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地理教育的有效教学研究
中学地理教育的有效教学研究
一、前言
众所周知,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对教育的要求了。同样对于地理学科来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就要求我们把地理应试教育机制转化为地理素质教育机制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地理科学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地理素质教育上更是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世纪初我国新课程改革开始实施,新课改有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善学习方式、建立评价体系和改进课程管理六个具体目标。而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有效性教学逐渐成为教学中探讨的热点。
二、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探讨
有效教学,即通过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良创新使教学比以往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教学必须坚持的主体应是全体学生,是以学生发展为旨的教学,是师生双方共效的教学,是教学过程重于结果的教学。在地理学科方面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则是目前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有效地理教学则是地理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我认为应该更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他们由厌学到想学,由爱学再到会学,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课堂地理教学的优质有效。
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要求学生能够改变传统的课堂+作业模式的学习,相对应的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重视起对于教学方法选用的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反观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有它适用的地方,当然也存在不少的弊端:
1、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对地理学科教学方法重要性的认识。表现为课堂形式单一,地理素养培养力不够。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更加强调的是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等同是教书,而学生学习等同于学习书本知识,然而书本知识是远不能满足如今的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其固有的弊端:重理论多于实践、重结论多于过程、重学会多于会学,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培养很容易就被忽视了。
2、传统教学模式在知识构建方面缺乏探究、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在课堂的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氛围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一些必要的学习手段获得的。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应该要能动的去学习知识、去探究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使得教师的教师教学方法变成是“一言堂”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丧失对地理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学生还来不及思索和探究,就已经被动的接受了教师“抛”来的知识。
3、课堂缺乏活力,师生之间互动单
一、很难产生师生对于问题的交流。传统教学模式的另一个弊端是重视对所谓“主课”的重视,而忽视了对其他课程的重视,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仅以完成知识的传递为目标而忽略了与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对于地理这门实用性较强学科的学习,不论是地理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习得,还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上,都离不开师生互动。
4、教师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很少关注新课所需要的只是衔接与铺垫,態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就整个课堂而言,教师上讲台就讲课,整堂课下来讲的内容非常多,学生既来不及有任何思想活动也不可能全然接受教师传递的所有信息。教师以“讲”的好为最大满足,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也没有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下,很容易使得老师以作业过分代替课堂知识的传授,如此一来,更消减了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
三、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针对地理教学问题对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1、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在地理课堂上要想追求高效,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地理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有每节课都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学生才会自觉地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也为打造有效课堂奠定基础。其次是要创设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效的提问能够节省很多时间并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当然现代教学部可缺少多媒体的应用。地理的广博性与趣味性并不是用话语就能表现的,多媒体的展示是课堂更生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会提高。
2、教学内容要有创新意识要体现地理的魅力。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依靠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的教学不能一味的只是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在知识结构方面创新,体现我们地理学的独特性。比如,在讲授天气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当了一回天气预报员来播报一些地区的天气状况,让学生意识到描述一个地方天气时需要的要素,进而让学生阐述天气对人们生产和日常的生活有何影响。并与所在地区生产、生活的实际联系,学生不仅易懂,而且会觉得这样的知识离自己很近,学起来并不难,领略了地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我想学生定会在这样的“魅力”感召下发奋努力的。通过这种过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
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创造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课堂充满活力的课堂不应该是教学满堂灌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重点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组完成任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分工,教师在必要时候对其进行指导。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研究、讨论得出的结论更有意义,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更好。
4、加强地理学习方法的培养,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还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变“学会”为“会学”。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巧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如歌诀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几何图形记忆法、联系记忆法、诗词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曲记忆法、形象记忆法等。如在教学中国各省的轮廓时就可以将黑龙江省看出是天鹅云南省则可以看成一匹马。有一位地理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短时间记忆东南亚国家和城市时,利用谐音编了一个小故事,是这样的:一人越过一条河(越南———河内),捡到一块金子(柬埔寨———金边),遇到老万(老挝———万象),老万走路太慢(泰
国———曼谷),像只小绵羊(缅甸———仰光)。简简单单几句话,使课堂生动有趣,最重要的是它化难为易。
5、加强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特别强调反思,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成长。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应该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中出现的不可预测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以便于下一次更好的教学。教师可以从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应该从“教会”学生到学生“会学”,这样的教师才会不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经验,然后运用于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四、结论
由于传统教学缺乏对地理学科教学方法重要性的认识;在知识构建方面缺乏探究、创新能力培养不足;课堂缺乏活力,师生之间互动单一;教师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很少关注新课所需要的只是衔接与铺垫等典型欠缺,本文在地理教育有效教学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五点有效教学的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教学内容要有创新意识要体现地理的魅力;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创造师生互动;加强地理学习方法的培养,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反思。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想进行地理有效性的教学,地理教师应认真思索使用教学技巧于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更要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第二篇:《中学地理案例教学研究》研究报告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研究》研究报告
厦门集美中学 陈庆军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背景:《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为达成此目标,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必修二、三和自然灾害等选修教材,安排了许多典型的案例,特别是必修三,基本是按案例教学的要求设计编写的。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学习讨论,从而掌握有关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已经成为广大地理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不可回避的艰难任务。选择什么版本教材中的现成案例,或如何整合不同版本教材中的案例,或自编适合教学对象的案例,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案例进行教学,并引导和培养学生适应案例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是每个地理教师都必须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的紧要任务。同时,地理新高考突出考查学生的四项能力与案例教学的价值取向不谋而合。
2、意义: ⑴、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对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特别是对案例教学的实践才刚刚起步,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还很少,一线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中遇到了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什么是案例教学,什么是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怎么编写,课堂案例教学如何实施。
⑵、实践意义
在我校以及我市推广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化水平,减轻教师诸如作业批改、考试压力等沉重负担,并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
1、研究与实践的策略和方法:本课题以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为主,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对中学案例教学研究的论文专著,学习研究案例教学的文献资料,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应用到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摸索适合当今中学生的案
例教学模式。同时,通过资料收集、案例编写等途径,培养和发展课题组教师选编经典案例的能力。
2、研究与实践的环节与过程:
第一阶段:2006年3月----2006年12月
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课题开题、课题组成员相关知识培训(主要是案例教学的概念、特征,国内外案例教学的历史和现状,国内中学地理案例教学研究的相关报告,如何选编教学案例,如何实施课堂案例教学)。
2006年12月16日,在厦门市第一届“激活课堂”活动中,由课题负责人陈庆军老师开设一节案例教学示范课---“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全体课题组成员和市、区教研员,全市高一地理教师、教研组长,以及部分省外专家、教师共70多人参加。
陈庆军老师撰写的论文“建构情景案例,为师生减负增效”,发表在2006年7月“地理教学”杂志。
第二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9月 1.搜集素材、编写案例。2.整理加工、建立案例资料库。
3.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学期至少开一节案例教学公开课,并及时做好评议工作。
4.每学期各人至少撰写一篇研究论文,交流个人研究心得。
2007年4月14日,在厦门市第二届“激活课堂”活动中,由牛志杰老师开设案例教学观摩课“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包括全体课题组成员和市、区教研员,全市高一地理教师、教研组长,以及部分省外专家、教师共70多人参加。
第三阶段:2007年10月----2009年12月
案例教学广泛实施,推荐人选召开市级以上的案例教学公开课;整理汇总各阶段小结,编写论文集;结题报告。
2008年3月24日,由陈庆军老师开设全市观摩课“工业区位分析之经典试题备考”,及讲座“高中地理案例研究与课堂教学”,包括全体课题组成员和市、区教研员,全市地理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全市高三地理教师共60人参加。
2008年4月12日, 陈庆军老师应新疆兵团教育局的邀请,在兵团二中上了
一堂整合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观摩课---“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新疆兵团各区教研员、高中地理教研组长共50多人参加。
2008年5月10日, 陈庆军老师在厦门市第四届“激活课堂”活动中,开设案例教学观摩课“中国的气象灾害”第1课时--旱灾、台风灾害。包括全体课题组成员和市、区教研员,全市地理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高中地理教研组长,以及部分省外专家、教师共70多人参加。
2008年12月5日,在厦门市第五届“激活课堂”活动中,由牛志杰老师开设案例教学观摩课“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由马玉辉老师讲授“ 山地的形成”,由张艳梅老师讲授“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包括全体课题组成员和市、区教研员,全市地理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全市高中地理教研组长,华东师大专家、上海市部分名师和部分重点中学教师共60多人参加。
2009年4月25-26日,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在集美中学举办的厦门市第六届“激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观摩同题异构研讨课“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由厦门一中钟有长老师、海沧实验中学魏观红老师、厦门十中黄滨岚老师讲授。课后,课题组成员就三节研讨课,结合案例教学研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相互交流探讨。
编写校本教材:厦门的自然灾害。
牛志杰老师撰写的论文“重视情感交流,优化课堂气氛”,发表在2009年6月“地理教学”杂志。
陈庆军老师撰写的论文“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编写”,发表在2009年第11期“地理教学”杂志。
陈庆军老师撰写的论文“乡土地理案例编写略谈”,发表在2009年B第11期“福建教育”杂志。
张艳梅老师,在2008年岗位大练兵中获教学设计、说课比赛优胜奖。结合省级课题《普通高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开展乡土地理案例教学和校本研究,作为该课题的子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厦门自然灾害与防治》)获市一等奖。
三、成果主要内容
1、理论基础:
⑴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强调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内在动机的激发,趋使学生探究扑朔迷离的表象下所隐藏的原理、规律、方法与技巧,借以挑战他人和自己;注重学生的自我发现;注意信息的提取。
⑵奥书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注重发现学习与意义学习,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有意义学习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⑶案例教学的人本主义理论基础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提倡学会使用变化和学会学习的思想,倡导内在学习与意义学习,注意弘扬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和创造力的培养,强调建立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最佳的教学心理氛围。
2、主要观点和实施策略::
⑴中学地理案例教学的性质: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突出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现阶段还只能是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要补充,自然地理部分很难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人文地理部分,也常需要结合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中学地理案例教学因此不能太过拘泥严格的案例教学模式。
⑵案例素材选择的原则:
案例素材要有真实性、典型性、时代性、地理性。⑶案例编写的策略
尊重事实,适当加工。案例编写要真实,要围绕真实事件的情境,设计主要问题,对案例进行提炼和改写,才能符合教学要求。
突出重点,力求简洁、扼要、直观。案例的编写必须简短、扼要、直观。案例内容可以通过各种图文、数据、音视频等形式呈现,创设一个如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情境材料中去体验、感悟、发现问题,分析和探讨如何解决问题,并从具体翔实的个案中,总结和归纳出一般的原理和规律。
突出反映地理原理或规律。编写案例时,从背景到问题情境的描述应相对完整,有较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对一个问题或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能设身处地地把自己置于案例的特定情境中去思考、去决策。
变换角度,编写典型案例。有时可以换个问题角度,如假设性或发展的眼光
改编案例。“厦门工业区位前景展望”,正是基于目前厦门各主要工业部门布局不甚明确的现状,根据厦门远近期工业区划,结合新税法、劳动法实施的影响,厦门及其周边交通改善的预期,国家设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利弊因素,精炼改写而成。或者将乡土区域扩大到厦漳泉三地,从目前三地的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探讨地域分工和区际联系,让学生从中学习和掌握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转换问题视角,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案例教学的最主要任务。因此,编写案例时,除应凸显案例的共性与个性外,还应针对学生存在的思维定势,转换问题视角,突破思维定势。⑷案例的分类教学策略
从案与理的结合上看分四种基本案例类型,一是例导型,先“案”后“理”;二是例证型,先“理”后“案”;三是例说型,“案”、“理”同步;四是复合型,“案”与“理”有规律组合。其中,除例证型外,为了扫清课堂案例讨论的障碍,必须在之前让学生阅读了解有关的原理和一般规律。
从案例研究的问题上看主要有决策型案例和分析型案例两种。
决策型案例一般采用分段式学习方法:案例(部分)呈现一提出问题一学生思考、判断、决策一案例(部分)呈现一检验判断或决策。这种学习的特点是案例本身为学生留下疑问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判断和决策提供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更为开放的学习方法是教师只提出问题,不提供备选方案,直接由学生进行决策。这种案例教学的地理理论内容,可以安排在案例出现之前,也可以安排在研讨活动之后、结论之前,还可以把原理的学习与研讨活动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与实际发生的状况做比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己的研究活动中理解相关的地理原理。
分析型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是:阅读案例一案例分析一内容扩展。分析型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从案例中提取引导学生认识地理基本原理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一步步学习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判断方法。
四、成果、实践效果
为教学减负增效。通过案例教学研究,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自然转变和平稳过渡。课堂教学氛围和学生学习状态,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师生一起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师生“教”与“学”的双向互动频繁有
广度和深度,学生在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基本知识、技能,还逐步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教师的业务水平显著提高。对学生而言,在搜集资料中提高了发现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案例素材收集和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合作交往的能力;在调查活动中提高了承受挫折的能力;在案例学习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而言,通过课题研究,课程组成员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探索,使教师向科研型教师发展,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素质均有较大的提高,多人次课题研究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几十篇教学反思登在校园网或博客上,近十人次省市级的大型观摩课受专家的肯定和表扬。通过课题研究,我们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并能很好地胜任高中阶段(包括毕业班)的教育教学任务。
初步建立案例教学的资源库。通过三年来的课题研究,我们对各种材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各种实践活动,初步积累了有关案例教学的材料资源(主要是案例选编素材和课堂案例教学设计文档,观摩课教学设计文档、课件、录象)。
助力我校2009年高考文科取得历史性佳绩。在生源相比往届不太理想的情况下,通过课题研究,包括地理学科在内的各科教师共同努力,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代价(印刷量最少,复习书最薄,作业考试最少),获取较好的成绩,省二模地理单科排名创历史新高,高考文科上重点人数较2008届翻一翻。
五、成果特色与创新
这是截止目前,由长期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的一线教师所做的最具实践意义的案例教学系统研究,可操作性强,适宜各办学层次的普通高中校借鉴。
在案例编写和组织案例学习讨论的策略研究方面,有机结合各层次普通高中校的师生特点、教学现状,通过近四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从中摸索出一套适合当今普通高中校师生的案例教学新模式,具有鲜明的中学特点和地理性,并在素质教育和高考应试中巧妙找到平衡点和突破口,极具推广价值和意义。也为促进教师自觉地坚持业务进修、终身学习,向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和途径。
第三篇:中学地理教学研究硕士论文题目
中学地理教学研究――硕士论文题目1、2、3、4、5、6、7、8、9、中学地理教育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调查研究 论普通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新地理课程实施与教师角色转变 新地理课程实施与教师角色转变 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地理课堂教学艺术探索 初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方式的建构与优化 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地理教学中防灾减灾教育的探讨
10、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1、中学地理科学观念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12、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13、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14、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15、高中地理学科环境意识教育途径研究
16、中学地理活动课程的研究
17、中学地理教学软件资源的建设
18、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19、多媒体地理教学与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GIS用于中学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实验研究121、义务教育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次序研究
22、加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23、高中地理教学开展因材施教的探讨
24、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25、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26、中学地理活动教学研究
27、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假性类比关系及其实验研究
28、地理学科评估方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
29、优化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
30、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31、高中地理新教材分析及问题研究
32、学生地理学习效果评价研究
33、高中城市地理自主创新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34、中学地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35、高中生地理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
36、高中生地理学习策略调查与研究
37、中学地理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的模式研究
38、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
39、高中地理学业成就测评系统研究
40、数字地球技术支持下的地理教学模式探索
41、中学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42、全球变化视野中的中学地理探究型课程构建研究
43、论中学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44、教育理念的变革是地理教育改革的关键
45、新世纪我国地理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46、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学习心理研究
47、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48、论地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49、对现行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探讨与思考
50、学校地理教材非智力结构优化研究
51、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下的教材编制策略研究
52、地理学科能力结构研究
53、探究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4、中学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55、中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56、中学地理活动课程探究
57、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问题意识
58、我国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研究
59地理教学中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培养及整合研究
60、中学地理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61、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2、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63、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篇:有效教学研究范文
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 赵丽宏
一直以来,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无效,教师们讲课很卖力,很辛苦,但同学们大都表现困倦,听不懂或根本就不想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经常听到有些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一,这样的学生我们怎么教?生源基础差是客观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少一些抱怨,从教学的角度多想一些办法,我们不能使学生适合我们一以贯之的依照教材、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学生听不懂教材上罗列的那些内容,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学生,让学生变听不懂、不想学、不会学为能听懂、想学、会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效。如何使课堂教学有效,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是一则对症处方。
一、关于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教学有效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笔者同意北师大李兴洲教授的观点,有效教学追求“三效”,即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1.有效教学要有效果
一门课程有课程标准,一节课有教学目标,如果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一门课或一节课的结果是预期的,我们所设定的目标实现了,这门课或这节课就是有效果的;如果预定的目标没有实现,教学活动没有结果,我们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没有掌握,那么教学活动就是无效果的。
2.有效教学要有效益
教学有效果不一定有效益,效果是一个中性词,效果可能是有用的,也可能是无用的,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对于职业学校,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定位准确,内容选择适合学生需求和企业岗位需求,方法设计符 1
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有用的,是好的,那么这门课或这节课才是有效益的;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内容选择与学生职业生涯成长无关,与企业岗位要求无关,或者知识和技能是落后过时的,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即使有效果,但却没效益,这样的教学是做了无用功,教学是无效的。
3.有效教学要有效率
教学效率要考量两项指标,一是单位时间里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比率,二是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容量,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的定位适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且在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足够多,我们就可以说教学效率是高的。反之,如果课程内容设定和方法的实施只适合少数学生,或者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量很少,即使有效果也有效益,但效率很低,这样的教学也是低效的。
有效果、有效益、高效率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追求教学“三效”,实现有效教学。
二、关于“三适”原则
台湾著名学者何福田先生近作——《三适连环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要适性、适量、适时“三适连环”原则,何先生的“三适连环教育”意在解决“学习无效”这一病根,他认为“学习无效”这么个不起眼的“根”已经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先发后至、令人浩叹!要摆脱“学习无效”的虚耗,我们家里原本就有很好的处方,只要煎煮合宜,学习立刻就能有效。所谓“很好的处方”就是我们的教育鼻祖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曾教导我们的“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要达成这一理想,其实践方式就必须是“因材施教”。何先生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衍生为教育要适性、适量、适时三适连环,具体解决我们职 2
业学校存在是教学无效问题,是一记很好的中药。笔者对何先生的《三适连环教育》有如下理解
1.教学“适性”丢不得
“适性”,就是要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必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只要教育适应了学生的性向,人人皆可能有大或小的成就,教师对任何学生都不能弃而不教,正所谓教学“适性”丢不得。
学生选择了到我们职业学校来学习,没有去普通高中,说明学生有其特有的思想和个性,也许他们没有很好的数理逻辑智能,却可能有很好的视觉空间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他们是有思想、有个性、有选择性的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在选择职业学校的同时也选择了所要学习专业和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有“职业性”,同时,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性”。我们不要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就放弃,也不要因为学生的纪律差就抛弃,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合学生职业性与差异性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让学生爱学、学会、学好的目标,力求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智力有所发展、人格有所完善、就业能力有所提高。如果教学不适性,教师即使再努力,也会徒劳无功,好比有病吃药,如果不对症下药,不仅浪费了药,还可能产生副作用。教学“适性”是教学有效的前提。
2.教学“适量”比不得
适量,就是要界定不同学生合适的学习量。由于学生的性向不同,存在个性差异,学习量的要求也各有不同,量少,学生吃不饱,是低效;量多,学生消化不良,会厌学,更无效。我们的教学往往对学生学习的量整齐划 3
一,不考虑学生的性向差异,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消化不良,我们确用统一的尺度去考核他们,结果是教学无效,很多同学不能及格是必然。教学“适量”比不得,我们要为每一位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量和考量标准,跳一跳吃到桃子是教育的合理境界,使每一位同学都能进入这种境界,去体验进步、提高、成功的喜悦,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教学效果。
3.教学“适时”急不得
适时,是指教育要切合时机,循序渐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成熟度和学习预备度,切合时机的实施教育教学。不论是认知的学习还是技能的学习,只要各种成熟度(如抽象思考能力、肌肉发达能力、骨骼成熟程度等等)不足,学习就不会有效。学生学习成熟度达到标准,学习材料的安排也要有先后次序,循序渐进才能一路学好。近些年,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预备度普遍不足,面对现状,我们要牢记教学“适时”急不得,要根据学生已有的预备度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否则就会徒劳无功。
适性、适时、适量三适连环,环环相扣,教学必然有效,三者不能连环兼顾,只要疏漏一环,便不能保证教学有效。
三、关于“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的载体,回答的是“课”的目标,教什么,学什么,即内容的安排与要求,教学围绕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和学习而展开,通过教学活动,学生掌握了目标指向的知识与技能,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的操作系统,回答的是“程”的目标,怎么教,怎么学,即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按目标的指向顺利实施,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的动力系统,为什么教,为什么学,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组织,学生知道了教师为什么教,4
自己为什么学,并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到学习当中,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师生在课程教学中要把握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与技能作为载体,要通过过程与方法习得与掌握,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为动力,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充分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信任、友善,同时受到鞭策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从而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以用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最终目标。
四、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试想,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和学生的未来职业不契合或过难、过浅——不适性;容量过多或过少——不适量;一堂课开始,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只在课后小结时教师指出本节要点一、二、三等,或许有个别同学略有领悟,多数同学不知所然。教学过程的实施一言堂或无章法,不能循序渐进——不适时。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能有效呢,学生学无所得,教师付出的辛苦岂不白费了吗?
对于职业学校,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特殊的专业性,我们的学生学习预备度不足,基础参差不齐,但他们走出校门就即将走上职业岗位,成为一名职业人。所以,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就业导向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遵循“三适”原则,合理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既适性又适量,我们要追问让学生“学什么”,为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套餐,让他们既能“学得会”又能“用得上”;过程与方法要既适性又适时,我们更要追问要学生“怎样学 ”,要循序渐进,掌握教育的时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要既适性又适时,我们要追问学生“为什么要 5
学”,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有机制学生不会主动去学,有了目标,产生动力,加上策略,学生能积极主动去学。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合理呈现“三维”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运用情景教学、项目教学、小组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运用适当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参与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职业素养,并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适性、适时、适量三适连环;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就会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但只要我们踏下心来,努力去做,并持之以恒,实现有效教学值得期待。
第五篇:中学地理有效教学方法探讨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方法探讨
姓名:张晓琴
单位:铜梁二中
[摘要]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指通过教师的一段时间教学,学生是否获得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它是衡量教学有无效益的指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再次开始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在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近十年的时间里,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断地改变和更新我们的观念和思维。所以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仅有的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 “学、展、评、练”教与学的活动,以达到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新课程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实施有效教学是关键过程。要实现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有效教学,要求我们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
地理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传播学、地理学、建构主义、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传统的地理教学设计,只重视了以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所以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就经常会出现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实行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
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我们必须选择有效并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得出规律,掌握方法。教学内容组织得精确得当与否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决定了教学是否有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要紧密围绕新课程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识结构变成教学结构,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有效。
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大气的受热过程”时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而不是太阳辐射”总体分析思路。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让学生把每一个受热环节都详细进行学习和探讨。因此,我们要选择一个有效且高效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由于学生对大气受热的认识为零基础,我在实际教学中就用生活实际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通过来源于生活的案例特征,得出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的一般规律,如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两地纬度相当,青藏高原海拔高温度低,四川盆地温度高;再让学生对照夏季华山山上与山下的情况,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以练习巩固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教学目标明确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对教学目标具有明确性,并全面贯穿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控制、评价等功能,有效的教学始于认清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充分发挥目标的各种功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前,我们要注重对课程标准的分析,以此来明确教学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课标要求为“以某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开发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了解农业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基本特点”。人教版教材选择了“亚洲季风水田农业”作为例子,如果教师只把课堂重点放在亚洲的东亚,东南亚,南亚,那是绝对不能“达标”的。通过解读课标可知,课标并没有明确要求具体掌握哪一个地区的农业类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学习季风水田农业之后,总结出农业发展的一般思路。然后,让学生利用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思路,对非洲以及我国南方、东北、西北等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进行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四、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点。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很大。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时间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使课堂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主动获取、主动探究知识,落实新课程中“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必须构建优质高效的地理课堂。
1、课堂教学结构的转变。构筑由“课堂渗透素质教育、主导教法研究、主体学法导引、教学手段创新”组成的课堂教学四个板块。强化教法研究,注重学法导引,坚持教育科研,实现课堂教学的几大转变:在教学思想上,由传统的人才观、质量观向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综合素质方面转变;在教学目标上,由偏重传统知识,向注重培养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方面转变:在教和学的关系上,由侧重主导与教法,向重视主体与学法(导学)方面转变;在学生潜能开发上,由偏重智力开发,向注重情商开发方面转变;在教学手段上,由常规教学手段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方面转变。
2、教学方式的探讨。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变“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为启发探究式;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传统与现代教育技术创新结合式。二是注重学法导引:指导学生遵循科学的学习规律,将知识“分类一一归纳一一整理一一系统化”;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安排、合理利用时间,劳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三是开启学生思维。四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教育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学习知识,探求真理,进行自主学习。新课改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的教学方式:启发诱导式教学、充分运用问题讨论法、生活实际教学法、比赛或辩论赛法、活动探究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归纳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成因、带状分布的规律、特征、表现、空间尺度,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原理的理解。地理课堂中活动的开展,着重让学生体验地理学习过程,习得地理学习方法,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在探究中学会知识迁移。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授课形式,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方式,使教与学的过程中充满情趣和活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达到课堂有效教学的目的,让课堂效率倍增。
五、及时进行学生有效的学习反馈和老师的教学反思
在课后,可以通过作业、测试和课堂评价调查表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课堂内容自己整理出该节课的知识要点,并记录自己的掌握情况和疑难 点,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改善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同时我们教师要作有效的教学反思,不仅要反思教学中的成功做法,把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记录下来,用以指导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还要反思教学中的失败之处,不断反省“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还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时时提醒自己不断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利用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记得有一次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这一节课,课前我精心制作了课件,课堂上通过鼠标点击,演示了气流运动状况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一节课下来,没有板书设计,缺乏师生共同探讨,课堂气氛沉闷,甚至有学生打瞌睡,检测效果相当差。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失败在于过度依赖了多媒体教学,忽视了其它更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失败的教训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要考虑采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方法,更科学、更合理的设计好每一节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有效教学方法将会更加成熟,将会体现新课改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重点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育理念教导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要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老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充分作好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优化地理课堂教学,采取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反思、与时俱进,是切实推行新课改,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杨会丽.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文献综述[J].新课程研究,2012(11):5-6 作者:李伟 单位:上饶中学
[2]邵艳英.浅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