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国际比较 接轨国际水平[电力]
无论是“盲人摸象”,还是“井底之蛙”,这些寓言告诉我们:没有系统的比较,就不可能有全面的认识,更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站在新世纪的起点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省公司提出了“同行领先,国际水平,公司特色,人才高地”的奋斗目标,为公司谋求发展作出了准确判断,明确了发展方向,更为公司绘就未来发展宏伟蓝图谋好了篇、布好了局、定好了位。[范文大全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找范文,到范文大全]
如今,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更是公司的发展所需。改革开放以来,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坚持开展“达标、创一流”活动,使公司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公司的售电量、变电容量、线路长度、企业规模等经济技术指标,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处于前列。这是实现同行领先、达到国际水平的基础,也是实施“四化一先”战略目标的信心。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全省的年人均用电量为1300千瓦时,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左右,在调整电网结构、开拓电力市场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大势、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和省委省政府提出“两个率先”的优势,为公司创造了加快发展的机遇;从内部环境看,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力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那么,怎样来尽快缩小差距,赶超国际水平呢?我认为,积极开展国际比较,是加快与国际水平接轨的最佳做法。
一、开展国际比较是提升国际水平的必由之路。
“国际比较”是目前国际上行之有效的标杆管理方法。开展“国际比较”就是要以国际先进电力公司为标杆,通过比较寻找差距,汲取国际先进电力企业的管理经验,优化公司管理流程,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电力公司。因此,开展国际比较是公司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适应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的必要途径;是探索具有公司特色的管理模式,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1、开展国际比较,是公司赶超国际水平,形成管理特色的必要途径。人们常说,中国的企业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企业不可比,国际企业中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最佳做法对中国企业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通过近两年来公司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尤其是地市公司与国外电力公司的“同业比较”实践,这种认识有了改变。因此,正当公司全心全意向第二步战略目标迈进之时和全情全力创建国际一流电力公司之刻,仅仅靠自己的摸索和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开展国际比较,快速把国际先进电力公司的管理经验与公司积累的管理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利于降低风险,缩短变革时间,减少管理成本,提升公司国际水平;只有通过开展国际比较,从公司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创造出具有公司特色的管理模式。
2、开展国际比较,是公司造就一流人才,构筑人才高地的重要举措。“国际比较”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所采纳的标准、方法和主要指标比较,发现本企业的不足,讨论研究生产流程、工作方法和管理制度,确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推进企业的国际水平。而在开展“国际比较”过程中,广大员工自觉接受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探索了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主动实践了国际通行的最佳做法,使广大员工在接受、探索、实践的循环往复中提高了才能。所以,开展国际比较是培养、锻炼并最终造就一流人才,构筑人才高地的重要举措。
3、开展国际比较,是公司准确定位,精确对标的主要手段。加快国际化进程,追赶国际先进水平,跻身世界先进电力企业行列,必须牢牢把握世界电力发展的方向。体现在战略目标上,要始终瞄准世界先进电力企业;体现在企业管理与科技进步上,要加强与世界先进电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快与国际接轨;体现在市场与资源配置上,要与世界先进电力企业建立战略同盟,积极参与全球分工与资源整合,有效开拓国际市场。所有这一切,都要首先找准差距,正确定位,明确方向,精确对标。如果不了解世界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不进行“国际比较”,就不知道孰优孰劣,优在哪里,劣在何处,也找不到赶超的目标。而这一切,开展“国际比较”无疑是最佳手段。
二、以国际比较为抓手,加速国际化进程。
“国际比较”是标杆管理的具体运用,就是以国际先进电力企业的优秀业绩及最佳实践为基准,通过比较分析、跟踪学习、重新设计并付诸实施,快速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绩效水平。虽然,从2001年起,拉开了公司开展“国际比较”的序幕,使我们在管理理念、思路、方法上都得到了启发,为全面开展“国际比较”积累了经验。但是,这仅仅是开头,开展“国际比较”既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任务,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何况江公司的国际化进程还有一段艰难而漫长的路,需要广大员工为之共同努力。对此,我们应抓住重点,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以管理咨询诊断为先导,加快推进管理创新。管理咨询诊断就是对企业业绩理念和关键管理流程的现状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分析,引进最佳做法,并对照最佳做法,找出差距,提出方向性的改进建议。因此,我们要以管理咨询诊断为先导,通过管理咨询诊断,实现管理理念的突破,寻找最佳的管理方法,加快推进管理创新。今年上半年,公司通过聘请国外咨询公司进行企业管理咨询诊断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公司发展目标从“同行领先”到“国际水平”的提高,不仅是同类企业现行体制下管理方法和考核指标的差异,而是同类企业根本的管理理念变革和管理流程再造;公司发展引擎从“同业比较”到“管理咨询诊断”的演变,不仅是公司本身变革意识和思维方式的进化,而是公司本身管理方法和管理能力的提升。2、以业务流程优化为主线,加快管理能力再造。以业务流程优化为主线开展国际比较,就是要以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最佳做法为目标,对核心业务流程进行诊断、对标和优化设计,科学合理地调整现有的组织架构,建立高效实用的关键业绩指标框架及其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实现由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目前,公司经过反复调研分析,确定了流程再造的试点单位,选定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为合作伙伴,并选择“业务流程优化”作为实施“国际比较”的突破口,这是公司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充分体现。可以肯定,通过公司的不懈努力和咨询公司的大力支持,必将为公司在全系统建立科学高效的业务管理流程提供示范,积累经验,进而加快公司管理能力的再造。
3、以参与国际合作为重点,加快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自强不息的竞争中发展自己,在互惠互利的合作中壮大自己,是企业谋求发展、提升实力的主要对策。对此,不仅要与国际咨询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掌握世界先进电力企业的最新发展
动态;而且要推行国际比较,进行定期诊断,找准公司在世界上的定位;还要建立国际化经营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新闻媒体、国际交流活动等渠道获取国际化经营信息,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更要以世界先进电力企业作为公司的战略参照体系和赶超对象,通过对口交流,直接、间接地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在经营管理上实现企业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要素市场、信息系统“四个与国际接轨”。只有通过主动参与国际合作,才能加快公司的国际化进程,才能为实现公司“四化一先”战略目标创造条件。三、实践国际比较成果,不断提升国际水平。
开展“国际比较”的目的在于消化、吸收、运用、实践其成果,并在实践中取得实效,从而将成果转化为自觉的管理行为,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水平。因此,我们既要积极开展国际比较,更要主动实践国际比较成果,以不断提升国际水平。
1、以理性的系统思考,消化国际比较成果。“最佳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需要以理性的系统思考来消化。理性的系统思考,就是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打破固有的管理规范,以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创建“国际一流”的战略方向,审时度势,对现有的管理流程和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统筹考虑,以取得公司管理流程的优化。国外咨询公司对公司的六大关键管理流程描述了世界先进电力企业的最佳做法,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然而,我们的国情、企情以及体制机制、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要求我们从公司实际出发,在消化这些成果过程中进行理性的系统思考,切不可生搬硬套。只有通过系统的思考与分析,找出最合适的做法,才是消化国际比较成果的实效。
2、以勇敢的变革精神,吸收国际比较成果。“最新的”往往是“最不容易接受的”,需要以勇敢的变革精神去吸收。勇敢的变革精神,就是在“理性的系统思考”前提下,摆脱原有系统的束缚,克服管理权力、利益的羁绊,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获得管理思想的重大突破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咨询公司给公司管理咨询诊断的结果表明,我们存在的许多差距就是没有合理的流程和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等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勇敢的变革精神去吸收国际先进电力企业的最新的管理流程,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从而真正实现国际比较成果为我所用。
3、以积极主动的作为,运用国际比较成果。“最好的”也许是“最难以落实的”,需要以积极主动的作为来运用。公司开展“国际比较”工作,不仅仅是学习和咨询,更重要的是将国际比较的成果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所以,在运用国际比较成果的实践中,既要做到强有力的领导和有序有效的组织,又要做到全员参与和责任管理,更要做到边学习消化、边改进提高,从而使国际比较成果成为公司发展所需的正果。
开展国际比较,提升国际水平,是公司加快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是公司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也是公司“四化一先”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以开展国际比较为抓手,从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和公司发展的新要求出发,积极投身其中,为全面实现公司的新飞跃和不断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推进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
推进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
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也是中国和加拿大合作的最大贸易项目,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关心和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首台重水堆核电机组建成,并以其建设周期短、工程质量高、多项施工纪录创同类核电站建设之最,受到国内外好评。“中国人干了99%,我们只干了1%。”这是加方代表在工程典礼上对中方的赞赏,也是外国核电专家对我国核电国产化能力的肯定。
秦山三期工程的建设实践,使我国核电工程管理在已有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程序化、信息化的规范管理。继秦山一期核电站成功实现“零的突破”、秦山二期核电站国产化实现新跨越后,秦山三期工程又在核电项目管理水平上有了提高和发展。今天我们编发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这篇文章,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核电国产化和管理规范化的进程。
秦山第三核电站位于浙江海盐境内,与秦山一期和秦山二期核电站毗邻。该工程采用加拿大重水堆核电技术,总装机容量为2×728兆瓦,总投资28.8亿美元,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国家电力公司以及浙江、上海、江苏等省、市共同出资建设,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为业主单位。工程由加拿大原子能有限公司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签订合同,共同承建。我国核电科研设计单位、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以及美国柏克德公司和日本日立公司作为主要分包商参与了工程建设。业主委托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核工业四达监理公司分别实施部分建造管理和工程监理。国家核安全管理部门对工程全过程实施监督。国内电力行业等也直接参与了工程建设。1996年11月26日,中加两国总理在上海出席了商务合同签字仪式。工程于1998年6月8日开工,2002年11月19日1号机组并网发电,同年12月31日商业运行。
采用最新设计,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秦山三期工程采用成熟的坎杜(CANDU)6型设计,并首次采用某些坎杜堆的改进设计。在中加主合同中明确要求,秦山三期核电站的设计、设备不低于国外参考电站水平。在设计上,进行了80余项改进,采用了在人因工程方面有较大改进的先进主控室,首次应用了大屏幕显示屏和关键安全参数显示系统,优化了人机接口。选用了国外用于先进沸水堆的部分常规岛技术,汽轮机末级采 1 用52英寸超长叶片设计,使汽轮机低压缸由3个减为2个,简化了系统,提高了电站热循环效率。提高了核燃料通道进出口水管材料性能。通过改进工艺系统,使放射性废液排放浓度大大降低。乏燃料池由环氧树脂覆面改为不锈钢衬里,大大提高了防腐性能。加强了电站抗震和抗龙卷风性能。在与厂址相关部分,多处采用了中方对原设计的修正方案。秦山三期工程是同类机型的最新设计,安全性、可靠性得到较大提高。
实行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方式,并采用现代项目管理工具和施工工艺,使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得到有效控制。同国际同类核电站建设相比,秦山三期工程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创造了多项施工纪录。首次在重水堆核电站中采用安全壳开顶式吊装设备等先进施工技术,4台蒸汽发生器吊装与常规方法相比,工期由2个月缩短为2个星期。在循环冷却水水下构筑物施工中,克服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成功地解决了水下爆破、吊装、灌浆等技术难题。反应堆安全壳筒体施工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滑模施工技术,创造了14天4小时的同类核电站安全壳筒体施工时间最短的纪录。排管容器燃料通道组装、主管道安装、下部给水管安装、排管容器试压等时间,均比国外纪录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安全壳泄漏率仅为每天0.21%安全壳容积,也是国际同类核电站密封性最好的。秦山三期核电站与国际同类30多座机组相比,热循环效率高、单位造价低。电站的技术性能、安全水平和经济指标,均达到了同类机组的最新水平。
机组调试试验和并网运行情况表明,首台机组设计可靠,设备稳定,施工质量高。对于秦山三期首台机组的成功建设,加方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秦山三期工程是以中国人为主体实现的,是中国人成功的事迹,工程满足国际标准,是国际合作建设重水堆核电站的典范。
强化业主权责,始终贯彻自主原则
充分发挥核工业集团自主发展核电形成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在中外合作中自始至终贯彻自主原则,实施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不断改善合作模式,加快掌握技术的进程;在建设优质工程的同时,培育了一支能自主运营的高素质员工队伍。这是确保秦山三期工程顺利建成并迅速转入自主运行的主要经验。秦山三期工程是一项投资大、技术复杂、中外合建的项目。面对国际一流的三大厂商,如何牢牢掌握建设的主动权是建好这一工程的关键。我们采取有力的组织措施,首先从“做强”业主下手,全面落实业主的权利与责任,严肃维护合同各项条文。在建设中,业主紧紧抓住了设计审查和设备监造两大关键环节。
设计是工程的龙头。加强设计管理和审查,是确保电站设计满足我国核安全法规要求,保证核电站性能不低于国外参考电站水平的关键环节。由于我国核工业自主设计建造了多座核电站,在相关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对秦山厂址特征等有着深入了解,与国外公司比更有优势,有能力把好设计质量关。
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初步安全分析报告,以及工程初步设计的文件编制,都是业主组织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等完成的。以中方技术力量为主,对加方提供的技术规范进行认真审查,编写了重水堆核电站第一份完整的技术规格书,填补了重水堆核电站的空白,满足了我国核安全法规的要求。后来,国外运行的重水堆核电站也慕名到秦山取经。
中方组成了由核电专家和年轻技术骨干为主的设计审查队伍,以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和华东电力设计院为技术后援,严格依照合同,开展设计审查工作。发现问题,跟踪追究,据理力争,直至解决。仅概念设计审查阶段,就向三家外方设计单位提出问题单919个。在设计审查时提出了一大批有水平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设计改进意见,促成40项设计变更。例如,秦山厂址位于杭州湾钱塘江入海口,泥沙量大,夏季水温高,与国外电站条件有较大不同。通过设计审查,要求对海水取水泵房防泥沙沉积进行设计改进,采用离岸式取水头和速度帽设计,相关系统也进行了适应性改动,满足了厂址要求。对主控室人因工程进行了优化,采纳中方意见改进了关键安全参数显示系统,有利于安全运行和异常工况下的故障定位。对废液排放采取减少废水量和系统变更等措施,完全满足了我国核安全法规要求。提高380个核燃料通道的进出水管材料含铬量,使腐蚀速率降低60%,确保40年使用寿命。这些设计改进,大大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为核电站高质量建成和安全可靠运行创造了条件。
设备监造是确保设备质量的重要环节,对电站安全和性能尤为重要。由于秦山三期核电站设备由加方承包,由美国和日本公司部分分包,业主对设备实施监造存在一定难度。为了确保核电站质量、维护中方利益,业主重点抓好主要承包商的工作,要求关键设备制造商资格必须由业主认可,选择分包商要经业主同意,并千方百计介入设备监造,在加拿大设立代表处,在日本和韩国设立了设备质量监督小组,并派遣有经验的设备监造人员驻厂监督和见证装卸料机、排管容器、蒸汽发生器、汽轮发电机、主循环泵等重要设备制造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对监造活动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发出质量观察单,要求供货商采取纠正行动以满足技术规格书或标准规范,有理有节地处理发现的问题。例如,2号机组蒸汽发生器预热器热板加工错误,外方认为不影响安全,坚持照用。中方人员在进行详细技术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设计技术条件,据理力争,反复交涉,直至业主发出了工程开工以来的第一个“停工令”,迫使外方按照技术规格书要求报废原热板,重新制造新热板。
装卸料机是重水堆核电站的核心设备。在监查时发现外方生产厂家质量保证体系不够完善,将影响装卸料机质量。中方质保人员提出整改要求,使AECL高层意识到了这一管理问题,采取了有效的纠正措施,撤换了质保经理,重新修订质保手册和相关程序,切实加强了对采购和制造过程的控制,并取得ISO9001认证,最终满足设备质保要求,同时促进了该生产厂家质保体系的升级。
对于合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业主高层出面协调,有效地维护了中方利益。成功地促使外方更换了11台不合格的水处理厂用电机,以及16根含氧量超标的反应堆排管容器压力管等。
外方对中方设备质量监督人员的工作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中方的介入有效地保证了设备制造质量,对外方的工作也是促进。秦山三期工程15亿美元的进口设备,仅单件50吨以上的大型设备就达140多件,没有一件不合格产品用到工程上。同时,中方人员在设备质量监督中进一步熟悉了重水堆核电站设计和设备性能,为核电站调试和运行创造了条件。
在秦山三期这样的中外合作项目中,由于我们有了多年自主发展核电的经验和基础,有了引进核电站的经历,我们就能够在今天的中外合作中发挥已有优势,贯彻自主原则,就能够在设计上、设备质量上有自己的发言权,不再是一切由外方说了算,从而切实维护了中方利益,做到既节省经费又保证质量。提升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
核电工程管理始终是我们核电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如何抓住这次与国际一流厂商合作的机遇,把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管理技术真正学到手,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从变革管理理念开始,不断深化组织体系和管理模式的改革。秦山三期工程结合国情和工程实际,以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建立了一套能成功实现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三大控制的科学和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和组织体系。这套管理模式可概括为:垂直管理,分级授权,相互协作,横向约束,程序化和信息化运作。其核心是建立责权分明的垂直指挥系统,建立横向协作、监督和制约的机制,建立一套程序化、信息化的运作体系。这一“三维”一体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为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作了铺垫。
秦山三期工程组织机构设置科学,部门、岗位、职务“责、权、利”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有充分的主动权,工作简洁明快,管理快捷高效。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强调责权分明的规范化管理理念,每一项活动、每一个环节均处于相关程序的规范和约束之下,充分发挥个体与群体的作用,实现人与制度的和谐统一,从根本上克服了习惯上的“灵活有余、规范不足”,使我国核电项目管理摆脱了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责权不清、奖罚不明,以行政干预为主的管理模式,成功实现了向规范化管理的过渡。
在项目的综合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直接借鉴和应用国外先进管理模式,以严格的程序化运作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任何一项工作开始前,都有详细的管理程序和工作细则,人员都必须培训考核合格,工作中应产生和收集的记录也已预先确定,做到事前有检查清单,事后有尾项清单,所有与质量有关的制造、建造活动均受到有效的“监督验证机制”的监督。利用子项管理与系统管理的方式,使关键工作提前开工、提前结束,掌握了工程进度控制的主动权。实施预算化管理和投资控制分级管理,确保了投资控制。
秦山三期工程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科学管理工具和软件,以高起点搭建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主包商和各分包商的计算机系统均实现联网,为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采用国际先进管理软件打下了 5 基础。在工程进度、文件与图纸、材料、电缆接线数据等方面均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系统辅助管理,使项目管理水平上了台阶。主合同监控、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均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公司内部的指令、通知、文件、材料等均通过内部邮件系统传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已经成为公司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里我们特别要强调,四项工程管理控制软件和数据库的应用,对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分别是:一体化进度管理P3软件,工程物流管理系统(CMMS),集成电气与控制数据库(InTEC)和文件图纸管理及流转控制系统(AIM/TRAK)。这些管理工具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工程进度动态管理,将工程每项活动与其所需要的资源(人力、设备材料、施工机具和费用支付等)链接起来,及时反映计划与实际进展的动态情况,计算关键路径,提前分析出工程中的瓶颈,大大提高了计划的有效性。在物流管理方面,对总重达2万多吨的钢结构可以控制到每一根钢筋的流向,并能预告各类设备能否按计划如期运抵工地,及时发放到安装、调试现场。在综合布线方面,对现场近3万条电缆、数十万个接头给出了信息齐全的编号,不但有利于安装、调试,而且为将来的运行、检修提供方便。在重水堆建造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工程中所有文档的全电子化管理和控制,大大提高了查阅速度和流转控制效率,成为国内电子文档管理的先进样板。由于采用了这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程序管理,使工程项目管理面貌一新,不仅有预期管理、过程控制,还有结果记录的反馈,核电站几百个系统的移交状况少一个螺丝钉都能反映出来。
将适应工程管理的组织“体系”,与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人”和与国际接轨的工程管理“程序”三者相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三大控制,使工程建设呈现勃勃生机。加方专家认为,秦山三期工程首台机组是国际合作建设重水堆核电站中合作最好、工期最短的,从工程开工到首次临界只用了51个月。工程重大节点均如期或提前实现。在安全壳施工中,数千件预埋件、1200多吨钢筋安装无一遗漏,安全壳泄漏率试验达同类机组最优。反应堆给水管系统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7.76%,超过国外同类核电站的质量水平。经过主回路耐压试验和机组调试试验以及初步运行表明,工程建设、设备安装以及调试工作质量是好的,满足相关规定要求,质量控制是成功的。质保体系和质保大纲是有效的。预算管理和投资控制分级管理,保证了支付进度与工程施工进度相符。坚持6 “最低资金成本”原则,按时落实各项建设资金到位,并开发出一套适应于本项目的外汇风险管理模型,及时调整工程的资金结构,防范外债风险,共节省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是国内七家外汇风险管理相对完善的大型企业之一。
改善合作模式,加快掌握技术的进程
重水堆与压水堆的差别主要在核岛部分。重水堆核电站核岛以外的系统统称为BOP部分,包括常规岛、海水循环、输变电、取排水、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以及电厂辅助和服务设施,这部分与压水堆大体相同。
秦山三期工程在中外合作模式上也有显著特点,与其他引进工程不同的是,中方除负责一般意义上的对项目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对承包商进行管理外,还直接负责BOP部分的建造管理和实施电站调试工作。这是考虑到在秦山一期、二期核电站自主开发和建设中,以及在引进的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中,我们积累了相关的经验,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具备了对BOP建造管理的实际能力。同时,BOP部分与厂址关系大,中方对现场情况的了解远比外方深入,具有较大的优势,为了发挥优势、培养人才,在主合同中专门要求BOP建造管理自主化,使外方专家由最早合同谈判时的9000多个人月减至5700个人月,节省了6000多万美元。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业主委托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组成BOP建造管理队。在BOP建造过程中,我方利用自主设计压水堆核电站的经验和熟悉厂址条件的优势,提出将汽轮机厂房混凝土底板厚度由9米改为最厚处5.9米的建议,从而节省经费500万美元。在取水口施工中,我方专家依据掌握的海潮规律,将原设计的大围堰方案改为小围堰干式施工,节约近百万美元,更重要的是避免拖延工期4个月。再如,汽轮机厂房防火涂料的选择上,我们将由国外供货改为国内供货,仅此项材料变更就节约了2000多万元。
电站调试实施和运行也由中方承担,加方负责调试技术指导。这样可以加快员工熟悉系统和设备性能,掌握相关技术,培养和锻炼运行队伍,有利于电站向营运阶段的平稳过渡,对核电站的安全运行非常有利,并且降低了工程造价约8000万美元。外方派遣运行、维修等专家仅40余人,负责主要系统和与安全相关活动的技术把关。
调试中采用了系统工程师的管理方式。系统工程师对所管辖的系统性能和功能的调试负主要技术责任,将技术管理等软件工作和现场实施等硬件工作分工实施,互相监督,使设备和系统管理责任清楚到位。运用该方式,文件及记录与现场调试工作同步,使得硬件及软件兼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法规要求相适应,推动电厂管理上台阶,同时也为国家核安全管理当局对调试活动的核安全评审及控制点释放奠定了文件基础。
由于采用新型合作模式,加快了掌握相关技术进程,促进了电站建造、调试和生产准备等工作,我方技术和管理人员在工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锻炼,为自主安全运行核电站打下了坚实基础。
注重企业文化,培育高素质员工队伍
企业文化是积极引导企业工作作风、个人工作态度及思维习惯的一个重要手段。系统地构建具有核工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促进工程各项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秦山三核及项目各参建单位,在抓工程建设的同时,把加强队伍建设和敬业爱岗教育活动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建设,整个工地处处洋溢着高昂的工作热情。建设者们肩上的担子与责任,先进文化的风尚与氛围,激励他们努力奋进。员工们立足岗位勤奋工作,默默奉献。很多同志几乎放弃所有的节假日,一心一意扑在工程现场。秦山三期工程建设的成功是中外核电建设者巨大心血的结晶,是秦山一期、秦山二期以及整个秦山核电基地资源共享、相互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国大力协同的结果。
根据核电站技术含量高、管理要求严的特点和建成发电运行后将对全社会负责的使命,秦山三核确定了“严细、求实、敬业、奉献”的企业精神,以及“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建成发电,使核电站长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跻身世界核电先进行列”的企业目标和“以安全、清洁、优质的核电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企业宗旨,并通过颁布《总经理部的六个期望》、编印《员工手册》等企业文化的具体实践,把核安全文化的意识渗透到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之植根于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员工养成了工作严格细致、一丝不苟、追求实效、扎实认真的好作风,使人性化管理与程序化、规范化的约束相结合,现代管理蔚然成风。上班先开电脑,信息成8 为工作的第一需要,遇事不是先找领导而是首先核对程序。“坚持创新、追求卓越、自觉奉献、超越自我”正成为秦山三核人的价值观念。各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员工热爱自己的企业,尊崇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以秦山三核人而自豪。这一切,让企业处处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秦山三核重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把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放在各项工作之先。开展了全员业务技术培训,建设全员学习、全面学习的学习型企业。实行全员培训授权上岗,任何岗位的任何人都必须经过培训授权上岗,让员工在工作授权及程序指导下主动开展工作。借鉴国外的经验,并结合国内核电站的培训实践,建立了培训管理体系,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系统培训方法来规范培训工作,充分运用竞争机制,加强监督和考核,严格培训管理和监督,提高培训效果。早在工程开工后不久,就开始了大批量、高容量的人员培训,完成了包括英语、基础理论、国内外岗位培训等在内的十余项培训任务,在建设过程中,人均接受了约50周的培训,为调试、生产准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工程建设的实践,年轻的员工队伍在新的工作平台上与国际管理和思维方式零距离接触,得到了锻炼,加速了我国核电管理与国际惯例对接的进程,积累了核电工程建设的经验,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实践证明,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管理程序和制度推动了工程建设、调试、生产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合国情,自主创新,才能取得双赢
“九五”期间,国家决定开工建设8台核电机组,除秦山三期外,其他6台均为压水堆机组,体现了我国发展压水堆的技术路线。当时引进重水堆核电站,中央考虑了诸多因素,从工程本身讲,主要是为了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管理与技术,扩大核电的容量,保持我国核电事业持续和适度的发展。坎杜6型机组更是以其独特的安全性、铀资源利用的经济性、较高的负荷因子等特点,在向世界核电先进堆型迈进中占有一席之地。
坎杜型重水堆所独具的结构和反应堆物理特点,能在不影响发电和安全的情况下便捷、充分有效地利用中子,尤其适合钴—60这一类同位素的生产。如果秦山三期两台机组都生产钴—60,预计 9 年产量可达600万居里,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可部分出口外销。而钴—60辐照源是核技术及同位素在国民经济中应用的基础产品。秦山三期的建成对打开国际合作新局面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秦山三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工程,它既集秦山一期、二期,大亚湾核电站成功经验之大成,又是为新世纪我国核电新项目的开发作了管理和人才的准备,也为核电设计院体制转型作了有益的尝试。
在核电工程管理上,秦山三期努力按照国际惯例运作,使我国核电项目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建立了合同谈判、工程建造、调试、运行以及核燃料管理等一套完整的体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与国际管理接轨的、能驾驭项目管理的专业人才,形成了一个以30-40岁中青年骨干为主的核电人才梯队。他们经过国际合作工程的考验很多已经成长为专业领域的掌门人。秦山三核有4位副总经理是30—40岁的中青年。在建筑安装公司中,一些年轻的项目经理提升为能独当一面的大公司经理。使我国核电事业逐步扭转主要依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生的状况,出现了核电事业后继有人的欣欣向荣局面。
在秦山三期工程中,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CMT项目管理公司受业主委托,承担BOP建造管理,虽然只是负责核电厂工程的局部,但在功能上已十分接近独立的工程公司,具备了专业化项目管理的能力,可以提供与国际水平接轨的现代管理服务。所以,CMT实际是核设计院单一设计体制向工程总承包公司转换的一次尝试,也为今后我国核电新项目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回顾四年多建设的历程,我们感慨万千,有众多的事例、经验及教训值得总结与思考。但体会最深的聚焦在一点,那就是:在引进型的中外合作项目中,必须密切结合国情,发扬自强、自主精神,才能真正取得双赢。秦山三期工程成功之本,在于我国核电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核电设计、制造、营运和技术服务体系,已经有了一支专业配套、精通业务的技术和管理队伍;在于我们走过了秦山一期、秦山二期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行的自主发展的道路,在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背后有了强大的物质支撑。所以,秦山三期的成功是秦山一期、秦山二期自主精神与秦山三期工程管理国际接轨相结合的产物;是核工业集团公司在引进核电项目中,弘扬自主发展主旋律而谱写的核电建设新篇章;是中加两国人民友谊与合作的见证,也是两国在核能和平10 利用领域合作的成功典范。
第三篇:略论建设监理与国际接轨
国际上统称的建设监理是一个由多学科,多专业架构成的技术密集智能型组织,它在城市建设和工程建设实施建设监理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行之有效的建设管理制度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推崇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以及港澳地区等,在建筑立法化、工作程序化、技术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和组织现代化等方面,为建设监理带来新的活力。我国建设监理制始自1988年,理论与实践的发育发展较快,初步形成新的工程项目管理的格局框架,促进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水准的提高,随之兴起的我国监理业在队伍建设、建章立制和业务实践等方面均创佳绩。实践证明,力推建设监理制,有利于工程质量、工期与成本控制;能实现建设速度与效益并举;有利于提高教量与质量的结合,是一条多快好省进行基本建设的途径。积极探索建设监理与国际接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监理制度,是当前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国内外工程承包的实践和所见所闻略论以下数点,供同行们参研。
一、建设监理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
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国策为世人瞩目并吸引着国际上广大的投资者、合作伙伴和34国际金融机构,其工程承包市场当然亦成为国际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大循环的重要力量。我国建设监理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必行之作,其理由如下。
(1)发展之需。众所周知,近年来,外商外资合资特别是港台投资等工程项目势头仍好,据报载1996年外资在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开办企业等投资约达400亿美元,业主要求按国际标准进行监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有关机构等国际组织的贷款项目,涨幅较大,实施上述项目均把监理制作为贷款项目基本条件之一,一定要按照FIDIC编撰的合同条款、项目管理协议和咨询协议等文件执行。
(2)竞争所需。国际同行关注我们,我们需要同国际接轨,我国有650余家注册对外经营权的国际工程或咨询公司。
(3)改革之需。监理制确实是一项先进的、科学的、成功的、通行的国际惯例,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承认接受实施,值得学习和借鉴大力推行,并应在我们实施前8年的基础上,总结--完善--修订--实践,使国际惯例同中国国情密切结合更具特色。
(4)体制所需。无论是从建筑业性质、功能效果认识,还是从管理规律、监理效益讲,还是从国际化、专业化的高度看,都充分说明,组织一支强大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社会化的监理班子,全面实施、大力推行监理制的必要性。
二、国外监理公司机构的主要特点 纵观发达国家监理公司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运作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人才高素质化。他们拥有在工程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有的监理公司,高技术职称人员所占的比例高达30%~40%以上,能熟练运用FIDIC制订的权威性国际通用的范本和国际惯例,他们知法律、会管理、懂技术、通经济。欧美国家的监理工程师,都是按严格的程序认定的,一般经过学习(3~5年)--实习(3年以上)--考试或面试答辩--工程实践--颁发证书等五个阶段。
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发RICS证,法国对其资质要求似乎更高,如除上述程序还要求申请人必须是高等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具有10年以上工程经历,要通过法国建设部“技术监理审查委员会”资审面试确认方可。经上述严格的认证过程,其监理工程师素质均达精通法律,主要是经济合同法和FID1C编制的条款,善于管理,主要是熟练掌握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有技术专长,具备施工安装各种专业知识,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的经历丰富,智力高超,能力强胜的管理者。美国工程管理专家约翰逊认定工程项目经管失败重要原因之一的首要就是监理工程师阅历浅薄经验不足所为。
(2)业务宽深化。英美咨询监理业的历史长达百余年,业务发展均达宽阔深长的高水准程度,真正担当起全方位的监理(咨询)任务,覆盖了整个建设的全过程。无论是英国实施的Q.S制即测量师(Quantiy Surveying),还是美国开展的CM方式(Fast--Track--Constructinn--Management),还是60年代以来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广泛采用projtct Management即项目管理法(pM制),其核心都是对监理工程师的地位、资格、职责、义务、工作方式以及同业主、承建单位等关系在法律经济上的定格,他们具体服务的业务范围已逐步扩展到为业主提供投资规划、投资估算、价值分析,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提供费用控制,项目实施中进行合同管理、进度、质量、成本控制、付款审定。
工程索赔、信息管理、组织协调、决算审核等。在目前仍通用的IGA--80pM的导言和附录A中,都提到了监理范围,其深度及广度都反映了国际监理业的高水平操作,监理工作的前期化和延伸化,使监理具体业务内容纷繁责任重大,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财务计划、项目工程技术设计、采购与发包、施工管理、试运转等大项到工程监理的38个子项,囊括了工程项目的前期论证及其配套工作,资金筹措、项目目标总控制、项目实施管理与验收,投入运营以及项目的后评估等一整套系统监理。自80年代以来,中东、北非的某些目家的工程项目,尤其是私人工程,采用此法即业主全权委托工程顾问公司做为代理人进行全方位监理,年终或工程终交后结算财务交回利润,如沙特等国就早已开展了这一方式。
(3)监理组织模式化,欧美和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监理组织及现场监理机构已形成模式化,大体为线性式监理结构、职能式监理结构和矩阵式监理结构等三种模式。当前国际上流行的以矩阵式居多,下面提供的欧美、日本、香港等地的监理组织模式,基本思路以矩阵式为主导,该模式融线性式和职能式为一体使其优化组合,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更具特点:①从图1中可看出矩阵式监理组织命令源较少,易于管理,提高工效;②作用兼顾,既有利专家及工程技本人员的特长发挥,又可施展职能部门的作用;③适用性大,该模式完全胜任对于项目的监理,又通用于对多合同大中型工程的监理;④体现了高智高效高能的工程咨询、工程顾问、建筑 师事务等性质特性。图2列出了驻地监理机构,在现场设立的驻地监理班子,一般情况下,在现场总监(驻地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设行政、技术和合同等管理部门,实施现场监理任务。
如约旦哈西姆皇宫工程的监理就是由业主委托日本丹下设计咨询公司,对工程合同的实施全权监督、检查、控制与管理的。该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万㎡,合同总造价3400万美元,合同总工期900天,由上海中建工程公司承建,设计由日本丹下健三设计事务所承担,该公司根据合同规定在现场派驻监理工程师代表执行监理职能,下设三个室:办公室2人,负责文秘、信函、档案;(监理)工程师室8人,包括建筑、结构、机械、电器等专业,负责现场监理技术工作;估价师室2--3人,主要进行合同与预算管理。美英流行pM型施工监理,如其通常的组织形式为(图3)一些大型发展集团,如香港新鸿基,北恒基、长江实业等内部都拥有自己的pM队伍协调平衡公司的发展。
国际监理公司其规模大致是:大中型(咨询)监理公司一般为25人~130人,小型(咨询〕监理公司一般为5人~25人左右。在美国小型监理公司约占75%;大中型者约占25%。国外监理公司的监理设施较完备,除现场根据需要由业主或承包商免费提供必要的设施外,还有自己的固定设备资产包括办公设备、实验室、勘测设备、运输工具、通信器材等。
按FIDIC文件精神,现场监理工程师要做好以下8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①在总包分包管理上,有权对其工程管理人员、检验人员和操作工人,进行监督,对其不称职的任何人包括项目经理提出解雇要求,如FIDIC中第1.1(A)iv、16.2款等;
②在工程现场协调上,有权调理审批总承包商、甲方与总承包商指定分包商与总承包商等协同施工。如第15.1、4.1和2条款等;
③在工程技术上,负责图纸和技术资料的管理、批准和认可图纸变更等,如FIDIC中第6.4、7.1条款;
④在有关法律处理上,担任第一位调解人角色,对业主与承包商的争议事项,以合同为依据,中立、公正、合理地处理纠纷,如FIDIC中第67.1、67.2、和67.3条款等;
⑤在合同中的地位与作用上,是业主的代理人,根据业主的授权范围进行诸如索赔管理,财务支付、各种签证等现场实际工作。如FIDIC中第51、52、53、60和69条款等等;
⑥在工程进度上,有权行使工程全过程的控管。批审施工总进度计划,下达开工令、要求承包商报施工作业计划,跟踪检查施工进度,签发部分工程交工、基本交工和竣工终交证明书。如FIDIC中第14、40、46、48条款等;
⑦在工程质量督查上,有权对材料质量、操作工艺、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当发现工程质量达不到验收标准时有权勒令返工;在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时,有权提出修补内容和要求等,一直到保修期结束发合格证为止,如FIDIC中第36,38和49条等;
⑧在工程造价控制上,有权要求承包商提供工程合同的现金流量计划,负责签署工程款付款凭证,签认工程变更确定以外风险等,有权调整单价,必要时进行工程估价,如FIDIC中第14.3、51、52、70条款等等。
(4)酬金优厚化。国际上监理费用的额度和价位比较高,通常情况下约占工程总造价的:1%~4%间,由于建设项目的种类、特点、服务内容深度的差异,各国略有不同,如以工程总价为基数,美国收取3%~4%,德国收5%(含工程设计方案费),日本收2.3%~4.5%(叫设计监理费),东南亚大多数国家收1%~3%,台湾省收2.3%左右,收费标准中还因监理资质等级不同而有所浮动。其监理费用构成包括:
①直接成本3项:A现场监理人员的工资与津贴费;B用于项目上的专项费(如交通差旅费、通讯住宿费、人员培训费、仪器设备租赁使用费等);C该项目所需用的外部服务活动费;
②间接成本两项:D监理单位管理费、各种税金;E利润。国际上最为流行的监理费用基本计算方法以下面两种方式居多,一是按工程总造价的比例取费,二是按监理费用成本加一定比例或数额酬金。据国外资料介绍和实际情况看,监理工程师的月收入在2000~5000美元以上,总监的月收入还要高,如丹麦金硕国际咨询公司只派了5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京津塘高速公路的监理,两年多的监理咨询费高达135万美元,大项目因实施周期长,现场还要提供更优厚的生活办公条件以保证工程顺畅。
(5)职业道德准则化。发达国家的监理行业(咨询业)都对监理人员的职业行为制定了道德规范和准则,如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规定了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的道德准则,其核心内容强调了“正直、公平、诚信、服务”,日本咨询工程师协会制定了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职业行为规范》,其基本原则是坚持监理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中立性、服务性。监理工程师正直、公平、诚信、服务等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充分体现了FIDIC对监理工程师要求的精髓,所谓科学性是指监理单位要以合同文件为准绳,以国家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为依据,独立地按法监理;所谓公正性,是指监理单位在合同、规范、标准、法律等项下,既要维护项目法人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承建商的合法权益;所谓中立性,是指监理单位不得以权谋私,应努力用正当的手段,以自己的实力为客户谋求最大的效益;所谓服务性,是指监理单位不但要坚持合同严格监管,还要预防为主热忱帮导。为此,有些国家与地区强制性规定,监理者与被监理者的行为,必须遵照行业行政法规和国家法律,建设监理活动必须遵守工程所在国与地区的经济法、行政法、民法等各种法律法规,以使监理工作纳入正常轨道上运作。
三、我国建设监理的主要差距
从上所述不难看出我国建设监理较国外监理工作的明显差距,主要是:
1.人员素质总体水平偏低。表现在不熟悉国际惯例,缺乏语言交流沟通能力,欲走出国门难度较大。此外监理工程师必须具备的一套现代管理方法与手段目前尚未掌握自如,特别是项目总监层次的人才更是十分匮乏,由于总监对工程项目甚至对于一个监理公司能起关键性的形象作用和效应,因而要求他具有较高的监理艺术、业务水平、协阔能力以及个人品质、社会关系等。人员素质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我们监理业实现产业化、国际化的重大障碍。
2.尚未形成自上而下的完善配套的监理行业体系,包括国家监理法规。管理制度、机构设置、工作程序等,即在监理行业的系统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等几个重要方面与国外监理相差甚远。如监理市场,缺乏公开、公平、公正、平等竞争的愉悦环境,存在地区保护、违犯交易、行政于预等不良因素,有的行为与推行监理制的宗旨大相径庭,已到严重干扰监理业正常运转的不可容忍的地步。
3.监理深度远未到位。且不说国际上权威性合同文本上提到的几十项监理业务仍是我们的理想目标,即便是我们自己规定的“三控”(造价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两管(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一协调(协调处理好业主、施工、设计等单位间的关系)的监理任务亦尚未达到目的。这当然与机制、认识和内外部条件梗塞有关,当前现场监理普遍处在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这一低水平阶段徘徊着,不早日突破这一步,我们的监理业就很难与国际接轨。
4.监理费率偏低。国际(咨询)监理业的高值化已运行数年,对咨询监理人员的待遇和条件日趋增势,如美、英等国的月酬全高达1万~2.46万美元;日本、印度、韩国等国的月酬金也为2000美元~1.0万美元,我国监理费率低造成监理人员酬金低下的状态引发监遵人员的一系列问题。目前实行的监理费取值还是5年前由建设部和国家物价局联合发布的指导性价格,我国的监理工作者在这种低费率、低酬金情况下任劳任怨辛勤工作奉献多年,是到了改革监理费取值偏低适当提高监理人员酬金的时候了。
四、加快同国际接轨的步伐
我国建设监理加快同国际接轨的步伐,应该在以下各方面加紧工作,缩短我们同国际间的差距。
(1)当务之急是多渠道并举全面提高监理工程师的素质,以缓解到彻底解决监理人才的年龄与知识老化的问题。其解决办法是:①下大力继续推行培训工作,开展不同层次的监理人员的培训和对国际工程监理等专题研讨,如监理公司总经理培训、总监培训、某工程项目培训等;②组团到国外考察学习会谈,邀请有真才实学的国外专家讲学,了解和把握国际工程建设监理运行规则;③开展国际同行间业务交流、互访活动、取长补短,知己知彼,搞清国际“轨道”,便于接“轨”④选择有关学校设立监理专业,培养建设监理的专门人才。象今年5月中国工程咨询协会请FIDIC主席路易斯和FIDIC亚太地区主席黄汉腾先生来华讲授国际工程咨询监理业务,就是培训咨询监理高级人才的一项很好的举措。
(2)完善监理工作系统和体系。监理工作系统和体系包括监理机构、监理法规、监理单位、监理依据、监理模式以及监理合同等等。如美国建设监理由国家商务部主管,监理的行政法规是《全美统一管理法》,技术规范是《建筑法规》和各专业法规,美国建筑师协会制订的《业主和建筑师协议标准格式》简称AIA合同文件B141为常用咨询服务合同,法国建设监理是由法国国民议会立法,法国政府建设部核定为数甚少的质检公司进行,监理依据是法国规范“DTU”和法国标准“NF”等。我们可参照国际惯例和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运作经验结合我国特色研制出适宜于我国国情特点的监理工作系统和体系,如FIDIC通用条款外我们可以制订中国式的FIDIC专用条款,以适应国际承包工程和国际借贷机构贷款项目的需要。此外还应推行如国际标准ISO9000质保体系认证、联合国167号国际安全条约,制订与建设监理相关的法律、技术、经济三者密切结合的技术、施工程序、合同管理等方面的操作规范,同时参照这些国际文件,研制我国的建设监理服务范围和质量管理办法,对监理单位应有明确的质量目标和考核细则,保证业主、承建商、监理单位的共同利益,发挥他们的作用。
(3)积极主动开拓国际市场。这是建设监理同国际接轨的最佳和高效率的办法。不断开放的世界格局,特别是亚太地区更具前所未有的极好发展与合作的机遇,全球工程咨询(监理)网络的建立,这为监理(咨询)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条件。为此,①要建立自己的信息网,包括国内外咨询商、专利商、中间商、外事窗口、有国外关系的个人等,这样就可以多维的得到客户需求、社会要求、市场动态、项目信息、国际汇价、竞争对于等信息,排除信息不足坐失良机的烦恼;
②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有巨大市场需求量,普遍大搞基础设施,能源设施和基础工业等,估计中国在2000年前,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1万多亿美元,中国许多周边国家象仰光卫星城的建设,越南、老挝大规模的基建亦缺乏大量咨询监理,技术人才,这给开发监理(咨询)业的合作提供了广阔前景;
③通过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中国国际工程协会等组织,和国际咨询机构沟通,取得项目咨询(监理)权,是一个重要而不可忽视的渠道,同时要采取联合、交流集约的方式扩展国际工程监理(咨询)业成果。
第四篇:接轨国际职业教育 打造现代技工体系
接轨国际职业教育 打造现代技工体系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广东省开始加快完善 “政府主导、行业参与、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 的技工教育格局。到2017年,广东省将基本建立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模式多样、体制机制灵活、体系结构合理、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相匹配、与高质量就业相适应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沙角A电厂,这些年来创造了一系列奇迹: 累计发电1795亿千瓦时,安全运行3945天……
“这多亏了企业里有一批技能人才。”分析奇迹产生的原因,沙角A电厂副厂长黄又根如是表示。通过技术革新和技能提升,这些技能人才每人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20万—30万元。
技能人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企业自然对职工技能培训不遗余力。黄又根介绍,作为获得全国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的单位,沙角A电厂近年来每年都投入300万—400万元用于职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强大的技术团队,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安全运行。黄又根告诉记者,虽然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的东莞市虎门镇,辖区企业用电需求强烈,但这些年来无论暴雨雷电还是台风冰雹,都没有出现过一次停电现象。
沙角A电厂把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企业,这里生产的产品也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然而,同样的地方,历史和今天却有两般不同的景象。历史上,英国人在这里向中国输送鸦片; 而今天,中国人在这里向全世界输出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
虎门,见证了中国那段积贫积弱、备受欺凌的悲怆历史; 虎门,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后大国崛起、技能强国的中国力量。
大国崛起 技能强国
拥有世界工厂美誉的东莞,除了大朗的毛织产业,还有虎门的服装、厚街的家具、石碣的电子、长安的模具产业……单是一个石碣镇生产的电子零配件,就有8种产品的产量排名世界第一。
近年来,民工荒、技工荒频频在东莞出现。尤其经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东莞市开始思考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经过一番缜密分析,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经济“腾笼换鸟”战略,并投资21亿元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培育高技能人才。
“这是东莞的正能量!” 当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看到记者微信中发布的德国BBW学习型工厂在东莞技师学院挂牌的照片时,如是进行点评。
“鸦片战争时,虎门炮台最好的两门炮是德国制造的,可当时就是没打响。” 有东莞人半开玩笑地问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职业教育学院教授豪奇这个问题时,豪奇也不失幽默地回答: 这很有可能是士兵培训没到位。的确,德国制造和德国的职业教育举世认可。当投资21个亿的东莞职教城决定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时,如何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实现本土化,如何让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真正落地,很多人还是有怀疑的目光。
东莞技师学院院长刘海光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在东莞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联手德国职业教育部门先后成立了德国手工业协会培训鉴定中心(中国总部)、德国工商联合会培训鉴定中心(中国总部)、德国BBW职教集团学习型工厂与培训中心(中国总部)。同时,还与英国知名学府沃索学院及英国Asfi行业技术认证中心联合创立了东莞认证中心,这是其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有颁证资格的行业技术认证中心。
2014年3月24日,首届中德合作班在东莞市技师学院职教城校区如期开学。这标志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东莞落地生根。从此,东莞有了以德国标准培养世界领先的高技能人才的能力。
东君凭雨润红姿,开遍南国此一枝。
东莞技师学院只是广东技工教育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这些年来,广东省的技工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目前,广东共有技工院校243所,其中技师学院31所、高级技校46所、国家级重点技校61所。2013年,全省技工院校招生27.3万人,共设立覆盖约20个行业的近400个专业,在校生达到87.6万人。
这些年来,广东省技工院校招生总数占全国的20.49%,稳居全国首位;在校生人数占全国22.6%,位居全国首位;校均有学生3605人,位居全国首位;应届生就业率98%,位居全国首位;教研成果一等奖占全国55.6%,位居全国第一。
这些年来,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总量为31.4万人,位居全国第一;技工院校年培训40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一;技能鉴定人数为176万人,位居全国第一;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奖牌总数占全国50%,奖牌数位居全国第一。
这些年来,广东省在全国首创智力扶贫工程,在全国首创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在全国首创校企双制办学制度……
校企双制 不设 “口水专业”
“德国宝马汽车企业把价值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汽车送给广州交通技师学院,送给我们的学生实习用,就是看中我们教出来的学生有真才实学。”广州市人社局副局长何士林说,广州的技工院校坚守的底线与原则,就是要让学生能实打实地学到真本领,绝对不设夸夸其谈、误人子弟的“口水专业”。
“在高校录取的时候,当一些朋友问我们是本A还是本B的时候,我们会自豪地告诉他们,我们是本C的。” 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留任广州工贸技师学院的冼星文幽默地告诉记者,本C的广州话谐音就是本事。
学生靠本事吃饭,学校靠真功夫办学。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冯为远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主动找上门来招聘学生、合作办学的企业络绎不绝。
“德国西门子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和我们建成了华南地区最大的西门子自动化技术联合实训示范基地。”冯为远说。根据“校企双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双方制定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并编写了7本工作页和9本工学一体化教材,培养了机电一体化学生1000多人,打造了学校的品牌专业。
通过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广东省充分发挥了院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建立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新的 “校企双制” 办学制度。
通过招生即招工的全日制双制培养和招工即招生的在职双制培训,广东省共培养高技能人才5.9万人,培训在职员工8万余人次;30所试点院校在168家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5个,共建生产实训中心75个;协助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工艺改进44项。
深圳技师学院与世界500强企业蒂森电梯公司根据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共同制订详细的招工招生计划。在3年的教学计划中,有18门课程(近50%课时)由蒂森公司专家授课并提供教材。同时,计划中有两周的企业现场教学和一个学期的企业生产实习,由企业提供教学课题、教学场地及师资。
深圳技师学院院长黎德良告诉记者,这种模式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捧。深圳技师学院2013年高中起点考生录取1522人,其中达到专科录取线以上的有944人,占录取总数的62%。
同时,深圳技师学院还通过“校企双制”,在企业设立技师工作站,与企业合作培养技师。物流技师班的刘琪同学在UPS技师工作站完成的课题成果被企业采用,年直接经济效益超1200万美元;以首饰设计专业预备技师班汪茜同学为首的设计师团队开发设计的“烤彩”系列珠宝首饰产品成功申请国家专利,产品投放市场后十分畅销,为企业创造了3000多万元的产值。
搭建平台 校园对接产业园
招工难,招熟手技工更难;招技工难,稳定员工更难;稳定员工难,提升员工素质更难。当前,广东省诸多产业园区企业正遭遇这样的困境。
为促进这一问题尽快解决,广东省委、省政府创造性地提出建设36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通过积极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引导及创新转出地、转入地政府间的合作机制,引导珠三角产业向粤东西北转移,促进中心与外围互动发展,助推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赶超发展。
自2012年10月开展校园对接产业园工作以来,广东省已有21个市的人社局和82所技工院校,与各产业转移工业园的262家企业对接,共达成1880项对接合作意向。
与此同时,广东省技工院校紧紧瞄准企业和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广东省出台的《关于鼓励和支持我省大型骨干企业壮大规模增强实力的指导意见》,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企业共建生产实训中心、实行校企双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等深度合作形式,将教学和生产实践、科研紧密融合,“零距离”实现从学生到现代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加快培养与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一流技工队伍。
2010年以来,广东省共有38所技工院校与113家大型骨干企业开展了对接合作,占全省155家大型骨干企业的73%;为这些企业优先输送毕业生3.89万人,培训在职员工8万余人次,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生产实训中心260个。
春江水暖鸭先知。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数量、类型、层次的需求,谁最清楚?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遨游的一家家企业,无疑有着最敏感的反应。职业教育尤其是技工教育要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要的各类技能人才,就必须紧贴企业,通过多形式的深度校企合作,形成与市场 “零距离”。与经济转型升级频率同步,号准经济发展之脉,才能在支撑一家家企业完成转型升级的同时,也锻造出一批批高级技能人才。
在技工教育方面,广东无疑正在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
第五篇:电力推进
Siemens Marine Solutions近日接获的订单,证明其柴-电推进系统不但适用于大型商船和军船,也适用于小型船。意大利Cantieri NavaliMegaride船厂已委托西门子,为其承建的意大利海岸警卫队1艘65米长海上供应船提供Siship EcoProp混合推进系统,该船由意大利Errenavi设计。
系统包括2台发动机、电力推进马达和混合推进控制系统,柴油发动机与革新的电力驱动部件相连接,空间安装紧凑,灵活不同的运行模式优化了柴油发动机的使用,从而降低燃料能量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还能增加船只的航行范围,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的噪音污染。预计该船的Siship EcoProp系统将于2012年调试。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在船舶排放方面制定越来越严格的标准,加上石油资源逐渐耗尽,内燃机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绿色环保的电力推进系统将成为未来船舶动力发展的方向。国外已经开发了多种类型电力推进系统,并在多型船舶上应用。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则刚刚起步,应加速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积极参与到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与传统的船舶动力系统相比,电力推进系统具有调速范围广、驱动力大、易于正反转、体积小、布局灵活、安装方便、便于维修、振动和噪音小等优点。电力推进作为船舶的新型推进动力,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深入的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土、中国船舶轮机专家闻雪友表示,作为船舶主动力系统的电力推进系统,由于其高效率、高可靠性、高自动化以及低维护,正成为新世纪大型水面船舶青睐的主推进系统。目前,发达国家新造船舶的30%已采用电力推进系统。船舶电力推进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将大大减轻船舶污染和海洋环境污染,充分体现了“绿色航运”和“绿色船舶”的环保节能理念,这将是今后船舶动力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对于传统的柴油机推进系统,电力推进系统可谓优势多多。”据上海海事大学教授汤天浩介绍,一是电力推进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在一艘船上多台中速柴油机用于发电,可根据用电负荷选择发电机运行台数,使机组始终运行于高效工作区,实现最大的经济性。与同功率的船舶相比,采用电力推进要比内燃机推进耗油减少10%左右,减少船体阻力5%-10%,提高运输效率15%,航速可提高0.5节。二是电力推进系统操纵性好。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后,操纵控制方便,起动加速性好,制动快,正反车速度切换快,可推进电机转速易于调节,在正反转各种转速下都能提供恒定转矩,因此能得到最佳的工作特性,使船舶取得优良的操纵性。二是电力推进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于柴油机推进的船舶来说,一旦主机重要部件或舵机、轴系出现故障往往导致瘫船。而电力推进则使用多台原动机,个别机组故障不致丧失动力。电力推进系统多采用两套以上互为备用,同步电动机定子有两组相互独立的绕组,一组出了故障仍可减载运行。四是电力推进系统节省空间。采用传统推进系统的船舶轴系长度往往占到船长的40%左右,采用电力推进系统的船舶省去了传动轴系、减速齿轮箱,改善了机舱布局结构,使动力装置安排更加合理,节省了大量空间。五是电力推进系统噪音低。采用电力推进后,主要振动源——发动机安装在弹性底座上,以恒定转速运行,与轴系和船体也无直接联结,大大减少了振动和噪声,工作区整洁,提高了乘船的舒适程度。六是采用电力推进系统有利于船舶控制环境污染,降低排放。对同一功率船舶而言,电力推进中的中速柴油机可以始终在最佳工作区工作,燃油燃烧质量好,燃烧产物中的氮氧化物含量少,减少了废气排放,使机舱内空气新鲜,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专家表示,船舶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后,有利于进行计算机网络管理,有助于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全面提升船舶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准。因此,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将成为未来绿色船舶前进的动力。(王智辉)
2010年1月22日,由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承担的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内河小型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研制”项目验收和鉴定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由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主持,来自国内造船、航运和环境监测等科研机构的专家,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与西部项目管理中心、云南省交通厅以及云南省科技厅等单位的领导出席了会议。交通运输部科技司桂海生处长担任验收委员会主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葛中雄担任验收委员会副主任和鉴定委员会主任。
会上,上海海事大学科技处莫剑英副处长首先代表项目完成单位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光临表示了热烈欢迎。接着,项目组组长顾伟教授向验收与鉴定委员会作了“内河小型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研制”工作报告;褚建新教授代表项目组作了研究报告。验收委员会和鉴定委员会现场考察了电力推进船,观看了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录像,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
“内河小型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研制”是交通运输部的重大科技项目,在云南省交通厅的协助下,由上海海事大学、云南省航务管理局、昆明市航务管理局以及格兰特游艇有限公司共同完成。该项目在顾伟教授的带领下,经过近3年多的艰苦研究,解决了内河电力推进船舶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建成了国内第一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原湖库区环保型电力推进船。基于相关技术和系统,该项目申报了6项发明专利,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件、外观设计专利1件、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18篇,其中EI检索论文10篇。
经验收委员会和鉴定委员会专家讨论,认为项目组所提交的资料规范、完整、真实,测试数据准确可靠,符合验收和鉴定要求。此项目开展了内河小型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结构优化与参数匹配、电力推进船舶电站动态管理、电力推进船舶智能化操纵控制、低电压大电流船用变频装置动态稳定性等技术的研究。项目示范船通过了船检等单位的检验,适航性良好,乘坐舒适。该船的建成,对发展绿色航运事业具有现实意义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http://focus.ti.com.cn/cn/lit/ml/zhcb018a/zhcb018a.pdf
http:///productsmore.aspx?ProductsID=21&CateID=94(武汉直驱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中美合资企业,成立于2009年12月,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吴家山台商投资开发园,控股公司为美国兰德能源服务公司,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休斯敦。我公司已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专业生产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及驱动系统,产品通过TUV北美认证。公司立足于技术创新,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及团队,与国内一些知名高校也有广泛的技术研发合作。公司专业生产永磁电机,适用石油、水泥、水利、冶金等行业。公司生产的直接驱动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是国内最大的直驱电机产品之一。
目前公司有三大核心产品大功率高速永磁同步电机、低速大扭矩直驱永磁同步电机、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公司生产设备配套齐全,已具有月产30台低速大扭矩直驱电机、300台大功率常规永磁同步电机的能力。)
IMO通过船舶能效规则要求强制减排
时间:2011-07-22 09:14来源:中国交通报
【中国网中国交通】讯:7月11日至15日,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其英国伦敦总部召开了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62届会议。会议最终以投票方式通过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环境污染公约》附则六有关船舶能效规则的修正案。这是第一个专门针对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的强制性法律文件。
修正案适用于400总吨及以上的所有国际航行船舶,将于2013年1月1日生效,即该日期以后建造的400总吨及以上的所有国际航行船舶须满足新的能效标准。同时,修正案也规定缔约国主管机关可在修正案生效后,自行决定推迟4年执行船舶能效标准,加上修正案
第21条中有关第一个2年适用阶段的“折减率”为0的规定,主管机关可在修正案生效后,最晚推迟6年,即到2019年1月1日才执行新船能效标准。
除对船舶能效设计指数值作出具体规定外,修正案还要求船舶经营人在船上配备船舶能效管理计划。在技术援助规定方面,修正案规定向有需要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
来自93个成员国、60多个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及专门机构的共计10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由中国交通运输部、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委以及科研机构、院校、造船和航运企业代表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IMO从2002年开始启动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的谈判工作。中国自始至终参与了全部谈判过程,从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海运、造船发展利益的角度出发,坚持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积极引导了谈判进程。
按照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的工作时间表,IMO下一步将制定有关船舶能效设计指数和能效管理计划的导则,同时还将加快推动市场机制措施的讨论进程。
我国是《国际防止船舶造成环境污染公约》附则六的缔约国,修正案生效后对我国具有强制力。由于修正案内容将对我国造船和海运业产生一定影响,国内相关部门正抓紧研究制定执行修正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