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改革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改革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
学号:20095161248姓名:王春丽
指导教师:陈恭明职称:讲 师
摘 要: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在中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下,鄂豫皖苏区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土地改革所积累的工作经验与方法,为以后的土地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照。
关键词:鄂豫皖根据地;土地改革;历史经验
前言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在生产力不发达的传统社会里,对于农民来说,真正具有可靠价值的只有土地,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失去了生存的根本。长期以来,尤其在近代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这无疑加深了农民对土地的依恋情结。可以说,获得土地一直是广大农民梦寐以求的愿望。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十分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经过不断的摸索与总结,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及土地分配办法。在中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土地改革前的地权分配与剥削关系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创建的规模较大、坚持时间较长的一块根据地。它地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由鄂豫边、豫东南和皖西三块根据地组成。土地改革前,鄂豫皖地区的地权分配与剥削关系如下:
(一)地权分配状况
判断地权分配状况,主要依据农村中地主、富农和农民(包括中农、贫农、雇农)三个阶级分别占有土地数量的百分比。鄂豫皖地区在土改前土地集中程
第二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色之旅有感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色之旅有感
6月25日一早五点钟我作为郑州维抢修中心的一名年轻党员,和同行的十几位党员、积极分子踏上了前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的行程。虽然出发之前已经对自己将要受到的震撼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参观完革命根据地之后我还是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感受最强烈的是我们所有党员面对苏区革命烈士的浮雕面对党旗再一次重温了自己的入党誓词。还记得这是我从入党开始第二次发出自己对党的承诺,每次都让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党的十二大以后,将党员入党誓词进行了重新修改,相比其他党的历史阶段的入党誓词,新的入党誓词除了保留以前的“遵守党的章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等内容,还第一次将“积极工作”加入入党誓词,“积极工作”的要求是对像我一样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说的。俗话说:“一个人做一次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虽说党员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工人中要求进步的分子,但是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走在其他同志的前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唯有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不断进步,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而我的工作中也有很多不是党员但是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员工,相对于他们,我在工作能力上还有很大差距,在恒心上也有待磨砺,这种差距更应该成为我努力缩小差距并力在业务能力上和个人品质上赶上并超过他们的动力。
当我来到烈士陵园的公墓的时候,看到的是数不清的坟堆和墓碑。墓碑上的名字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因为我没有机会和他们生活在一个时代,更不是他们的家人,甚至以后也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是这些名字又好像是熟悉的,因为他们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我现在的幸福生活来自他们对自身忘我的牺牲。我自己的爷爷就是曾经在陕北老家参加红军,跟着党追求着共产主义的理想,虽然我没有机会见到我的爷爷,但是从我很多亲戚的口中,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热爱党的事业,为党的事业坚持到底的人,从来不会考虑自己家庭自己的利益,为官清廉是他对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他对自己及家人要求近乎苛刻的。在我看到这些为革命捐躯的烈士的墓碑时,我想到的就是我的爷爷的样子,他是离我最近的红军,是我的榜样。而眼前这些烈士不应该仅仅躺在陵园里,他们应该活在我的心里,让我记得曾经有这么多可爱的人为
我的幸福做出了牺牲。难以舍得离开这些为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的幸福牺牲的可爱的前辈,只有用一张张的照片将他们墓碑上的名字记录下来,让我随时可以怀念他们,激励自己。
虽然时代变了,现在的我们不像烈士们生活的年代那样动荡,没有那么多的斗争,没有以前那么贫穷,我们亲爱的祖国也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外侮内患、千疮百孔的国家。但是大到我们的国家在前进的路上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小到我自己的工作也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一想到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回了现在的幸福,心里就充满斗志。他们以前牺牲个人为了党的事业,我自己也可以牺牲自己的个人的时间,个人的休息,不吝惜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尽自己所能为郑州维抢修中心的发展,更为了郑州公司乃至整个管道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色之旅有感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色之旅有感
6月25日一早五点钟我作为郑州维抢修中心的一名年轻党员,和同行的十几位党员、积极分子踏上了前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的行程。虽然出发之前已经对自己将要受到的震撼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参观完革命根据地之后我还是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感受最强烈的是我们所有党员面对苏区革命烈士的浮雕面对党旗再一次重温了自己的入党誓词。还记得这是我从入党开始第二次发出自己对党的承诺,每次都让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党的十二大以后,将党员入党誓词进行了重新修改,相比其他党的历史阶段的入党誓词,新的入党誓词除了保留以前的“遵守党的章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等内容,还第一次将“积极工作”加入入党誓词,“积极工作”的要求是对像我一样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说的。俗话说:“一个人做一次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虽说党员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工人中要求进步的分子,但是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走在其他同志的前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唯有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不断进步,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而我的工作中也有很多不是党员但是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员工,相对于他们,我在工作能力上还有很大差距,在恒心上也有待磨砺,这种差距更应该成为我努力缩小差距并力在业务能力上和个人品质上赶上并超过他们的动力。
当我来到烈士陵园的公墓的时候,看到的是数不清的坟堆和墓碑。墓碑上的名字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因为我没有机会和他们生活在一个时代,更不是他们的家人,甚至以后也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是这些名字又好像是熟悉的,因为他们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我现在的幸福生活来自他们对自身忘我的牺牲。我自己的爷爷就是曾经在陕北老家参加红军,跟着党追求着共产主义的理想,虽然我没有机会见到我的爷爷,但是从我很多亲戚的口中,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热爱党的事业,为党的事业坚持到底的人,从来不会考虑自己家庭自己的利益,为官清廉是他对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他对自己及家人要求近乎苛刻的。在我看到这些为革命捐躯的烈士的墓碑时,我想到的就是我的爷爷的样子,他是离我最近的红军,是我的榜样。而眼前这些烈士不应该仅仅躺在陵园里,他们应该活在我的心里,让我记得曾经有这么多可爱的人为我的幸福做出了牺牲。难以舍得离开这些为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的幸福牺牲的可爱的前辈,只有用一张张的照片将他们墓碑上的名字记录下来,让我随时可以怀念他们,激励自己。
虽然时代变了,现在的我们不像烈士们生活的年代那样动荡,没有那么多的斗争,没有以前那么贫穷,我们亲爱的祖国也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外侮内患、千疮百孔的国家。但是大到我们的国家在前进的路上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小到我自己的工作也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一想到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回了现在的幸福,心里就充满斗志。他们以前牺牲个人为了党的事业,我自己也可以牺牲自己的个人的时间,个人的休息,不吝惜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尽自己所能为郑州维抢修中心的发展,更为了郑州公司乃至整个管道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土地改革
第3课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原因:见书P12
颁布时间:1950年
内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
实施:分批进行,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地主也有份地
结果: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农民获得解放(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意义:㈠ 摧毁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㈡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㈢大大解放农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练习: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C)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第五篇:土地改革
第3课土地改革讲学稿执笔马永审核杨瑞蕾2010-3-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
2.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和意义。
3.了解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4.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使学生更加热爱共产党。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土地改革,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政权难,巩固政权更难。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等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
2.难点:学生可能对1950年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阶层采取的政策难以理解
课堂练习:
1、查看课本第13页图片回答,反映的内容是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西藏和平解放D、大跃进运动
2、建国后保证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得解放,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法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第一个五年计划
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改善农民生活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主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关于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改革前我国农村均是维持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中国土地法大纲》是这次土改的指导文件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指导土改的文件之一
D、这一时期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了土改
3、如果要了解有关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历史资料,可以查阅下列哪部作品()
A《暴风骤雨》B《狂人日记》C《雷雨》D《班主任》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B.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社会理想D.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5、判断对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从此,农民成为土地真正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6、右图是1950年秋天浙江省余姚县农民正在拔除地界碑的情景,当时这里正在进行()
A、土地改革运动B、国土整治工作C、划清界碑D、土地普查工作7、1950年冬,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在政府的组织下,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上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了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是()
①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②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③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C、③④D、②③④
8、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四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展开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
阅读下列材料:
2004年3月12日,新浪网报道: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到税改。如此具体地明确三大税种的改革方向,在以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是很少见的。三大改革是:“五年内取消农业税”、“逐步推行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落实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方案”。
另据新浪网2月14日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作为2004年的“一号文件”,国家重点扶持发展农业。
请问:当和人民政府2004年的农业政策与1950年的土地改革政策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