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地理教师必备

时间:2019-05-13 10:5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中地理教师必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中地理教师必备》。

第一篇:新课程中地理教师必备

新课程中地理教师最应必备的基本学术专业素养 教书育人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地理教师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必须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练好教学基本功,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和技巧,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教书育人能力。一般来说,当代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素养。

首先。教材加工能力是地理教师惊醒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

地理教师必须全面地掌握教材和深入分析教材,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真正领会教材的实质,对教材的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名合格的当代中学地理教师必须能够深入地钻研地理教学大纲,地理课本、地图、有关教学指导用书和参考资料,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目的,分析教材的系统体系明确各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前后联系,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及其内容的组织结构。但是地理教材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一般教学内容,如果地理教师照本宣科,也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地理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内容特点,教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等,重新组织和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精选,补充,并作出必要的修正,从而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弛适宜,结构优化的知识体系。时代前进,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作为一名当代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具备与时俱进得知识更新能力

有人把20世纪90年代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21世纪知识更新的速度将会更快,边缘科学越来越多,各门学科将会相互渗透。而教师应该是人类创造的新的知识,财富,新的发现发明,新的研究方法、新的价值观念等等的最及时的传播着。作为一名当代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具备一种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展教育事业的强大能力,能够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以及网络资源等现代信息媒体,及时地学习和掌握一些地理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新理论,新方法和新信息。使自己始终具有崭新的科学内涵和崭新的人文本质,做到一专多能、通晓多个学科领域,能够引导多门学科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新世纪素质教育的重任。

这就要求地理教师的前瞻能力也有为重要,中学地理教师在具备了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应当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或某项素质优势,建立一个远景目标,并围绕目标设计出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蓝图。这样在开拓进取的征途中,既不至于失去前进的方向,又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还能激励自己不断向最高的顶峰攀登。此外,地理教师还要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在参加目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同时,要看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一个有作为的中学地理教师必须能够预测未来地理教师的形象,研究未来地理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构筑21世纪地理教师的素质结构,并以此作为自己不懈追求的目标。

课堂教学实教学工作的主渠道。一个教师能否驾驭课堂,决定着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失败,而且地理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这也要求地理教师要强化自己的组织教学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时机,因材施教,组织好地理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是地理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要特别重视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必须通过“学”而起作用,“导”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学生只有对地理学科感兴趣,愿意学,主动学,才能学得好。

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要彻底改革过去那种一味灌输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老套,大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动脑、动口、动手、用眼和用耳,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实践证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教学信息是“单向”传递的。震中鼓励的,没有思想感情的信息交流,学生必然处于被动地位,创造性思维锝不到应有发展,教学效果就达不到应有的要求;反之,在教学中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师生以及生生之间进行信息的“多向传输”,学生的思维就会比较活跃,课堂气氛热烈,就比较容易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此外,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把握好知识传授的情况下,课堂教学要具有撼人心魄的审美感染力,多一点机智,多一点幽默。

指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估、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所以教学监控能力是中学地理教师的反省思维和思维的批判性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学地理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

在课堂教学之前,要明确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时准备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在教材的呈现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并能根据这些反馈信息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师生间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地理教师努力已自己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一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保持对自己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一旦发现沟通过程中的问题,要立即想办法纠正。认真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发展速度与水平,采用各种方法评估学生的基部程度,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完成以后,要及时、认真地进行回顾与评价,仔细分析自己的教学在那些方面取得了成功,在那些方面还有待改进,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等

21世纪的中学地理教育,要求地理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很好地处理地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还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根据地理教育内容的变化,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并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的进度、速度和难度,使教与学达到动态的平衡,表现出较高的教育机智。

21世纪的地理教育,对地理教师传输信息所需要的表达能力的要求将大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地理知识信息的传播,主要是以语言的方式进行的。地理课堂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和方法,地理教师都必须运用鲜明、生动而准确的语言。首先,讲课要符合语法,合乎逻辑,与句完整间接,没有语病,普通话尽可能流利。其次,必须用自己的语言上课,并形成富有独特感情色彩的语言。教师上课时只有在教材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并能通过自己的语言便打出来,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第三,授课时语言要快慢适度,疏密相间,张弛结合,抑扬顿挫,起伏跌宕,使学生能够变听边思考,能听清要点,记下要点,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那种“机关枪式”和“大辩论式”的语

言,会对学生的大脑细胞产生反响刺激,从而滋生厌学心理。

此外,地理教师还要讲究书面表达能力和课堂体态语言艺术。地理教师经验的总结,教研成果的表述,教改方案的制定,都需要地理教师将所作、所感、所思、所务用笔表达出来。因此,地理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做到书面表达概括、严谨、清晰、简明。而由教师的表情、姿态等构成的体态语言对教学语言的表达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它可以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加准确,更加丰富,更加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在课堂上处于学生注意的中心位置,其一个眼神,一举一动,都能给学生传递信息,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动手表达能力

动手能力这里主要是指地理教师绘制和使用地理板图和板画的能力。地理板图是地理教师根据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在对原图进行取舍简化的基础上,以明快、简略的线条,迅速、准确地绘在黑板上的一种主题突出、生动醒目的地理图象。地理板图是地理教师为了突出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形态特征。

指导能力。

21世纪学生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教师将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权威,而知道学生学会学习,激励学生善于思考的要求将大大加强,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有知识的传授者、官署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上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在90年代中叶,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提出了“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着’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并塑造他们。”在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中,地理教师必须因材施教,能为不同发展层次与水平的学生创设出适宜的学生条件和学习环境,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合自己求职特点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善于发现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创新思维,增长学生动脑和动手的时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地理教师还要具有指导学生生活、职业选择一思想进步的能力。

实践能力

1开展课外活动的能力 ○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理教育必须大力开辟第二课堂。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课堂知识得以验证和运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地理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还要能够在课外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天象观测、地震预报、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学具制作、编辑出版地理板报、撰写地理小论文等。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调查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增长他们的聪明才智。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教学的条件、手段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教育技术已经升入课堂之中,而且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教育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利用将日益向大容量、网络化、快速化方向发展,与教育教学关系也更加直接和密切。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和教育习习技术革命,使教师教学工作的技术含量大幅度增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页讲义、一堂课”的教学手段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而当代

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强化科技意识,增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学会利用电子技术及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进行辅导教学,并利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3人际交往能力 ○

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们在工作中或者工作之外交流信息的一种能力。新世纪的学校教育将打破校园的“围墙”走向社会,现代教育已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事业,学校,家庭,社会两成一体,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学校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已成为一种趋势,教师不仅是学校一员,还是整个社会的一员。而且地理教育活动的涉及面十分广泛,这也要求地理教师必须能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形成多种社会关系,承担各种社会角色。

竞争能力

在教师之间开展有益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教师个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工作、受到学生好评的教师将受到重用;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甚至根本不识和作教师的人,将被淘汰。竞争上岗是激活教师内部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现在中学地理教师要敢于竞争,乐于进取。只有真正树立了竞争观念,才能不断提高竞争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被教师普遍接受与认同,但是怎样才能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学科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仍然是一线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作为地理课改教师,应如何确立教师角色的定位,怎样开发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资源,怎样“教与学”才真正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初、高中阶段的学习与高考的衔接,怎样探索可操作的新课程课堂的教学组织模式等等,一个个问题都等待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回眸历史,课程改革总是伴随着希望与困惑,矛盾与冲突,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第二篇: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内容摘要】:

课程改革的最大动力是教师,最大阻力也是教师;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将教师从阻力状态转变为动力状态。在这一意义上,教师是新课程建设的决定因素。从系统论角度分析,课程与教学系统在空间结构上,是由教师、学生、内容以及环境等四大要素构成。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作为课程与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存在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其中,教师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内容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内容的开发者和决策者;对于环境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在新课程中所具有的新学生、新内容和新环境的条件下,教师是新课程建设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角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以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创新和发现。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诸多发展的机遇。可以说,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使我国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出自己的回答。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变迁,通过教育与课程改革,从根本上变革着教育这种特殊社会活动内容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导致教师的角色正在产生根本的变化,要求教师角色实现转换。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基本内涵是课程目标为“学生全面发展”;课程结构是“综合化”“平衡性”和“发展性”;课程内容是“现代化”和“满足学生的兴趣到经验”;课程实施是建构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并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等等。基于这些,教师就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一、在一般意义上说,教师与任何人一样都是学习者。正如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而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指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教师在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基础上,也是学习的参与者。在“知识爆炸”的背景里,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观念的变革,孕育出了教师的学习者角色。首先,知识陈旧率加快。知识随时间呈几何级增长,已经使得百科全书式的教师成为历史,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则摧毁了“教师是知识垄断者”的基石。这样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得以维持的基础,就从已有的知识经验转换为持续的学习。其次,学习型社会的兴起,信息时代的到来孕育了学习型社会。组成这样的社会,需要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

型家庭和学习型学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里,教师无论在家里作为父母,在社区作为公民,在学校作为教师,都必须成为一个学习者。最后,终身教育的发展。终身教育从20世纪中期萌生以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以后,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步演变出了全民教育,以满足每一个人的基本学习需要。于是,教育再也不是阶段性的了,教育已经演变成了从“优生优育”到“胎教”,包括学校教育、在职教育、老年教育一直到死亡教育的终身教育了。教师被自觉不自觉地放在了终身教育的体制里了,不管愿意不愿意必须成为一个学习者。

二、在新课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意味着通过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互动,教师在作为新型的知识传授者基础上,承担着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角色。所以是学生的引导者。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角色,包括引导学生的知识学习,引导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引导学生的人生道路。在现代社会,学生的学习,需要重视的已不是获得多少已有的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在获得知识经验过程中的新的、独特的体验。这是教师无法传授的。然而,体验是在学习探求中的体验,这样特定的学习探究,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和举足无措的,对教师来说则是掌握了的和熟练的,所以教师应该而且能够给予学生以引导。就一般意义上说,教师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形成健身智慧,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心智慧。健身智慧,是人在身体及其各个部分生长发育和人格及其各种因素的发展中,建构并保持协调和谐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自觉状态,分为健身智慧和健心智慧。在中小学,孩子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经历着人生道路的认识、选择和定向。教师引导学生的人生道路是全面而艰苦的,其中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引导学生逐步树立与自己条件相符合的人生理想和抱负。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养成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的信心和恒心,形成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精神,从而不懈地努力去实现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抱负。

三、教师成为团体的领导者。新课程强调建构民主的管理模式在学校推行分散式领导,而不是把学校命运都寄托在校长一个人身上。教师和校长可以象同事一样合作工作,对学生的管理模式遵守民主信仰原则,并且对学校和自身的实践会作出批判性的研究。在中小学,教师作为学校的带头人给它带来灵感及方向,因为教师更了解课堂上的情况,更能鼓励学生,更能准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更能把学校创造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化社区。毫无疑问,教师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也是建构新课程的关键。首先,教师是团队成员。在学校里,教师一旦获得自主权,就要象团队成员一样携手工作。教师应把整所学校,而不应仅仅是他所教的那个班作为学习知识的场所。事实上,在那些教师不仅仅在每个课堂里出色地教书,而且在一起探讨问题的学校里,学生学习的成效的确最佳。教育实践要求和强调教师之间保持良好的同事关系的重要性。研究表明,教师之间合作可以使教师的兴趣大

大提高,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们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教师作为团队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学校应在学年初和学年末都留出几天时间供教师们在一起讨论教学工作,教师每周碰一次头。其次,教师是师长。在中小学非常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领导者,他们不仅是学生的指路人,也是学生的师长,鼓励学生们主动地学习,去严谨地、创造性地思考。教师的责任并不是把自己脑子里的知识移植到学生的脑子里,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教育就是要培养动脑筋的习惯。最后教师是学者。中小学教师都是学校大家庭的成员,他们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然而,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首先是一位学者,具有广博的知识并不断的更新知识。这看上去是显而易见的。一所学校的活力最终是通过每一位教师的活力体现的。所以学校应该把对教师的培养提高问题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应当提倡每年都留出固定的时间进行教师更新知识研讨班,让教师们自己对研讨的内容和讲座进行规划安排。

四、教师是文化的创造者。教育文化学揭示,教育是文化变迁的动因之一。也就是说教育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创造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教育对人的创造性地培养和高等学校在文化创新和发展上的独特作用。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主要力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体内的各种潜能,促使其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从而为文化的更新、变革提供源泉。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在文化变迁中处于独特的地位,他们不仅传送着系统化了的知识、观念,而且在创造文化的职能上也显得日益突出。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提出大学既是国家科研工作的重要阵地,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场所,高等学校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教师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扮演着文化创造者的角色。

总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传统基础教育面临根本性的挑战,教师就必须从传统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扮演新的角色。如果今天的教师仍固守于传统的角色,那教师就无法满足网络时代对学生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惟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的转换与重塑,才能以更好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勃的素质教育,深层次的开发中国最丰富的智力资源,从而真正建立起新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公民。

【参考书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高中新课程理念与实施》 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

3、《创造教育手册》 朱作仁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

4、《教育学》 王道俊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第三篇:初二地理教师新课程教学反思

初二地理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由于初中地理并非中考科目,也就是常说的副科,学生甚至很多地理老师并不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上中国工业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第三节“中国的高技术产业”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

1、课后反思:

其实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关键在于老师能正确引导!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反思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 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3、对不足之处的反思:

以上教学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思绪游离在课堂之外……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今后还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初二地理教师新课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地理教师教学反思

2.新课程下的地理的教学反思

3.地理新课程下教师要多对话意识教学反思范文

4.《我的地理》教学反思

5.关于高二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反思

6.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7.高一新课程下的地理学科教学反思

8.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9.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师的角色定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相继颁布,是中学地理学科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这两个配套的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考试评价的依据。新课标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以往的教学大纲有了明显的进步。在课程理念上,新课标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重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在课程目标上,新课标把地理教学的总目标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新课标的实施对广大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些要求,地理教师的角色将要重新定位。

一、地理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是权威,常常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更缺乏双方的互动与合作。新课标的实施呼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合作学习是地理新课标中着力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主要是指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信息的交互传递,而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关系。地理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必须具有合作意识,要“摆正位子、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不再以“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权威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消除畏惧,活跃思维,发展个性。

二、地理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地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来看,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双基”,更应当通过地理学习,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潜力。因此,地理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多少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地理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地理思维习惯。由此可见,地理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一方面,应当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动机,培养兴趣,活跃思维,提升学生的地理能力;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的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另一方面,应当实现由重

“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知识的结论,而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这必将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过程,就是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理解—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结论性知识,注重教学效果的外在变化,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条文背诵。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将教学过程,庸俗化到只需听讲和凭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低级程度。这无疑是对学生智能的扼杀和发展潜力的遏制。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结果记下来,而是要使他参与并把知识构建起来。一般而言,学生对地理的认知过程要经历“感知地理知识—理解地理知识—巩固地理知识—应用地理知识”等阶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遵循这些规律,引导学生探索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经过一系列质疑、判断、推理、分析、总结等思维过程,同时伴随着各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及整合,得出理性的认识和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地理教师应当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地理教师素养的高低是地理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师是新课标的实施者,新课标在实施中的诸多新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研究、反思、创新和总结。这就要求地理教师由传统的“教书匠”向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转变。在传统的教师职业生涯中,许多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忽视教学研究。而新课标所蕴含的新理念及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会与旧的教育观念及教学行为发生冲突,这种新与旧碰撞的结果只能是破旧立新。“立新”即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自我反思,重新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种种问题,随时对自己的思想认识进行补缺、深化和纠偏。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和总结,逐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文中曾有这样一段话:“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这一思想无疑将激起我们对新课标下地理教师角色定位的认真思考。

第五篇:地理新课改中教师角色定位

地理新课改中教师角色定位

广西玉林实验中学 张洁 537000

内容摘要

课改只是一种载体,对教师来讲它载的是思维、理念的转变及能力的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在改变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地理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将以一种新的角色活跃在教学改革的舞台上。

关键词 地理新课改 教师角色

一、地理新课改的基本情况

新的教改方案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具有时代特点。高中地理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同时设立了选修课,设有自然灾害与防治、城乡规划与生活等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的范围更广,并紧跟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更适应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教学大纲新增了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研究性课题,它以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为载体,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做一次专题研究。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教材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它只是知识的一个框架,只有把它放在特定的情景中,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张扬其中蕴涵着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形成丰满的知识体系。而这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必须通过具备同样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实施而得到体现。

二、地理新课改要求教师观念更新和角色定位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新课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一)、转变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只有理念、认识提升了,新课改才会有生命力。新课改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必须理性地思考如何在课改中避免以往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切实提升对新课改的理性认识。

1、教育者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顺利走进新课改。“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这个鲜活的个体,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的涵义,才能在教学中从学生需要出发设计教学,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发展的机会,激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实践,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形成创新意识,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2、教育者只有确立有效的教育理念,才能尽快适应新课改。必须认真研究《纲要》与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心中要有学生。无论课改怎样进行,其宗旨是提高教学效率,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作为教师要研究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才便于人的发展。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将举步维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效果只能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实现,没有学生主动性就没有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所以教师要做到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

3、辩证地看待以往的教育教学。人们在遇有新生事物时,往往不认真体会,而盲目推崇,经常轰轰烈烈搞成运动。理论口号一大堆,概念名词满天飞,经验总结立马有,就是实践不知靠啥走?所以课改不能操之过急,要稳妥进行。要深入研究课改实质、内涵,把握课改新要求,切实领会好课改精神。同时要注意课改必须注意结合传统教育中那些优秀的、值得提倡的东西,不能固守过去的意识形态而不变,更不能全盘否定过去教育中的一切思想和方法,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提炼过去教育与现代教育中能够产生共鸣的声音。

(二)、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第一、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现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手不管了,也并非说地位降低了。相反,实施新的课程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审读员、教学艺术的探索者,更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身兼数职,其主导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教师就好比一座桥梁,她是学生走向知识、走向成功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通道。实施新课程改革,并不是意味着教师的地位降低了,而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第二、现代教师应担当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以探究的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之中。教师角色转换的基本方向为:

1、从“传道者”转向教会学习知识的引导人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当今世界,信息传递速度之迅猛,信息获取途径之广泛,令人惊叹。新世纪的教师,仅仅做个“传道者”,只向学生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已远远不够,必须有能力主动地了解各种社会信息,掌握社会发展的动态,开阔视野,引导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只有不断地提高识别、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真正地做到信息的主宰者;否则,将被淹没在知识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而无所适从。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从“解惑者”转向引导发现问题的启发人

教师就象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沟通着黑暗与光明。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教师,才具有承传文明、促使社会进步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自古以来,教师最主要的职能之一是“解惑”,但以往的解惑更多的是越俎代庖式的。发问的是老师,而解决问题的还是老师。这样使问题解决止于教师的“解惑”,完全替代了学生自己的思考,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动性。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本质要求,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发问”和“思考”的兴趣和能力,以自己的开放、诚实激励学生勇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提出他们自己的见解,要通过问题的回答和阐述激励学生做进一步探讨,找到问题的答案,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3、从“授业者”转向解决创业问题的参与人

由于远程教学和其他教育媒体的迅速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早已不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青少年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善于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强。特别是在某些有关艺术技能和网络技术等方面专业知识,教师已经不再具有“权威性”。然而,教师丰富的阅历、人生体验和剖析解答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教师在“授业”的同时,更应趋向于“析业”和“择业”,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选择创业方向的指导者。

三、增强实践操作能力,脚踏实地实现角色的转换。

无论多么科学的课程设置,多好的教材,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去驾驭,那么也将事倍功半。所以每一位地理教师面对新课改,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一)地理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课虽然是一门具体的课程,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还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启蒙课,地理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及地理知识的研究发展过程对于学生了解自然、认识世界,培养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地理课是一个合格公民的素质课,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奠基课,其地位不容忽视。

第一、地理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它包容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综合认识客观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

第二、地理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会获得美的享受与熏陶,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三、地理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宇宙观、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和人地观,这有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第四、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实用性和时代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精神。

第五、地理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更具有形象生动感。地理内容富有形象感染力。能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的个性。第六、地理教学内容具有时间与空间的有序性和严密的逻辑序列性。这对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大有裨益。

基于以上认识,必须以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在地理课的教学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体现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中的主体地位。以让学生多思、多问、多动手、多合作、多辩论为出发点来进行地理课的教与学。

(二)、地理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很强的驾御地理教材的能力。

信息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我们的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获取信息的起跑线上,也许在很多方面不如学生,教师在不断输出知识的同时,必须不断得到新知识的输入,使自己有一潭活水,常注常新,这必然要求我们坚持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敏锐地觉察到时代的变化,告别昨天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让读书成为习惯,不能再像蜡烛那样照亮别人,燃尽自己,而是要在教育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生命之火越燃越亮。

新课改的主旨是: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从而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在我们的评价制度还不能发生“质”的变化之前,我们要走的道路还很长。由于课程编制中所涉及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面,与能规划于具体教授方法领域的那些方面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中只有一些目标能由课程内容的性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来完成,其他目标则只能由学习经验的性质和组织来完成。因此教师需敏感地注意到内容变量在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任何内容的掌握都发生在特定的课堂文化氛围中,都要通过师生之间一定的人际交往互动方式而加以实现。因此这次课程改革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每一个学生是否得到了一定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他们的实践智慧。新课改要求教师懂得“与时俱进”是处处体现的,教材无论怎样改,总还是跟不上瞬息万变的时代进程。而教师的智慧就应在于怎样把教材的内容与时代相联系,与生活相联系,丰富其教材中知识体系,拓展知识内容。

(三)地理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教育部把研究性学习纳入普通高中必修课。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新增了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研究性课题,它以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为载体,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做一次专题研究。对于高中地理的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它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等其它的学习方法相比,它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强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教师角色转变得是否合理,关键看能否有效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懂得如何教总是比懂得教什么更重要,而且越是在教什么的问题上发生了重大变革、更新的情况下,如何教的问题越会意味着百倍的艰辛。

地理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念,把学生当作富有个性的人,真正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成长,意识到地理教学中蕴含着师生成长发展的生命活力,努力去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优势,尽快进入角色,把自己融入到新课程中,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下载新课程中地理教师必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中地理教师必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中“讲授法”该何去何从

    论文题目——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中“讲授法”该何去何从 学校——乌鲁木齐市第十九中学 姓名——郭 秀 云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南湖西......

    新课程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我省从今年秋季进入课改,暑假期间上面组织统一进行为期20多天的通识培训和专家讲座培训。通过新课程的培训学习,在听了有关专家对《地理课程标准》的......

    浅谈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策略 论文提要: 在地理复习中,除了要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联系和沟通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涧头二中周丽娜 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可是对于我们农村乡镇中学来说,却是模糊不清,作为一个乡镇中学的语文教师,应该怎么认识呢?......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书心得体会 蔡山二中王巨敏 几个月来,在局领导倡导的读书活动中,作为一名专任信息技术教师,在本次活动中积极参与,将讲这段时间来个人的一些体会、......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5篇模版)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 我国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课改新形势对地理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异步教学的指导作用分析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异步教学的指导作用分析 异步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结构中,注重学生的自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的科学思维过程,......

    浅谈如何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体现乡土地理基本知识.

    浅谈如何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体现乡土地理基本知识 陈艳敏 (碧江中学顺德北滘 [摘要] 本文从课堂教学中的备课、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三个教学环节,讲述如何在地理新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