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国土资源厅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大全
针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省国土资源厅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力争把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目前,该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有发展变化和新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督促其编制隐患防灾预案,落实责任人、监测人,明确预警信号、人员撤离路线、通讯联络、抢险救灾及发放“防灾明白卡”等措施,严格执行汛期巡查排查制度、应急预案制度、值班制度和速报制度;加强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目前已完成思南等74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进一步制定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实行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县、乡、村、组四级监测预警体系;广泛开展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和培训,通过街头咨询、报刊、电视、广播、宣传资料、展板等各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营造防灾氛围;组织防灾救灾演练,提高对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积极筹措资金,开展地质灾害治理。
第二篇: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9-01-04 【生效日期】2009-01-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地矿局、矿管办):
为切实做好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我省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
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中。按照省委提出的地质灾害防治“整治、规划、警示”的工作要求,继续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一百千万”工程,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着力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着力强化责任、注重落实,着力科学管理、提高效果,创造一流的防灾抗灾业绩,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高全省防灾减灾能力作出新的贡献。
二、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工作
(一)夯实基础,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防治规划修编
1、开展县(市、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我省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于2004年底完成,由于近年台风暴雨频发,新的地质灾害点不断出现,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007年泉州、宁德市再次开展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调查及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其成果为防灾减灾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国土资党发[2008]46号)等文件精神,决定今年在福州、厦门、漳州、莆田、三明、龙岩、南平等7个设区市开展县(市、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进一步查明地质安全隐患点的灾害类型、规模、数量,受威胁人员财产危险程度及今后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更新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推广使用简易监测预警仪器,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修编。我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于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公布,市、县(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编制多年,各地认真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较好地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为持续、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决定开展省级、泉州、宁德市及部分重点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9―2015年)修编工作。各地要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全面总结上一轮规划实施的情况,落实新一轮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工作内容和重点要求,做好规划专题研究和文本等编制工作。省级、泉州、宁德市及所辖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修编力争今年底前完成,其他市、县(区)根据防灾实际,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修编工作。
3、切实做好地质公园规划修编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环函[2007]68号)和《关于印发<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技术要求>的函》(国土资环函[2008]126号)等的要求,已批准的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应在2009年6月底前完成修编报批工作。各地质公园所在地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地质公园主管部门做好规划修编工作,认真开展园区内地质灾害调查,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计划和落实防灾责任制,切实做好园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精心部署,扎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
1、认真编制2009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组织技术力量对辖区内重点地灾点进行调查,提出防灾措施和建议,3月底前编制完成2009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下称“防治方案”),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省厅地环处(电子文档及纸质各1份)备案。督促教育、铁路、旅游等部门开展辖区内校舍、铁路沿线和旅游区防治方案的编制工作,纳入同级防治方案体系一并实施。
2、修编完善《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福建省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让工作规定》(闽政办〔2007〕62号)的要求,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地质灾害巡查,避让场所、避险路线的安全性评估,组织修订、完善《2009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下称“转移预案”),并纳入当地防汛抢险救灾应急预案,于3月底前审核汇总后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备案,同时报送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并在当地村(居)公布,适时组织村(居)民进行转移避让演练。
3、修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各市、县(区)可根据防灾实际,组织修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4、开展汛期检查
3月中、下旬,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应认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自查,4月上旬省厅将组织对市、县(区)进行检查。检查主要内容: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防灾工作制度及值班室建设情况;《防治方案》和《转移预案》编制情况;地质灾害信息及预警系统使用,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情况;省厅安排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居民搬迁补助资金项目、地质灾害省挂牌督办治理项目,部、省安排补助资金的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点治理等项目实施情况。各市、县要从实际出发,对照检查主要内容,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各项防灾措施落实到位。
5、修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手册。各地要根据防灾实际,调整、充实防灾联系人、责任人和监测人,组建应急队伍和专家技术组,修订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手册,为汛期防灾创造良好的条件。
各市、县(区)汛期防灾联系人及值班电话、手机号码(汛期不宜改号)由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汇总(附表)后,于2月底前报厅地环处(电子文档及纸质各1份,E-mail:dhc805@yahoo.com.cn)。
(三)加大力度,继续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一百千万”工程
1、全面启用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面启用福建省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闽国土资综[2008]324号)的要求,认真做好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使用和维护工作,及时更新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各地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专人专岗负责材料整理、数据录入、传输上报等工作;要配备必要的电脑等硬件设备,为系统正常运行创造条件。
2、继续实施重大地质灾害点督办制度。今年将公布一批重大地质灾害点并实施督办。按照全国扩大内需的要求,加大地灾工程治理力度。
3、继续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居民搬迁避让。今年将根据省财政的安排,继续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居民搬迁避让工作。各地应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居民搬迁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指导、认真检查,积极引导新村向村镇集中、居民向社区集中;加强农村居民住宅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新安置点选址必须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居民搬迁后的旧宅必须拆除。省厅将适时对搬迁避让情况进行抽查。
4、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各地要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排查,逐个落实监测人、防灾责任人,按要求建立基础台帐,将有关信息录入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省厅将组织对实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村(居)进行检查、登记造册,并对今后工作实施进一步分类指导。
(四)创新机制,认真做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1、严格执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督促矿山企业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认真编制和实施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做到“边开采、边治理”,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主体作用,积极做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矿产开发与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避免造成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2、认真修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按照福建省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修编的要求,各地要认真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特别是矿山地质灾害的补充调查,查明辖区内在建、在产和废弃矿山、矿坑及矿井地质环境问题,建立基本情况数据库,修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加大新建、改(扩)建、续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论证,完善治理项目库,切实做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五)注重科技,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科技水平
1、加强中国东南地区台风暴雨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试验基地建议的研究。按照中国东南地区台风暴雨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试验基地课题的要求,以“监测预警、群测群防、科学研究、技术示范、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实训基地、政府管理”为目标,将“闽东南地区台风暴雨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基地”、“闽北地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基地”建成能够体现原始创新能力和监测预警技术的国家级科研基地,形成国家级试验示范基地,有效推动全省以及我国东南地区台风暴雨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推动地质灾害多发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2、加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技术研究。在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预警基础上,结合地质灾害危险性敏感分区图,建立和完善“系统分析法”地质灾害区域自动化预报预警模型。重点加强短时、降雨集中区的预报技术研究,建立起符合我省地质灾害特点的预报预警方法和临界指标。
3、加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对汛期防御群众转移的指导。总结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及群众临灾转移的特点,强化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在转移时限、回迁时机等方面的指导。
省厅汛期值班室电话:0591-87665600,传真:87665700
地环处报灾电话:0591―87665730,传真:87665776
附件:2008年汛期防灾联系人及电话一览表
二○○九年一月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地质灾害防治预案
盐官国土资源所
关于编制盐官国土资源所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工作的报告
县国土资源局:
根据《礼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礼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礼政办发〔2011〕71号)文件精神,以及县局关于编制乡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有关要求,结合辖区实际,我所现已编制完成盐官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现将预案上报县局,请审核。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甘肃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陇南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礼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盐官国土资源所辖区内地质灾患点的基本情况:
盐官所辖区两乡一镇,包括73个行政村和两个社区,大多都处在地质灾害频发区。据我所2010年的统计,辖区内共有地质灾患点22处,其中特大型地质灾患点三处(这些灾患点都处在盐官镇境内),大型地质灾患点7处(均分布在三乡镇),中型地质灾患点11处(均分布在三乡镇),小型地质灾患点4处(均分布在三乡镇),主要的地质灾害
类型有:滑坡、泥石流和坍塌。这些灾患点共威胁着21个
行政村,直接威胁着9472人安全。
二、地质灾患监测预案。
1、在地质灾害易发区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村民
委员会的积极配合下,在县国土资源局和相关专业技术单位的指导下,通过开展宣传培训,建立防灾制度等手段,对崩
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前兆和动态进行调查、巡
查、和简易监测,实现对灾害的及时发现、快速预警和有效
避让,让处在地质灾患点的群众主动减灾。
2、明确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主要任务。
(1)、查明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分布规律及危害程度,确定纳入监测巡查范围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
(2)、明确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建立防灾责任制。
(3)、确定群众监测员,开展监测知识及相关防灾知
识培训。
(4)、全所干部积极进村入户,为群众讲解积极避险的方法,并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卡,建立各
项防灾制度。
(5)通过实时监测和宏观巡查,掌握地质灾害点(区)的变形情况,在出现灾害前兆时,进行临灾预报和预警。我所现已将地质灾害临灾预报、预警器材发放并安装到地灾隐
患点处,其中喊话器21个,应急照明灯21个,锣13个,裂缝预警器21个。
(6)、建立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档案、隐患点
监测原始资料档案区宏观巡查档案,并及时更新。
三、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1、实行防灾预案及“两卡”发放制度,进而落实我所
工作人员责任,提高防灾预警责任心。
2、建立监测和“三查”制度。监测制度的主要类容是
规定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监测数据记录和报送等。
“三查”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在规定的辖区内组织以汛前排
查、汛中检查、讯后核查范围、方法和发现隐患后的处理方
法等。
3、值班制度建设。
进入汛期以来,我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责任
到人制度。一但有地质灾害发生,第一时间向县局报告。
四、应急避险措施。
我所通过下乡,到地质灾患点进行实地观察,为没一个
地质灾患的群众都提出了一定的避险路线和避险措施。为他
们指定预定避灾地点、预定疏散路线、预定报警信号、报警
人。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由专人向我所汇报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再有我所向县局汇报,由县局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具
体指挥协调,组织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
取应急措施。
五、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启动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1、落实各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乡(镇)以及国土所、村(社区)成立应急抢险小分队,做好应急求助装备、物质储备,明确预警信号,做到应急通
讯有保障。
2、及时监控和控制险情及灾情的发生、发展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灾害实施监测,视险情发
展程度实施临时防护工程,尽力延缓火排除险情继续发展,争取抢险救灾的主动。
3、根据险情实施人员和财产撤离方案
当灾害即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灾队
伍,将危险区内的的居民和财产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同时
将险情上报到县局主管部门。
4、以人为本、果断处理
在实施撤离方案是,妥善做好老、弱、病、残、孕妇等
人员的撤离工作,必要时果断采取紧急撤离和搬迁避让强制
措施,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伤亡。
六、我所的职责划分。
1、工作职责
(1)、对出现险情的隐患点,分析发生的前兆特征,判断发生的可能性、灾害等级和影响程度,登记造册后上报
县局,提出阻止或延缓灾害发生的处理措施;
(2)、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要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
生的原因、规模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情况,确定其等级、成灾范围、形成条件、引发因素,对灾情进行评估,提出应
急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减缓或防止灾情加剧;
(3)、按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预报预警联系制
度,(4)、根据县局提供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做好地质灾
害隐患点气象预警预报服务;
(5)、编写地质灾害速报报告和应急调查报告。
2、所内成员职责分工。
刘旭升全面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张昆仑配合所长工作;
岳芳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郝肇勋具体负责马河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罗文龙具体负责盐官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马明玉具体负责盐官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通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工作进一步完善,同时,县、乡
(镇)、国土所、村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从县、乡(镇)政府的管理责任人一直落实到村(组)和具体责任
人,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的距地责任人和监测人,保证各隐
患点的变形特征能及时捕捉,进而有效降低和避免地质灾害
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威胁。
盐官国土资源所
二〇一一年六月一日
第四篇:省国土资源厅专家组肯定我市地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31”抗震救灾工作快报
第四期(总第六期)
遂宁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省国土资源厅专家组肯定我市地震后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
2月1日,省国土资源厅地环处总工程师曾凡伟等15位地质环境专家赶赴我市指导抗震救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家组一行分成四个组,重点对安居区磨溪镇的数十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现场踏勘和危险性评估,同时对船山区和大英县的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现场查验。在晚上与市、县(区)国土资源局交换意见会议上,省厅专家组对“1.31”地震后,市、县(区)国土资源局狠抓地质灾害排查和监控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会上,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赵齐宣首先汇报了我市“1.31”地震的受灾情况和国土部门积极组织抗震救灾有关工作情况。省国土资源厅地环处总工程师曾凡伟对市国土资源局在灾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实施救援、并在全市开展地质灾害排查、监控的行 1
动表示肯定。他认为,“1.31”地震发生后,市国土资源局和县(区)国土资源(分)局在地震发生后的短短两天时间内,不但对此前全市已有的83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巡查、排查,而且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迅速摸排清楚;同时,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发放了防灾、避险“明白卡”,落实了监测人和责任人,设立了警戒标志,相关防灾避险知识宣传也很到位,值得肯定。对下一步地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省厅专家组建议我市:一要进一步摸清情况,尽快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登记表,对新增和原有加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摸清灾害的类型、规模、威胁对象等,并尽快报请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政府研究处理。二要高度重视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地质安全隐患问题,要加大排查力度,特别是对一些人为开挖等人工活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监管。对在建工程项目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发出地质灾害隐患告知书和整改通知,做到防患于未然。
副局长赵齐宣表示,当前,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将在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将最主要的工作精力放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继续深入基层,对原有和新增地灾隐患点加强监控检测,落实两卡(防灾、避险“明白卡”)两人(责任人和监测人)三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工作主体);继续尽全力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多做减法,少做加法,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继续加强定期不
定期值守制度,做到“无险有人在,有险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保全生命,降低损失;继续按照省厅专家组的要求,尽快将“1.31”地震有关情况摸清报省厅和省政府,同时切实履职尽责,加大对工程建设项目中地质安全隐患的巡排查,强化监管,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报遂宁:保华书记、昌升市长、云明主席、志毅书记、世界部长、大海部
长;胜芳副主任、德福副市长、刘枫副主席;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室、市“1.31”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市应急办。省厅:光齐厅长、永湘副厅长、张玲副厅长、王平副厅长、毕胜副厅长、建春副厅长、爱军书记、学军书记、孟军巡视员;省厅办公室、省地震局办公室。
送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委党研室;市人大
农委,市政协农业资源委;市委办社会事业与信息科,市府办秘书二科、城区工作科。
发各县(区)国土资源(分)局,市局各科室、直属单位、分局。(共印60份)
第五篇: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XX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厅安排部署,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将近阶段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局成立了以张工程师为组长,矿产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切实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能。
二、出台了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提高反应能力。今年伊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组建了两支应急小分队,对发现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全面调查评估,编制了防灾预案。以保证一旦出现重大险情能及时组织群众安全转移。同时,应急小分队进入紧急状态,按规定将现场调查上报,协助当地政府部门做好减灾工作,努力把灾害降到最低程度。
三、开展地质灾害检查巡查,加强防治监督管理。我们对全市的地质灾害监控点进行了全面检查,明确了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重点防范期,设置了危险区警示标志,因地制宜地落实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等,并将制作的《地质灾害明白卡》发放到相关单位和群众手中。
加强了汛前对地质灾害的发展变化、多发地段的防治监督管理。对在有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危险的地带上进行修路、建房、开矿取土等工程活动的,必须事先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工程勘测工作,防止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四、健全机制,强化督查,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做到责任到人,任务明确,措施有力,落到实处。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责任追究,以确保汛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