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地理科学学习领域

时间:2019-05-13 10:5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背景下地理科学学习领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背景下地理科学学习领域》。

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地理科学学习领域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科学学习领域

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虽然已经从教多年,面对新一轮新课程改革,我感觉问题多、压力大,这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自身发展要有创新理念,具备追求卓越的思维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地理教师要努力成为具有崭新教学理念、丰富理论素养、精湛教学技能和高尚师德修养的优秀教师。

一、进行新课程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角色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习方式要追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课程理念要遵循“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面对这些新要求、新理念、新挑战,教师能否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方法技巧,将会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思维发展的走向和深度产生深远影响。以“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这一知识点为例,如果是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师通常会用图片或教具来解释。但我们经过思考,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就必须要让学生参与进来。所以,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让两个学生模拟太阳和地球的运动,最后在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动画演示来使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这样一来,既有教师引导,也有学生参与,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阵地,而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舞台。要想更新教学观念,只转换角色还不够,还要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更新专业知识。以前的说法是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现如今的观念应该是“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是自来水”。可以确信,教师不满足于自己的“存量知识”和已有的教学成果,才能敢于进行“自我淘汰”,积极走在课改的前列,全力以赴去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对于自身而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提高课改意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是当前最主要也是最切实际的。在参加校外的培训之余,我还翻阅了大量的中外地理书籍。在遇到不解和知识盲区时,利用网络信息的便捷,通过互联网来找寻所需要的知识信息。通过这些方法,我发现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对今后的课堂教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进行新课程教学,还要探索课程实践的“创新”理念。

课程观念上创新。首先,教师要明确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而是学习的基本材料和范例。要变“照本宣科”为“借本施教”,在探究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课程内容;其次,教师要明确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程的构建者。在设计教学程序时,要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弹

性认知和创生发展的空间,引领学生在预设的基础上,生发新的信息,丰富和发展课程。通过探索课程实践的“创新”,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为例子对课程实践的创新进行归纳:

1.应用各种地图,使多维结构平面化,教学内容直观化。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地理地图册与实物投影相结合,将立体的空间地理事物平面化、地图化、直观化,给学生创造出一平面视角观察立体空间地理事物的教学环境,既有助于学生完善空间立体思维,又有助于学生锻炼从地理图片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加深对空间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对知识的理解。

2.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地理知识具体化,地理事物形象化。

行星地球这部分内容对空间立体思维要求非常高,传统的地理教学主要依赖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自转,但是地球的公转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依然只能依靠地理图片和口头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如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电子白板,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地球的运动制作成动画,将学生感到抽象、难以理解的地理现象形象、直观的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教具的困扰中解脱了出来,对教学内容加深了理解,同时也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能力。可以说,多媒体演示,已经成为当今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3.用板书板图,化繁为简,以图代文,突出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

板书版图能力是一个老师必备的教学能力。利用好板书,能将繁琐知识内容简化为清晰明了的知识点,利用好板图,能将大量的地理信息重新规整,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地理教师只有在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教学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利用板书板图,帮助学生知识建构。因此锻炼利用板书板图的能力,也是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4.利用课外活动,再现地理知识的直观性、地理事物的生动性。

生活和实践是学习的源泉,但是,并非所有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学生都能在生活中留意到。实践新课程,以学生的体验为本,再现地理知识的直观性、地理事物的生动性,是对地理老师的一个挑战,也是地理老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方面。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

黄山二中 汤敬东

新课程改革为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会变得更加精彩、丰富。通过新课程的培训后,我们都开始尝试着将新的理念溶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面对初中地理不参加中考的现状,如何开展有效地理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们探索的课题之一。我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与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的谈一点心得体会,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开展地理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法指导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中去。为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读图。地图是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但学生对地图的运用能力不强,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的能力欠佳。为此老师要指导学生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象化,做到化文为图、图文结合。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图技能和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最后要达到心中有图,以图说“书”的境界。

然后,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每一章节结束后可以先试着让学生学会归纳出本章节的知识框架图,之后教师去完善去补充。也可以进行专题复习,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记笔记。初一新生绝大部分记课堂笔记的效率都是非常低,很多学生不知道哪是重点,哪些只需要了解。学生是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结果是把老师板书给复制一遍。那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记地理笔记呢?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学生:在课堂上先记笔记,主要记下要点,在课后要整理笔记。还可以通过开展学生之间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去体验一下别人是如何做好地理笔记的。

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养成做题的好习惯,这也非常重要。学生做题时总是容易粗心,急于求成,审题不严。为此,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找出题干的关健词,不要想当然的认为,并且在平时的反馈练习中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课堂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实行以来,老师的角色变了,在课堂教学中充当导演角色,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好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正所谓“爱屋

及乌”。师生感情的培养起主导作用的仍是教师,老师用真诚爱心与责任心来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自会感知,自会感激,自会主动学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被激发,思维的火花将会被点燃。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课堂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即做学生的“导”师而不是“教”师。教师要彻底改变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乱抢本属学生在课堂预习、消化、吸收的时间;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探究不能无病呻吟,不管什么地理问题都拿来探究,那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探究要有一定的层次,探究要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开展切实有效的探究活动。如在讲授“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时我就采用了探究式教学,先让学生结合课本和学生的生活具体经验,具体探讨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差异,这种差异会造成什么后果,出现后果应如何解决。在整个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地图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状况。整个教学环节尽然有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对教材中出现的阅读材料部分或一些较为简单的纯文字叙述的地理教材,可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如何学,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通过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

人类社会的活动离不开合作,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合作意识并不强烈,因此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随着新课程逐步的推进,我们也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切实有效的小组合作。在有效的小组合作与交流中,能够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达到人人参与课堂学习的目的。课堂教学里,各种教学方式不是单一运用的,探究中有合作和自主,自主中也有探究和合作影子,合作中也体现了自主与探究,从而达到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式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开展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处处要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准绳,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变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变化的具体表现及其启示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变化的具体表现及其启示

一、初中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具备哪些特点呢?

在评价理念上,要由过去仅关注认知领域单唯目标的实现,而转变到关注“三维”课程目标的整体落实上来;要把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由仅仅注重教师的行为表现,而转变到充分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上来。

臂如,要关注学习者是否实现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学习者是否主动参与到教学目标的设立和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活动过程中去;师生之间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合作与沟通;学习者是否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的反思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是否获得了适宜的条件和环境,等等。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教学要求上不能忽视基础性。我们知道,普通初中阶段仍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仍不能漠视“基础性”要求。当然,对“基础性”内涵的理解,必须注入时代的新理念,即它既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习惯基础的形成;它既关注保证学生思维水平、学习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它既关注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内化与巩固,更重视学生综合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这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指被学生内化了的、活的和可应用的知识与方法,是为学生能动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服务的。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方面应当具有创造性;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有特别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应当特别注重捕捉和利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等等。

第二,教学设计要保证课程模块的整体性。即,强调教师要建构起整体教学设计观,对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都不仅仅是某一个知识点就事论事,而应当将教学设计始终至于课程模块的整体视野之中来考虑。这是基于课程模块所具有的整体特点而决定的。所以,在审视初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时,也就必然应当强调课程模块的整体性是否得到了体现;必然要特别注意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否将过去那种将教学内容机械地条缕分割、单一线性学习的传统课时教学行为及观念,真正转向着眼于确保课程模块的教学完整性上来了。因此,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长期以来已经习惯化、绝对化和神圣化了的每节课必然45分钟的课时概念,确实应当让位于从整体性上来考虑具体教学程序安排的“模块时间”概念了。

第三、强调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众所周知,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初中新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客观差异及个性化发展问题,而强调了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上的选择性。这样,在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而组建的开设不同选修模块内容的教学班内,必然就会相应地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即,在同一个教学班内学习同一个选修课程模块的学生,由于是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所以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差异将可能变得更为突出。在评价课堂教学时,我们就有必要格外关注其教学目标、学习指导等诸方面是否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理解与尊重,是否注意了因材施教及个别化学习指导,学生在认知、智能、情感等各方面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是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同时,还应当注意教师是否意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本身也是一种宝贵的课程教学资源,等等。

第四、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接受”,只能在教师引导下依靠自己的自主构建来完成。即,学习者既要对自己所学的新知识能理解,更要以一种思辩性的眼光对其进行分析、检验甚至批判,从而使之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种知识观也就意味着,所谓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不是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构见这些、构建这些知识信息的意义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很显然,这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是不可能由别人来替代的,而必须借助于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这些新的知识经验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来完成。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地将学生置身于一个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其中进行多方面的主体性探究活动,在这种亲身的活动体验中,最终获得对问题(知识)精髓的深切领会与感悟。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建构所获得的知识,才是对他们具有实实在在意义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而不仅仅是一堆游离于他们身外的毫无实际意义的信息。

基于上述观点,在审视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课堂教学时就应当充分注意教师是否善于创设适宜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探究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机会,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恰当引导;还应充分注意学生能否自觉、积极、主动地按照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运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来主动建构知识,并善于独立思考,用多种方法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第五,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动态生成性。要关注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是否具有开放,是否善于设计开放性问题,特别是是否具有敏锐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并随机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和科学处理学生的探究结果的能力;还应注意学生的学习心态是否自由放松,是否具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等。同时,还要注意教师能否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和开发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不断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灵活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强调重视教学的过程性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另外,要关注教师自身是否能从教学过程中不断获得有益的启示,是自身的专业化水平获得持续性的发展与提高;要关注不同资质的学生在多方面尤其终身学习能力方面是否得到进步与发展。

第六,关注课堂教学的情感性。要关注教师能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学生能否为学习内容的情感所感染并产生共鸣,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等等。

在关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什么问题上,有人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即:一是看学习者是否从他门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主动建构,从而实现了对知识的真真正理解;二是看学习者是否主动参与到教学目标的设立和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活动过程中去了;三是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学生媒介之间是否形成了有效的多维互动状态;四是看学习者是否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五是看学习者的自我反思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提高;六是看学习者的学习是否获得了适宜的条件和环境。据此,他们提出了如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即:主动参与、有效互动、经验建构、情感体验、反思能力和环境保障。应当指出的是,这种看法和我们前面所列述的诸方面的课堂教学表现状态,在本质上是基本一致的。

二、教师要尽快走进新课程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

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改变 ●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

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知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惟一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那么,促进者的角色如何扮演?据专家分析,促进者的角色有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 ●

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 ●

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

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将打破班级界限,根据课题的需要和兴趣组成研究小组,由于一项课题往往涉及到语文、地理、历史等多种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实验员、图书馆员之间的配合将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光顾历史、地理、政治书籍。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比如,在研究性学习中,不仅要帮助课题组的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而且要力图获得比学生更为丰富、详尽的资料,才能对课题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另外,无论哪一门学科,哪一本教材,你都会感到其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高度体现了学科的交叉与综合。以地理课程为例,课程要涉及语文、数学、化学、政治、历史、物理、生物、音乐、美术、诗歌、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再如音乐课程,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主题,比如《金色的秋天》、《过新年》、《运动的旋律》、《黄河的故事》,《长江之歌》每一个主题都渗透了舞蹈、戏剧、诗歌、散文、绘画等多种艺术,学生们在听、唱、舞、玩、奏、演中感受音乐艺术。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必须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在未来的新课程中,将出现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那么,哪些是课程资源呢?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下地理学习方式的实践

新课程标准下地理学习方式的实践

彭先明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探索新的学习方式,构建实施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成为目前地理教师面临的新的课题,是新课程标准下地理学习方式的核心环节。有的教师习惯于传统的地理课程教学模式,感到现在的课程教学模式无章可循;有的教师意识到新的地理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不知道教师如何教,学生应该如何学;有的教师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但没有区别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参与还是形式参与。以下是传统学习方式和现代地理学习方式的比较案例:在学习“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关于地质灾害的教学时,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很多教师都采用记忆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属于典型的记忆地理名词和知识条块的讲授式课程。有些课堂,教师也运用事例图片,来说明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由此产生的危害,然后,提问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减灾和防灾。

地理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改为“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模拟该自然灾害为背景的救援演习”。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和实施教学:

(1)2009年台湾8.8地震造成了哪些危害?怎样抗震救灾?

(2)准备地震后的图片。

(3设定角色,划分学习小组制定探究计划。

第一组:地震科研人员;

第二组:台湾地方当局领导;

第三组:灾民

第四组:综合评价组。

(4)分组探究。探究后请各组代表发言,评价组对前面三组的发言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反映,这样的地理课上得活泼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更实用、更有积极性。

第五篇:减负背景下地理学习空间拓展研究(共)

金坛市教育科学研究

减负增效专项课题

开题论证书

课 题 名 称减负背景下地理学习空间拓展研究

学 科 分 类 地 理

课 题 负 责 人 缪立兵

负责人所在单位 金坛市第四中学

开 题 时 间 2010年4月

金坛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2010年3月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0年4月

地点:学校一楼接待大厅

评议专家:研训中心陈文主任、教科室吕云俊主任、丁苏霞副主任

参与人员:专家、各减负增效专项课题主持人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1.课题名称

减负背景下地理学习空间拓展研究

概念界定:减负增效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流,它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为根本目的,既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和心理负担,更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切实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管理模式,高位提升教学质量。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教师要改变“以教为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以学生发展为本,促使学生主动发展。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里,“学习空间”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自主学习的行为方式等。它既包括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包括学生的活动空间,具体包括思维想象空间,适度调整空间,自主选择空间,多元互动空间,多元评价空间。“拓展”指教师积极发掘、协调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进一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机会和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努力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可以从调整教学结构、改进教学形式、完善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追求,也是新课程不懈努力的方向。

2.课题研究目标

①探索拓展学生地理学习空间的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效提高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优化教学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增效”保“减负”,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和心理负担,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③促使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师支配、垄断课堂的局面,努力改进教学方式,走科研发展之路。在学生焕发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学习的同时,教师自身也能获得发展、得到提高。

④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时代对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3.课题研究内容

①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及有关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进行文献研究,作为开展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

②以我校及周边兄弟学校的学生为对象,对学生地理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及归因分析,作为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③从课前、课中、课后,学校、家庭、社会多角度积极探索拓展学生地理学习空间的途径,开展相应的实验研究和个案研究,构建课内外、校内外相衔接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从多个层面积极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论证和实践验证,提出具有广泛性和实际意义的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

④改进和完善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使评价更侧重于学生的发展,更关注学生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更关注学生所学会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形成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4.课题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参考相关文献,熟悉有关教育理论和政策法规,借鉴前人的教学经验,提升理论认识水平。

②观察法、调查法:调查减负背景下高中生地理学习负担现状,以及学生现有学习方式及其学习效果。

③行动研究法:通过日常观察记录、开会讨论、录音录像、上研究课、个案研究、个人报告、阶段报告等手段来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探索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的方法和途径。

④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案例反思。

⑤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的教学模式。

5.课题组织与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缪立兵,中学一级教师,地理教研组长,金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金坛市德育先进工作者,有十余年丰富的地理教学经验,教科研能力突出。课题成员包括朱忠华(中学高级教师,金坛市学科带头人)、顾文明(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骨干教师)、杨玉梅(中学高级教师,金坛市骨干教师)、史晶(教育硕士)、张文清、苏小俊、刘祥。队伍精干,结构合理,团结协作。课题组在市研训中心以及校教科室的直接指导下开展研究,保证了研究的质量。

具体分工情况:

缪立兵:课题组组长,负责制定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协调检查、资料收集整理、执笔、总结。

朱忠华:课题组副组长,负责课题组人员的招集,方案设计,阶段总结等。

顾文明:第一阶段的主要负责人,负责资料的收集、汇总,撰写阶段总结。

杨玉梅:第二阶段的主要负责人, 负责教学设计研究,资料的收集、汇总,撰写阶段总结。

张文清:负责教学设计研究,资料收集,撰写课题论文。

史晶、苏小俊、刘祥:负责资料收集,信息的处理,撰写课题论文。

6.研究进度安排

①研究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填写申报书,制订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小组;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就本课题进行论证。

②初步研究阶段(2010年1月—2010年8月)调查减负背景下高中生地理学习负担现状,以及学生现有学习方式及其学习效果,统计调查数据并进行归因分析,确定课题研究的思路。

③深入研究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开展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从课前、课中、课后,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层面努力探索拓展高中生地理学习空间的方法和途径,总结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④总结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2月)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写出课题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7.经费分配

本课题研究经费预计为3000元,主要用于前期学习培训工作,包括购置图书,音像资料,邀请专家讲座等。其余支出包括印制各类调查表,课堂教学实录摄像,课题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等。

8.预期成果

主要包括课题设计论证报告、中期评估报告、总结报告,以及文献学习、研究心得、行动研究方案、调查表、教师专题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实录等。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课题设计论证报告

文献学习、研究心得、理论研究报告和调研报告

行动研究方案、教师专题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实录

综合研究报告

充分把握课题研究的背景,形成理论(假设)模型,确定研究方法、步骤及分工,形成论证报告,完成课题申报。

调查高中生地理学习现状,统计调查数据并进行归因分析,确定研究思路。

从不同层面探索拓展高中生地理学习空间的方法和途径,总结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整理研究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1年12月

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金坛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盖章)

年 月 日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地理科学学习领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地理科学学习领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学习高中历史课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学习高中历史课 汪世勇(贵州师大附中历史教研组)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学生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快乐学习、学有所成。......

    如何学习理科

    如何学习理科 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能在这里与你们分享我学理科的心得。 很多人都认为,理科是非常难学的,因为它要动脑筋,要耗脑力,而且,往往会因为一道题而花费半天的时间,但......

    关于理科学习[本站推荐]

    关于理科学习对于怎样把学习做好,我真的不敢说太多,一直以为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仅仅是最近的一些想法。 初中三年在一个很快乐的环境中学习,一个最贴近素质教育的私立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新课程文化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王万红 新课程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营造一种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强调......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体验式学习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物理体验式学习《生活中的透镜》课例研究报告 一:课例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能否......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关注自己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从而展开有效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请你简要介绍你在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不断适应和实现专业发展?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

    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答问的评价策略

    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答问的评价策略作者:象山中学…文章来源:象山教科研点击数:2242更新时间:2005-7-15[摘要]对学生答问的评价是中学地理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一项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