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乡镇中学实施乡土地理教育的点滴体会
新课改下乡镇中学实施乡土地理教学的调查报告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有三千五百万名中小学在使用新课程。从21世纪初,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已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7年来,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的潮流之中,走向新课程,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作为一名分配到乡镇中学的顶岗实习地理老师,自己也在努力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积极地投身到这次改革的洪流当中,现就根据自己的实践,谈一谈自己实施新课改的一点体会。本次我的实习学校为柳州融安县板榄中学,融安县板榄镇初级中学创建于1956年秋,是融安县北部山区办得最早的一所农村中学,学校位于风光秀丽的浪溪江畔,坐落在板榄镇板榄社区辖区内,地处板榄街北面。
传统的课程内容弊端有目共睹,逐渐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如知识陈旧,内容严重滞后于科技发展,跟不上时代。不能因地制宜,使用的都是全国的统编教材,过死太僵,没有地方特色,没有人文特色。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现状,加强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新的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因为乡土地理的教育课以“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本乡本土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变化,社会与经济建设的实践,可以激发学生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可以促进学生将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用于地理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科学态度。学习乡土地理,是学生对初中地理课程中区域地理研究方法、思想和能力初学后的总结、应用和提高的必要过程,是学生爱国主义高尚情感得以切实回归,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得以具体充实的重要途径和保证。乡土地理所发挥的教育作用和功效,是地理其他课程内容所不能替代的。
何谓“乡土”?乡土是一个边界比较模糊的概念,“家乡,故土”,泛指地方,“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学中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其区域范围的界定也经历了“省,市(或地区)县,区(和乡)”的变化,新的课程标准对“乡土地理”范围的“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课以讲授本地区(地级市)地理”的规定,进行因地制宜的地理教学。
实施乡土地理的教学,具有相当的难度,不但要注意教学的理念、思想和课程,目 1
标的表达等方面,做到遵循宪法,体现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同时又要在乡土内容的选择上,注意紧密结合当地(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学生,教师的地域特征等)实际情况,着力反映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现状与发展,充分展现本地的“乡土”特色。
作为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的资源,乡土地理教学应力图将乡土区域地理的知识予以精炼的概括,以学生所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为学生学习知识,认识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力图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内容,还应逐步地向学生展示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如何从区域地理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接受学习法到创新学习。
在实施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把握这几个原则:
1.生活经历是学生产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来源。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较快的进入学习的进程,每一位学生,他(她)们生活在一定的地理区域,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区域内的一些地理事件或现象,老师可以将这些事件挖掘出来,贯穿在教学之中,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这也是唤起学生地理知识的意识,促使其萌发探究地理问题欲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环节。
【案例】如本次实习的学校所在地,地处柳州市融安县东北部,东北与桂林市临桂县、永福县及本县雅瑶乡毗邻,南接本县大将镇,西与本市三江县相连,北与桂林市龙胜县接壤。北部东岭村与三江、龙胜、临桂交界板榄镇属山地、丘陵地形,镇内河流主要有浪溪江和保江河,流经全镇12个村,境内河流长约65公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发展林农业,年平均气温18.2℃,年均降雨量1897毫米。在讲解《中国地形》这一课时,我打算与当地地形结合进行教学。
针对这一案例,首先让学生去观察,看表象,然后去思考,为什么。最后思考解决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所处的自然环境,得出所处的地形为山地后,再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当地的地形有怎样的特点,让学生对不同的地形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讲解后发现,学生的确对自己身边的事比较感兴趣,能对周围事物有较快的反应,对所教学的内容能很好地接受。
2.形成问题是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重要的起点,设疑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从问题开始。教学要促进学生产生思维和探究行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应该就教材讲教材,不能通过地理教学只是让学生明白是什么?而要清楚为什么。一般而言,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景、奇异的事物和现象。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当注意运用本地的地理事物,现象,创设地理问题的情境,布置一些层次分明的地理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地理问题,也从一个侧面为学生提供一个由问题进入实际探究的示范性案例。
在实施该地理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研究,调查本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农业,资源,物产等基本情况。并以书面的形式作一份关于乡土地理的研究调查报告,老师再进行对其修改。
3.树立实践学习的核心地位。
人的认识不是被动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构建的。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进行知识的复制。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就是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与已有经验高度相关的区域地理材料,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构建自己的“新认识”。
【案例】针对这些有地方特色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利用,要充分的利用,做到让学生去想一想,去观察一下,去问一问,去翻一翻。查一查它的资料,如本地的林业比较发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林地、林业、森林资源等相关知识时,都会对学生进行强调,让学生对本地的特产、当地特色有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在实施乡土地理的教学中,还应注意这么几个问题:
1.内容的选择上。
特色鲜明乡土地理课程的内容,要以最能反映“区域个性”或特色的区域自然、人文环境方面的内容为主要素材。
联系学生实际要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选择学生便于体验、能够理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提取、加工,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家乡地理的兴趣,激发和过程的推进,进而形成求实、科学的研究区域的态度和探究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
突出人地协调注意选择一些生动的本地实际事例,有利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本区的人类活动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本区的环境生态状况发展的趋势怎样?原因是什么?区内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减灾防灾的措施有哪些?
关注变化注意介绍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和新时期的发展规划及将要重点建设的项目,让学生分析、了解这些变化和建设项目对本区的发展可能
产生的影响。
强化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多安排一些探究性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调研、多考察、多讨论,多提出自己的想法。
2.内容的整合和运用上。
内容的整合既要从符合所在地区的总体区域特征的角度进行,又要注意给各县(市)、区的教学留有展示本地区特色的一定的空间;要有利于师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和考察旅行等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从而拓宽学生学习地理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理解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切忌出现简单的排序和罗列。
3.表现方式上。
充分以图、表、照片、阅读材料等形式,呈现本地地理事物、现象和地理探究性问题。尽量减少直白式的阐述。
总之,乡土地理教育是现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它的开展实施,不但拓宽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视野,激发了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分析,理解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能够让他们树立信心,立志学习,更好的回报家乡和祖国,为家乡的发展和祖国的昌盛繁荣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中学足球训练点滴体会
中学足球训练点滴体会
中学运动训练被认为是后备力量培养的一方面,是运动训练体制结构的主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中小学运动队的训练与业余体校互为补充材料,在人才培养和输送上起着相当作用,本人在中学任教数年,长期以运动队训练比赛中根据中学生身体的生理、心理素质等特点进行了一些尝试,受益非浅。(1)根据生理特点进行训练 中学生足球队的队员一般是13—18岁的少年和青年,教练员在训练时根据生理特点,采取了区别对待原则。少年运动员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呼吸系统与心血系统还不相协调,肌肉耐力差,易疲劳,注意力不易集中,活泼好动,因此训练中注意少讲解,多示范,并避免长时间耗能训练;同时采取一些适应少年生理特点的训练手段如:适当地采用自由练习法——让学生自己玩球。同时,教练员在旁有目的地巡回指导;多球练习——既练习球感又练习队员应变,反应能力,又能激起少年运动员的兴趣;在沙滩上训练——既符合队员兴趣,又能提高腿部的力量素质。根据研究,在沙滩上奔跑,使腿部承受更大的力量,有利于腿部力量素质的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由于其大脑的思维和记忆力旺盛,体力充沛,其身体各系统接近成熟,对他们多讲解以启发其积极思维,在训练上对他们适当增加练习强度,增加力量和耐力性训练,使运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有一个全面的突破,参加比赛获得佳绩。(2)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训练 根据队员在足球场上表现的不同性格有针对性区别对待。一种是独立型的,这种性格的学生善于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坚定的个人信念,对于这类球员就少表扬,以防止出现盲目骄傲,多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如:让他们做示范动作或回答问题,并指出正确与错误,对于发现骄傲情况的,就运用这种方法并给他们增加难度,让他们发现自己还很无知;另一种是顺从型的,这类学生善于顺从他人,独立性差,容易不加判断地接受他人意见,照别人意见办,因此就该抓住他们的一些优点进行表扬以促进他们的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别的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对于他们的不足耐心讲解,一点点地纠正,并注意不急噪,语气不过重,以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青少年运动员是个性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训练时应注意培养专业兴趣,掌握基本技术,战术,使他们的性格与足球运动特点相吻合,如培养队员的自信心,养成快、狠、稳、灵、巧的品质。在训练中采用一些练习,并提出不同要求,如进行一些一对一,二对二等。攻防练习时,对那些缺乏自信心的队员,教练在人员配合上尽量周密考虑能让他们顺利地完成练习以培养他们信心;对于那些易冲动性急的队员,则要他们稳、慢一些,多加观察以选择更好的时机,多强调他们完成练习的质量;对于那些胆小的队员,则要求他们放松,大胆过人进攻,以培养快、狠、的作风,这有助于队员在比赛中发挥技战术水平。3)注重技术和意识同步提高。技术和意识是运动训练中的两个重要部分,技术是基础,意识是灵魂,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技术训
练是中学足球运动的重要内容,是学习提高战术的基础。在技术训练中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使学生了解技术原理,技术结构和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2很抓基本技术训练,掌握好控、踢、停球技术。3全面地掌握各种技术,并能在比赛中熟练地加以运用,不断提高技术动作的准确性。4 考虑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在全面学习掌握各种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掌握一、二手绝招。5采用有用的训练手段,以完成训练要达到的目标。为解决提高某一项技术的能力,规定在某一范围 内只许用某一技术。如规定在禁区内只许用头射门等。为了增加球感,则要求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部位完成一定数量的颠球;为了练准,规定只准将球射入某一目标;为了加快推进速度,规定后场只许触球次数即须传球,后场不准带球,从得球到射门限制传球数次,超过无效;为了强调动作速度规定只许不加调整的一脚传递和射门。运动员在比赛中一切行动都是和意识相联系的。意识支配,行动反映意识。运动员的一切正确行动,首先取决于正确的意识反映。比赛中足球意识是发挥运动员所具有的技战术。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的能力是取得好效果的前提。可以说,足球意识是一个足球运动员能力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几年市中学生足球赛观察发现我校能之所以大比分差距获得冠军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队员的足球意识明显优于其他球队。这与平时训练中注重意识的培养,意识训练贯穿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分不开。在意识与技术相结合中这样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第一、重视教练员讲解特别是有针对性的讲解,针对训练当中发现的意识问题,当场指出耐心讲解,提示,使学生更好理解,接受,同时训练中多讲解所练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对足球比赛的意义和运用。如: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长、短传和射门时采用何种脚法更合适,何时该踢,传什么样的球,停什么样的球效果更好;让雪糁个了解进攻节奏是怎么一回事,比赛中一味的进攻只能虚耗体力,要一张一驰,有急有缓适时休息才能以最小的体能消耗换取最大的效果;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进攻防守的要点。进攻时站位应该站接球时使对方较难抢截之处,较容易接球,空切,拉空挡向前推进的位置。进攻抢位应向对方身后有空挡之处跑动,但要避免越位,如果对方盯人较紧应采用假动作,摆脱对方盯逼接球突破,或者向别的地方跑动,诱使对方盯人者离开原地,为别的同伴创造传球配合的第二空挡。防守时站位应占内线,不能站外线,要站在对方身后,不能站在对方前面,离近球者近,要选择站在既能上前抢球,又能封堵对方空挡传球之处。防守时跑位应当在对方控球进攻的局部地区,防守队员跑位必须三位一体,对控球者有人上前堵抢,对接应者有人上前盯抢,在抢球者同伴后有人补抢,不能乱跑,只顾抢球不顾盯人或补位,会造成对方有机会突破。拉开在边线接球的队员一发现同伴传、带、接球失误,应向场内跑动,准备盯人,抢球或补位以封堵空挡。第二、技术训练中提出具体要求,使队员的足球意识的掌握由不自觉向自觉过渡。如:接球时,要求积极主动迎上,跑上接球;对高球要抢第一落点,不能等球,要先挡球再接球;获球后要求快速而有目的地组织进攻,选择和寻找突破口,有目的地运球,不要延误战机或失球;射门后,要求及时跟进以备补射,丢球后要求立即反抢,回防补位,要求掌握好抢球时机,把注意力集中在球上,不要集中在对手的动作上,时机不成熟时不要乱扑瞎伸脚,一般在对手触球刹那,迅速抢断等。第三、多让队员看录象,比赛,并启发其动脑,多思考。如:利用经常有水平较高球队来厦门和鼓浪屿比赛这个优势,让队员带着问题看比赛。如要求看进攻防守的战位跑位,及队员之间的配合和动作技术有何特点,看完之后聚在一起分析其好坏,成功原因,关键是在启发动脑筋学习。同时利用学校现有的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把一些重大足球比赛的情况收录下来让运动员观看,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战术片段用慢、停、重复放映的方法组织运动员进行学习讨论。主要讨论: a、你认为场上局势下一步怎样发展? b、在这种情况下能打出几种战术配合? c、如果你处在这种情况将会怎样处理球等? 第四、重视集中讨论,特别是赛后讨论,让队员们集中起来畅所欲言,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感想获得的启发,最后由教练总结评价,引导队员自觉领悟足球意识。第五、针对本队情况,确立和固定本队战术意识、打法、熟练掌握两种以上成队战术的运用。充分发挥比赛的杠杆、调节作用,多举行教学比赛,每星期至少有一场与多层次足球队的比赛,从中来发现队员的不足之处。综上所述,中学足球训练是一项不间断的系统工程,几年来我在中学足球训练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高水平教练队伍,注重智能选才,结合生理、心理特点训练及注重技术与意识的同步提高。这些成功的因素对如何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开展足球队训练,提高足球水平,从而达到在培养后备力量的目的上有些有益的启示。当然我校取得成功的因素不仅仅是上述所总结的科学训练方法,还有其他因素诸如:我校足球的广泛普及,领导的重视及社会的关心配合等,但是采用科学训练方法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一个球队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三篇:实施有效教学的点滴体会
实施“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几点的思考
曲靖市麒麟区沿江乡中心学校
袁应科 龚春水
何为有效教学?何为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什么?„„余文森教授所著的《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说道:“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落到哪里?要落到学生的学习上。我们对应考量学习的有效性,有这三个方面的指标:第一个指标是什么呢?学习速度。第二个指标是学习结果。第三个呢?就是学习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我和学校教师共同探索“有效教学”课题,教育教学质量逐年得以提升,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
现代教学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原来知识经验的建构,脱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灌输,都是低效的教学。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是学好书本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努力增强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只有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例题1“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这个问题的时候,先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看看有几种摆法,得出什么结
氛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学生感受“先知”的自豪。
教师要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利用预习时掌握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例如在我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首先让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如何推导出来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都是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拼好后思考以下问题:这些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些图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每个图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随着操作,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展开。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小组讨论、同学交流,由于有了学期初预习的功底,学生很快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沿着它“长”的边就可以摆几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有几厘米,沿着它“宽”的边就可以摆几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再通过有关演示和共同讨论,学生就会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刚好等于“长”的边和“宽”的边所含厘米数的乘积,于是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操作活动中,学生把自己预习时候准备的方格纸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体验了数学的乐趣。
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学习规律,给足学生思考、动手操作需要的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不急于让学生回答,学生由于思考的时间不足,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很多问题,但只是一问一答地解决,达不到激发悟性的目的,其间虽然也给学生参与提供一定的机会,但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这样就达不
四个数能组成那个乘法算式?(2×6=3×4),二问是:2×6=3×4这个乘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什么样的比例?(6:3=4:2),三问是:2×6=3×4这个乘法算式还可以改写成什么样的比例?(3:2=6:4,3:6=2:4,4:2=6:3,4:6=2:3,2:3=4:6,2:4=3:6,6:3==4:2,6:4=3:2)经过不断追问、思索、释疑,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在以后遇到形如“5x=y,4.5y=3x”算式,要求判断x和y成什么比例关系的时候,学生也就不会被难倒了。
说到底,什么是有效的教学呢?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余文森教授认为:实施“有效教学”必须遵循以下三条规律,规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学习阶段的时候,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规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学生还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规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是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最后,还是引用孔子的圣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
第四篇: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初探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初探
摘 要: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学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同时对乡土地理教育在课程目标和活动建议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求。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本文提出了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应挖掘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案例,加强乡土地理案例教学。
关键词:乡土地理 就近取材 贴近生活 兴趣点
实践能力 地理知识
引导语:乡土地理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中有明文规定、具体要求和课时安排,为了更有效地、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有必要参透乡土地理。
通过乡土地理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系统的获得地理知识,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地理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尤其对学生初步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如何促进家乡经济建设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操,起着极为重要作用。
通过这几年乡土地理的教学,我觉得应该讲究三点策略:距离学校和学生住址越近的地理事物越要作为重点内容学习;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知识越要作为重点内容学习;学生越感兴趣的地理知识越要作为重点内容学习。
学生活动范围主要在学校和家庭这样一个圈子内进行。如果让他们调查、分析、理解身边的地理事物,肯定要比他们学习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要容易接受。我选取乡土地理教学内容据首先选取离学校最近的,然后根据需要由近及远。在学习家乡畜牧业特点时,我们选择了离学校只有一公里的一个养鸡场去参观,了解这个养鸡场的生产情况,通过调查了解这些内容,再分析家乡畜牧业特点,然后与其它地区畜牧业比较,找出家乡畜牧业存在的问题,探究家乡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贴近生活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乡土地理教学更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学以致用。我们家乡的地形和气候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知识就要让学生理清,知其所以然。石林县属于云贵高原,有山地,也有山间坝子,气候主要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也有高原山地气候。这种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冬春季降水少,夏秋季降水多,经常受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这是学生生活能够体验到的。如果引导他们分析这些气候特点的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就会调动学生探究地理规律的主动性,就会把生活实践和理论依据联系起来。如果能引导他们思考这样的地理环境,我们应如何适应并因势利导来发展本地的经济和文化,就更有教育意义了。
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在学习乡土地理知识时,一定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在享受中学习受益。多数学生都喜欢旅游,远处去不了,我们就找近处的旅游景点,双休日带他们去看一看。发动学生搜集近处旅游景点资料,分析这些景点的特点。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入乡土地理的内容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紧密结合乡土材料,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 地理事物和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地理概念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抽象内容。为此必须利用乡土地理内容阐述说明,使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从抽象到具体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比如在讲到旅游的时候,我们分析旅游资源种类及价值,旅游业的发展的时候,就可以以我们石林为例,对旅游的相关内容进行展开,石林旅游资源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林,有山有水,比如圭山、长湖,有大叠水瀑布,还有彝族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可以说旅游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价值也极高,有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也可以分析石林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在分析旅游业发展的时候可以从旅游资源本身,基础实施,品牌影响力,距昆明的距离,环境等方面分析石林旅游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石林旅游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应用乡土地理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地理教材阐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空间距离远,具有全局性和典型性,而地理图表又是抽象的文字符号,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必须运用乡土地理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由近及远,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去观察、分析地理事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工业布局在城市区位中是否合理时,我们就可以用石林天合烟叶复烤厂的位置来分析,考虑我们石林的风向对城市的 2 影响,可以研究废水的去向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来分析。
三、用身边的事实更容易让学生动情动心,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又都不可能前去观察,也不可能都靠实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知识,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比如,在讲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石林夏天和冬天天亮天黑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而得出“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个结论,使学生加深印象。因此要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新闻和地理现象,能使学生成为社会的有心人,避免培养出新一代的书呆子。
四、课外有目的的让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调查,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能力 比如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要素,这是令一般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将学生带出去实地观察,看看具体的地形情况,什么鞍部、陡崖、山谷、山脊、陡坡、缓坡就会一目了然。
总之,乡土地理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不可替代。它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使之社会化,呈现出一种开放性的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激活了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桂芝.《乡土地理教材编写与探究》.地理教育,2005.【2】 杨斌.高中地理课堂呼唤乡土地理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3】马俊.《给地理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教育孩子的点滴体会
教育孩子的点滴体会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天门小学龚华蓉
联系电话:6307598邮编:427300
我的儿子今年6岁,刚上小学一年级,是一个多嘴的“小皮蛋儿”(这是他给自己取的名字)。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乃人之常情,每位做父母的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令人仰慕的人中豪杰。那么,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在和儿子相处的几年里,我有一些自己肤浅的认识和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一、家长常给自己充电,从准父母开始
教育孩子可说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我想没有谁天生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家长,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反思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家长,从而教育出不错的孩子。
记得从怀孕开始,我就开始了我的第一期学习——《准妈妈必读》,儿子出生后,我又读了著名的《天才教育》、《哈咈女孩刘亦婷》、《素质教育在美国》、《教你如何赏识孩子》等书籍,从书中我学会了许多教育孩子的方法与技巧,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些学习,我并不是想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天才,只是希望他能健康成长。
二、教孩子先成人,从感恩开始
“感恩教育”又称为“爱的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是一种文明,又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1-
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从而使生命得到滋润。教育孩子从小感恩父母、感恩家人,逐步养成独立进餐、收拾碗筷、擦桌子、扫地、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洗澡等,父母与孩子进行一次角色互换,父母做一次孩子,孩子做一次父母,从中让孩子体验作为父母的辛苦,增进孩子和家长的情感,逐渐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儿子3岁时的一件事,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天,我和儿子一起去吃早餐,每人要了一碗牛肉米粉,儿子很喜欢吃牛肉,所以我很自然地把自己碗里的牛肉全给了他。然后,无意识地问他:“小皮蛋儿,你知道妈妈为什么要把牛肉给你吃吗?”“因为妈妈不想吃。”儿子不假思索地说。这个回答让我为之一震,于是我很耐心地告诉他:“儿子,不是妈妈不想吃,而是妈妈心痛你,知道吗?”这下他明白了,马上夹了一块肉放到我碗里,说:“妈妈,我也痛你!”听着儿子的回答,我的眼眶湿润了。以后,每逢有好吃的,他都忘不了“痛你”一下。我想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孩子才会懂得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三、与孩子沟通,从倾听开始
与孩子沟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前提就是你一定要愿意倾听。记得儿子开始上幼儿园后,我和儿子睡前有个约定,要他告诉我他在学校、班级及个人身上发生的趣闻趣事或其它事情,通过这些来了解儿子的思想动态,与他共同分享快乐,帮他解疑答惑,使他快乐的面对第二天的生活。
记得有一次,我跟儿子在床上“卧谈”。“小皮蛋儿,今天在学校让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呀?”“听老师讲故事。”“那你们班上有没有小朋友上课不听话呀?”儿子马上说了好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可就是没有他自己的。“小朋友可不能撒谎哟,不然就会变成丑八怪的。只要你讲真话,妈妈不会怪你的。”儿子终于讲出了自己的名字,当时我没有责怪他,还表扬了他很诚实,又给他讲了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听完我的故事,儿子很认真地告诉我:“妈妈,明天上课时我不再跟小朋友说话了。”
四、养成好习惯,从细节开始
“泰山易移,本性难改。”良好的习惯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在生活中,往往有一些很细小的事情,而生活中、学习中看似很细节的行为,又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想法,或者理念。如能不能微笑对人,孩子看书、写字时拿笔及看电视时的姿势是否正确 ;进餐时是否偏食、挑食;在公共场合的行为是否文明等等,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父母如果能抓住身边的这些细节,就能让孩子自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们一直教育孩子垃圾要扔进垃圾筒里。特别是在大街上,当我们看到有人把垃圾扔到地上,我会问他:“小皮蛋儿,你看他随便扔垃圾,对吗?”儿子当然会说不对,乘机我会教育他:乱扔垃圾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一定要把垃圾扔到垃圾筒里。就这样,我的儿子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在道路改造时,我家门前这一段没了垃圾筒,他也坚持把垃圾扔到指定的垃圾堆旁。
五、学会尊重,从赏识开始
尊重和爱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由衷地欣赏、赞美孩子,需要家长学会从多个角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打动孩子,使其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这一点其实每个家长都做过,只是耐心够不够的问题。许多家长每天工作忙,孩子要是不听话,做错事,总爱发火,动怒。记得儿子刚开始学写字时,老是写不好,教了好几回,还是老样子,(现在想来也许是我要求太高了。)一个星期都没什么进展,我开始骂他了。看得出,儿子很伤心,还对写字产生了抵触情绪。老公见我这样,就给我送了一套周弘的《赏识教育》光碟,我越看越惭愧,我知道是我太心急了。于是,我改变了自己的做法,虽然儿子的字还是不太好看,我却对他说:“嗯,不错,妈妈像你这么大时还不会写呢!妈妈相信你一定会越写越漂亮!”看着儿子脸上的笑容,我明白了赏识的重要。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孩子,切忌把分数看成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标准。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个日积月累、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也不知自己的教育成功与否,教育孩子这条路很长,需要我们家长不断地努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做父母的讲究科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孩子们一定能健康成长,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