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师大附中2002—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查高一语文试题
安师大附中2002—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查高一语文试题
go125.126.com2003-6-11中学语文柳州在线
安师大附中2002—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查
高 一 语 文 试 题
命题:严景东
校对:严景东
一、(21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篮球 褴褛 门槛 陈词滥调
B、朗读 亵渎 赎罪 穷兵黩武
C、桦树 骅骝 华盖 哗众取宠
D、寥落 绸缪 廖氏 谬种流传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臆造 浮浅 硕大无朋 前仆后继
B、苍桑 札记 有的放矢 出神入化
C、萦绕 贮存 为之一新 名副其实
D、安祥 秉性 夸夸其谈 生吞活剥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炫目(耀眼)琐屑(琐碎)
为之一(一概,都)新 可歌可泣(哭)
B、美差(泛指好的差事)先导(引导,引路;引导者,向导)
来龙(传说中有角的动物)去脉 谆谆(形容耐心)告诫
C、零星(零碎的,少量的;零散)
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
语竭词穷(尽)等闲视(看待)之
D、审慎(周密而谨慎)罗列(列举;分布,陈列)
徒(空)有虚名 滥(过多)调文章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例如关于宣传工作,如果不了解敌友我三方的宣传状况,我们就无法正确地 我们的宣传政策。②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
③其时,环的亮度 增强,宛如皓月悬挂当空,向大地泻下一片淡银色的光华,映亮了整个原野。
A、确定 完善 急剧 B、决定 完备 急剧
C、确定 完备 剧烈 D、决定 完善 剧烈
5、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
①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②是人民的大敌 ③是共产党的大敌
④是民族的大敌 ⑤是工人阶级的大敌
A、③⑤②④① B、①③②④⑤
C、④②⑤③① D、①③②⑤④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直到本世纪60年代,将地面观测结果与卫星和火箭探测到的资料相结
合起来研究,就逐步形成了极光的物理性描述。
B、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甚至从前神话中的一些幻想都可能成为现实。
C、这样,在五年的时间内,我专心思考这个问题,况且作了一些札记。
D、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的魔术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了一出光的活剧。
B、华莱斯先生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这促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
C、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D、该疑犯曾利用职权,先后将集体企业的10辆小汽车分别送给某书记和一
些领导干部的子女长期使用。
二、(10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8—12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使传久矣 道:道理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C、官盛则近谀 谀:阿谀,奉承
D、士丈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族:类
9、下列加点的“之”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A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彼童子之师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 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0、下列加点词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师不必贤于弟子。D、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句是()。
例: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甚矣,汝之不惠。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管弦呕哑,多于士人之言语。
1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句读的不通晓,疑难的不理解。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译: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
C、其皆出于此乎?
译:大概都出于这(原因)吧?
D、小学而大遗。
译: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三、(10分)
13、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
14、按原文填空(①、②、③、④、⑤题选做三题,⑥、⑦题选做一题)(7分)
①凡百元首,承天景命。(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②,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③歌台暖响,;,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⑤夫,;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⑥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而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⑦事不见耳闻,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四、(19分)
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15—21题。
(一)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月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暴霜露: 至于颠覆:
1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秦以攻取之外 较秦之所得
A B
以有尺寸之地 则秦之所大欲
与战败而亡者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C D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吴广以为然
1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译:
(二)①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时期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种变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②这个结论,即使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美的结构和相互适应,仍然令人难以满意。③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和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以引起变异的原因。④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
算是正确的,这点以后当再讨论到;但是如果把啄木鸟的结构,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⑤又如槲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上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花,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18、在第①句中,作者否定了什么观点?(2分)
19、第②句中的“这个结论”指什么?作者认为它还不太科学,使它变得科学可信的方法是什么?(4分)
20、第⑤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不超过55字)(3分)
□□□□□□□□□□□□□□□□□□□□□□□□□□□□□□□□□□□□□□□□□□□□□□□□□□□□□□□
21、对以上文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2分)
A、一般博物学家关于变异的原因的解释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正确的,又有
必然不合理的一面。
B、生物的种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来的,不是分别创造的。
C、解释物种起源问题的唯一途径是思考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
胎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时期出现的程序等事实。
D、在物种起源这个问题上,生物的种和变种有某些细微的差异。
E、槲寄生的生长必须借助许多外部环境,如它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
五、作文(40分)
安师大附中2002—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查
高 一 语 文 答 题 卷
一、(3分×7)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二、(2分×5)
题号 8 9 10 11 1
2答案
三、(10分)
1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3分)
译:
14、按原文填空(①、②、③、④、⑤题选做三题,⑥、⑦题选做一题)(1×7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四、(19分)
15、(1分×2)
暴: 至于:
16、(2分)
17、(4分)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译:
18、(2分)
19、(4分)
20、(3分)
□□□□□□□□□□□□□□□□□□□□□□□□□□□□□□□□□□□□□□□□□□□□□□□□□□□□□□□
21、(2分)
五、(40分)
22、作文
人生几十春秋,尽有苦辣酸甜,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唱着一支叫做告别的歌:告别亲人,踏上远去的列车;告别故土,去经历一次陌生的旅行;告别亡人,留下永恒的思念;告别纯真的童年,跨入多愁善感的花季雨季;告别虚伪的面具,做一回真实的自己„„
告别可以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告别也可以是一段心路历程,一座成长的丰碑。
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①题目自拟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第二篇:安徽省安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安徽师大附中2014-2015学第二学期期中考查
高 一 思 想 政 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5年3 月,全国“两会”在京举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自全国各个民族、各条战线,既有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代表,也有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职业不同、经历各异。这充分说明我国
A.民主主体具有全民性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法律保障
C.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D.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物质保障
2.近年来,我国依法打击各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和社会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一批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表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 A.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B.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
C.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实行专政 D.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2013年国庆节期间,央视推出以爱国为主题的系列调查节目。在回答“什么是爱国” 这一问题时,青海西宁一市民说,造谣就是不爱国;北京一市民说,贪污就属于不爱国的 表现;成都一游客说,公共场合也好,出国也好,都不该给中国人丢脸!从政治生活角度 看,上述回答说明公民
①履行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
②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③依法享有政治自由的权利
④主动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面漫画中专吃“白菜心”的“奢侈”现象启示我们
A.坚持公民在法律的面前一律平等
B.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完全对等 C.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D.坚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 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 假的权利。”这说明我国公民
①应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②合法权利受到保障
③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④享有民主的真实性
14.市民姜先生车辆被盗后,向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申请重新配置指标,得到的答复是“只能重新参加摇号”。“姜先生认为该做法无法律依据,遂向丰台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市交通委行政行为违法。姜先生的做法
①是依法实行民主监督的表现
②是参与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③会干扰政府正常的公务活动
④有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14年7月份以来,安徽省先后出现四次较为明显的降雨过程,造成安庆、黄山、六安、池州等市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283.6万。灾情发生后,省减灾救灾委、省民政厅先后2次发出紧急通知,并及时向重灾地区紧急调拨救灾物资,并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灾区各级民政部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及时救助。将上述事件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A.转变职能,政府性质逐渐改变
B.以人为本,政府服务更加完善
C.重视安全,政府职能日益增多
D.施政为民,政府权力不断扩大
16.人口老龄化是困扰世界的一个难题。说到中国未来可能出现的“未富先老”问题,有 人认为,政府只要是为了维护公民权益,并且严格执行专家讨论等程序,那么出台的化解 老龄化危机的决策结果,就是无可厚非的。这种想法的片面性在于,没有认识到 A.构建服务型政府需要扩大公民参与的权利 B.政府必须倾注服务的热情和善意 C.政府是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D.公众可以在参与中增强对政府决策的理解和信任
17.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就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这一做法的意义是
①创新公共服务,建设服务政府
②弱化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③发挥市场机制,增加财政收入
④利用社会资源,激发社会活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下列活动中属于履行政府职能的是
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15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②2015年2月7日,公安部召开发布会,通报全国公安机关破获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情况 ③2015年1月12日,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部署2015年反腐工作
④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4月20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19.近几年,利用网络传播不良信息已经成为影响群众生活的公害,为此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移动通信网络不良信息传播治理的通知》。这主要体现了政府行使 A.经济调节的职能
B.市场监管的职能 C.公共服务的职能
D.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0.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表明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 A.建立健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B.完善质询和民主评议制度
C.充分依靠公民权利监督公共权力
D.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21.2014年,上海市积极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813个,促进财政增收节支、避免和挽回损失44.3亿元,核减不实投资18.6亿元,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主管部门移送处理事项23件,推动建立健全制度310项。在我国,审计监督属于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何重要意义?(8分)
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焦点访谈》诞生之时,有人赞叹,《焦点访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令人耳目一新;有人惊喜,中国终于有了一个针砭时弊、进行舆论监督的栏目;也有人怀疑,《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能够走多远。2014年4月1日是《焦点访谈》诞生20周年纪念日。《焦点访谈》走过20年不寻常的历程,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支持,也成为中央电视台具有代表性的舆论监督栏目。
(1)在我国,公民可通过哪些合法渠道行使行使监督权?(8分)
(2)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这一权利?(7分)
28.(1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要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完善就业促进政策。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向“户户通”升级。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材料二:“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在部署2015年政府工作时,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1)请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中总理作上述强调的原因。(9分)
28.(1)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3分)
②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所以,总理强调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3分)
③政府必须认真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做好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所以,总理强调要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3分)
(2)①实行简政放权,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2分)②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有利于人民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保证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2分)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防止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政府的威信;(2分)③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2分)④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遵守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2分)
第三篇:高一职高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定稿)
高一职高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着落 着急 朝着 棋高一着 ..B、宿舍 一宿 星宿 风餐露宿 ....C、蠕动 儒学 孺子 耳濡目染 ....D、尺牍 渎职 赎罪 买椟还珠 ....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有条不紊 同仇敌忾 委屈求全 老生长谈 B、中流砥柱 破釜沉舟 一蹴而就 四面楚歌 C、川流不息 比肩继踵 锋芒毕露 拨乱反正 D、故伎重演 良秀不齐 矫揉造作 偃旗息鼓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1)为防范贩毒分子的偷渡,许多国家都在 增设了关卡。(2)民主和集中这两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能 开。
(3)在一些没有护堤常识的人看来,那细小的裂缝也许是 的,老农也未免太大惊小怪了吧。
A、边境 分割 微不足道 B、边境 分隔 微乎其微 C、边界 分隔 微乎其微 D、边界 分割 微不足道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都不可同日而语。....B、一江春商店服务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也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事实。....C、当这名小偷登堂入室,准备再次盗窃王丽丽家的财务时,被刑警当场逮个正....着。D、《警察和赞美诗》的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B.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据调查,家长受广告的误导严重,不懂孩子的身体状况,不知道该补什么、怎么补、补多少,只是盲目的补钙、补铁、补锌、补维生素等。B、王老师走进教室,问道:“作业写完了吗?同学们。”
C、还有不少因素使铁容易生锈,如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表面粗糙,铁中杂有其他金属„„等等。
D、同时在产品的包装上、商标上、说明书的文字、图片上讲究精美,也是必要的。
7、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②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③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④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⑤②①③④ D.⑤②③④①
8、从修辞上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布衣之交不可忘 B.终岁不闻丝竹声 C.君子之交淡如水D.巾帼不让须眉志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善良》的作者是当代著名的作家王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也是他的作品。B.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它“文起八代之衰”。C.“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记叙文的范畴。
D.雨霖铃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全词围绕“伤离别”展开。
10、下列句式与“青出于蓝”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不拘于时
C.师不必贤于弟子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题——12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1、对这首诗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B.诗人置身在禅院清幽美妙的环境中,仿佛领悟到空门禅悦的奥秘,从而产生皈依佛门的念头。
C.诗人欣赏禅院清幽美妙的环境,领略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
D.古寺的深邃幽静,令诗人陶醉,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12、下面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日照高林”中的“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B.“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幽”和“深”准确描绘出后禅院的幽深静谧,在这种氛围中,自然会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C.“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是使动用法,写出古寺清新明丽、幽深静谧的环境,使鸟儿为之喜悦;潭水平静映出倒影,使人心更加空静。D.“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中的“钟磬”之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把诗人从清幽、超脱的意境中带回现实。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近视与阅读的复杂关系
近视是一种颇为神秘的现象,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切地说出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关的遗传学研究表明,在近视比较严重的家庭里,近视确实能够遗传,可是谁都搞不清楚内在的原因。最近,美国眼科医生道格拉斯德·史密特早在1990年就提出的理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戈德史密特医生对近视问题作过全面的研究。他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芬兰北部的拉普人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还生活在远离现代文明的纯朴环境中。他们捕鱼狩猎,只有在织补渔网和吃鱼的时候才会近距离地看某个物体,眼睛不需要经常地调节焦距,因而不易疲劳。那时候,芬兰北部的近视率只有1%。后来,拉普人的孩子开始读书写字,到1982年的时候,这一地区的近视率已经上升到12%。这就是戈德史密特医生最早提出的“阅读使人近视”的理论依据。
现在,弗雷德里克医生再次提出这种看法。他在《英国医学杂志》周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说:“有关的新数据表明,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影响一个人眼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 很多戴眼镜的近视患者都说,在他们小的时候,父母是不让他们在光线昏暗的地方或者行驶的汽车上读书的,也不让他们把书拿得太近,可是他们照样得了近视。他认为长时间的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
像在他之前的许多医生一样,弗雷德里克医生的结论也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原本视力很好的土著居民,在接受现代文明教育之后逐渐开始近视。而且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譬如律师、记者、医生和经常使用显微镜工作的人就比农民更容易近视。
但是,这个理论也有不能让人信服之处:既然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更容易近视,既然近视与眼睛的调节有关,该怎么解释在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有的人近视了,而有的人却没有呢?
当然,近视还和遗传有关。有专家认为单卵双生儿比同卵双生儿更容易近视,而且父母眼球的折射疾患比较容易遗传给孩子。如果父母近视,即使他们的孩子年龄尚小,还未出现近视,可是比起那些父母不近视的孩子,他们的眼球已经被拉长了。
实际上,在生命孕育的最初阶段,一切就已经注定了。几乎在母亲怀胎不到三个月的时候,胎儿的眼睛就已经完成了它的生长过程。在这个发育阶段里,感染、早产或不正常的光线等因素都有可能使胎儿的眼球纵轴过度拉长,从而埋下隐患。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或许将来近视患者不必再戴眼镜或是做手术,只需吞几粒药片,就能治好。(选自2002年7月29日《参考消息》)
(13)对文中有关戈德史密特和弗雷德里克两人观点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A.戈德史密特先提出“阅读使人近视”的观点,弗雷德里克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B.戈德史密特只是以他所观察到的一些事实为根据提出观点,弗雷德里克提出观点时,既立足于事实,又有理论分析。
C.弗雷德里克认为,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和眼睛的注视方式影响一个人眼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因而他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D.弗雷德里克不仅指出长时间的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而且指出近视还和遗传有关。
(14)对第5自然段中“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近视的患病率相应提高,近视的程度也相应加重。
B.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更懂得保护视力,因而近视的患病率相应降低,近视程度也相应减轻。
C.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阅读时间更长,近视的患病率相应增高,但他们眼睛近视了能积极治疗,近视的程度未必加重。
D.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人而异,不宜作机械的判定。
(1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的理论并不能解释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有的人近视、有的却不近视的原因。
B.导致近视的因素有:过早阅读,遗传,怀孕的母亲感染、早产或受到不正常的光线照射等。
C.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近视能够遗传的内在原因、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都是有待科学家研究解决的课题。
D.治疗近视眼的前景可以乐观,将来近视患者通过服药就能治好,不必再戴眼镜或做手术。
(1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近视患者中绝大多数与父母近视有关。
B.长时间阅读和写作的学者、编辑、律师等人鼻梁上架眼镜的居多。C.重视用眼卫生对预防近视有作用,只要这样做的人就不容易近视。D.科学家至今尚不能说明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因而近视能够遗传的说法只能是部分地符合实际。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0题(每小题2分,共8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7.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师道也不传也久矣 传:chuá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à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ou,句中的停顿 .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yú,奉承,谄媚 .18.下列加点字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9.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2分)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四、填空(每空格1分,共6分)
21、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
22、,相逢何必曾相识?
2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
24、儒家经典的五经是指《 》、《书》、《礼》、《易》、《春秋》。五、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句。(每句2分,共4分)
25、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并运用到拟人的修辞手法。
如果是雄鹰,就应该有展翅于辽阔苍穹的理想;,。
六、阅读(共10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27—30题(10分)
我 在
张晓风(台湾)
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偶然生病,不能去上学,于是抱膝坐在床上,心里竟有一份巨大幽沉至今犹不能忘的隐痛。为什么痛呢?因为你知道,你的好朋友都在那里,而你偏不在,于是你痴痴地想,他们此刻在操场上追追打打吗?他们在教
室里挨骂吗?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啊?不管是好是歹,我想跟他们在一起啊!
于是,开始喜欢点名,大清早,大家都坐得好好的,老师叫:“XXX!”“在!”正经而清脆,仿佛不是回答老师,而是回答宇宙乾坤,告诉天地,告诉历史,说,有一个孩子“在”这里。
回答“在”字,对我而言总是一种饱满的幸福。
人们心目中的神明,所以神明,也无非由于其“昔在、今在、恒在”,以及“无所不在”的特质。而身为一个人,我对自己“只能出现于这个时间和空间”感到另一种可贵,仿佛我是拼图板上扭曲奇特的一块小形状,单独看,毫无意义,及至恰恰嵌在适当的时空,却也是不可少的一块。
其实人与人之间,或为亲情或为友情或为爱情,哪一种亲密的情谊不是基于我在这里、刚好你也在这里的前提?一切的爱,不就是“同在”的缘分吗?
有一年,和丈夫带着一团的年轻人到美国和欧洲去表演,我坚持选崔颢的《长干曲》作为开幕曲,在一站复一站的陌生城市里,舞台上碧色绸子拌出来粼粼水波,唐人乐府悠然导出:“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渺渺烟波里,只因错肩而过,只因你在清风我在明月,只因彼此皆在这地球而地球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又实在太大,所以不免停舟问一句话,瓿一问彼此隶属的籍贯,问一问昔日所生、他年所葬的故里,那年夏天,我们也是这样一路去问海外中国人的隶属所在的啊!
我喜欢让自己是一个“紧急待命”的人,随时能说:“我在,我在这里!” 那是端午节的晚上,在澎湖的小离岛。为了纪念屈原,渔人那一天不出海,小学校长陪着我们和家长会的渔民朋友吃饭,那些面对台北人和读书人自觉有一份卑抑的渔人,一喝了酒,竟人人急着说起话来,说他们没有淡水的日子怎么苦,说淡水管如何修好了又坏了,说他们宁可倾家荡产,也不要天天开船到别的岛上去搬运淡水„„而他们嘴里所说的淡水,在台北人看来,也不过是咸涩难咽的怪味水罢了--只是于他们却是遥不可及的美梦。
我们原来只是想去捐书,只是想为孩子们设置阅览室,没有料到他们红着脸粗着脖子叫嚷的却是水!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在同盏共饮的黄昏,也许什么都不能,但至少我在这里,在倾听,在思索我能做的事„„
《旧约·创世纪》里,堕落后的亚当①在凉风乍至的伊甸园把自己藏匿起来。
上帝说:“亚当,你在哪里?”他噤而不答。如果是我,我会走出,说:“上帝,我在,我在这里,请你看着我,我在这里。不比一个凡人好,也不比一个凡人坏,我有我的逊顺祥和,也有我的叛逆凶戾,我在我无限的求真求美的梦里,也在我脆弱不堪一击的人性里。上帝啊,俯察我,我在这里。” “我在”,意思是说我出席了,在生命的大教室里。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注:①亚当,《旧约》中人类的始祖,因违禁偷吃了智慧果,被逐出伊甸园。)
26、引用《长干曲》一诗的作用是什么?
27从“端午节晚上”的片段,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性格特点?文中提到“亚当”的故事,是为了表达什么?
28、倒数第三自然段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9、下列对文意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我”三年级时曾因病不能上学,便体会到了“在”的重要,意识到了老师点名时的一声应答,是对宇宙和历史宣告:“我在”。
B.“同在”是一种缘分,“同在”是产生各种爱的前提,如果不是同时同地的共在共处,就不可能产生相亲相近的美好情感。
C.文章尾句直抒胸臆,是对自己、也是对读者的叩问与警策。语句短小,而含义丰厚;语气斩截,反复点题,具有强烈的震撼作用。
D.本文以一个“在”字统领全篇,表达了对生命存在的珍视及强烈的责任意识;还有建立在对人性理性思考之上的自信与坦诚。
E.本文“形获神聚”,笔触涉及古今中外,而不乏生动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自然,行文层层深入,通篇充满思辩色彩。
30、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60分)
诗词名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读名句,可以知古鉴今,可以畅想未来,可以体味情趣哲理,可以涵养道德品行;名句,或许能开启你的心扉,或许能激活
你的灵感„„
请你以“读诗词名句随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引发“随想”的名句,必须出自唐诗或宋词;写作时,注明所选诗句的作者和篇名;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
择答案1-5CBDDA
6-10ABCCC 11-16BDCADB17-20BBDB 阅读答案:
(1)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要能适应生活的需要(找到恰当的生活位置),生命就有意义。②增加文采;引出自己的询句,表现古今中国人对乡情的珍重。
(2)①有爱心,有责任感。②人无完人;人应该追求美好,也应敢于担当自己的罪责。(3)①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表现出一种首尾照应的回合美。②升华立意,表达了自觉的人生态度。(儿时之“我在”,是一种发乎天性的童心,是对外部世界好奇、参与的天性;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逐渐悟出生命之在的可贵与责任,成年之我在,是一种自觉的人生态度。)
(4)CD(A“对宇宙和历史宣告”是对当年应答对“正经”劲儿的描写,不是当时的自觉意识。B“不是同时同地的共在共处,就不可能产生相亲相近的美好情感”错;作者之所以“一路去问海外中国人的隶属所在”,表现的是,不是同时、却是同地的人之间浓浓的乡情。E“行文层层深入,通篇充满思辩色彩”不合文章实际,有哲理性,说“通篇充满”不当。思辨-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
第四篇:安徽省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安徽省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教师:顾 幸
一、基础知识题(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肄业(yì)冶游(yě)朱拓(tuò)两靥之愁(yè)....
B.訾詈(zǐ)讪讪(shàn)榫头(sǔn)...
C.商榷(què)歆享(yīn)桌帏(wéi)...
D.真谛(dì)相勖(xù)镯子(zhú)...敷衍塞责(sè).旁稽博采(jī).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3分)
A.弭谤杜撰做揖沸返盈天无精打采
B.萎缩疯颠纨绔消声匿迹仔细端祥
C.篷勃签署斯混责无旁贷坚忍不拔
D.诬蔑桅竿躁热骇人听闻拗他不过
3.依次在下列句中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 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___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②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________的神色。
③ 人们首先 _____ 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④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_______的说。
A.以致悲愤必需简捷
B.以致悲哀必须简洁
C.以至悲哀必须简捷
D.以至悲愤必需简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一个多月来,马航失联家属承受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原因就在于全球太多的人关注马航MH370事件的每一个细节进展,甚至关注每一个乘客家庭的痛苦。
B.于4月16日上午发生浸水事故的韩国一艘载有325名高中生的客轮“岁月号”正在逐渐沉没,据专家估计,能否获救,取决于及时跳海逃生。
C.讲述青春热情与领悟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获得第33届“最佳两岸华语电影”金像奖,谁能否认赵薇没有能力?
D.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5.下列有关语音、词语、语句的修辞及表达效果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随时变换调子。(句中的“宽、窄、缓、急”均是单音节词,音节匀称,读来富有节奏感。)
B.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用了比拟的修辞、并嵌用叠音词,句子由短变长,错落有致,给人一种轻松欢快的感觉。)
C.捧起清清的湖水,吻一吻手中的月亮。
(“手中”是不可能捧着月亮的,“手中的月亮”是个很少见的组合,在这里反衬出湖水的清澈和月亮的皎洁。)
D.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这句是整句,它结构相同,气势贯通,表达出了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和对这个环境及此环境制造者的无比愤慨。)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
信心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B.2013年2月,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日、韩、美做出紧急应对,致使半岛局势陷入不绝如缕的境地。....
C.我国乒坛健儿在那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D.那一年10月1日晚上,3万多枚烟花同时燃放,打出了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历程的各种造型,烟火交相辉映,令人目不交睫。....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雨果青年时代作品《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的愚昧心灵被爱斯梅拉达的仁慈所感化,显示了雨果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力量。
B.巴金的《家》成功地刻画了觉慧觉新这两兄弟形象。觉慧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受到封建礼教较多约束,养成了委曲求全的性格。
C.《祝福》选自《呐喊》,文中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D.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的《红楼梦》,很多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如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湘云扑蝶等。
二、课内文言文题。(29分)
8.将下列名句填写完整。(6分,每空1分)
(1),齐彭殇为妄作。
(2)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
(3),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9.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举酒属客属:劝人饮酒渔樵于江渚之上樵:砍柴
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击空明兮溯流光溯:逆流而上
C.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D.山川相缪缪:盘绕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到……去
10.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B.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不能:不至于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非常:不平凡
C.火尚足以明也明:明亮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识其本名
D.故列叙时人列:一个个的 列坐其次列:排列
1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泣孤舟之嫠妇耳得之而为声..
C.顺流而东也抱明月而长终..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 ..
12.下面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其孰能讥之乎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13.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固一世之雄也②月出于东山之上③而今安在哉④客有吹洞箫者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①⑥/②⑤/③/④/⑦B.①/②③/⑤⑥/④⑦
C.①⑥/②③/⑤/④⑦D.①⑥/②⑤/③④/⑦
14.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2分)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分)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分)
三、现代文阅读题。(15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着,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人从后房进来。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蛎螭璎珞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地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王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15.画横线句中的“气派”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3分)
A.指人的态度作风B.指人的精神与面色
C.指人处事的风格D.指人的风度仪表
16.语段开头是写王熙凤的出场,她的出场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用意主要是什么?(3分)
①出场方式:
②作者用意:
17.选文部分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6分)
18.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在他的《红楼梦人物论》中用“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
凤姐”来评论王熙凤,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红楼梦》中有关凤姐的内容举例加以阐释。(3分)
四、写作题。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35分)
近年来,国内外电视剧越来越表现出题材多样化的特点,其中时空穿越题材更是屡见不鲜。无论是2011年热映的《宫锁心玉》(又名《宫》),还是去年年底热映的《来自星星的你》,都得到了国内民众的热烈追捧。很多人认为这类构思非常新奇,且极具浪漫;也有人认为很无聊,离现实生活过于遥远,不现实。
要求:结合自己的感悟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B(A.朱拓tà;C.歆享xīn;D.镯子zhuó)
2.B(沸反盈天,作揖;销声匿迹,疯癫,端详;蓬勃,厮混;桅杆,燥热)
3.C
4.D(A.搭配不当;B.两面一面;C.否定不当)
5.B(没有用比拟)
6.B(不绝如缕:出自《赤壁赋》,本指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也用来形容局势紧张危急。此句中使用正确。)
7.A(B.第二处“觉慧”改成“觉新”。C.《呐喊》改成《彷徨》。D.“湘云”改成“宝钗”。)
8.略。
9.D(适:享有)
10.D(A.悟:面对面 B.不能:不及 C.明:照明)
11.C
12.A(A.副词。其余选项为代词。)
13.A(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
14.略。
15.D(根据上下文看,“气派”应指的是黛玉的风度仪表)
16.不见其人,先闻其声;表现了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17.(1)肖像描写。“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写出她美丽和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2)语言描写。“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句话一箭三雕,表面上恭维了林黛玉,更主要的是讨得贾母的欢心,也不忘讨好在场的三位小姑。
(3)动作、神态描写。王熙凤“拭泪”后又“忙转悲为喜”,刻画出她逢迎机变的性格特点。
18.这句话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王熙凤阴险恶毒,铁槛寺弄权,逼死尤二姐,为人所不齿。但她又那样聪明能干富有情趣。如钗黛逗口时“大热天的你们都吃了辣椒”,几分细致体贴,取笑贾母额上的包是“盛福寿盛满了”,几分急中生智。所以她让人爱恨交加。(学生自圆其说即可)
19.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第五篇:2013学年杭师大附中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
杭师大附中2013学年第二学期新疆部第二次月考
高 一 语 文 试 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矿藏(cáng)啮噬(niâ)百舸争流(kě)...
B.坍圮(pǐ)田凫(jī)云气氤氲(yūn)...
C.罡风(gāng)齑粉(zhāi)茕茕孑立(qióng)...
D.肇始(zhào)炽热(chì)垂头耷脑(dā)...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耸峙赡养浅尝辄止浮想联翩
B.不啻苍鹰雷霆万钧茕茕孑立
C.缱绻馨香经世致用礼尚往来
D.频临商榷繁芜丛杂入不付出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以后我也曾有幸遇见过看到蝴蝶盛会的人,听他们绘声绘色的但比起记载或传说中的盛况来也已经大有逊色了。
②吴教授说,嗅昧异常是多种原因综合导致的,无法一一检测,但只要嗅味指标这一项不合格,就足以判断这种水不合格。
③他写的这篇文章,议论入木三分,结构别出心裁,文字如行云流水,而写作水平还有待提高的我们只能了。
A.描写往往望其项背B.描写常常望尘莫及
C.描述常常望其项背D.描述往往望尘莫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海军护航是保证中国出海船员生命安全和中国船运公司资产的国家行为,不会向被护航的船只收取任何费用。
B.覆盖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相关法律将惠及我国的每一位城乡居民,其中,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之一。
C.我国的赈灾工作总体上处于世界较高水平,这是国际一些媒体对比中美日等国几次大灾害中的政府表现后得出的普遍结论。
D.诚信教育应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诚信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②风急天高猿啸哀。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③ 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④白露横江。(苏轼《赤壁赋》)
6.阅读下面材料,写不少于30字的评论文字,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在理。(3分)
湖北恩施去年的高考状元杨元火了。微博爆料,他的母校凤县高级中学为他在校园里 建了一座塑像,并称之‚‘书写了平民教育的神话‛。对此,舆论纷纷。学校深感压力。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一10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
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
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
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内凶凶:凶狠B.鱼鳖不可胜食也胜:尽 ..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收敛D.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同“途” ..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则移其民于河东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民不加少 ..
C.弃甲曳兵而走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D.树之以桑请以战喻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孟子认为使“天下之民至焉”的措施有哪些?请根据相关内容分点概括。(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6分)
①虞美人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②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注:①这首《虞美人》是李煜囚居汴京时的作品。②尊罍:尊和罍都是古代的盛酒器。
11.一、二两句写春景,其作用是什么?(2分)
12.这首词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结合下片作赏析。(4分)
三(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9题。
(一)2013年3月21日,文学批评家李建军发文批评作家莫言::‚在写作过程中,他缺乏最起码的自我约束和朴实态度,有一种刻意为之、故意卖弄的倾向……‛4月7日,文学期刊《收获》的执行主编程永新在微博上发表抗议:‚如果说以前对王安忆《天香》的批评、对贾平凹《带灯》的批评只是显示幼稚可笑而已,那么李建军对莫言的攻讦已越过文学批评的底线。‛
莫言头顶若贝尔文学奖桂冠,有批评家在他头上捉虱子乃至动刀子,莫言头顶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有批评家在他头上捉虱子乃至动刀子,自然会吸引很多人围观。文学批评是灰色的,但文学之树常青。文学是文学批评的衣食父母,文学批评得靠文学过活。诚如乔治〃布莱所言:批评家本质上依赖于他人的思想。他是从他人的思想中得到食物和营养的。这就是奠定了文学的首席地位。但是,文学离不开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对文学进行再生产和再创作,从而实现文学的增值。作家与批评家,既可能结成冤家,也可以成为知音。关键要看,文学与批评的‚二人转‛是如何表演的。
近些年,一个有目共睹的文学现实就是:文学整体性地走向边缘化。在汹涌的功利主义大潮面前,文学受到极大的冲击,它不再是时代的宠儿。如今,无孔不入的互联网和新媒体全天候地生产信息,大大稀释了文学的浓度和纯度。网络上流沙遍地,文学要想成为沙漠中的一潭绿洲,只能自甘寂寞,留守在水源地,不可一味地追赶流沙。这就需要文学和文学批评在喧嚣的世间相互温暖,守住文学的绿洲。2012年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空前提振了国人的文学激情,但人们对文学的暂时性围观多带有功利主义的念想,那些对莫言突如其来的追捧,其心思多在文学之外,其中对文学有真正的理解者不多,这不利于文学自身的修炼。
我们强调文学与文学批评之间的‚和平共处‛,并不是说,二者之间一定要维系名存实亡的‚安定团结‛,表演礼仪上的相敬如宾,以谋求世俗性的双赢。真正的文学批评是不吝啬批评的,文学需要触及痛点和痒处的批评,需要击中穴位的电击。问题是要看:这种批评是不是基于文学本身的逻辑,是不是出于对文学的大爱,是不是对文学有真正的理解。乔治〃布莱曾指出,重新发现作者的我思,这是批评家的首要任务。批评家需要真正融入自己的批评对象,没入在作家的世界里,把自己‚借给了另一个人‛,让这‚另一个人‛在自己的心中思想、感觉、痛苦、骚动,这种理解,才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要做的功
课。这应是批评家职业的基本伦理。
我们的很多文学批评恰恰做不到这一点。有的文学批评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抛开文学一路裸奔。有的文学批评说得天花乱坠,燃放花里胡哨的理论焰火,看上去很美,就是不接文学的地气。这种文学批评只会是隔山打牛,隔靴搔痒。我们期待文学批评回到文学身..
边,回到文学批评自身。在真正的文学批评面前,任何作家都是没有豁免权的。
如今,非文学的批评太多,而文学的批评太少。批评家的功夫在诗外,这就会大大稀释批评的锐力和魅力。很多文场上的恩怨多是由文学之外的因素引致的,制造出不少动静,不过,局内人一看就会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13.指出第五段中加点的“地气”的含义。(2分)
14.作者认为“在真正的文学批评面前,任何作家都是没有豁免权的”的原因有哪些?(4分)
15.文学批评家如何才能守住“文学批评的底线”?请根据本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二)竹影
苏诗布
我老家的屋门口有一片竹林,显得小巧精致。小巧是出自于竹子本身,那些竹子不同于井冈山的翠竹,也不像那些张扬的毛竹,是细而软的黄间竹。精致呢,是其面积不大,也就半亩左右,竹林的边缘有路和田地围着,远远看去像浓浓的一大兜绿意。
阳光透过那片竹林时,日子丰富了许多。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拉短。从家门口探进来的竹子的影子,就可以读懂时间,读懂日子走过的声音。这种声音母亲最懂,比闹钟更让她清醒。竹子的影子总能告诉母亲煮饭的时间,或是翻晒衣物的时辰。
许多年了,那片竹林用它的富有喂养着我们。谷雨过后,林子里的小竹笋破土而出,一簇簇的,直往上长。仅在一夜两夜间,就认不出昨夜的同伴了。于是采撷竹笋就成了母亲让我们回家乡的借口,似乎那竹笋每长一寸,我们回家的日子就近了许多。其实,在外生活的日子总不能让母亲算得那么准确,竹笋长的过高了,家门口那条小路依旧看不见我们兄弟的身影。母亲只好自己来采撷那些竹笋,升灶堂,烧沸水,剥笋皮,一场忙碌,大铁锅便渐渐地积满了竹笋。母亲坐在灶堂口,面对燃得火热的柴火,心想,孩子们快回家了。于是母亲笑了。一个人对着灶堂火一样地笑。每每“这种笑”总能如愿,等到我们到家时,母亲总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厉害,我就知道你们要回来了。在阳光里,母亲的竹笋慢慢变成了笋干。阳光越过那片竹林时,母亲像翻晒衣物一样伺弄着那些笋片。最后,那些笋片几乎成了我们桌上的美味,成了我们咀嚼乡情的依托。
三年前,母亲生了场大病。手术过后又回到老家那片竹林。刚开始,母亲总是不习惯,老是把时间弄错,老是把那片竹子的影子看成回家的孩子们。
今年谷雨过后,我早早地回老家了。母亲一看见我就一跳一跳地从屋门口跑了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她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很旺。母亲依旧忘不了那片竹林。她似乎已经知道我的心思,我还没有进家门口她就带着我进那竹子林了。母亲边走边说,你回来的早,竹笋还没有成片长出。
浓浓的竹荫里只有依稀的几棵小竹笋,它们光着身子,如果不细心还看不见它们破土而
出的身段儿。只在竹子林外边,有几棵长高的竹笋,它们好像早熟的孩子,显得有些夸张。母亲说,那是引路竹笋,采不得的。母亲跟在我的身后,依旧是一坎一坎地越过那团竹荫,阳光在一个瞬间亮丽了许多。母亲好像不忍心让我空手而回,又折回身隐入竹林里,透过斑驳的光影,母亲还是那样一跳一跳地,越过竹林的沟坎。不一会儿,母亲从竹林里钻了出来,抱了长短不一的竹笋,母亲的脸上、头发,沾了许多的竹子叶片。我想帮母亲扫落那些碎屑,但面对母亲忙着整理那些竹笋,面对她额头上渗出的汗水,我的手停住了。我只在心里祈祷着,愿母亲每天都能越过那团竹荫,去领受竹林这一边阳光的收获。
母亲捆好那些竹笋,似乎还不满意,又砍下了一根高高的竹子母亲说,这竹子挺好的,你回去可以架在阳台上挂衣服这竹子好长,有我两个人高,大约有三米多其实,我的阳台早已经用上自动晾衣架了,它是新型建筑材料做成的,不生锈,只要一摁开关,就升降自如我正在思虑着,母亲已把竹竿削好了,青亮青亮的。
面对竹竿,我突然想到了几千年前那个远嫁的女子。《诗经》的《卫风〃竹竿》里记录了那个远嫁女子的思念情怀:“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逐渐远离。远嫁的女儿,回忆起童年在淇水的钓鱼等快乐的情形,思念之情能不涌动吗?
一根竹竿无法挑动一片竹林。就像我每一次回老家,一场重逢并不能带走亲情的全部。而在母亲的心里,孩子们每一次回家都像竹笋成长一样,爱慢慢地长成竹子,慢慢地长成竹荫。
16.本文通过哪些事来表现“母亲”对“我们”的爱?请简要回答。(2分)
17.下列句子描写生动,请加以赏析。(4分)
①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拉短。
②母亲一看见我就一跳一跳地从屋门口跑了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
18.第8段引用《诗经》的《卫风竹竿》中的诗句其作用是什么?(3分)
19.根据文意,探究作者赋予“竹子”的思想内涵。(4分)
四(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80年代初,大庆油田有位管理仓库的女青年能将自己仓库中八万多种配件都熟记在心,并能摸黑找到所需物件。一时全国各地前往取经的人员络绎不绝,有些地方还组织相关人员以其为赶超目标,都以打破该女青年的记忆纪录为荣。我国著名杂文家林放先生针对这种情况撰文说,我们学习这位女青年的敬业精神是可以的,但她的这种技能我们则不必太过于拘泥,因为将来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必将淘汰她的这种方式,我们与其机械地追赶她的记忆,不如加快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开发。在计算机技术还如天边云彩般缥缈的当年,林放先生的话其实是并不被多数人认可的。而今天重温林放先生的文章,我们就不得不折服于他见识的超前。
请以“见识”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