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城管格局:城市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及探索新思路
“大城管”格局:城市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及探索新思路
(交流稿)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城市政府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及探索新思路和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
一、城市管理的内容、任务、目标和基本原则
从城市管理的任务看,其本质是为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服务,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从管理的次级目标看,一是为居民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二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秩序。城市管理的最终目标与城市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管理、服务,促进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实现城市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环境优美、结构合理、社会文明的现代化目标。
围绕这两个方面深入学习,查找差距,研究措施,着力解决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问题,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使全局上下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素质大提升,工作水平大提高。
二、转变工作理念,树立四种意识
一是树立中心意识。城管执法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要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服从、服务于全县又好又快发展大局,提升执法效能,为优化城市环境做出积极贡献。二是树立服务意识。更加注重服务职能的发挥,坚持和谐至上,实现执法理念由“我为城市管人民”到“我为人民管城市”的转变。坚持执法为民的服务宗旨,杜绝衙门作风,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三是树立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做到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相互配合,做到有困难相互支持、有问题相互提醒、有意见相互沟通、有不足相互包容,分工不分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四是树立创优意识。大力培养争先创优意识,弘扬唯旗是夺、敢打必胜的优良作风,不断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努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三、要大胆开拓思路,提高创新能力
解放思想落实到城管执法工作中就是打破思维定式,目标更高一些,路子更宽一些,方式更活一些,手段更新一些,着力推动“四个创新”。一是创 1
新工作理念。正确处理“市容与繁荣”的关系、城市“面子”与百姓“肚子”的关系、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处罚与教育的关系,把群众作为城市管理的“主人”,以民生作为城市管理的“主题”,下大气力改变惯性思维和惰性思维,努力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二是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城管执法工作中粗放式、突击式和生硬式的管理模式,使城市管理工作由突击型向长效型、由“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努力实现精细化、长效化和人性化管理。三是创新管理手段。改变过去重处罚轻管理的工作方式,坚持堵疏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围绕解决民生问题,探索社会化管理新模式,有计划地放开流动摊管理,有条件地适当增加季节性市场,不断强化管理疏导,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四是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城市管理社会化路子,扭转城市管理由城管部门一家“独唱”,形成“一家领唱、大家合唱”的局面,有效发挥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提高综合管理效率。
四、要真抓实干,促进城管执法科学发展
城管执法部门作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必须以优化城市发展环境为目标,文明执法、严格执法,通过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投资环境,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城市管理。要尽职尽责履行城市管理执法职能,坚定不移地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县委、县政府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城管执法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执法重心下移,推进“精品一条路、一条街”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要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加强对投诉较多的噪音扰民、流动摊点、渣土运输、占道设摊等问题的整治,为广大市民创造清新、整洁、宁静的生活、工作环境。
二是坚持执法为民,提高服务水平。要强化为民服务的意识,端正态度,转变作风,增强公仆意识,强化奉献精神,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宗旨融入城市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认真办理城管服务热线的投诉举报,答疑解难,处理问题,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打造城管执法服务品牌。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继续完善网格化目标管理考核制度,落实工作责任,量化工作目标,将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具体分解到中队、科室,使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手头有任务。建立精细科学的工作考评体系,细化考核任务,严格考核过程,兑现考核结果,以指标和工作实绩评定人,积极创建管人、用人的良好工作机制。
四是强化队伍建设,树立城管良好形象。打造一支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城市执法队伍,在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
行动中,深入认真学习讨论,认真查找问题,切实整改,发挥整体效应,推行城管执法局“责任过错追究制”,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要深入调查研究,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着力提升素质、提升能力、提升管理、提升形象,始终做党的忠诚卫士、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五是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我们党对外宣传的一个基本方针,要搞好城管宣传工作也必须贯彻落实好这一方针。城管执法部门除了自身要加强宣传外,还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在城市管理中的正面导向作用,报道执法人员处理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或制作成公益广告进行宣传,树立执法为民的典型。如对夜间守候制止乱倒渣土、倾倒建筑垃圾等违法行为的全过程予以报道,不仅增加市民对维护良好城市秩序的责任感,还反映了执法人员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正确展现城管执法队员在群众中的形象,让人民群众关心城管人、城管事,理解城管人、城管事。
第二篇:适应新形势 探索民政工作新思路
适应新形势 探索民政工作新思路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使民政工作的职能和地位发生了重大转变。一方面,民政工作内容由传统的救济、优抚向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迅速扩展,工作对象由单纯的传统困难群体等特定对象向城镇困难人口农村贫困人口、城乡居民等几乎所有社会人群迅速扩展。在今天的政府格局中,几乎没有哪一个部门能象民政部门这样面对如此众多的弱势群体和管理对象。另一方面,民政工作自身的特性和其建设、管理、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定位,使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军,民政工作由社会建设的边缘位置走向了社会建设与管理的中心舞台,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民政部门须进一步明确职责搞好创新,发挥好建设、管理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一是把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发挥民政事业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二是把发展以养老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体系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发挥民政事业调节社会利益的作用;三是把健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作为最基础的工作,发挥民政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四是把健全完善专项事务管理体系作为最规范的工作,发挥民政事业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五是把健全完善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体
系作为最优化的工作,发挥民政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为此,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大力创新。
一是工作理念创新。要求树立四种观念,即以民为本的观念,一切以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利益为依归,充分履行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基本职责;大民政的观念,把社会的广大人群纳入自己的视野,通盘考虑民政整体工作在社会构建中的地位,考虑如何调动全社会的资源为民政所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树立市场竞争和按市场规律办事的意识,把市场经济机制引入民政服务领域和事业单位改革领域,为社会提供充分服务;法制观念,以依法行政作为民政工作最基本的准则,靠制定法规章程规范民政事务,靠有效的行政执法实行社会监管二是工作思路创新。把事业社会化作为民政事业发展总的工作取向,对社会福利坚持社会化发展方向,改变政府独家包办的做法,鼓励和支持一切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福利事业,以适应急剧扩大的社会养老等福利需求;对民政经营的殡仪馆、公墓等具竞争性的公益服务业逐步放开,探索公益事业社会化的路子;进一步开拓福彩销售市场,开展经常性社会捐赠,集聚社会资金用于社会福利。对优抚安置取深化改革的路子,采取助学安置、货币安置、职业技能培训的办法,把退伍军人导向人力资源市场,实现政府扶助、自主择业
三是工作机制和方式创新。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小
政府、大社会”的社会发展趋势,民政部门要变社会事务一部门独办为民政牵头,多方共办。为此一要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构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两个平台,发挥居委会、村委会和基层干部的作用,发挥社区专业服务队伍和自愿者的作用,建立民政服务管理网络体系,把民政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最基层。二要大力发展民间组织,利用民间资源促进事业发展。如采取委托、授权的办法,发挥慈善组织、红十字会在组织社会捐助中的作用;发挥婚姻服务协会在调解婚姻纠纷、维护婚姻当事人合法权益中的作用;发挥殡葬行业协会在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方面的作用。三要积极争取和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民政事业。如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民政部门要通过出台救助办法,明确教育、卫生、劳动保障、司法、建设、工商、税务等部门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的责任,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建立健全以城镇低保、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救助、流浪乞讨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救助体系;以廉租住房、农村危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住房救助体系;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乡特困群众大病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医疗救助体系;以“两免一补”、捐资助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救助体系;以灾民转移和生活安置、灾损房屋重建为主要内容的灾害救助体系;以税费减免、免费或优惠培训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救助体系;以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免收困难群众打官司费为主要内容的司法救助体系,共同支
撑起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大厦。通过以上途径,逐步建立“政府主导、民政负责、部门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民政工作新机制四是工作手段和方法创新。要以建设“数字民政”为目标,从根本改变传统手工劳作方式,大力推进民政工作信息化,推行电子政务,把低保、地名、优抚安置、民间组织、灾害救济等所有民政工作对象和相关内容逐步纳入电子网络,建立民政信息网和局域网,实现网上办公、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透明度。要在坚持行之有效的传统调查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引进现代社会管理理念,采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从微观、宏观和中观角度,及时准确了解掌握民情社情,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五是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民政干部队伍素质。通过有计划地培训和引进人才,造就既有开阔视野,又有现代社会管理知识,能熟练运用现代社会管理方法实施民政管理的专门人才,实现民政干部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第三篇:新形势 新思路 新模式
新形势 新思路 新模式
2014年1月8日,所有质德家人齐聚天沐,共同见证质德农牧集团成立以来的发展与成长。年会在11位创业股东的感恩三拜中拉开序幕。感恩与忠孝文化作为质德企业文化首条,在所有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优良的传承与发扬。
会议开始,由董事长翟长信先生与大家一同讨论分享了“新形势、新思路、新模式”的课题,同时带领大家一同温习企业文化。在讨论与分享过程中,与会嘉宾深刻体会到,质德农牧集团远大的理想报复以及明确的企业规划和可实施的发展战略。
农牧行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从80年代初到现在已经有30余年,30多年来所有企业的管理销售模式基本类似。为了求得发展很多企业到处寻访问药,但都无济于事,企业发展依然充满悲观。这几十年,可谓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五年”,企业没有得到可持续发展,反而下降。可怕的是很多中小型企业面临淘汰危机,追根究底,原因依然是没有放下传统模式,都在抱着过去十几年的经验来应对如今市场挑战。企业要想涅槃重生,就必须敢于格式化勇于创新。以目前行业形势为背景重新整理思路,寻找可以应对新挑战的战略模式。
纵观世界500强企业如肯德基、麦当劳为什么能在全世界得到很快的发展?而中国的餐饮企业在这方面却有所欠缺呢?从企业管理上来说,中国的餐饮的好坏与他的厨师的手艺密切相关,一道菜添加什么样的佐料都是以适量、少许为交流标准,而肯德基、麦当劳在这方面有固定明确的操作流程和可数字化的标准。例如,油温多少,炸几分钟都有严格清晰的说明。翟总以这样一个简而易懂的例举,让大家知道了对企业来说可复制的企业运作流程和明确可数字化的企业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质德农牧集团2013年导入绩效模式和6S管理模式,推行精细化管理。从2013年起公司自上而下,从市场到内部管理中都严格按照公司绩效管理和6S管理规定执行。例如内部的服务标准流程以照片形式可视化、可复制化,市场的会议流程,新市场开发模式等都有明确的可复制样板。
翟总在整个分享过程中,导入企业未来发展规划以及质德要做百年企业的战略目标。在实现百年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坚持将给客户创造价值作为首位。把质德所有员工与合作伙伴个人发展与成长作为公司每年工作的重点。并且公司2014年在员工培养中推出“质德亲子教育班”帮助所有质德家人及合作伙伴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忠孝之德。
在课程最后,翟总带领大家重新温习了一遍企业文化,心怀“质德赢天下“的伟大抱负,坚持“以质量求发展,以品德求稳健”的基本原则;将“一切为了养殖户利益而做”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把“让营销变的一切可复制”作为自身发展工具,“精准、严细、安全、高效”是我们管理要求;“用心做事,自信做人”;“ 反思、总结、改进、创新”作为员工素质基本要求;“填补绿色空白,健康神华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14年质德这匹黑马将会叱咤于整个行业;谁敢横刀立马,唯有质德敢问天下!
第四篇: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构建大城管格局
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构建大城管格局
7月22日,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正式通过了国家建设部的验收,这标志着成都市的城市管理无论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机制上,还是在管理手段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都作为建设部确定的首批城市管理数字化试点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2006年4月全面启动,经过13个月的全力推进,到2007年5月底,全面建成市、区两级平台,实现了对中心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的全覆盖。
那么,我市数字化城管的建设背景是什么?目前,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的基本情况怎么样?成都数字城管系统的有些什么特点?昨日,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晓鸣回答了笔者提出的上述问题。
问:我市数字化城管的建设背景是什么?
郭晓鸣: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面貌和城市秩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市政府制定并下发了一系列加强城市管理的办法、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并在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以及管理理念上进行了不断改革和创新,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提出了“城市管理比建设更重要”的理念,要求城市管理必须坚持从严从细、精益求精,用规范化促进长效化,为此,我们认真组织实施了“三三四四”工程,即:为民服务的惠民工程、城市管理数字工程和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的“三大工程”;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城管执法人性化、城管宣传社会化的“三化建设”;实现从小城管向大城管、从常规管理向超前管理、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的“四个转变”;构建管理者与相对人、人与城市、城与乡、部门之间的“四个和谐”,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然而,诸如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容易反复,设施损坏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置等管理上的老大难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为了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把“管理比建设更重要”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彻底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2005年4月1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在《中国城市报道》2005年3月第9期刊登的《北京市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模式探索》一文上明确批示:“东城区经验的核心是网格化管理,体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可在中心城区择一区作试点„„”随后,我市先后多次派专人前往北京东城区学习数字化新模式及其管理经验。同年7月,经成都市申请,建设部批准同意将成都列入全国首批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经过13个多月的积极筹备、周密规划和扎实工作,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于2007年5月底在中心城区全面建成并投入试运行。2007年6月29日至7月2日,经建设部专家组对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一阶段建设工作的考核初验,一致认为:“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体制改革到位,机制大胆创新;系统建设规范,采用的技术模式先进,网络配置合理实用;系统建设文档资料规范完整”,对已经取得的建设和运行成效给予较高评价。
问: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的基本情况怎么样?
郭晓鸣:按照建设部对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成都实际,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试点工作,把它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围绕数字化系统建设,市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部署。2006年5月,市政府正式下发了《关于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及试点工作步骤,同时,成立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由市城管局牵头组织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的推进工作和协调处理试点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并负责系统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资料汇集等;市信息办负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系统研发、技术标准制定和系统的管理维护等;市规划局负责城市部件、事件等基础数据普查工作。与此同时,各区也成立了与市级相对应的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机构,抽调专门人员,明确工作职责,至此,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明确资金渠道,落实经费保障。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在市、区财政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专项安排系统平台建设资金,明确要求市和各区按照市、区系统建设分别承担的原则,将试点工作所需经费分别列入市、区财政资金预算,认真作好经费计划安排,切实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全力给予保障。目前,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已投入资金约8000万元(不含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投入的大部分资金),有效保障了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的顺利推进。
因地制宜,科学构建数字城管的体制架构。我市数字化城管试点工作,严格遵照建设部有关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要求和城市管理与监督权分离的原则,结合本市实际,分别建立了市、区两级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形成了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两个轴心”的新架构。其基本框架为:市、区两级分别组建了城市管理指挥协调中心和监督处置中心,分别形成指挥和监督的两个轴心(系统),构建起了市、区两级工作平台。市、区城市管理指挥系统和监督系统之间互不隶属,形成各自闭合,互联互通,互相监督和制约的工作体系。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市级部门,市、区之间,省、市之间涉及的城市管理工作事项,并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处理市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反馈的工作事项;市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受理涉及市及市以上有关单位城市管理工作事项,负责对市级部门办理城市管理的有关工作事项进行核查,受理区级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的有关信息反馈;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区级部门及区级部门与街道办事处之间,街道办事处与办事处之间所涉及的城市管理工作事项,并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受理监督员队伍、社会公众及媒体反馈的城市管理信息,负责对区级部门处置办理城市管理工作事项进行核查,负责将区级部门及监督员队伍处置的案卷情况向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进行反馈,对受理的涉及市级及以上部门的城市管理工作事项向市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进行反馈。同时,为适应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技术运行和管理需要,专门设立了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保障中心,负责系统的技术维护、标准体系建设、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基础数据资料的更新等工作。
精益求精,严把基础数据普查关。成都市数字化试点工作从一开始就立足于高起点和高标准。为了避免标准不统一和归类不到位的现象,我们根据建设部《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以及《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的要求,明确由市规划勘测设计院一家统一进行基础数据普查。仅在中心城区的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和高新区(南区)建成区约467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普查并划分出万米单元网格21700个,标定城市管理部件941453个,将城市管理部件划分为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容环卫设施、园林绿
化和其它5个大类、79个小类,确定数字化城市管理责任主体共285家(其中,市级部门18家,省、市级部门下属单位9家,社会单位17家,区级单位241家);将城市管理事件划分为市容环境、设施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综合管理共5个大类、60个小类。
立足实用,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系统平台。成都市数字化系统平台由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两个平台构成。系统平台建设借鉴了兄弟城市成熟技术,但主要是结合成都实际,整合并运用了多种数字技术进行大胆创新和研发,其主要特点:一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有线网与无线网的连接,构建了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基础设施平台;二是应用数椐存储技术和备份技术搭建了SAN结构信息管理平台;三是利用网格地图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区域的精细划分,创建了城市管理新的地理空间体系;四是利用地理编码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对象在管理区域中的有序、精确定位;五是利用GIS技术,实现了图文一体化的协同工作应用环境;六是利用移动网络定位技术,实现了城管通的准确定位;七是利用RS技术,获得了城市遥感图像信息,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可视化;八是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成都市城市管理数据库群,实现多行业、多领域数据整合;九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将城市管理对象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重点任意分类、组合,实现城市管理对象专项普查和城市管理评价体系数字化;十是利用信息安全技术,构建了信息平台的安全保障体系。应用系统平台由16个子系统组成,其中包括: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移动督办子系统、监督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城市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城市管理综合评价子系统、数字集群指挥调度子系统、城管车辆管理子系统、视频图像监控子系统、12319城管呼叫中心子系统、城管门户网站子系统和市、区两级数据交换子系统。其主要工作流程是:监督员发现问题后上报到监督中心,操作员受理后上报给值班长立案,监督中心将案卷批转到指挥中心,操作员将办理任务派遣给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将处理情况反馈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将案卷批转回监督中心,操作员向监督员发出核查指令,监督员发回核实信息后报告给值班长予以结案,系统将按程序自动生成考核评价结果。
“以人为本”认真抓好队伍建设。在诸多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与网络建设同样重要的是队伍建设。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队伍,主要由三个层面组成,一是监督员队伍,二是平台操作员队伍,三是管理人员队伍。在队伍建设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严把队伍入口关,对招聘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等都作了相应规定,并坚持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目前,在中心城区的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和高新区已分别组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分别设立了城市管理监督员大队、大队下设中队、中队下设班组。同时,市级和中心城区的五城区、高新区已分别完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操作员及管理队伍的组建工作。为有效提高数字城管人员的业务技能,今年上半年,已由市上统一组织分三期对市、区及街道办事处三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人员约300人进行了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对120余名技术人员进行了综合素质(包括语音和礼仪)和专业技能培训;对1200余名城管监督员进行了体能素质、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并由市上统一编印培训教材和工作手册(人手一册),保证了实际工作的需要。
问:成都数字城管系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
郭晓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成都市的数字化城管系统,在学习借鉴兄弟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市情,大胆创新,形成了具有成都特色的网络系统,其主要特点:一是实现了区域性全覆盖。即在网络规划设计和系统技术研发上,都立足于成都全市范围、大城管和城乡一体化的需要,按照全市区域范围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目前已对中心城区467平方公里范围实施全覆盖,并为各郊区(市)县预留了端口和席位,为逐步向郊区(市)县拓展夯实了基础。二是市、区、街整体联动。一方面是在系统平台规划建设上,做到了市、区两级平台、街道乃至社区的终端同步规划建设。另一方面是在网络技术应用上,实现了市、区整体链接,互联互通,闭环运行,较好地解决了层级平台的协同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用数字化城管的新模式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了过去城管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有机地把各级城市管理部门整合起来并最大限度发挥了整体联动效应,真正形成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基层参与,市民互动的大城管格局。三是实现了资源共享。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中,我市将现有信息网络系统和技术设施进行功能扩展和整合利用,不仅实现了公共GIS平台、呼叫中心平台、政务外网、公安天网视屏监控系统等信息和技术资源共享,而且节省了建设资金约1200万元。四是配置了快速调度指挥系统。为进一步强化数字化城管系统快速、精准的功能,我们利用无线数字集群指挥子系统实施快速指挥调度,专门为指挥中心、局机关业务处室和各执法分局配置了无线对讲机,通过直呼和群呼,实现应急事件的快速调动和有效处置,有效提高了政府的公共服务效能。五是同步建成12319服务热线。即在建设数字城管系统时,同步建成了的12319城管服务热线,并将该服务热线与系统平台无缝对接,实现了社会公众与城市管理部门和数字城管系统的信息直通。六是建立了技术支撑机构。为适应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和网络系统运行的技术需求,我们专门调剂了20个事业编制,设立了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保障中心,专门负责系统运行保障、设备维护管养和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问:目前试运行阶段的有哪些主要效果?
郭晓鸣:从我市数字城管系统建成并投入试运行1个月的情况看,应当说,整个网络系统运行正常,尤其是管理成效十分明显,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发现问题的数量和时效显著提高。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前,通过部门巡查、新闻曝光、市民热线反映、领导批示等渠道,我市中心城区月平均发现和处理管理问题不到2000件,而在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后,仅以金牛区为例,一个月时间城管监督员上报各类城市管理案件就达9892件,发现问题数量和时效比试运行前提高近5倍。二是处置问题的及时率明显提高。如6月15日至30日,金牛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向西安路街道办事处共派遣案件102件,西安路街办按照系统处理流程,在规定时限内对97件案件进行了相应的处置,及时处置率达95%,由此可见,数字城管模式已成为管理单位落实管理责任的助推器。三是促进了管理、监督和执法的统一。成都市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后,我市的行政执法也按照新模式的要求,将执法责任区和万米单元网格有机结合,在每一个工作网格中,同时配备了管理人员、监督人员、执法人员和协管员,从而实现了管理、执法和监督的协调统一。四是实现了对责任单位履职效果的科学考评。数字化城管系统试运行后,我们将主要依靠微机自动生成的评价结果,对各相关责任单位的履职效果作出准确、客观的考核评价,从而不仅有效改变了过去靠检查、打分来作出评判的传统考核模式,而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实现评价考核的科学化。
采写陈兆平
《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验收意见
根据建设部《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和《数字化城市管
理模式试点实施意见》的要求,2007年7月22日,建设部在成都市主持召开了“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验收会)。受建设部委托,验收专家组听取了成都市政府和项目建设方关于“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的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并实地观看了市级系统和武侯、金牛两个区级系统运行情况,经质询和认真讨论,形成如下验收意见:
1、该“系统”提交的验收资料齐全、规范,符合要求。
2、该“系统”依据国家建设部有关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的四项标准,建立了市、区两级监督与指挥相分离又协调的工作机制,系统之间形成独立闭环运行的工作体系。专门设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保障中心,有效保证了系统的技术维护、标准实施、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等工作。
3、该“系统”建设借鉴了其它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系统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技术先进。在市、区两级系统应用软件建设方式上采取了统一物理平台、逻辑分级的应用模式,市、区共享一套核心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各自独立运行,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了系统的规范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4、该“系统”注重安全体系建设,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成都市现有的GIS公共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GIS数据共享和统一更新;利用政务呼叫中心平台,建成全市统一的12319城管服务热线;利用“天网”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实现了现场监控;建设了GPS车辆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城管车辆的监管,提升了管控手段;利用了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指挥调度城管执法队伍,提高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5、该“系统”建立了全市统一的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和专业部门之间信息同步、协同工作和协调督办等功能,有利于发挥整体连动效应,形成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基层参与的大城管格局。
综上所述,专家组认为成都市作为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推广的试点城市,建成“系统”实现了监管分离,统一建设,分级管理,市、区协同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对全国省会城市的市、区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具有示范作用,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专家组建议,根据建设部新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进行调整和更新。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总结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经验,组织推广,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
(来源:成都日报)
第五篇: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思路力求招商引资新突破
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思路力求招商引资新突破
近几年,我区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也得到来自投资者的认同和赞赏。目前,依托港产城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和渐进式提高,园区迎来了开发建设的最佳战略机遇期。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自身的问题,我们与上海、广东等先进地区相比,在投资环境和招商力度上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所隐含的问题也比较多。
一、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招商引资尚无系统化的政策、规划、措施及科学的评价考核标准。对全区形象的宣传、产业优势的推介、项目的包装、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等没有明确的程序和方法;审批、收费的透明度不高,使得我们在组织招商引资工作时对区情把握不准,对外来投资者说不清:究竟上级的规定是啥,外地情况怎样,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实际上是糊涂招商。
(二)招商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信息不能共享。招商无门,如何找到客商,客商在哪里,是招商引资最为困惑的问题之
一。现有的招商渠道大都是客户、朋友、亲戚或外商找上门来的,我们自己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来源。且各乡镇、各单位所得到的信息对外封闭,不能共享,使招商成本增加。
(三)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招商队伍。招商引资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招商人员不仅要清楚市情、区情,本地产业导向、特点、行业规划、优惠政策等,还要针对不同行业研究客商
心理,分析客商心理,分析客商需求,收集相关资料,及时提供信息,且能熟练运用谈判策略、技巧。而目前我们恰恰缺乏这样一个招商群体。
二、三大措施力保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持续发展
(一)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过硬的专业招商队伍。为强化招商工作,调整和加强招商局的力量,集中我区绝大多数适合招商的人员,通过开展学习培训提高招商人员的工作能力,努力打造一支肯吃苦、懂招商、会谈判、国际化的专业招商队伍。
(二)完善优化服务环境。
市场经济如同候鸟栖息,哪个地方的环境适宜,投资商就会飞到哪里。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真正有实力、有信誉的投资商最看重的是投资环境。我们应尽可能地为投资者提供诚信、高效和温馨的服务,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切实帮助解决问题,满足他们的一切正常需要,创造赢利的环境。
1、加强园区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园区机构,明确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加强园区管委会建设,实行专业化管理。二是修订完善园区规划,指导各园区开展规划修编,明确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促进园区集约化发展。三是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园区招商政策、项目洽谈、立项、开工建设等方面知识的深入系统研究,真正为企业做到一条龙
服务,努力营造亲商、爱商、扶商的氛围。
2、加强园区设施配套。加大对四大园区厂房、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生产配套、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按照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园和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具体要求,盘活园区存量土地,大力开展多层标准厂房、水电管网、综合服务区等载体设施建设,实行“专家评审、领导评议”的“双评”制度,再造提升空间。
(三)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以商引商”。
招商引资是一个信息交流和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招商方与投资方难以通过一时的推介和考察实现相互信任,特别是投资者,他不会轻易将巨资投到一个还不十分了解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已入驻企业的片言只语胜过我们的千言万语。我们应该通过利益驱动、环境推动和工作促动,调动企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使企业成为招商引资的第一主体。用好企业的三个资源,即现有入园企业及其母公司的供应、销售和合作网络,力求形成“葡萄串效应”。
三、特殊形势下我区如何探索招商引资新思路
(一)软环境招商是我区招商引资的基础。
开发区投资环境是招商引资的首要条件,其中软环境的地位日渐突出,成为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区硬环境建设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软环境仍有提升的空间。软环境主要体现为法律政策、行政效率、服务理念、文化氛围上。法律政策要公开透明、公正公平、诚实信用等;办事效率要以小时、分钟计算;同时应加强改革力度,减少审批和收费事项,提高行政效率。
(二)孵化器招商是高新区招商引资的摇篮。
我区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而建立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就是从企业发展的初期培育高科技企业。通过吸引一些尚未成形的科技企业入园孵化,成长壮大后融入园区投资发展,无疑将成为新时期开发区招商引资的重要思路。
(三)概念招商将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主流。
招商理念和概念的提升,招商引资模式的转变,也是开发区倡导科学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不为招商而招商,不为项目而项目,立足吸引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投资,从而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政府谋势做概念,企业运势做项目——这一崭新的招商模式正在成为全国各大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主流。
(四)突出园区主阵地作用,坚持“筑巢引凤”与“腾笼换凤”并举,推进二次创业,盘活存量资产,开拓园区发展空间。鼓励和支持园区围绕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开展招商选资,拉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
陈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