是一种体脑结合的工作,既需要关心照顾孩子的身体健康......

    小学教师职业环境与现状调查3

    小学教师职业环境与现状调查 1职业简介:请对小学教师职业作一个简要、基本的描述,如典型的工作设置和工作种类等; 答:小学教师职业指担任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按......

    小学教师职业环境与现状调查1

    小学教师职业环境与现状调查 1职业简介:请对小学教师职业作一个简要、基本的描述,如典型的工作设置和工作种类等; 涉及范围过于宽泛, 导致工作缺乏专一性,个人成长缺乏目标性。......

    关于贵阳市环境现状的查报告及评价(★)

    《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我看了很受触动,女主人公利兹经历了常人不敢想象的成长道路,最终实现了梦想,走进了哈弗大学的殿堂。 她生活在一个非常不幸的家庭,父母酗酒,经常争吵,后来......

    和静县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和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转发《和静县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巴音布鲁克区公所、铁尔曼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部门,各企事......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的调查

    旧县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的调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一、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旧县镇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进......

    中国创业教育环境与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

    “中国创业教育环境与大学生创业现状”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校: 学院: 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一)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本次调研,是在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在创业理念定位、模式构建......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 1.通过以卫片为底图进行的野外“土壤及土地利用”调查和室内制图等教学实习环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贵阳市花溪区桐木岭进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