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史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10:5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徐绍史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徐绍史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徐绍史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徐绍史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主要是为了传达贯彻8月1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全力做好舟曲抢险救灾工作,进一步做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会议开始前,我们请贵州、陕西、甘肃省厅的同志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作了通报,这是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三次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甘肃省舟曲县和6月28日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的地质灾害以及7月中下旬陕西商洛、安康地质灾害的一些情况,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监测预警取得的成效,当然更有地质灾害造成的重大损失。三省还谈了下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想法。三省通报的情况,对我们做好下一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请各省(区、市)认真体会其中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做好下一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要认真贯彻落实8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精神,全力做好舟曲抢险救灾工作,进一步做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这次会议,听取了舟曲抢险救灾工作指导协调小组的汇报。会议指出,舟曲重大灾害发生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迅速部署。灾区的党政领导、群众以及解放军、公安、消防、民兵预备役、专业救援队等万众一心,不畏艰险,全面开展救灾工作。灾后的人员搜救工作,淤泥的清理工作,堰塞湖的处置工作,地质灾害的排查工作,都在有序有力紧张地进行。

我部鹿心社副部长列席了这次会议,根据新闻稿的情况以及鹿心社副部长传达的精神,会议要求做好七方面工作:一要抢救受困人员;二要安全处置堰塞湖、清理瘀泥、整治白龙江河道;三要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转移群众,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四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五要切实做好伤员救治和防疫工作;六要修复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七要制定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尽快全面启动灾后重建。会议要求,地方党委、政府方方面面都要全力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

会议最后强调,目前仍然处在主汛期,要毫不松懈地做好防洪抗灾工作,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同时要积极为灾区提供各种援助,夺取防汛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

会议精神主要是这些,希望各省厅认真学习中央政治局常委会8月10日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要全力做好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刚才,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的同志已经通报了灾情,8月7日深夜到8月8日凌晨,舟曲县北突降暴雨,30分钟至40分钟降雨量达到97毫米,三眼峪、罗家峪这两条山沟同时爆发山洪泥石流,数个村庄被毁,上千人死亡失踪。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都作出了重要批示和指示。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率有关同志在灾害发生当天亲赴灾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这次灾情十分严重。根据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的初步调查,三眼峪、罗家峪的泥石流约180万立方米,造成的损失非常大。我们到了舟曲之后,也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同志们都认为主要原因是:第一,舟曲的地质地貌容易引发地质灾害。该地的地质主要是志留和泥盆系泥岩、板岩和千枚岩,都是比较松软的地层;从地貌上看是高山峡谷,山高谷深,很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第二,舟曲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造成山体松动,岩石破碎。第三,这个地区一直处于干旱状态。第四,局部地区瞬时暴雨,引发了这次山洪和泥石流。还有个原因就是,地质灾害所具有的隐蔽性强、突发性强、破坏性强的特点。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到8月8日傍晚,已经有70多位技术人员到达舟曲,部领导也根据国务院的安排,随同国务院领导同志或自行前往灾区,部派出的专家组从九寨沟奔赴灾情现场。8月8日的20时、22时在前方的国土资源系统的同志连续召开了两次紧急会议。8月9日上午,又到三眼峪和罗家峪进行了察看,随后细化了抢险救灾方案;8月9日下午,召开了紧急会议,向参加抢险救灾的人员通报了灾害情况,明确了任务、时限要求和

所要提交的成果。迅速调集遥感飞机和测绘局的无人驾驶飞机对灾区进行遥感测量,提供了准确数据,同时为抢救人员、清理瘀土、堰塞湖的处置、群众的转移安置提供各种支撑和支持。

现在我们已经确定8月12日之前要完成灾区的地质灾害应急排查,8月15日要提供“一图、一表、一报告”。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8月10日会议精神,以及温家宝总理8月10日针对12日~13日舟曲地区还有中到大雨的气象信息所作出的重要批示,我们认为舟曲抢险救灾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要抓紧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排查。趁大雨到来之前完成野外工作,要圈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而且要提出转移避险的具体建议。

(二)气象预报12日~13日有中到大雨,要加强雨情和水情的监测预警,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确保救援人员和临时安置点群众以及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群众的安全,防止造成新的人员伤亡。昨天晚上我和汪民同志通话,也要求汪民同志和前方的同志根据雨情、水情,要特别关注12日~13日这两天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对整个灾情要作出科学准确的评估,对这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范围、规模危害等都要有准确的评估。

(四)要为灾后重建做好基础性工作。通过这次地质灾害排查,对地灾的防范、泥石流沟的治理、灾后耕地的复垦、灾后重建的选址等都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眼下舟曲抢险救灾工作重点应该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要按照中央的精神把工作做好。

三、要立足防大灾、抗大灾,坚持不懈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今年极端气象频发,前旱后雨,有些地方夏、秋、冬、春四季连旱,5月之后持续强降雨,导致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多发,面对这种严峻形势,部省两级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六个方面:

一是精心部署,反复强调。今年多次召开会议,多次发文、发电,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安排,反复提醒。二是督促检查,加强指导。部和省两级组成众多的督导检查组到各地督促检查、加强指导。三是合理布局,及时响应。部和省都组织了若干个专家组,部署在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段。部组织了88名专家,部署在7个重点区域,负责18个重点省(区)的应急指导,已经70多次派出应急工作组到重点地区进行指导。四是突出重点,加强防范。我们突出了三峡库区、地震灾区和西北黄土高原区,加强了地质灾害的调查、排查和巡查。五是深入动员,群测群防。各地采取了很多措施,想了很多办法,动员群众健全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六是部门配合,联控联防。从部到省级联合相关部门进行联控联防。今年1月~7月,发生地质灾害共26000多起,死亡和失踪人数已经有840多人。8月份舟曲的死亡和失踪人数已经1700多人。1月~7月的起数同比增长了2.3倍,死亡和失踪人数增长了1.7倍。1月~7月,我们转移了受地灾隐患威胁的群众20多万,这个数字可能偏小了,像陕西一下子就转移几十万人。成功避险668起,避免了人员伤亡2.5万人。今年虽然地灾的起数和伤亡的人数都高于去年同期,但是成功避让的起数和避免伤亡的人数也大大高于去年同期。

我们要鼓舞士气,提振信心,坚持不懈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体还有六点:

(一)要认识地灾防治工作的严峻性。6月24日的视频会议上,我讲了从气象看地灾防治是严峻的,从预防的区域看也是严峻的,从防治工作看,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是严峻的。从这两个月的情况看,我们依然处于主汛期,而且雨情、水情异常复杂,老点、新点同时引发,既有我们排查出来老的隐患点,也有不在群测群防体系中的新的地灾点。有些地方的地灾常常是突如其来,猝不及防、防不胜防,形势非常严峻。尽管形势严峻,我们还是有针对性的精心设防,防而再防,防上加防,特别是防范一些大规模、高速度、远距离的泥石流、滑坡和崩塌叠加并发的重大地质灾害。

(二)要健全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这是在现有情况下最有效的手段,需要持续不断地改善和完善。健全和完善群测群防,一是加强监测员的防灾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7月底和8月初,我专门去了陕南、重庆的三峡库区、四川的地震灾区进行调研,提出要加强对监测员的培训,让他们掌握防灾知识,要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还要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四川有些地方条件好一些,监测员有手持对讲机,也有敲锣、吹哨的,要尽可能给一些补贴。二是受隐患威胁的群众对防灾要明白、要配合。很多地方做了明白卡,把防灾知识告诉群众,把撤离的路线告诉群众,特别是到晚上,一旦有了险情怎么撤,往哪里跑,都要告诉

群众,不然会人心慌慌,撤离过程本身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甚至是伤亡。有很多工作,我们要层层动员,而且要直接落实到基层操作层面。群测群防要把地灾的知识和撤离的路线告诉群众,而且撤离之后不要再擅自返回危险区。群测群防体系要作为一个关键环节抓好。

(三)要密切配合形成防灾的合力。一是要与气象、水利部门配合,关注雨情、水情,做好监测。部里和国家气象局发了一个文,在雨情预报的同时预报地灾的情况,还有一半地级市没有落实,请各个省厅抓紧落实。二是加强与发改委、财政部门的配合,争取在地灾防治工程和经费上予以支持。三是要与交通、铁路、水利、建设、教育等部门配合,各负其责,做好地灾的防范工作。四是要与民政、安监部门配合,做好抢险救灾工作。五是要依靠广大群众群测群防做好地灾防治工作。

(四)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一是全面部署、落实责任。纵向是省、市、县、乡,一直到村,五级责任都要落实。横向各相关部门责任也要落实。二是再排查、勤巡查、常检查,重点是城镇、乡村、人口密集居住点。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全面检查,所以一定要突出人口聚集区,圈定的地灾隐患点一定要划定危险区,纳入到群测群防体系中,加强监测预警。三是加强临灾避险。这是最关键的环节,凡是有地灾威胁的隐患点,一旦有极端气象,或有成灾迹象,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要向当地政府提出坚决避险的建议,要坚决撤离人员,宁可听骂声,不可听哭声,这是最关键的。

(五)要及时有力地处置地灾险情。一旦发生地灾险情,要及时有力地加以处置。一是加强应急职守,及时响应,要敏感,要敏锐。二是各级响应要有各级责任人,一级响应厅长,二级响应副厅长,三级响应是谁,都应该有明确责任人,一旦启动应急响应,相应责任人一定要到现场指挥。三是及时抢险救灾,抢险救灾过程中要防止次生灾害造成新的伤亡。四是及时上报信息,向省、部里上报灾情信息,争取时间抢险救灾。

(六)要加强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地灾防治。宣传也有三个方面请大家关注:一是要宣传地质灾害的特性和防灾的知识,来提高公众防灾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要分析宣传地灾突发频发的原因和地灾的特殊性。三是要宣传成功避险、宣传群测群防监测员的辛勤工作。我这次去陕西、重庆、四川调研,在都江堰和几个群测群防监测员座谈,有一位谈得非常好,他说,我们所承担的是生命任务。听了之后,我觉得他比喻得非常贴切。我们经常讲经济任务、政治任务。群测群防员承担的是生命任务。在后来召开的座谈会上,我说同志们承担着艰巨的生命任务,奉献了智慧,付出了辛劳,守护着生命。这些典型都要加强宣传,提升社会对地灾防治工作的正面认识。

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各个国土资源厅、有关地勘单位,要加强对地灾的分析、研究、总结、规范,与时俱进地改进和创新地灾防治工作。今年“6·28”安顺市关岭县发生的长距离、大体量、快速度的滑坡造成99人死亡和失踪。陕南安康汉滨区大竹园镇地灾,先是一个滑坡,带动了泥石流,造成了29人死亡和失踪。这次舟曲的三眼峪和罗家峪泥石流面积很大,体量也很大,所以地灾防治工作如何与时俱进地改进和创新,给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我们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了一个很大的题目。

同志们,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学习贯彻落实好中央政治局常委会8月10日会议精神,尽心尽力、扎扎实实地做好地灾防治工作,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避免群死群伤、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尽到我们应有的责任。

第二篇:2011.01.07 徐绍史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徐 绍 史(2011年1月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系统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国土资源工作,深入分析和研判形势,明确“十二五”国土资源工作思路,部署2011年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国土资源事业及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主要标志有五点:

一是保障发展用地、用矿,积极参与宏观调控,有力促进了稳增长、调结构。全国实际建设用地供应642万亩,比2009年增加了18%。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等能源资源储量分别增长3.6%、7.1%、5.9%和2.1%。有保有压、合理配臵土地计划指标。严控优势矿产开采总量,扶持紧缺矿产勘查开发。参与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支持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及时出台玉树、舟曲等灾区恢复重建支持政策。

二是管控与激励并举,贯彻节约集约方针,有力保护了国土资源。我们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部署11省(区)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和新疆伊犁河谷地整治等10个重大工程。完成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检查。严格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核减不合理用地约15万亩。全面展开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全国共清理房地产闲臵用地13万亩,处臵10万亩。推动矿山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全国1528个矿区整合任务基本完成,减少矿权3885个。

三是执法监管体系基本建成,土地督察效能不断提高,有力维护了国土资源管理秩序。强力推进2009土地卫片执法检查,首次覆盖全国、首次启动问责。开展77个城市的全程例行督察。开通在线土地督察系统。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重大违法案件。稀土等矿产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初步建成了全面覆盖、全程监管、科技支撑、执法督察、社会监督于一体的执法监管体系。土地和矿产违法违规势头得到遏制,2010年违法违规案件比2009年分别下降2 %和8.3%。

四是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服务抢险救灾,有力保障了民生。全国30个省(区、市)城市住房供地计划近270万亩,比2009年实际供应增加约80%。“三类住房”用地量占计划供应总量的77%。积极探索公租房供地政策。组织14个省区市及7个部属单位,三万多人,赴西南抗旱找水打井,解决了520万人的饮水问题。组织上千名专家参加玉树、舟曲抢险救灾。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000多起,避免人员伤亡近10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近9亿元。

五是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基础工作不断夯实,有力支撑了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基本建成。国土资源战略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十二五”国土资源规划、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扎实推进。二次土地调查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进程加快,矿产资源三项调查取得决定性进展,“两法”修改顺利推进,全面清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习近平副主席视察指导工作为契机,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在全系统部署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强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回顾过去的五年,国土资源系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抗击汶川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年来,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国共批准新增建设用地3300多万亩。土地出让收入7万多亿元。单位GDP建设用地消耗下降29%。新增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56亿吨和3万亿方。新增煤炭资源储量3380亿吨、铁矿71亿吨。

五年来,国土资源保护和监管秩序持续向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5.6亿亩以上。整合矿区6574个,减少矿业权2.6万个。土地矿产违法违规形势逐步好转,尤其是近三年来,违法用地案件总数、面积和占用耕地面积平均下降12%、24%和27%,无证勘查开采矿产案件发生率下降32%。

五年来,国土资源维护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征地补偿标准提高了30%以上,保障性住房供地超过68万亩。在1000多个县开展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成功避让地质灾害3000多起,避免人员伤亡近19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帮助缺水地区解决1000多万人饮水问题。

五年来,国土资源发展后劲日益增强。国土资源四项基础规划全面完成。“两法”修改稳步推进。国土资源调查成果作用日益显现,全国1∶5万区调和航磁工作程度分别达到23%和39%,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

同志们,2010年和“十一五”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部党组向长期关心、理解和支持国土资源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总结“十一五”国土资源改革发展实践,我们的主要体会有四条:

(一)坚持以构建新机制为主线,既抓顶层设计、又抓基础工作统筹布局,为国土资源事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构建新机制为主线、顶层设计和基础工作为支撑,统筹谋划工作布局。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同时展开两方面工作:一是从国土资源发展战略、规划体系、综合改革和制度建设四方面开展顶层设计,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定位、定向、定思路。二是从规划编制、法律修改、资源调查、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等方面摸清家底、打牢基础。两者交汇到新机制这条主线上,形成工作总体布局,精心设计平台和抓手,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以发展的观点和开放的理念,在实践中持续丰富和完善新机制。我们抓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重要契机,不断丰富和完善新机制内容。在促进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落地、服务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和房地产调控等方面,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完善宏观调控和市场配臵机制。在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保护耕地、健全执法监管体系等方面,深化共同责任机制。在总结推广安徽泥河、河南嵩县找矿模式和广东“三旧改造”集约用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拓展了开源节流机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大力推动“走出去”的过程中,探索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国际合作机制。几年来,由于坚持以新机制为引领,明确方向,打牢基础,经受住了大事、急事、难事的考验,工作更加主动,应对更加从容。

(二)坚持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有效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正确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2009年开展了“双保”行动和“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2010年开展 “双保”工程行动,巩固扩大地质找矿大讨论成果。

积极应对,保障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及时出台特殊支持政策,用地供应扩增量、放流量、挤存量,加快用地审批,保障扩内需、保增长与灾后重建项目及时落地。参与宏观调控,坚持有保有压,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用地,严禁向“两高一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项目供地。围绕地质找矿突破,科学部署西藏、青海、新疆、西南三江和大兴安岭等资源战略接替区勘查工作,形成了新疆准东煤田等10大资源基地。

创新规范,保护资源。针对资源保护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强化创新和规范,坚持管控激励、开源节流双管齐下。强化管控性保护,落实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推进建设性保护,开展国家级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以节约促保护,设立节地试点省和示范区,组织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工作。

完善体系,狠抓监管。不断完善“全面覆盖、全程监管、科技支撑、执法督察、社会监督”的综合监管体系。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范围不断扩大,逐步实现全国覆盖。例行督察逐步深入,实现对土地审批、征转、供应、开发、抵押融资全程监督。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做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坚持信息公开、注重社会监督,对违法行为形成强大威慑。几年来,由于坚持统筹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不放松,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其中的特点和规律,有力推动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有效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进管理理念、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转变,为国土资源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从“安于现状不想改、畏首畏尾不敢改、视野狭窄不会改”走向“勇于革思想的命、勇于削手中的权、勇于去部门的利”,自觉促进三个转变,持续深化国土资源事业改革。

1.以“三个转变”为抓手,谋划布局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我们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新型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从单纯的资源管理走向资源、资本、资产三位一体管理。从单纯的数量管理走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理,从单纯满足需求走向供需双向调节。转变管理职能,开始实现从微观走向宏观,从重审批走向重监管,从项目安排走向制度设计。转变管理方式,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科技手段加强资源监管和服务。

2.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促进改革全面深化。持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开展政策制度立改废,取消了七成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和征地制度改革。深化国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矿业权有形市场建设。参与国家综合试验区改革,通过签订备忘录或协议,与地方配合共同探索。强化自身管理方式改革,推进政务公开、阳光行政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高国土资源配臵的质量和效率。几年来,由于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促进“三个转变”,国土资源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

(四)坚持推进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有机交融和深度结合,持续提升干部队伍践行科学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持续巩固深化拓展活动成果,抓住“创优争先”、“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契机,始终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将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深度融合,克服“两张皮”、避免“一般化”、做到“双促进”。

1.抓作风建设提升执行力。围绕主动谋划不够、工作办法不多、协调联动不足、贯彻执行不力等突出问题,大力开展机关作风建设。部党组带头查找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监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广大党员主动对照检查,积极整改提升,带动了机关作风明显改观。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出台实施《关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改进作风增强执行力的决定》,有力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

2.抓队伍建设提升战斗力。近几年,扎实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鼓励和引导党员干部走在前、做表率。探索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大干部交流调整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干部教育培训。在应对自然灾害、服务抗灾救灾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中,全系统上下齐心,服务大局,成效显著。形成了“高效联动、快速处臵”的应急机制,表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高贵品格,凝聚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可贵精神,体现出我们这支队伍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值得总结提炼、发扬广大。

3.抓廉政建设提升公信力。坚持把行政权力监管的薄弱环节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点区位,推进制度创新和源头防腐,把违法违规审批土地和矿业权等腐败易发高发的10个环节作为反腐败的重点,加强对拥有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干部人事权、大额资金使用权岗位的监督。深入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通过做好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体系建设、自查自纠等工作,大力整治土地和矿业权市场以及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努力提升国土资源系统公信力。几年来,由于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交融和深度结合,做到了两不误、双促进,干部队伍践行科学发展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国土资源管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需求侧管理不足,供需衔接不够,实现供需双向调节的任务还非常艰巨。二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滞后,尤其是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缓慢。三是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敏锐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放眼全局,深化认识,正确把握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做好今年和“十二五”时期国土资源工作,我们必须正确研判国内外的新形势和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刻领会中央的新的更高要求,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开好局、起好步。

(一)正确研判国内外形势对国土资源管理的深刻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当前,世界经济呈现两种并存但方向完全相反的趋势,欧洲、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出于对经济紧缩趋势的担忧,采取“注入流动性,维持低利率”对策。经济率先复苏的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面临快速复苏相伴随的物价上行和资产价格泡沫居高不下的压力,采取“收紧货币,进入加息通道”的对策。这种情况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流动性充裕,大宗商品特别是矿产品价格震荡走高,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外资流入一些热点投资领域,对我国宏观调控会产生一定影响。从国内看,今年乃至“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土地和矿产资源需求将持续上升,供需矛盾加大,国土资源管理形势依然严峻。

(二)土地管理多因素叠加,“两难”局面和双重压力日益突出。去年前三季度土地市场总体平稳,量升价稳,但四季度以来持续升温,量价齐升,房地产用地调控仍面临较大压力。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2.7万亿元,同比增加70.4%,城市发展对土地的依赖有增无减,利益分配不合理,社会矛盾突出,土地出让制度亟待进一步改革完善。今年,虽然中央要求,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要防止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但各地加快发展势头强劲,土地需求十分旺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17个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园区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民生项目、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用地需求将明显增加,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土地供给相对不足与土地利用粗放浪费并存,贯彻节约集约方针的难度大。土地执法形势总体趋势向好,但违法违规用地仍然总量大、比例高,从2009卫片执法检查结果看,违规违法占用耕地27万亩,特别是重点工程项目和部分行业用地以及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严重。土地管理“两碰头、一忧虑”的局面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形势更为复杂。

(三)矿产品市场“一松一紧、震荡调整”的格局仍将延续,勘查开发形势趋好。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需求刺激和市场流动性充裕,矿业市场高回报预期增大,矿业投资环境宽松,矿业企业并购重组力度加大,资源全球化竞争加剧。行业垄断特别是寡头对优势资源垄断加剧,跨国公司从垄断铁矿石,到谋求对钾盐等资源的垄断。资本操纵导致矿产品价格震荡走高,价格变化背离供需关系。资源保护抬头,一些国家提高准入门槛,增收资源税等。传统资源大国维持着勘查开发势头,非洲、拉丁美洲、南美洲及我国周边国家资源勘查开发的力度在加大。当前,发达经济体需求微量增长,新兴经济体正处于工业化初期或中期,需求大幅上升尚需时日。我国国内资源需求旺盛,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地质找矿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财政投入和社会投资大幅增加,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面临良好机遇。我国的矿产勘查开发有10-15年的“窗口期”,一方面要利用充足的外汇储备,谋划布局,鼓励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又要利用资源产出国加大合作的愿望,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同时要维护好勘查开发大好局面,规范整顿矿业秩序,加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国内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四)改革在积极探索,但制度创新需要协调磨合。近些年来,各地在国土资源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已经触及一些深层次的核心问题,国土资源改革深入推进的难度加大。从土地管理看,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城市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问题以及完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改革。从矿产资源管理看,矿业权出让、资源开发整合、利益分配问题也需要深入探索,改革规范。从我们自身看,审批制度、管理方式的改革,还需要持续推进。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改革探索既不能等,又不能急,更不能乱,要积极探索,稳妥有序,依法依规。这是因为:一是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本制度,事关全局、事关政治,确实应当十分谨慎,决不能犯历史性的错误。二是深化国土资源改革不可避免涉及相关方面的改革,也受其影响和制约,需要与相关方面的改革协调配合。三是一些重大改革政策实施需要磨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需要磨合,政策理论和政策实践需要磨合,同一时空条件下的不同改革政策需要磨合,不同时空条件下的观念也需要磨合。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凝聚共识,注重与相关改革协调配合,加强制度和政策的对接磨合。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有清醒地认识,就会促进改革探索和制度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

(五)准确把握中央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从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精神看,中央的要求主要是: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二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要求我们完善差别化管理政策,增强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我们健全国土资源要素市场,更好地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求我们不断提升维护群众利益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对中央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六)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对照中央的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土资源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方位、承担的职责、肩负的使命,更加准确地定向、定位、定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事关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事关国家核心利益,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国土资源管理面临保障发展压力、保护资源压力、节约集约压力、执法监管压力、维护权益压力,这些压力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存在。但同时也要看到,压力和动力相伴而生,挑战和机遇时常伴随。应对得当,就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应用的不好,就会错失机会,贻误发展。因此,我们在看到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压力和困难的同时,更要看到所孕育的重大机遇和推进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从国家政策要求看,“十二五”时期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资源供需双向调节、实施节约优先战略,坚持区域统筹开发、城乡统筹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都是加强资源管理和推进改革重大的历史机遇,为国土资源改革发展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从外部环境看,一方面,资源供应的刚性影响逐步加大,特别是“十二五”时期资源供应总量的制约将进一步加大,将倒逼着资源利用方式发生转变,促进资源节约集约约束机制形成;另一方面,全社会的发展理念也在发生深刻地变化,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节约集约道路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自身条件看,近几年来,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工作布局已经明确,地质找矿新机制基本形成,综合监管体系基本建立,信息化支撑平台基本建成,队伍和作风建设明显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

三、明确“十二五”国土资源管理目标任务,扎实做好2011年重点工作

“十二五”时期国土资源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大力实施节约优先战略,显著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保护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主要目标是:

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基本农田稳定在15.6亿亩以上,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建设占用和灾毁足额补充,通过农田整治、村庄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和宜农未利用地适度开发共增加耕地2800万亩,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足额补充。

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扎实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和“358”目标落实,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500处以上,新形成10处以上大型能源资源基地,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全面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实现单位GDP建设用地消耗降低30%以上,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提高3%—5%。

维护民生作出新贡献。优先保障民生用地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政策,全面建立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体系,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违规违法行为有效遏制。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不断健全,国家土地督察制度不断完善,国土资源利用和管理秩序根本好转。

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初步建成。

基本要求是:把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完善政策、主动服务。把强化国土资源保护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战略要求,坚守红线、毫不动摇。把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破解发展与保护难题的根本途径,牢牢把握、大力推进。把维护权益服务社会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准则,勇于担当、不断强化。把加强执法督察维护土地矿产管理秩序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大举措,敢于碰硬、毫不松懈。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强大动力,迎难而上、重点突破。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科学编制规划,着力谋划“十二五”工作布局。各类规划是工作布局和发展的依据,要认真编制好重点规划,统筹谋划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1.编制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研究成果要求,同时抓紧编制完成全国农村土地整治、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防治、陆海观测卫星发展四个专项规划。

2.编制全国国土规划。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谋划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依据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管地。

3.编制国土资源“十二五”科技和国际合作发展规划。统筹国土资源科技工作全局,加强对国际合作的战略谋划、引导和规范。4.编制实施《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国土资源干部队伍素质和执行力。

(二)扎实推进“双保工程”,着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双保工程”行动是落实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重要平台,要持续抓好,不断深化。

1.建立差别化供地政策。一是按照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因地因时制宜制定政策,强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执行力。二是积极探索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差别化用地政策。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规划要求,充分利用部省合作平台,对不同区域实行有区别的支持政策。区分鼓励、限制、禁止类产业,坚持和完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供地政策。针对东北等寒冷地区施工期短和重大线性工程、核电站、水库等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探索实行精细化、差别化管理。三是系统总结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特殊时期及改革试验区中推出的临时性应急措施及特殊政策,及时提升规范为制度性政策。

2.加强和改善房地产用地调控。要科学编制和实施房地产用地供应计划,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确保2011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要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继续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开发利用的动态监管,大力推进闲臵土地整治清理,加大违法违规房地产用地信息公开和查处力度。

3.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要认真总结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经验,年内开展开发区、高新区等各类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的调查清理。要组织实施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调查,加强矿山企业“三率”考核,实施好“以奖代补”工作,运用经济手段支持和激励矿山企业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建设一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基地,实施一批示范工程。深入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尽快建立集约节约指标标准体系,不断丰富内涵,创新形式,推进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4.健全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一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2010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部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耕地保护补偿试点。二要采用信息化手段等有力措施,进一步强化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深入研究重大建设项目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政策,探索耕地占补平衡市场化方式。三要做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和土壤微量元素测评分析成果应用,探索成果动态更新机制,开展耕地质量变化监测试点工作,促进耕地质量保护。(2011-01-07 10:34)5.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农村土地整治与增减挂钩相结合,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去年底《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的通知》已经印发各地,《通知》肯定了农村土地整治的成效和增减挂钩试点的积极作用,核心要求是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1月中旬开始,要按《通知》要求,立即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情况检查。各地首先要进行全面自查、清理,部在此基础上开展一次专项检查。这项工作要力争3月底前完成。要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认真组织实施10个重大工程,落实配套资金和工程监管,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省的建设。同时要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一定要按通知的要求,把增减挂钩和农村土地整治这件利国利民、利乡利城的好事办好。

6.全面强化土地督察和执法监察。一要坚决贯彻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毫不松懈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土地督察工作。推广完善“在线土地督察”系统,继续开展土地审批事项督察和热点难点问题调研,今年完成6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例行督察,加强对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土地调控政策和重点地区耕地保护政策执行情况督察,不断强化对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业务全程监管。二要完善执法监察体系。坚持每季度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一批违法案件。做好2010卫片执法检查和实施问责相关工作。建立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和纪检监察机关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部、省、市、县四级12336举报工作互联互通,及时发现和报告土地、矿产违法行为。全面投入使用土地管理遥感监测全国“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三要继续推进“小产权房”问题清理工作,主动配合做好高尔夫球场清理。

(三)高举推进新机制、开展“358”“两面旗帜”,着力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巩固和扩大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成果要持续深化,持久地抓好。

1.全面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公益性地质工作加强基础地质调查的定位要坚持,主要是加强基础调查。在此基础上要运用地勘基金,积极引入商业资金开展勘查,风险较大的项目要降低勘查风险,予以扶持和政策调控。在找矿潜力大的地区,要整合并合理设臵和出让探矿权,促进资本技术结合和探采一体化,开展整装勘查,实现快速突破。

2.启动实施“358”行动。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宏伟目标已经初步论证,经过去年的准备,从今年开始实施。要落实厅(局)长作为地质找矿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动员全国地勘行业、院校、协会学会、矿业企业等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市场主体投资积极性和地勘单位找矿积极性。一要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和矿产远景调查,争取更多的成矿远景区找矿新发现。二要重点围绕国家紧缺重点矿种,兼顾优势矿产储备,在全国19个成矿区带内开展整装勘查,形成战略接续区。三要大力开展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四要实施海洋地质保障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评价进度。

3.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一是全面实施矿产资源规划。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分区管理和规划准入制度,深化对稀土、钨、锑、萤石、耐火粘土等优势矿种产能和开采总量控制。二要维护良好的开发秩序。巩固强化整顿规范成果,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开采等违法行为,不断提高矿业权人依法勘查依法办矿意识。三要强化对资源开发利用监管。继续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落实矿业权设臵方案制度,全面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和矿山遥感监测核查,不断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理布局和利用。四要开展地勘单位勘查工作质量大检查,大力整顿规范地质勘查秩序。

4.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服务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发展全局,要坚持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崇高的生命任务,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防治工作的最高价值,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结合全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的实施,开展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评价和监测体系建设,继续开展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地质工作要按照更加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要求,大力开拓新领域、延长工作链。继续开展以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为重点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加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服务工作,强化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和地质遗迹保护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进一步推动地热、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持续规范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管理,深入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增强国土资源发展动力。

改革创新始终是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1.继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一是开展城市批次用地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经请示同意后,计划选择部分报国务院批准用地的城市开展试点。二是继续改进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在全面总结已有工作基础上,针对重点建设项目进一步研究改进措施,提高用地审批效率,确保重点建设项目依法及时落地。三是开展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组织实施黑龙江、陕西、贵州三省煤炭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矿业权出让制度。

2.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一是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指导意见和技术规范,全面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力争开展土地统一登记试点。二是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并逐步深化试点工作,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探索缩小征地范围途径和方式,完善征地补偿安臵机制。三是推进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和改革试点。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管理,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加快起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3.深化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一是深入推进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及时出台新修订的划拨用地目录,逐步扩大有偿用地范围。二是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认真总结、规范和完善“限房价竞地价”、“双向竞价”、“综合评标”等多种房地产用地出让模式,推动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租赁制,推动土地供应由“价高者得”的单一目标向完善市场、保障民生等多目标管理转变。三是推进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围绕地质找矿新机制落地和“358”行动实施,进一步完善矿业权管理,规范矿业权协议出让。今年要选择3—5个省,通过部省合作方式,进行矿业权出让方式改革试点。四是建立健全土地和矿业权有形市场。加快推进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矿业权有形市场,确保在今年3月底前省级矿业权交易机构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五是有序开展采矿用地改革试点。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关制度。

4.促进地勘单位改革发展。要抓住当前矿业繁荣的大好时机,持续推进地质勘查单位改革发展,培育企业家,加快企业化,鼓励走勘采一体化道路和技术服务道路。加强政策、信息等服务,积极推动地勘单位“走出去”。按照“整体规划、急需先建、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建精建强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大力推进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注册地质师制度。

(五)夯实工作基础,着力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业务基础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石,要不断加强,持续夯实。

1.推进立法和依法行政。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法》和《矿产资源法》修改及其配套法规的制定。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国土资源系统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的意见。

2.加强调查成果应用。深化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应用,部署开展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监测和城镇、村地籍调查工作。深度开发应用矿产资源三项调查成果,提高矿产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3.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统筹。积极推进金土工程二期立项,深度开发和完善现有应用系统,丰富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数据上图入库,进一步完善综合信息监管平台。

4.提升科技创新与对外合作水平。继续实施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开展先进找矿理论、技术和方法推广活动。筹备好2011年亚太经合组织矿业部长会、2011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以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等重大活动,大力促进地质与矿产资源领域的对外开放与合作。

5.做好新闻宣传和信访工作。以更加广阔的视角,进一步整合力量,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更加认真细致地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着力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

要以推进创先争优工作和“两整治一改革”专项活动为契机,努力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队伍。

1.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工作。按照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交融、深度结合的要求,继续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工作指导和典型引导,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围绕中心、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以创先争优推动中心工作的完成,在完成中心工作中创先争优。

2.深入推进“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变被动为主动,以专项行动为契机,强力推进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开展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交易市场专项整治,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积极推进网上交易和监管,促进建立统一规范的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市场。同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制度“立、改、废”,探索建立适应国土资源管理特点的防控体系。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公信度和满意度,努力实现干部交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办法和结果运用。积极探索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班子协管新机制,提高协管水平。切实加强乡(镇)国土资源所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

关于海洋工作和测绘工作。两个国家局都进行了系统总结部署。总体上看,五年来,海洋工作和测绘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的海洋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接近10%,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国际合作扎实推进,极地和大洋科考工作实现新跨越。2010年测绘工作的主要成就是数字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天地图”网站开通运行,实现了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测绘应急救急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地理信息产业迅猛发展,装备技术水平明显提高。2011年,海洋工作要继续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不断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组织实施好海洋科技重大专项,扎实推进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海洋执法监察,努力开辟极地和大洋工作的新领域。测绘工作要按照“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加快基础测绘、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三基”建设,显著提高测绘服务水平,推动测绘工作实现新跨越。

四、改革创新,善治善为,推动国土资源事业持续发展 国土资源管理“十二五”目标任务和今年重点工作已经明确,任务十分艰巨、繁重,既富有挑战,也大有可为,对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队伍的思想水平、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工作作风是重大考验。国土资源系统上下要改革创新,善治善为,推动国土资源事业在变革中发展、在发展中跨越。

(一)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解放的程度和改革创新的力度。

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力度,不断解放思想,坚定推进改革。

一是要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地方的改革愿望非常强烈,探索十分踊跃。我们要顺时而为、顺势而为,打破思想禁锢、思维定势、行为惯性,争当改革的支持者、实践者、推动者。抓住机遇是领导干部最大的业绩,丧失机遇是领导干部最大的失误。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改革,积极探索破解难题的出路。

二是要着力在转变管理职能上下功夫。当前国土资源领域的改革已经开始触及越来越多的深层次核心问题,其关键是要持续、深入转变管理职能。部、省两级都要进一步把权力和责任放下去,把服务和监管抓起来,削权去利,转变职能。就目前突出问题来讲,要特别注意着力改革资源审批和市场配臵制度,进一步缩减行政审批事项,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以坚定的决心和坚韧的毅力,攻坚克难,锐意开拓,冲破凝固化的管理模式,使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三是要关注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谋划新对策。我们在推进“双保工程”、地质找矿等重大工作中,在推进各项重大改革过程中,要敏锐感知新情况,迅速应对新问题,及时提出办法,不断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尤其对中央的要求、地方的需求、群众的期盼、舆论的关注要保持敏感,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更要高度敏感,主动作为,改革创新,推动工作,防止由于工作滞后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影响、埋下隐患。

四是要积极稳妥,把握进度。要注意克服随意突破法律和改革没有空间两种倾向,妥善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依法行政和改革创新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进度。要通盘考虑、统筹设计,坚持“全面探索、局部试点、封闭运行、结果可控”,确保改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五是要及时梳理总结改革经验。近年来,各地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城市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矿业权市场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取得一定成效。要对此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把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提炼上升为制度规范,健全完善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同时也要注意查找和分析问题,改进和提升工作。总结改革经验要常态化,上级机关、试点单位都要注意及时总结积累经验,搞好政策储备,实现良性循环,扩大改革的综合效用。

(二)协调联动,统筹推进。国土资源系统层级多,领域宽。做好国土资源工作,必须强化协调联动,落实共同责任,努力形成团结协调、齐心协力、责任共担、共同发展的局面。

一是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总体来看,国土资源系统各个层级联系非常紧密、沟通非常顺畅,但也存在改革举措和重大部署上下联动不够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衔接。上级部门要充分理解、体谅地方和基层巨大的发展压力,从安排用地计划、部署地质找矿、提高审批效率等方面,真心实意支持地方发展。下级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部里的决策部署不符合实际情况,地方的同志要及时反映问题,机关的同志要切实改进。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进一步丰富、畅通信息上下传递的管道,努力实现无障碍沟通,为协调联动打下基础。近年来,部与一些省份签署实施合作协议取得好的成效,但总体上看,无论是部里的指导还是地方的落实,都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要通过共同开展评估等抓手,使部里的指导更加有效,省里的执行更加有力,协议的落实更富实效。今年部将在各地部署土地审批制度、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矿业权出让方式等一批改革试点,部省上下要加强联动,协力推进,确保实效。

二是要左右互动,赢得支持。国土资源利用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广泛发动和凝聚力量,推动国土资源从“一家管、大家用”走向“大家管、大家用”,形成全社会都来支持、推动国土资源管理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要与相关方面用心用力沟通协调,持续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和凝聚共识。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重视和支持。国土资源部门要主动为相关部门服好务,促进相关部门落实耕地保护、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共同责任。要正确认识和引导舆论,特别是要运用和发挥好主流媒体作用,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国土资源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是要搞好政策磨合,强化协调统筹。从目前我们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看,政策磨合、协调配合的问题比较突出,解决不好往往严重影响工作开展。我们要加强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与城乡二元体制、财政体制、投资体制等相关制度改革的协调配合,围绕重大政策的制定实施,充分利用好各类综合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平台,加大与相关部门、层面对接磨合力度,促进思想上有共识、政策上相配套、行动上能协调,切实增强政策制定和施行的统筹性、协调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调研,关注基层。

基层是国土资源系统的终端,是国土资源大厦的基石,也是国土资源工作状态和成效的晴雨表。关注基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是方法论,也是价值观。只有加强调研、关注基层,才能防止脱离实际,才能与群众心心相连,才能真正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一是要加强调研,了解基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调查研究,这对机关来说至关重要。深入基层不多,了解实情不够,情况若暗若明,对错心中无数,是制约我们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重大改革举措的推出,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监管和服务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来展开。调研的对象要宽,不能局限在本系统,要因地制宜覆盖地方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市场主体、行政相对人、各界群众等广泛群体,增强调研的系统性与客观性。调研的方式要活,走下去、请上来、委托、问卷、座谈,甚至读报纸、看报告、回老家探亲等都是好的方式,只要留心、用心,工作、生活各个环节都是调查研究。调研的作风要实,要提倡蹲点调研,扑下身子沉下去,把情况摸清楚,把问题研究透。部机关设立基层联系点,督察局设立基层监测点,都是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的好方式,要进一步扎实做好,使基层鲜活的信息能即时反馈上来,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要加强对调研获取信息的分析,抓住最本质、最重要的信息,把握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更好地作出决策、推动工作。

二是要理解支持,关注基层。县、乡国土资源工作者直接面向服务对象和基层群众,直接面对具体的矛盾和问题,工作任务很重,压力很大,付出很多辛劳,承受很多压力,很不容易。对中央政策的落实主要靠基层,对人民群众的服务主要通过基层,探索实践主要也在基层,工作经验主要出自基层,难处也往往集中在基层。我们要更多地理解基层,体谅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基层的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在制定出台政策措施时要尽可能突出针对性、体现差别化,以便于基层更好地贯彻落实。基层同志探索实践的热情很高,上级机关的同志要给予理解和支持,加强指导和帮助,对改革创新的举措,不要轻易否定。要努力解决基层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改善基层的工作条件,真心诚意为基层服务。

(四)履职尽责,善治善为。

我国政府管理职能正在经历从单一经济发展目标向经济社会多元发展目标的深刻转变,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不能老作为、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要与时俱进,善治善为,既要有智慧、有办法,又要有品德、有操守,不断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政策的适用性、服务的有效性。

一是要依法行政,服务民众。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的要求,从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监督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升行政效能和综合效用。要严格依法依规办事,依法依规管好用好国土资源。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阳光行政,大力提升行政工作透明度,切实压减自由裁量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高度关注社会公众的反应和评价,及时发现、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始终怀着对群众的满腔热情,从群众的需求、关注、期盼出发谋划、部署、推动工作。农村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征地补偿安臵、房地产用地调控等工作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下更大的力气、费更多的心思去做好。

二是要防范风险,掌握主动。当前,国土资源管理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敏感度也在不断增强。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强化风险意识,加快建立全程动态风险评估防范机制,最大限度地提升政策举措的正面效用,减少负面影响,同时也防止身陷矛盾漩涡,陷于被动。在谋划工作、制定政策时,要开展预评估,对政策实施效果包括社会舆论反响做出综合研判,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在推动工作、实施政策中,还要注意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工作、完善政策,增强政策实效,提升政策效能。

三是要狠抓落实,增强执行力。从思想到行动、从认识到实践往往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下功夫搞好工作布局,完善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特别是要积极探求合适的路径,搭建有形的平台,设计有效的抓手,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搭建起由知到行的路径、桥梁,使工作思路和原则要求真正落地、产生实效,实现良性循环、良性互动。这需要用心,需要智慧。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狠抓落实,重点工作要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尽职尽责了,就能善治善为。

同志们,国土资源管理使命神圣、责任重大。在当前特殊的发展阶段,面对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我们一定要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充沛激情、锐意改革的坚定决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国土资源工作新局面,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元旦刚过,春节将至,我代表部党组,向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家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第三篇:徐绍史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徐绍史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现场会上提出——加强统筹建用并举提速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规范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

11月9日上午,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上海拉开帷幕。会议的主题是观摩、学习上海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典型经验,回顾、总结近年来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果,并部署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部信息中心领导小组组长徐绍史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信息化建设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规范和创新管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以加强统筹、建用并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运用科技手段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王世元主持会议。上海市副市长沈骏致辞。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信息办主任冀文林出席会议。会议还邀请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

徐绍史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上海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其主要经验在于系统设计、综合集成,建设了一个公开透明的交易市场,架构起一个覆盖地下、地表、地上的“数字城市”,运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加强监管监测,服务社会公众。他认为,上海市为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树立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徐绍史说,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社会公众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愈来愈高,建设服务型政府也愈来愈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可以说,信息与现代传媒的迅猛发展是催化剂,社会和公众的期望要求是助推器。政府自觉应用信息化手段转变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又是一种内驱力。处于这样一种复合的内外联合的驱动形势中,信息化建设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针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徐绍史指出“成效要充分肯定,问题要认真解决”。他说,近年来,以“金土一期”和“数字国土”为依托,立足于网络、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主要领域的信息化工作,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取得较明显的成效,突出体现在五方面:网络架构已经基本建成;各项应用建设不断深化和拓展;以“一张图”为基础的信息资源库初步形成;数据采集和监管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已经形成了一支精通技术、熟悉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队伍。实践证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国土资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和创新,增强了业务监管能力,提升了系统形象,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发挥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依然突出,体现在:统筹的力度不够,网络的覆盖面不宽,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不够,数据的积累、更新、开发、利用跟不上,服务质量和效率还不高。

徐绍史强调,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化手段对国土资源管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第一,要坚持规范和创新管理方式的原则。计算机网络技术最本质的内涵,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改变传统层层关卡书面审核的工作方式,使公众能够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政府的信息和服务,使政府机关之间,政府和社会之间,政府和公众之间能够通过网络实现沟通,同时向公众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但是当前政府改革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且从发展趋势看,必将进一步带动政府管理方式和机构改组重构的深刻变革。正是基于这么一种认识和判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规范和创新管理。只有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我们才可能有紧迫感,有自觉性。

第二,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这是信息化建设非常成功的经验,需要大家坚定不移地贯彻始终,否则信息化建设就会偏离方向。国土资源管理担负着参与宏观调控、强化监测监管,服务社会公众的艰巨任务,它愈来愈需要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指导方针来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两种现象:一是超越需求的技术主导倾向;二是满足不了需求的滞后的技术性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化建设的机构和队伍首先要致力于捕捉和发掘需求。

第三,要坚持加强统筹、建用并举的原则。要注意克服来自理念和体制上的障碍和阻力,在加强统筹过程中,将中间桥梁的问题解决好、衔接好,避免分散、重复建设。建用并举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要适时并轨,这样才能保证应用不断推进,真正使整个信息化建设“统起来、连起来、用起来、活起来”,见到成效。

针对下一步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任务,徐绍史指出,当前我们要总结好“金土一期”,明确任务,更好地实施“金土”二期,进一步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具体要抓好八项工作。第一,以“金土”二期为抓手,大力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第二,抓好国土资源“一张图”的建设,形成核心数据库。第三,抓好办公业务网络系统建设。第四,抓好综合监管网络系统建设,形成综合监管的平台。第五,抓好门户网站和网站体系建设。第六,抓好网络建设。第七,抓好应用系统的整合开发和应用。第八,抓好地质信息服务的集群化产业化。

沈骏在致辞中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说,上海规划国土资源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分散建设进入到集成建设,集成共享的新阶段,基本形成了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运用、信息化环境联动发展的格局,为国土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十分必要的技术支撑。下一步,上海将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国土资源管理的融合渗透,在更高层面上推进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不断推进业务流程重组,拓宽应用领域,完善应用功能。

与会代表参观了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指挥监测中心。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等十家单位分别作了典型发言。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成果展览。

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全国31个省(区、市)、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国家土地督察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以及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及信息技术部门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王世元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现场会总结讲话中提出——以信息化推动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化

11月10日下午,为期两天的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上海结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王世元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信息化关系国土资源职能的创新和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国土资源信息化要认真学习贯彻徐绍史部长重要讲话精神,顺应潮流,统筹规划,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推动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化,不断开创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

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信息办主任冀文林主持会议。王世元说,这次会议既是一次现场交流会,也是一次国土资源工作进一步完善思路、明确方向和任务的部署动员会。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总结交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经验,分析形势,部署工作,主题集中,任务明确,很有特点,富有成效。特别是徐绍史部长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指导推进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系统上下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就学习贯彻徐绍史部长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新形势下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王世元提出三点要求。

王世元强调,要认真学习徐绍史部长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做好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认清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国土资源管理创新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坚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深刻理解信息化在新形势下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中具有的特殊重要意义。要深刻理解部党组对十年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充分肯定,看到这些成绩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国土资源信息化事业。要深刻领会徐绍史部长讲话对当前信息化面临瓶颈问题的客观分析,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切实把信息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力气切实研究解决这些突出问题。

王世元强调,要深刻领会徐绍史部长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关键环节。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在推进中发挥作用。“规范和创新管理方式”是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是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加强统筹、建用并举”是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这是对信息化工作的基本定位和原则要求,必须始终坚持。国土资源信息化要有更高的站位,切实发挥其在“四个转变”中的支撑作用。

二是必须突出重点,在推进中统筹建设和发展。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以金土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做好国土资源“一张图”、办公业务网络系统、综合监管

网络系统、门户网站体系、四级网络、系统整合开发与应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等七项重点工作,切实使信息化发挥统筹、联动、实用、快捷、准确的作用。

三是立足长远,在推进中抓好“十二五”谋划。各地要全面总结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开展信息化情况调研,准确掌握全面情况,密切跟踪国际信息技术发展动态。要适应新形势,按照这次会议精神,明确指导思想和长远目标,注重统筹衔接,不断完善总体技术体系和架构。

王世元强调,全面贯彻徐绍史部长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信息化工作的落实。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单位一定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领导班子要把信息化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摆上议程,与中心工作同步部署和安排,强势推进。一把手要亲自抓,亲历亲为,既挂帅又出征,切实解决信息化工作的经费、机构、人才等问题。要加强制度建设。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纳入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公务员考核指标体系中,使信息化成果从可用可不用变成必须用,从被动的用变成主动的用。要抓协调配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各司其职,协调联动,使每个人都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支持者、实践者和执行者。业务部门要以信息化的理念思考和推进业务工作,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信息化建设,与技术支持单位沟通,在需求分析、系统建设和成果应用等方面负起责任,起到主导作用。

二要突出统筹规划。信息化建设必须开展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各地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深入剖析问题,梳理分析原因,围绕信息化统起来、连起来、用起来、活起来的要求,立足于整合联动,上下贯通,加强统筹规划。要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加大规划的刚性约束,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三要搞好指导检查。部信息办要加强对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检查,抓好徐绍史部长讲话精神的分解落实,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检查,工作有落实。加强对信息化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系统用户的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

四要广泛交流宣传。各地要以开放的思维,请进来,走出去,与兄弟单位建立横向联系,对其他地方好的做法,甚至是应用系统进行移植,资源共享,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建设。特别是要注重避免超越需求的技术主导和满足不了需求的滞后的技术建设。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创造国土资源信息化良好发展环境。

国土资源信息化八项任务

这八项重点任务分别是:

一是以金土工程二期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要抓紧做好金土工程一期竣工验收。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管理的中心工作,着眼于电子政务对管理决策和服务的支撑能力建设,站在全局高度,设计好金土工程二期的总体框架。抓紧开展需求调查,编制需求分析报告。严格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立项程序,抓紧开展金土工程二期的立项工作。各地也要积极与当地信息化主管部门沟通,加快推进金土工程二期立项的相关工作。

二是积极推进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加强第二次土地调查等专项调查与数据库建设的统筹,按照统一标准加强数据的整合集成。建立数据汇交更新制度和共享共用机制,不断增加数量、扩展容量、提高质量,充分反映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潜力,做到资源状况“一览无余”,资源家底“心中有数”。对于支撑决策服务、监测监管和社会服务的各类数据必须集中汇交,并按照“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及时进行数据更新,保持数据的现势性。三是抓好办公业务网络系统建设。办公业务网络系统建设的核心是网上办公,适时并轨,在线服务。这方面部机关本身的任务很重,部机关要带头。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要下大力气抓好全业务、全流程的网上运行,基于统一电子政务平台集成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尽快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县级以上单位无死角,逐步向乡镇国土所延伸。

四是完善综合信息监管网络系统。要扩大业务覆盖面和地区覆盖范围,把包括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土地利用、土地权属、补充耕地、探矿权、采矿权、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矿山开发利用统计、地质灾害、执法监察在内的资源状况、资源收益、管理行为等信息全部纳入监管平台进行监测、监控和监管,并以此为基础,加强数据综合分析和比对研究,有效服务于宏观调控。

五是建立国土资源网站体系。部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各单位、各专业网站,解决网站建设小、散、乱的问题,建立统一的对外信息发布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整合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对外服务网站信息,加强信息的汇总和统一发布,提高信息更新频率,建立更加实用的门户网站和服务社会的大窗口。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明年全面建立对外服务网站。六是加快四级国土资源网络建设。网络建设要尽快实现全覆盖,形成规模效应。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尽可能利用已有资源构建省以下的三级网络,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与主干网进行对接。省以下三级网络最迟于明年做到全覆盖,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向乡镇延伸。要用好网络资源,全面实行远程电子申报和信息直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推行视频会议,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七是加强应用系统的整合开发与应用。要通过强化应用,不断发现新的需求,带动系统的整合开发和升级改造,从而不断规范和创新行政行为。主管部门要做到强行推,业务部门要积极主动用,技术部门要做好支撑服务,三位一体,密切配合,才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把我们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转变过来。

八是推进国土资源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要借鉴上海等地的经验和做法,凡有条件的,都要整合地下、地表、地上等各类国土资源信息,创新服务方式、集中显化成果。面向不同层面用户需求,提供数据服务,逐步形成权威的信息产品。加快馆藏成果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土地登记信息等资料的数字化建库工作。对于社会影响大、各行业有广泛需求的国土资源调查成果,适时开展数据产品的分发服务。当前,要重点开展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和地籍信息查询服务。

第四篇:汪民副部长在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在2015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汪民

(2015年4月23日)

同志们:

在各地陆续开始进入主汛期之际,我们召开2015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和国家防总201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减灾委全体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4年防治工作,分析研判形势,安排部署今年汛期地灾防治工作。

刚才,广西、四川两省(区)国土资源厅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讲的都很好。广西国土资源部门在3月19日桂林叠彩山景区发生崩塌后,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和核查,做了大量工作;四川2014年防灾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地质灾害仅导致7人死亡失踪,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低。中国气象局矫梅燕副局长,通报了气象情况,对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等

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受姜大明部长委托,我代表国土资源部讲几点意见。

一、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国土资源系统积极努力,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们主要强化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研判部署,精心谋划全年工作。年初厅局长会议提出总体要求,2月召开趋势会商会研判形势,3月印发通知全面部署,4月召开视频会议重点部署,汛期组织专家巡回指导,及时通报重要险情灾情,形成规范化、程序化的常态化管理。联合交通运输部和国家铁路局,加强铁路公路沿线及在建工程地质灾害防范。

二是强化隐患调查,突出巡查排查复查。在完成全国2020个山地丘陵区县(市、区)1:20万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基础上,推进1:5万详细调查。截至目前,已完成811个县(市、区)的详查工作,完成19216处隐患点的勘查工作,共查明地灾隐患点295402处,威胁人员1917.15万,已全部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全国33万多名群测群防员,在汛期等重点时段及时开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和震后全

面排查。

三是强化监测预警,扎实推进群测群防。与中国气象局继续密切合作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制作预警产品165份,通过中央电视台和网站发布预警信息233次。全国31个省(区、市)、323个市(地、州)、1880个县(市、区)也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体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增强广大群众特别是群测群防员的辨灾、防灾和避灾能力,深入部署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全年培训近296万人次,开展应急演练27885次,参演人员228万。认真总结推广湖北秭归沙镇溪镇滑坡、四川丹巴东谷泥石流等成功应急避险经验。

四是强化应急处臵,及时有效应对。全年32次派出工作组,赴重点地区督促指导工作。组织200多名区片应急专家驻守重点地区,指导地方开展应急处臵。针对各地灾情险情报告,部启动应急响应16次,及时派出专家组指导抢险救灾,全年未出现二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事件。2014年,各地共派出专家组4300多人次,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五是强化综合防治,全面提升防御能力。在2013年开展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试点基础上,与财政部联动,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增加湖南、四川、甘肃三省为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省份,中央财政支持资金31亿元。建成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432个,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

力进一步增强。

2014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0907起,造成400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54.1亿元。与2013年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29%、40%和47%。同时,全国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417起,避免人员伤亡3.37万人,挽回经济损失18.1亿元。三峡库区连续12年实现地质灾害人员零死亡,汶川、芦山、玉树、漳县岷县等地震灾区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组织,得益于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国土资源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群测群防监测员的不懈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姜大明部长,代表国土资源部党组,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长期奋战在地质灾害防治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防治工作要主动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牢牢把握并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一,主动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要求。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为依据,坚持依法防控、依法履责、依法决策,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要明确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防治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格局。不能简单地认为地质灾害防治是国土资源部门一家的事情,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要是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要以此清晰定位,明确地质灾害防治事权划分和责任边界,细化实化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规范应急处臵的主体、程序、权限与责任,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考核评估和责任追究。

第二,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优化、社会和谐,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地质灾害的社会影响不断加大。必须探索实施更加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减灾管理,应对多发频发的地质灾害,最大程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是结合我国实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在此基础上,引入地质灾害保险制度。二是在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探索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红线,危险区红线内禁止规划建设新城镇和村民居住点,已有群众尽快搬出,或采取治理及预警措施等。三是创新思

路,积极引导和引入各类资金资本,统筹地质灾害治理、新农村建设、土地整治、增减挂钩等政策,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综合治理。

第三,主动适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要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行政效能。部已取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制度,但这不意味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这项制度取消了,而是要求我们转变管理思路和方式。各地要建立定期抽查和通报制度,对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进行检查监督,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管。要坚持防灾和救灾两手抓。既要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体系,及时修订各类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应急反应机制,切实提高应对重大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的能力;更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培训教育,强化综合治理,增强防治能力和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与避险能力。

第四,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时代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要求。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迅速发展,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广泛应用,信息传播呈现主体多样化、工具移动化、渠道立体化、范围扩大化等特点。地质灾害防治群众关注度高,社会敏感度强,加强新闻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尤为重要。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公开力

度,完善信息发布制度,丰富信息发布内容,提升信息发布时效,特别是突发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生后,要加大敏感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力度。要利用各种自媒体,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常识,既要大力宣传防灾减灾实践和成效,也要宣传地质灾害突发性、隐蔽性的特点,积极传播正能量,为防灾减灾营造良好氛围。

三、清醒认识、正确对待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 今年汛期,从趋势预测判断来看,地质灾害发生较去年有加重趋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从地质灾害自身特点来看。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强和动态变化的特点,导致发生时往往突如其来、防不胜防。由于受到调查精度和尺度的影响,还有很大一部分的隐患点未被查出或威胁范围可能更大。已发现的隐患点不容易防控,仅对已发现的隐患点进行防控也还远远不够,这使得我们防灾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

二是从外部因素来看。近年来,强降雨和局地暴雨天气等极端气候事件十分频繁,加之破坏性地震时有发生,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同时,人类工程活动愈加强烈,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力度越来越大。虽然从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来看,降雨和地震是主要原因,但许多地质灾害的发生或多或少都有人为活动的因素,有的甚至是致灾的主要因素。

三是从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看。虽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近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我们工作的精度、广度、深度还不够,隐患认识不清、判断不准,地质灾害又大多发生在老少边穷的山区,既做不到对隐患点都进行搬迁避让,也做不到都进行工程治理,难以彻底消除隐患;部分企业、施工单位仍然对防灾重视不够,还存在工棚选址不当、临灾避让意识不强、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等问题,导致在建工程现场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地质灾害科学、技术研发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治理工程技术标准体系亟待建立,新技术示范应用不够,监测预警技术仍需完善,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山地丘陵区县(市、区),缺人员、缺机构、缺经费、缺技术支撑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时刻绷紧防灾的弦,在工作中做到“三克服和三不怕”。

一是克服侥幸心理,不怕苦。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必须克服侥幸心理,严防工作走过场、摆形式、不扎实、不细致。地质灾害会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往往就在一念之差,稍有懈怠、疏忽和大意,就会酿成大灾。在基层,地质灾害年年防,日日防,下雨天,道路泥泞湿滑,一般人都在躲雨、避雨,我们的防治人员却必须冒着大雨,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现场监测。地质灾害隐患大部分又都位于高山峡谷地带,现场排查、调查,必须人员到点,工作到位,十分劳累,但是为

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了防灾责任,必须一趟一趟跑,必须不辞辛苦。

二是克服麻痹思想,不怕繁。一些地方这些年工作比较到位,地质灾害发生较少,上级领导也给予了表扬和肯定,这时候很容易产生麻痹思想,觉得自己该干的都干了,可以松口气了。实际上可能正好相反,地质灾害正在某处酝酿,一旦遭遇强降雨等因素,就有可能发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必须坚决克服麻痹懈怠思想,时刻做好应大急、抢大险的各项准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繁重,隐患点多面广,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建立群测群防制度,开展知识宣传培训教育,编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从年初到年尾,事情很多。必须不怕繁琐,忠实履责,该建立的制度必须建立,防灾措施责任必须到位。

三是克服疲劳情绪,不怕难。地质灾害有一个特点:面上时有发生、点上多年不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是世界性的难题。这些年各地抓得都很紧,但就具体点上来说,是年年预防,总喊狼来了,但往往是狼还是没有来,容易使干部群众产生疲劳情绪,由此带来的工作难度不断加大。要正确对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气馁、不退缩,克难求进,坚持“宁可防空、不可空防”的工作态度,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做群众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工作是生命任务,来不得半点侥幸和懈怠,狼不来也要防,尽最大努

力减少狼一旦来了就有可能造成的生命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是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实践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振奋精神、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打赢地质灾害防治这场硬仗。

四、扎实做好2015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开局之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部年初通报了各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情况,今后每年初,我们都将对各地工作进行通报,希望大家都认真看一看,横向、纵向比一比,找一找差距和位臵,更好地推进工作。之后,我们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希望各地按照《通知》的要求,一项一项、一件一件地落实好。这儿我再重点强调几点:

一是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这是我们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四川省去年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好的防灾效果,与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来对待,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到现场、直接部署工作有密切关系。省级财政收入排名靠后的贵州省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省88个县市区的地质灾害详查,也是因为这项工作得到了

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特别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重点省份,要积极主动地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本省(区、市)地质灾害情况、工作进展,以及国务院和部里的相关要求,为推动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加强高标准“十有县”建设。部里推动开展高标准“十有县”建设,是希望以此为抓手,切实加强基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能力建设。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长远性、打基础的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措施政策,指导和支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市、区),加强高标准“十有县”建设,解决长期制约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瓶颈问题。陕西省通过编制建设指南、重点县示范推广、出台奖励政策措施、召开现场会等方法,建设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各地借鉴学习。

三是加强群测群防。在目前阶段,群测群防是有效、可行的防灾手段,在避免人员伤亡上发挥了重大作用。群测群防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必须长久坚持、持之以恒。群测群防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群测群防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素质与水平。各地要进一步落实监测责任,向社会公布公示所有隐患点的监测人员和管理责任人员名单与联系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服务方便群众;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监测人员的辨灾、避灾和应急组织能力;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助,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重点时段和地区工作。要以汛期为重点时段,以三峡库区、西南山区、地震灾区为重点地区,特别是在建水利、水电、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和旅游风景区等人员密集区,指导监督水利、交通、旅游等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认真汲取近年来各种类型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事件教训,创新机制,落实责任,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切实避免地质灾害导致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五是加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初步统计,全国各级财政每年投入地质灾害防治的资金近200亿元,要用好管好这些资金,确保发挥最大的防灾效益。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销号制度,实现动态管理,通过地质灾害威胁人口减少数、防治项目完成数等可量化的指标,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确保防治效果。编制出台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规范立项、评审、组织实施、验收和维护等工作程序。要避免资金项目多了,工作上去了,干部却倒下去的情况。特别是中央财政支持开展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湖南、四川、云南、甘肃省,要不断强化组织检查监督,分析存在困难与问题,按要求上报进展情况,确保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六是加强知识宣传培训演练活动。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和应急演练可取得明显的防灾效果,能确保灾害来临时有条不紊地予以应对。今年,各地要继续在6至

9月集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特别要认真总结以往成功预警避险案例和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予以推广。对威胁10人以上的隐患点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应急预案。部计划5月份在四川丹巴召开地灾应急避险现场会,进一步总结成灾、预警、避险规律,推广四川丹巴东谷泥石流灾害成功应急避险经验。

同志们,汛期即将到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任务光荣而艰巨。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扎扎实实做好2015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全市防汛紧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全市防汛紧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刚才,市水利局XX局长传达了省政府XX三市防汛工作座谈会精神,市气象局XX局长通报了7月13日-14日及后期强降雨预测情况。下面,我简要强调几点意见:

一、思想一定要重视、再重视。

七月、八月是XX历史上受灾最多、灾情最重、伤亡最多的月份,1983年“7.31”、1998年“7.12”、2000年“7.13”、2010年“7.18”和2007年“8.7”、2012年“8.7”、2013年“8.29”等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因灾死亡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今年是厄尔尼诺现象破坏力最大的一年,特别是进入主汛期以来,我国长江流域多省份持续遭遇暴雨袭击,多个县市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已经超过1998年特大洪水,多地受灾严重。当前,防汛已进入最关键时期,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的思想准备,迅速进入临战状态,严阵以待,夯实责任,落实措施,全力以赴抓好主汛期防汛和当前强降雨应对防范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责任一定要夯实、再夯实。

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从严从实抓好防汛工作。各县区要认真落实“县区领导包镇办、镇办干部包村组、村组干部包重点户”的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防汛责任体系。县区包联领导要及时了解所包抓镇办的防汛工作情况,研究解决防汛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督查落实各项防汛措施;镇办领导和包村干部要全面负责包联村组的防汛工作,落实各项具体防汛措施,组织开展排查防范;村组领导和干部要蹲点驻守,帮助包联户做好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要夯实人群聚集区、移民安置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敬老院等重点部位监测责任,“五保户”、“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管护责任,做到重点部位监测到位、重点人群监管到位。

三、措施一定要加强、再加强。

要突出工作重点,把防范措施全面落实到位。一是预警要到户、到点、到人。通过短信、电话、进村入户等多种办法、多种措施,及时灵通信息,把预警信息传达到每个角落、每个人头,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面覆盖。一旦发生洪水预警和撤离命令,各通信部门必须无条件地及时向所有手机用户发送雨情、汛情、险情信息,不得以行业管理要求推诿扯皮,否则要严格处理、严肃追责。二是院户联防要落到实处。抓好共防联防,把院户联防作为应对山洪地质灾害最有效、最有力的措施,健全完善“有中心户长、有应急队伍、有防抢撤预案”的院户联防机制,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三是责任到人要落到实处。重点地段、重点人群的预警、撤离责任要夯实到人,一旦发生暴雨预警,包抓干部要第一时间到岗、到位,有力有序开展工作。四是提前转移要落到实处。要坚持生命至上,把确保不出现人员伤亡作为防汛工作的第一任务,一旦发生险情,适时启动预案,果断提前转移,确保不出现人员伤亡。主汛期,农村“五保户”必须采取敬老院集中供养安置;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要采取监护人监护、投靠亲友等方式,提前安全转移。市县区民政部门要做好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安排。五是隐患排查要落到实处。主汛期和每次强降雨后,各县区和各有关单位都要组织开展防汛隐患拉网式大检查,组织有关专家和专职人员,全面排查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存在的隐患。对排查出的问题隐患,要及时整改到位。六是预泄腾库要落到实处。XX水电厂、各大水库要按照汛期调度运行计划进行调度,在充分考虑下游防洪能力的前提下,提前加大泄量,腾足库容,确保不超过汛限水位。

四、纪律一定要严明、再严明。

市政府督查室、市纪检监察部门、市防汛办要进一步加大明察暗访、督查通报和提前问责力度,重点督办预警措施是否到点到户到人、院户联防措施是否到位等责任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发现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处置。

五、指挥一定要有力、再有力。

各级气象、水文等部门要加强雨情、水情预报,加密监测,及时提供准确、有效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各级防指要科学会商研判,科学指挥安排,及时发出指令,组织和指挥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保证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全市各级防汛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应急值守,确保有2名以上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在岗在位,坚决不能出现擅自脱岗、离岗。要规范灾情信息报送,严格按照“归口核实、防办汇总、县区政府审定、统一口径、归口上报”程序报送,确保灾情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六、要抓紧制定抢险救灾预案。

市政府即将下发XX市抗洪救灾工作预案,各县区也要抓紧制定抗洪救灾工作预案,明确基础设施、抢险救援、生产救灾、应急保障、医疗卫生、安全保卫、宣传报道等工作组职责,确保一旦发生洪灾,抗洪救灾指挥体系高效运转,抢险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同志们,形势严峻,时间紧迫,请大家迅速行动起来,迅速进入临战状态,从严、从细、从快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下载徐绍史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徐绍史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徐祖远 在全国深化安全管理体系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抓体系促发展 开创水上安全工作新局面 ——在全国深化安全管理体系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徐祖远 2011年3月14日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召开......

    徐绍史讲话(务虚会)(精选多篇)

    经过紧张热烈的讨论,12月20日下午,在京召开的国土资源部党组务虚(扩大)会议对形势“怎么看”、工作“怎么干”进行会议总结。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主......

    在防治地质灾害工作会上的讲话

    在防治地质灾害工作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在今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召开 徐绍史作工作报告

    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召开 徐绍史作工作报告 提出完善打造“六大平台”、实现“六个目标” 1月7日,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召开。(于洪奇 摄)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

    徐绍史同志在2012年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乘势而上 攻坚克难 把国土资源工作推向新高度 ——徐绍史同志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1月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历......

    徐绍史在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9月16日)(5篇)

    在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徐绍史 (2011年9月16日) 同志们: 我们开了两天会,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三次重要讲话精神,大家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谈体会,讲认识,......

    在集团公司安全环保紧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精选五篇]

    在集团公司安全环保紧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廖永远(2009年12月11日)同志们:今天召开集团公司安全环保紧急视频会议,主要目的是针对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

    徐绍史部长在2012国土资源会议上的讲话(写写帮整理)

    2012年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专题 1月7日~8日,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在京隆重召开。大会总结2011年国土资源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研判今年工作面临的形势,对2012年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