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建立招聘测评体系和培训体系
如何建立招聘测评体系和培训体系
1、招聘测评体系
招聘测评体系 就是针对不同岗位设计的笔试和心理测试题目
先确认是哪些岗位需要测评,按职位分还是按管理职级分?
按职位
然后制定测试卷
试测。更改,再试测。然后试运行。再更改,最后定稿。
测评体系分心理、智商、职业等方面
心理测评可以分为一般岗位 和管理岗位的2、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从周期上分为半年度和年度
年度
第一步,先拿到公司的战略规划。与老总有个沟通,确认下他对于培训层级的要求。越具体越好。
第二步,确认出公司的培训制度和培训相关的使用表格
第三步,就是培训规划。
包括时间、周期、主讲人(二个人)、讲授形式、参训群体、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跟踪计划、培训课件提交时间。逐月拉出来。
最后开个会。把高管约过来,宣布他们内训的课程和你能帮助他们做的事
这是内训。然后再加上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拓展等类型的培训和季度或者半年一次的外请讲师内训。及公共课的外训和行业学习。最后就是视频学习和网络学习计划
第二篇:体系建立
体系建立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一. 策划和设计
1.调研;
存在问题:
① 机制不健全,监督合力弱
② 监督主体“偏软”,缺乏独立性。
③ 重视下行监督轻视上行监督
④ 监督法制化程度低,监督缺乏可操作性
⑤ 监督方式单一,缺乏透明度
原因:
监督程序不清晰造成监督工作难以到位。
监督方式不改进造成监督作用难以发挥。
监督对象有异化造成监督力度难以加大。拟定方针
① 稳定社会,提高社会诚信度
② 在短时间内加强监督效果
③ 杜绝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④ 杜绝市内重大环境污染
⑤ 促进“五个重庆”的实现目标
① 一个月之内完善群众监督体制,健全舆论监督体制
② 两个月之内建设高素质的监督人员队伍
③ 优化、配置、监督资源,形成最大合力
④ 半年之内健全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机构设置
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干部人事处
政策法规处宣传处
财务处内审处
计划科技信息处质量管理处
质量监督处食品生产监管处
计量处标准化管理处
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处驻局监察室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机关党委
执法督查处离退休人员工作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物权法、节约能源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等。
文件编制:
(一)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负责政务公开、督查
督办和协调工作;承办机关财务、固定资产、后勤等事务性工作;负责信访、信息、保密、安全保卫等工作;负责组织和协调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事故等应急管理有关工作。
(二)干部人事处
承担本系统的干部人事机构编制、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和职业资格等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承办本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行政任免和管理工作;承担有关外事工作。
(三)政策法规处
•研究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的重大政策;起草有关质量技术监督地方性法规、规章;
负责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的监督检查;负责本系统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承担有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律事务;管理与质量技术监督有关的技术规范工作。
(四)宣传处
•负责本系统宣传工作的制度建设及组织管理工作;承担本局的宣传工作;负责全
市质量技术监督的新闻发布工作。
(五)财务处
•拟订并组织实施本系统财务管理制度;编报预决算并下达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情
况;负责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工作;管理各类资金、专用基金、政府采购等工作;负责国有资产、技术装备和执法装备的管理。
• 六)内审处
•拟订所属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本系统基本建
设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工作;承担所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 七)计划科技信息处
•编制和组织实施本系统事业发展、科技发展和信息化建设规划、计划;提出技术
机构建设规划、计划和科研经费计划方案并监督执行;负责基本建设的管理;负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承担综合统计工作。
(八)质量管理处
•组织实施本市质量振兴的政策措施和质量奖励制度;建立全市产品质量诚信制
度;组织推进名牌发展战略;承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建立全市质量分析制度;承办重大工程设备质量监理有关事宜;组织重大产品质量事故调查;组织实施生产加工环节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承担产品防伪的监督管理工作。
(九)质量监督处
•拟订全市产品质量监督的工作制度;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
和监督抽查结果的处理,承担国家监督抽查相关工作;负责产品质量风险监控和预警管理工作;指导和协调产品质量的行业和专业性监督
(十)食品生产监管处
•承担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负责
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和化妆品生产许可工作;按规定权限组织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调查;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组织实施生产加工环节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十一)计量处
•负责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计量制度;组织制定(修订)地方计量检定规
程、技术规范;建立和管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管理全市计量器具,组织量值传递
和比对工作;监督管理商品量、市场计量行为和计量仲裁检定;监督管理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社会公正计量机构及计量检定人员的资质资格;负责能效标识和能源计量器具管理。
(十二)标准化管理处
•研究拟订推进标准化战略的政策措施;负责组织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负责地方标准的统一立项、审查、编号和发布;组织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推行采用国际标准;管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工作;负责WTO/TBT协议有关标准的通报和咨询工作;管理全市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工作;负责全市标准化信息管理工作。
(十二)标准化管理处
•研究拟订推进标准化战略的政策措施;负责组织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负责地方标准的统一立项、审查、编号和发布;组织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推行采用国际标准;管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工作;负责WTO/TBT协议有关标准的通报和咨询工作;管理全市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工作;负责全市标准化信息管理工作。
(十三)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处
•负责全市实验室、检查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对认证咨询机构进
行设立审批;依法对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认证咨询机构以及认证活动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强制性认证产品和自愿性认证产品的监督;负责全市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监督检查工作;负责法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日常管理。
(十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办公室)
•管理全市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监督工作;负责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销售、租赁、检验检测、进出口的监督检查和行政许可工作;按应急预案和规定权限组织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监督管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作业人员的资质资格;监督检查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的执行情况。
(十五)执法督查处
•拟订本系统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查处违反标准化、计量、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纤维质量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组织本系统开展从源头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违法活动;承担组织协调全市有关专项打假活动;负责跨市案件的协查协办和大案要案的督查督办工作。• 十六)驻局监察室
•对市质监局及所属系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议、决定、命令,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协助市质监局党组抓好全市质监系统反腐倡廉和行业作风建设,推进党务公开。受理涉及全市质监系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检举、控告和申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承办中纪委、监察部和市纪委、市监察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七)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和在主城区的直属事业单位的党群工作。
•(十八)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指导所属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工作。持续改进:
•定期组织听证会,加强监督以改进监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制定应急预案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
•定期对员工做思想、组织教育,加强作风建设
第三篇:培训体系建立原则
企业培训体系建立的原则
由于不同的企业在文化、战略、规模、行业领域等许多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企业培训体系的建设也必须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在搞清楚培训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和本企业培训现状外。还要注意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基于战略原则:培训的目的是通过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让员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因此培训体系的建设必须根据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的要求,为企业培训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人才。
动态开放原则:企业要生存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企业的培训体系必须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培训体系背心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进行及时的调整,否则培训体系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就不可能真正发挥推进绩效改善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保持均衡原则:一个有效的培训体系必须保证企业的员工在不同的岗位都能接受到相应的训练,这就要求培训体系的建设必须保持纵横两个方向的均衡。纵向要考虑新员工、一般员工、初级管理者、中级管理者,高级管理者之间的各个不同级别,针对每个级别不同能力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横向要考虑各不同职能部门要完成工作需要那些专业技能,以此来寻找培训需求和设计相应课程。
满足需求原则:培训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在满足工作需求的同时,满足组织需求和员工需求。满足组织需求,才能保证培训的人才是组织所需要的,而不仅仅是岗位所需要的;满足员工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培训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保证培训的效果。
全员参与原则:培训体系的建设,不只是培训部门或培训管理员的事,企业培训体系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只靠培训部门孤军奋战,必须上下达成共识,全员参与,必须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必须得到业务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
员工发展原则:如果培训体系和培训课程的开发能够与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就可以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在员工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为企业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
第四篇:建立三级培训体系
建立三级培训体系;一是公司级,着重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现代企业先进管理理教育培训100%的目标。
建立三级培训体系;一是公司级,着重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现代企业先进管理理念、计划管理、工作流程、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培训,规定每月最后一个双休日定为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时间;二是部门级,公司对科室部门人员有针对性进行专业业务知识、职业道德等内容培训。规定科室部门人员每月培训不得少于四天;三是班组级,公司针对基层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现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对员工进行操作技能培训,为使培训卓有成效,把员工培训课堂设在日常工作第一线,采取手把手和传帮带的现场操作培训方式,改变了由过去上一堂培训课发一本书的培训模式,使一线员工业务技能、自身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创新培训方法,该公司建立了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制度,使得员工全面掌握了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操作,为企业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发展后劲。
秦岭发电公司加强知识型职工的培养,制定了公司、分场、班组三级培训机制,从职业技能、员工素质、学历教育等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为公司向外开拓电力市场,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储备。
秦岭发电公司是个老企业,人员、规模基本定型,公司通过对外承运电站创造效益,一大批业务能力强的技工投入承运工作,一线高技能人才吃紧。为提高一线职工的业务素质,根据现有人员结构,公司制定了《人力资源储备及培训计划》、《2006年职工培训计划》。委托陕西电力公司生产中心对全公司班组长进行轮训,提高班组长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不间断地开展学历教育,与西北电力职工大学联合开办的发电专业、热动专业函授大专班结业后,今年又再度与职大联合开办了发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班。公司制定激励政策,给每学年各科成绩合格的学员报销60%学费,提高职工的学习热情。
加强对基层职工培训的监督管理,每季度对各分场职工培训工作进行检查通报。分场制定了《分场技术培训规划》、《分场技术讲课安排》,建立了《分场个人技术培训档案》、《分场技术培训试题库》,签订《师徒合同》,在合同中给师徒“定责任、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确保培训质量。
注重生产后备人员的培养,建立后备技术骨干梯队。开展月度技术问答、考问、讲评活动,对后备人员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列为后备人员,出现岗位空缺时,从后备人员梯队中择优选聘。
通过多形式、多专业、有计划的培训,公司技能人员储备充足,确保向外开拓电力市场的成功。几年来,公司在确保一线安全发电的同时,相继承运新力白水电厂,杨凌燃机热电厂,米脂金泰化工自备电厂,榆林上河电厂四家大型电站的机组运行工作。10月底,公司又完成了榆林上河电厂#2机组大修任务,检修项目达到了全优工程。
第五篇:培训体系的建立
1.目的1.1.建立教育培训体系,规范各类教育培训工作,保障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1.2.通过实施各类培训使员工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岗位需要,满足公司实现经济目标。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3.培训原则
3.1.培训应基于员工和公司的共同利益,有益于员工在本岗位和个人事业上的进一步发展;
3.2.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及生产质量、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3.3.员工参加公司外部培训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3.3.1.公司储备人才的需要
3.3.2.战略发展目标的需要
3.3.3.工作需要而公司内部又不具备培训条件的4.培训时间要求
4.1.营销部、资源部、储运部员工:40小时/年
4.2.其他部门员工: 30小时/年
4.3.培训参与度及培训成绩将列入考评。
5.职责(略)
6.培训类别与时间
6.1.新员工培训
6.2.特殊岗位培训
6.3.转岗培训
6.4.专业培训
6.5.综合技能培训
培训制度和体系
1、推行积极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
2、珍惜和爱护员工的进取精神;
3、肯定和赞扬积极努力和良好业绩的每一位员工。
4、表彰对公司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