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都市风貌单元教学设计
《感受都市风貌》单元教学设计 ——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王敏
单元标题感受都市风貌
年级
课时 九年级5课时
本教学设计主题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艺术(美术)教材第一单元《感受都市风貌》。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因着人类的聚居而生,“市”也因人类的智慧而行。城市中的建筑用他独特的语言,铭刻着民族传统文化特色,集中体现了人民的智慧。本教学设计从城市建筑的角度,通过对城市建筑特色、布局规划的学习,了解不同城市的建筑特布局及城市规划原则,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城市人文精神。
整个单元教学设计成三个专题,分别为回味古老城市,感受现代城市,畅想未来城市。设计说明 通过回味古老城市,从不同民族风格的城市建筑艺术中,比较不同民族建筑的基本特征和个性。探索其与民族文化的渊源关系。
通过感受现代城市建筑特色,了解城市建筑艺术美的规划原则。
结合2010世博的主题,根据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解,畅想心中的未来城市。
教学策略上,采用情境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启发策略、谈话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研究型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不同民族风格的建筑艺术,比较各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个性,探索与其民族文化的渊源关系。
2、了解现代城市建筑艺术美的规划原则,体验现代城市的美感、探究城市美的真谛。
3、了解2010年世博会人类对未来城市的设想方案,理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
单元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中西方建筑的不同特色及其民族文化渊源。
2、通过了解上海城市建筑,感受现代城市建筑艺术美的规划原则。
3、运用多种艺术表现途径,根据自己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解,描绘未来上海城市风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建筑艺术的学习兴趣,激发追求生活美的热情,2、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意识,提高审美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关注生活、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
1、通过多种媒介,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加以整理、分析与研究,拓宽艺术学习途径。对应课标
2、愿意讨论艺术问题,并能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也能尊重他人的见解,乐于与他人共享资源与成果。
3、选用合适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段,在艺术创作中较贴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热爱民族文化艺术,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初步具有对各门艺术学习的兴
趣。
————摘自《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教学技术的使用 多媒体教学环境、教学课件
学习资源 网络图片、视频资源,文献参考资源
专题一:回味古老都市(1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感受现代城市(3课时)
专题三:畅想未来城市(1课时)
专题一
课时回味古老城市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古老城市建筑的主要特征,了解其与民族文化的渊源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中西古老城市建筑特色,探寻其文化渊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建筑艺术的兴趣,激发追求生活美的热情。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知道古老城市建筑的主要特征,了解其与民族文化的渊源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建筑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导入
观赏:世博中国馆3D《清明上河图》引入古老城市话题
二、欣赏与感受
1、提问:世界上著名的古城有哪些:雅典、罗马、西安、北京、„„
2、导游带领大家游览雅典、和北京这两座古城
3、游览希腊---雅典卫城、帕蒂农神庙
4、游览北京——故宫建筑群
三、启发与引导
1、比较中西方这两大古城建筑群的的建筑特色,及布局特色
①雅典卫城 :
建筑布局:•巧妙利用地形
•布局和宗教祭祀的仪典密切相关
•整体与个性的统一
建筑特色:围柱式建筑 黄金比例
②北京故宫建筑群:
建筑布局:辨正方位、注重风水、讲求对称、突出中心。
建筑特点:木构架结构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四、思考与感悟:
讨论:从地理环境、历史及文化的角度思考造成这种建筑特色的原因
1、希腊:•兼有山、海、平原复杂地理环境的城邦;
•公民参与轮番而至治的民主政治;
• “神人同形同往” 的神话是艺术的土壤。
2、中国:•封建礼教的儒家思想
•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思想
•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
五、回味与感悟
古老城市中的建筑用他独特的语言,铭刻着民族传统文化特色,专题二
课 时 感受现代城市 3课时
第一课时 上海印象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建筑,了解现代城市建筑艺术美的规划原则。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上海这座城市建筑特色的学习和了解,感受现代城市建筑艺术美的规
划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自己所生活的的城市的建筑美感,激发热爱城市家园的情感。教学重点 现代城市建筑艺术美的规划原则
教学难点 感受现代城市建筑的规划原则
参考文献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徐迅雷
教学过程
一、谈话与导入
城市的一切和我们休戚相关。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有着他们各自的感受,各自的生活体验。有的人津津乐道于城市的繁华,也有的人在这种繁华中,向往着原野,向往着那广阔无垠的大自然。今天,我们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于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上海的印象。
二、交流与感受
第一组:上海城市建设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上海的自然地理情况
冲积平原、黄浦江、苏州河
建筑体现:外滩、跨江大桥-----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外白渡桥„„
第二组:上海城市建设与历史、人文背景的关系
上海的历史
建筑体现:石库门建筑、外滩万国建筑群、豫园„„
第三组:上海城市建设与高科技的关系
建筑体现:东方明珠、八万人体育馆、浦东国际机场„„
第四组:上海城市建设与人文素养的关系
建筑体现: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城市雕塑„„
三、归纳与总结
现代城市建设的规划原则:
现代城市应注重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发展
现代城市应注重保护历史人文景观
现代城市应注重提升人们的人文精神
现代城市的美学风格、审美特征注重浸润、陶冶、涵养人们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气质,以提升城市品位。
四、感悟与升华
感悟:
1、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的理解
2、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完成一幅或一组摄影作品
升华:
————人类文明,结晶出城市。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气质,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精神。
————城市的遗产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有遗产的城市才是有文化的城市。
————城市的人文品质比生活品质更为重要。
————人文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学习评价
1、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合作互学
2、摄影作品主题明确、构图完整,富有创意二、三课时 上海名片————石库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石库门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特点,了解石库门建筑所孕育的上海城市人
文情怀。
2、运用艺术表现形式创作“石库门情怀”明信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了解石库门的主要建筑特点,感悟石库门建
筑所孕育的上海城市人文情怀。
2、通过自制“石库门情怀”明信片,学会运用合适的表现手段在艺术创作中表
达自己情感与思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与感悟石库门建筑及其人文情怀,感知多元文化现象,提高学习的兴趣。
2、通过“石库门情怀”明信片的创作,体验自制具有上海特色的世博纪念品的乐趣,激发作为世博东道主的参与热情。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了解石库门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特点,及成为上海城市名片的原因
教学难点 感悟石库门建筑所孕育的上海城市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老上海石库门》娄成浩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教学过程
一、走近石库门(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以世博上海馆石库门设计元素导入课题
(二)探究学习
1、学习任务:
①石库门是从什么时候在上海出现的?
②石库门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③石库门建筑的内部布局是怎样的?
④石库门的外观有何特色?
2、学习形式:分小组,分专题进行探究学习。
3、学习途径:查阅资料、上网浏览、实地考察、采访居民„„
二、感悟石库门(第二课时)
(一)感知石库门的基本建筑特色。
知识竞答:“世博石库门旅游大使选拔比赛”现场
(二)感悟石库门孕育的上海城市人文情怀。
1、创设情境:老师扮演外籍游客对石库门旅游大使提出心中疑惑
问:为什么不把风情万种的外滩作为上海的名片,而唯独采用陈旧的、居住环境局促的石库门来作为城市的名片呢?
2、给出视频资料:
①石库门博物馆馆长的访谈片段:
②石库门弄堂老居民谈石库门的生活:
3、讨论:为什么石库门建筑是上海的城市名片?
4、感悟:石库门建筑孕育的城市人文情怀:
石库门的中西合璧磨砺出融汇中西、海纳百川的城市人文精神。它的精致空间曾养成了一代上海人细腻的生活方式。和谐融洽、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是上海人永远的心灵家园。
三、表现石库门
创作具有石库门元素的世博纪念品
(一)创设情境:外国游客要离开上海了,赠送一份具有石库门元素的世博纪念品
(二)讨论方案:“石库门风情“明信片
(三)启发思路:
(四)构思、创意:
(五)展示、评价:每小组推选一件作品进行展示,给出推荐理由。
(七)教师总结
1、对探究学习充满兴趣,态度积极
学习评价
2、学习过程规范有序,体现合作
3、作品富有创意,能表现石库门的主要外部特征,表现上海城市人文情怀。
专题三
课 时畅想未来城市1课时
1、通过浏览世博网站,了解20102、运用多种艺术表现途径,根据自己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解,描绘
未来上海城市风貌
3、通过对未来城市的思考,描绘,培养关注生活、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根据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解,畅想未来城市风貌
教学难点 如何从城市建筑的角度理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参考资料 参考:http://expo2010.sina.com.cn/weilaichengshi/index.shtml
5教学环境 可提供每位同学上网功能的的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复习
二、谈话与导入
现代城市中最美的不是建筑和风景,而是人的生活。未来将有2/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如何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将是全球关注的话题。
三、自学与思考
1、浏览网站http://expo2010.sina.com.cn/weilaichengshi/index.shtml《未来城市》
2、阅读文章:《2010世博未来建筑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四、畅想与创作
1、讨论交流:我心中的未来上海城市风貌
2、创作表现:运用手绘、电脑绘画、文字描述等形式描绘未来上海城市风貌。
3、交流展示
五、总结与升华
“城”因着人类的聚居而生,“市”也因人类的智慧而行。走进未来之城,美好而全新的生活方式将近在咫尺。
1、自主学习充满兴趣,态度积极、学习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学习评价
2、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能运用艺术表现手段表达思想
第二篇:《都市精灵》教学设计
初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理解文中精灵的含义。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作手法,由叙到议的写作顺序。
3、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作手法,由叙到议的写作顺序。教学难点: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回答是什么原因导致小鸟的“离去”?
二、目标定向
1、初步感知课文,理解文中精灵的含义。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作手法,由叙到议的写作顺序。
3、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
三、预习检测
1、简介作者:
舒乙,1935年生于青岛,北京人,满族。1978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首篇作品《老舍的童年》在《人民日报》连载。1984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筹备中国现代文学馆。1986年出版第一个散文专集。一直以散文、传记创作为主,兼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研究。已出版《我的风筝》、《老舍》、《现代文坛瑰宝》等专著13部,获“十月优秀散文奖”等奖项。是第7、8、9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9届全国政协委员。担任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民族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是中国老舍研究会顾问。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硕大()老鸹()忌惮()...荒诞()围剿()鹈鹕()....
3、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钟爱: 荒诞: 无所事事: 退避三舍: 司空见惯:
四、个性展示
1、“精灵”原意指神仙;精怪。在文中指什么? 课文给我们展现了哪些可爱的精灵呢?
2、根据文本,结合你的理解,说说都市动物对城市生活有哪些好处?
五、合作探究
(一)1、这四处的小动物为什么北京的特别不幸呢?它们以前就是这么不幸吗?
2、作者写了北京的小动物,为什么还要浓墨重彩地写其他地方的小动物呢?
3、请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以“我是一只,我来自,我可以。”的句式来介绍文中的精灵。
六、合作探究
(二)1、作者为什么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2、“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整合提升
七、整合提升
本文通过把北京 和昆明、上海、美国旧金山四处的小动物们进行对比,按照先叙后议的写作顺序,表达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主题。
八、检测反馈
经过不懈努力,我县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顺利通过。根据你已掌握的环保知识,请以一名中学生的名义向胡书记写一份建议书,建议城市建设时还应注意哪些方面,能使我们的城市更有生命更有灵气更觉和谐呢?
要求:建议内容要具体,指出问题要有理有据,改进意见要切实可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篇:《都市精灵》教学设计
《都市精灵》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本文富有感情的语言,明确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2.学习文章通过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
3.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体验,畅谈和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感知,体会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之美。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善心、爱心、尊重和保护自然界的生灵,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情和思想。教学重点
1.生动的描写与精辟的议论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2.学习文章通过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教学难点
1.对和谐画面的理解。
2.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体验,畅谈和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教学方法:
欣赏感知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课前准备:播放旧金山海鸟捕鱼的视频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样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师生共诵)这些诗句都展现了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画面。是呀,曾经,一处浓阴,三五声鸟鸣,把我和喧闹的世界隔开,一洗身上的疲惫和心上尘埃。但是近来有几次,我竖着耳朵谛听,只有车辆急促的喇叭声和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我似乎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停顿)这一刻,我怀念起鸟声,就像怀念远走他乡的最亲密的朋友。在喧闹和寂寞的都市中,有一位先生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怀念和渴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板书:都市 精灵)
二、介绍作者和检查预习积累词语
师:哪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舒乙先生?
作者:舒乙,老舍之子。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以散文、传记创作为主,已出版《我的风筝》、《老舍》、《现代文坛瑰宝》等专著13部,获“十月优秀散文奖”等奖项。
钟爱 荒诞 无所事事 肆无忌惮 退避三舍 孤城(家)寡人 司空见惯
三、整体感知,初识精灵。
1.解题:课文标题是由哪两个词组成?(板书:都市 精灵)“精灵”在课文中指什么?把标题改成《城市动物》行不行?为什么?(动物;包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过渡:对标题的质疑让我们了解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贵在有疑问,用疑问来促进学习。
2.现在请同学们带着一个问题认真通读课文:
课文写了哪些都市的哪些“精灵”?
(昆明的红嘴鸥;上海的大白鸽;旧金山的大海狮、大嘴鹈鹕、鱼鹰、海鸥;北京的喜鹊、灰喜鹊、小松鼠和乌鸦等。)
师过渡:几十年来,作者到过许多世界各国繁华的大都市,见过许多形态各异的动物,看过许多人们与这些精灵共处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研读文本,走近作者笔下那些都市“精 灵”。
四、研读交流,走近“精灵”
1.师:文中有几段文字集中描写了一些世界大都市里精灵们生活的美丽画面,它们是哪几个段落?明确:(8-10段)
请同学们请赏析课文8-10段“精灵”在都市中生活的美丽画面,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大家先品读词句,圈划点评,然后将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过渡:舒乙先生用生动传神的描写展现了这些都市里的精灵是悠闲的、自由的,人们对待它们是宽容的、尊重的,人们和精灵的关系是亲密的、更是和谐的,他羡慕、佩服和向往着这些都市。
2.舒乙先生的故乡是首都北京,在他小的时候,几十年前的北京有没有这样和谐的画面?(第5段中,请个别学生朗读)
师过渡:作者深情地回忆着,几十年前的北京城成群乌鸦每天清晨和黄昏两度飞临北京上空这一种颇为壮观的景象。白天它们飞到郊外的田里去觅食,晚上回到温暖城市里的树上来安睡,完全是老北京人的朋友,他们彼此很亲近、很和谐。是呀!都市拥有了可爱的动物精灵就等于拥有了幸福和谐的生活。(板书:都市+精灵=和谐)
3.赏析不和谐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但是乌鸦这些 “精灵们”并非一直悠闲自在、与人们和谐地生活着的。作者在文章中,有没有描写不和谐的画面呢?请你找出那些不和谐的画面,并体会作者情感。
(第4、5段)
师过渡:如今,北京的上空已经没有这种每天两次的乌鸦大飞翔了。枯枝上是两只冷眼旁观的呆鸟,枯枝下是忙碌喧闹的人群。作者用心去感受这一不和谐景象背后的沉重,在生动传神的描写中抒发了深切的难过和惋惜之情。
五、质疑探究,珍爱“精灵”
1.讨论分析1-3段描写的景象是否和谐? 舒乙先生是现代文学馆馆长的,文中他还描写了这个馆中的其他精灵们的生活画面(1-3段),请讨论分析这些景象是否和谐?
文学馆里“和谐”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在“古木参天”和“游人稀少”的条件下的。师过渡:“一景”、“一宝”、“一幸”,初读这些画面只觉得作者无比自豪和喜悦,细细品味揣摩之下,再读才体会到在看似喜悦的情感下深藏着作者的遗憾。这些场面是不和谐的,文章只有反复质疑揣摩才能知其真意。
2.那么都市一旦失去了精灵会变成怎样呢? 播放“菜单”视频。(板书:都市-精灵=毁灭)
3.作者描写这些和谐与不和谐的画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这是对比的写法,作者用对比的画面表现出来更有强烈的情感效果。和谐的画面让我们心驰神往,不和谐的画面让人痛心疾首。
今昔对比的图景:几十年前的北京城乌鸦“遮天蔽地”“成群结队”“城里城外飞来飞去叫着闹着”的热闹景象和如今“两只老鸹不老呱”的寂寞惨淡的景象进行对比。
不同城市的对比:这是把北京城和国内外其他城市相对比。如果说昆明的红嘴鸥的归来还有一些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因素,那么上海人爱护鸽子则是自觉的行为,而旧金山等地的精灵们俨然是都市的主人之一了。
(2)理解作者新颖独到的观点
师过渡:作者进行形象传神的景象描写和运用鲜明巧妙的对比,只是要抒发自己的情感吗?
(提出控诉、呼吁和思考)师:作者提出了哪些新颖思考和观点,并请谈谈你的独特理解。
师过渡:作者的思考和见解无不显得新颖、独到、精辟和深刻,使人读后不忘、深受启迪。这样的呼吁和控诉自古就有:
知识链接:有野老言:异时鸟鹊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苏轼《东坡杂记》
(分析“甚”字,突出人类的残暴与霸道)
4.人类怎样才能克服自己的“霸道”行为,保护好“生存环境”,与“精灵们”和谐共处?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六、总结全文,写法指导
大家智慧的闪光来自于对文本仔细的品味和深刻的思考,一篇散文的学习必须深度走进文本,才能获得情感和意识的巨大收获!
(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补充:正如舒乙先生在《我怎样写<都市精灵>》一文中所说:一篇散文,要以记实为出发点,选准一个切入点,找到一点特别的意思,深入描写,举一反三,加以类比,最后借题发挥,既抒发感情,又引出见解,切中时弊,成为有景有情有思的文字。)我们也应该学习作者用精妙的语言描写景致、巧妙的对比表达情感,独特的观点发出思考和议论,撰写出有景有情有思的优秀散文。
结束语:
空中飞过的鸟、水里游动的鱼和地上奔跑的兽都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个民族的镜子,反映着人之所以为人的最起码的良知。许多动物精灵与我们人类一样,是大自然的杰作,是生命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权利与我们一起共享生命的阳光雨露,让我们亲近这些精灵,珍爱这些精灵,共同创造和谐灵性的城市。
七、布置作业:
请从下列两种形式中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方式,为保护“精灵”贡献你的聪明才智。
1、我为“精灵”做广告:为保护都市精灵拟一则公益广告。
2、我为“精灵”描蓝图:用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一副江阴城内人与鸟、鱼、兽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画卷。
第四篇:水上都市 教学设计
《水上都市──威尼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水城威尼斯的“生”“兴”“美”“忧”的分析学习,了解傍水而居的威尼斯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
2.能根据典型资料和重要图片描述“水”在威尼斯城的发展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能针对威尼斯水城发展现状中面临的危机,提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设想。在是否科学利用水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的探究中,树立爱护环境、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威尼斯城的兴建、繁兴、美丽和危机与水之间密切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对威尼斯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开发
威尼斯城相关的图片和信息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出示有关威尼斯的风景照:威尼斯日出、威尼斯落日、威尼斯夜景、威尼斯巷道、威尼斯交通工具船、威尼斯日常出行的场景、威尼斯旅游等,每一张图片都与水紧紧相连。提问,这些图片出自哪一座城市?
(学生活动)学生在观赏图片的时感知威尼斯的美丽分光,并准确判断图片出自威尼斯。(教师活动)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水上都市──威尼斯
(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从威尼斯之美引入新课,让学生从现实的美景中激起他们对威尼斯学习的探究欲望。)
2.学习新课
(过渡语)对美的事物,人们往往会有一种赞美的欲望,或吟诗,或作赋,或歌唱,或感叹。今天,我们就来个简单易行的游戏:好词送给威尼斯──快速抢说。用你认为最贴切的好词赞美威尼斯的美丽。
(学生活动)赞美威尼斯
(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威尼斯“因水而美”的学习。借用学生之口,达成学生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
(过渡语)这么美的地方在哪儿呢?
(学生活动)学生在地图上寻找威尼斯的准确位置。
(本环节简单但关键,学生可以从威尼斯临近地中海的地理位置中进一步感受威尼斯因水而美,同时勾起学生对威尼斯兴建的好奇心,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埋下伏笔。)
(过渡语)同学们,威尼斯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学生活动)学生畅谈自己对威尼斯兴建的不同想法。
(过渡语)威尼斯到底是怎样建成的?请大家齐读P81教材的第二段。(学生活动)齐读教材:威尼斯的兴建
(教师活动)出示威尼斯城区图并结合地图作适当的资料补充。
(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众多关于威尼斯兴建的想象和推测中走出来,准确了解威尼斯的因水而生,也让学生从威尼斯的兴建中体会到威尼斯人的智慧和威尼斯城建筑的奇妙。)(过渡语)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威尼斯也因其便利的水上交通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带给它经久不息的繁荣。
(教师活动)讲述:威尼斯濒临地中海,10~14世纪是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通道,凭借贸易所得,威尼斯一度成为世界的门户、欧洲的中心、地中海的霸主。15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威尼斯的贸易霸主地位衰落,但威尼斯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使它成为欧洲最吸引人的旅游胜地,旅游业使威尼斯继续保持着繁荣。所以,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威尼斯因水而兴。(本环节的设计是基于教材提供的文本和课标的要求,不宜补充太多的素材,可以通过教师简洁的简述,达到教学目的。)
(过渡语)对于美丽的东西,我们总是希望他永恒,但事实有时与人们的愿望背道而驰,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这座水城如今最大的敌人也是水,水带给威尼斯人忧虑,也带给威尼斯城忧患,请大家看几副图片和几段文字资料,大家谈谈,威尼斯忧在何处?
(教师活动)出示水淹威尼斯的图片和几段关于威尼斯水患的资料 附三段材料
材料一1966年,威尼斯发生大洪灾,城内水位升高了1米。2001年,威尼斯又遭受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水灾,洪水持续四天四夜,使城市的大半部分都淹在水中,威尼斯最大的广场20世纪每年遭遇洪水袭击10多次,近些年来,每年遭受100多次洪水袭击。
材料二根据地球板块理论,威尼斯每100年大约下沉1.3厘米。二战后,为满足发展需要,威尼斯人大量开采地下水,致使整个城市在20年内下降30厘米。
材料三威尼斯面积不到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不到6万人,然而每年到此旅游的人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他们为此带来的生活垃圾,令威尼斯不堪承受。
(学生活动)根据图片和资料归纳出威尼斯的三忧:地面下沉、洪水泛滥、环境污染。(本环节的设计基于学生对在课堂上难以收集威尼斯有关的信息,更没有办法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美丽的威尼斯会有令人担忧的事情发生。所以,在整合课程资源的时候,特别选取三段通俗易懂而又有典型性的材料,让学生领略威尼斯的水之忧。)
(过渡语)威尼斯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水上旅游城市,他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景观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已经将其列,《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严重的水患已经威胁到威尼斯的生存,我们怎么样去消除威尼斯之忧呢?
(学生活动)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共同探究解决水患的办法。
(教师活动)向学生介绍现在最被认可的三种解决威尼斯忧患的办法:液体贮入法、迪斯尼托管法、建造浮动水闸。
重点介绍浮动水闸的工作原理。
在威尼斯的泻湖与亚得里亚海相连的出海口上建造79座浮动水闸。平时,闸门隐藏在海面之下,一旦水位超过正常水位1米后,便向闸门内注入空气,使闸门升起,阻断洪水。当水位回落时,则向水闸注水,使其沉入水底。这项名叫“摩西”的工程已经开工。“摩西”工程耗资30亿欧元,预计在2011年左右完工。不过,一些气候学家质疑,依照目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摩西”水闸可能仅有100年左右的效用。(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在更大程度上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调动起来,也是突破难点的办法。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会水资源利用的合理程度对水城威尼斯的影响。)
(过渡语)威尼斯是水城,在欧洲,它的水患似乎离我们很远,大家静心想一想,我们宁波这个地方是不是也与水联系紧密呢。对,宁波是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城,市内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是水资源特别丰富的城市,水曾给这个城市带来过贸易的繁荣,水也曾多次肆虐过这座城市,大家应该还记得2013年10月的宁波水灾吧,我们一定要从水城威尼斯的发展中吸取教训,防微杜渐,居安思危。今天,我们来开展一个探究活动,请同学们结合宁波创建国际化城市的发展目标,为宁波市的合理用水设计一个公益广告。
(学生活动)利用老师提供的统一纸张或独做、或合作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发现好的设计作品,在大多数同学完成探究活动的情况下,展示好的作品,并给予适时肯定的点评。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发挥同学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唤起他们节约资源的意识和环保意识,以实现本课的核心目标。)
3.课堂小结
水是生命之源,无论是河网密布的水乡,还是大江大湖旁的城镇,抑或是浩瀚大海边的渔村和城市,我们都要感恩水,感激水,善待水资源。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是要有发展的眼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共同保护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文本内容其实并不多,甚至显得有些单薄,按照课标,我们要将《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活状况了解清楚,水城威尼斯这一典型案例大有可为。这里非常丰满地展示了水孕育这座城市,水带给了这座城市贸易的繁荣和旅游业的兴盛,同时水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生存的冲击,水与这个城市的命运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的准备过程中,可逐步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水在这座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借此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警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与水和谐共处。
课标: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第五篇:《都市海岛鼓浪屿》教学设计
《都市海岛鼓浪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都市海岛鼓浪屿》是福建省小学地方课程《海西家园》四年级上册“蓝色海西”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内容丰富,可讲的知识很多,“万国建筑”、“音乐文化”、“美丽风光”等,有如夜空中的星星,点点灿灿,无可穷尽,我们只能带着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这座美丽的都市海岛。
二、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立足课堂,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探寻海洋文明的发展历史,展望“海西”建设海洋强省的宏伟蓝图,提高学生的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简单介绍鼓浪屿的一些风景名胜,文人古迹。
2、通过欣赏“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等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简单介绍鼓浪屿的一两处风光或历史,在讲述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自豪感和向往之情。
五、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准备有关鼓浪屿的图文资料,如:鼓浪屿的历史或名人、鼓浪屿的风光图等等。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听歌忆海岛
1、教师播放《鼓浪屿之波》,学生静心聆听,听后说说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座美丽的都市岛屿鼓浪屿,揭题,板题。
3、去过鼓浪屿的同学请举手。你能向大家介绍鼓浪屿上印象最深的一处地方吗?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歌曲,以及对鼓浪屿风光的回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读文识海岛
1、辽阔的大海,精彩的海底世界、美丽的日光岩都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你们知道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7页,快速阅读文中的内容,找出鼓浪屿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旅游观光景点。
2、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自学结合起来,从问题中引出知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交流,从而获得知识。)
(三)、合作探海岛
1、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分成4个小组:历史渊源组、历代名人组、建筑风格组、美丽风光组。
2、汇报交流
(1)历史渊源组:以文字的形式向大家介绍鼓浪屿的悠久历史。
(2)历代名人组:以图片及文字的形式向大家介绍鼓浪屿上的名人,特别是音乐上的名人,感受名人的风采。
(3)建筑风格组:以图片及文字的方式为大家展示岛上各种风格的建筑物,理解为什么鼓浪屿有着“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
(4)美丽风光组:学生带着自己的亲身经历及照片,以导游的方式向大家介绍鼓浪屿上的美丽风光。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内容十分丰富,在有限的教材篇幅里,不可能面面俱到,课文中虽然有提供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知识链接,但还不全面,因此,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作业
福建是个沿海省份,有很多美丽的岛屿,比如平潭岛、东山岛、湄洲岛等。它们是福建山与海交融的最前沿,留下了许多海洋文明的烙印。查一查,你的家乡有哪些岛屿?了解一下你家乡附近岛屿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练习,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内容后,继续探寻福建的海洋文明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