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情画意,以画学诗
诗情画意,以画学诗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
大垅中心小学王新星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评价王维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每一首好的古诗都能为我们展现一副美丽的画卷,它们不仅给人以诗意美,而且给人以图画美。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展示古诗的“语言美,诗意美,图画美,情感美”,不仅要借给学生一副诗人的头脑,更要借给学生一双画家的眼睛,两者合于一身,学生才能充分体会古诗中的诗情画意,真正的读懂学会古诗。并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图画很有兴趣,但抽象思维不强,过多的语言介绍古诗效果并不好,学生理解不了,兴趣提不起来,学习古诗成了唱山歌,没有很好体会到中国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因此,我在古诗授课中运用了“边讲古诗,边展示图画”的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本第六组古诗词三首中有一首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第一步,由诗配画。全诗四句,每句诗先准备好对应的一幅画,教学过程中以诗配画的方式展现出来,比如第一句“西塞山前白鹭飞”,在给学生讲解重点字词之前,先给学生展现出,在那满眼青翠欲滴的西塞山前,有穿着雪白色绒衣的鹭鸶在蓝天上自由的飞翔着的画面。还可以在画中画中加上一张白鹭的高清图片,配上杜牧的《鹭鸶》:“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两首诗相得益彰,远近景结合,这样学生不仅被优美的画面所吸引,并且通过画面轻而易举的理解了这句诗,可谓是一举两得。接下来第二句“桃花流水鳜鱼肥”,同样给学生展现出,清清的溪水静静的流淌着,两岸一大片一大片的桃花林,桃花怒放,落英缤纷,粉红色的桃花飘浮在水面上,引来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中嬉戏着、追逐着的画面。这样学生无不会在头脑中展现那动静结合的画面,记下诗句更是不费吹灰之力。再是第三句“青箬笠,绿蓑衣”,描写有一位老渔翁,近景,头戴着青竹笠(竹叶编的笠帽),身穿着绿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在做什么呢?学生自然产生这样的疑问,于是引入第四句“斜风细雨不须归”,原来是迎着轻柔的斜风,冒着如丝的细雨,在那里垂钓,他怎么不回家?哦,原来他已经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如痴如醉了,根本没有想过要回去。哪里光是作者陶醉了,学生都会陶醉的,画面换成远景,凝固在斜风细雨中,远处的小船上有一个老渔翁,正在专心致志的钓鱼。我不由的想到了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虽然意境不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过这四副图片,一首诗就讲完了,一副完整优美的画卷也显现出来了,作者笔下的诗意美已经被我们转化成图画美了,对于学生来说,更加直观可见,更加便于理解,在学诗的同时还可以赏画,相辅相成,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第二步,由画记诗。师生再次快速欣赏四副诗配画一遍,然后按照刚才展示的顺序,教师指着其中一副图画让学生把图画对应的一句诗念出来;再打乱四副图画的顺序,在其中任意选择一副图画让学生把图画对应的一句诗念出来。如果学生能够顺利念出诗句,达到了由画面记忆诗句的目的,并且是利用多感官来记忆,效果更好,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诗情画意的有机交融;如果还有部分学生一时不能完整的念出诗句,就通过画面上的关键物来提醒他,引导他念出诗句,完成记忆。比如第一副图画中的“山”、“白鹭”;第二副图画中的“桃花”、“流水”、“鳜鱼”;第三副图画中的“笠帽”、“雨衣”;第四副图画中的“斜风”、“细雨”“老渔翁”。
第三步,诗画相融。逐句帮助学生记忆以后,在学生全文朗读的基础上,同时展示四副图画,让学生看图画背诵全文。完成后,让学生图文结合想象自己就是作者,深入到古诗的意境中去,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首诗。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可能讲的不很全面,甚至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求全责备,要鼓励他们讲出来,耐心的听他们讲完,不要轻易打断去纠正错误,这样做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思维方式,通过平时语文课上的点滴积累,学生才能最终有所提升,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第四步,联想作画。对于小学生来说,画画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他们上美术课一向是很积极的,并且他们对色彩很敏感,想象力丰富,画出来的画很有创
造力。所以我借助他们的兴趣爱好,在课程的最后让他们根据诗句以及多媒体展示的四副图画,开动脑筋,让想象力和创造力插上翅膀,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图画,即能感受到古诗的诗情画意之美,又能在头脑中留下经久难忘的印象,让学生对这首古诗能够脱口而出,真正把古诗学会。
综上所述,在古诗教学过程中,由诗到画,由画到诗,诗画结合,引申作画,在诗画反复转换的过程中,对诗画的理解层级都得到了提高。学生不仅学会了古诗,了解了诗中的意境,就是“诗情”;而且通过欣赏四副图画,激发了学习兴趣,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发现美、观察美、记录美、创造美的艺术水平,体会到了古诗中的图画美,就是“画意”;同时还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呀!
第二篇:诗画江南)
听了一位兄弟的公开课,我按照他的教学模式拟了一分自己的教案,欢迎大家提出不足之处,一夜之中草草完成。
课题名称:上海教育出版社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名称:诗画江南。教学内容:江南音画——欣赏《江南好》《茉莉花》《春江花月夜》《苏州好风光》
课型:音乐欣赏课 教学年级:七年级 教学课时:中学一课时 教材分析:
江南丝竹是中国著名的民间音乐乐种之一,广泛流行于中国的江苏南部、浙江省西部及上海等地,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丝竹音乐将丝弦与竹管乐器相结合来演奏,有时加上一点轻打乐器,起点缀作用,是一种传统的“细乐”演奏形式。丝:指弦乐器,常为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竹”:指管乐器,常为笛、箫、笙。还有板、板鼓、碰钟等打击乐器。江南丝竹音乐风格以明朗、欢快、活泼、轻灵、浪漫为主,大多以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为主题。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其乐曲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键朗的欢乐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有著名的“八大名曲”:《中花六板》、《三六》、《行街》、《欢乐歌》、《云庆》、《慢六板》、《花三六》、《四合如意》。还有人们较为喜爱的曲目,如:《霓裳曲》、《梵王宫》,以及获得国内外高度评价的《春江花月夜》,亦属于江南丝竹的范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景、乐、歌、语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并通过歌唱、交流、探究、创造等音乐活动,初步品味江南文化,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聆听《江南好》等相关音乐作品,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并能够判断其主奏乐器音色的能力。
3、知识和技能:掌握江南丝竹的流传地域、形成简况、乐队组成、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难点:江南丝竹相关知识的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竹笛,钢琴(电子琴),扇子,古筝等。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聆听法、鉴赏法、体验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吹奏《梦里水乡》片段。(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江南标志性图片。)
2、老师提问:同学们,老师刚才吹的乐曲好听么?(好听)你们知道老师吹的是什么曲子么?(《梦里水乡》)哦,这都知道!你们知道我手中的笛子是由什么原料做成的么?(竹子),非常好!
在你们听和看的过程中,有谁能告诉我刚才我吹的这段旋律体现的是哪个地方的音乐风格么?(学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一同走进美妙的江南音乐世界吧。
二、江南丝竹
1、欣赏江南丝竹《江南好》民乐片段。
① 提问:你们都听到了哪些乐器?(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引导和补充:在江南这些乐器统称‘江南丝竹’。它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丝”——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弓弦乐器); “竹”——笛、箫、笙(吹奏乐器); 其它——板、板鼓、碰铃(打击乐器)。最近发现在上海郊县的丝竹乐队中有使用京胡、板胡和碟子等。(多媒体展示讲解内容)
② 江南丝竹的乐器外形及音色都有哪些特点?(展示乐器或用多媒体展示乐器图片)老师可以分别弹奏各乐器引导学生说出答案,或是通过图片展示(点击图片可以发出相对应乐器的声音效果)。
③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发挥,老师总结)刚才几位同学说得很好,江南丝竹音乐风格以明朗、欢快、活泼、轻灵、浪漫为主,大多以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为主题。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其乐曲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键朗的欢乐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待学生谈完老师出示图片总结)
2、体验江南民歌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江南民歌,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听一听。
① 《茉莉花》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全曲婉转精美,感情深厚又含蓄。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与优美的江南风格。(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
② 演唱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方言演唱)对。(可以要求学生将不同的读音记下来。)
③ 你们能模仿一两句么?(老师引导学生模仿)待学生差不多学会方言演唱,老师可以播放音乐片段让学生表演、展示,老师评介。(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比赛,看看谁学得最好。每组都有演唱舞蹈者,也可以分两组一组表演唱,一组表演动作。)
4、感受江南名曲的影响力
观看韩雪旅交会上首度用家乡话——吴侬软语演唱《苏州好风光》视频。要求找出江南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完全让学生回答,老师不予补充说明,检验学生对江南民歌的了解程度)
三、小结
本节课通过欣赏器乐曲《江南好》,学唱民歌《茉莉花》,观看《苏州好风光》,我们一同初步认识了江南丝竹的魅力。怀着对民族音乐的憧憬和深厚的感情,我们在(奥运版)《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声中再见!
第三篇:诗配画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观游鱼 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⑵,门泊东吴万里船⑸。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雨滴 一滴两滴三四滴,五滴六滴七八滴。
千滴万滴无数滴,滴滴都是小雨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第四篇:诗配画
《诗配画》教案
苏教版美术第十册第二十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画家们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诗配画的意境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了解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为喜欢的诗词进行诗配画。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配画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2、合理布局画面,适应诗词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诗配画图片,老师准备一些诗配画相关图片欣赏资料(教师范画一幅及其他优秀诗配画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课:欣赏图片(2~3分钟)
(介绍画面内容,介绍画的作者及相关知识。)
二、(欣赏完毕)教师提问:
1、刚才欣赏的这些画与平时看到的一些画有什么不同呢?
2、画中的诗句和图片是否有什么联系?
3、画面是如何表达诗的意境及情感的(从诗的角度出发,感受诗所表达的情感,从何联系画面中的景物与诗的联系)?
(学生自由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三、揭题,教授新知识
苏东坡曾经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同学们读到一首好诗时,眼前所呈现的画面也就是你所感受到的诗的意境,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诗配画。
(出示课题“诗配画”。)
四、讲授新课(配合课件):
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讲解创作诗配画的过程: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西出阳关无故人(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在创作一幅诗配画之前,我们要先诵读这首诗,了解这首诗的简单背景,然后慢慢感受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最后根据你的感受创作一幅属于你的“诗画”。)
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在“安史之乱”以后。当时的社会,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安史之乱”暴发后,兵力大量外调,而此诗约作于作者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注意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为:愁郁,依依惜别,(对远行者的)关心、祝愿。
五、鼓励创新,即兴“创作”
不同的人画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诗意画出现,因为每个人对诗的理解不同,表现方法也有所差异。请同学们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给大家讲一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要如何去将这种情感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课堂小结
本节课大家学习了用诗配画的方式来表现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通过对这种绘画形式的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喜欢一首诗,生活中每一样事物都是想通的,每一处景色都会激起我们无穷的想象力,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去表达你的心情,你喜欢的事物,用绚丽的色彩描绘一个美好的世界。
第五篇:快乐诗画
中班美术活动——可爱的小乌龟
文章来源:未知 文章作者:落雪飞花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中班美术活动——可爱的小乌龟
设计理念:
《纲要》明确指出: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指导幼儿应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物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本次活动就是采用幼儿身边常见的核桃壳、果冻壳、绘画纸等来制作小乌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初步培养幼儿应用身边的物品进行装饰,美化生活的意识。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核桃壳、果冻壳创作小乌龟,表现出小乌龟不同的形态。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手工创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核桃壳、果冻壳、剪刀、绘画纸、水彩笔、棉签人手一份,木胶每组一盆。
2、制作好的小乌龟三个,沙盘一个。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一、出示材料,引题。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些什么呀?这些核桃壳、果冻壳可以做什么呢?(幼儿自由的回答)
2、看看老师把它变成了什么。(出示范例)这些小乌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引导幼儿说出小乌龟的各种动态。
3、小结:只要我们动动脑、动动手,就能把这些核桃壳、果冻壳变成有趣的小乌龟,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1、把核桃壳或果冻壳盖在彩纸上,沿着外壳的边缘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在圆上添画乌龟的头、四肢和小小的尾巴。
2、剪下“乌龟”。
3、在核桃壳、果冻壳边缘涂上木胶,粘在圆圈上。
4、最后用水彩笔装饰乌龟壳。
三、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1、每位幼儿至少做一只小乌龟,先做好的,还可以多做几只。
2、提醒幼儿画圆时,一手按住核桃壳或果冻壳不能移动。
3、启发幼儿用不同颜色装饰乌龟壳。
4、提醒幼儿注意木胶用的不要太多。
5、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做完后能自己收拾干净。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赏。
1、请幼儿将做好的乌龟送到“沙滩上”。
2、鼓励幼儿相互欣赏,互相比较。
3、也可以让幼儿带着自己的小乌龟一起游戏。
观察操作材料,直接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重点讲解示范了木胶的使用方法,因为这种形式的活动 是幼儿第一次尝试,教师适当的示范和讲解能使幼儿掌握正确的操作方式,为幼儿顺利操作做好铺垫。
给幼儿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同伴间的交流,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美术欣赏《向日葵》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马宁宁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中班美术欣赏《向日葵》jy135.com
活动名称:美术欣赏《向日葵》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欣赏美好事物的情感。
2、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习惯,初步从自我审美的角度进行评价。
3、引导幼儿欣赏著名静物画向日葵的造型和色彩,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课件、向日葵的挂图、小幅向日葵图画若干、关于梵高的其他资料等
活动过程:
1、简单提问、直接进入活动主题
小朋友们,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啊?向日葵生长在什么地方?它为什么叫向日葵呢?
2、重点不同的欣赏向日葵的其他作品
欣赏完真实的向日葵,那我们起来看看画中的向日葵吧。(1)这幅画和我们平常画的画有什么不同?主要让幼儿知道油画的一些简单知识和作品的名称《剪下的两支向日葵》(2)知道作品的名称《剪下的四支向日葵》(3)向日葵是在哪里的?所以画名就叫做《花瓶中的五支向日葵》(4)我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几支向日葵啊?那给你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花瓶中的十二支向日葵》
3、欣赏《花瓶中的十四支向日葵》
(1)优美音乐、充分欣赏。让幼儿在优美音乐的烘托在自由欣赏作品。
(2)逐步提问,深入欣赏
提问:你感觉这幅画怎么样啊?让幼儿自由说出感想。
提问:画面上有几支向日葵?这些向日葵是在哪里的?花瓶、桌布分别是什么颜色的?(金
黄色最能代表向日葵,同时也是画家最钟爱的颜色)每一支向日葵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它们都有什么样子的?(画家的线条有力,向日葵姿态优美)大的向日葵和小的向日葵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还有低着头的向日葵?为什么画家不画成一个样子的呢?向日葵象征了些什么?画家画这幅向日葵要告诉我们什么?
4、请幼儿欣赏小图片,相互交流。“你喜欢这幅画吗?它哪里画的好?为什么好?”
5、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分别表示。“你看了这幅画,心里有什么感受?”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6、介绍画家的有关背景
背景:荷兰人,但生活在法国。享年37岁。在34的时候去向日葵情有独钟,绘画向日葵十余多幅,画家的所有作品都是在死后才被别人认可和接受的,直到现在都影响是世人。
家庭:出生牧师家庭、穷困;父亲善良、乐于帮助穷人,有兄弟姐妹好几个。
性格:善良、勤奋、喜欢帮助别人、孤僻。
提问:画家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喜欢他吗?喜欢他的哪些地方?
7、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了有关梵高的其他有关资料,以展览的形式出现。让幼儿更加生入的对画家进行全面的了解。
一串葡萄——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葡萄, 小班, 教案, 美术, 幼儿园
活动名称美工:一串葡萄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剪折出立体的叶片,再制作出圆圆的葡萄,最后拼贴一串可爱的葡萄。
2、培养幼儿干净、整洁的卫生习惯。
重点
难点
剪折出立体的叶片,制作出圆圆的葡萄
拼贴一串可爱的葡萄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葡萄
物质准备:每组一把剪刀,一盆胶水,人手一张操作纸、抹布每组一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样东西,大家看看是什么?
师出示葡萄,引导观察并提问:“葡萄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一颗颗葡萄长在哪里?
二、引导幼儿学习粘贴技能
(1)出示范例,幼儿欣赏
这就是老师做好的葡萄,先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2)教师示范,要求幼儿仔细的观察,着重讲解操作中的要领。
*剪下叶片和长条后先要把长方形的纸条用浆糊卷起来。
*按图示折出立体的叶片。
*按图示把做好的葡萄和折好的叶片拼贴成一串葡萄。
三、幼儿进行操作
1、提醒幼儿剪的时候要剪的平整些。
2、粘贴时注意保持作品的整洁、干净。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剪贴。
四、结束部分
1、请做好的小朋友把作品放在桌子上。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3、给做的好的幼儿发“红苹果”。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小企鹅(折纸)
来源:data.06abc.com 作者:binfen 发布时间:2010-8-20 16:09:00 浏览:[374]感谢binfen上传
活动目标:
1、了解折企鹅的方法,学会将正方形的两个边对着对角线折。
2、学会看图示将三角形的角向内折,折出嘴巴和尾巴的基本技法。
3、对折纸活动和玩纸活动有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形彩纸、泥工板人手一份。
范例小企鹅一只。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折纸小企鹅,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告诉幼儿这是一只会走路的企鹅,教师在泥工板上示范,将泥工板倾斜一些将小企鹅放在高处,瞧!小企鹅走路啦!小朋友,你想折一只小企鹅玩玩吗?
二、引导幼儿看图示了解折纸步骤。
重点讲解:
1、将方形纸对角对折,折出对角线。
2、将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向对角线折,要对整齐。
3、先将三角形的两个角折一下,再将两个角向里面折,折出尾巴和尖嘴巴。
三、幼儿看图示进行折纸――小企鹅。
在幼儿折纸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幼儿折小企鹅。
四、让幼儿借泥工板玩一玩小企鹅,在游戏活动中充分感受折纸和玩纸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