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城镇化情况发展报告
2012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城镇化情况发展报告
所谓城镇化(西方国家称之为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出现的人口由农村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平顶山市近年来城镇化进程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就平顶山市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出几点建议。
一、全市城镇化水平的整体情况
研究城镇化水平多以城镇化率为主要考察指标分析平顶山市城镇化水平的总体情况。
1、基础好于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平顶山市统计口径总人口为534.66万人,常住人口为492.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1.66万人,城镇化率为44.97%,全国为52.6%,全省为42.43%;分别低于全国7.63个百分点和高于全省2.54个百分点。从全省18个省辖市来看,居全省第7位,属中游偏上水平。从公安统计的数据来看,2012年全市户籍总人口为545.6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31.64万人,城镇化率为24.13%,全国为35.2%,全省为23.1%。低于全国11.0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03个百分点,和统计口径趋势一致。
2、城镇化率稳步提升。近几年,平顶山市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产业集聚区、中心商务区开发力度加大,旧城改造顺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规模持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各县(市、区)也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了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力度。2005年到2012年,平顶山市城镇化率由36.24%上升到44.97%,七年间提升了8.73个百分点,年均提升1.25个百分点。
3、市、县之间发展不平衡。分县(市)看:2012年统计口径常住人口,市区为104.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88.88万人,城镇化率为85.05%;六县(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高低依次排序为:舞钢市50.69%、汝州市36.22%、宝丰县34.53%、郏县33.94%、叶县30.27%、鲁山县29.27%。按公安户籍口径,市区总人口为104.0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80.41万人,城镇化率为77.29%;六县(市)从高往低排序为:舞钢市31.31%、宝丰县12.87%、鲁山县10.28%、汝州市9.90%、郏县8.90%、叶县8.77%。
二、平顶山市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城镇基础设施欠帐较多。就市区来说,湛河以南的排雨排污管网还没形成网络,湛河、乌江河上游的污水仍直接排放到河道中,特别是市区边缘地带和城乡结合部,不少路段甚至没有供水、排雨、排污管网。县(市)城区的情况更差,不少县城的群众吃水都是自己打井,取用浅层地下水,饮水安全难以得到完全保障。
2、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许多乡镇产业发展重点不突出,特点不明显。如某县规划的8个中心镇,有5个镇的主导产业选为畜牧业。如不能选好主导产业,不能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不能开辟大量就业岗位,不能大幅度增加居民的收入,城镇化就会缺乏产业支撑,农民也没钱进城镇,只能会“被城镇化”。
3、城镇化缺乏建设资金。据测算,在镇一级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综合造价应在一亿元左右。资金从哪里来是制约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4.缺乏对农村居民进入城镇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当前,进城镇找一个比较稳定、收入较高的工作很难,全国去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为2290元。而在市区租一套位臵好一点的房子月租1300~1500元左右,位臵稍差一点的也需要800~1000元;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又不对农民工开放。原来附着在非农业户口上的种种政策待遇、社会福利
多已不是仅城市居民能享受到的,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所以,农民要求进城的积极性并不高。
三、对策与建议
1、大胆探索与城镇化配套的改革措施。一是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统一城乡居民身份,让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拥有同等发展机会,让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工作和创业不受身份限制。二是改革现行行政服务模式,注重加强对农民进城投资兴业的培训和指导,并提供方便、快捷、和高效的行政许可服务。三是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经济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学习和借鉴外地市“市场筹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融资”的经验,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机制,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
2、实施产城融合,推进产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布局。通过产业集群、人口集聚、土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共享、要素市场共享(包括产品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等)等,达到要素集约和节约利用的城镇化。一是发展产业集聚区,增强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力。通过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产业支撑、产城融合,落实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政策措施,推动城区道路、供排水和污水管网、供电、通信
等基础设施向产业集聚区延伸。二是推动人口集聚,提高平顶山市的城镇化率。人口由农村向城镇集中,是中外城镇化发展的共同规律,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是提高平顶山市城镇化水平的关键。从加快农村和农业人口转移的角度来看,需要更加注重城镇化的集约发展,需要进一步健全城镇化的人口转移机制,通过户籍、社保、就业、培训、住房,以及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等多种措施,创造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条件,吸引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区、县(市)城区和中心镇区等城镇集聚,提高全市城镇的人口容积率,从根本上提高城镇化水平。
3、积极构建城镇化发展的支撑产业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互促互动,一、二、三产业相融发展。既要以城镇化发展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又要以特色产业促进城镇化建设。因此要把城镇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与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合理布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建立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又建设特色鲜明的城镇;要以城镇为依托,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助推城镇化;要积极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城镇产业体
系,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城镇建设、提供就业、产业协同和服务民生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城镇化与经济服务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联动发展,提升城镇体系质量。
4、严格规划管理,节约利用土地。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原则,要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合理控制城镇规模和土地城镇化速度,协调好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发展关系,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严格控制大量占用土地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紧凑型”利用土地道路,不断改进土地利用和治理的方式,从粗放用地走向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平顶山走上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集约城镇化道路。
第二篇: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城镇化建设会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表现在:
一、带来当地劳动力和就业需求的变化;
二、第三产业需求的变化;
三、教育需求的变化等。
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商机主要有:
一、房地产行业;
二、建材工业;
三、钢铁行业;
四、道路交通建设;
五、餐饮服务业等。
6、新型城镇化带来的财富机遇
第一、传统周期性产业的黄金期已过,能够生存下来或者继续实现增长的企业需要在区域布局方面表现出特点,包括生产区域和销售区域的有机调整;
第二,就地城镇化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将带来中低端消费的增长,特别是中档品牌消费可能会表现出比高档品牌消费更强的生命力,同时这种城镇化对农业的基础地位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关于提升农业生产率的配套投入值得重点关注;
第三,大城市的信息化升级和服务业分工细化过程,智慧型城市、清洁型城市、服务型城市带来的产业增长都是有潜力的。城镇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的,发展宜居小城镇经济,打造成千上万个中国式的“欧洲小镇”,用城镇产业集群形成不同特色的城镇经济,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业实行机械化,将农民变成居民,于是新的消费群体形成,经济形成良性循环.新型城镇化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富机遇。
第三篇: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旅游业是前景广阔的 “朝阳产业”、“无烟工厂”,是为消费者提供行、游、住、食、购、娱综合性消费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行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具有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诸多优点。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平顶山市作为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自1993年开发石人山景区到现在,平顶山市旅游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平顶山市旅游业辉煌的发展成就
十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地位业已确立
1989年平顶山市旅游业开始起步。1999年,平顶山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提出“正确认识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0-2002年连续三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新的支柱产业”。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2004年市六次党代会提出“做大作强旅游业”。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发展目标已经确立。
(二)接待总量持续增长,创收能力不断提高
平顶山市旅游业起步较晚,2001年,全市接待游客178万人次,旅游收入69570万元,到2004年底全市全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比2001年增长12.4%,2004年旅游收入86269万元,比2001年增长24.0%。近几年,随着平顶山不断加大对旅游的投入,开发旅游资源,重点是对历史文化积淀的挖掘,自然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渐趋丰富多彩。对外开拓客源市场,旅游客源渐趋多元化。从而有效促进了平顶山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接待量逐年递增。据统计2008年全市全年接待游客达720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260.0%;2008年旅游收入310052万元,比2004年增长259.4%。
(三)旅游促销手段创新,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平顶山市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旅游促销手段。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网络,加强整体形象宣传,提高促销质量。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会展活动,如举办石人山亚洲摩托车挑战赛、一年一度的宝丰马街书会、今年5.1黄金周景区免门票等旅游节庆活动,来聚焦客源市场的目光,集中宣传展示平顶山丰富的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提升平顶山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吸引招徕海内外游客。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建立跨市、跨省、跨国的区域合作网络,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境内外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四)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
1993年以前,全市仅有1家二星级饭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随着平顶山市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来本市观光游览、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中外游客逐年递增,到2008年底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达720万人次。游客接待量的迅速扩大,带动了全市住宿业的快速发展。从住宿设施来看,既有消费层次较高的宾馆和酒店,又有消费较低的旅店和招待所,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全市现有旅游星级饭店31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25家,客房2696间(套)。在1993年以前,全市仅有三家国内旅行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市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规模持续壮大。目前我市既有跨地区和跨国经营的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集团,也有分散经营、方便顾客、灵活快捷、服务周到的小型旅行社和门市部。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市现有旅行社58家,其中,国际社分社5家,旅行社快速发展,旅行接待能力迅速扩张。从购物设施来看,商业网点发展较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商贸区。从餐饮设施来看,高中低档酒店餐馆和各具特色的风味餐馆遍布大街小巷。
(五)旅游业带动作用明显,已成为该市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旅游业发展带动了交通、商贸、文化、体育、通讯、信息、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截止2008年,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4356人,旅游车队2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4家;取得经营许可证的景区14家,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1家,AAA级景区6家;全市旅游业呈现出了突飞猛进的蓬勃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大拉动了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繁荣。尤其是春节、五一、十一、元旦等“黄金周”给旅游有关的行业提供了一个扩大内需增加商机的极好机会。从今年5.1黄金周来看,三天假日,全市34个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38万人次,同比增长310%;拉动相关产业实现社会经济效益7.02亿元,同比增长908%。尧山景区和佛泉寺景区均创出单日接待游客超过7万人次的记录,二郎山景区高峰期的游客达到5.96万人次,三苏园景区3天接待游客1.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
倍还多。经济、舒适、实惠的农家院显示出巨大的魅力,据统计,三天内全市农家院共接待游客31万人次,收入2790万元,平均入住率达到100%。同时,主要景区各大宾馆也出现了紧缺现象,其中旅游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达到76%,创饭店住宿率新高;鲁山县和舞钢市的饭店、宾馆、农家乐等旅游接待场所全部爆满,不少游客纷纷流向周边县(市)如舞阳县、宝丰县等地用餐、住宿。在各个景区附近的旅游商品和土特产销售点,门庭若市,游客竞相购买。
(六)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平顶山的知名度,促进了城市建设,提高了城市品位,带来了全市人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精神面貌的变化
通过强力实施旅游促销战略,特别是通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以及“双创”等活动,平顶山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全市的现代旅游服务功能、城市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来平顶山旅游观光的游客人数大幅度增长。通过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发展,全市人民不仅对自身旅游资源认识了,而且把旅游作为一个大产业积极踊跃参与开发建设。大大改善了平顶山市的城市环境和面貌,由此推动了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平顶山市旅游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本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科学解决是本市旅游业继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旅游管理体制不顺,工作效能不高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全市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对全市旅游开发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旅游开发工作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旅游开发工作涉及到的公路、交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没有形成合力,相互扯皮现象时有发生。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薄弱,对旅游开发工作的监控力度不够,旅游规划、景区项目建设等有关规定得不到有效落实。
(二)旅游业产业关联度不高
旅游业是一个大的产业集群,是一个地方实力的综合反映,旅游业的大发展离不开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协同发展。平顶山旅游业在带动食、住、行、购、游、娱相关产业时,突出表现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游客逗留时间短,使相关产业链条得不到延伸。每年“五一”和“十一”两个假期,本市旅游温度较高,游客爆满,但时过境迁,就会趋于冷淡,使相关产业不敢扩建。另外,旅游资源开发仍很单一,旅游产业要素不全,链条很短,有些旅游企业仅仅把眼睛盯在景点和门票上,收入环节很少,而没有其它相关的活动,缺乏激起游客的兴趣,导致游客逗留时间短,使餐饮住宿等行业得不到长足的发展。
(三)旅游商品开发缓慢
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购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选购一些当地的传统工艺品作为纪念,是一种旅游的乐趣。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生产旅游商品是赚取外汇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目前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销售旅游商品已成为旅游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平顶山市旅游纪念品主要还是局限在当地土特产品,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颖、美观、实用的旅游商品少,无法形成新的旅游增长点。游客在景区购物花费平均只有2元,只占整个旅游业总收入的10%左右,而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购物收入已占旅游经济总收入的30%~50%,因而进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研究,增强旅游观光的文化氛围,提高旅游业的创汇收入,是目前全市旅游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创新类产品和精品名牌少
总体上看,对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层次较低,产品单一,与巨大的资源赋存不相匹配。已经开发的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满足游客需要的初级层次上,基本仍停留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最基本、最原始的观光旅游阶段,“看得多,参与少”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性的突破,休闲娱乐、参与性产品、特种旅游产品和创新类旅游产品少,缺乏名牌和特色精品。一些新兴的旅游产品类型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如度假旅游、探险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都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发。平顶山市旅游主导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旅游精品不精,特色不够鲜明,趋同性和低水平建设时有发生,没有树立起良好的旅游整体形象。多年来,平顶山市一直提出以尧山为龙头,整合全市旅游资源,以此为基础带动旅游产品的开发,但是直到目前旅游线路组合程度依然很低,形成了个别传统景区支撑平顶山旅游的局面,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在产品开放上,突出问题是重山轻城,重自然景观,忽视文化景观和经济景观。即重视尧山,轻视平顶山市区景点和当地城镇的发展;没有把尧山景区和叶县县衙、汝州陶瓷等旅游资源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到本市旅游的人,很少在市区或者县城逗留,大部分甚至不进市区。主要的原因是,全市在发
展旅游业时,偏重于对景区景点的建设,没有意识的城市发展对游客的吸引力,没有将其作为旅游城市来建设打造。区域旅游不能成为旅游目的地,其对游客的吸引力将大为下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外出旅游,才可能停留较长的时间,停留时间长短是旅游业能否赚钱的一个前提。如果不增加游客在市区的停留时间,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无法实现。
三、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几个基本问题,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逐步解决,以推动全市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深化认识,理顺旅游管理体制
全市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切实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下大气力解决制约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管理体制痼疾。一是借鉴先进地市的做法,成立平顶山市旅游委员会,由旅游委员会行使对全市旅游业的全面领导和协调作用,把规划、土地、投资和融资、公安、旅游和商贸系统有机统一起来,把山与水、城市与乡村、自然与文化、旅游和经济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旅游交通、商贸购物、餐饮、住宿、旅游文化娱乐等各类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与规划指导等。二是推进景区(点)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景区(点)经营机制创新的核心是企业化,通过引进先进管理方式对景区(点)的管理体制、结构和方式进行改革,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使景区的经营管理与国际接轨。探索旅游资产管理与运营的有效机制,有利于政府职能部门更好地行使职能,有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三是设立市县两级旅游发展资金,旅游发展资金应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并且每年按一定的幅度增加,旅游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整体形象宣传、旅游市场促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旅游商品开发、旅游发展研究等。
(二)优化布局,打造旅游精品套餐
首先要优化布局,改变过去重自然景观轻社会景观、重山水轻经济的开发布局模式,走山水结合、城乡统一、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发展的旅游模型,把城区打造成全市旅游服务功能中心,提升城市形象和人气,充分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旅游业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更好地融为一体。应以规划为先导,制定旅游发展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规划对旅游发展的指导作用。实现旅游产品开发的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和上规模,上档次和上品味,对旅游精品要“精心规划、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建设、精心管理、精心服务”。其次要着眼全局,统筹协调。把旅游业的发展同城镇体系发展、新农村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功能,加快主要旅游线高等级公路和旅游专用公路建设,尽快形成联结各主要景区的高等级环状旅游公路网络,加强供电、供水、卫生、绿化、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娱乐等配套建设,改善接待条件,解决旅游者在行、住、游、娱、购等方面的不足,将该市建设成中原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三是要对全市的旅游形象进行精心设计和强力营销,应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告、服务咨询、网络促销、旅游节庆等方式进行形象宣传,大力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加快全市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增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实施旅游与经济的深度结合,形成旅游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所谓旅游与经济的深度结合,就是指在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时,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使两者双向贯通,互为促进。旅游业是一个大的产业集群,是一个地方实力的综合反映,发挥旅游业的综合性和关联作用,培育大的旅游产业体系,共同将旅游业做大做强。根据平顶山市的实际情况,实现旅游与经济的深度结合,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调整旅游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使旅游业从单纯追求自身的发展中跳出来,要彻底打破脱离经济,单纯发展旅游业的定式;其次,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媒介作用,推动经济特别是工业的发展。任何时候,旅游业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有较强的社会关联效应,其它要表现的是借助旅游优势和自身吸引力,促进城市开放,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及新观念,新思想,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学习先进地区“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发展思路。今后,全市还需在这方面进行更深度的开发,加大对这方面的投资力度,使旅游能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第四篇:201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外贸运行情况分析
201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外贸运行情况分析
2013年平顶山市外贸企业积极进取,克服经营上的种种困难,提升质量、提高效益、优化结构,全市对外贸易整体保持稳定增长。
2013年全市共计完成进出口总值47610万美元,同比增长17%。其中出口36513万美元,同比增长28.5%;进口11097万美元,同比下降9.6%。进出口增幅居全省第10位,出口增幅居全省第6位,出口增幅为近三年来最好位次,进口增幅居全省第12位。今年新增外贸企业18家。
一、2013年全市外贸运行主要特征
(一)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出口好于进口。从进度情况看,全市进出口全面完成省定目标,全年共完成省定目标46807万美元的101.7%。前三个月进出口增速整体偏低,其中1月同比增长3.1%,1-2月下降9.0%,1-3月增长0.1%;4-10月份累计增速保持在5.5%-9.1%之间;
11、12月增长较快,其中,1-11月增长11.9%,1-12月增长17%。全年进出口增速整体呈现前慢后快态势。
全年出口累计增速一直保持在18%以上,1月份高达63.3%;进口累计增速一直呈下降态势,下降幅度逐步减小,全年下降幅度控制在了10%以内。
(二)从进出口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小幅增长,加工贸易出口成倍增长。2013年,全市一般贸易出口24428万美元,同比增长10.3%,占出口总值的67%;加工贸易出口12072万美元,同比增长92.6%,占出口总值的33%,其中河南平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宏太鞋业有限公司加工贸易出口增幅分别高高131%、71%。
一般贸易进口持续下滑,加工贸易进口不断上升。2013年全市一般贸易进口9302万美元,同比下降18.2%,占进口总额的84%;加工贸易进口1418万美元,同比增长66%,占进口总额的13%。
(三)从进出口商品看,全市出口仍然以工业制品为主。钢铁出口下滑严重,纺织品、鞋靴出口增幅较大。2013年,全市工业制品出口35827万美元,同比增长28.6%,占出口总值的98%。钢材、纺织品、鞋靴、初级形状的塑料为全市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分别出口8315万美元、8272万美元、4512万美元和3075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66%。其中钢铁出口同比下降30.1%,纺织品出口增速高达210.5%,鞋靴类出口增长6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325万美元,同比增长1506%,占出口总值的9.1%。机电产品出口5663万美元,同比增长32%,占出口总值的16%。农副产品出口835万美元,同比上涨18.3%,占出口总值的2.3%。
进口商品中,机电产品进口占全市进口总值的近八成。2013年全市机电产品进口8413万美元,占全市进口总值的76.0%,同比下降5.4%。
(四)从进出口企业来看,国有企业出口下降明显,其他企业出口全面增长。2013年,全市国有企业出口10099万美元,同比下降19.8%;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418万美元,同比增长59%;其他企业出口20996万美元,同比增长69%。出口前三位的企业分别是: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平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宏太鞋业有限公司。其中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出口8113万美元,同比下降30.5%,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2.2%;河南平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出口6225万美元,同比增长133.8%,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7%;河南宏太鞋业有限公司出口4508万美元,同比增长68.9%,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2.3%。国有企业进口急剧下降,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大幅增长。2013年全市国有企业仅进口610万美元,同比下降74.2%;外商投资企业进口4694万美元,同比增长76.3%;其他企业进口5793万美元,同比下降20.2%。
(五)从进出口市场来看,出口亚洲市场强势回升,其他出口市场涨跌互现。2013年全市商品出口到100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和欧洲为主要出口市场。2013年对亚洲出口20866万美元,同比增长35%;对欧洲出口8085万美元,同比下降1%。出口额列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孟加拉国、比利时、美国、韩国和印度。
亚洲市场进口基本持平,欧洲市场进口持续下降。2013年全市从亚洲进口7297万美元,同比增长4.0%;从欧洲进口3360万美元,同比下降8.2%。进口额列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日本、德国和瑞士。
(六)8个县(市、区)目标完成情况超过全市平均进度。承担进出口任务的11个县(市、区)中,8个县(市、区)进出口总额完成情况超过全市平均进度,分别是:卫东区、湛河区、郏县、宝丰县,新华区、鲁山县、叶县、石龙区,其中卫东区提前半年超额完成进出口任务。进出口总额超千万美元的县(市、区)有6家,其中舞钢市16729万美元、卫东区9255万美元、鲁山县3956万美元、汝州市2589万美元、湛河区1189万美元、叶县1063万美元。
二、影响全市外贸进出口的主要因素
(一)全球经济正经历深刻调整,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进出口大户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出口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州国家,这些国家加工制造业受挫严重,2013年出口订单比去年减少50%,进口减少1500万美元,同比下降99.5%。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去年进口1200多万美元,今年进口几乎为零,同比下降99.3%。造成全市进口额下滑。
(二)国内综合成本上升,出口价格竞争力弱化。现在企业除了招工难,用工支出每年都有10%左右上涨以外,其他成本如土地、水、电、环保、原材料、物流和管理费用等都在刚性上涨。与此同时,由于充分的市场竞争,制成品出口卖价却很难提高,像前几年那样靠规模和低价去争取客户和订单已经越来越难。
(三)贸易摩擦制约市场开拓。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增多,贸易摩擦呈现发起国家多、涉案金额大、多种救济措施并用等特点,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扩张。
人民币升值较快,影响企业接单信心。2012年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升值不到1%。但2013年以来,由于主要发达国家实施超宽松货币供给和超低的利率政策,推动了人民币较快升值。人民币升值严重销蚀出口利润,一些企业即使有订单也不敢贸然承接。融资条件和其他一些管理趋紧,使企业雪上加霜。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几年来一直未能解决。一些金融机构进一步收紧流动资金贷款,有的银行干脆对受到贸易摩擦影响的出口企业只收不贷。一些管理机构从降低本部门风险考虑,提高了管理要求和难度。这些都加重了外贸企业的困难及负担。
三、进一步促进全市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工作督导,挖掘潜力。从加强督导入手,帮助企业分析目前进出口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协调解决在进出口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挖掘潜力。加强对各县(市、区)目标的考核,定期通报完成进度情况,以增强各县(市、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加大自营出口力度,壮大出口队伍。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委托出口企业转自营力度,帮助有条件的委托代理企业尽快实现自营出口,不断壮大自营出口企业队伍。重点帮助河南隆鑫机车有限公司、平顶山方怡豆业有限公司、平顶山亿盛有限公司、海宝集团有限公司、平顶山新型耐材有限公司等企业转为自营出口。
(三)加大新的外贸企业增长点的培育力度。把外贸工作同招商选资紧密的结合起来,要求县(市、区)着力引进出口型项目,将引进出口型项目做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好落实,增强出口发展后劲。同时加强出口品牌培育,除继续巩固舞钢、高压开关等品牌外,还要不断培育新的出口品牌。
(四)加强出口产业基地建设,增强出口潜力和后劲。充分发挥全市产业优势,着力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整、带动影响力强的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着重做好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光伏新材料、医疗器械等产品出口基地培育工作。重点推动以平高集团为依托的电气装备出口基地,以舞钢公司为依托的特种钢材出口基地,以鲁山奔宝皮具公司为依托的小五金出口基地,以圣光集团为依托的医疗器械出口基地,以郏县远航公司为依托的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加快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出口产业基地格局,创造条件申报省级出口基地。
(五)搭建服务平台,加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积极组织外贸企业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对外贸易洽谈会、博览会、展销会,开拓国际市场,帮助更多的企业参加春、秋两季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和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努力扩大对外贸易额。
(六)服务企业,提振信心,鼓励企业多创外汇。积极宣传落实好国家、省、市扶持鼓励政策,让企业用足用好应该享受的政策。切实帮助中小外贸企业解决融资、出口保险等问题。制定激励企业扩大外贸进出口的扶持政策、有效措施,用政策留住企业,鼓励企业进一步扩大外贸额度,多创外汇。
第五篇:2014年1月河南省平顶山市外贸进出口情况
2014年1月河南省平顶山市外贸进出口情况
2014年1月,平顶山市共计完成进出口总值6595万美元,同比增长91%。其中出口6066万美元,同比增长112.7%;进口528万美元,同比下降11.8%。进出口总额居全省第9位,出口总额居全省第7位,进出口增幅、出口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821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0%;机电产品出口1825万美元,同比增长718%,占出口总额的30%;农副产品出口96万美元,同比增长45.3%,占出口总额的1.6%。
加工贸易进出口均高速增长。从进出口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2558万美元,同比增长53.7%,占出口总额的42%;进口505万美元,同比下降13.9%,占进口总额的96%。加工贸易出口3509万美元,同比增长195.3%,占出口总额的58%;进口24万美元,同比增长85%,占进口总额的4%。
国有企业、其他企业是全市出口主力。从进出口企业来看,1月全市国有企业出口2271万美元,同比上升127.6%,占出口总额的37%;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77万美元,同比增长25%,占出口总额的11%;其他企业出口3119万美元,同比增长137.6%,占出口总额的51%。进出口前五位的企业是:平顶山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平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南宏太鞋业有限公司。
亚洲和欧洲为主要出口市场。从进出口市场来看,1月全市商品出口到63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和欧洲为主要出口市场。1月份,对亚洲出口2796万美元,同比增长58%。出口国家主要分布在台湾、韩国、孟加拉国,其中对台湾出口822万美元,同比增长777%,对韩国出口362万美元,同比增长57%;对孟加拉国出口297万美元,同比下降22%。对欧洲出口2007万美元,同比增长211%。主要出口国家是德国和比利时,其中对德国出口额为1546万美元,同比增长3629%;对比利时出口226万美元,同比下降51%。对北美洲出口855万美元,同比上升198%。主要出口国家是美国和加拿大,出口金额分别为549万美元和306万美元。对非洲出口154万美元,同比增长45.6%。对大洋洲出口48万美元,同比增长240%。对拉丁美洲出口207万美元,同比增长461%。出口额列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是德国、台湾、美国、韩国、孟加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