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对策

时间:2019-05-13 10:0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对策》。

第一篇: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对策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对策

摘 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行逆转的趋向。纵观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重性,既为他们提供了空前的机遇,也给跟他们带来巨大的挑战和现实的问题。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接纳措施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且公正运用商业壁垒掩护国内市场,积极面临经济全球化。

关键字 经济全球化 商业壁垒 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特点

(一)生产国际化。这主要是指国际生产领域中分工合作及专业化生产的发展。现代生产分工已经不是在国家层次上的综合分工,而是深化到部门层次和企业层次的专业化分工。这种分工在国际间进行,形成了国际生产网络体系。其中最典型是企业生产零部件工艺流程和专业化分工,例如波音747飞机有400 万个零部件,由分布在65个国家1500个大企业和15,000多家中、小企业参加协作生产。德国拜耳公司与35000多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拜耳向它们提供中间产品,由它们加工成各种最终产品。这种企业层次的国际化,使未来在一个企业内部进行的设计、研制零部件的加工或购入、组装和总装等一系列的活动环节分布到国外进行,即企业的不同部门、工厂、车间,甚至工段、工序等都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组织,从而也形成了生产组织的国际化。

(二)产品国际化。也就是生产总额中出口生产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直接表现为现代国际贸易的迅速增加。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众多的企业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卷入了国际商品交换。现在的国际贸易已占到世界总生产额的1/3以上,并且还在稳步增长。国际贸易的商品范围也在迅速扩大。从一般商品到高科技产品,从有形商品到无形服务等几乎无所不包。在我们的国家里,到处可以吃“麦当劳”快餐,喝“可口可乐”饮料,看“日立”电视机,坐“奔驰”汽车等等

(三)投资金融国际化。生产和产品的国际化使得国际间资金流动频繁,大大促进了投资金融的国际化。为适应于国际化的潮流,各国放宽了对投资金融的管制,甚至采取诸多措施鼓励本国对外投资的发展。以国际直接投资为例,从1991年到1993年,国际直接投资总存量的增长速度相当于世界商品和进出口的两倍,1995 年国际直接投资总存量达25000亿美元。与此同时,国际资本的输出入更加自由,金融资本严重地与商品资本相分离,脱离生产发展而迅速膨胀。目前,世界金融交易量已远远超过了世界贸易量。而世界大银行致力于在世界各国广设办事处、代表处和分行,建立海外附属银行以及附属金融机构,并与其他银行组成合资银行或国际银行集团。有资料表明至1992年2月底全球至少有40家银行的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保持在25%以上。金融投资的国际化反过来又会促进生产和产品的国际化。

(四)技术开发与利用的国际化。首先从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来看,由于技术对生产和经济的重要作用,生产国际化自然带动国际技术贸易的不断增长。资料表明:1965年世界各国技术贸易总额为 30亿美元,1970年达110亿美元,80年代初为160亿美元,到80年代中期猛增到400~500亿美元。其次,从研究与开发的情况来看,一方面由于各国在科技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而企业又为了获得先进的科技成果,因而各国间设立研究与开发据点便成了一种趋势,以至于许多企业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与开发网络,从而促进了研究与开发组织体系的国际化。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科技发展以高科技开发为中心,而高科技研究开发投入高,风险大,使很多企业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联合开发,这是现代技术开发活动国际化的又一显著特征。

(五)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生产、投资、贸易发展的国际化使各国间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表现在区域间经济关系上,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以区域为基础,形成了国家间的经济联盟。如欧洲共同体,美、加、墨自由贸易区等等。欧共体自成立来,一直朝着经济一体

化和政治一体化方向推进。1985年 2月,欧共体执委在《关于完善内部市场的白皮书》中,提出了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的目标,确定使12个成员国分散的市场连成一个拥有3.2亿人口的统一市场,在统一市场内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这种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仅大大推动集团内的经济自由化程度提高,而且也会影响到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对于中国而言,经济一体化犹如一把“双刃剑”,既为我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诸多问题。从而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1、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利用外资407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603亿美元,到2005年底累计利用外资6224亿美元,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实现了由对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上世纪90

年代,中国的外贸出口以年均14.9%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6.2%,成为了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3、有利于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外企的进入可有效地解

决部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直接参与外贸加工业的农村劳动力近两亿,不但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4、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和

产业竞争,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技术合作,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差距,增强我国经济技术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5、有利于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和完善,缩短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加

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完善。

(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

1、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回报利润率高的地区和项目,将造成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如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是5621亿美元,其中东、中、西部所占的比例为86.25%、9.16%和4.59%,东部地区外资投入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2、外资垄断性并购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民族工业与农业,削弱了

国内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外贸出口主要是靠低价竞争和大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特点,却

为之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耗宝贵矿产资源的沉重代价。

三、我国的对策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影响,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大肆发展国际商业。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停加快,反过来加快了国际商业迅猛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照旧发展中国家,通常积极加入的,都从国际商业中得到了利益。中国应积极加入国际相助,开拓国际市场,大肆发展双边及多边商业。我国可以在世贸构造非藐视原则下,在一个多边的、同等的、互利的框架下,举行双边及多边商业,可以团结宽大第三世界国家,在创建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配置性作用,还能使用世贸构造解决争真个机制,同等地解决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经贸纠纷。因此,应尽快调解我国的外贸政策,革新外贸体制,增强国际之间的相助。

(一)应对国际商业技能壁垒不停升级,提升全球化质量谋划理念。国际商业中技能壁垒

最突出的是质量与尺度体系,未来国际商业已是质量与品牌的竞争,突破国际商业技能壁垒的要害在于尽快提升企业质量谋划战略新理念。应对国际商业技能壁垒,实验全球化质量谋划战略,主要的即是要提升质量谋划战略理念,以质量谋划突破技能壁垒。积极采用国际尺度和发达国家的先进尺度。一方面,质量必须要到达国际技能尺度新要求,取得国际权威技能论证和入口国特别技能允许。另一方面,则要强化得意度质量意识,即开心使产品与服务到达进口国、消耗者、谋划署理者与社会等方面的认可,前进企业国际化谋划的得意度。

(二)加大国有企业革新的力度,加快外贸企业创建今世企业制度的进程,在市场中优越

劣汰,增强我国企业加入国际市场竞争的本事。世界级的大企业通常代表着一国的团体经济,并主宰着世界经济款式。国际市场的竞争很大水平上是跨国公司名牌产品之间的竞争,中国限于国力和财力,很少有跻身国际市场的跨国企业。为了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加快发展自己,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要走强强团结之路,但条件必须加快外贸企业创建今世企业制度的进程,实现“转机建制”。议决创建今世企业制度,可以综合地解决国有企业走向市场所遇到的一系列体制性抵牾。而中小企业由于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轻工、纺织、工艺等)和一些高科技产品的国际交换中,通常拥有大企业团体无可相比的谋划上风,应进一步增强谋划管理 ,积极变更和充实发挥它们在外贸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永定、李向阳。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8)

2、张向晨、孙亮。论发展中国家加入多边商业体制的得与失[J],世界经济,1999(6)

3、孔令来。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7)

4、李哲。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寻衅及我国的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

1(1)

5、李惠斌。经济全球化:中国道路[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6)

依旧是抄袭严重呀,要是这样一遍一遍的坎,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你把论文发过来之前,要自己先看看,不要出现一级标题出现两个“一”这样的错误。

文中红色的是原文大段抄袭的,就不能多找几篇,然后分开借鉴吗?就非得一篇抄到底吗?

从内容上说,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挑战和对策上,可相反,你文中这两部分最简单了,重点不突出。并且对策当中,主要是针对贸易全球化的内容,而你题目是写的经济全球化,还应该有其他方面的内容。从结构上说,不完整,缺少引言和结论,参考文献数量太少,并且格式不正确。

希望你不要继续这样大段大段的抄袭,要不肯定不能通过。下次直接按照要求的格式改好,发过来。

第二篇:论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对策

论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诸环节趋于全球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并在全球建立起规范的经济行为和运行机制。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为密切。

(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竞争与兼并日趋激烈。

(3)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善。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富日益增长,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加剧,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

(5)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我们应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最大限度地避其不利和风险,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利用外资407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603亿美元,到2005年底累计利用外资6224亿美元,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实现了由对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贸出口以年均14.9%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6.2%,成为了世界

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中国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1.建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

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应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全面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向和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适时提出应对措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2.完善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国有垄断领域的垄断局面,全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证券和投资等有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等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3.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体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坚持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进出口商品的经营管理,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

4.研究和制定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我国要研究制定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经济增长方式由目前以资源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向以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为主的体现高科技特点的集约型经济方式转变;同时大力支持民族产业,发挥已有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

5.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代全球经济的竞争就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应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寻求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6.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自1993年欧盟一体化内部大市场建立以来,为其成员国创造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和数千亿的财富收入,并有效地抵御了外部经济冲击。欧盟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地缘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进展较快,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或议定书、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还有9个(邢军,2006)。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近期加强与中国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08级社工三班

张洪

20085664 4

第三篇: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应对挑战,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 资本的进入有利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转型 弊端

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

2、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3、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4、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

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

6、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7、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第四篇: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赵惠东

目录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3

(一)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4

(二)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4

(三)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4

(四)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5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5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挑战。................................................6

(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的稳定带来的挑战。....................................................6

三、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经济的发展策略。...........................................................7

(一)大力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7

(二)加强我国对外开放力度和快速融入国际市场。................................................8

(三)努力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8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它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同时它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它给我国国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同时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和我国政治稳定提出了挑战。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这种趋势下,我国也必须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强对外开放力度、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加速推进经济法制改革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使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策略。

全球化是一个包含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过程。全球化的基础是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化的动力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革命,这为全球化提供物质手段;二是生产关系和制度,资本为了获取更大、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扩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浪潮,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综合起来说,全面客观地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就是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搞好了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搞不好则会遭到挫折和损害。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经济在经过改革开放20 多年的发展之后正在积极地走向世界。我们不断扩大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并通过这种开放的联系成功地促进了自己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应该说首先是利于我们,是我们能够有更多机会吸取国外经济及发展的好的经验和成果,引进和利用技术、资金等国际资源,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素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的,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种种压力和风险;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实力差距很大的全球竞争,同时还要面对同发达国家所主导的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包括各种不公平乃至苛刻的条件和限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利后果。

(一)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我国底子薄,人口多,科技落后。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经济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而关起门来搞建设只会越搞越穷。我国要使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必须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事实上,在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质量显著提高,对外经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二)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

改革既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又要与国际接轨,遵守国际规则和惯例。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从解决原有经济体制僵化封闭的弊端入手的,经过放权让利、全面改革、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等几个阶段后,现在进入了解决棘手问题的攻坚阶段,所以一些发达国家以此为借口对我国的贸易加以封锁和限制。参与经济全球化就要按世界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遵守国际规则、惯例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与世界各国发展正常的贸易关系,从国际规则的遵守中获得利益。因此,在改革的攻坚阶段,一定要解决改革中积攒下来的棘手问题。

另外,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外在压力,也会变成改革的内在动力,因为这种压力有助于我们实现政企分开,机构精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经济全球化对于深化改革,完成改革攻坚阶段的任务是个良好的机遇。

(三)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处于相对封闭和较为落后的状况。产品市场主要依托国内,也可称之为以国家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经济。经济全球化必然打破我国经济的自我封闭,促使其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其进出口贸易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只要发达国家不为维护其自身利益而采取保护主义的强硬政策,不对贸易自由设置阻碍,只要能够建立起资本流动的合理规定──保护生产性投资,预防如投机之类的负面影响,那么,经济全球化完全有可能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除了有赖于国内经济体制的转变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竞争的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此外,在贸易保护的条件下,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可以享受到许多来自政府政策上的优惠,实际上进行的是不平等竞争,使国内企业对提高自身素质缺乏紧迫感。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相互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必然带来国外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大量涌入,从而对我国国内同类商品和服务行业带来冲击。为了把这种冲击减至最低程度,政府、行业和企业都要抓紧时间,做好充分准备,利用世贸组织允许的过渡期,实现结构优化和素质提高。

(四)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能够学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搞市场经济,我们还缺乏经验,这就要通过对外开放,在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和接触中,考察和总结各国活生生的实践,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上各种经济体制的优点和缺点,各种市场经济模式的利弊得失,从而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可以借鉴和选择的经验。8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体制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今天,我们已经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等同于社会制度的思想束缚,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我们应当向搞了几百年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和借鉴有用的知识和经验,汲取别国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但是我们不允许也没有必要从传统的市场经济开始,沿着西方资本主义老路慢慢地发展到现代文明、有序的市场经济。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贸易和投资不断自由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想在一国范围内保持我国经济的自给自足已经不可能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处于世界经济的普遍联系之中。我国的原材料、技术、劳动力和市场的供求状况都有国际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国民经济干预权的削弱正在成为普遍现象。同时,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种冲击对一些产业来讲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此外,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下、缺乏竞争优势等都使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巨大的压力。虽然中国的轿车工业可以作为幼稚产业进行保护,但保护的时间也只有五年左右,充其量十年。那些规模小、成本高、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将难以生存。汽车工业进入大规模资产重组将是大势所趋。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挑战。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的互相依赖空前加强,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有紧密联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世界各国陷入失衡和危机的境地。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有个最好的例证。这就要求我国务必提高经济管理智能,防范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的发生。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货币政策、较为灵活的汇率安排是减轻失衡和外部冲击的有效手段。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际经济组织的挑战,一是跨国公司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对诸多的贸易、投资等问题,哪个国家也无力单独解决,不得不求助于国际组织。这就使国际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同时也意味着原来主权国家部分经济管理权利的消失或转变。

(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的稳定带来的挑战。

政治稳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稳定的威胁和挑战加大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为西方的干预主义提供了很多的借口。美国一直奉行干预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美国更以各国利益的相互依存为借口,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子干涉别国内政。美国的一些政客和学者宣称,在冷战后的世界里,国家内政与国际问题之间的区别一直在减少,推广民主、对付动荡及非人道主义、建立集体安全是美国对外政策目标的三项内容。美国必须帮助那些“没有能力保护本国少数民族、种族和宗教的政府”履行其职责。北约就是以民族问题为借口,对南斯拉夫动武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许多民族和宗教问题,还有诸如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等等需要处理,如 果解决方法失当,就有可能成为西方干涉我国内政的借口。

2.为西方的经济政治化倾向提供了方便。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集团出于对抗的需要,为了笼络住盟友,将政治问题经济化,竞相对集团内部的成员实施经济援助。如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给欧洲和日本进行大量的援助和贷款,帮助它们恢复和发展经济。苏联也用同样的办法使一些东欧国家与它靠近。冷战结束后,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加剧,经济成为最大的政治。发展中国家把经济的发展作为政治成功的标准,发达国家把经济问题政治化,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比如,西方国家为了制止波黑战乱,通过安理会对南斯拉夫实施经济禁运;为了消除伊拉克的军事和政治威胁,迟迟不解除对伊的经济制裁。在与中国的关系上,多年来西方更是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压迫中国就范。1989年中国发生政治**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了经济制裁。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的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性。西方文化日益明显地呈现出一种霸权化的趋向。西方意识形态正有计划有步骤的侵入我国,一些有害的文化价值观念也随着经济交往的频繁愈来愈多地被输入我国。这些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极其严重地动摇着中国人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

三、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经济的发展策略。

应从总体上明确,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不能也不应有任何的动摇。邓小平同志曾一再强调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就必须继续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浪潮到来之际,我们决不能采取消极退缩的做法,而必须以积极进取的态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因此,在这里,我们的策略关注点也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大力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信息网络化是当今全球化四大潮头之一,也是全球化形成的重要动力。全球体系得以形成的现代科学基础是微电子学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而推动的信息工业的蓬勃兴起,微电子计算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特别是光导纤维通讯技术的运用,将使世界进入一个信息革命时代。如今,国际互联网络已扩大到155个国家和地区,它使几万亿美元的贸易、投资和金融业务片刻之间就能在国际间完成,这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且加速了经济全球化高潮的到来。

(二)加强我国对外开放力度和快速融入国际市场。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对外开放的体制环境发生变化,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政策性开放变为体制性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是全球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是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基础,市场经济规则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各国必须遵守的规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使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的配置和重新配置变得越来越快,对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影响深刻而频繁。适时开放市场,只有市场开放了,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

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方面,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竞争力还处在劣势,因此在准入领域和准入时间上一定要与国家的长远发展相适应。我们要把中国企业的实践经验认真地进行案例研究,上升到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专家学者要深入到企业里,总结中国企业的经验,然后上升到理论。

(三)努力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在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中,面对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必席卷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强化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以及知难而进的顽强斗志,积极创造竞争优势。应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尽快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系。

从总体上看,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应注意将以下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我们固然要借助于全球化而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尽可能地吸收国外的先进成果,力求实现某种程度的“跨越式”的发展;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增强经济发展的坚韧性上下功夫,要认识到我们得要面对的压力和冲击力会是很大的,只有依靠坚韧的努力,才能站稳脚跟,才能以此为基础而寻求发展,寻求“跨越”。这两个方面应该是一致的和统一的。21世纪,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将会更加激烈,与国际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还很脆弱;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的优势有限,信息化整体水平还很低; 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我国也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正视差距,直面困难,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从差距和困难中找到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 2 ]王东,丰子义,聂锦芳。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周春明。经济全球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 ]李勇军。全球化浪潮———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的挑战与抉择[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五篇: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推荐)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下,国家经济安全研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如何更好地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互动,同时以国家间经济关系促进政治关系发展都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着眼点。国家经济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一国国家利益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掌握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的目的和基本内容基础上,了解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面临的新课题,分析目前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热点问题,对我国现阶段把握好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成果的不断取得, 我们也应时刻关注、思考和处理好经济安全问题, 将其着眼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一大背景下, 预防改革开放中的经济风险, 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来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进程中,亟待编织经济安全的“防护网”。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利益改革开放1993年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国会作证时第一次提出国家经济安全这一名词,以往理论界在谈到涉及经济与安全的问题时只是讲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名词的出现说明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关系”变为一国发展稳定中一个战略性概念,“一个终极目标”,不仅仅是研究的基础,也成为研究的目的。同时事实也证明,在冷战结束后的这15年来,国家经济安全已经越来越超过国家政治、军事安全成为国家利益实现最重要保证之一。改革开放20 多年来, 中国人民经过辛勤的奋斗和艰苦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的第一、第二步目标, 使一个占世界1/ 4 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了贫困, 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水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是, 随着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 伴生而来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现, 其中,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就成为一个重大和现实的课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在重要场合谈到: 在新形式下既要加快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 又要使经济不出大的风险, 保证经济主权、国家安全不出大的问题。这显而易见地表明了改革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关系, 也明确地指出不让经济安全出大的问题以致干扰改革开放大局, 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原则。所以,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经济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始终注意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发展国际经济合作与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关系, 并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安全问题长期性和复杂性, 使经济安全稳步、健康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一、参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经济安全利益得失

当前,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国际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并购在全球范围内扩展;金融全球化使国际资本流动转移更加便利,规模不断扩大;国家间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协调程度得到加强;“知识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在这种趋势为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蕴含着很多不安全和不稳定的因素。

学界专家学者们的普遍共识就是要加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家经济安全研究,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经济全球化对各国都是机会,但各国受到的影响各不相同,要正确看待全球化趋势。比如,中美两国可以说都得益于全球化,对比两国可以发现,美国作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极其善于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这体现在:第一,制度法律

层面上。1983年《美国国际投资政策》中设立前提,外资不得损害本国的经济安全;《保护美国产品法》要求对美国境外生产的增值50%以上产品的在境内销售要进行限制;《埃克森—佛罗里奥条款》(即721条款)要求有关部门协助美国总统对外国投资者收购美国公司或业务进行政治审查,以确认有关交易是否“威胁或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第二,组织机构设置上,成立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专门负责审查外资并购美国企业的行为,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由此可见美国在获益同时,一方面利用法律法规等制度上的安排对贸易金融投资进行规范,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有效的机构机制对于涉外经济进行管理,巧妙地保护着自身国家经济安全。而我国在这方面则相对落后,以外资并购为例, 2003 年4月开始施行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在19至22条对外资并购活动的垄断问题进行了初步规范。但《规定》属于行政性法规,法律层次低且存在较多缺陷,规定也不尽详细,因此该法规实施以来,尚无针对任何案例启动过相关审查机制。总之,我国仍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肯定我们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做好定位,搞清弱点,分析我们从全球化中获得的净收益构成,加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经济安全审查保护机制,从而更好地保护好国家经济安全。

(2)正确看待全球化条件下外资收购和并购以及贸易顺差。当前外资收并购活动已是一种趋势,可以说具有不可逆转性,因此鉴于外国投资者(包括具有外国政府背景的投资者)对中国企业、各种资产和某些战略性产业进行并购整合产生的重大影响,在应对措施上我们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制度层面的法律完善,行政层面的政府关注,经济层面的企业发展应当共同努力,寻求开放经济与国家经济安全间的有效平衡。同时也要加强研究,利用我国外贸顺差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的特点,既看到我们在贸易依赖上的缺陷,又要在战略上利用这种缺陷,变害为利,在国家经济安全上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

(3)正确看待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在体系内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规模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我国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素质,认真研究如何通过国际经济协调,促进本国利益的实现。既要从中受益,又要承担责任;既要有话语权,又要有接受度,以期更好地适应当今的国际体系和制度,向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方向进行改造和完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等的相互依存度进一步增强, 我国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世界一体化的洪流中。如今, 各国间相互依存、共同繁荣的意识日益强化, 双赢和多赢思想被广泛接受, 彼此都开始顺应全球化的要求, 开始了相互关系的协调和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在此情况下, 中国经济已不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 在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里, 中国不可能也不应该置身事外地去发展自己的经济, 所以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强调: 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应将国家的经济安全与对外开放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 中国未来的经济安全不是单方面的经济安全, 更不是以损害别国整体和长远利益为代价的安全, 而是体现了地区视野和全球视野的共同经济安全。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中国几代领导人都立足国情, 从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 将经济发展视为国家的最高利益, 突出了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基础地位, 并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把经济安全提高到了关系国家总体安全的战略地位。为此, 邓小平同志曾尖锐地指出“: 抓住时机, 发展自己, 关键是发展经济。”一语道破了经

济发展是中国当前最大的安全问题, 揭示了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国家安全的基础作用。

国际上一直有一个普遍认识, 那就是国家的贫弱是最大的不安全。因此, 一个国家维护经济安全的能力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显得尤为重要, 它主要由经济的生存力、竞争力、国家对本国国民经济重要部门的控制力和抵御内外威胁的能力等构成。对此, 我国领导人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他们视经济安全为国家安全的“ 物质基础”, 认为科技领先、国力强盛才是国家安全最可靠的基础。确实, 只有经济实力增强了, 才能为逐步形成的经济安全机制、强化保障手段提供物质可能性。反过来, 只有经济安全机制功能正常发挥, 才能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进而促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创造更好的条件。

各个国家的利益存在差别, 而利益的特殊性必然要求确定实现这些利益的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围绕着运转的国家利益, 而国与国之间的各自的国家利益又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是相互抵触的。比如说能源问题中的石油问题,OPEC 成员国家希望国际石油价格比较高以使其石油利润最大化, 于是他们会尽量控制出油量以影响国际石油价格。而用油国, 就目前来看最大的用油国仍不外乎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 他们自然会动用浑身解数阻止OPEC 成员国控制出油量从而控制国际石油价格, 以便利用OPEC 的廉价石油“ 润滑”自己庞大的经济。于是双方就有摩擦和对抗。如果OPEC 成员国如愿了, 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就会受损, 经济安全就会受到威胁。而事实上是发达国家得逞了, OPEC 成员国的经济安全状况堪忧。

在商品生产和销售领域, 特别是银行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不断加剧, 使保障经济安全成为现实问题。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 为了生存的安全, 单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高科技的国防工业是不够的, 还需要具备许多的社会经济条件, 比如发达的日用品和服务部门, 国内社会政治稳定和改革具有可靠的社会基础, 同整个经济实力保持平衡的、足够的国防实力,国家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均衡发展等等。苏联解体就有这个原因。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东南亚金融风暴。

三、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对策

经济市场化、自由化、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许多国家都在设法通过内部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来适应这一潮流, 寻找最佳的利益结合点, 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 我国除了顺应历史潮流, 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外, 别无他法。可见, 我国的经济安全也必须以此大环境为背景, 在这样一个变化、开放的过程中逐步地实现, 因此它要求我们持更开放的国家安全观, 追求更全面融入国际经济、更多参与全球化的国家经济安全目标。经济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必定包含着社会稳定的内容, 即维护经济稳定、防止和解决社会经济冲突的能力。实行改革开放可以说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本身就是对中国经济社会这一大系统进行的全面的、系统性的改造。因此,在这一过程中, 出现经济的不稳定局面和因素在所难免, 表现在经济安全问题上就更加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比如: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生态环境恶化、贫困失业、人口膨胀、疾病流行、毒品泛滥等都可能引发经济混乱、社会动荡, 危及经济整体安全, 并进一步阻挠改革开放的顺行实施。所以, 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国家, 身处这样一

个复杂的环境, 必须对自身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有充分的认识, 理智地挑战改革开放步骤和力度, 清醒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国际竞争, 应对日益凸现的经济、技术、政治甚至军事方面的对抗,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民群众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最大实惠, 成为改革的主要受益者, 从而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同时, 为他们创造最安全、稳定、适合发展的政治、经济、安全环境。所以, 改革开放和国家的经济安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我们必须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化改革、更新观念、促进经济安全、保证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作出努力。

建立健全国家经济调控体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深化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尤其是失业问题显性化、看病难且贵、新贵阶层的出现等等, 需要政府从调整社会保障政策、就业政策、收入政策等方面入手, 建立起稳定高效的经济社会安全网以提升我国经济安全。要继续深化国企改革,继续推进政企分开、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对国企进行分类改组和战略重组等等, 不仅要彻底解决国企的历史遗留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让国企具备一种“ 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 永葆青春”的活力。要强化我国的金融管理, 严格控制银行的“ 呆账”“、坏账”, 减少不良资产所占的比例, 减低金融风险, 确保金融市场的良性运行。在收入分配领域, 一定要尊重“ 诚实经营、合法劳动”的各种所得,要“ 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 要体现效率, 也要兼顾公平, 确保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针对我国目前严峻的劳动就业形势, 必须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确保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粮食供给保障体系, 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这也是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之一。鉴于部分战略物资的短缺, 还必须建立起包括石油、天然气、铀、铝、铜、铂、镍、硼、石棉、金刚石、耐火黏土等在内的资源安全网。严格和完善税收体系, 把财政风险压缩到最低限度。同时, 对外经济部门作好外引内联, 全面提升我国的经济安全水平。

加强制度层面建设和预警机制建设,从战略上实现国家经济安全的目标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往往具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自动机制,良好的体系与制度安排正是这种自动机制的体现。当前我国要努力减少对外贸易对经济拉动的比重,以扩大内需为目标兼以适度投资为手段,逐步实现三驾马车对经济拉动的合理比例,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而这就要求政府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建立健全如社会保障体系、危机管理体系、政府信息透明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制度,使经济安全的风险分散到社会各方面,既降低整体经济安全威胁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又降低社会经济运行成本,最大限度地使市场经济主体能够在竞争和追求利益最大化中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稳定。这是当前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面临的一个新的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要加强对国家经济安全潜在威胁的研究,同时国家安全战略也要重视预警机制建设,以便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作为采取对策和措施的依据。如何判定一国经济运行及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属于安全、不安全还是危机状态,如何评定出现某种扰动经济运行的不安全因素时一国抵御可能出现风险的能力大小,这都是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所要反映的问题。因此对国家经济安全监测对象、监测方法以及风险抵御能力标准的研究也亟待加强。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下,国家经济安全研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如何更好地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互动,同时以国家间经济关系促进政治关系发展都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着眼点。

国家经济安全就是指国家整体或某一行业重大经济利益未受到威胁或损害,社会经济生活健康稳定,宏观经济运行良好的状态。在国际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防卫力和竞争力, 不至于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和遭受过多的损失。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经济)危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是一直存在着的, 只是在国际竞争尚以军事较量为主, 国家开放程度低下, 国家生产力水平欠发达等背景下,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并没有凸现出来。而今,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经济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倍加关注的热点。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家经济安全》2005 年版

【2】余斌 《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经济时报》2002 年

【3】谈世中、王耀媛、江时学等编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2002 年版

【4】高尚全《关于改革要有新突破的思考》《中国经济时报》2002 年

【5】张幼文《建设经济强国的目标与机遇》《世界经济研究》2002 年增刊

【6】易金务《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答问》《人民日报》2004 年

【7】金钿主编《国家安全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 年版

【8】刘中伟《国家经济安全现状及研究新思路》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6

【9】姜国杰《我国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经济体制改革,2002

【10】鲍宗豪《全球化与当代社会发展》三联书店2002 年版

下载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电子商务立法

    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电子商务立法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作者:佚名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摘要:电子商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开展的商务活动,具有与传统......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地方税收改革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地方税收改革江泽民主席2001年2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上指出:“人类已经迈入了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正在向纵......

    经济全球化利弊分析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利弊分析及对策【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它是现代科技革命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结果,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必然。它有利有弊,人们习惯将其比为“......

    经济全球化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

    经济全球化下如何发扬爱国精神范文大全

    爱国这个话题,永远是民族国家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在以悠久文明著称的的中华文明中,爱国一直是社会追求的最高价值。历代典籍无不闪耀着爱国的光辉:《尚书》有言,“以公灭私,民允......

    经济全球化下的爱国主义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 ——谈中欧关系问题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古往今来,爱国主义一直是人们所提倡的优良品质,它支撑中华民族走......

    经济全球化下的非洲及其对我国发展的启迪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教学实践环节论文题目: 经济全球化下的非洲及其对我国发展的启迪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完成时间:成绩:指导教师福建.福州.福建农林大学金......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0国贸2班樊生儒 201015280226 在传统观念中,军事安全、政治安全总是居于国家安全的首要地位或核心地位。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