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时间:2019-05-15 08:4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当前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当前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第一篇:1当前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当前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漳州市委组织部

共产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细胞,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几年来,全党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性教育、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使广大党员普遍受到了一次次理想信念的再教育,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得到提高,党建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党员队伍管理教育存在两个“难适应”问题

1、教育水平难适应。一是教育方式单调,通常是开个会、讲个课、读文件、念报纸,缺乏吸引力,党员人到心不到,学习教育流于形式;二是教育内容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党员的思想实际要求差别较大,很多是就理论谈理论,教育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三是教育对象不分层次,只管硬输硬灌的“大呼隆”式、“赶鸭子式”的低效或无效教育,方法简单,效果差。

2、管理水平难适应。一是习惯于粗放管理,仅仅停滞在浅层次的管理上,对管理中出现的随意性、草率性和盲目性,见怪不怪,往往凭经验,简单地看开了多少会,发展了多少党员,开展了多少活动,建立了多少本、薄、册。二是党务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党务干部存在着“抓经济实惠多、抓党务麻烦多”的心态,出现管理地位不明找准位臵难,应付差事做好工作难,人心不稳提高素质难的现象,加上党建经费投入不足,先进的管理硬件不配套,运行机制跟不上,党员教育管理显得力不从心。

二、党员队伍思想状况存有“四个化”倾向

一是理想信念弱化。主要表现在:有些党员没能把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放到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正确位臵上去看待,个人主义严重,对个人有利的事抢着干,对有困难的事等等看,对有风险的事躲和让;有的党员正义感和责任感明显消退,对身边发生的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漠然视之,不敢大胆批评指正。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深层次矛盾加剧,有些党员感到迷茫、困惑和难以适应,工作处事往往随大流,追求没目标,努力没方向。

二是服务意识淡化。缺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工作不深入、不具体,与群众的感情疏远。有的党员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对群众的事情漠不关心,臵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有的丢弃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工作浮在表面,有时下基层也是蜻蜓点水,雾里看花,很少与群众面对面座谈,对群众的冷暖知之甚少;有的党员群众观念不强,想最多的是个人如何发家致富,没有处理好先富与共同致富的关系,凡事为个人着想,不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三是纪律观念退化。有的党员不能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不愿接受组织约束,游离于组织之外,我行我素,党员不象党员;有的党员只要权利,不要义务,不做党组织分配交给的任务,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及时按标准缴纳党费;有的甚至违法违纪,造成不良影响。

四是进取精神软化。集中表现为缺乏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有的党员发展欲望不强,精神不振作,思路不开阔,工作按部就班,缺乏干事创业的气魄、胆识和谋略;有的党员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保守思想,创业精神不足,工作萎靡不振,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干;有的党员信心不足,一味强调客观困难、落后有因,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向上缴,缺乏克服困难、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和干劲;有的党员观念陈旧落后,按老眼光看事,按老经验管事,按老规矩办事,怕负责任,怕担风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敢闯、敢冒、敢试的勇气和魄力。

三、不同类型党员存在各自不同的薄弱环节

农村党员:突出表现为带创能力不强,因循守旧,小农意识浓厚。一些农村党员贪图小利,有时小恩小惠就能改变他们的政治立场。农村老党员中多数文化程度较低,思想僵化,常用老眼光看新问题,许多人还是需要救助的贫特困党员,发挥不了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党员村干部中有的私心杂念较为严重,想小家的多,顾大家的少,在群众中威信不高。

机关党员:总体素质明显好于农村党员,但仍存在衙门习气、作风飘浮、工作拖拉等问题。有的遇事互相推诿扯皮,一些该办的事找碴推拖,一些急需办的事不能及时办理,影响了工作的进展;一些非领导职务尤其是年过四十的党员干部,觉得提拔升迁无望,工作应付了事,得过且过;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不能正视职务的调整,工作带有情绪,不能很好履行职责;有的党员滥用手中权力,腐化堕落,以身试法,损坏了党员的形象。

非公组织党员:大部分受业主影响很大,作用发挥有限;有的组织观念不强,思想消极,认为现在的党员与非党员一个样,都是为老板打工,只是老板的雇工,体现不出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还有一大部分特别是在台资企业就业的党员怕暴露党员身份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不想、不愿公开党员身份。

社区党员:大多为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复员转业军人党员。这类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离退休党员、复员转业军人党员在转入社区后,先锋模范作用减退,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党员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宗旨意识不强;有的下岗失业党员不能正确看待改革与发展,满腹牢骚怨气,对党组织的活动漠不关心。

流动党员:一部分是从农村进城务工的党员,到了城市未找到党组织,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处于失控状态;另一部分是外出务工的党员,这些党员基本上未过组织生活,也不向组织报告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使他们游离于组织之外。

离退休党员:大部分认为只要听党的话、不说落后的话、不干不该干的事,就符合党员标准,存在着“离职离岗、思想下岗”的现象;极个别偏激看问题,发牢骚、讲怪话。一些退休安臵在农村的党员,存在着年老不怕组织处分的思想,加上视野的局限性,往往以偏概全看问题,在群众中散布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忘记了自己党员的身份。

四、党员队伍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偏差。一些党组织对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把党建工作当作软指标,多抓少抓关系不大,往往用完成业务工作来代替党建工作。一些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对支部工作不关心不支持,不主动带头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在党员中造成不好的影响。一些农村党支部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只停留在“发展经济能带头,遵纪守法不犯罪,计划生育不违反”的低标准上,降低了政治性的要求,新党员入党后又不注意跟踪教育管理,造成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下降。

2、社会因素影响。一是市场经济负面冲击,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剧烈震荡,竞争机制的推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很容易使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价值取向异化、社会行为失范。二是对市场理论建设相对滞后,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准备不足,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模糊认识研究不够,对社会上流传的错误观点反击不力,造成党员认识模糊、思想困惑。

3、管理监督不严。一是从严管理力度不够,党员的监督乏力。有的党组织怕麻烦、怕得罪人,常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能按标准处臵不合格党员,党员出口不畅。有的党组织找不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党员管理和中心工作形成“两张皮”,有的党务干部找不准管理症结,拿不出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显得力不从心。三是党组织自身建设不到位,号召力不强。有的党支部活动不正常,制度不健全,缺乏活力和向心力。有的党支部就活动抓活动,对党员的实际生活困难解决、关心不够,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党员的积极性。

4、党员学习不够。部分党员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学习是领导的事,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坐不住、学不进,万不得已参加学习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的党员满足现状,不求新知,知识水平和能力难于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不能有效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有的党员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面前,失去了原则,滋生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有的甚至腐化蜕变违法违纪。

第二篇: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种种新问题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种种新问题,不是因为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出了问题,也不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出了问题,而是工作方法不到位、沟通疏通不及时,利益照顾不周全,总的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存在隔阂,感情逐渐疏远。一方面,党群干群之间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分歧和差距,群众意愿和党的意图、干部的工作指导思想之间还很难达到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干部在政治资源上、社会交往上和经济收入上与普通群众拉开了距离,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处在弱势的群体与干部缺乏感情上的认同,干群之间的感情也渐渐疏远。

二是基层组织难以作为或无所作为。当前,大量的党群干群矛盾集中在基层,其主要原因是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党的方针政策要靠基层组织去落实,许多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基层组织对群众的管理职能逐步淡化,而服务群众的职能却日益增多,这种“有职无权”的状况,不仅削弱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也使他们感到“有心无力”,造成缺位失位。再加上少数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不关心民情民生,漠视群众疾苦的不作为行为,造成一些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产生了信任危机。

三是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不适应。造成当前党群干群之间矛盾的另一个重要成因,就是少数基层党组织未能根据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及时转变党领导群众的方式和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群众工作的领导体制、工作方法和考评机制都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这都影响了干群关系。

四是群众诉求渠道不够畅。解决诉求的机制不力,缺乏“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工作机制,解决问题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或要经过领导的层层批示才能得以解决,或是依靠权威新闻媒体曝光才能得以解决等等。这些不正常现象,反映了我们的诉求渠道不够畅通。

五是社会思想道德教育滞后。虽然党群干群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干部,但作为矛盾另一方的群众,由于长期以来整个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滞后和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部分群众素质较低,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大局意识、法制意识淡薄,个人主义、私利观念严重。这也是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和矛盾增多的重要原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命题的同时,突出强调了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开展群众工作的问题。不言而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党极大地发挥善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和动员群众的政治优势,从而凝聚起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而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特点,影响到我党政治优势的发挥。因此,科学分析这些情况和特点,探索当前和今后我们党有效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对于我们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对挑战,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前党群干群矛盾的主要表现与特点

同过去相比,当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中存在的矛盾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党群干群间利益关系突显

利益关系是党群、干群关系的核心,它决定和制约着其他种种关系。历史上,党群干群间的关系与经济体制有着密切联系,在计划经济时期。党群干群间的利益以“大锅饭”为基本特征,利益关系表现得比较间接,而政治关系、思想关系、感情关系成为构成党群、干群关系的主要成分。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经济为价值取向的利益观念在人们头脑中逐步树立,利益关系在党群干群之间的多重关系中日益突显和强化。

(二)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中群众对比参照系发生改变,使矛盾的形式日益复杂、敏感

改革开放前,广大群众对于利益的关注,更习惯于以新旧社会的历史时段为参照系,做纵向比较,广大群众沉浸在新中国带来的幸福生活之中,容易产生满足感,干群间的矛盾显得单纯、和缓。而新的环境下,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利益的关注更多地采取横向比较,收入的高低、致富的先后、生活水平的贫富等差异往往是对比的主要参照;而国与国的现代化程度,也是人们观察事物的着眼点。因此,尽管绝大多数群众的生活水平比过去高,但对比的参照系一变,就会产生“心理不平衡”。

(三)党群、干群间感情纽带弱化,使二者关系面临考验

由于利益关系的淡化,以往历史时期党群、干群之间直接的感情交流比较多,生产生活的联系显得较为密切。新的历史环境下,基层党群、干群的感情纽带在经济利益的冲击下逐步脆弱,由于领导和管理内容、方式没能及时适应形势的变化,以致发生一些失误,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四)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党群干群间矛盾易于由个体向群体转化

过去的干群矛盾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出门”、“不跨地”,纠纷、矛盾等往往在企业、单位、部门或者队里、村里、乡里就能解决掉;二是“不成群”,矛盾的形式主要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没有理顺。现在,随着社会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干群矛盾对抗性增强,矛盾关系复杂,社会影响面大。中共中央组织部的一项研究指出:“当前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增多。群体性事件所涉及到的已不再仅仅是个体利益,而往往是群体利益。”“不少人认为„找企业不如找政府,找政府不如堵公路上铁路‟,动辄封桥堵路,冲击党政机关,要挟党委和政府,甚至出现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意在把矛盾推向社会,扩大事态,以引起上层关注。”①

二、当前党群干群矛盾构成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党员干部和相关部门对密切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不适应

执政的角色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一些人产生“改革功臣”的优势心理而大摆“官架”,羞于与百姓为伍,导致思想偏离党的宗旨,疏远群众,从而增加了相互矛盾的敏感性。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干革命靠群众,搞建设靠能人”,热衷于找能人,傍大款;一些人走入“唯市场、唯法律”误区,一切以“市场经济”做标尺,强调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遇事坚持严格按市场原则处理,不需要再做群众工作,或以“依法行政”代替群众工作,认为既然依法行政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坚持依法行政,也就是做好了群众工作。

(二)作风建设不到位,干群和谐关系难以有效建立

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着直接影响。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以“官老爷”自居,做决策惯于下命令发指示,难于认真“下问”,倾听群众的呼声;有的党员干部弄虚作假,大搞“形象工程”,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损害群众利益;有的党员干部工作效率低下,推诿扯皮,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有的党员干部遇事放弃原则,保黑护假,鱼肉百姓,失去群众的信任。不正之风的蔓延和腐败现象的久治不愈,极大地损害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应有形象,增加了党群干群矛盾的敏感度。

(三)体制和制度机制建设有弊端,给调整党群干群关系化解矛盾造成障碍

群众工作领导机构交叉重叠,职责边界模糊,缺少权威性和责任感;民主制度不健全,致使“官、民”间信息、意见表达和传输不充分不顺畅,形成不必要的矛盾和思想情绪;群众工作队伍建设偏弱,无论城市社区还是农村,基层岗位上专职的、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数量极少,且缺乏化解党群干群矛盾的热情和方法艺术,素质有待提高;群众工作载体陈旧,一些党员干部习惯于借助传统载体开展工作,对于迅速城市化、信息化和“四个多样化”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快节奏,相适应的工作载体更新慢。

(四)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欠发达,造成利益关系上的裂痕

随着改革的深入,与市场经济接轨迟缓的乡村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经营困难,税收增长缓慢,而机构人员严重超编,经费支出偏大,基层组织财务困难,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就相当困难;粮食等农产品“边际收益递减”,农民增产难以增收,种田不赚钱,少数农民甚至处于贫困状态,城镇国有、集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不少居民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收入的反差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五)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党群、干群间思想交流阻滞,隔阂加大

无论是城市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还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对群众思想状况及变化趋势的分析和预测,教育活动少,缺乏统一的、贴近群众实际的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自身建设也在片面强调抓“经济指标”的过程中被不断弱化。一些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群众观念淡薄,开展教育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很差,对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乐,缺乏基本的了解,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的疏远和隔阂。

三、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全党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重要性教育,提高解决矛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站在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各级党组织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当清醒认识执政环境下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矛盾的特点,总结研究当前群众工作有效性的途径和方略。在干部培训时,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密切党群、干群的关系,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己,引导教育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提高干部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修复被腐败蜕变分子玷污的党员干部形象

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抓好各级干部选拔、教育、管理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引导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加强党性锻炼,自觉改造世界观,提高整体素质。要教育引导干部经常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多为群众排忧解难,自觉做到“顺民心、谋民利、得民心”。要把抓干部作风转变和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理解基层干部的酸甜苦辣,调动他们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不断探索反腐倡廉的新思路、新对策,通过实施两个条例,把好公务员的“入口关”,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廉政、勤政、良政”,消除不良作风给党群、干群关系造成的隔膜。

(三)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创造灵活、放开、敏锐、高效的群众工作环境

要构建灵活高效的党群干群联系沟通体系和机制,强化领导组织机构,健全网络载体,做到职责明确、指挥有效,反馈灵敏。要通过查询、分析、反馈等环节,对群众的愿望需求,矛盾焦点,做系统、准确、及时分析和预测,为领导部门提供前瞻性预警信息。要完善对群众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评估。要以“严格、实际、可操作”为标准,构建并完善集检查、监督、预防和处罚于一体的配套成龙的群众工作制度。通过法规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实现群众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保障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党群、干群间关系的和谐。

(四)加快经济发展,改革完善分配制度,把“蛋糕”做大、切好

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物质基础。我们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加快改革和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先富、带动后富等一系列方针和原则。在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中央、地方、基层之间的分配关系上,要在保证国家集中一定财力的同时,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现各级党和政府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凝聚力。

(五)引导群众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依法惩治邪恶势力

要充分而广泛地发扬民主,遇事要和群众商量,走群众路线。无论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和乡村,都要切实做好厂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为群众监督提供条件;在尊重和保证群众行使民主权力的同时,对于那些影响社会稳定的邪恶势力,也要依法惩处,依法保护群众利益。

(六)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他们的权利义务观念和政策法律观念

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群众,提高群众对党和社会主义的认识,做到识大体、顾大局,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立和发展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关系;要针对群众的思想实际,编写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在群众中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努力增强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念和政策法律观念。

(七)继承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性

新形势下要有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必须继承并不断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法。要通过“评议、听证”、“公示公告”、大众传媒和文化娱乐活动等方式,拓宽民主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双向交流,实现“官意民心”高度契合;要信守“关爱、真诚、迅速、公平”,真诚关心群众疾苦,恪守“群众利益无小事”信念,及时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维护群众正当权益;要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个性化的释疑解惑,防止和克服思想教育“一刀切”;要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难点热点问题,提供“信得过”服务,以诚换心,以服务换情;要建立健全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目标,以制度约束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用法律法规、制度条例、村规民约为武器,解决各类矛盾问题,密切干群关系;要凭借网络平台使基层组织和党员向社会各种组织、群体渗透辐射,拓展工作渠道,直接融入群众组织、社会群体及社区单位之中,听民声,动真情、办实事。

总之,党群干群关系是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正确解决党群、干群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门极为丰富深刻的学问。我们要进行经常性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对党群干群关系的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及时反馈和科学预测,并不断进行理性思考,从而牢牢把握正确引导党群干群关系发展的主动权。

基层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作风扎实,始终代表群众的利益,群众就信赖,就拥护;作风漂浮、办事不成,群众不能得到实惠,这样不仅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且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当前,基层干部队伍中仍存在四个问题。学风不浓。一是干部学习意识不强,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片面认为学习与工作没有直接联系,只要把工作搞好,学习不学习没有什么关系。二是学习时间不保障,基层工作多,忙于事务,虽然组建了中心学习组,但按制度按要求组织学习讨论时间是有差距的。三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基层干部做的工作是具体的工作,把所分配的工作任务完成就行了,学习书本的东西与具体实际有不相符的,这样,放松了学习,不注重学习,没有认真学习新理论,不用心汲取新知识,不深入思考新问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作风不实。一是务实程度不够,有的干部不愿深入基层,没有对基层现实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只停留在一般工作上,群众所反映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困难较大,下基层工作与社区群众联系较多,与群众探讨 发展的问题较少。二是成效不够明显。党委政府一班人是团结、勤奋、务实的,也是能打胜仗的,但在工作成效的明显程度上需进一步加强。

方法不优。工作方法创新精神不振,工作按部就班,思维方式、工作方式、领导方式结构单一,没有很好的发挥各方优势,没有很好地调动工作积极性,有的干部工作事业心不强,责任感不强,工作上没有紧迫感,方法简单,没有把党和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放在首位,凭感觉办事,凭感情做事,思想不够解放,工作的交流沟通自觉性不强,认为自我感觉良好。有的领导干部把自己当成一般干部,有时忘记了自己是党员,有的领导干部自我要求不严,一般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不动脑筋,不想办法,工作方法简单。纪律不严。一是有的干部不够严格遵守机关规章制度,有迟到早退、早出晚归、走读等现象,工作时间不够保障,工作效率不高;学习制度建立健全,但流于形式,未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值班制度要求严格,除开会、学习外,有的干部不够遵守,纪律性不强,对自己要求不严。二是工作纪律松驰,安排的工作有拖拉现象发生,明确了工作时限,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三是生活纪律不严,节俭意识不强。工作业余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理论知识不够,健康有益的活动开展还需加

领导干部轻车简从,住农户家、吃农家饭、听农民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时至今日,干部下乡竟然成了“新闻”并引发热议,甚至还要出台“硬性规定”予以敦促,的确令人深思。联想到此前农民对干部下乡“夹着小包抽着烟,东看看来西转转,指手画脚说一番,拉着架子等吃饭”的讽喻,以及“基本不欢迎,基本不顶用”的评价,说明干部下基层的好作风已严重变味、走样。

是百姓不欢迎干部下基层吗?否也。笔者在与农民兄弟交谈时发现,大伙儿对那些放下架子,降低姿态,不事先发文件、下通知、打电话,不事先进行精心“踩点”和警车开道、前呼后拥,在真诚的倾听中了解基层、体察民意,能读懂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官访”活动还是比较青睐的,嗤之以鼻的只是那种“摆、要、压、浮、玩”式下基层。具体表现在以下“五盼”上——

一盼“轻车简从”。干部下基层应做到“四不”:不事先通知、不警车开道、不层层陪同、不用记者随访报道。一两个人,直接深入农家,在村里或田间地头随意走走,就能听到鲜活的农民语言。那种提前发文件、下通知,一人下访十多个人陪同,对行车路线、参观地点和走访的农户都进行精心设计和包装,甚至连走访对象见了领导说什么都“排练”好了的“下基层”,只能是搞形式、“吓基层”。

二盼“嫌富爱贫”。现在不少干部下村蹲点,选的都是交通比较便利、小车能直达的地方,吃、住也多被村干部安排在当地比较体面的“富裕户”家里。那些不太富裕甚至很穷的地方,那些大山深处的困难农户,鲜见有大干部“光临寒舍”进行“三同”。为此,百姓希望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嫌富爱贫”,多去那些薄弱村、贫困村去感受体验一下贫民的疾苦,给他们送上致富的真经。

三盼“身心同入”。下乡住村要少些“强迫”多些“自愿”,做到“人下心也下,身入心也入”。那种俯不下身子、放不下架子、哈不下腰来,把下基层当成应差、应付、应景,像“鸭子”一样下了水却沉不下去,抑或是头下去了,尾巴却一直浮在水上,热衷“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回到市里谈一谈”,一阵风来,一溜烟去式的“下基层”,不过是一种“表演秀”,令老百姓深恶痛绝。

四盼“常态长效”。领导干部下基层要长期坚持、常效进行,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一时兴起。那种放不下架子,把下乡当作交差凑足上级规定的“天数”,今天想起来下去一下,明天要检查了去一下,抑或是想玩现实版“开心农场”了去一下,借机游山玩水、打牌、钓鱼,不管电视上如何有影,广播里如何有声,报纸上如何有名,也只是浪得虚名,徒增百姓厌恶。

五盼“实至名归”。干部下乡要取得好的效果,要采取“鸬鹚”功夫,鸬鹚抓鱼时必须沉到水底才能抓到活鱼,干部下乡只有沉下去方能抓着“活鱼”。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之后,要“对症下药”,化解各种矛盾和积怨,想方设法让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如果说得比唱得好听,光有承诺而不践诺,几番“下乡”之后,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方水,这种“下基层”只会劳民伤财,不下也罢

1、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要立足于为群众办实事。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而群众也正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实事,来认识党和政府的。因此,落实联系群众的制度,要立足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体现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要以群众需要不需要、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多办顺民意、凝民心、增民利的实事,绝不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2、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要优化服务环境。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提供组织保证。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广大党员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党员队伍流动性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必须适应新的形势,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的组建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模式。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党建工作成果,在促进传统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要抓紧在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不断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努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

3、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要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激发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

激励机制是一种激发内在活力的诱导性、驱动性机制,它可以唤起党员的内在动力。要建立完善群众评价机制,开展“三项活动”满意度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努力营造弘扬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氛围。党组织在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考评目标中,要引入群众评价标准,以群众的满意公认度,作为党员民主评议中组织认定党员优秀、合格、不合格的重要依据,使群众基础好、群众认可的优秀党员得到提拔重用,使那些群众反映大、意见多、满意度低的党员领导干部受到批评甚至被降职、撤职,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社会价值导向。

第三篇:当前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1

当前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30多年 以 来,新 时 期 爱 国 统 一 战 线 在 我 国 现代 化 建 设 和 民 主 法 治 建 设 中 发 挥 着 巨 大 的 作 用,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和统战工作领域的扩大、范围的延伸,在 构建 和 谐 社 会 战 略 要 求 的 时 代 背 景 下,新 世 纪 的 统 战工 作 也 面 临 着 不 少 新 情 况 与 新 问 题 的 挑 战。

一、社 会 转 型 期 与 社 会 阶 层 结 构 急 剧 变 化

我 国 经 历 了 从 传 统 农 业社 会 向 现 代 工 业 社 会 转 型 的 过 程,经 历 了 从 计 划 经济 体 制 向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转 轨 的 过 程。随 着我 国 经 济、社 会 结 构 的 深 刻 变革 ,出 现 了 多 种 经 济 成分、多 种 分 配 方 式,产 生 了 许 多 新 的 利 益 群 体 和 社 会组 织,使 得 新 时 期 统 战 工 作 面 临 着 多 元、复 杂 的 新 状况。(一)工人、农 民 两 大阶 级 内部 发 生 变 化

工 人 阶 级 内 部 出 现 不 同 的 相 对 独 立 的 阶 层,使得 工 人 内部的 矛盾 突 出 ; 农 民 阶级 大规 模 地发 生变化 和 分 化,使 得 农 民 内 部 矛 盾 也 复 杂 化。而 随 着 城 市化 进 程 加 快,农 民 工 进 城 出现 的 种 种 社 会 问 题,也 使工 农 联 盟 出 现 复 杂 多 变 的状 况。虽 然 这 都 是 人 民 内部 的 矛 盾,但 正 是 因 为 工 农 联 盟 作 为 人 民 民 主 专 政政 权 的 基 础,反 而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而 不 可 忽 视。这 种 复杂的 阶 层 变带 来 的 具 体 的 多方 利 益 上 的 矛 盾,使 得 统 一 战 线 的 工 作 面 临 着 艰 巨 的 沟 通 协 调 任 务。

(二)一 些 新 的社 会 阶 层 正 在 逐 渐 形 成

新 阶 层 的 涌 现 表 明 社 会 转 型 期 利 益 主 体 多 元,化、利 益 矛 盾 复 杂 和经 济 利 益 矛 盾 显 性 化 的 特点。归 结 起 来,这 些 新 阶 层 主 要 有 : 民 营 科 技 企 业 的创 业 人 员和 技 术 人 员 阶 层,受 聘 于 外 资 企 业 的 管 理技 术 人 员阶 层,个 体 户 阶 层,私 营 企 业 主 阶 层,中 介组 织 的 从 业 人 员阶 层 以 及 自 由职 业 人 员 阶 层。新 兴阶 层 的 分 化 及 出 现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反 映 了 当 前 社 会 转型 时 期 阶 层 关 系 的 复 杂 化,社 会 结 构 的 复 杂 化 以 及整 个 中 国 社 会 的 动 态 流 动 状 态。这 使 统 一 战 线 内 部关 系 也 出 现 了 新 变 化,如 何 准 确 地 做 好 团 结新 兴 阶层 的 工 作,使 其 投 入 到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中 去,成为 统 战 部 门艰 巨 任 务。(三)社 会 贫 富 分 化 加 大

随 着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 深 化,按 劳 分 配 与 按生 产 要 素 分 配 的 逐 渐 结 合,在 社 会 分 配 制 度 中 公平与 效 率 的 博 弈 之 后,地 区 之 间的 经 济 发 展 程 度 的 差异、地 区 内 部 城 乡之 间 因 二 元 体 制 逐 渐 扩 大 的 总 体上 的 差 异,个 体 之 间 因 为 资 源 掌 控 上 的 差 异 共 同 导致 如 今 中 国 基 尼 系 数 超 过 国 际 公 认 的 危 险 水平。贫富 差 距 的 矛 盾,加 大 了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时 代 背 景 中 统一战 线 工 作 的 难 度。

二、阶 层 急 剧 变 化 的 社 会 环 境 下 统 战 工 作 面 临的 问 题 与 挑 战(一)统 战 工 作 原 有 的 组 织 基 础 逐 步 削 弱,民 间组 织 及 中 间 团体 大 量 兴 起改 革 开 放 后,大 量 社 会 成 员摆 脱 了 对 单 位 和 其他 劳 动 组 织 的 人 身 依 附 关 系,国 家 通 过 组 织 结 构 对社 会 成 员 的 控 制 力 度 大 大 降 低,组 织 的 社 会 动 员 力量 明 显 下 降,这 极 大 地 削 弱 了 统 一 战 线 工 作 原 来 赖以 开 展 的 组 织 基 础。而 同 时 民 间 组 织 以 及 中 介 组 织的 大 量 兴 起,使 得 各 个 团 体 有 了 相 对 独 立 的 利 益 申述 渠 道,因 此 既 给 统 一 战 线 工 作 提 供 了 机 遇 也 增 加了 难 度。(二)统 战 工 作 中社 会 整 合 工 作 难 度 加 大。尤 其是 利 益 协 调 功 能 艰 巨统 一 战 线 的 社 会 职 能,就 是 通 过 协 调 社 会 成 员之 间、群 体 之 间、社 会 领 域 之 间 以 及 相 关 单 位 之 间 的关 系,增 进 多 元 社 会 主 体 和 各 种 异 质 性 因 素 之 间 的联 系,实 现 现 代 社 会 的 有 机 整 合。社 会 转 型 前 以政 治领 域 为 基 础 的 社 会 整 合 是 一 种 基 于 纵 向权 力 关 系 的等 级 控 制,而 新 时 期 统 一 战 线 则 要 最 广 泛、最 充 分 地调 动 一 切 积 极 因 素,将 统 一 战 线 成 员的 意 志 和 力 量凝 聚 到 经 济 建 设 上 和 科 学 发 展 上 来,而 这 就 必 须 协调 整 合 好 上 述 “ 五 个 方 面 ” 的 利 益 关 系,由 此 可 见,利益 协 调 功 能 的 艰 巨 性 和 错 综 复 杂 性。

三、社 会 转 型 期 与 统 战 工 作 对 策

(一)坚持、加 强 和 改 善 党 对 统 一 战 线 的 领 导党 对 统 一 战 线 工 作 的 领 导,是 统 一 战 线 事 业 发展 的 根 本 保 证。开 创 统 一 战 线 工 作 新 局 面 必 须 要 加强 和 改 善 党 对 统 一 战 线 工 作 的 领 导。首 先,要 建 立 健全 统 一 战 线 工 作 机 制,坚 持 党 总 揽 全 局、协 调 各方 的 原 则,形 成 党 委 统 一 领 导、统 战 部 牵 头 协 调、各 有 关部 门 和 人 民 团 体 各

其 责 的 体 制。只有 加 强 党 的 领导、改 善 党 的 领 导,才 能 充 分 发 挥 作 为 党 的 三 大 系 统之 一 的 统 战 系 统 的 功 能 与 作 用。

(二)切 实加 强 统 战 部 门 自身 建 设

统 战 部 门 是 在 党 委 领 导 下 开 展 统 战 工 作 的 具 体组 织 者 和 推 动 者。只 有 加 强 作 为 党 委 主 管 统 一 战 线工 作 职 能 部 门 的 统 战 部 自 身 建 设,才 能 在 执 行 力上有 所 保 证。具 体 建 设 方 面 体 现 在,要在 党 委 统 一 领 导下,担 负 起 牵 头 协 调 和 监 督 检 查 的 职 责,加 强 理 论 政策 研 究,并 进 一 步 加 强 统 战 部 门 领 导 班 子 和 干 部 队伍 的 建 设。

(三)新 时期 统 战 工 作 应做 好 以 下 方 面 的 工 作 .要 创 新 国 有 企 业 统 战 工 作 的 思 路,帮 助 政 府解 决 好 企 业 转 制 和 企 业 发 展 问题,借 助 于 多 种 渠道实 现 和 保 证 国有 企 业 职 工 的 收 益。. 进 一 步 搞 好农民 的 统 战 工 作,进 一 步贯 彻 和 执 行 《 村 民 委 员会 组 织法 》,通 过 制 度 保 证 村 民 的 合 法 权 益,保 证 农 村 的 稳定,并 搞 好 外 出 务 工 农 民 的 统 战 工 作。

.进 一 步 搞好 非 公 有 制 经 济 领 域 的 统 战 工 作,强 化 商 会 机 构,健全 行 业 网 络,完 善 中 介 服 务,加 强 对 他 们 的 思 想 政 治工 作。. 进 一 步 探 寻 团 结 各 民 主 党 派 的 新 途 径,着力 解 决 民 主 党 派 成 员政 党 意 识 增 强、参 政 能 力 提 高、政 治 要 求 增 多与 党 派 组 织 化 程 度 相 对 弱 化 之 间 的 矛盾 ; 着 力 解 决 充 分 发 挥 民 主 党 派 职 能 作 用 与 保 障 其权 利 的 有 机 结 合 问 题 ; 帮 助 各 党 派 加 强 组 织 建 设,加强 对 党 派 领 导 成 员和 骨 干 力 量 的 培 养,推 进 民 主 党派 民 主 化 进 程,规 范 其 领 导 人 产 生 方 式 ; 创 造 性 地 开拓 中 共 领 导 的 多 党 合 作 制 度 新 的 合 法 性 资 源。由 此 可 见 统 战 工 作 在今后 较 长 一 段 时 间 内的 战 略 性 意 义和 重 要 地 位,在 社 会 阶 层 急 剧 变 化 的新 世纪 里,新 时 期 的 统 战 工 作 事 关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的 进 程,事 关 党 和 国 家 的 兴 旺 发 达 和 长 冶 久安,事管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我 们 必 须 以 高 度 的 责 任 感 和 使 命 感,面 对 新 情况,解 决 新 问 题,推 动 统 战 工 作 的 新 发 展。

第四篇: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面临的新问题及分析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结业论文

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面临的新问题及分析

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高校教师,我感觉自己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但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学习和认识上还感觉明显不足,近期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门课程的培训学习,使我收获很大,深刻理解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等方面的知识,引导我今后自觉修炼品性,不仅做到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培养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行和正确的言行举止。

一、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面临的新问题

从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兢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但也出现了部分教师只讲求自我发展,片面强调薪酬待遇,缺少奉献精神;有的教师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热衷于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主次颠倒;还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教书”,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尽职尽责,他们与学生接触少,更不愿与学生交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纠正他们一些不良或消极的思想;个别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经常毫不避讳地发表一些对当前社会不满的偏激言论和错误观点,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在成型阶段的大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困惑或混乱,甚至造成误导。这些现象的存在,已影响了高校教师职业的整体形象,任其泛滥就会导致师德的滑坡,从而制约高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冲击和影响到了我们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呢?通过课程学习,我理解了其中的三大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高校教育市场化、国际化和大众化。(1)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20世纪末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一种重要变革趋向。我国为了促进教育革新,相应地把市场机制引进到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以此来提升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市场化并非为营利而为,它是解决政府举办高等教育的承重负担和提高办学效益的一种新的举措和尝试,并使得高等教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具体变化有:高等教育中由国家“统包统分”的招生分配制度演变为增加计划外招生名额和毕业分配实行双向选择等方式;学费不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结业论文

再免费,增加了私人办学、集体办学等市场化内容。高等教育通过市场化来配置资源,调整结构,有其优越之处,但纯粹的市场化与高等教育自身特性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同样地也会带来许多负面效应,比如,追求眼前利益的短视性和单纯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性造成高校教育发展失衡和物质化倾向。

高等教育国际化使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高等教育超越时空的局限,通过信息网络、市场等手段在国际范围内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和相互对接,并由此来重构各自高等教育的制度和组织。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和物质条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在国际化冲击下其内涵拓展了,相应的道德行为规范也丰富了。但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学术腐败等不良现象在教师队伍中也开始抬头,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特别是一些高校教师的爱国主义情操和理想信念也受到了影响。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高等教育从精英的体制向大众的体制转化,这样以来不仅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和高校教师的人数大幅度增加,而且使高等教育发生了其他一系列重大变化。比如高等教育大众化缓解了高考升学压力,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促进了办学模式的多元化,但同时可能又会导致高等教育质量的降低,使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剧增从而带来了就业风险和压力。

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市场化、国际化和大众化所带来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带来的积极影响,也隐含着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带来的种种冲击与严峻挑战。如何正确应对、趋利避害,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在这三大因素影响下稳步提升,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分析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多种因素冲击和影响下,高校之中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出现了不容忽视、也不可回避的新问题。其中许多问题不但对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阻碍,削弱了教师自身的人格,也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不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而且,种种违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表率作用和群众中教师形象的树立,还影响了广大学生对教师的价值评判。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南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并同时负有塑造学生正确人生 2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结业论文

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价值体系的重任。由于学生对教师一般都会有一种天然的敬畏和崇敬心理,尤其对于教师的言行,学生还会不自觉地效仿,倘若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操守不过硬或者教师自身人生观和世界观错误的话,除影响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社会发展,会对学生本人及社会起到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无论从外在意义还是内涵来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都是指教师的自我修养,是教师自觉地对自我进行再教育的过程。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势必经过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将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道德品质的过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既是师德修养的规范,也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习人性的善恶美丑,更多的是耳濡目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道德思想和行为,以其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并所接触到的最直观、最真实的道德榜样和范式,只有具有高尚师德修养的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带来一种无法在书本中学到的人生智慧,使其心灵和人格得到顿悟和升华,进而实现“不教而教”的理想效果。特别是我们这些新入职的教师,大多年纪轻、经验少、阅历浅,在自身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上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才能逐步达到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由此可见,在职业道德方面教师必须注重自我修养和完善,根据社会所需要的教师道德品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改正不良职业道德观念和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自觉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

可以说,当前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非常有必要,而且刻不容缓。(3)如何趋利避害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着逐利性、竞争性、自主性等特征,高等教育市场化也使高校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不得不受这些特点的影响,因而高校教师要正确对待身份认同和职业理想出现的困惑,强调人格力量,杜绝“一切向钱看”、“重利轻义”、“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等思想和行为的萌芽;防止教师之间的过度竞争而使同事间的团队和协作精神下降;防止因急功近利心理而导致的高校教师专业价值观念错误、教学与科研浮躁、学术道德缺失。

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国际化为高校发展创造的更好的外部环境(如留学、国 3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结业论文

际交流等),促进思想观念变化,增强世界眼光、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不低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和西方强势文化对师德带来的负面影响,坚定爱国情操和理想信念,并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培养和提升全球道德意识。

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如果只追求量的增长而忽视质的变化,特别是高校的急剧大规模扩招可能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师资紧张、学生就业困难。因此,高校教师要重新认识高等教育的价值,解决好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模式之间的冲突;还要树立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尊重学生个人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多样性,从多维的角度来评估人才和成就,注重以整体性观念从多方面来衡量教学质量;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教育活动中密切关注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思维方式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大学生择业就业问题,自觉调整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的新要求。

第五篇:当前农产品供给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对策思路

当前农产品供给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对策思路

张红宇

为深入了解农业灾情和灾后农业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判断2008年农产品供给面临的特殊形势,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前不久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组织北京市农业局和河北省农业厅对奶业生产情况、吉林省农委和黑龙江省农委对东北地区“卖粮难”情况、河南省农业厅和四川省农业厅对生猪生产情况、湖北省农业厅对油菜生产情况、湖南省农业厅对水稻生产“双改单”情况、安徽省农委和江西省农业厅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影响情况开展了系列调研。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当前农产品供给形势和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一、当前农产品供给形势出现的新情况

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等部分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在这场灾害中,农业遭受重创,特别是蔬菜水果业、油菜产业、畜牧业和渔业损失严重。灾害不仅给当前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后续影响正逐渐显现,加上部分地区出现“卖粮难”和种粮成本增加,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全年农业生产不确定因素增加,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年农产品供给,影响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影响“两防”目标特别是防止明显通胀目标的实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粮食产销脱节,局部地区存在卖粮难

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4年增产,达到5015亿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80公斤,仍然没有恢复到1998年人均占有粮食411公斤的水平,产不足需,粮食总量平衡的压力依然存在,南方销区的粮食价格普遍上涨,然而在东北地区却存在卖粮难。据黑龙江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底黑龙江省农民手中待售粮食103.8亿公斤,比上年增加24亿公斤,增长30.0%。从待售粮食品种来看,主要是水稻和玉米,水稻待售45.3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5.8亿公斤,玉米待售50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4.3亿公斤。在吉林也出现同样的问题。据吉林省农委统计,截至2008年1月底,全省粮食仅销售41.4%,其中,玉米销售37.3%,水稻销售49%,比上年同期低30个百分点。据国家发改委数字,目前东北三省农民手中仍有72.5亿公斤水稻没有出售,超过三省水稻产量的1/4。一些地方粮价上涨,一些地方卖粮难,造成这种有悖常理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国家限制玉米转化乙醇政策影响,玉米需求减少,2007年东北玉米、水稻价格走低,尤其玉米价格偏低,而农民又存在涨价的预期,惜售观望,销售变现较慢。二是由于柴油价格高涨,公路运输成本增加,粮食运输利润空间不大,一些车辆纷纷退出粮食运输市场,加上铁路运力紧张,造成粮食产销脱节,销区粮食持续涨价,产区出现卖粮难。

(二)油菜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受国家利好政策和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2007年秋冬油菜播种面积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加1050万亩,达到1.01亿亩,其中“双低”优质油菜占85%。但是,由于冬前大部分油菜主产区遭受严重干旱,播栽较迟,生长迟缓,普遍苗小、苗弱,且高脚苗数量多,苗情较差,抗冻能力弱,此次遭受冻害最为严重,受灾面积达4891万亩,占全国冬油菜面积的48.4%,其中成灾2777万亩,绝收615万亩。据专家初步测算,此次因灾损失油菜籽180万吨,再加上灾后渍害、病虫害等影响,全年油菜减产已成定局。以油菜生产大省湖北为例,2007年秋播油菜种植面积1841万亩,比上年增加241万亩,油菜生产扭转了连续三年下滑的势头。但冰冻雨雪灾害使全省油菜受灾800万亩,占油菜种植面积的43%。随着气候转暖,受冻油菜还将出现各种病害,油菜减产和绝收面积将会进一步扩大。湖北省是油菜主要产区,油菜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8%,此次油菜生产受灾严重,对全年油料供应将会产生不利影响,油料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加大。

(三)蔬菜四、五月份生产供给存在缺口

2007年秋冬种蔬菜面积稳定增长,达1.19亿亩,同比增加220多万亩。但此次灾害对蔬菜生产影响严重,据初步统计测算,全国20个省(区、市)受灾总面积达4208万亩,占全国秋冬种蔬菜面积的32.4%。仅湖南、湖北、安徽、江西、贵州、江苏、四川、浙江等8省受灾减产就达2600万吨,比正常预期产量约减33%,其中露地蔬菜减产2280万吨,减幅35%,设施蔬菜减产320万吨,减幅25%;冻死春、夏蔬菜秧苗150多亿株,占育苗总株数的37%。据各省上报情况分析,这次灾害造成蔬菜损失3800多万吨,5月底以前全国蔬菜供应量因灾减少3200万吨,各地通过加紧抢种补种可增加供应2440万吨,增减相抵,尚缺口760万吨。这种情况将直接影响春、夏季蔬菜生产和供应,价格同比将有所上涨。

(四)生猪供应偏紧的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200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家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国生猪生产出现了积极变化。据农业部对20个生猪重点省的1800个规模养殖场、1800个散养户、180个行政村和94个饲料厂的跟踪监测,1月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0.2%,出栏同比增加15.5%,规模户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23.8%,散养户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18.7%,生猪生产继续恢复发展。但是此次灾害造成生猪死亡408.6万头,其中大部分是仔猪,死亡仔猪数约占全国仔猪月供应量的7%,且持续低温对母猪配种和妊娠都会产生不利影响。预计全国2008年7月份生猪出栏量将会比正常水平减少。灾害给全年生猪生产的恢复发展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同时,生猪生产面临成本上涨过快、动物疫病复杂、发展资金短缺、担心价格暴涨之后出现暴跌等问题,许多养殖户对生猪养殖前景表示担忧,散养户发展生猪养殖的积极性仍然不高。据河南省畜牧局调查测算,2008年2月份每头猪的生产成本同比增加144.62元。一头15~20公斤重的商品仔猪售价高达’720元以上,比2006年出售的100公斤重的商品猪价格还要高。

(五)奶业养殖获利空间减小

随着国家奶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和国际市场奶价上涨的带动,2007年9月份以来,各地原料奶收购价格普遍回升。2008年1月份最后一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和黑龙江等6个主产省份原料奶平均价格为2.84元/公斤,比上周上涨0.6%,奶牛养殖效益逐步增加,奶农养殖积极性逐步恢复。由于此次受灾地区不是奶业主产区,灾害对奶业生产影响不大。但是随着夏季产奶高峰的到来,牛奶消费相对减少。加上国际乳制品价格有逐步回落的趋势,原料奶价格有可能再次波动。特别是随着生产成本增加,奶牛养殖获利空间越来越小。以北京为例,2001-2007年上半年,牛奶价格始终在每公斤1.7~2.0元浮动,但是饲料原料玉米价格却不断上升,由每公斤1.1元上升到1.6元,牛奶成本也达到每公斤2.10元以上,养殖获利空间减小,影响了奶农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积极性。2007年7月以来,牛奶价格开始上升,到2007年12月,曾一度上升至每公斤3.5元,2008年1月回落至每公斤3.2元。尽管牛奶价格上升较快,仍难以抵消成本的过快增长。

(六)水产品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近年来,渔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水产品本来可能成为猪肉消费的重要替代品,但这次灾害给渔业生产带来很大麻烦。截至2008年2月14日,全国受灾养殖面积1455万亩,损失水产品86.5万吨,其中苗种42万吨、亲鱼340万组、商品鱼约44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由于此次受灾严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广东、广西等地是我国商品鱼养殖主产区,也是苗种繁育、亲鱼和鱼种越冬的主要区域,因此,对上述地区、乃至全国的渔业生产均有一定的不利影响,特别是亲本和鱼种的死亡将会直接影响春季早繁、供种以及年中大规格商品鱼的供给和出口。据测算,死亡鱼种将直接导致全年减产250万吨成品鱼。考虑到恢复生产措施和非灾区增产因素,全年水产养殖产量预计可与上年大体持平。当前,水产品的突出问题是出口受阻,加工出口企业处境艰难。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针对我国水产品的贸易壁垒措施,导致水产品贸易纠纷时有发生,对我国水产品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7年出口量和出口额增幅分别比上年回落15.8和14.6个百分点,是1999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加之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水产品出口企业面临很大困难,许多加工生产线处于停工状态。

(七)全球农产品价格将持续在高位运行

2007年以来,全球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国际市场小麦、玉米价格创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大豆价格创3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世界谷物储备降至198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据美国农业部2008年1月份预测,2007/2008,期末谷物库存量为30.91亿吨,棉花库存量为54.75百万大包,油籽库存量为5.32亿吨,均为近年来期末存量新低。加上国际石油价格暴涨和农产品能源化利用加快,世界粮食价格居高不下的形势短期内很难扭转,这将继续拉动国内主要粮食品种价格上涨。

综合以上分析,我国2008年保障农产品供给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农产品供求关系将继续呈现总体偏紧格局,农产品价格也将继续在高位运行,在CPI指数构成权重设臵没有调整的前提下,农产品价格对CPI的压力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2008年2月份的统计数字显示,CPI达到8.7%,创11年来月度数据新高,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3%,粮食价格上涨6.0%,猪肉价格上涨63.4%,这些屡创新高的数字警示我们,2008年的农产品供给问题大意不得、疏忽不得,放松不得。

二、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几个突出问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前,农产品供给问题表面看是生产问题,实质是生产要素配臵问题。从要素层面看,农业生产发展受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供给的制约,也受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制约。从调研情况看,以下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一)农资价格偏高且供应不足

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1)农资价格上涨过快。由于国际市场化肥价格暴涨和农资原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进入2007年9月份,以化肥为主的农资产品价格大幅上扬。据吉林省供销社最近调查,尿素到站价1850元/吨,同比增幅达19%;进口磷酸二铵到岸价4800元/吨,同比增幅达65%;含量60%俄罗斯产氯化钾到站价3300元/吨,同比增幅达43%;杀虫剂平均上涨10%左右;除草剂平均上涨20%左右;农膜平均上涨8%左右;部分地区零号农用柴油平均市场价格6000元/吨左右,同比涨幅达20%。与2007年3月相比,农资价格平均涨幅30%左右。据黑龙江省农委调查测算,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黑龙江省亩均生产成本增加25~30元。(2)农资调运不足。吉林、黑龙江省磷复肥等货源主要依赖西南省份,农资外调和进口缺口很大,吉林省年需化肥450万标吨,其中省内化肥厂家供货120万标吨,外调和进口330万标吨。吉林省2007年底化肥社会储备量不到100万标吨,不到上年同期的50%,货源明显不足,后市化肥价格依旧看涨。(3)农资出口加剧供求失衡。由于我国目前的石油价格与国际价格严重倒挂,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作为石油的下游产品,与国际市场价格存在明显价差,如目前国内磷复肥价格虽然较高,但仍低于国际市场30%以上,刺激国内化肥厂家扩大出口以获取更多利润,加剧了国内农资供求失衡。

(二)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偏低

(1)种粮效益低抑制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对农民而言,目前种粮经济效益仍然明显偏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猛,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粮价上涨和各种种粮补贴带来的实惠。据统计,2006年与2004年相比,全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累计上涨9.9%,而同期粮食的价格仅上涨1.3%。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累计上涨8.8%以上,虽然同期米价上涨很快,但利润主要在加工和流通环节。(2)种粮比较效益低抑制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种植经济作物相比,种粮比较效益依然偏低。据湖南省农业厅调查测算,种粮效益只有蔬菜的50%、花生的42%、棉花的34%、西瓜的25%。同劳务经济相比,差距更为悬殊,一个家庭种一年农田的纯收入不如一个劳动力打半个月工所获得的收入。(3)种植双季稻的累加效益与种植单季稻的效益出现“逆差”抑制了农民种植双季稻的积极性。湖南省桃江县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首次出现种植双季稻的效益不如种植单季稻的效益,当年“逆差”为每亩30.8元,2001年“逆差”为每亩52.7元,2008年扩大到每亩95元,水稻生产“双改单”还没有得到有效扭转。

(三)农产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

2006年底以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消费者声称农产品价太高,但是农民却抱怨赚不到钱,其中重要原因是流通成本过高,中间商获益过多。据商务部统计,在我国农产品销售价格中流通成本占50%左右,比欧洲高出两倍以上。据农业部市场信息司最近调查,西红柿从寿光产地农民手中到北京超市市民手中,要经过6大过程、33个发生成本的环节,价格也从每公斤2.42元涨到7.6元。其中,农民每公斤获利仅0.334元,而超市零售商获利2.30元,农贸市场零售获利0.864元,一级批发获利0.710元,二级批发获利0.876元。在西红柿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农民花费时间最长、成本最高,而利润却最小。

(四)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从调研情况看,各地普遍反映农业劳动力短缺,特别是这次灾后恢复农业生产过程中,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在贵州、湖南、江西等重灾区,春节前后因灾交通受阻,相当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没能回家过年;年轻人在家又不能增收,春节后外出务工数量较往年增多,灾后恢复重建和春耕生产需要的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据安徽省农委调查,在第二、三产业发展快的乡镇和城郊区,农业兼业化问题日益突出,在第二、三产业欠发达的乡镇,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明显。以繁昌县孙村镇为例,全镇有企业270家,就业人数过万人,许多农民把种田当作副业,农忙时回家突击几天,全年大部分时间从事非农产业。平铺镇平铺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剩下一部分年龄较大和一些不便离家的妇女在务农,该村的金村组有117亩耕地,常年种田的劳动力仅3人,年龄最小的也已55岁。另外,据许多地方调查反映,农村中的青壮年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有文化的年青人大都不愿留在农村务农,加上在外务工经商干得比较好的农民纷纷选择了离开农村到城镇安家,农村留下一些老年人在守着房产和土地,农村空心化问题在加剧,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五)农业专用物流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我国产区和销区距离较远,相应的物流配套设施建设没有跟上,至今还没有粮食铁路专线,造成产区和销区区域间不平衡问题越来越突出。从吉林、黑龙江两省调研情况看,作为粮食主产区,农资供应与粮食销售严重依赖外省,农资调运与粮食运输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瓶颈和约束作用越来越突出。黑龙江粮食外运90%依靠铁路运输,平均每年运量在2000万吨左右,尤其是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新粮收购时,日请车皮需要7000车(每车60吨),而铁路最终落实的约为1000车左右,粮食调运非常紧张。因此额外产生的“请车费”达到3000~8000元/车,增加了粮食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成本。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粮食价格上涨中80%的因素是由于物流节点脱节所致。以东北玉米外运为例,如果铁路、港口等各种运输工具、运输环节资源真正实现有效整合,流通成本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再下降10%~20%。随着东北后备资源开发力度加大,运量需求还将继续提升,物流节点脱节的制约作用将更加凸现。

(六)农业生产发展缺乏金融支持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金融和保险支持。当前,农村金融的突出问题是供给严重缺乏。最近几年农业贷款余额和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仅占全部信贷余额的10%左右,2007年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6.17万亿元,其中农业贷款1.54万亿元,仅占5.88%。全国有近半数的农户和农村企业贷款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一些成长性的涉农企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中低端的贷款需求难以满足,这对确保农产品供给、发展现代农业十分不利。另外,这次灾害凸显农业保险特别是巨灾保险亟待完善。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超过1000亿元,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农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产业。但目前农业保险尚处于试点阶段,投保范围、投保区域相对狭窄,特别是受灾严重的偏远地区基本没有覆盖农业保险,大部分农业损失依然没有得到补偿。在2008年春节前这次灾害中,截至3月1日我国各保险公司已赔付保险金19.74亿元,其中农业保险为6629.6万元,仅占赔付总额的3.36%,且绝大部分属于能繁母猪保险赔付。

(七)农业经营规模偏小

近几年,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客观上要求调整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农业生产方面,我国户均耕地7.2亩,仅为美国的1/400,规模经营受到土地分散承包的制约。在生猪生产方面,由于农户分散饲养大量减少,规模化养殖尽管已占到40%以上,但并没有完全替代农户散养的规模数量,导致生猪生产大幅波动。与此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期滞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普遍不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户的带动面还不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育还不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育不足,也制约了经营规模的扩大。

三、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对策思路

当前,我国农产品供给面临的问题既有发展问题,也有改革问题,必须树立大局意识,统筹兼顾,未雨绸缪,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合理配臵生产要素,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为实现2008年“两防”目标特别是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出贡献。

(一)完善产业发展政策

继续加大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规模,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提高最低收购价标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扩大大豆、油菜良种补贴范围,增加花生良种补贴,扩大大豆、花生面积,弥补油菜因灾损失。畜牧业要切实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强化动物疫病防控,适当增加猪肉进口,保证市场供给。水产业要切实加强原良种场建设,特别要组织国家级、省级原良种场做好亲鱼、苗种的调剂和调运工作;加快养殖方式转变,提高健康养殖水平,增强水产品国际竞争力。蔬菜业要扩大南菜北运基地蔬菜面积,扩大北方设施蔬菜供应量,增加2008年4~5月份果菜类供应量。

(二)稳定化肥等农资价格

完善农资进出口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提高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出口关税,对含磷超过25%的复混肥开征出口关税,免征进口硫磺增值税,努力增加农资供给。加大农资综合直补力度,增加对北方地区种粮农民的补贴,弥补因农资价格上涨造成的损失,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对企业淡储磷酸二铵可能发生的亏损适当增加利息补贴,调动企业淡储积极性。

(三)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

下力气解决东北粮食储运问题。尽快研究构建东北粮食物流快速通道问题,加快规划建设东北粮食铁路运输专线。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储运协调,保证收购资金供应,优先安排粮食运输,积极开展粮食调运和销售。取消经山海关外运粮食18元/吨的铁路建设基金和对粮食“铁水联运”给予适当运费补贴,明确东北地区的粮食公路运输享受“绿色通道”优惠政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粮食装卸车点设施,提高装卸车作业效率,积极培育粮食物流龙头企业,提高粮食运输集中化度,研究优惠运价调整实施办法,促进铁水方式合理分流粮食运输需求。

(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既要重视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也要重视提高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加快发育多元化农业组织,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等多种组织形式,在生产环节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率,在流通环节增强农民参与流通的能力,让农民分享流通环节的增值,使组织起来的农民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作为重要领域,积极鼓励,突出重点,加大扶持,解决好一家一户的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

(五)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

明确界定农业投人的范围,增加投入农业的资金比重,重点增加现代农业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农民直接补贴等方面的开支,并尽快制定出台《农业投入法》、《农业信贷法》、《农业保险条例》等重要法律法规,使强农惠农政策法制化。加快建立金融支持农业发展机制,扩大新型金融组织试点,通过利息补贴等政策手段加大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支持力度。全面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农业自然风险防范机制,中央财政建立农业保险专项资金,加大对各地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扶持,建立以合作制为基础、政策支持为导向、市场运作为特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六)加快培育职业农民

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对完成义务教育后的青年农民进行分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造就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职业农民。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扩大培训规模,保证培训效果。加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农业经营资格认定制度。研究制定吸引农村以外人才从事农业的优惠政策,有关政策可以参照对大学毕业生的相关优惠政策。建立职业农民补贴保障制度,对具备资格的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给予补贴,对返乡创业从事农业经营的能人给予支持。

(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离的体制机制,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明确土地所有权,强化土地承包权,搞活土地经营权。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坚持农地农用原则,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和土地经营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探索建立土地流转补贴制度,形成土地规模经营的基础,在园艺等经济作物和畜禽养殖等产业发展方面率先推进集约经营。

下载1当前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1当前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当前城市园林绿化面临新问题的思考(范文大全)

    对当前城市园林绿化面临新问题的思考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建设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缺乏、环......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合集5篇)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既有国际的、也有国内的,在社会生活全球化和信息传播网络化的情况下,国际国内面临的问题也相互......

    …舆情基层检察院面临的新问题

    网络舆情基层检察院面临的新问题 惠民县人民检察院 范子勇 随着时代工业化、信息化的不断飞跃,技术、电子、互联网等新型生产工具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应......

    机遇挑战并存 中国当前反腐倡廉工作面临新问题(范文模版)

    机遇挑战并存 中国当前反腐倡廉工作面临新问题 [ 2006-03-15 ] 《瞭望》周刊载文称,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看,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主要表现在,当前党风廉政建......

    打假面临新形势新问题的思考

    《静海县卷烟打假面临新形势、新问题的思考》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根据静海县局查获的制售假冒卷烟案件情况分析,制售假冒卷烟活动势头在当地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在新形势下,制......

    探索新课程改革面临的新问题

    浅谈制约农村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新问题 镇江市高资职业中学 冯明富 摘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文章重点从“硬件”、“软件”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入手,详细分析了制......

    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反腐制度执行不力,惩治不严的问题。“捂盖子”现象时有发生,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很多干部讲人情讲面子,认为是自己手下的兵要照顾好,保护好,有......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哪些新情况、新问题?应该如何认识和解决?

    调研文章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面临哪些新情况、新问题?应该如何认识和解决?一、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反~斗争是在错综复杂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