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假面临新形势新问题的思考
《静海县卷烟打假面临新形势、新问题的思考》
论文摘要
近几年来,根据静海县局查获的制售假冒卷烟案件情况分析,制售假冒卷烟活动势头在当地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在新形势下,制售假烟活动又出现了新的动向,那么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卷烟打假工作需要,加强卷烟打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通过参加静海县局近几年的打假工作实践,浅谈几点看法,共同探索卷烟打假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一是以法制宣传教育为重点,提高案件线索的针对性。二是以信息网络平台为载体,提高案件线索的时效性。三是建立和完善联合办案制度,健全卷烟打假的长效机制。四是提升经营案件能力,提高卷烟打假工作质量。五是强化市场管理,提高市场控制能力。六是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七是强化内部监管,增强制约机制。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在今年的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始终保持卷烟打假高压态势,坚决遏制卷烟制假反弹。国家局张辉副局长在今年的专卖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清醒地认识到卷烟打假仍然处于与制假分子“拼耐力、拼实力、拼智力”的阶段,打假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十分艰巨。通过国家局领导对卷烟打假工作的准确判断来看,一方面,制售假烟活动长期存在的问题仍然严重,另一方面,制售假烟活动出现了新的动向。那么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卷烟打假工作需要,加强卷烟打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通过参加静海县局近几年的打假工作实践,浅谈几点看法,共同探索卷烟打假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一、制售假烟案件呈现的特点:
2008至2010年,静海县局查获的制售假烟案件分别是37起、29起、11起。从近三年的查处情况来看,逐年呈下降趋势。查获的制售假烟案件呈以下几个特点:
(一)卷烟制假黑窝点案件。制假窝点案的主要特征一是地理环境特殊,从近几年查处的多个卷烟制假黑窝点来看,基本上都是分布在交通不便、人迹稀少的农村边缘,隐蔽性极强;二是以一定的合法身份作掩护;三是制假人员大多数都是外地人,他们以租赁等形式在当地落实好场地后,从外地运进制假设备和原铺材料组织假烟生产,除少数人员可以外出进行联络及采购生活用品外,其余人员一律实行封闭管理,组织较为严密。
(二)非法运输假冒卷烟案件。此类案件的主要特征就是不法烟贩对假烟进行伪装后,通过货运部以零担托运的方式非法运输。在办理托运时,他们虚假的身份资料及联络方式与货运部签订运输协议,或是约定货到自提,所以一旦卷烟被查扣,往往无法找到真正的当事人。近年来国家治理公路“三乱”,规定除公安、交警外,其它部门不得上路设卡检查,所以目前利用这种形式非法运输假冒卷烟现象日趋频繁。
(三)兜售假冒卷烟网络化。此类案件是现在市场上售假分子运用花样最新、方式最多的一种,其主要特征:一是分散储存。为达到逃避打击,迷惑执法人员,减少被查获后的经济损失的目的,不法烟贩往往将假烟分藏在几个窝点,且窝点大多选择在城郊结合部、城中居民区和较为偏僻地,并以“出手大方、为人厚道”为幌子骗取存储方的信任。在销售过程中,烟贩也颇费心思,不从一个固定窝点发货,一般以打的、骑摩托车或自行车的方式送货,时常用电器、鞋帽、食品、玩具等物进行伪装。二是零存零取。随着烟草与政法等部门联合打假力度的不断加强,烟草市场打假的稽查力度和频率也在不断的增加,尤其是专卖人员不定期地突访、巡查和联检,令不法烟贩提心吊胆,并将假烟囤积于窝点内,售假方式化整为零,以防被逮住。三是网络运作。近年来,烟草专卖管理工作在体制创新、流程改造、信息收集、案件处理、政府联动、打点破网等方面取得成绩是显著的,也积 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也应该看到,周边地区之间、辖区之间、部门之间卷烟打假还存在不协调、不平衡现象,有些问题还较突出。给假烟非法流通提供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可乘之机和便利条件。况且,不法烟贩原本就沆瀣一气,联系紧密,为牟取共同利益,合手对抗检查。他们自发形成了“存、供、销”团伙化,“订、配、送”网络化的非法动作模式,给卷烟打假工作增加了难度。四是克隆招牌。近几年来,在静海地区以外地人开设的烟酒店居多,擅自在店外挂起“烟、酒连锁店”的招牌,并通过富丽堂皇的装饰以假乱真。有的店铺就直接克隆招牌,打出了“名烟名酒专卖店”或“名烟名酒名茶特卖店”旗号,达到吸引欺骗顾客,误导消费,以假乱真,坑害消费者的目的。
二、探索新形势下卷烟打假工作的新方法。
近年来,静海县局虽然在卷烟市场整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清醒地看到,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不法烟贩制假售假的手法也在不断变化,违法犯罪活动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不法烟贩利益至尊、负隅顽抗,抗打击力也在加大,卷烟打假工作正处于一个拼耐力、拼实力、拼智力的“三拼”阶段,给专卖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静海县局今后的卷烟打假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方法,创新工作思路,以“打团伙、破网络、端窝点”为重点,开创卷烟打假工作的局面。
(一)以法制宣传教育为重点,提高案件线索的针对性。要以“六五”普法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开展烟草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宣传面,扩大受众面,使有关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参与。与此同时,不断增强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责任意识。鼓励消费者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动申诉举报市场中的违规违法行为,并积极配合协助执法人员调查取证,以达到维权和维护好市场秩序的目的。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促使生产经营者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诚实信用、守法经营,主动参与到卷烟打假活动中,提供识别假烟的鉴定方法,提高卷烟打假的针对性。执法人员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卷烟市场实地,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发现案件线索并依法查处。
(二)以信息网络平台为载体,提高案件线索的时效性。及时准确的信息是有效打击假冒卷烟的重要保障,堵源截流是净化市场的有效措施。为此,要充分利用报纸、网站、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尤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及时、互动、覆盖面大等优势,充分利用“12313”举报平台,及时受理消费者和社会各届的申投诉,提高案件线索来源的时效性、准确性,提升对增强卷烟市场秩序控制力,及时有效地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三)建立和完善联合办案制度,健全卷烟打假的长效机 制。打击制售假烟违法行为、净化市场,只凭烟草专卖执法是不够的,要加大行政执法和追刑的力度。要在积极主动地取得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政法和工商等执法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建立和完善卷烟打假长效机制,制订具体的打假方案,实行目标管理。通过全市行业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城乡联动、毗邻联动等举措,达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对违反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违法犯罪行为实施有效的打击和整治。
(四)提升经营案件能力,提高卷烟打假工作质量。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制假售假网络组织较为严谨、隐蔽性较强等特点,要使案件经营和端窝打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案件经营意识。执法人员在案件查处过程中,挖掘和把握可利用价值,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株丝马迹。要对查获的假烟来源和去向认真加以研究和分析,建立违法经营案件档案,对制假售假网络的组织结构、覆盖范围、仓库位置和主要成员要逐一查清掌握其违法活动规律,标本兼治。要有方略,有信心,有耐心,确定打击重点,集中力量抓源头、控网络、破大案,在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案件上寻求突破,并适时开展战役性打击行动,做到人赃俱获,摧毁完整的制售假烟网络,不断提高打假工作质量。
(五)强化市场管理,提高市场控制能力。要紧紧围绕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安部关于卷烟打假工作的一系列工作部署,按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横向协调、上下沟通、整体联动”的 工作思路,以“打团伙、端窝点、破网络、惩首犯”为重点,建立卷烟市场专卖管理体系监测、控制和预警机制。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在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客户的主要关节点设置“探头”,将其经营活动置于全面、连续、严密的监督之下,保持打假工作高压态势。与此同时,要对制售假烟网络实施重点打击,有效地遏止制售假烟网络的蔓延势头。切实整顿规范好卷烟市场秩序,全力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六)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烟草专卖管理监督和稽查工作专业性强、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要站在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高度,把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行动快的专卖管理的稽查队伍,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强化学习培训,规范执法行为。要进一步加强专卖人员的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等基础性技能培训,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法规、新政策、新科技,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建立一套切合实际、操作方便的考核机制,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每个稽查队员要落实有价值的线人1-2个。
(七)强化内部监管,增强制约机制。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行业自律。近年来,我国烟草行业对工业企业实行组织结构调整,许多小型卷烟厂被兼并、关闭停产,这些卷烟设备、人员和原辅材料如果流进造假区域,将对卷烟市场秩序构成威胁。因此,加强对这些小烟厂的卷烟设备、卷烟技术人员、各种原辅材料的管理和加强对与烟草工业企业有业务来往企业的监督,防止各种卷烟设备、技术人员和原辅材料流入制假窝点,是烟草行业新时期不可回避的政治责任和严肃的现实。在近年来,静海县局破获的一些制假案件中,办案人员发现,制假分子较容易获得烟叶、卷烟纸等原辅材料,更重要的是制假设备的调试,往往都是招募一些烟厂在职或退休的技术工人,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所以,要想打假取得成效,必须强化行业内部管理,用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用制度约束员工行为,从源头上杜绝内部违规行为的发生,为根除制售假烟犯罪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卷烟打假,如果仅靠行业自身,打假力度远远不够,手段也有限,必须借助法律、政治、经济、社会、舆论等多种手段与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才能为烟草行业发展谋得一片洁净的明天。
作者:王顺婷 年龄:35岁 职称: 案件处理员 单位: 静海县烟草专卖局 联系方式:28919992
第二篇:对当前城市园林绿化面临新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城市园林绿化面临新问题的思考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建设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生态流于纸面、功能混淆不清、形象千篇一律、设计粗制滥造等一系列生态和环境的新问题,通过对当前出现新问题的思考,转变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传统思想、模式,才能创造出真正生态型、特色性、节约型的园林城市。
关键词:园林绿化生态特色文化新问题思考转变
城市园林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公共空间。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生态和环境的新问题。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园林绿化过程的加速,生态建设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生态流于纸面、功能混淆不清、形象千篇一律、设计粗制滥造等新问题十分严重,通过对当前出现新问题的思考,转变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传统思想、模式,才能创造出真正生态型、特色性、节约型的园林城市。1生态问题
生态已经成为社会的时尚名词,在一些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也提出了打造生态城市的口号。但是当前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就是生态流于纸面,打着生态的旗号却违背基本生态规律的做法屡见不鲜,这种做法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无视环境敏感区
环境敏感区极易因为人类的不当开发活动而导致环境负效应,许多城市在开发如生态湿地等环境敏感区时,由于不考虑其生态环境容量,对环境敏感区没有足够重视,使得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样的例子在许多城市都能看到,这种不当开发行为势必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资源的耗竭甚至是自然灾害,也阻碍了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1.2片面理解生物多样性原则
当前城市园林绿化中,很多城市一味的追求丰富生物多样性,盲目的增加植物种类,甚至从国外引进植物种类以丰富生物多样性。然而生物多样性并不单单等同于植物种类的增加,物种多样性高也不代表生态系统最稳定,盲目的引进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当然,这也要避免一味的种植乡土树种、地方特色的现象,这样导致城市园林景观极其单调反而没有了地方特色。因此,要全面的理解生物多样性原则,避免片面理解、断章取义的现象发生,把握好其中的平和。
1.3大树移植
大树移植虽然给城市生活带来了美观和情趣,但是如果形成一股风潮,超过一定的度以后,就会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每一棵大树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与周围的环境、生物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生态关系趋于和谐。将大树移开其生长原始地后,整个群落的生态必将受到严重破坏,直接的恶果是水土流失,殃及区域环境,与其改善城市局部生态环境相比,可谓得不偿失。其次,移植大树为保成活,需要大抹头、强修剪,原来的枝繁叶茂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树体主干或主干上孤零零的几个大枝,谈不上有美化效果。在大树恢复期,表现为树形衰败,只像个光秃秃的老树桩,因而也不能立即起到良好的绿化效果。最后,大树移植劳民伤财。在一般情况下,移植一棵普通大树,包括购树费、挖树费、打包费、吊装费、维护费、运输费等,开支不少。如果是移植一棵古树,费用还要更多。但是,很多时候,在移植大树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不考虑本地的地质气候,再加上技术力量不足,后期养护跟不上,移植的大树很难存活,死亡率高。
2形象特色问题
城市园林是城市中的“绿洲”和环境优美的游憩空间。同时城市园林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特色的载体,是城市对外形象的窗口,明显的特色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城市园林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一个城市应具有鲜明的形象特色。然而千篇一律、城市经营中缺少科学全面的特色定位,一味的求“高”求“大”,只看到城市园林绿化特色营造的一方面,各城市几乎同时掀起了广场热、小高层建筑热,这些行为与现象造成了城市个性的缺乏、形象的雷同,也造成了城市功能的重复和浪费,步入“千城一面”的误区。
2.1千城一面的误区
城市经营中缺少科学全面的特色定位,城市相互之间定位雷同,盲目攀比想想严重,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照搬模仿。对许多国内外的设计的借鉴往往不切实际的“断章取义”,既不考虑当地的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也不顾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只是徒有其表,而没有“意”。现在我们在各个不同的城市中行走时会发现,不同的城市之间特色差距越来越小,各个公园越来越雷同。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应该尊重和利用当地的自然因素,尊重场所的文脉,充分体现出城市的文化、自然特色。
2.2求“高”求“大”,追求档次的错误理解
“档次”原本是园林设计师应该追求的设计理念,但问题出现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高大、气派、奢华考究,这种理解的直接反应便是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在一开始变定下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属的位置。这在创建节约型社会中也是十分不可取的,也阻碍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档次”不能简单的理解为高大、奢华考究,一个上“档次”的园林作品,应当蕴含独特的“意境”。
3文化问题
我国历史悠久,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在当前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套用现成的设计模式,忽视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理解,不注重对现有的景观、人文资源的挖掘,一味的套用其他城市甚至西方某些城市的绿地设计方案,导致绿地景观毫无特色,拼凑痕迹明显,毫无“意境”可言。
3.1忽视与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结合中国古典园林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载体,其意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同时蕴含了儒、道、佛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田园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聚了中国文人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这正是当前很多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所缺失的东西。在当前的园林设计中,应当充分挖掘当地人文资源,同时通过对古典园林意境的文化内涵和意境的营造手法来进行详细的阐释。
但是对于古典园林文化的传承,不能够只停留在“形似”的模仿,应注意意境的追求,并且结合当代园林设计中的“精华”来突出“意境”--这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和核心。同时,通过与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结合,将其精华融入我国当代园林设计理念之中,探索一条古今结合、特色鲜明的园林设计之路。
3.2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文化遗产、古树缺乏保护意识,随便拆除损坏的现象较为严重。在特别是在旧城改造项目中,古木、文化古迹等遗产很容易因为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是在总体规划中未考虑到,致使很多文化遗产遭到破坏。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现在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人们的面前消散了。反而在西方国家,他们对传统文化、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就强的多。要做好保护文化遗产、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除了要建立起强烈的保护意识外,还应当组织专家对现存的古迹逐一加以认真甄别,建立起名录档案,在规划设计前期总体规划阶段就加以考虑,同时各地也应尽早考虑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立法。
4通过对当前城市园林绿化面临的新问题的思考,未来城市园林绿化的几个转变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刚刚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误区,又踏进生态、特色、文化新问题的漩涡当中。通过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的思考、探讨,在未来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应当有以下几点转变。
4.1建立真正的生态园林城市
在当前大规模的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和改造中,许多建设项目涉及环境敏感区和伐移树木的问题。必须最大限度的处理好城市建设、改造与保护绿化的关系,特别要保护
好那些环境敏感区和大树古树。于此同时,要改变园林绿化建设中一些工程片面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问题,科学配置植物材料,体现以绿为主、植物造景、生态优先。
因此,针对目前各城市出现的生态新问题,城市绿化已经不单单是简单的种花种草,整整的生态园林应该是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的有机体。城市绿化应该因地制宜,适地种树,保护环境敏感区,充分理解生物多样性,建立一个真正的生态园林城市,使远离自然的都市人们享受到自然的情趣。
4.2加强园林绿化管理,创建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树木花草栽上,并不意味着绿化的结束,相反,它仅仅是绿化的开始。园林绿化管理对于创建生态型、节约型园林绿地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节约型园林就是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园林类型。简单来说,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就是要节约集约、经济高效,要少花钱、多建绿,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这也是解决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出现的新问题的一种有效的策略。创新理念,努力营造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新模式,优化植物配置,加强乡土树种和野生植被的应用,加强园林科研,为生态型、节约型园林绿地化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4.3结合丰富的文化资源,创建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
当前中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风情各异、不同特点的园林景观已不复存在,代之以“千城一面”的再造型园林。高大的玻璃幕墙建筑、点缀着假山、假石、喷泉、罗马柱的大广场,有着各式各样路灯,加上中间绿化隔离带的大马路等,几乎成了城市园林现代化的标记。在趋同的大潮中,曾经熟悉的城市文化面貌,文化记忆已经被沉没。照搬照抄、拿来主义只会失去灵魂和活力。
我国历史悠久,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而每一个特色型的园林城市,都是结合自身奇特的地理环境,山水特点、地质资源、物产资源、气象特点等奇特的地理文化以及当地风气、习惯、生活方法、审美情趣、价值寻求等人文资源。在当前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应当充分挖掘、梳理城市自身的人文资源,防止以偏概全情况的发生。同时结合我国传统古典园林的一些独特的营造手法和理念,真正创作出具有“意境”、“特色”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陈华疆.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9):73-74
[2]王能斌.当前园林绿化存在的几个问题[J].咸宁学院学报,2004,(12):152
[3]史希锋城市园林绿化面临问题及对策
[4]陈自新.城市大园林--现代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园林,2001(5)
第三篇:…舆情基层检察院面临的新问题
网络舆情基层检察院面临的新问题
惠民县人民检察院 范子勇 随着时代工业化、信息化的不断飞跃,技术、电子、互联网等新型生产工具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它一方面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创新,另一方面为社会管理提出了课题。研究网络方面的问题,实践证明不能片面化、盲目化、智障化,不能用一只眼光看问题,在研究技术前提下,还应包括他的相互依存的具有负面作用的因素,如黑客、黄色网站、病毒、网络犯罪、舆情等,这样才能科学运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进步发展。这里着重讨论涉检网络舆情及危机问题。
一、涉检网络舆情存在的趋势。
我们首先还从互联网说起,不谈技术问题,从整体上看互联网日益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社会思潮的助推器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情的兴起已成为社会舆论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检察机关而言,一方面是这几年大力加强检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办公网络化,检务公开化,检察信息化已成定势;另一方面,检察机关创新发展,法律监督不断延伸,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社会发展参与社会事务方式手段不断拓展,这就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网络媒体聚焦某检察院的一件事情或多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形成网络舆情,它的产生影响着该单位形象与舆论导向。显而易见,涉检网络舆情给检察机关带来了新的考验,我们应该科学的评判,理性面对,要善于准确甄别涉检网络舆情中的虚假信息澄清事实真相,反击其中的恶意炒作维护检察权威,又要善于针对网络舆情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刻吸取教训,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把网络监督的压力转化为强化自身建设的动力。我十分强调,基层检察机关应科学发展,立足现实,高度重视,关口前移,健全机制,注重措施,积极应对和处置涉检网络舆情,才能把握主动地位,占据舆论的主动权,才能更好的做好检察工作,服务“三项重点工作”。
二、涉检网络舆情的基本含义分析
从一般概念上讲,涉检网络舆情,就是广大网民对检察机关开展的各项工作,处理的每个案件及相关的执法问题通过互联网发表自己的看法。从法律制度层面看,公民舆论及监督权是宪法赋予的权力,对各项检察工作的开展、每个案件的查办诉讼、检察人员的执法行为等等各个方面,都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从检察工作自身发展趋势来看,大力倡导检务公开,推行阳光检察,保持公正廉洁执法是现实需要;从网络技术看,网络覆盖面广,传播快,信息共享,公民舆论权具有不可抗力。所以,从一般概念上讲,涉检网络舆情属正常现象,具有一般网络舆情宽泛性内涵。从另一种概念上分析,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特殊主体,检察官是特殊群体,是社会转型期群众利益诉求交织矛盾交错凸现风险期之中,既承担法律职能又履行社会义务的多面角色,那么简单的理解涉检网络舆情是不符合现实需要的。因为涉检网络舆情不但具有突发性、紧迫性、破坏性、复杂性、广泛性、虚拟性六大特性,又加上基层检察院对网络舆情这种相对新兴的舆论方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网络舆情不关注,有麻痹思想和缓慢的行动,最终演变成舆情危机。一旦舆情危机出现,对检察工作深入健康发展、对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深化改进检察工作、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形成较大很深的障碍。如去年内蒙出现“贫困县女检察长被曝开百万车”之类事件的发生后,造成了很久都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
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目的就在于我们在看待涉检网络舆论时,不能思维简单化,在更深层面上对待涉检网络舆情,更能使我们时刻把握主动性,有效处理各种危机。
三、我国检察机关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时存在的问题
我国检察机关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能力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对网络涉检舆情前瞻性认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在检察领域事务中,这几年是处于强力推进阶段,着力于对基础网络框架结构建设,应用还处于摸索之中,这就必 然决定着重建设、讲应用、缺研究、瘀表象的通病,还没有从制约性、必然性、前瞻性、系统性、实效性研究分析评判网络化、信息化、舆论化所产生的效应,对涉检网络舆情的整体认识还不能像庖丁解牛那样由表及里、由点及面透析准确,我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缺乏完善的涉检舆情联动应急机制。机制是应对解决问题最根本、最有效、最简洁的途径。实践中,基层检察院舆情危机应对处置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和专业的网络设施保障,对可能引发涉法、涉检信访的群体性事件、苗头性问题缺乏政治敏感性,对如何处置突发性重大事件没有制定处置预案,一旦发生网络舆情情况,不知如何应对,不能及时地引导和有效控制事态发展,负面影响难以及时消除。这与某些人长久以来的工作思维定位有关,在好多人理念中,还没有从传统的执法理念、行为方式转变过来,还没有去掉强势思想。三项工作重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司法理念的最好指导,用矛盾思维执法,化解矛盾是目的,这就必须创新工作方式,保证就是廉洁公正执法。这三种意识的不断深化,对解决现实问题有着极强的针对性。
3、应对技巧和手段不够熟练。从国内外社会发生的各种事件看,应对舆论有技巧性和手段性。新闻媒体作为热点事件、敏感事件的关注者、报道者和传播者,在某种程度上对事件的发展走向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不但不善于和新 闻媒体沟通,也缺乏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技巧的训练,更忽视网络发言人和新闻发言人的重要性。还有对舆情危机收集和分析工作滞后,造成危机事件处置的被动,无法通过跟踪分析和研判进而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和媒体关注焦点。再就是传统观念作祟,一些人仍希望用过去“堵”、“瞒”的方式应对一些热点事件,这样的做法不仅不会有效的解决舆论的危机,反而会引起无谓的猜疑,使事件和矛盾激化,从而使检察机关处于不利的被动局面。
四、应对处理涉检舆情危机的基本思路
建立完善的涉检舆情联动应急机制是目前处理涉检舆情危机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检察机关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是指各级检察机关之间及其平级检察机关之间相互联动,保持信息沟通,以政工、技术、办公室等部门为主导,其他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强化领导、落实专人,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监测预警与控制,从而实现有效化解网络舆论危机的目的,包括监测、预警、应对三个环节。在监测环节,有关人员和部门对网络舆情的内容、走向进行密切关注,全面准确掌握新情况新动态,及时反映及时报告;在预警环节,对网络舆情的内容进行判断和分析,对正在形成、有可能产生更大范围影响的舆论进行筛选,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走向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在应对环节,当网络舆情变为现实的网络舆论危机 事件后,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妥善化解危机、消除不良影响。这三个环节有机组合,从整体上构成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
1、涉检舆情的监测
检察机关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主要落实两方面保障,即物质保障和技术保障。在物质保障方面,成立领导组织和专门负责网络舆情分析的机构,由专人不间断对重点网站的舆情、重点论坛进行监控,密切关注与检察机关及检察工作有关的动态。同时从物质、制度、资金、人力等方面,保证网络舆情监测体系的日常运转。在技术保障方面,加强计算机软硬件建设,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及时有效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研判信息、反馈信息、科学决策。对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必须要浏览和查找与检察工作相关的大量网络信息,包括网络报道、评论、论坛等,从这些信息中分析舆情的走向和时间变化,然后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做正确的方向引导。因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必须以与之相匹配的计算机软硬件作保障。
检察机关网络舆情监测可以分为日常监测和重大事件监测两种。日常监测是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检察机关的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随时了解网络舆论的动态、方向;一旦发现有不利于检察工作正常开展、重大的虚假舆情,可以及时上报及时采取 处置措施。重大事件监测主要是对检察机关发生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测。由于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各项工作都与国家法律、各类案件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法律性强,政策性强,原则性强,但涉及检察工作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往往变化因素多,情况复杂,发展趋势难以预测,给信息判断和决策增加了难度。因此,当出现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危机时,完善的舆情监测机制、及时有效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极其重要。
2、涉检舆情的预警
检察机关网络舆情预警是从发现检察危机事件的征兆到危机开始初显负面影响这段时间,化解和应对危机所采取的必要、有效行动。网络舆情预警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制定预警预案,针对检察机关可能发生的各种舆情危机情况制定相应的、完备的处理方案;二是随时关注危机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走向,保证第一时间的获知权,加强期间的监测力度;三是积极与上级院沟通,寻求沟通和帮助,并适时的调整应急预案。检察机关只有真正做好了预警工作,才能及时从大量的网络言论中敏锐地发现潜在危机的苗头,并准确判断危机可能爆发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越大,越有充裕的时间来准备,为下一阶段危机的有效应对赢得宝贵的时间。
3、涉检舆情的应对
检察机关在应对涉检舆情时,要牢牢把握政法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引导权,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牢固树立实事胜于雄辩,谣言止于真相的舆论观。应对舆情危机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公布实事真相,并对事件进行公开、公正的处理,只有公平有据的结果才能使公众得以信服。因此,应对网络舆情,必须报以事实求是的态度,还原话题及事件的真相,及时公布相关话题及事件的处理结果,这是最好的舆论引导和破除谣言的方式。
(2)加强检察机关自身的建设。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检察机关自身的监督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只有切实树立自身形象,严格依法执法,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才能让群众满意,让人民放心。
(3)检察干警要树立正确的舆论观。网络技术发展很快,很大一部分干警还没有从传统的思维中转变过来,甚至一部分人的观念中还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与新闻媒体打交道是宣传部门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因此,当一些负面舆情发生时,往往反映迟缓、应付被动,由此而造成恶性循环。
(4)、加大检务公开的力度。一要加大公开力度。凡是与检察职权相关而又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都应当公开。二要创新公开形式。加强基层检察机关网站建设,针对涉检网络舆情可以网上给予正面引导,提供法律咨询的形式,将涉及本检察院的网络舆情的处置情况 依法在网上予以公开。定期采取“检察开放日”的形式,公开检察工作的职责、办案职责和流程等内容。三要丰富公开载体。检察机关可主动与当地主流媒体取得联系,借助主流媒体公开涉检舆情的处置情况。也可用墙报、宣传专栏公开涉检网络舆情的处置情况。要充分运用多种载体,妥善处置网络舆情。
(5)、建立涉检舆情倒追问责制。突发事件仅仅依靠正确的现场处置工作而没有适时问责机制,不能最终平息社会公众的情绪,不能警醒世人,也可能使处置阶段的工作效果大打折扣。而完善的问责机制不仅可以使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序开展,稳定社会公众情绪,而且还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树立检察机关执法形象的需要。对于因网络突发事件涉及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等职务犯罪的,检察机关在处置过程中,要在迅速查清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严肃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通过适时问责,积极挽回社会影响,给群众一个交代,还社会一个公正。
(6)加强机制建设,切实提高涉检舆论引导工作水平。一是要完善信息发布制度,二是要建立完善日常联系协调机制。只有按照检务公开的要求,加大网上新闻发布工作力度,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才能掌握网络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行检务公开和“阳光检察”,严格规范涉检信息发布程序,坚持“谁发布谁负责”的原 则,严肃宣传纪律,严格发布程序,杜绝有害、虚假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确保向民众提供真实、快速、正面的信息。网上舆论,瞬息万变。为能够在黄金时间内了解引导网络舆论,必须建立通畅的日常联系协调机制,对网上出现的重大舆论动向,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报送和反馈,并及时妥善处理。各级院对涉检突发事件,依照权限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抢占舆论引导先机,才能最大程度地压缩小道消息、政治谣言和攻击性言论在网上的传播空间。对一些敏感案件,处置前要议定舆论引导应对预案,把握好舆论引导时机、节奏和程序,避免授人以柄,炒成热点。
第四篇:深入分析了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全面安排
领性文献。郭庚茂同志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建国以来我省水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分析了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全面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治水兴水的工作任务,内容丰富、任务明确、要求具体、措施实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8月19日,省水利厅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河南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要求全省水利系统迅速组织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领会精神
一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郭庚茂的重要讲话精神。
二是认真学习8月19日《河南日报》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刊登的《河南省水利工作会议在郑召开》报道、《持续提升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评论、《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传递哪些信号》解读和河南日报记者对王树山厅长的专访《把河南打造成华北地区水资源配臵的战略枢纽》。
三是认真学习《河南水利简报》第一期《王树山厅长在省水利厅党组扩大会议上就领导班子自身建设问题提出七点要求》。
二、提高认识,积极作为
要通过学习,把思想认识切实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把实际行动切实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水利— 2 —
发展的战略部署上来,把工作目标切实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工作的具体要求上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抢抓机遇,乘势而为,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强力推动水利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率先实现崛起,提前全面小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理清思路,科学规划
要坚持政府主导、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改革创新的原则,紧密结合市委一号文件提出目标任务和“六大工程”,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本地水利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和长远的目标、重点工程和投资规模,既要搞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加以推进,又要整合力量,抢抓机遇,努力在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四、落实责任,转变作风
根据河南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抓紧制定落实方案和进度安排,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细化到项目、实化到岗位、量化到个人。要加快建立健全目标考核、干部问责和监督检查机制,使各项工作有布臵、有检查、有评估、有奖惩,以责任促落实,以责任保成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转变干部作风,深入实际,扎实工作,推动水利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附件:
王树山厅长在省水利厅党组扩大会议上 就领导班子自身建设问题提出七点要求
6月17日,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树山主持召开履职后第一次省水利厅党组扩大会议,就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办公制度、强化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出了明确意见,要求全体班子成员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认真总结和继承水利系统好传统、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更加讲政治、讲团结、讲责任、讲作风、讲纪律、讲廉洁、讲正气,率先垂范,不负众望,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省水利厅、省南水北调办、省水利投资公司在郑的10位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和有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在明确了六项主要工作制度后,王树山厅长指出,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把水利摆上了事关民族振兴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省委、省政府也对民生水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临新形势、新要求,能否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和艰巨任务,各项因素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厅党组“一班人”能否真正成为一个让省委、省政府和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 5 —
班子,能否切实团结和带领全厅干部职工锐意创新,奋力开拓,又好又快地推进全省的水利改革与发展。为此,他要求各位班子成员务必要在以下 “七讲”上下功夫、见实效。
一要讲政治。只有坚持讲政治,才能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形势下,始终坚持科学的决策态度,在事关大局的重大问题上,具有敢于决断的见地、勇气和魄力。只有坚持讲政治,才能使各项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统一的意志、一致的行动,顺利完成我们肩负的各项目标任务。也只有坚持讲政治,才能不断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注重提升个人政治素养,始终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第一,坚定不移地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任劳任怨地工作;才能心底无私,登高望远,淡泊名利,正确看待荣誉、地位、待遇以及职务高低,才能心里没有小事、只有大局,人生才有意义,生活才更加充实。讲政治,就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和政治鉴别力,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讲政治,就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重大原则面前不妥协、不动摇,一言一行都做到立场坚定、旗臶鲜明。讲政治,就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服好务,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臵,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讲政治,就要善于从政治高度判断形势、认识问题、把握全局,在各种考验面前— 6 —
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讲政治,就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决执行厅党组的集体决策和决议,坚决维护集体领导核心的权威,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和决定。
二要讲团结。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出政绩,团结出干部,团结才能使一个领导班子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才能带领大家一心一意创大业谋大事。讲团结,就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这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的本质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民主不是离开集中的民主,离开集中讲民主,就会议而不决,导致分散主义、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集中不是离开民主的集中,是厅党组意志、智慧、力量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是在充分发扬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坚持民主集中制,既要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又要加强组织纪律性,严禁分散主义、本位主义、自由主义现象的滋长。实际工作中,既要避免民主不够,又要避免集中不力。加强和改进水利厅的各项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厅党组的作用,凡涉及水利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都应提交厅党组讨论研究,使厅党组真正成为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的、名副其实的领导核心。凡是经过集体讨论、集体作出的决定,都必须不折不扣地坚决贯彻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在党内真正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讲团结,就要加强沟通交流。班子成员之间,遇事要
多沟通、多商量,多理解、多尊重,求大同、存小异,取长补短。要通过党组会、中心组学习会、民主生活会以及经常性的谈心交心等形式,让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工作上要相互支持、理解与配合,生活上要相互关心、帮助与照顾。要通过沟通交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共事共心、团结一心,切实使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一条心,左右一盘棋。同时,要注重加强厅直各处室、厅属各单位、各级水利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与水利部、四大流域机构和省直单位的沟通协调,切实凝聚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合力。讲团结,就要坚持分工协作。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做好工作,关键还是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靠大家精诚团结。要切实做到分工不分家,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相互之间积极配合,相互支持,真正形成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抓工作的良好局面。讲团结,就要增强大局意识。无论在任何场合,说话办事始终都要坚持从大局出发,自觉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切实强化班子成员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切实十分珍惜一起工作的深厚情结和机遇,切实留下共同战斗的美好回忆。要通过班子的团结带动队伍的团结、带动基层的团结,进而增强整个水利系统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讲团结,就要坚持原则。讲团结,决不提倡毫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要在讲原则、讲团结的前提下,敢于积极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发现和— 8 —
改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坚决反对上下级和班子成员之间的逢迎讨好、互相吹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庸俗化。
三要讲责任。作为领导干部,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责任。处理每一件事务,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不管事情大小,不管有无监督,都要认真对待,一丝不苟,高度自觉;都要兢兢业业,扎扎实实,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做细做实做到位。切实对自己履行的职务负责,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负责,不要因自己主观上的一时失误而留下终生遗憾。讲责任,就要不计得失。只要是事业的需要,是人民利益的需要,就应该把个人的利益臵之度外,不怕困难,不顾荣辱,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地冲上去,能干成事、能打硬仗。讲责任,就要勇担风险。只有勇担风险,才能在机遇稍纵即逝的情况下,敢负责,敢决策,才能够变挑战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才能闯“盲区”、涉“险区”、突“禁区”,与时俱进,不失战机,有所作为。讲责任,就要吃苦耐劳。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要有无私奉献的品质、乐于吃苦的情怀、不怕吃亏的境界,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不讲待遇,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讲责任,就要善于学习。面对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更多地看到矛盾和问题、困难和挑战,更多地看到差距和不足,切实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强化知识储备,进一步增强正确观察和处理问题、应用新知识新科技的各种能力。要看到自身素质与日益发展的形势和肩负的繁重任务相比,— 9 —
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方面。要带头学习,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管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研究一些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的重大课题,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要通过刻苦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武装头脑、担当起重任,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思想,努力从各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习惯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切实转变观念、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法,用新思维、新方法、新措施破解水利发展与改革中的难题,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
四要讲作风。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事业的成败,关系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讲作风,就要坚持深入一线。要按照卢展工书记提出的“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转两提”要求,深刻把握“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切实掌握“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扑下身子,真抓实干,高效务实地推动水利工作全面快速发展。讲作风,就要坚持群众路线。要始终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水利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终标准,最大限度地尊重群众意愿、保障群众利益,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人民群众和干部职工受益的事,多干对长远发展与和谐稳定起作用的事。要坚持时时刻刻注意倾听群众心声,关心群众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 10 —
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地防止损害人民群众和广大干部职工利益问题的发生。讲作风,就要求真务实。要坚决反对当官不做事、任职不尽责、上班不在岗、在岗不干活、敷衍塞责、患得患失、当天和尚撞天钟的官僚作风,始终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真正把心思用到工作上、用到干事创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说实话、出实招、下实力、办实事上,做到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要深入实际抓具体,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或者华而不实,好大喜功,搞形式主义。要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和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严格杜绝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的衙门作风。讲作风,就要艰苦奋斗。要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奢靡享乐,反对领导干部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生活作风方面的不良倾向,以使大家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五要讲纪律。干好工作,发展事业,必须要有铁一般的纪律作保证。讲纪律,就要敢于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规章不走样、严格管理不松懈,做到遵规守矩、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厅党组的决策部署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具体来说,讲纪律,就要讲政治纪律,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讲组织纪律,牢固树立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理念,决不允许任何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讲工作纪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严格要求,自觉奉献;讲生活纪律,— 11 —
遵纪守法,注重品行;讲人事纪律,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办事,讲原则,不讲情面;讲队伍管理纪律,严字当头,是非分明,不搞好人主义。无论何时何地,班子成员都要讲纪律、负责任,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约束,谨言慎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要首先不做,要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成为无声的命令。要切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用制度来监督重大问题的决策。
六要讲廉洁。廉政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作为领导班子成员,一定要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真正履行自己的入党誓词,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讲廉洁,就要坚决按照省委卢展工书记寄语领导干部为官处事的“吏畏吾廉、民服吾公”的“两法宝”,经常算清人生七笔账:算清政治账,不要自毁前程;算清经济账,不要倾家荡产;算清名誉账,不要身败名裂;算清家庭账,不要妻离子散;算清亲情账,不要众叛亲离;算清自由账,不要身陷囹圄;算清健康账,不要身心憔悴。讲廉洁,就要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权、慎欲、慎微、慎独,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讲廉洁,就要切实做到“四不”,即不正之风不染,不良之举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做。讲廉洁,就要切实做到“四管”,即管住自己的头,不该想的不想;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 12 — 的地方不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同时,对分管的处室,对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严加管理、严格教育、从严要求,坚决杜绝打着领导旗号干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事情。在领导岗位上,在风口浪尖上,一定要始终堂堂正正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清清白白地为官,时刻绷紧廉政建设这根弦。
七要讲正气。一个班子、一支队伍,必须扬正气、树新风,坚决打击歪风邪气。讲正气,就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正确引导干部职工创先争优、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真正形成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和想事、干事、成事的新风尚。讲正气,就要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公道正派,切实在全厅上下真正形成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讲正气,就要建立赏罚分明的识人用人机制,奖勤罚懒,优胜劣汰,鼓励干的、鞭策看的、惩罚捣乱的。表现不好、能力很差、工作不胜任甚至搬弄是非、说长道短的,要严肃批评,屡教不改的要坚决调离岗位。
主题词:水利
学习
贯彻
通知 公开类型:主动公开。
平顶山市水利局办公室
2011年8月23日印发
第五篇:车辆事故预防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对策思考
车辆事故预防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对策思考
71521部队司令部军务处 马 彪、吴建宏、翟庆莹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武器装备更新、野战化实战化训练力度加大,部队车辆数量逐年增多,驾驶员主体和车辆运行的内外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过去驾驶员由单一的战士担任,现在则有战士、职工、干部,甚至还有领导干部驾驶车辆;过去车型单一,数量少,质量差,速度慢,现在发展到车型多,数量多;过去道路狭窄,路况复杂,现在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车速增快,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值得研究和把握。
一是干部开车发生事故,已成为部队车辆事故新的“增长点”。近几年部队车辆装备不断更新和补充,干部接触和使用车辆的机会明显增多。据有关资料显示,干部开车发生事故率,由上世纪80、90年代的1%-3%,上升到目前的20%左右,车辆碰挂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一是有的干部开车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技术不熟练,驾驶理论和法规了解较少。二是少数干部私自开车,心情紧张,压力大。三是用车随意性大,外出频繁,甚至酒后开车,当驾车遇到复杂情况时,经验不足,处置不当,导致车辆事故发生。
二是八小时以外和节假日成为车辆事故的高发期。据统计,近年来发生的车辆事故,大多数发生在八小时以外和节假日,且私自出车居多;有些单位八小时以外和节假日的车辆使用率,比正常工作时间高出一倍甚至几倍,致使车辆管理制度不落实,车辆派遣把关不严,随意性大;特别是从今年开始国家节假日制度进行调整改革,“小长假”明显增多,官兵要求探亲祭祖、回家团聚人员增多,地方群众组织各类庆典集会,人员车辆拥挤,车辆事故发生的概率明显增大。
三是机关和小散远直单位成为车辆事故的多发单位。机关和小散远直单位点多面广,人员和车辆高度分散,给车辆安全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个别车管干部由非专业人员担任,对车管工作业务不熟,重用轻管,不能及时掌握车辆状况和动态;车辆维护保养不及时,给安全行车带来隐患;有的因单位小、人员少,干部责任心不强,车辆和驾驶员经常失控,造成了安全管理上的“空档”。
四是私家车日渐增多,管理控制难度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军人家庭收入增长和生活理念改变,军人家庭购买车辆的现象逐年增多。私家车大量涌入军营,在满足方便快捷生活需求的同时,也给部队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冲击和影响。
五是骑乘摩托车发生事故呈上升趋势。在我国,由于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在大多数城市和农村,摩托车被人民群众广泛地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摩托车车型小、重量轻,灵活方便,但同时也有不稳定、危险性大的特点,特别是在速度快的情况下防护性能较差,再加上官兵骑乘摩托车大多不戴头盔,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技术不过硬,发生事故概率相对较大。
六是道路交通环境对部队人员和车辆安全构成威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道路交通环境日益改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速,由于道路平坦宽阔、视线良好、情况单
一、车速较快,容易造成驾驶员思想麻痹、精力分散和产生疲劳而发生交通事故;地方车辆急剧增加,车速大幅度提高,发生事故的概率增大;国家道路交通法规不够完善,交通设施不够健全,有些地区路况差,交通秩序混乱,公路上常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有些地方驾驶员素质低,特别是拖拉机、三轮车驾驶员技术差,无证驾车、酒后开车、违章行驶现象比较严重;有些车辆技术状况差,甚至已过报废期,仍在行驶;不少地方群众交通法规观念淡薄,横穿公路、抢道行车、在道路两旁摆摊设点、晾晒粮物等。这些问题,都给部队车辆行驶和人员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各级要进一步加大实践探索力度,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坚决遏制车辆事故,确保部队安全稳定。一是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着眼新形势下驾驶员主体和车辆运行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切实拓展视野、开阔眼界,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建立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使预防车辆事故工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由经验转变为科学。二是下大力抓好军交运输新大纲施训和针对性训练。以军交运输新大纲施训为契机,广泛开展新大纲学习研究,积极探索按新大纲施训方法路子,进一步加大针对性训练和复训、补训力度,全面提高驾驶员队伍业务素质和单独执勤能力。三是加大依法从严执纪力度。认真贯彻依法从严治军方针,采取集中整治与经常落实相结合、查领导干部与查车勤人员相结合、军内检查与联合监管相结合的方法,下大力抓好各项法规制度的落实。具体要做到“四个严格”:严格车辆和车勤人员配备,坚决清理超编超配车辆和人员;严格车辆使用和军车号牌管理,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严格司机队伍的选拔、训练、考核、淘汰,对不合适人员坚决取消驾驶资格、调离工作岗位;严格责任追究,对违规用车、私自出车、违章行车、酒后驾车、骑乘摩托车以及未经批准擅自开私家车的,无论是否发生事故,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并严肃追究直接领导的责任。四是高度重视加强技术防范。牢固树立“向科技要安全、花钱保安全”的思想,进一步加大投入,采取上级配发与立足自身解决相结合的办法,不断抓好车场智能管理、车辆卫星定位、安全报警等科技成果的安装使用,切实把车辆的派遣使用、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管住管好,逐步实现网络监控和动态管理实时化、精确化;扩大车辆安全检测范围,定期组织对车辆进行全面技术检测,封存技术性能不良的车辆,确保车况良好,保证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