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土地管理概论复习参考
(一).名词解释 土地:地球表层的一部分,由岩石、土壤、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所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成果。土地类型:根据土地的性状、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按一定的规律,将土地归并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土地生产力:土地各组成因素综合作用的表现,同时也取决于人类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土地生产力可以区分为自然生产力和人工生产力。土地自然生产力是指自然状态下土地的生物生产量,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土地的人工生产力又称为劳动生产力,是在人类通过劳动对土地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社会水平的人口数量。土地管理:指国家为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保障土地的合理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理、保护,对土地资产的流转、收回等各项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个社会用其全部的资源和当时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最大数量的组合。环境问题:广义的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它包括由火山、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第一类环境问题或原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并反过来对人类自身造成有害影响和危害的第二类环境问题,又称认为环境问题或次生环境问题。清洁生产:是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管理、技术为手段,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使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污量最小化的一种综合性措施。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在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生态恢复:指人们有目的地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和持续性进行全面的恢复。地籍控制测量: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地籍管理: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土地估价、地籍档案工作等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措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县为单位,为查清各类用地面积、分布及利用状况,并逐级汇总为全国土地总面积和分类面积而进行的调查。土地登记: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将宗地的权属、位置、面积、用途、质量等级等状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加强国家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一项法律制度。初始土地登记:又称土地总登记,是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全部农村土地,或者全部城镇土地)进行的普遍登记。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变更土地登记:又称日常土地登记,是指对已经进行过初始土地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他项权利或宗地用途发生变化而进行的及时更新的登记。土地统计:国家对土地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的调查、汇总、统计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制度。土地分等定级: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作用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农用地分等定级: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土地资源评价: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基准地价: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或不同均质地域的土地,按照商业、住宅、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估价期日上法定最高年期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标定地价:市、县政府根据需要评估的正常土地交易市场中,在正常经营管理条件和政策作用下,具体宗地在一定使用年期内的价格。土地权属管理:国家行政机关通过各种手段对土地权属关系进行调整,以维护土地所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土地权属流转,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者依照法律规定对其所有的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者根据法律规定对其使用的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分的权利。土地租赁权:承租人在按期支付租金的条件下对土地进行占有和使用的权利。土地抵押权:土地抵押关系中,抵押权人对作为抵押物的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属物所享有的以处分权和优先受偿权为中心的一系列权利。土地权属争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或者个人对未经确权的同一块土地各据理由,主张权属,根据各方理由难以解决的土地权属矛盾。土地征用: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补偿后,将集体土地使用权收归国有的行为。土地征收: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补偿后,将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二)问答题、论述题:
1、土地的资源特性:客观性、生产性、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地域分异性、可持续利用性、多功能性;土地的资产特性:土地资产的可垄断性、土地价格构成的二元性、土地资产的增值性。
2、土地的功能:承载功能、养育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资产功能、生态保护功能、历史记录功能、商品功能、储蓄和增值功能。
3、土地管理的手段:指为实现土地管理目的,完成土地管理任务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土地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工程技术手段。
4、完善我国土地管理机构设置模式:土地管理机构设置应当适度综合化;土地管理机构平行设置中必须加强垂直监控;土地管理机构垂直设置中必须协调好与
各级政府的关系。
5、比较两种土地管理机构设置模式:(1)专门性土地管理机构与非专门性土地管理机构比较:对行政相对人而言,专门性土地管理机构的行政效率较综合性土地管理机构要低,综合性土地管理机构相对于专门性土地管理机构在业务流程的缩短方面有其综合性优势。在行政效果上,对国家和地方而言,专门性土地管理机构设置模式下可能会存在政出多门、互有冲突、难以协调等问题;综合性土地管理机构设置模式下,可以较好地避免部门利益冲突,针对同一行政事件,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采取统一的手段措施,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更好地服务社会。
(2)垂直性土地管理机构与平行性土地管理机构比较:从行政效率的角度看,平行性土地管理机构设置较垂直性土地管理机构设置更有效率。在行政效果上,垂直性土地管理机构设置模式更有利于全局性、战略性、整体性土地政策的贯彻落实。
6、测绘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运用:
(1)常规地籍测量: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土地面积的量算;(2)数字地籍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输出、数据库管理、数字地籍测绘系统;(3)地图制图:地籍图的测制、分幅地籍图的测制、宗地图的测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农村居民点地籍图的编制。
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程序:
准备工作、外业调绘与补测、内业工作、成果验收归档。
8、城镇土地分等的技术方法:
(1)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特尔菲测定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2)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分值计算: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分值计算、城镇土地分等对象的综合分值计算(公式见课本108、109页);(3)城镇土地等的初步划分:数轴法、总分频率曲线法;(4)城镇土地分等成果验证和确定:利用市场资料验证土地等、利用聚类方法验证土地等。
9、城镇土地定级工作的程序:
(1)准备工作(2)定级因素的选择(3)城镇土地定级资料调查(4)定级资料整理和量化(5)城镇土地定级单元分值计算与级别确定
10、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最小因子法:
最小因子法是指在通过比较得出各参评因子的单项适宜性等级后,将最低的单项适宜性等级作为单元的适宜性等级。最小因子法的基本程序:(1)确定每个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2)地块评价因子指标值的获取(3)确定评价单元各因子的适宜性等级(4)确定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等级
11、宗地地价评估的方法(详见课本132页表格)
A市场比较法B 收益还原法C 剩余法 D成本逼近法 E路线价法 F基准地价修正法
(1)观点 A替代 B收益 C建筑成本+地价=房地价D 成本 E可及性、替代性F 替代
(2)评估对象A 土地、建筑物、不动产B 土地、建筑物、不动产C 土地、建筑物D 新开发地、建筑物E 土地F 土地
(3)适用范围 A适宜有交易实例地区的土地及不动产评估 B适宜有收益的土地或建筑物C 有交易地区且地产有开发、再开发价值 D建筑物或新开发地 E道路系统完整,且附设有路线价、深度修正系数表和条件修正系数 F已有基准地价
和宗地价格修正系数表
(4)限制 A无类似交易案例或无市地交易时,难以评估;必须考虑所有差异的项目,并加以适当修正;必须查证比较案例的准确性B 对无收益不动产估价困难;收益数据必须合理准确;还原利率必须适当C 对不适宜建筑或无再开发价值土地评估困难;房产预测难以准确;开发费用难以准确预测 D不适宜已建筑地或已开发地;成本不等于价格E 不适宜无路线价区域F 不适宜无基准地价区域
(5)理论基础A 依实例地价,比较求评估地价;无理论基础但适用 B未来纯收益还原值即为价格;有理论基础C 地价=房地价-建筑成本-利润利息;建筑价=房地价-地价;有理论基础 D建筑价=重置成本-折旧;新开发低价=土地取得费+开发费+利润+利息+区位修正E 宗地价=路线价*深度修正系数*时间修正系数F 宗地价=基准地价*(1+S区域及个别因素修正系数)*批租年期系数*时间修正系数
(6)估价程序 A收集适当交易实例;查证交易条件状况,包括价格、支付条件、动机及宗地条件;实例交易情况修正;实例期日修正;实例区域及个别因素修正;判定比较价格 B估计总收益;估计总费用;估计各项税费;计算地价C 估计开发完成后房地售价;估计建筑费用;估计各项税费;计算地价D 确定土地征用(收)拆迁费;确定开发费;确定利润;确定利息;计算成本价格;年期修正E 查定路线价;查定深度指数;查定条件指数;查定时间修正指数;修正宗地价格 F查定基准地价;查证评估地块条件;查定各项修正系数;修正出宗地地价
(7)现实性 A评估结果与市价相近,最具现实性 B评估结果与市价稍有偏差 C接近市价 D评估结果与市价常有偏差 E接近市价 F接近市价
(8)掌握难易A 易B 难C 易D 易E 易,适于多宗地估价F 易,适于多宗地估价
(9)评估结果A 比较价格B 收益价格C 剩余价格D 成本累加价格E 比较价格F 比较价格
12、宗地地价评估程序
(1)接受估价任务(2)确定估价项目、估价对象、估价目的、估价期日、价格类型、估价日期(3)拟定估价作业计划,确定估价项目、内容、资料类型、来源、调查方法、人员安排、时间进度与成果组成等(4)资料收集,实地踏勘(5)相关资料分析:一般因素、区域因素、个别因素、权利条件(6)选择估价方法,试算宗地价格(7)试算价格调整,确定最后估价额(8)撰写估价报告书(9)估价报告书送达
第二篇:企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企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P2 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产物。
P9 管理的定义:整合和优化配置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更有效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有四层含义:第一,管理是一个过程。因此管理是动态的。第二,管理的核心是大道组织既定的目标。第三,管理达到目标的手段是运用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由于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可能分散的或多种多样的,所以必须对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第四,管理的本质是协调。过程中的矛盾和不协调可能会成为组织实现既定目标的阻力和障碍,管理就是要努力消除各种不协调和障碍,是成员能够协同行动而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
P10 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必须关注管理的有效性和管理的效率;管理的有效性:是指管理工作对投入后的产出与企业目标一致性的影响。管理的效率:是指管理工作对投入与产出的关心的影响。
P13 企业的目标范畴 :
1、市场地位;
2、技术革新;
3、生产率和生产能力;
4、资源;5获得利润;
6、管理者的成就和发展;
7、员工的成就和态度;
8、社会责任。
P16 管理职能 :
1、计划职能;
2、组织职能;
3、领导职能;
4、控制职能。
P53 企业战略的特征 :
1、整体性;
2、长远性;
3、整体最优性;
4、风险性;
5、社会性;
6、灵活性;
7、系统性;
8、指导性。
P58 企业宏观环境:是指那些来自企业外部并对企业战略产生影响、发生作用的所有不可控因素的总和。可以大体概括为四类: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科技环境,即PEST分析。SWOT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企业自身的劣势;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
P64 可持续竞争优势:是指能够给某一企业带来高于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具有更多附加价值的、特殊的资源条件和管理基础。
P66(成本领先、差异化、专一)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又称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在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时,其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P68 成本领先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成本领先的战略,是从逻辑上要求企业总是成本领先者,而不是竞争这一地位的几个企业之一。成本领先战略才取了前向、后向和横向一体化的主要的在于获取成本领先的收益。
选择成本领先战略旺旺是因为有这些因素的影响:市场中有很多对价格敏感的用户,实现产品差别化的途径很少,购买者不太在意品牌间的差异,存在大量讨价还价的购买者。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要点在于使价格低于竞争者,从而提高市场份额和销售量,将一些竞争者逐出市场。
成功的成本领先战略通常应贯彻整个企业,其实施结果表现在高效率、低管理成本、低奖金、制止浪费、严格审查预算要求、大范围的控制、奖励与成本节约挂钩及雇员对成本控制活动的广泛参与。采取成本领先战略的风险有:竞争者可能会进行效仿,这会压低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行业内某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可能会使这一产略失效;购买者的兴趣可能会转移到价格以外的其他产品特征上。在目前的激烈竞争市场环境下,成本领先战略一般都与差异性战略结合使用。
P187 新产品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其一般程序是:构思→筛选→产品设想→可行性分析→产品研制→试销→投入市场。
P191 营销渠道:也称为销售渠道、分配渠道或分销渠道,是市场营销理论特有的概念。它是指产品的所有权从生产者向顾客转移过程中所经历的途径或渠道。
第三篇:土地管理概论考试复习1
2008级地信专业《土地管理概论》课程主要复习内容 参考书目:1.土地管理概论(简称《概论》)——武大出版社
2.土地管理学总论———————— 农业出版社
3.相关网页
一、基本概念
地籍(P70)、宗地(P74)、基本农田(P202)、土地登记(P102)、土地征收(P174)、城镇土地等/城镇土地级(P89)、农用土地等/农用土地级(P95)、基准地价/宗地地价、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P211)
二、内容体系
1.简述我国土地资源总体特征。
2.简述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土地管理包括哪些内容?(P14)
4.进行土地管理所采用的四种手段或方法是什么?(P19)
5.地籍管理包括哪些工作内容?(P72)
6.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GB)和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体系,并了解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参见所发资料)
7.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要提交哪些成果?(P215)
8.地籍调查时,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分别要完成哪些工作?(《概论》P155-156)(P75)
9.简述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网络查询)
10.城镇土地分等要考虑哪些因素?(《概论》P106 表6-1)(P90)
11.城镇土地定级的因素体系(《概论》P111 表6-2)
12.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3.土地权属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概论》P141)
14.简述我国土地权利结构体系(《概论》P143.145-151)
15.确认土地权属的一般原则有哪些?(《概论》P152-155)
16.土地登记主要内容(《概论》P159-161)
17.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有些?分别阐述。(《概论》P169)
18.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遵循哪些原则?(《概论》P184)
1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包括哪些?(《概论》P189)
20.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包括哪些?
2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实施措施有哪些?(《概论》P198-199)
22.我国对耕地数量管制和质量管制有什么管制措施?(《概论》P205)
23.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要如何办理审批手续?(《概论》P207)
24.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目的是什么?(《概论》P254)
25.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处理步骤(《概论》P255)
26.简述“一张图”管地的实质和意义。(网络查询)
第四篇: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
选择,填空,判断.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 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 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2.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 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3.现实型文学特点:再现性,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的特点:表现性,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的特点:暗示性,朦胧性。
4.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1)古代三种文学类型杂揉在一起(2)近代三种文学类型充分发展(3)现代文学类型多向流变
5.三种主要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
6.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报告文学
7.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形象层面,意蕴层面
形象层面包括: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性的统一
言语层包括:是内指性的,具有心里蕴藉性,具有阻拒性 文学意蕴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
8.中国古代对文学层面的认识:
(1)二层次说:庄子----言意说,《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三层次说:王弼(三国)-----言象意。
9.西方对文学层面的认识:
(1)四层次说----但丁(中世纪):字面意义,比喻意义,道德意义,奥秘意义
(2)二层次说-----黑格尔(近代,18世纪):外在性状,内在意义
(3)五层次说------英伽登(20世纪):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冲图示化面貌,再现客体,形而上的特质。10.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形态即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通常有三种: 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意象, 统称艺术至境三美神。分别简称典型、意境和意象。人类的精神需要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 作为全面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文学艺术, 便渐渐形成三种基本类型即写实型、抒情型(又称理想型)和象征型;形成三种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即典型、意境和意象.11.1888年4月,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提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观点。
12.艺术魅力的因素:(1)三力: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2)四性: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蕴藉性
13.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王昌龄作的《诗格》中, 就首次直接使用了“ 意境” 这个概念。总的来说, 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 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
14.意境的特征:
(一)情景交融:第一是景中藏情式;第二是情中见景式;第三种是情景并茂式(妙合无垠)。(二)虚实相生(三)韵味无穷
16.意境的分类:(1)清朝刘熙载从意境的审美风格上提出的分类:“ 花鸟缠绵”------明丽鲜艳的美;“ 云雷奋发”-----热烈崇高的
美;“弦泉幽咽”----悲凉凄清的美;“ 雪月空明”----种和平静穆的美。(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17.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 系辞》,所以意象的古义是“表意之象”,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意象” 作为一个概念, 最早出现于汉代王充的《论衡·乱龙》里。
18.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1)本质特征是哲理性;(2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取狭义象征);
(3形象特征是荒诞性:其一是指形象上的荒诞性,其二是指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
(4)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作者(创作思维):抽象----具象 读者(鉴赏思维):具象-----抽象(5)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19.审美意象分为两种, 即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20.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 第一, 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即人的社会 行为及其结果.第二, 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21.无论重人物还是重情节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 行动元与角 色。“ 行动元” 就是, 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 角色” 的意思是指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人物同时具有“ 行动元” 和“ 角色” 两重特性, 但这两重特性并不总是相互吻合的。有时一个行动元可以由几个角色担任,一个角色也可能包括几个行动元。
22.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之间的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就是时序、时距和频率。
23.视角叙事类新:(1)零聚焦叙事(第三人称叙述),作品中普遍的叙事方式;(2)内聚焦叙事(第一人称叙事);(3)外聚焦叙事“(第二人称叙事)
24.叙述动作:
一、叙述者与作者 叙述者 不等于 作者
二、叙述者与声音 :(1)作者以什么样的口气与态度来写(2)旁白(画外音)(3)对话,独白,心理活动
三、叙述者与接受者:(1)现实的接受者(2)理想的接受者(作者期待的,隐含的,潜在的,作者的知音)。
25.抒情性作品的构成:抒情内容,抒情话语。
抒情性作品的结构要素:声音,画面,情感经验。三个要素的关系:(1)声与情(达到声情并茂)(2)景与情(达到情景交融)。
26.抒情话语与抒情话语的根本区别:普通话与突出通讯功能,报告客观事实。抒情话语表现客观感情。
27.抒情方式:比喻与象征;倒装与歧异义 ;夸张与对比;借代与用典。
28.抒情角色的三种类型:
1.第一人称抒情(1)直抒胸臆(2)借景抒情;
2.代言的抒情方式:(1)代他人抒情(2)借他人之口抒己之情; 3.作者作为叙述者,在讲述过程中抒情
29.风格的特征: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
30.文学流派的组合方式:自觉组合,自然组合。
31.在文学创造阶段文学活动的主体是作家,客体是社会生活,在接受阶段, 文学活动的主体则已转变为读者,客体是文学作品。
33.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这样三个层次。34.接受动机包括:审美,求知,受教,批评,借鉴动机。
35.正误, 是指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牾, 但作品本身却客观上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 从而使得这种“ 误解” 看上去又切合作品实际, 令人信服。通俗就叫做歪打正着。
36.文学接受的高潮:共鸣,净化,领悟,余味(延留)。37.净化一语最早见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38.还原带有描红式的临摹特点,是一种被动思维状态,变异是主动思维。
名词解释,选择,改错 1. 创作方法:指作家在定的世界观的指导下,根据他对文学与社会关系的一定的认识理解,在选择和概括生活材料,塑造艺术形象,再现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 再现性和逼真性。
3. 现实主义:作家在一定的世界观的指导下,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真实的典型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1885年,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科尔陪)最早提出了现实主义,在他的画展《前言》中提出了,“像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的表现出那个时代的风貌,思想和他的面貌”,从此接近于我们现在理解的现实主义方法百年在文艺批评中广泛的应用开来。4.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 表现性和虚幻性。5.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 暗示性和朦胧性。
6. 浪漫主义:是按照作家的理想,愿望和幻想的生活的样子创造艺术形象,抒发感情,反应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最早出现于欧洲中古时代的传奇《罗曼斯》中,其概念的形成是18世纪初,欧洲掀起了自觉地浪漫主义运动时期。7. 象征主义:是19世纪70年代初形成的一种创作方法,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发端,时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流派,象征主义强调用象征方法的暗示作品的主题和事物的发展,表达作者隐晦的思想和抽象的人生哲理,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8. 象征:以具体的意象去表现抽象的概念,其含义是丰富的,复杂的,深刻的,具有哲理性的,为了捕捉大量意象,是人需要发挥想象。
9. 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诗的基本特征是: 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10.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11. 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它 的基本特征是: 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 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2. 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 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主要是: 题材广泛多样, 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13.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 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 及时性, 纪实性, 文学性。
14.文学言语的内指性:这是文学言语普遍基本的特点,是文学言语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文学言语不一定指向外在客观世界,而往往反身指向他的内在的世界,他不必符合现实社会的社会逻辑,也不必经得起客观事实的考验,只要符合艺术世界的情境范围,遵循人的情感,想象的逻辑形式就可以了。
15.心理蕴含性:文学言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 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16.阻拒性:所谓阻据就是阻挠,拒绝人们轻易就能理解的文学言语的意义,增加对读者感知到难度,延长感知的的时间,让读者深深去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陌生化,力求运用新鲜,新奇的语言去破除自动化语言的壁垒,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
自动化语言是指那种久用成习惯,习惯成自然的,缺乏原则性和新鲜感的语言。
17,所谓“ 合理”, 是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这个“ 理” 就是指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指人类社会的“ 现实关系”,符合生活的事理逻辑。
18.所谓“ 合情”, 是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真切的感受, 真挚的情感, 真诚的意向。
在情与理不一致的情况下, 艺术的原则是牵理就情!
19.文学意蕴层面: 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 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包含三个不同的层面:第一是历史内容层,第二是哲学意味层,第三是审美意蕴层。
20.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 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典型形象或典型。
21.特征:“特征” 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Hirt , 1759—1839)提出来的, 所谓“特征”, 就是“ 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 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贴性。”“ 特征” 具有两种属性: 其一, 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 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特征“的特点在于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最大量的思想。
22.“ 特征化”:我们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 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23.艺术魅力: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性审美效应, 或者说是文学作品总体审美效果。
24.典型环境: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 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25.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26.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 又称“ 真境”、“ 事境”、“ 物境” 等。
27.虚境(审美想象空间,诗意的空间):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 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 即所谓“不尽之意”, 所以又称“神境”、“情境”、“ 灵境” 等。
28.韵味:韵味” 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 因素和效果。它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
29.审美象征意象(审美意象,象征意象,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 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 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30.符号式意象: 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这类意象,以它整体的或单个的形象特征, 直接暗示和象征着某些观念或哲理, 其作用从本质上看, 不过是一种表意的符号, 所以称为符号式意象。符号式意象又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抽象型, 一类是具象型。
31.寓言式意象: 是指通过一则故事直示一种哲理或观念, 而这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寓言式意象的显著特征就在于有故事情节。
32.抽象型: 是指你找不出适当的自然物体概念来描述它的形态, 而只有借助于某些抽象的概念、术语去表达它。
33.具象型符号式意象:一般是由自然物体的变形、夸张和拼接组合而成。
34.叙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第一, 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第二, 叙事是话语的虚构。35.传统的叙事理论:普遍特点是侧重于谈论叙事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从而形成了后来人们总结的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的叙事理论。(重内容)
36.当代叙事理论(叙述学):最初见于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文艺理论家托多罗夫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含义: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国当代叙事学,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与法国的结构主义思潮的双重影响的产物,它与传统叙事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立足于现代语言学结构主义文化理论,更加重重作品文本及其结构,注重不同叙事文学作品之间的共性结构,研究对象是把叙述的方式,叙述者的声音特点,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作为新的研究对象。
37.“文本时间”:“讲”(也就是叙述)故事的过程;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 故事时间”: 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38.时序:是文本时间顺序与故事时间顺序相互对照形成的关系。
39.时距:也可称为叙述的步速, 是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相互比较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
40.频率:是指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与该事件在文本中的叙述的次数。
41.抒情内涵的双重性: 抒情性作品中主人公的抒情是外抒情层;作者的情感表现是内抒情层。
42.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
43.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呈现于作品的内容和人形式之中,而形成作品特有的精神风韵和格调。“风格”,最早出现于汉魏,刘勰的《文心雕龙。体性》中最先将风格引进文艺理论学中。
18世纪(1735年),法国不封《论风格》中提出了“风格即人”的观点,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文如其人”的观点。
44.文学流派:指在一定的文学发展阶段,一些作家由于思想倾向,艺术见解,创作风格相近,而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文学派别,风格相似是形成文学流派的主要标志.45.期待视野: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 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 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 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 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这是接受者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和期盼,是一种前理解的心理状态,是文学接受的基础。
46.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 始时, 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 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 影响阅读效果。基本特征来看, 文学接受心境主要有欣悦(高兴)、抑郁(悲哀)与虚静(平静)。
47.“ 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 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 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 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48.共鸣: 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 指的是: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 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 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49.文学的净化:就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 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概括地说, 所谓“净化”, 就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 杂念去除, 趋向崇高” 的自我教育效果。
50.领悟: 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 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 具体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51.余味(延留): 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 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 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
简答,论述
1. 现实主义的特征?
(1)按照社会本来的样子描写生活,再现生活,由此得出再现性的特点。(2)对生活现象进行广泛的艺术概括,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由此得出逼真性的特点。
(3)作家一般不再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中的思想较为隐晦,现实主义作家的思想感情不是通过作者本人或借作品中的人物之口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客观具体的描写和叙述,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由此得出隐蔽性特征。现实型文学史是理性的把握世界。
2.浪漫主义特征?
(1)注重表现理想,力图按照人们所想的样子描写,表达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态度,用席列的话说”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2)作品着重于主观感情的表现,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不大可能做到冷静的客观的描写世界,而是经常要从艺术描写中跳出来,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3)艺术手法来看,擅长于运用夸张,想象,比拟,等手法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和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
(4)常常把生活中的美或丑放大,或缩小,把他强调到极致。习惯于情感性的把握世界。3,象征主义的特征?
(1)倡导向内转,要求作家按暗示的方法写出主观意识,即:心灵状态,及内心最高的真实。
(2)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应合“观念。
(3)在手法上,强调音乐美,诗句的工整和音律的和谐。(4)直接性的把握世界。
4.象征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象征主义开始于法国诗坛,后来遍及欧美,深入小说,戏剧等领域,一般文学史家认为,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的先驱,他1857年出版了《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第一部诗集,诗集表现了善与恶,美与丑的各种矛盾,艺术上用暗示,隐喻等来表达诗人的直觉。
1886年,希腊诗人,雷莫阿斯,诗集《咏叹集》序言中第一次使用了象征主义,同年六月,他在《费加罗报》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提出了以象征主义这个流派命名,这标志着象征主义正式诞生。象征主义分前后两期:
前期: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代表人物,法国诗歌流派,美国的马拉美,韩波。魏尔伦,主要在诗歌领域。
后期:20世纪初,范围是法国扩大到欧美,题材从小说进入戏剧,代表人物,法国的瓦雷雨,爱尔兰的叶芝,美国的艾略特,美国庞德。
象征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奠定了现代派文学的基础。
5.特征” 具有两种属性:?
其一, 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
其二, 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6.文学典型的“ 特征性”? 首先, 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 统摄其整个生命的“ 总特征”。黑格尔认为: “ 性格的特殊性中应该有一个主要的方面作为统治方面”。
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在具有在总特征的制约下的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局部特征是总特征之外的不占主要地位的次要特征)。, 7.意境与典型的异同?
同:(1)二者同属审美作品的最高审美层次,是文学审美平行相等的两个基本范畴。
(2)典型所具有的特征,意境也全部具有,二者都是作家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完美物象的统一,浑然一体,都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反映社会生活的某种本质必然,其实质是一样的。
异:(1)典型源于西方,意境出自中国。
(2)主要区别在于体裁,类别,和文学形式的特点不同。
(3)典型以感性形式呈现出来,意境主要靠想象,幻想,创造审美境界。
8.虚境,实境的关系?(1)实境是虚境的基础,虚境是实境的升华
(2)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统摄下来加工。
9.情节与故事的区别?
(1)定义:故事就是旧事,往事,是指一系列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生活事件。情节: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2)区别:故事遵循时间顺序,情节强调因果关系;
故事更有自然形态,情节富于人文色彩;故事是情节的基础,情节在故事上经过加工提炼而成。
10.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创作个性与风格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创作个性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风格,但是创作个性不是风格,风格的外延比较宽,包括形式要素在内,即语言结构,体裁,题材,属于风格的客观方面,创作个性是形成风格的基础,是风格的主观方面。
11.流派与风格的区别?
风格是作家个体创作个性的概括,流派是作家群体创作共性的归纳,风格创于个人,流派成于集体,文学流派是作家群体的文学现象。
12.抒情与叙事的区别?
(1)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 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2)抒情偏于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感情, 叙事偏于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3)抒情偏重于审美价值,叙事偏重于社会价值
13.抒情与宣泄的区别?(1)文学抒情既是情感的释放, 又是情感的构造, 抒情主体既沉浸在情绪状态之中, 又出乎情绪状态之外, 意识到所表现的内容和表现过程本身。宣泄的情绪是杂乱无序的, 只有释放, 没有构造;宣泄者完全被淹没在混杂的情绪海洋之中, 没有自我意识。(2)抒情主体虽也有受情绪左右的被动性, 但他首先是主动的沉思者和创造者, 他是自由的。宣泄者却不是完全自由的, 因为那种貌似自由的、梦呓般的任意放纵的宣泄是被本能欲望和冲动情绪驱使的盲目活动。
14.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1), 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 而文学接受则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总之, 文学消费一方面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给人带来精神享受;另一方面, 为获得这种享受, 消费又必须付出相应的货币, 因而文学消费兼具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
(2)文学消费既包括阅读行为, 也包括未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则一定是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这种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炫耀,装门面,显地位,附庸风雅、(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要求文学消费者具备必要的文化知识、阅读能力及消费心理等主观条件之外, 还 要求文学消费者具备必要的经济能力、闲暇时间和适当的空间等客观条件。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则有所不同。就文学接受的主观条件而言, 除了前面所说的阅读能力等之外, 文学接受研究更关注接受者的个性、气质、性别、年龄、职业、经历、人生观、文化修养、审美趣味、艺术经验、期待视野及阅读心境等。
15.“ 共鸣” 现象的产生, 主要原因?
一是作品本身具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是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必须含有与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思想见解与情感体验。
16;净化作用?
其一, 读者可以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 而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恼, 以维持心灵的平衡。
其二, 由于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撼, 使读者的某种情绪得以宣泄, 使畸变的心态得以矫正, 使扭曲的人格变得纯正。
17.共鸣,净化,领悟三者的关系? 第一, 基于理解的体味。共鸣是建立在读者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沟通的基础上的, 净化则主要是作品中的强烈情感震撼并感染了读者心灵的结果, 而领悟则必须以读者对作品内涵的主动思索和深刻理解为前提。读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我们首先会为作者向往“ 自由独处”, 赞美“ 荷香月色”的情感深深打动, 这便是共鸣。同时会陶醉于作者所描绘的明澈幽静的荷塘月色之中, 得到一种超凡脱俗、心灵解放的快慰, 这是净化。继而,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 经过思索, 读者会进一步体味到: 在“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 和
“高寒孤洁的明月” 中, 寄寓着作者不甘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表明了一位正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态度。这种基于思索理解的体味, 便是领悟。
第二, 基于体味获取人生教益。共鸣常常只是建立在读者对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思想情感一般认同的基础上的, 净化主要表现为读者精神的舒畅和心灵的矫正, 往往不能直接产生新的人生指向, 不能有效地丰富和扩充读者的期待视野。领悟则不同了, 由于领悟以思索和理解为前提, 其结果, 必会有效地丰富和扩充读者的期待视野, 使读者主动生发出一种积极的人生向往。读罢刘禹锡的诗句: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会使我们体味到诗人虽处逆境却不悲观消沉, 依然乐观旷达的顽强精神, 从而增强我们搏击人生的勇气和信心。读了苏东坡的《题西林壁》: “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会使我们体味到: 要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观察事物, 研究问题。这种体味, 这种伴随着体味而得到的人生教益, 便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领悟。
17,阐述“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所谓“ 有我之境”, 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此诗道出了作者历经战乱, 特别是目睹安史之乱后京城的破败景象的痛苦心情。花草本不含泪, 鸟儿也不会因人的别离惊心, 只因诗人痛苦不堪, 所以都有了人的情感色彩, 这就是“ 有我之境”。所谓“ 无我之境”, 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 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 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王国维认为, 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就是“ 无我之境”, 作者自己虽出现在画面中, 但他的情感却藏而不露, 一切让读者自己从画面中去体会。杜甫的七绝: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也是“无我之境”。作者描写了景色, 但未评价景色, 中间无一字臧否, 也是于不动声色之中见意境。但人们却可以从画面开拓的意境里, 间接地领略到诗人欢欣的情绪和开朗胸怀。因此“ 无我之境”, 只是情感不外露, 并不是没有情感和倾向, “ 无我” 只是就表面境象而言的。
18.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貌似是论述题)
(1)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所谓环境, 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 的客观条件。《红楼梦》中“多愁善感” 的林黛玉, 就是环绕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她自小多读诗书, 才思聪慧, 使她善于思考。幼年失去母亲, 礼教的约束相对少点, 才有了个性自由滋生的空间。寄居贾府之后, 贾府所需要的却是宝钗那样的女性, 客观环境与她自由的个性形成了强烈的冲突, 造成了她与环境的格格不入。环境对她犹如“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在这个黑暗王国里, 她惟一的知己便是贾宝玉, 惟一的温馨和希望来自那被黑暗势力包围着的爱情。虽然在爱情的天国里, 他们可以互道衷肠, 驰骋叛逆的梦想, 但不利的环境又使她敏感的神经常常产生种种不祥的预感, 再加上寄人篱下的凄苦与孤独, 她便常常“ 临风落泪, 对景伤情”。这样丰富而又痛苦的精神生活, 也只能给她留下一副“ 弱不禁风” 的躯壳。林黛玉从内蕴到外形就是这样被环境决定着的。
(2)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 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 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优秀的文学产品, 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符合这一艺术规律。《水浒传》中的林冲, 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宋王朝的高级官吏, 要这样的人造反是不容易的。小说在前后五回里, 通过“ 岳庙娘子受辱”、“误入白虎堂”、“ 刺配沧州道”、“ 大闹野猪林”、“ 火烧草料场”、“ 风雪山神庙” 等情节, 让他与环境发生强烈的冲突, 而被一步一步地逼上梁山。这充显示了环境对人物行动的制约、决定作用。
(3)另一方面, 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 在一定条件下, 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阿Q 在未庄本是微不足道的, 但当他一旦从城里回来, 把满把的铜的和银的向酒店柜台上一甩, 地位便立刻改观, 一度竟成了未庄人注意的中心, 赵太爷一家静候的客人。特别是当革命的风声传到乡下,阿Q 大叫: “ 造反了!” 又立刻改变了他与未庄的现实关系, 连赵太爷这样的人物, 见了阿Q 也害怕, 低声下气地喊“老⋯⋯老Q”。充分显示了人物在一定条件下, 对环境的反作用。
(4)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互相依存的一面, 失去一方, 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典型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 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 没有典型环境, 典型人物的言谈、行动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据, 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反之, 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典型环境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如果失去了典型人物, 这个系统便失去了中心, 失去了联系的纽带, 环境便成了一盘散沙, 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形成的可能。
第五篇:秘书学概论复习资料
秘书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秘书学概述
现代秘书发端于清代的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30年的发展,秘书学明确了自身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初步形成了学科体系,具备了比较明确的研究领域,但学科地位还待进一步提高。秘书学与多门学科存在相关性,而且学习和研究秘书学必须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幕学
核心:刑钱之学
本质:佐治之术
秘书人的标志性工作:文书工作,档案管理
秘书学的发展状况主要特征
建立了秘书学科,但未发展为常规学科 关注基础理论,但没有获得实质性突破
成立研究组织,但影响不够广泛,活动不够正常
创立了秘书学学科体系,提出秘书学分支学科,但学科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分支学科优待进一步规范
有了自己的专业期刊,但期刊档次不高
秘书工作是秘书学研究对象
秘书学的研究就是要通过对秘书工作的诚如研究,发现隐藏的本质规律,为人们从事秘书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秘书工作的构成要素(秘书人员,秘书工作方法,秘书工作的内容,秘书工作的对象和环境)
秘书学的学科定义就是对秘书学科性质的阐释。秘书学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 1,理论来源实际 2,理论应用于实际
3,理论与实际之间需要构筑顺畅的通道
(二)重视经验性研究
秘书学创立缘于对秘书工作的经验总结,没有对现代秘书工作的经验性研究,便没有秘书学额
经验性研究的成果充分体现了秘书学的应用性,密切了于实践的关系,增强了学科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性
秘书学的经验性研究渗透性着理论的成分,经验性研究的成果既为秘书学理论提供了素材,又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秘书学里理论的价值。第二章
秘书和秘书角色
你眼中的秘书
工作要求:察言观色,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素养素质
秘书本身:上司的助手,为上司出谋划策。国际职业秘书协会所下的定义:具有熟练的办公室工作能力,不需要上级敦促即能能主动负责,积极进取、干练果断,能在授权范围内作正确决定的经理助手
秘书的定义:
狭义:掌握文书并直接辅助领导者全面处理事物的专门人员 广义:在领导身边或中枢机构工作并以办文、办会和承办领导交办指示为主要辅助任务
秘书的职业定义:
从事办公室程序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物,为决策及实施提供和服务的人员
秘书的分类
二分法:公务秘书和私人秘书 公务秘书:在国家机关、国有或集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官办社团中担任秘书工作的公职人员。由组织人事部门考察选用,由国家支付薪酬。
私人秘书:就是私人企业、外资企业、民办社团以及其他雇主那里承担秘书工作的雇佣人员
横向分类___根据秘书工作内容或者从事行业为标准的分类 秘书工作的业务分工(行政秘书)秘书工作的行业特征(商务秘书)
纵向分类:按照秘书业务水平为标准的分类
秘书角色
定义:是一种具体的角色,是由秘书在社会中的活动内容方式决定的,要白兔社会的依附性,应该更加重视自己的后成地位(复杂性、多样性、开放性)社会公众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
秘书是花瓶
秘书是“二首长”
秘书是领导的家奴 秘书角色的定位(领导的助手)秘书在组织中所承担的角色,集中体现在辅助领导的活动中以及秘书与领导的关系中
助手是秘书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助手是配角的具体内涵
助手与参谋之间并不存在对立关系
助手角色的重要性
1,是参谋不是二首长 2,是事物处理者不是家奴
3,是“公关”者不是“交际花”“花瓶” 4,是文书处理者不是“作家”“秀才”
秘书角色的把握?
具备明确的秘书意识
协调好秘书角色冲突或者角色矛盾 根据角色规范合理调适角色,避免角色失当(角色越位、角色失责)
第三章
秘书机构
秘书机构
是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的有效组成部分 是各级各类领导机关综合性办事机构和参赞性机构 是为行政组织。行政领导服务的,是行政组织的一部分
秘书机构的组织形式
因人设置(综理制)
因事设置(分理制)
混合设置
秘书机构的设置原则
适应性原则 精简高效原则 秘书机构人员要精干 要减少秘书机构的内部层次,内部机构要科学,保证秘书机构规范有效 3 分工合理,重视秘书机构的群体优化
秘书机构的性质(机密性)
(一)综合辅助性(是秘书机构的本质属性)辅助决策中的综合性 2 管理职能的综合协调
(二)系统中介性 系统中介的兼顾性 2 系统中介的沟通性 3 系统中介的协调性
(三)组织关系的相对封闭性 上下级秘书机构之间具有业务指导关系 2 横向秘书机构之间的互相交流关系
秘书机构的管理(p47~52)
第四章
秘书的职业素养
定义:秘书的职业素养是秘书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优良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健康的个性心理的总和,秘书的职业素养是从事秘书活动的基本条件
所谓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秘书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忠诚领导 秘书的职业道德 忠诚守信 甘居幕后 洁廉自律 谦和谨慎
一位称职的秘书:须具有基本的配角意识和具有和有条件的主角意识,其关键是自己的价值取向
秘书的知识结构
(一)基础知识 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哲学和政治经济基础知识
(二)专业知识 秘书专业知识 2 行业业务知识
(三)相关知识 法律类知识 2 管理类知识 3 心理学知识
秘书能力结构
(一)基本能力
观察力
思维力
记忆力
注意力
想象力
记忆力:记忆力是知识、保持、在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能力。良好的记忆能力是秘书从业人员的必备能力之一。秘书部门是信息的枢纽站、集散地。信息的收集、储存、加工、输出、反馈等处理过程,都需要秘书具有良好的记忆力,以确保信息的保真度和传递的有效性。如果没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就会产生信息沟通障碍,也可能错失良机
(二)职业能力
秘书的职业能力是指从事秘书工作所具备的职业能力,它是秘书能力结构中的核心部分。秘书具有辅助决策、沟通协调、处理事务的基本职能。需要完成办文、办会、办事的基本工作内容。1 表达能力 2 办事能力 3 信息处理能力 4 人际交往能力 5 管理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妥善处理与组织内外相关人员关系的能力,包括周围坏境建立广泛联系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秘书工作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秘书在上传下达、协调关系、迎送接待等。因此,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是秘书人员必备的能力要求
(三)操作能力 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能力 2 书法和快速记录技术 3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4 文案处理技能
秘书的个性心理
秘书的性格:稳健、乐观、内敛、豁达、幽默 秘书常见的心理障碍:压抑 依赖
厌倦
秘书心理障碍的调适 正确认识秘书职业,培养职业兴趣 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3 掌握人际关系方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4 寻求适合的途径,消除心理压力
第五章 秘书工作的内容和特征
秘书工作是秘书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秘书工作内容比较广泛,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组织,秘书工作的侧重点不同。秘书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问题 秘书工作的内容
秘书工作是为了完成辅助领导实施有效的决策和管理而在一定范围内的劳动 主要内容:文书撰拟
文书处理
信息工作
协调工作
会务工作
接待和信访工作
档案管理
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
随从工作
交办工作 文书处理
文书处理指的是对文书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关于文书处理工作的归属问题,《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2012年4月)第六条、第七条明确规定,“各级党政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加强组识领导,强化队伍建设,设立文秘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公文处理作”、“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可见文书处理是秘书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具有法规性依据的,且文书处理的概念中包含文件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会务工作
会务工作就是各种会议的筹备、组织和服务工作。会务工作作为秘书工作的基本 内容,与文书工作一样有极高的认可度。会议具备了决策、沟通、协调、传播多种功能,是目前行政管理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段之一,是领导活动基本的方式。任何形式和规模的会议,都需要相应的会议组织工作,如会议计划的拟订、会议文书的制作、会议场所的布置、会间活动的安排与协调,以及会后的收尾工作,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会务工作还涵盖了各种仪典的组织工作,如开幕仪式、签字仅式以及会见与会谈的安排等。会议的筹备、组织和服务工作通常由格书人员和秘书部门承担,大型会议或者涉及多个单位的会议则通常成立专门的会议机构,秘书人员也会参与其中、因此,我们认为秘书承担会务工作体现了其辅助管理的基本职能。
秘书工作的本质属性(辅助性)秘书工作属性对辅助性的限制原因
首先,秘书工作的辅助性具有综合、全面的特征,这是最且标些性的总书记工作涉及领导工作的方万面面。
其次,秘书工作的输助具有直接性。起书工作的输助是一种直接的辅助,秘书工作直接受命并服从于领导活动,又直接对领导活动负责。再次,秘书工作的辅助具有非独立性。秘书工作是伴随着集团统治和领导群的出现而产的。它的使命要求它始终从属于、服务于统治着和领导者。
秘书的辅助具有综合性、直接性和非独立性的特征,在这些特种中,综合性特征是最典型、最本质的。
秘书工作的特征
一 被动性与主动性的对立统一 二 事务性与思想性的对立统一 三 常规性与随机性的对立统一 四 保密性与随机性的对立统一 五 综合性与专业性的对立统一 常规性与随机性的对立统一:体现了秘书工作方式和节奏方面的基本特征。常规性指的是秘书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经常出现、反复进行的工作,这些活动往往事先有预见、有计划的,活动内容常常有规可循的,秘书人员只要各司其职,按章办事,就能保证机关工作正常运转。较典型的如文书处理活动,文书的收发、审核、登记、传阅、拟办、复核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大多属于常规性的秘书工作,因此我们认为秘书工作有常规性的特征。
所谓随机性,是指事先未预计到的、突然发生的、需要秘书随机处理的活动,如临时受命调查某一事件,为临时决定召开的会议准备材料,向突然到来的上级视察人员提供有关资料等等。
第六章 秘书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
规律是在物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秘书工作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
象,工作在运行中有着本质的、固有的联系。“双线”规律、辅助领导工作律、跟踪辅助领导活动说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规律总结,其中辅助领导工作律的表述更为清晰严密。目前,秘书工作正向职业化、现代化、智能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双线”规律:发掘最基本矛盾辅助领导工作律:科学的结晶跟踪辅助领导活动说:基本规律
第七章 秘书的基本职能
秘书职能是秘书职业活动的任务、职责、作用和效能的统称。各种教材对秘书职能的认定各不相同。我们认为秘书的基本职能应该是辅助决策、参谋咨询、沟通协调、处理事务。四大职能各有侧重,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秘书职能的基本内涵。
辅助决策: 所谓辅助决策就是在决策的全过程中,在知识(包括理论),能力(包括技术),经验和经历等方面予决策主体全面的补充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辅助决策的职能基础 秘书辅助决策的职能是领导工作的需要 2 秘书综合性地位能为领导提供有效的依据 3 秘书的中枢性特征能为辅助决策提供便利条件 辅助决策的过程和内容
决策准备阶段的秘书工作:确定目标、拟定法案指导领导决策前的整个过程 决策确定阶段的秘书工作:协助领导对决策方案进行判断和选择,做出决策的过程
决策实施阶段的秘书工作:协调者 秘书辅助决策的特点: 辅助的全过程性 辅助的经常性 辅助的协调性 参谋咨询
特点:从属性 随机性 权变形 秘书参谋咨询职能的体现 1 辅助决策中参谋咨询 2 信息工作中的参谋咨询 3 文书工作中参谋咨询 4 协调和查办中参谋咨询 5 事务性工作中参谋咨询
秘书发挥参谋咨询职能中的注意问题
(一)强化参谋意识,主动参谋咨询。意识决定行为,秘书如果没有参谋意识自然就不会有参谋行为。对秘书而言,谦虚谨慎是工作本色,但并不是事事谨小慎微,处处墨守成规。尤其在参谋服务上,更要敢为人先,勇于参谋,主动参谋,在参谋过程中不夹个人好恶,不过多考虑成败得失,以良好的心态进谏、进言。
(二)摆正位置,谋而不断。秘书人员始终都处于辅助的位置,做到既参谋,又不越位。秘书部门的参谋作用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出谋献策”式的参谋作用,而不是指秘书人员单纯地为领导“出谋划策”。秘书人员在参谋咨询的过程中只有发言权而无表决权,更无决定权。“谋而不断”是秘书参谋活动的根本准则。
(三)讲究参谋咨询的方法和艺术。参谋咨询的方法和艺术常常能决定参谋咨询成败。秘书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适时、适地、适度地实现参谋咨询的职能注意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选择恰当的时机与领导交流。要注意应用语言的艺术,巧用比喻、典故让领导心情舒畅地接受建议和意见。
沟通协调
特点;综合性 疏导性 随机性 沟通协调的技巧 善于运用感情调控 2 把握好语言技巧 3 善于抓住时机
处理事务
特征:广泛性 随机性 围核性
秘书处理事务的类型 日常程序性事务 2 随机偶发生性事务 3 领导交办性事务 4 部门不管事务
第八章 秘书工作方法
秘书的工作方法,指的是表书履行职能,完成工作任务的途径、程序和手段。科学会理的方法有利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效果。秘书的工作方法应该遵循规范性、适应性、灵活性的原则。常见的秘书工作的方法有挡驾过滤、参谋进谏、请示报告、沟通协调,时间管理法等。
秘书的工作法指的是秘书履行职能,完成工作任务的途径、程序和手段,秘书工作的方法是与秘书的目标、任务和职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秘书确定工作方法的原则
规范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
秘书工作方法的获得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方法 掌握秘书工作方法需要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秘书的工作方法要不断创新中提高效率
秘书工作方法举要
(一)挡驾过滤的方法 1 文件资料的过滤 2 来访的挡驾
在秘书的日常接待工作中,为领导挡驾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合理挡驾可以保证领导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集中精力静下心来考虑一些大事要事,秘书可能每天都会遇到无约到访的人,这些无约到访的人不管出自什么目的都会影响和干扰领导的工作节奏。因此,秘书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采取必要的挡驾的方法。
秘书挡驾的范围主要有;1.身份不明者和无关人员。对于无约来访且急找额导者 秘书不能不假思索地直接引见,而应模清情况,做到该见则引见,不该见则不引见,进行合理挡驾。
2.产品推销、事务纠纷,消费投诉之类的来访者。对于产品推销人员,秘书人员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或直接谢绝,或引导他们去相关的部门。对于事务纠纷或消费投诉之类的来访者,秘书更不能将矛盾上交,直接请出领导人。3.涉及业务洽谈、人才流动、产品开发等类的来访者,在引见给领导之前,事先都必须征得领导同意。不得直接将来访者引入领导办公室。
(三)来电过滤
(四)领导公关事务活动的过滤
二 参谋进谏的方法 坦诚直言法 2 暗示法
暗示是指秘书不直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用含蓄、间接的语言影响领导的心 理,使其对影书的本意能够心领神会。工作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主观性很强、不大喜欢别人提不同意见的领导。也有时会遇到不能直言的特定场合。秘书要善于观察、曲线求进,采用暗示的方法点到即止,让领导心领神会。
(三)因势利导法
(四)引经据典法
三 请示报告的方法 合理选择请示报告的内容 2 灵活把握轻视和报告的时机 3 找准报告的对象
四 沟通协调的方法 文件协调法 2 回忆协调法 3 信息协调法 4 时间管理法
时间表控制法 ABC工作法 合理使用零碎时间法 统计时间法 ABC工作法:是指按工作轻重缓会排序,把要做的工作分为四类,既紧迫又重要且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的事情、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既不重要又不紧迫的事情,秘书工作任务繁重,如果完全被动地按事情发生或者任务下达的时间先后次序,可能会顾此失位,而运用AIC工作法,能够抓住工作的关键,保证重点工作能及时完成,秘书事务性工作处理艺术 1 建立台帐法:使工作从杂乱无序中走向规范有序 追根溯源法:主要是用于领导交办的各类特殊事项处理 3 触类旁通法:举一反三,为领导提供受高层次的服务。个人日志法:作为一名秘书,每天必须处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只有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处理重要事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合处理法:将事务性工作按照轻重规急的原则进行排到,优免处理重要的急事。授权委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