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的编写要特别强调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目的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以人为中心”,即以人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调查研究和保护为中心,为科学规范地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服务,为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和地方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服务,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防治对策。
二、工作任务
(一)一般进行1:50000以地质灾害为主的综合调查,对居民点、重要经济工程区,特别是集镇,查明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规模、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
(二)查明和预测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调查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类型、强度、范围、历史、已造成的危害和未来趋势;
(三)调查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水土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提出民居建设的生态地质对策;
(四)评价工作区地质环境和各种地质灾害体的稳定状态,预测评价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斜坡稳定性等地质灾害,预测其发展趋势;
(五)提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六)建立地质灾害GIS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综合分析系统;
(七)对重点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三、工作内容
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地质灾害诸灾种的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研究
(一)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是综合性的,以各种地质灾害为主,同时兼顾相关的地质环境、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灾种的地质环境、成灾历史、目前动态和可能的危害等:
1、崩塌;
2、滑坡;
3、泥石流;
4、岩溶地面塌陷;
5、地裂缝;
6、斜坡稳定 1
性;
7、胀缩土;
8、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9、固体废弃物;
10、采矿、采石和边坡开挖诱发的地质灾害;
11、矿坑排水引起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12、特殊地质环境因素;
13、地方病;
14、水土流失。
(二)评价内容
分以下三个层次建立研究区的概念模型和量化模型,开展区域地质灾害的时空规律预测。地质灾害发育度——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的现状评价指标/方法筛选;地质灾害风险度——风险评估/单因子分析、多因子分析
分析因子包括:地形地貌、岩组、地质结构、降雨、地表水、地下水、气候变化、人为因素、区域地质环境等的空间相关/时间相关分析;地质灾害危害度——危害强度+易损性分析。
四、综合研究的技术要求与技术路线
(一)工作标准
执行的技术标准:
1、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标准(1:2.5万—1:5万),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1999;
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规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
3、数据库系统建设
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新修订的《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和《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1999;
参考标准:
4、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ZB D 14003—89);
5、1:5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14158—93);
6、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2000;、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万),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司,1996;
8、参考《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格式与图式图例标准》,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1998。
(二)工作方法
1、修编已有的地质资料,并完全数字化,为区域地质灾害综合调查提供基础。
2、进行航空和卫星遥感资料信息处理,圈定地质灾害异常区。解译精度1:50000。
3、野外地质灾害综合调查
野外调查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
采用目测与GPS技术结合定点;
每个点均要求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并及时录入计算机数据库;
调查方法采用专业队伍为主,地方乡镇政府配合,逐个居民点走访。
4、整个调查过程严格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
在调查地质灾害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调查精度,尽可能按国际标准术语进行编目(Inventory),目前还没有国际标准的按有关的行业标准进行.5、调查过程中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GPS、RS和野外原位快速测试技术等),以便快速有效地获取资料.6、调查资料必须与调查工作同步进入GIS空间数据库,所有调查成果必须以数字化图件和多媒体光盘的形式提供,并以网络的方式传输与应用.7、建立整个库区地质灾害及相关因素信息系统.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前言
1、主要包括任务来源、工作目的、任务的主要内容和成果提交时间等。2、工作区自然概况
主要包括工作区的地理位置、坐标范围、涉及图幅及编号、行政区划、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概况、交通条件、水源、电源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
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分各阶段简述工作区以往的地质工作程度,明确本次工作基础,同时指出已有工作成果及其使用存在的问题。
1、以往区域地质工作
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
3、环境地质或灾害地质工作
第三章区域环境地质条件
1、气象水文
2、地形地貌
3、地层岩性
4、构造格架、新构造和地震
5、水文地质条件
6、地质灾害现状概述
7、人类社会工程、经济活动概述
第四章工作部署及进度安排
1、工作部署原则
根据工作目的、任务和相关技术要求,提出总体工作思路、工作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作间的关系及工作程序。
2、工作部署
根据项目工作部署原则,分不同层次和类型作出总体部署,并附相应的工作部署图。
3、工作量和工作进度
列出各项工作的工作量;
说明年度工作安排,当年的工作安排尽可能详细。
第五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1、修编已有的地质资料,并完全数字化,为区域地质灾害综合调查提供基础。
2、进行航空和卫星遥感资料信息处理,圈定地质灾害异常区。解译精度1:50000。
3、野外综合调查
野外调查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
调查方法采用专业队伍为主,地方乡镇政府配合,逐个居民点走访;
采用目测与GPS技术结合定点;
每个点均要求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并及时录入计算机数据库。
4、适当布置槽(井)探、物(化)探和岩、土、水样试验工作;
5、确有必要时,可安排少量钻探或坑探工程量;
6、配合调查开展工作,有针对性进行重点问题研究;
7、适时布置群测群防或长期观测工作;
8、室内综合研究
(1)调查资料必须与调查工作同步进入GIS空间数据库,所有调查成果必须以数字化图件和多媒体光盘的形式提供,并以网络的方式传输与应用;
(2)建立整个库区地质灾害及相关因素信息系统。
9、图件编制说明
10、技术标准
列出执行标准和参考标准。
第六章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年度各类实物工作量及其经费预算。
第七章经费预算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编写。
第八章组织管理
具备完成本项任务的资质,选派的人员应是多年从事地质灾害调查、研究、防治工程设计和监测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提交高质量的实用成果。
1、组织管理
2、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第九章保障措施
项目在管理、人员、质量和时间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1、保障任务完成,提高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2、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3、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
第十章预期成果及成果表达形式
1、预期成果
(1)文字报告
工作区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评价报告
(2)图件
工作区地质灾害现状图(1∶5万)
工作区地质灾害分区预测图(1∶5万)
工作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2、成果表达形式
基本要求是,提交纸质和数字化两种形式成果,包括:
(1)文字报告
(2)工作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包括数据标准、数据库实体、信息传输与应用
机制)
(3)纸质图件
(4)基于数字图层的地质灾害图集附录:
1、交通位置图
2、以往环境地质或灾害地质研究程度图
3、本次野外调查工作布置图
4、工作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量表
5、工作区地质灾害调查经费预算表
6、工作区各种地质灾害的调查表
第二篇:地质调查项目测量部分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调查项目测量部分设计编写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地质勘查、物探、化探勘查项目中有关测量部分的设计编写要求。
技术要求:
1.物探、化探勘查中测量工作必须符合地勘行业标准DZ/T0153-95“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
2.勘探网测量、勘探线剖面测量、勘探坑道测量、定位测量等地勘工程测量必须要符合专业标准ZBD10001-89《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及其他相应标准的要求。
3.地质勘查项目测量应优先选用“GPS”、“全站仪”、“数字测图系统”、“数字制图系统”等先进设备。
4.提供的最终测绘成果产品必须是数字产品,特殊情况提供模拟产品的必须要报项目办公室批准。
说明:项目实施单位资质要求
1.具有“丙级测绘资格”以上的测绘单位。
2.具有二年以上地勘测绘工作经历,或已承担过同类地勘测绘项目三项以上的测绘单位。
第三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报告编写内容及要求
附件2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报告编写内容及要求
一、地质环境背景概况
二、本地质灾害危害情况
对本省(自治区、自辖市)本发生的地质灾害损失情况进行综合陈述和统计,按灾种分别描述,并与往年的灾情相比较。
三、本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总结本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空间、规模、危害、成因等特点和规律。并与往年相比较。
四、本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分析
对灾害发生的内因(地质背景)和外因(人为活动、气候影响等诱发因素)作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与往年相比较。
五、地质灾害典型实例
本重大地质灾害举例,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害、地质环境背景、成因分析等。并附典型实例照片(为制版效果清晰,需附照片原件)。
六、本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与治理
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地质灾害监测工作;汛期地质灾害检查与巡测;本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包括治理工程的数量、完成情况、效果如何等);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成果及效益(突出说明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成果及效益等)。
七、气象预警
内容包括: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开展情况概述(包括开展的时间、参与的部门,承担单位,实施过程保障措施等),省内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基本方法及技术路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成果的发布程序及发布形式,气象预警后的对策研究及应急反应机制,气象预警后的灾情调查回访,气象预警效益(如:成功率统计、避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对全年气象预警工作的经验总结及存在问题。
八、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主要包括:应急调查的起次、时间、地点,出动的人员,提出的治理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形成的有关应急调查报告,应急调查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等,并提交2004年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
九、成功预报地质灾害典型实例
主要内容:成功预报地质灾害的行政位置、发现的时间、监测时段、方法、手段等;地质环境背景,预测的变形规模和危害性,引发灾害的主要原因(降雨、人类活动应定量描述);报警依据和方法,避灾方式,实际的变形规模和危害,减少损失情况;成功预报、减灾的主要经验。
编写要求:各种分析尽可能定量化,给出统计值。尽量多用图、表表示(如直方图、饼图、照片、示意图等),以达到直观、明了的效果。数据表用Excel文档格式。
第四篇:项目计划书编写要求
项目计划书编写要求
项目计划的编写按照下列12条,一个附件的格式,各条具体内容按照“MGT819项目参与”的要求。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目的三、项目目标
交付物(DELIVERABLES)
四、项目范围
按POS要求
五、项目组成员及其职责
包括组织架构、核心TEAM和EXTENDED TEAM。
明确SPONSOR、项目管理者(统一为北京厂制造技术发展处)、TEAMLEADER、TEAM MEMBER及其职责。
六、项目推进计划
WBS DICTIONARY、甘特图、标注里程碑
七、项目标志
判断项目成功的标志、完成的标志。
八、项目资源需求
包括:项目投入工时、资金计算(人力资源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成本与收益对比。
九、项目的柔性
十、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包括:风险评估矩阵和风险管理矩阵。
十一、团队公约
包括:MEMBER间的联系、向TEAM LEADER、TEAM MANAGER 及SPONSOR的汇报、计划调准流程、问题升级、对外宣传、文件更改等规定。
十二、项目计划确认和批准
项目成员对本项目计划的签字确认,SPONSOR批准本项目计划。
附件:
1、技术术语及缩写
2、项目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和经济可行性)
第五篇:05附件五地质调查项目工作报告编写要求
附件五
地质调查项目工作报告编写要求
为及时全面地了解地质调查项目的工作进展、取得的主要成果,做好项目管理工作,为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和计划提供基础信息,提出地质调查项目工作报告编写要求。
一、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单位、承担单位均应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按时编报地质调查项目工作报告。
二、地质调查项目工作报告分为季报、半年报、年报和专报。第二季度季报与半年报合并编报,第四季度季报与年报合并编报。
各类项目工作报告必须以书面和电子邮件两种形式,通过邮递和网络传输方式快速报出。书面材料上报,必须加盖公章。需同时向两个以上单位报送的工作报告,均应报送一式两份材料。电子邮件的主题须填写单位全称和工作报告的详细名称,并附工作报告简要说明,说明文件类别和个数,发件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报送单位应做好邮件的防毒和保密工作。
三、工作项目工作报告编写主要内容:基本情况、实物工作量、主要进展与成果、经费使用情况、存在主要问题、下步工作安排及其他等(见格式一),按要求报送计划项目实施单位,抄报项目所在大区地调中心。
四、计划项目工作报告编报要求
计划项目工作报告的编写分二部分,一是工作报告,二是附表。
(一)实施单位编写的计划项目工作报告(见格式一),是对计划项目内的工作项目工作报告的总结。“工作进展与主要成果”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应分工作项目进行分述,力求文字简洁。
(二)计划项目工作报告附表编写(见格式二)。
五、地质调查项目专报为不定期报告。主要报告地质调查重大的新发现、新进展、新成果,重大技术业务问题,重要业务活动、业务会议和其它急需报告的事项等。
工作项目专报由承担单位报送地调局。
计划项目专报由实施单位报送地调局。
六、地质调查项目工作报告由地调局进行汇总。报告由主要进展与成果、重要成果和汇总简表三部分组成。
(一)地质调查主要进展与成果
1.基础地质调查(区调地质调查、区域物化遥地质调查、农业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基础地质研究);
2.矿产资源评价(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贵金属矿产资源、其他矿产资源、1综合研究);
3.水工环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灾害地质调查);
4.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地学基础数据库、地质调查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5.地质调查方法技术研究(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研究、地球化学方法技术研究、遥感地质方法技术研究、钻探方法技术研究、实验测试方法技术研究)。(二)地质调查项目重要成果
按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水工环地质调查、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地质调查方法技术研究五部分进行汇总,其中每一部分从进展较好的工作项目或专报中提取较典型的,每个工作项目主要简述其取得的进展与成果。(三)地质调查项目工作报告汇总简表,表式见格式二。
格式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工作报告封面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工 作 报 告
(宋体,二号,粗黑)
项目名称:(小二号宋体)
(××××季报/半年报/年报)
(小二号宋体)
编报单位:(盖章)(小三号宋体)编报日期:年月日(小三号宋体)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工作报告(三号宋体)
正文(四号仿宋)
一、基本情况
二、完成实物工作量
三、工作进展与主要成果
四、经费使用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等
七、其它
格式二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工作报告汇总简表
填报单位(加盖公章):填报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