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基层检察院面临的新问题

时间:2019-05-13 17:1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舆情基层检察院面临的新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舆情基层检察院面临的新问题》。

第一篇:…舆情基层检察院面临的新问题

网络舆情基层检察院面临的新问题

惠民县人民检察院 范子勇 随着时代工业化、信息化的不断飞跃,技术、电子、互联网等新型生产工具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它一方面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创新,另一方面为社会管理提出了课题。研究网络方面的问题,实践证明不能片面化、盲目化、智障化,不能用一只眼光看问题,在研究技术前提下,还应包括他的相互依存的具有负面作用的因素,如黑客、黄色网站、病毒、网络犯罪、舆情等,这样才能科学运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进步发展。这里着重讨论涉检网络舆情及危机问题。

一、涉检网络舆情存在的趋势。

我们首先还从互联网说起,不谈技术问题,从整体上看互联网日益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社会思潮的助推器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情的兴起已成为社会舆论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检察机关而言,一方面是这几年大力加强检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办公网络化,检务公开化,检察信息化已成定势;另一方面,检察机关创新发展,法律监督不断延伸,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社会发展参与社会事务方式手段不断拓展,这就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网络媒体聚焦某检察院的一件事情或多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形成网络舆情,它的产生影响着该单位形象与舆论导向。显而易见,涉检网络舆情给检察机关带来了新的考验,我们应该科学的评判,理性面对,要善于准确甄别涉检网络舆情中的虚假信息澄清事实真相,反击其中的恶意炒作维护检察权威,又要善于针对网络舆情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刻吸取教训,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把网络监督的压力转化为强化自身建设的动力。我十分强调,基层检察机关应科学发展,立足现实,高度重视,关口前移,健全机制,注重措施,积极应对和处置涉检网络舆情,才能把握主动地位,占据舆论的主动权,才能更好的做好检察工作,服务“三项重点工作”。

二、涉检网络舆情的基本含义分析

从一般概念上讲,涉检网络舆情,就是广大网民对检察机关开展的各项工作,处理的每个案件及相关的执法问题通过互联网发表自己的看法。从法律制度层面看,公民舆论及监督权是宪法赋予的权力,对各项检察工作的开展、每个案件的查办诉讼、检察人员的执法行为等等各个方面,都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从检察工作自身发展趋势来看,大力倡导检务公开,推行阳光检察,保持公正廉洁执法是现实需要;从网络技术看,网络覆盖面广,传播快,信息共享,公民舆论权具有不可抗力。所以,从一般概念上讲,涉检网络舆情属正常现象,具有一般网络舆情宽泛性内涵。从另一种概念上分析,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特殊主体,检察官是特殊群体,是社会转型期群众利益诉求交织矛盾交错凸现风险期之中,既承担法律职能又履行社会义务的多面角色,那么简单的理解涉检网络舆情是不符合现实需要的。因为涉检网络舆情不但具有突发性、紧迫性、破坏性、复杂性、广泛性、虚拟性六大特性,又加上基层检察院对网络舆情这种相对新兴的舆论方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网络舆情不关注,有麻痹思想和缓慢的行动,最终演变成舆情危机。一旦舆情危机出现,对检察工作深入健康发展、对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深化改进检察工作、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形成较大很深的障碍。如去年内蒙出现“贫困县女检察长被曝开百万车”之类事件的发生后,造成了很久都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

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目的就在于我们在看待涉检网络舆论时,不能思维简单化,在更深层面上对待涉检网络舆情,更能使我们时刻把握主动性,有效处理各种危机。

三、我国检察机关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时存在的问题

我国检察机关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能力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对网络涉检舆情前瞻性认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在检察领域事务中,这几年是处于强力推进阶段,着力于对基础网络框架结构建设,应用还处于摸索之中,这就必 然决定着重建设、讲应用、缺研究、瘀表象的通病,还没有从制约性、必然性、前瞻性、系统性、实效性研究分析评判网络化、信息化、舆论化所产生的效应,对涉检网络舆情的整体认识还不能像庖丁解牛那样由表及里、由点及面透析准确,我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缺乏完善的涉检舆情联动应急机制。机制是应对解决问题最根本、最有效、最简洁的途径。实践中,基层检察院舆情危机应对处置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和专业的网络设施保障,对可能引发涉法、涉检信访的群体性事件、苗头性问题缺乏政治敏感性,对如何处置突发性重大事件没有制定处置预案,一旦发生网络舆情情况,不知如何应对,不能及时地引导和有效控制事态发展,负面影响难以及时消除。这与某些人长久以来的工作思维定位有关,在好多人理念中,还没有从传统的执法理念、行为方式转变过来,还没有去掉强势思想。三项工作重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司法理念的最好指导,用矛盾思维执法,化解矛盾是目的,这就必须创新工作方式,保证就是廉洁公正执法。这三种意识的不断深化,对解决现实问题有着极强的针对性。

3、应对技巧和手段不够熟练。从国内外社会发生的各种事件看,应对舆论有技巧性和手段性。新闻媒体作为热点事件、敏感事件的关注者、报道者和传播者,在某种程度上对事件的发展走向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不但不善于和新 闻媒体沟通,也缺乏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技巧的训练,更忽视网络发言人和新闻发言人的重要性。还有对舆情危机收集和分析工作滞后,造成危机事件处置的被动,无法通过跟踪分析和研判进而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和媒体关注焦点。再就是传统观念作祟,一些人仍希望用过去“堵”、“瞒”的方式应对一些热点事件,这样的做法不仅不会有效的解决舆论的危机,反而会引起无谓的猜疑,使事件和矛盾激化,从而使检察机关处于不利的被动局面。

四、应对处理涉检舆情危机的基本思路

建立完善的涉检舆情联动应急机制是目前处理涉检舆情危机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检察机关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是指各级检察机关之间及其平级检察机关之间相互联动,保持信息沟通,以政工、技术、办公室等部门为主导,其他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强化领导、落实专人,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监测预警与控制,从而实现有效化解网络舆论危机的目的,包括监测、预警、应对三个环节。在监测环节,有关人员和部门对网络舆情的内容、走向进行密切关注,全面准确掌握新情况新动态,及时反映及时报告;在预警环节,对网络舆情的内容进行判断和分析,对正在形成、有可能产生更大范围影响的舆论进行筛选,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走向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在应对环节,当网络舆情变为现实的网络舆论危机 事件后,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妥善化解危机、消除不良影响。这三个环节有机组合,从整体上构成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

1、涉检舆情的监测

检察机关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主要落实两方面保障,即物质保障和技术保障。在物质保障方面,成立领导组织和专门负责网络舆情分析的机构,由专人不间断对重点网站的舆情、重点论坛进行监控,密切关注与检察机关及检察工作有关的动态。同时从物质、制度、资金、人力等方面,保证网络舆情监测体系的日常运转。在技术保障方面,加强计算机软硬件建设,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及时有效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研判信息、反馈信息、科学决策。对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必须要浏览和查找与检察工作相关的大量网络信息,包括网络报道、评论、论坛等,从这些信息中分析舆情的走向和时间变化,然后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做正确的方向引导。因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必须以与之相匹配的计算机软硬件作保障。

检察机关网络舆情监测可以分为日常监测和重大事件监测两种。日常监测是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检察机关的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随时了解网络舆论的动态、方向;一旦发现有不利于检察工作正常开展、重大的虚假舆情,可以及时上报及时采取 处置措施。重大事件监测主要是对检察机关发生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测。由于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各项工作都与国家法律、各类案件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法律性强,政策性强,原则性强,但涉及检察工作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往往变化因素多,情况复杂,发展趋势难以预测,给信息判断和决策增加了难度。因此,当出现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危机时,完善的舆情监测机制、及时有效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极其重要。

2、涉检舆情的预警

检察机关网络舆情预警是从发现检察危机事件的征兆到危机开始初显负面影响这段时间,化解和应对危机所采取的必要、有效行动。网络舆情预警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制定预警预案,针对检察机关可能发生的各种舆情危机情况制定相应的、完备的处理方案;二是随时关注危机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走向,保证第一时间的获知权,加强期间的监测力度;三是积极与上级院沟通,寻求沟通和帮助,并适时的调整应急预案。检察机关只有真正做好了预警工作,才能及时从大量的网络言论中敏锐地发现潜在危机的苗头,并准确判断危机可能爆发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越大,越有充裕的时间来准备,为下一阶段危机的有效应对赢得宝贵的时间。

3、涉检舆情的应对

检察机关在应对涉检舆情时,要牢牢把握政法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引导权,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牢固树立实事胜于雄辩,谣言止于真相的舆论观。应对舆情危机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公布实事真相,并对事件进行公开、公正的处理,只有公平有据的结果才能使公众得以信服。因此,应对网络舆情,必须报以事实求是的态度,还原话题及事件的真相,及时公布相关话题及事件的处理结果,这是最好的舆论引导和破除谣言的方式。

(2)加强检察机关自身的建设。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检察机关自身的监督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只有切实树立自身形象,严格依法执法,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才能让群众满意,让人民放心。

(3)检察干警要树立正确的舆论观。网络技术发展很快,很大一部分干警还没有从传统的思维中转变过来,甚至一部分人的观念中还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与新闻媒体打交道是宣传部门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因此,当一些负面舆情发生时,往往反映迟缓、应付被动,由此而造成恶性循环。

(4)、加大检务公开的力度。一要加大公开力度。凡是与检察职权相关而又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都应当公开。二要创新公开形式。加强基层检察机关网站建设,针对涉检网络舆情可以网上给予正面引导,提供法律咨询的形式,将涉及本检察院的网络舆情的处置情况 依法在网上予以公开。定期采取“检察开放日”的形式,公开检察工作的职责、办案职责和流程等内容。三要丰富公开载体。检察机关可主动与当地主流媒体取得联系,借助主流媒体公开涉检舆情的处置情况。也可用墙报、宣传专栏公开涉检网络舆情的处置情况。要充分运用多种载体,妥善处置网络舆情。

(5)、建立涉检舆情倒追问责制。突发事件仅仅依靠正确的现场处置工作而没有适时问责机制,不能最终平息社会公众的情绪,不能警醒世人,也可能使处置阶段的工作效果大打折扣。而完善的问责机制不仅可以使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序开展,稳定社会公众情绪,而且还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树立检察机关执法形象的需要。对于因网络突发事件涉及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等职务犯罪的,检察机关在处置过程中,要在迅速查清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严肃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通过适时问责,积极挽回社会影响,给群众一个交代,还社会一个公正。

(6)加强机制建设,切实提高涉检舆论引导工作水平。一是要完善信息发布制度,二是要建立完善日常联系协调机制。只有按照检务公开的要求,加大网上新闻发布工作力度,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才能掌握网络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行检务公开和“阳光检察”,严格规范涉检信息发布程序,坚持“谁发布谁负责”的原 则,严肃宣传纪律,严格发布程序,杜绝有害、虚假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确保向民众提供真实、快速、正面的信息。网上舆论,瞬息万变。为能够在黄金时间内了解引导网络舆论,必须建立通畅的日常联系协调机制,对网上出现的重大舆论动向,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报送和反馈,并及时妥善处理。各级院对涉检突发事件,依照权限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抢占舆论引导先机,才能最大程度地压缩小道消息、政治谣言和攻击性言论在网上的传播空间。对一些敏感案件,处置前要议定舆论引导应对预案,把握好舆论引导时机、节奏和程序,避免授人以柄,炒成热点。

第二篇: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反腐制度执行不力,惩治不严的问题。“捂盖子”现象时有发生,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很多干部讲人情讲面子,认为是自己手下的兵要照顾好,保护好,有了问题教育教育,能放一马就放一放,甚至在惩治腐败分子和教育保护干部问题上产生了矛盾。腐败问题一旦出现,有的保护说情,有的避重就轻,有的怕拔出萝卜带出泥,难免形成纵容、无视的姿态。当前,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犯罪日渐增多,跟惩治不严,存在侥幸心理不无关系。因此,要想真正发挥制度的保证作用,就必须强化制度的钢性,减少执行中的随意性,必须把制度建设成为反腐倡廉的“高压线”,只要你敢违反它,就必然让你得到应有的惩罚。

二、群众舆论监督甚少,透明化公开化不够。比如先前说的公布干部财产收入,甚至目前提出的公开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和预算情况,有公开的,但是不理直气壮;有不公开的,最后不了了之,群众有质疑,但是避而不谈。公开一事的确触及敏感神经,但是如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无益于公信力的建立。

三、反腐教育经常有,但是效果不明显。每年各种形式的反腐倡廉教育可以说贯穿始终,警示教育、看纪实、集中上课、拓展培训等,但是往往是台上讲得很热烈,义正言辞,台下是听之任之,我行我素,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走过场”现象突出,如何将口号自上而下落实到行动,解决“耐药性”问题迫在眉睫。

第三篇:打假面临新形势新问题的思考

《静海县卷烟打假面临新形势、新问题的思考》

论文摘要

近几年来,根据静海县局查获的制售假冒卷烟案件情况分析,制售假冒卷烟活动势头在当地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在新形势下,制售假烟活动又出现了新的动向,那么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卷烟打假工作需要,加强卷烟打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通过参加静海县局近几年的打假工作实践,浅谈几点看法,共同探索卷烟打假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一是以法制宣传教育为重点,提高案件线索的针对性。二是以信息网络平台为载体,提高案件线索的时效性。三是建立和完善联合办案制度,健全卷烟打假的长效机制。四是提升经营案件能力,提高卷烟打假工作质量。五是强化市场管理,提高市场控制能力。六是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七是强化内部监管,增强制约机制。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在今年的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始终保持卷烟打假高压态势,坚决遏制卷烟制假反弹。国家局张辉副局长在今年的专卖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清醒地认识到卷烟打假仍然处于与制假分子“拼耐力、拼实力、拼智力”的阶段,打假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十分艰巨。通过国家局领导对卷烟打假工作的准确判断来看,一方面,制售假烟活动长期存在的问题仍然严重,另一方面,制售假烟活动出现了新的动向。那么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卷烟打假工作需要,加强卷烟打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通过参加静海县局近几年的打假工作实践,浅谈几点看法,共同探索卷烟打假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一、制售假烟案件呈现的特点:

2008至2010年,静海县局查获的制售假烟案件分别是37起、29起、11起。从近三年的查处情况来看,逐年呈下降趋势。查获的制售假烟案件呈以下几个特点:

(一)卷烟制假黑窝点案件。制假窝点案的主要特征一是地理环境特殊,从近几年查处的多个卷烟制假黑窝点来看,基本上都是分布在交通不便、人迹稀少的农村边缘,隐蔽性极强;二是以一定的合法身份作掩护;三是制假人员大多数都是外地人,他们以租赁等形式在当地落实好场地后,从外地运进制假设备和原铺材料组织假烟生产,除少数人员可以外出进行联络及采购生活用品外,其余人员一律实行封闭管理,组织较为严密。

(二)非法运输假冒卷烟案件。此类案件的主要特征就是不法烟贩对假烟进行伪装后,通过货运部以零担托运的方式非法运输。在办理托运时,他们虚假的身份资料及联络方式与货运部签订运输协议,或是约定货到自提,所以一旦卷烟被查扣,往往无法找到真正的当事人。近年来国家治理公路“三乱”,规定除公安、交警外,其它部门不得上路设卡检查,所以目前利用这种形式非法运输假冒卷烟现象日趋频繁。

(三)兜售假冒卷烟网络化。此类案件是现在市场上售假分子运用花样最新、方式最多的一种,其主要特征:一是分散储存。为达到逃避打击,迷惑执法人员,减少被查获后的经济损失的目的,不法烟贩往往将假烟分藏在几个窝点,且窝点大多选择在城郊结合部、城中居民区和较为偏僻地,并以“出手大方、为人厚道”为幌子骗取存储方的信任。在销售过程中,烟贩也颇费心思,不从一个固定窝点发货,一般以打的、骑摩托车或自行车的方式送货,时常用电器、鞋帽、食品、玩具等物进行伪装。二是零存零取。随着烟草与政法等部门联合打假力度的不断加强,烟草市场打假的稽查力度和频率也在不断的增加,尤其是专卖人员不定期地突访、巡查和联检,令不法烟贩提心吊胆,并将假烟囤积于窝点内,售假方式化整为零,以防被逮住。三是网络运作。近年来,烟草专卖管理工作在体制创新、流程改造、信息收集、案件处理、政府联动、打点破网等方面取得成绩是显著的,也积 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也应该看到,周边地区之间、辖区之间、部门之间卷烟打假还存在不协调、不平衡现象,有些问题还较突出。给假烟非法流通提供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可乘之机和便利条件。况且,不法烟贩原本就沆瀣一气,联系紧密,为牟取共同利益,合手对抗检查。他们自发形成了“存、供、销”团伙化,“订、配、送”网络化的非法动作模式,给卷烟打假工作增加了难度。四是克隆招牌。近几年来,在静海地区以外地人开设的烟酒店居多,擅自在店外挂起“烟、酒连锁店”的招牌,并通过富丽堂皇的装饰以假乱真。有的店铺就直接克隆招牌,打出了“名烟名酒专卖店”或“名烟名酒名茶特卖店”旗号,达到吸引欺骗顾客,误导消费,以假乱真,坑害消费者的目的。

二、探索新形势下卷烟打假工作的新方法。

近年来,静海县局虽然在卷烟市场整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清醒地看到,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不法烟贩制假售假的手法也在不断变化,违法犯罪活动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不法烟贩利益至尊、负隅顽抗,抗打击力也在加大,卷烟打假工作正处于一个拼耐力、拼实力、拼智力的“三拼”阶段,给专卖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静海县局今后的卷烟打假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方法,创新工作思路,以“打团伙、破网络、端窝点”为重点,开创卷烟打假工作的局面。

(一)以法制宣传教育为重点,提高案件线索的针对性。要以“六五”普法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开展烟草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宣传面,扩大受众面,使有关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参与。与此同时,不断增强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责任意识。鼓励消费者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动申诉举报市场中的违规违法行为,并积极配合协助执法人员调查取证,以达到维权和维护好市场秩序的目的。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促使生产经营者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诚实信用、守法经营,主动参与到卷烟打假活动中,提供识别假烟的鉴定方法,提高卷烟打假的针对性。执法人员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卷烟市场实地,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发现案件线索并依法查处。

(二)以信息网络平台为载体,提高案件线索的时效性。及时准确的信息是有效打击假冒卷烟的重要保障,堵源截流是净化市场的有效措施。为此,要充分利用报纸、网站、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尤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及时、互动、覆盖面大等优势,充分利用“12313”举报平台,及时受理消费者和社会各届的申投诉,提高案件线索来源的时效性、准确性,提升对增强卷烟市场秩序控制力,及时有效地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三)建立和完善联合办案制度,健全卷烟打假的长效机 制。打击制售假烟违法行为、净化市场,只凭烟草专卖执法是不够的,要加大行政执法和追刑的力度。要在积极主动地取得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政法和工商等执法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建立和完善卷烟打假长效机制,制订具体的打假方案,实行目标管理。通过全市行业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城乡联动、毗邻联动等举措,达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对违反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违法犯罪行为实施有效的打击和整治。

(四)提升经营案件能力,提高卷烟打假工作质量。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制假售假网络组织较为严谨、隐蔽性较强等特点,要使案件经营和端窝打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案件经营意识。执法人员在案件查处过程中,挖掘和把握可利用价值,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株丝马迹。要对查获的假烟来源和去向认真加以研究和分析,建立违法经营案件档案,对制假售假网络的组织结构、覆盖范围、仓库位置和主要成员要逐一查清掌握其违法活动规律,标本兼治。要有方略,有信心,有耐心,确定打击重点,集中力量抓源头、控网络、破大案,在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案件上寻求突破,并适时开展战役性打击行动,做到人赃俱获,摧毁完整的制售假烟网络,不断提高打假工作质量。

(五)强化市场管理,提高市场控制能力。要紧紧围绕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安部关于卷烟打假工作的一系列工作部署,按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横向协调、上下沟通、整体联动”的 工作思路,以“打团伙、端窝点、破网络、惩首犯”为重点,建立卷烟市场专卖管理体系监测、控制和预警机制。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在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客户的主要关节点设置“探头”,将其经营活动置于全面、连续、严密的监督之下,保持打假工作高压态势。与此同时,要对制售假烟网络实施重点打击,有效地遏止制售假烟网络的蔓延势头。切实整顿规范好卷烟市场秩序,全力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六)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烟草专卖管理监督和稽查工作专业性强、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要站在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高度,把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行动快的专卖管理的稽查队伍,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强化学习培训,规范执法行为。要进一步加强专卖人员的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等基础性技能培训,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法规、新政策、新科技,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建立一套切合实际、操作方便的考核机制,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每个稽查队员要落实有价值的线人1-2个。

(七)强化内部监管,增强制约机制。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行业自律。近年来,我国烟草行业对工业企业实行组织结构调整,许多小型卷烟厂被兼并、关闭停产,这些卷烟设备、人员和原辅材料如果流进造假区域,将对卷烟市场秩序构成威胁。因此,加强对这些小烟厂的卷烟设备、卷烟技术人员、各种原辅材料的管理和加强对与烟草工业企业有业务来往企业的监督,防止各种卷烟设备、技术人员和原辅材料流入制假窝点,是烟草行业新时期不可回避的政治责任和严肃的现实。在近年来,静海县局破获的一些制假案件中,办案人员发现,制假分子较容易获得烟叶、卷烟纸等原辅材料,更重要的是制假设备的调试,往往都是招募一些烟厂在职或退休的技术工人,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所以,要想打假取得成效,必须强化行业内部管理,用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用制度约束员工行为,从源头上杜绝内部违规行为的发生,为根除制售假烟犯罪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卷烟打假,如果仅靠行业自身,打假力度远远不够,手段也有限,必须借助法律、政治、经济、社会、舆论等多种手段与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才能为烟草行业发展谋得一片洁净的明天。

作者:王顺婷 年龄:35岁 职称: 案件处理员 单位: 静海县烟草专卖局 联系方式:28919992

第四篇:探索新课程改革面临的新问题

浅谈制约农村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新问题

镇江市高资职业中学 冯明富

摘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文章重点从“硬件”、“软件”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入手,详细分析了制约农村学校课改的诸多因素,并呼吁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农村学校的课改工作,使得课改在全国顺利推进和实施。

关键词:制约农村学校新课改新问题

【材料】:去年我参加在市某学校举行的教研活动,听了一节复习课。在课后交流研讨时有老师提出为什么不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课堂容量又大,师生互动性又好,教学效果好。这位老师说我们很多教师都已投入课改之中,但农村学校条件有限,先进电教仪器买不起;同时也有很多农村教师认为部分领导和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接受不够积极,再加农村教师接受新信息比较困难,自身的素质得不到及时提高;也有老师说用新理念上课,教学效果确实好,但有时课上到中途会出现难以收手等现象;也有教师抱怨说难以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公正的评价。

大家知道新课程理念是理想,新课堂教学是现实。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新课程实验,我们可以高兴地看到,过去一味由教师传授的教学模式开始“裂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课堂教学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一个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出的充满民主、和谐、激情的课堂已向我们走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从上面的事例也应看到农村学校课改的艰难。可以说课改给农村学校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某些方面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正视和解决,农村学校新课程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将受到影响,甚至受到制约。下文笔者结合实际谈点浅肤认识:

一、教学手段的落后性制约着农村学校课改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发生转变。而这些转变顺利实现的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有现代化教学硬件做支撑。但是,目前有些农村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中普遍面临着教学硬件“跟不上”的现象,有许多学校微机数量很少且配置差,更谈不上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教师无法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影响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知识的更新;学校管理仍然是依靠“本本”管理,无法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学校缺少必要的实习室和必要的实习仪器,教师无法进行演示实验教学,学生无法动手实践体验;缺少多媒体教室,教师即使有好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也无法在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和落实。较落后的教学手段给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带来了挑战。

二、教师素质不全面性制约着农村学校课改

课程改革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目前,从某些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上来看,呈现年龄偏高、学历偏低、实践技能水平不高,甚至还有代课教师等现象。这些将在以下几方面严重制约着农村新课程的实施:

1、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实施新课程是年轻人的事,与己无关。在教学中没有针对学校学生以及学科的特点进行改革教学,而是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

2、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有些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 1

息的资源极为有限。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3、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部分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尤其是农村学校更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农村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领导者对课改认识和重视程度性制约着农村学校课改

校长是新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没有校长的组织参与和引领,新课程实施很难推进。首先,部分农村学校校长对新课程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当前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还应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看试卷分数,看对口单招升学率,实施新课程是先进学校的事,是以后的事,有等待观望心理,实施新课改的积极性不高。还有部分校长认为实施新课程是教师的事,组织管理是主任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无需对新课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了解。由于校长认识上的不到位,不能把新课程实施纳入校长行为,使新课程实施缺乏有效的领导和组织管理,致使学校新课程实施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其次,部分学校校长不是“业务型”校长,而是“事务型”校长,擅长和热衷于事务管理,不擅长抓业务管理,自身业务管理素质薄弱。面对新课程,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研究,缺乏细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的也多是理论层次和观念层次的内容,而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参与不够、研究不够,不能与教师一道研究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能发挥有效指导和引领作用。教师实施新课程多数属于“自由”状态。

四、课程资源缺乏多样性制约着农村学校课改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效果。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两部分。就校外课程资源来讲,农村学校极为有限。没有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社区资源——图书馆;没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学科教学形象直观理解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文化宝库——博物馆;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优越条件——网络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的不足,给农村学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带来了难度,限制了农村学校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使他们为课程资源不足而发愁,教师只教教材、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

五、社会和家长的“重压”制约着农村学校课改

在新理念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农村学校老师和家长都担心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事实和现状告诉我们农村孩子要脱离农村,通过上学考取大学是出人投地的主要渠道。一般农村学生家长不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而是看考试分数的高低;社会对学校好坏的评价也主要看升学率高低。这些都是学校进行课改受影响的内在和外在压力。

六、新课程改革暴露的一些新问题影响农村学校课改

1、曲解自主学习导致课堂失控

在新理念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农村学校老师和家长都担心课活了,学生能力提高了,但基础知识不能落实了,而基础知识点是中高考必考的内容。也有许多老师反映课改后课时不够用,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活动比以前多了,课堂很活跃,但容易失控。

新课改中一些学校的做法很容易导致形式主义,这是许多深入课堂听课的专业人士的看法。现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出现了变相“放任自流”的现象,有的学生用一种很笨的方法“自主学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收获不大,自主学习应是一种理性的探索性的学习,不是一种“自发的学习”。

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导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许多时候演变成了无效讨论。合作的目的是“1+1>2”,若个人学习效率比一起学习高,为何要与人合作?

2、教材衔接不严密

基础课新课程各学科教材衔接上存在问题,职业学校专业课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一专业学科的某个知识点需要另一专业学科的某个知识点为支撑,但后者却还未教到,前者的老师只好充当二传手提前给学生开小灶,如计算机这门学科很多知识点需要电子这门学科支撑。一些专业教师指出:新课程对学科的综合要求很高,但在综合过程中,有许多知识点衔接上的疏漏,出现“脱链”。

3、大班如何做到关注每个学生

新课程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在五六十人一个班的大班里,老师能真正关注到每个学生吗?

教育界的有识之士认为,事实上,新课程更适宜的土壤是小班化教育环境。在目前农村学校普遍每班五六十人的环境下,“关注每一个学生”很难实践。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适宜环境同样是小班。

4、对学生成绩如何评价

实施新课改,评价机制势在必改,但怎么改?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据说有关方面正在考虑一种解决方案:学校在保留试卷测试的基础上,增加素质评价和技能面试以及社会实践的内容,选拔考试和学校推荐相结合。许多教育界人士认为,后者在中国目前的现实背景中很难操控。如果少数几个人的主观行为可以决定多数学生升学的命运,那谁来监控这些行为的公平公正性呢?毕竟过去统一的升学考试,已是相对成熟的一种评价形式。一旦客观评价方式变更为主观评价方式,谁也不敢对这种变更盲目乐观。

应对现实挑战,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是摆在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我国农村的人口远大于城市的人口,条件差的地方还很多,要想课改在全国全面的、顺利的推广和实施,只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学校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他们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程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会使学校的新课程实施工作真正呈现出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象,才能使农村学校为地方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实施新课程的体会和反思芮和保

2、透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误区刘慧霞

3、新课程与新理念

4、实施新课程中的若干认识和实践问题林少杰

5、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重构顾卫兵

本文在2006年新世纪园丁论文大赛中获三等奖。

第五篇: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

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

中央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指出:“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这是我们党在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分析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形势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判断。对于目前的形势,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又要看到腐败问题仍然较为严重;既不能用成绩掩盖问题,也不能因为问题而全盘否定成绩。

一、反腐倡廉建设成效明显,总体形势良好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中央下发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在《实施纲要》的指导下,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一是通过查办大案要案、深挖腐败分子、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查处腐败力度不断加大,反腐败威慑力进一步提高,各种腐败行为在较大程度上得到遏制。

三是反腐倡廉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通过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进一步维护了社会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保证了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总体形势愈加有利。

二、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当前,虽然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我们还必须要清醒地看到,在国家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消极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我们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大肆宣扬“中国腐败论”,无端夸大我国的腐败问题,并鼓吹我国的腐败问题源于根本性制度腐败。同时西方社会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对我们的少数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严重影响。另外,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少数腐败分子提供了跨地区、跨省分乃至跨国作案的便利条件。这些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我们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难度,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应对。

(二)国内情况的发展变化对我们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构成新的挑战

一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各类经济腐败案件呈现高发、易发、多发的态势,商业贿赂成了一些行业的“潜规则”,从而具有一定得普遍性。就我县来说,至今,商业贿(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赂案件占到纪委查处的全部案件的47.3%,特别是在公共投资、基本建设、房地产、土地转让出租、矿产开发等方面尤其明显。

二是所有制改革和产权交易过程中的管理不善,导致国有资产被侵吞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不择手段拉拢和腐蚀党的干部,产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个别党员干部甚至成为了不法分子侵吞国有资产、偷税逃税的保护伞。

三是随着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党员干部由攀比心理引起的自定薪酬、铺张浪费、奢侈腐败等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严重扰乱了分配制度和社会秩序,导致了严重的腐败现象。

四是伴随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领导干部失职、渎职的问题呈现出复杂化和严重化的趋势。少数领导干部在政府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调动期间,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较为严重,同时巧立各种名目,突击花钱,奢侈浪费。这类事件由于往往借改革、改组之名行事,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三、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对策

新形势下搞好反腐倡廉建设,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全局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出发,着力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法制建设,真正实现依法治国。同时着力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特别是政治理论素质,全面构建“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长效机制。

(一)立足加

强教育,构筑“不想腐败”思想道德防线

腐败现象之所以不断滋生蔓延,其根源之一在于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没有筑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内在思想上构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

一是在教育对象上,一方面要抓好对全党全社会的教育,另一

方面又要抓好对重点岗位、重点部门、重点对象的教育。对全党全社会的教育,要以廉政文化建设为抓手,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整体合力,在全社会营造“腐败可耻、廉政光荣”的舆论和文化氛围;对重点对象的教育,要针对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进行。要着力加强任前廉政教育、任中廉政谈话、任后廉政评价。

二是在教育内容上,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结合起来,把廉政警示教育和正面典型教育结合起来,把廉政文化教育和勤政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时着力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真正促使党员干部永葆先进性,成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先锋和表率。在当前,我们尤其要抓好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和学习。

三是在教育方法上,要推陈出新,灵活多变,同时要形成制度。要运用党委(党支部)中心组学习、廉政培训、集中教育、廉政谈话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等等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深入推进廉政教育。

(二)健全监督机制,构筑“不能腐败”监督管理防线

贪污腐败现象之所以滋生,其另一个根源在于公共权力的异化。我们反腐败的关键,就是要通过健全制度,来防止和减少这种权利异化。通过制度来限制权力、制约权力、净化全力,实现权力运行过程的规范、公开,从而构筑起“不能腐败”的监督管理防线。

一是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民主是腐败的天敌,推进民主是治理腐败的必由之路。要通过加强民主建设,特别是健全党内民主各项制度,建立起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管理。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实现民主的有效途径。要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使广大党员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进一步完善会议决策制度,健全党内议事和决策程序。

二是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基本制度。要完善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制度,完善反腐倡廉相关法律法规,用制度和法律规范国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要完善对腐败行为的惩处制度,完善整个反腐败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重点加强干部人事制度、行政审批制度、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以及财政、金融和司法体制改革和建设,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等。

三是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任何制度的关键在于落实,不能落实的制度再好也是一纸空文。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建设,充实人员、加强培训、加大投入,保证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从态度上明确支持他们,为他们撑腰作主,让他们真正能够成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恶仗、会打胜仗的反腐败铁军。同时,要切实增强法纪观念、制度观念,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增强党性修养,营造有章必循、有法必依的浓厚氛围。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三)严格执纪执法,构筑“不敢腐败”惩处震慑防线

治理腐败必须要严格执纪执法,充分运用法律的震慑作用,要彻底消除侥幸心理,真正构筑起“不敢腐败”的惩处震慑防线。

一是要进一步加快立法工作步伐。廉政建设要依靠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法制建设,既能够指明反腐败斗争的方向,也能够为反腐败斗争提供强有力的武器和方法。尽管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廉政立法工作,先后制定完善了《行政诉讼法》、《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刑法》等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犯罪的决定》、《关于惩治贪污、腐败的补充规定》等等相应的规章制度,为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对推动反腐败斗争的进一步深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廉政法律体系仍然不够完善,法制建设进程仍然略显滞后,还不能完全适应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快廉政立法工作的步伐,在完善市场经济立法的同时,着力研究、制定和完善行政执法机构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组织法、公务员财产申报法、预防腐败法、政务公开法、行政程序法、人民民主监督法、公民举报法、腐败惩戒法等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以法律形式进一步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立法固然重要,但是执法更加重要。要通过加大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力度,严惩腐败分子,充分发挥案件查办的“惩治一个、教育一批、震慑一片”的作用。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坚持惩处腐败依法从严从重从快的方针。要坚决纠正执法不严、以罚代刑、以党纪政纪处分代刑的错误方法,进一步完善案件依法移送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反腐败斗争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党风、政风才能够真正的到净化,“不敢腐败”的惩处震慑防线也才能够真正建立。

下载…舆情基层检察院面临的新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舆情基层检察院面临的新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研幼儿面临的新问题和研究思路

    教研幼儿面临的新问题和研究思路一、让我们深感不同寻常的行动研究这次的研究与以往的课题研究不同,然而这种不同寻常之感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它让我们感到:本次研究不同于以往任......

    电子商务环境不会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电子商务环境不会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作者:张云生 董志军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5年第01期 摘 要: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最广阔的......

    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对策

    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土地资源管理如果做得不好,会造成土地资源规划与控制上的混乱。土地资源的不良占用......

    新医改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方案

    新医改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一、新医改对成本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医改摒弃了市场化路线,提出了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个人三方合理分摊,承诺政府在基本公共卫生体制......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种种新问题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种种新问题,不是因为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出了问题,也不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出了问题,而是工作方法不到位、沟通疏通不及时,利益照......

    商标法制工作也面临许多新问题范文大全

    商标法制工作也面临许多新问题随着形势的变化与发展,商标法制工作也面临许多新问题, 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主要任务是:(1)大力加强企业商标工 作,把商标工作落实到企业。它包括......

    1当前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当前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漳州市委组织部 共产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细胞,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作......

    试析基层检察院应对涉检网络舆情工作机制

    试析基层检察院应对涉检网络舆情工作机制摘要:本文对基层检察院应对涉检网络舆情危机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分析了涉检网络舆情危机起因及主要特点,提出了基层检察院应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