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综合实验室创建设想
地理综合实验室创建设想
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并为各种地理兴趣小组提供设备支持,地理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可涵盖以下六个领域。
1、地理教学辅助系统
除多媒体教学系统外,还可配备各种地理挂图、地图、地理教具、地理模型、地理标本,如地球仪、三球仪、地球运行仪、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演示仪、板块构造及地表形态模型等,这些设备可给予地理日常教学极大地支持,解决自然地理学抽象、难度大的问题。
2、气象观测系统
由各种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仪、风向标、雨量器、蒸发器等气象观测仪器组成,可供气象兴趣小组活动使用。
3、地质地貌
由各种地质地貌模型(包括各种地质构造模型、地形地貌模型、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地动仪模型)、地质标本(包括各种土壤标本、岩石标本、矿产标本)、地质挂图组成,可以演示和模拟各种地壳运动和各种地貌的形成过程。
4、环境监测
包括比色仪、透明度计、导电率计和显微镜,可以对水体和大气进行简单的监测和分析。
5、地理信息技术
由GPS各种遥感挂图和多媒体设备及软件组成,可进行各种系统工作原理的演示和模拟,也可进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演示。
6、天文历法
由天球仪、天文历法表、世界时钟等组成,可对各种天文现象的观测进行指导,可对地球运动进行演示。
第二篇:学校实验室工作设想
实验室工作精细管理实施方案
一、实验室管理的目的:
使实验室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服务,这就要求在做好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时,应使学校领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等有关人员都积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
二、实验室管理的内涵:
实验室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实验室组织管理与人员素质;设施设备管理;仪器管理;化学药品管理;实验室账册管理;实验教学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实验室规章制度。
(一)、实验室组织管理与人员素质:
1、装备部→学校实验室主任→实验管理小组(实验教研组)→实验教师
2、中学实验教师的任职条件:具有专科毕业以上文化程度或任教理、化、生学科多年的理科教师,或取得县以上实验教师专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热爱实验室工作,能够全心全意为实验教学服务,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熟悉实验,身体健康,胜任本职工作。
实验室教师:是集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与研究等多重任务于一体的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一定的专业技能。故要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即:实验室管理能力(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制定;实验仪器、药品的保管与存放);实验教学研究能力(实验教学工作;实验改革;实验仪器、药品的自制;竞赛实验辅导;组织活动课教学;现代实验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实验室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在学之始编印学科应做实验(演示和分组)目录清单交给学校,进行宏观控制。
3、学校领导要参与实验室管理,要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岗位责任制,定岗定职、责任到人。要经常听实验课,督促理科教师按时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并将其列为完成课时计划的考核内容,奖励实验课完成好的教师,对有仪器不做实验的理科教师应视为没有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看待,要批评教育及必要的处罚。
(二)、教学仪器管理:
包括仪器设备到校后的验收、登帐造册、排列存放、维修保养等环节。
1、验收:
开箱验收时应该核对到货仪器品种(名称)、生产厂家、型号规格、件数以及所应附的零配件是否齐全。核对无误后还得逐台开机试用,看是否达到原定要求。
验收入库的仪器一般都应张贴标签,注明仪器编号、名称、规格、数量及序号,化学药品标签要写清名称、化学式、纯度,一般不写编号。标签张贴的位置要适宜,字迹端正,大小适当,同一台(套)仪器的主件或附件,都应编同一编号,以免主、附件错乱而影响使用。
2、登帐造册: 教学仪器是国家、集体的资产,各级领导和实验教师都有责任保管好。实验教师将仪器、材料领回各自负责的实验室后,应及时登入“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登记卡”。“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登记卡”是各科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基本依据,实验教师应认真填好以下几个项目:学科、仪器编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仪器进出(为调拨、购入、报废、报损等)的时间、进出单据的号码、数量变动(收、付)、单价、金额、累计库存数量、经手人及应备注的事项等。登记卡应坚持一种仪器设备一张卡;一项变动、一张单据(指相对一个品种)记一行。在每一本登记卡的扉页应有该本仪器登记卡的查找索引。
注:
①各个实验室所有的账册、管理表格、实验教学记录及柜卡格式一定要统一。
②中小学校的仪器设备多为低值不易耗,如:直尺等。故除部分实验材料(如电池、小灯珠、导线等)及药品,一些玻璃器皿等外,都应登记入卡,相对固定资产,加强管理。
实验室要建立“三本帐”,即:总账、明细账、低值易耗品帐。建立财产帐要做到账册齐全、账目清楚、单据完整、记账正确。
“总账”要求反映仪器的总件数和总价值及每年的变动情况。要记载仪器编号、名称规格、应配数、单位、单价、数量金额。根据仪器损耗及补充情况、仪器总金额要逐年汇总上报。
“明细账”也称“分类账”,要求反映每种仪器的数量、金额及存放位置。要记载仪器编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单价、数量、金额以及仪器入库、出库(指调出)时间、来源、去向、入库单号(或调拨单号)、存放位置等项目。要做到每种同规格型号的仪器记一页,分学科建立。
“低值易耗品帐”的设置条目同“明细账”要分学科建立。所谓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价中学60元以下,使用期在一年以上的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要根据使用情况每学期核销一次。此外,单价很低,使用期不满一年的实验材料及药品应单独登记建账,并编入低值易耗品帐之后。
3、排列存放:
存放仪器的橱柜要色调一致、摆放整齐。①分学科、分室存放。
②同室同学科仪器要分类入柜,柜内分层,层上定点,做到定柜、定位摆放。
③要根据仪器设备自身特点进行摆放。④分类是仪器设备科学摆放的主要操作方法。
⑤摆放仪器的橱柜要按学科统一编号,柜上要张贴定位标签。注:务必坚持仪器(除玻璃器皿外)与药品不能同室存放,更不允许同橱存放。
4、领用制度:
①教学仪器、设备的领用制度;
②化学药品、低值易耗材料,可实行填写领用登记卡的制度; ③报废、报损手续; ④赔偿制度; ⑤外借手续; ⑥毒品管理制度。
5、维修、保养:
①仪器设备保养工作:清洁、除尘;防锈、变形、防腐、消磁等;化学试剂的保养。
②仪器设备维修工作:对症维修。
(三)、化学药品的管理:
分易燃品、氧化剂、毒害品、腐蚀品等。制定《危险化学药品管理制度》,按“危险化学药品存放要求”进行存放。
(四)、实验室账册管理:
按实验室“三本帐”进行管理。
(五)、实验教学管理:
1、实验教学计划;
2、实验通知单;
3、实验记录单;
4、实验完成率。
(六)、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
实验室档案、资料分为教学档案和设备管理档案两种。
1、实验教学管理档案包括:学期实验计划;学期实验总结;实验通知单;实验情况记录表;学期演示(分组)实验开出情况统计表;实验室各种表格。
2、实验设备管理档案包括:各种实验仪器(含标本、模型、挂图、说明书);器材、标签;实验室借还物登记表;实验仪器、设备(报损)记录单;实验仪器(器材)维修记录表;化学危险品领用登记表;实验设备技术资料(说明书)登记表;仪器设备(器材)申报计划;实验室管理人员交接记录;实验指导书;还包括:实验室管线布线图;实验室所有管理制度打印稿;上级关于实验室建设文件;实验室专业报刊及杂志。
(七)、实验室开放的管理:
1、实验室管理模式要创新,实验室要向学生开放。
2、实验室开放要做到有序开放。
(八)、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1、根据我校实情拟定网络化管理方案。
2、确立主要目标。
3、设计网络化管理软件。
4、完善网络化管理促进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
(九)、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建立:
1、学生实验守则
2、实验教师工作职责
3、实验室管理制度
4、教学仪器报损赔偿维修制度
5、教学仪器、药品借还领用制度
6、物理仪器室管理使用制度
7、物理实验室学生实验规则
8、生物实验室学生实验规则
9、生物仪器、模型、标本管理使用制度
10、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11、化学药品使用细则
12、化学实验室学生实验规则
13、化学仪器、药品管理使用制度
14、计算机管理制度
15、计算机使用安全制度
16、图书室管理使用制度
第三篇: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自制地理教具” 教学案例
设计人:丹寨县第二中学 徐俊
一、案例背景: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初中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知识面广、空间感强,很多问题比较抽象。直观教具的缺乏,许多无法直接感知的地理现象、难于记忆的地理事物使学生学习时感到茫然无助甚至倍感枯燥,让许多学生对地理课失去了兴趣,从而使地理课的教学陷入了僵局。
自制地理教具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成本较低、制作容易、简单易行,教师、学生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地理教具辅助教学同样能达到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效果,既能吸引学生,也减轻了老师在教学中的困难,提高了学生在每节课的学习效率。
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应定位在:
(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
(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为此,在学习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一节后,我尝试设计《自制地理教具》的活动。
二、案例描述:
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系统示意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讨论如何制作展示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地图模型。
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⒈确定制作展示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地图模型范围和图幅大小:如山顶、山脊、鞍部等。
⒉用什么工具:白纸 书本 拳头 黄泥士 水盆 小刀 毛刷 油性彩笔 水粉画颜料、画笔及调色盘、平整的纸盒等等
⒊自制地理教具的内容:折叠书本------演示褶皱地形、紧握拳头---------演示 1 各种地形特征、揉纸团---------演示各种地形图、黄泥士---------制作各种地形图
⒋制作教具的过程
⑴折叠书本---------演示褶皱地形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教师在讲课时可利用随手教具——书本、纸张进行演示,并强调岩层的受力方向)在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对于板块的碰撞和挤压的知识点比较难想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手中的地理课本对于这一个现象进行演示(如图1、2)
图
1、图2
⑵紧握拳头---------演示各种地形特征
在讲解地形的时候可以利用手形变化拳头象演示来突破重点。
形象演示让学生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在指头缝之间用粗的墨水描蓝了,表示水顺着山谷流下了。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像力,加深学生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以此来突出重点。(如图3、4)
图3
图4
紧接着展示山体模型,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和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判读地形。指图要准确到位,问题要精妙,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以此来突破难点。
接下来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首先学生分工合作在等高线图之间绘上不同的颜色,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感知体会,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并且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并思考:在上述五种地形上,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经济?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培养学生纵向思维的能力。
最后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自然地引出地形剖面图。学生自己得出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结论。⑶揉纸团---------演示各种地形图
笔者在给学生讲解各种地形图,特别是卫星地图时,发现,一张随意揉一揉的纸张,打开以后就非常形象的成为了一个个等高线地图模型,简单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己制作,这样的等高线的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如图5、6)制作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的白纸,随意的揉一揉,然后平铺在桌子上,揉一揉的纸张就会出现,我们所需要的等高线地图模型了,学生可以在上面,用彩色笔标证各种地形了。学生可以详细的观察,自己动作制作。
图5
图6
⑷黄泥士---------制作各种地形图
在初中的地理课的教育教学中,教具的辅助作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通过师生自制教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培养其创新意识,还能促进教学的高效的完成。
例如,在讲授“等高线地图的判读”时,不同的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特点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笔者与学生制作了相关的教具,以研究不同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特点,难点既迎刃而解。具体的做法如下:(如图7、8)
图7
图8
工具准备:黄泥士5千克
水盆
小刀
毛刷
油性彩笔
水粉画颜料、画笔及调色盘、平整的纸盒 制作步骤
将黄泥士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稠糊状,然后取出堆放于平整的纸盒之上。用手将其大致捏成山体形状(注意要把各种地理要素都表现进去,如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陡崖等),凉干待用。用毛刷将模型上的残渣扫尽,使其光洁,然后用水粉笔着色(以绿色为主,从下往上颜色逐渐变浅)。这样一来,一个山体等高线演示模型就做好了。
第四篇:关于创建语言文字特色学校的一些设想
关于创建语言文字特色学校的一些设想
1、创设氛围,在校园内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的学习与宣传,搞一些标语或者口号之类的,做好校园墙壁文化的宣传
2、搞一个创建的启动仪式,让媒体报道一下
3、以说普通话和写规范汉字的课堂作为载体,(语文老师搞一些三笔字和普通话的竞赛),以书法教学的成果展示为特色(像金海一样,校园处处是书香),保存好老师学生的习字本,再编一些小册子
4、举办一些教师书法讲座,请书协的人到学校给老师培训。
5、学生搞一些普通话故事演讲比赛或自编的课本剧故事表演
6、利用红色节日开展一些红色经典诗文的诵读,或利用地球日、节水日、环境日等搞一些绿色诗文的创作、诵读活动
7、以地方文化“三绝碑” 为突破口的,彰显地域特色。挖掘内涵,可以带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到现场进行宣讲
8、开展一些含有语言类活动的夏令营、秋令营
9、百米书画长卷的现场表演,邀请相关领导、家长参加
10、创建书香校园,班班都有图书角或图书架(统一做),若书的数量不够可以请学生,家长捐献
11、搞一些优秀作业展评活动
12、搞一些热爱中华文化的专题讲座,如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13、搞一些搜集广告、招牌中的错别字(以学生拍下的图片为依据)比赛
14、书法(写字)教师的团队培训
15、做一个专门的PPT(像 我们这次学习结束一样)或专门的光碟作为总结汇报的东西
注:
一、事先思考一下问题
1、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可不可以做?
从校长到老师的办学理念必须要上升到弘扬中华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做这一件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特别是校长的意志和决心,(李再湘不是说过吗?一流的教师教文化。)
2、该如何去做?
3、预见结果会怎样?
二、以上活动必须要留下图片或视频资料
第五篇:浅谈和谐警民关系创建设想
浅谈和谐警民关系创建设想
荆州市公安局□□分局□□派出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日臻完善,亦时有伴随社会不稳定因素,给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带来了不少阻碍。为此,党中央,提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创建和谐社会,显得尤为必要,而和谐警民关系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创建和谐警民关系,与人民群众存在直接联系,必须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深入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笔者作为基层一线执勤民警,现就题述问题浅谈几点认识。
一、当前警民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民警自身素质存在的问题
由于公安民警自身素质问题,容易引发警民关系紧张,主要是个别同志存在特权思想,认为身入公门,常常以管人者自居,对于处理群众民事纠纷时,不注重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方式,在调解民事纠纷时,认为些许芝麻小事,群众自己解决,不听辩解、甚至采取保持沉默和断然拒绝的方式,最终不仅酿成群众之间的矛盾扩大,也严重损害了人民警察在人民群众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执法不公,从警不廉。主要是部分同志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不以公平公正为准绳,而以关系背景、金钱为尺码来衡量案件中的对错是非,极易将群众之间的矛盾上升为警民之间的矛盾,轻则影响警民之间的关系,重则能引发群体性事件,从而对人民警察整体形象产生怀疑,给警民关系增加了不和谐的因素。
工作方法不科学,执法监督不严。特别是个别同志执法行为不端庄、警容不庄重、语言不文明、方法不科学、执法监督不严密以及非警务活动过多等,成为导致人民群众对人民执法活动不满意、警民关系不和谐、警民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
另外,部分民警同志在办理案件中,未端正办案心态,未能领会执法本是惩前毖后,防微杜渐,而对于深陷囹圄犯罪嫌疑人一棒打死,未在本质上教育犯罪嫌疑人,使其真心悔过,而认为其即为罪犯,似乎就低人一等,在办案过程中,执法方式粗暴。
2.影响警民关系的外在因素
民生诉求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发展,人群群众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提高,同时也对我们人民警察工作提出更高的期望,如果对人民群众诉求未能及时解决,必将出现群众的遗憾、抱怨,甚至投诉和反感,直接损害和谐警民关系的建立。
人民警察属于人民政府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部分群众诉求的事情不属于自身的业务或工作范畴,部分同志在处理方式不太得当,容易给群众留下相 1
互推诿的不好印象,不但影响和谐警民关系,还造成人民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部分群众道德素质不高,故意歪曲事实,恶意扩大负面影响。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利益冲突加剧,执法环境变化很大。个别群众将公共道德和守法义务抛之脑后,而把个人的感受和舒适度放在首位,遇到不符合自已意愿的情况,往往缺乏对事情的客观认识,容易导致警民双方矛盾被放大。
二、针对警民关系目前或存在的问题,创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对策
人民警察来自于人民,警民本是一家亲,百姓事无小事,是我们警务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在目前学校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创建的大好社会环境下,和谐的警民关系建设理当先行,我们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为载体,加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执法为民理论
学习,深化为人民服务意识;同时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执法业务水平,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教育、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再教育、执法为民再教育融入其中,努力使民警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牢固树立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牢固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从源头上解决影响警民关系的思想问题和行为问题。
2.积极组织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提高民警群众工作的能力。结合深入的学习实
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优秀人民警察学习,重点学习他们“坚定理想、忠于人民的高尚品质,甘于奉献、善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心系群众、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扎实在全体民警中开展“苦练群众工作基本功”的练兵活动,使广大民警达到懂群众需求、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的目标要求,切实提高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3.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民警执法的认同。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
高行政效率,简化办事程序,降低行政成本,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安行政管理工作机制。
急百姓之所急,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民警工作作风的明显转变。
4.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夯实和谐建设的基础。高度重视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和
谐警民关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从基层民警日常执法活动入手,针对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活动、执法环节,健全完善相关程序规定和标准规范。
讲究执法艺术,把握当前社会心理的变化和执法对象的感受,融法、理、情于一体,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参加专业培训、案例点评、为基层一线培养法制员、建立领导干部法制联系点等措施,使广大民警全面掌握执法规范;健全执法质量考评,完善案件审核把关和个案监督机制,大力推行执法责任制,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确保民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
5.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营造和谐警民关系的良好氛围。切实加强内部监督措施,认真落实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度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切实从言行举止、方式方法上规范和改进民警的执法行为;重视对影响警民关系的督察力度,尤其对不重视、不在乎的态度冷漠、说话随便、办事拖拉和不注意工作小节等影响群众感情、影响人民警察形象的问题,要严格落实督导检查力度,严肃依法依纪处理。
重视群众投诉和信访工作,及时倾听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勇于正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高度对待每一起上访案件,对属于工作不到位、不文明或执法办案程序有问题、处理欠妥的涉法上访案件,应勇于承担责任,从严要求,切实纠正,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人民警察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职业风范,切实维护公平正义。
6.密切与新闻媒体联系,强化舆情的正确引导。认真研究信息传播的途径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积极沟通与新闻媒体的关系,与新闻媒体建立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发布新闻、建立新闻专栏等形式,有计划地正面宣传人民警察队伍建设,主动引导社会舆论,提高社会影响和社会声誉。
建立形象危机预警处置机制,密切关注社情舆论动态,注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涉警负面报道信息,及时控制,消除影响,努力将损害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按照“及时、主动、准确、统筹”的要求,建立健全舆情研判、快速反应和新闻发布工作机制,对于经调查属实的报道,要及时公开处理结果,消除负面影响;对于不实报道,要及时澄清事实,防止媒体炒作,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民警察工作的舆论环境。
7.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增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加强与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委、监察、信访等上级单位和部门的联系沟通,增进理解和支持。
重视文化育警在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经常性地组织公安文化成果展示活动,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与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沟通,用艺术形式宣传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成果,反映新时期交通民警的精神风貌和先进典型人物,增进公众对人民警察工作的了解和支持,促进警民之间的密切联系,不断推动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走上规范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