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
号)
决定要求:
“开展对存量建设用地资源的普查,研究制定鼓励盘活存量的政策措施。严禁闲置土地。农用地转用批准后,满两年未实施具体征地或用地行为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已实施征地,满两年未供地的,在下一年度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时扣减相应指标,对具备耕作条件的土地,应当交原土地使用者继续耕种,也可以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耕种。对用地单位闲置的土地,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禁止非法压低地价招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依照基准地价制定并公布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标准。协议出让土地除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程序外,出让价格不得低于最低价标准。违反规定出让土地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以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追究刑事责任。”“严格依法查处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当前要着重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滥用行政权力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问题。要加大土地管理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非法批地、占地等违法案件。建立国土资源与监察等部门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既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又查处违法责任人。典型案件,要公开处理。对非法批准占用土地、征收土地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照《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行政处分暂行办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非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还必须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国土资源部提供)
第二篇: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V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去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清理各类开发区,切实落实暂停审批农用地转用的决定,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了积极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但是,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成效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因此,必须正确处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努力盘活土地存量,强化节约利用土地,深化改革,健全法制,统筹兼顾,标本兼治,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现决定如下:
一、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一)牢固树立遵守土地法律法规的意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土地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和保护耕地的极端重要性,本着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严格依法管理土地,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化道路。进一步提高依法管地用地的意识,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理用地。对违反法律法规批地、占地的,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二)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审批土地。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审批权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下放土地审批权。严禁规避法定审批权限,将单个建设项目用地拆分审批。
(三)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各类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建设单位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不能自行补充的,必须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耕地开垦费要列入专户管理,不得减免和挪作他用。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也必须将补充耕地费用列入工程概算。
(四)禁止非法压低地价招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依照基准地价制定并公布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标准。协议出让土地除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程序外,出让价格不得低于最低价标准。违反规定出让土地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以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追究刑事责任。
(五)严格依法查处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当前要着重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滥用行政权力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问题。要加大土地管理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非法批地、占地等违法案件。建立国土资源与监察等部门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既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又查处违法责任人。典型案件,要公开处理。对非法批准占用土地、征收土地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照《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行政处分暂行办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非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还必须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实施管理
(六)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修改的管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外,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园区)和城市新区(小区)。对清理后拟保留的开发区,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和产业集聚的原则严格审核。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凡涉及改变土地利用方向、规模、重大布局等原则性修改,必须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也不得擅自修改。
(七)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农用地转用的计划实行指令性管理,跨结转使用计划指标必须严格规范。改进农用地转用计划下达和考核办法,对国家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和城、镇、村的建设用地实行分类下达,并按照定额指标、利用效益等分别考核。
(八)从严从紧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加强农用地转用审批的规划和计划审查,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对农用地转用的控制和引导,凡不符合规划、没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不得批准用地。为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2004年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不再追加;对过去拖欠农民的征地补偿安置费在2004年年底前不能足额偿还的地方,暂缓下达该地区2005年农用地转用计划。
(九)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建设项目,不得通过项目用地预审。发展改革等部门要通过适当方式告知项目单位开展前期工作,项目单位提出用地预审申请后,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审查。项目建设单位向发展改革等部门申报核准或审批建设项目时,必须附国土资源部门预审意见;没有预审意见或预审未通过的,不得核准或批准建设项目。
(十)加强村镇建设用地的管理。要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明确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和规模。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并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凡占用农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禁止擅自通过“村改居”等方式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禁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引导新办乡村工业向建制镇和规划确定的小城镇集中。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
(十一)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必须保证现有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基本农田要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并在土地所有权证书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中注明。基本农田保护图件备案工作,应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后三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符合法定条件,确需改变和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征地补偿按法定最高标准执行,对以缴纳耕地开垦费方式补充耕地的,缴纳标准按当地最高标准执行。禁止占用基本农田挖鱼塘、种树和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活动,禁止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或者“设施农业”等任何名义,占用基本农田变相从事房地产开发。
三、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
(十二)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要保证依法足额和及时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依照现行法律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导致无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批准增加安置补助费。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达到法定上限,尚不足以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当地人民政府可以用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予以补贴。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制订并公布各市县征地的统一年产值标准或区片综合地价,征地补偿做到同地同价,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必须将征地费用足额列入概算。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的补偿费标准和移民安置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十三)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具体办法,使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有保障。对有稳定收益的项目,农民可以经依法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入股。在城市规划区内,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将因征地而导致无地的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城市规划区外,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时,当地人民政府要在本行政区域内为被征地农民留有必要的耕作土地或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对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无地农民,应当异地移民安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提出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指导性意见。
(十四)健全征地程序。在征地过程中,要维护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益。在征地依法报批前,要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告知被征地农民;对拟征土地现状的调查结果须经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确认;确有必要的,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听证。要将被征地农民知情、确认的有关材料作为征地报批的必备材料。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协调和裁决机制,维护被征地农民和用地者的合法权益。经批准的征地事项,除特殊情况外,应予以公示。
(十五)加强对征地实施过程监管。征地补偿安置不落实的,不得强行使用被征土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被征地农户的原则,制订土地补偿费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分配办法。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征地补偿费用的收支和分配情况,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布,接受监督。农业、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征地补偿费用分配和使用的监督。
四、健全土地节约利用和收益分配机制
(十六)实行强化节约和集约用地政策。建设用地要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盘活存量,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重点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新上建设项目首先要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林地、草原和湿地。开展对存量建设用地资源的普查,研究制定鼓励盘活存量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调整有关厂区绿化率的规定,不得圈占土地搞“花园式工厂”。在开发区(园区)推广多层标准厂房。对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原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原则上不再收取或调整土地有偿使用费。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建设项目,也要节约合理用地。今后,供地时要将土地用途、容积率等使用条件的约定写入土地使用合同。对工业项目用地必须有投资强度、开发进度等控制性要求。土地使用权人不按照约定条件使用土地的,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在加强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相关税制,加大对建设用地取得和保有环节的税收调节力度。
(十七)推进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要逐步实行有偿使用。运用价格机制抑制多占、滥占和浪费土地。除按现行规定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用地外,工业用地也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经依法批准利用原有划拨土地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的,应当按照市场价补缴土地出让金。经依法批准转让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当在土地有形市场公开交易,按照市场价补缴土地出让金;低于市场价交易的,政府应当行使优先购买权。
(十八)制订和实施新的土地使用标准。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国土资源部门对淘汰类、限制类项目分别实行禁止和限制用地,并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定额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办法。继续停止高档别墅类房地产、高尔夫球场等用地的审批。
(十九)严禁闲置土地。农用地转用批准后,满两年未实施具体征地或用地行为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已实施征地,满两年未供地的,在下达下一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时扣减相应指标,对具备耕作条件的土地,应当交原土地使用者继续耕种,也可以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耕种。对用地单位闲置的土地,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二十)完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办法。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实行先缴后分,按规定的标准就地全额缴入国库,不得减免,并由国库按规定的比例就地分成划缴。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和使用的监督检查。对减免和欠缴的,要依法追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要适时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取标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要严格按法定用途使用,由中央支配的部分,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探索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遏制片面追求土地收益的短期行为。
五、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
(二十一)明确土地管理的权力和责任。调控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权力和责任在中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权力和利益在地方,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责任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负主要责任。在确保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突破土地利用计划的前提下,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统筹本行政区域内的用地安排,依照法定权限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进行审批,按规定用途决定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地方分成部分的分配和使用,组织本行政区域内耕地占补平衡,并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耕地保护目标落实到基层。
(二十二)建立耕地保护责任的考核体系。国务院定期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目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国务院报告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履行情况。实行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监察部、审计署、统计局等部门定期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并向国务院报告。对认真履行责任目标,成效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并在安排中央支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时予以倾斜。对没有达到责任目标的,要在全国通报,并责令限期补充耕地和补划基本农田。对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情况也要定期考核。
(二十三)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对违反法律规定擅自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生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未完成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目标的、征地侵害农民合法权益引发群体性事件且未能及时解决的、减免和欠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未按期完成基本农田图件备案工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有关责任人员由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依法定权限给予行政处分。同时,上级政府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具体办法由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订。实行补充耕地监督的责任追究制,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负责对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并对验收结果承担责任。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
(二十四)强化对土地执法行为的监督。建立公开的土地违法立案标准。对有案不查、执法不严的,上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责令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直接给予行政处罚。坚决纠正违法用地只通过罚款就补办合法手续的行为。对违法用地及其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按法律规定应当拆除或没收的,不得以罚款、补办手续取代;确需补办手续的,依法处罚后,从新从高进行征地补偿和收取土地出让金及有关规费。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制,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向地方派驻土地督察专员,监督土地执法行为。
(二十五)加强土地管理行政能力建设。2004年年底以前要完成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理顺领导干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市、县人民政府要保证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机构、编制、经费到位,切实发挥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在土地管理执法中的作用。国土资源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土地分类、调查、登记和统计制度,启动新一轮土地调查,保证土地数据的真实性。组织实施“金土工程”。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耕地保护、土地市场的动态监测网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落实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作为对执政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的检验。高度重视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推进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土地法制,建立严格、科学、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日
务 院
二○○四年十月二十
国
第三篇:《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述评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述评
新华社记者 谢登科
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近年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土地管理的最全面、最明确、规格最高的一份文件。
《决定》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针对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一系列重大措施。
《决定》的颁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一贯方针,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土地管理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推进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体现;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起草一个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土地管理制度建设的文件,是党中央、国务院布置的任务 去年下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为把好土地“闸门”,切实保护耕地,中央决定开展土地市场的治理整顿,清理各类开发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今年4月下旬,中央又作出了暂停农用地审批半年的决定。实践证明,中央的决策是非常必要和完全正确的。
但是,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的体制性动因尚未根本消除,深化土地管理改革,加强土地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最严格的土地管理的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在深入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的同时,起草一个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土地管理制度建设的文件,是党中央、国务院布置的任务。2004年6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在暂停审批建设用地期间,一要抓好土地清理整顿,二要着手研究制定管理制度”的重要批示。在国务院的直接指导下,国土资源部随即成立土地管理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开始了紧张的文件起草工作。
落实从严管理,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利益机制,立足运用经济手段;着眼深化改革,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是《决定》起草过程中把握的总体原则。
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律制度是严格而具体的,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和侵犯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要真正落实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必须坚持严格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严格执法上,必须动真格。
与历次“圈地”热相比,最近一轮大量“圈地”、乱占滥用耕地的特点是,一些地方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低价甚至“零地价”出让土地,进行“招商引资”,追求短期利益和政绩。切断这种扩张用地的利益冲动,防止恶性循环,必须建立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用地者以及被征地农民等多重利益关系。
《决定》的制定,就是要确保在土地转入正常审批之后,不再发生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的现象,防止投资规模扩张的反弹;就是要逐步建立起有效的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严格保护耕地,促进节约、合理和科学用地。
基于对上述几方面形势的认识和判断,《决定》的起草工作,始终按照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要求,以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防止“反弹”为重点,坚持把深化改革、依法管理、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摆在突出位置。
温家宝总理多次对修改、完善文件作出重要指示。曾培炎副总理先后在深圳、大连、宁波和北京主持召开4次座谈会,分别听取了16个省(市)和3个计划单列市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决定》(代拟稿)。
我们的土地管理工作曾经出现过比较突出的问题,土地资源短缺已经前所未有地危及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事关民族生存和发展之根本的土地问题上,我们再也犯不起错误。因此,如何采取标本兼治之策,切实管住管好土地,成为《决定》的最大亮点。
针对我国土地管理实际,重点回答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面临的九大问题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走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都决定了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决定》的起草,坚持以回答以下9个方面的问题为主线:如何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如何切实有效地守住基本农田?如何改革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如何充分运用价格机制调控用地?如何保护国有和集体土地所有者权益?如何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如何推进节约和合理用地?如何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如何强化土地管理责任制?
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要保证有必要数量的耕地来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同时又要为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提供必需的土地,耕地的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因此,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一些地方随意改变划拨土地用途和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竞相压低地价招商,不仅造成国有和集体土地资产大量流失,而且助长了浪费土地资源的坏风气。有些地方一方面已征土地大量闲置,一方面还大量新占土地。不少城市追求宽马路、大广场,企业追求“花园式”厂区,一些地方以“大学城”为名变相搞房地产开发。乱占滥用耕地的问题之所以不能得到很好解决,主要原因是土地管理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合理。
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的保护,做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是当前最急迫、最重要的任务。科学合理使用每一寸土地,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推进改革,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问题。中央已经决定实行省以下国土资源部门垂直管理体制,同时,必须更加注重强化法制,依法管理土地。充分运用价格机制调控用地,是抑制乱占滥用土地最重要的经济手段;从法律、制度上确保国有和集体土地所有者权益不受侵犯,是加强土地制度建设、严格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深入开展的全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所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有些地方清理整顿工作流于形式,不少地方清理出来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有的地方还在等待观望。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责任主要在地方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妥善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切实担负起保护耕地的责任。要从国家全局着想、为子孙后代着想,牢固树立保护耕地的意识,绝不能以过多占用耕地为代价来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
《决定》在对我国土地管理实际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解决上述9大问题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
完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是进一步推进土地管理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针对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决定》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提出了改革的出路和措施,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土地管理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针对当前土地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执法不严的问题,《决定》规定,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审批土地。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审批权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不得违反规定下放土地审批权。严禁规避法定审批权限,将单个建设
项目用地拆分审批。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禁止非法压低地价招商。违反规定出让土地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以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随意突破规划,擅自修改规划等行为,《决定》强调,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外,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园区)和城市新区(小区)。《决定》加强了农用地转用审批的规划和计划审查,强化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凡不符合规划、没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不得批准用地。
《决定》以“保证需要安置的农民的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为原则,着重突出了“征地补偿和安置”这个重点。《决定》规定:在法定标准内增加征地补偿和安置费用;达到法定上限尚不足以维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的,当地政府可以用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予以补贴。《决定》还分别对有稳定收益项目的农民、因征地而导致无地的农民等不同情况的安置办法作出了详细、具体的规定。
针对盲目“圈地”、闲置浪费的问题,《决定》规定: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实行先缴后分,按规定的标准不得减免,对减免和欠缴的,要依法追缴。凡经营性用地,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加大对建设用地取得和保有环节的税收调节力度。
耕地保护中存在的责任不明、违法难究等问题,是滥批乱占土地难以根治的重要因素。《决定》明确指出,调控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权力和责任在中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权力和利益在地方,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责任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负主要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
为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制,加强土地管理行政能力建设,《决定》指出,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向地方派驻土地督察专员,监督土地执法行为。这是对强化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创新。
管好用好土地意义重大而深远,责任光荣而艰巨。《决定》的颁布和认真落实,必将开创我国土地管理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意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2004]56号 【发布日期】2004-11-19 【生效日期】2004-11-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意见
(穗府[2004]56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2004年10月2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苹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以下简称《决定》)。10月28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贯彻落实《决定》和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决定》的重大意义
为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就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实施管理,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健全土地节约利用和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等内容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对建立严格、科学、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实际决定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003年底,我市人均耕地面积仅0.3亩,远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目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不可避免地需要占用一些土地,如果不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护和利用好每一寸土地,遏制耕地不断减少的趋势,粮食安全难以确保,生态环境难以维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会严重削弱。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角度,充分认识严格土地管理的极端重要性,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的要求上来,切实担负起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历史责任。
当前,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迅速掀起学习高潮,广泛开展对《决定》和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要通过学习,把握《决定》的指导原则,提高对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真正把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决定》和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上来。
二、认真贯彻落实《决定》,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
(一)圆满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我市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温家宝总理在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要求,做到基本农田总量不能减少,用途不能改变,质量不能下降。在目前已基本摸清我市基本农田现状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我市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工作,迎接国家和省的验收。国土、农业等部门要结合检查工作,切实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及时发现和纠正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建立起区别于一般耕地的更加严格的基本农田长效管理机制,为今后搞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提供保障。
(二)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组织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力争在规划深度和编制水平上超越上轮规划,在编制方式上有所创新,使其成果能够有效引导和规范我市今后若干年的土地利用行为,并成为我市土地管理的基本依据。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是在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有量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要维护土地利用规划的严肃性,加强农用地转用审批的规划和计划审查,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对农用地转用的控制和引导。规范用地行为,凡不符合规划、没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不得批准用地。抓紧进行国土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彻底查清全市建设用地的总量。
(三)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依照法定权限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和基本农田调整。要严格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凡涉及改变土地利用方向、规模、重大布局等原则性修改,必须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即修编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报国务院批准,修编各区、县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报省政府批准。符合法定条件,确需改变和占用基本农田,必须报国务院批准;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征地补偿按法定最高标准执行,对以缴纳耕地开垦费方式补充耕地的,缴纳标准按当地最高标准执行。
(四)结合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有关新规定,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项目建设单位向发展改革部门申报核准或审批建设项目时,必须附国土资源部门用地预审意见,没有预审意见,或预审未通过的,不得核准或批准建设项目。对涉及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必须在项目投资中安排补充耕地资金。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对建设项目用地严格进行审查,凡不符合土地利划,没有农转用计划指标的建设项目,不得通过用地预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各类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建设单位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
(五)巩固成果,继续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要巩固开发园区清理成果,对于已撤销园区,原用地单位要落实复耕的措施,严禁闲置、荒废土地;对于保留和拟保留园区,今后要引导其集约利用土地,严禁闲置土地。要圆满完成基本农田保护检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和使用情况检查、清理拖欠农民征地补偿款检查等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专项检查,对于清理出来的问题要认真整改,顺利通过国家和省的验收。
(六)有保有压,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建设用地。要正确处理保护耕地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在保护耕地、遏制乱占滥用土地的同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建设用地,应予以保障。如交通基础设施、市政设施、亚运会场馆、中心镇建设、农民拆迁安置用地等,要用足用好现有土地政策,国土部门要在用地指标方面予以保障。同时要搞好调控,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要限制用地。要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对闲置用地要积极调整使用,促进集约用地。
(七)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管理。大力推进农用土地开发整理,提高农用地质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今后要把连片的农用地、基本农田整理作为农用地开发资金投向的重点,保证我市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要在中心镇建设的基础上,引导农村居民和农村工副业恂中心镇集聚,促使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减少农村建设对农用地的占用。
(八)严格依照土地管理法审批土地。目前,我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4)20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暂停了农用地转用审批的报批工作,彻底清查了已报批和拟报批的各个项目用地情况,对清查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整改。今后要坚决按照整个项目的审批权限报有批准权的政府审批,严禁规避法定审批权限,将单个建设项目用地拆分审批。建设用地要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盘活存量,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重点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新上建设项目首先要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林地、草原和湿地。
(九)加强对征用农民集体土地补偿的监督。在治理整顿期间,我市结合国家清理拖欠农民征地款专项检查,对1999年以来征用集体土地的补偿款支付情况进行了彻底的清查,要求各区(县级市)限期解决未能按时付清农民征地款的情况,经过一年多的清理,现已基本解决了拖欠征地款的现象。今后,凡征用农民土地的,各区(县级市)政府部门负责监督用地单位付清农民补偿款,对于拖欠农民征地补偿款的区(县级市),市将暂停受理该地区的用地报批申请。
(十)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我市已逐步建立采取多种安置措施安置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制度,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货币补偿安置措施。今后,要逐步将农民纳入社保体系,采取为农民购买社会保险、对失地农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介绍失地农民就业,对于有稳定收益的项目,农民可以经依法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入股等多种安置措施。
(十一)完善征用土地程序,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我市始终将维护农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的权益放在首位。在征用农民集体土地时,已建立国土资源听证制度。凡在2004年5月1日后拟订的征地方案,农民就征地的补偿标准和安置途径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农民要求举行听证的,国土部门必须依照有关法规组织听证。对于没有听证材料的用地报批申请,一律不予受理。
(十二)加强征地实施过程监管,健全征地补偿款的分配制度。针对征地补偿款的分配容易引发农民上访的特点,我市逐步加强了对征地补偿款的分配和使用的监督,严禁各级政府截留征地补偿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广东省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各项补偿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征地补偿款中,土地补偿费支付给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由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支配使用,用于壮大集体经济。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用于支付给青苗和地上附着物所有人,安置补助费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农业人口和劳动力人口。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必须经本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半数以上人员同意,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补偿费的收支和分配情况,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布,接受监督。各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建立会计审核制度,定期审计征地补偿费的支配和使用情况,并向本经济组织成员公布。
(十三)加强对新增项目用地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整的有关政策,严控水泥、电解铝等国家限制项目用地项目的用地申请;继续停止高档别墅类房地产、高尔夫球场等用地的审批;对于党政机关超标准建设办公楼、绿化广场用地要从严审批。
(十四)加大力度清查处理闲置土地。一是加强对土地征用或农转用经批准后,未积极完善批后实施或供地手续土地的清理力度。征用或农用地转用经批准后,满两年未实施具体征地或用地行为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二是要加强对原已批出的存量闲置土地的调查处理。盘活政府土地资源,节约新增用地成本。
(十五)坚持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方向,推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探索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的方式。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探索实行工业用地的招拍挂制度。经依法批准转让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必须在土地有形市场公开交易。协议出让土地除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程序外,出让价格不得低于最低价标准。违反规定出让土地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继续探索村庄、集镇、建制镇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
(十六)进一步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为依法严格土地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土地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预防与查处相结合”的方针。要大力宣传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监控,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及时发现案源。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资源执法监察网络,继续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要抓大案查要案,坚持既查处事又查处人的原则,严厉打击土地违法犯罪行为,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当事人。国土、公安、纪检监察、城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三、切实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
严格土地管理的各项措施能否落实,土地能否真正管住管好,关键在各级领导。《决定》进一步明确了调控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权力和责任在中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权力和利益在地方,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责任在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各级政府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侏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政府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级领导要落实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为官一方,守土有责”。要根据《决定》的部署,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完善和提高我市的土地管理水平。
(一)坚决按照国家、省有关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在今年底前完成我市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各级政府及市、区、县级市国土、人事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相互配合,保证完成体制改革的工作目标。
(二)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进一步加深对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重要性的认识。2003年2月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全面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清理拖欠农民征地补偿费,切实落实暂停审批农用地转用的决定,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了积极进展,初步遏制了滥设开发区、大量圈占土地的势头。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治理整顿,各级政府和领导加深提高了对严格土地管理,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重要性的认识,明白了必须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但应当看到,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成效还是阶段性的,乱占滥用耕地的体制和机制上的原因还未消除,土地管理绝不能松懈。各级政府和领导要认识到,严格土地管理,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牢固树立遵守土地法律法规的意识,依法用地管地。恢复用地审批,并不等于放开用地。任何单位用地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取得农转用计划指标,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国土部门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办理用地报批,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审批权在国务院和省政府,我市涉及农转用和征收的用地都必须上报省政府。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用地,对违反法律法规批地、占地的,必须严肃查处。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干部培训工作,使广大干部进一步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用地、依法管地的观念。
(四)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责任在各级人民政府。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把保护耕地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实行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要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制,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各区、县级市政府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耕地保护目标的落实。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务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深刻认识保护耕地的极端重要性,严格依法管理土地,以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04年11月19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
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通知
(深府[2004]204号)
2004年10月2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 28号,以下简称《决定》),10月28日,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决定》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是严格土地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土地管理事业改革和发
展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是推进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体现;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全面贯彻《决定》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我市
实际情况,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一)充分认识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极端重要性。土地是民生之本,是确保经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市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
源不足,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我市正处于建设国际化城
市、实现“十五”社会经济目标的关键阶段,要妥善处理好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和节约用地、保护资源的关系,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科学用地、节约用地。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发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长
远、可靠的用地保障。各区人民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从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出发,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严格土地管理的极端重要性。
(二)进一步增强严格土地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决定》 上来。《决定》着眼于建立和完善严格、科学、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分五个部分作出了 25 条具体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政策和措施,并运用法律手段、经
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土资源管理实行标本兼治、统筹兼顾、分级负责,促进土地利
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各区人民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
面把握《决定》的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起来,把学习贯彻好《决定》精神作为当前
及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增强依法管地、用地的意识,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各区人民政府和有关职 能部门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土地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依法管地、用地的意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审批土地,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理用地。严格依法管理土地,积极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二、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努力盘活存量,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四)按照《决定》确立的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总量、速度的原则和计划分类的要求,研究和编报土地利用计划。同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城市规划和产业政策,结合市场需求,本着坚持“盘活存量、控制增量、集中建设、确保
重点”的原则,对土地供应计划实现定性、定量、定位编制。
(五)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对农用地 转用的控制和引导。实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挂钩。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计划,没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建设项目,不得通过项目
用地预审。
(六)对各类建设用地的供应实行总量控制,优先安排能源、交通、水利、军事、大型基 础设施、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及物流等重点项目用地。对非经营性用地应坚持项目批地的原
则,没有具体项目的一律不予安排用地。
(七)实行强化节约和集约用地政策。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对工业项目用地必须有投资 强度、开发进度等控制性要求,推广多层标准厂房,不得以“研发中心”、“研发基地”等名 义圈占土地。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建设项目,也必须节约合理用地。
(八)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抓紧研究制订产业用地分类标准和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依照 国家产业政策,对淘汰类、限制类项目分别实行禁止和限制供地。
(九)建设用地要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盘活存量,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重点在盘活存量 上下功夫。抓紧研究部署存量建设用地普查工作,研究制定鼓励盘活存量的政策措施。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抓紧做好历史遗留用地的处理工作,依法完善有关用地手续。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提高城中村原有用地的利用效率。
(十)加强对非经营性用地改为经营性用地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非经营性用地因 城市规划的更新和调整,拟改为经营性房地产用地的,若非政府因公共利益需要而实施改造,原则上由政府采取收回、收购或置换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将此类土地纳入政府土地储备,按
经营性房地产项目供应计划以市场方式出让。
(十一)严禁闲置土地。农用地转用批准后,满两年未实施具体用地行为的,批准文件自 行失效;对用地单位闲置的土地,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处理,土地使用者自出让合同生效之日起二年内未开发利用土地的,土地主管部门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十二)抓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报批工作。启动新一轮土地调查,加强土地利用 动态监测,实现土地利用的动态管理。
三、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继续深入开展治理整顿
(十三)继续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将清理闲置土地和纠正违法违规占地的工 作一抓到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作。土地主管部门要按
国家和省、市政府关于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治理整顿的各项内容
和各专项检查工作,并与各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局、监察局、财政局、规划局、农林渔业局、审计局等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我市深入开展
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
四、加强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土地管理,强化用途管制
(十四)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后转为国有的土地实行政府统一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避 免撂荒和违法用地等行为的发生。
(十五)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国有 农用地,必须按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程序,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后方可按照土地供应计划
安排建设项目。
五、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交易活动
(十六)要严格限定协议用地的范围,经营性用地必须依法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资源性资产配置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对在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者对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仍采取协议出让的,要依据有关规定严厉追究主管部门及有关人员的责任。逐步试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
牌出让。
(十七)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交易活动。协议出让土地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程序,出让价格 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价标准,禁止非法压低地价招商。经依法批准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应
当在土地有形市场公开交易,补缴市场地价,低于市场价交易的,政府应当行使优先购买权。
六、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
(十八)认真贯彻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按时保质完成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擅自改变用途。符合法定条件,确需改变
和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禁止占用基本农田挖鱼塘、种果树和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活动,禁止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或者“农业生态旅游”等任何名义,占用基本农田变相
从事房地产开发。对已经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年底前要完成放桩定界、设立保护标志工作,以加强保护和管理。建立我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资料档案数据库,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落实责任人。
七、加强对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监管,落实转地补偿政策
(十九)坚决实施《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土地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规定支付转地 补偿款,落实社保、办学、就业培训、划定非农建设用地等政策,并对补偿款的使用进行监管。
(二十)在转地过程中,宝安、龙岗两区政府和国土、规划及农林渔业等职能部门应会同 被补偿人对土地、青苗及其它地上附着物进行清点,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应对转地实施过程
加强监管。
(二十一)按照全国土地执法大检查的要求,对历史遗留的征收土地项目及补偿款进行清 理,确保年底前将未付清的补偿款足额支付。
八、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
(二十二)加大土地管理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非法占地、非法转让土地、非法批地、低价 出让土地等违法案件。对土地违法行为严格依照《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查处
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的决定》(深发〔2004〕13号)进行查处。依法应当拆除或没收的违法用
地及其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不得以罚款、补办手续取代。
(二十三)强化土地执法监察职能,健全和完善职能部门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既查 处土地违法行为,又查处违法责任人。典型案件,要公开处理。对非法批准占用土地和非法低
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照《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违反土地管理
规定行为行政处分暂行办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