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县城乡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本文由免费范文网搜集提供
本文由免费范文网搜集提供 关于我县城乡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7月“四城同创”工作启动以来,我县城乡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江苏领先,江北第一”的总目标,以强化工作创新为动力,大力开展“四城同创”和宿迁市优美环境乡镇创建活动,全力抓好队伍建设,强力推进“棋盘式”管理和“三位一体,同勤联动”城市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职能配置科学、运行机制灵活、管理效能高效的城乡管理工作新格局。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市容环卫明显改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初,我县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9年度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先进县。其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广泛宣传发动,城管工作环境有了改善
三是塑造形象抓宣传。围绕“创建一流单位,打造一流团队,创造一流业绩,塑造一流品牌”的队伍建设目标,按照工作标准化、运行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沟通艺术化的工作要求,着力抓好执法队伍建设,切实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内和外顺的城管队伍,树立城管队伍的新形象。如城管局开展执法人员军训,进行理论业务培训,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强化廉政警示教育,加强考试考核等等,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城管队伍素质,全力打造一流城管队伍,以此来加强市民对城管队伍的感情,增强城管队伍的亲和力,赢得广大干群的理解和支持。
2、创新工作机制,城管工作体系得到健全
3、加大投入力度,城管工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4、严格规范管理,城管工作公信力明显提升
二、存在问题
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城市管理工作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待在以后工作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一是市民素质参差不齐,教育引导工作仍需深入。市民素质有待提高,个别人员素质较低,恶意破坏城市公共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占道经营、乱贴小广告屡禁不止;个别市民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还未真正树立起来,随地吐痰、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等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司空见惯;对待城管工作思想上对立,行动上对抗,理解城管、支持城管、参与城管的氛围尚未形成。与此同时,少数执法人员思想素质、知识水平、法律素养偏低,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执法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大城管”格局尚未形成,城管工作体制仍需完善。“大城管”工作目标虽然明确,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职责不清、相互扯皮,各敲各的锣、各唱各的调的现象依然存在。如少数单位对相关部门下发的整改通知不回复、不落实,甚至消极抵制。“大城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还不健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如有些单位有执法依据,却无执法队伍,有些单位有执法队伍,又无执法依据,相互协调又缺乏应有的沟通协调机制。
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到位,资金投入力度仍需加大。如机动车临时停车场所不足。城区中心仅有固定停车场1个,其他是设在非机动车道上的临时停车泊位。时代超市地下停车场还被改作为家俱店,货运车辆目前还处于“有市无场”状况。一些城区背街小巷、城中村、破产企业、城郊结合部的小区基础配套滞后,管理不规范,环境卫生成为社区管理的“老大难”。城市雨污管网改造滞后,每逢大雨、暴雨,城区积水现象严重。
四是长效管理机制未从根本上建立,城管工作力度仍需增强。单位“门前三包”和庭院卫生保洁责任制尚未完全落实到位,乱到垃圾、乱停乱放、乱贴乱画、占道经营等现象仍较普遍,卫生死角依然存在。如原师部门前东西道路上垃圾经常堵塞道路,无人及时清运。城市管理尚未走出“治理—反复—再治理—再反复”的怪圈,一些措施还不够硬、不得力,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三、几点建议
1、大力宣传,深入发动,进一步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浓厚氛围
城市管理是一项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维护城市秩序,共同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浓厚氛围。要加强宣传引导,扩大正面宣传教育,充分报道我县城管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引导群众自觉支持参与城市管理、维护城市环境。要发挥公众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城管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市民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形成“人人管理城市,人人呵护城市”的良好局面。要在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实现并保持“报上有文章、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网络有言论、手机有信息、城乡有广告,”努力实现城管宣传工作大力度、多形式、广覆盖,动员全县上下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城管。要按照《泗阳县2010年市民素质提升行动重点工程》(泗文明委【2010】2号)文件精神,着力进行市民、学生、机关干部文明素质提升行动,深入开展道德典型选树工程,文明素养提升工程,公共文明践行工程,文化环境优化工程,阳光少年培养工程和文明乡风培育工程,加快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真正把建设泗阳、美化泗阳变成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全力打造泗阳环境优美、文明开放的良好形象。
二、恪尽职守,加强管理,进一步履行“为城市管人民”的工作职责
城市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加强城市管理,落实城管措施是“城管人”的职责所在。城管工作重在管理,关健是落实。如果对违法违章行为视而不见,不管不闻那就是失职,就可能掩盖矛盾,积忧成患。因此,城管的第一要义,就是正确履行法律和人民赋予的城管执法职能,切实加强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依法维护最广大城市居民的合法权益,为创造一个美丽和谐、规范有序的人居环境,作出不懈的努力。要坚持“依法治城、依法管城”的原则,进一步划清权限,明确责任,分解任务,细化目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强化落实,不留管理和执法的空白点和交叉点。要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大城管”机制,增强工作合力。要深入贯彻落实检查考核评比办法,坚持检查考核常态化。对市容环卫责任主体进行按月检查,逐月考核,半年和全年评比,并向全县通报考核评比情况。对检查考核中暴露的问题进行跟踪督查,重点督查整改情况,切实做到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整改效果不达标不放过,通过一次次检查评比,一次次跟踪督查,一次次整改落实,来推进城市管理工作。
三、以人为本,文明执法,进一步树立“为人民管城市”的服务意识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也是和谐城管的核心要求。城市管理的执法主体是“人”,城市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加强城市管理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人”,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有一个美丽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每一位城管执法人员必须按照“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坚持以心换心,以理服人,实行“人性化”的管理,让相对人心悦诚服地自行整改,口服心服地接受处罚。
“文明执法”是城市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城管执法活动“和谐”与否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文明执法一是要严格依法办事,做到处罚有据;二是要言行举止端庄,有礼有节有度;三是要慎用强制措施,防止矛盾激化;四是要坚持公平正义,严守廉政纪律。
以人为本,文明执法就是要求城管执法人员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应人民的呼唤,适时转变理念、转变思路、转变作风、转变管理模式,把城市管理的工作力度与人民群众的呼声强度和管理对象的接受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融为一体,同频共振。
四、依法行政,规范管理,进一步践行“管好城市为人民”的宗旨信念
小题大做”,又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精神。在具体工作中,公平地处理好每一个案子,对每一位违规者一视同仁,摒弃个人的情绪,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执法既合法又合情、执法严格而又服务热情,保证行政执法权力的行使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第三要创新工作思路。要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要跳出凭老经验办事的旧的思维模式,树立大城管理念,加强对城市管理新空间、新领域、新方法的深层次探索,狠抓薄弱环节,攻重点、克难点,使城市管理工作真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视野上,从拘泥于城区向放眼全县的拓展;内容上,由单纯的“门前三包”、道路清扫管理向主体空间“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全方位管理拓展;执法方法上,从单一部门执法向多部门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拓展,执法手段从单一处罚向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拓展;时间上,由单纯的白天管理向全天候管理拓展;管理主体上,由少数专业队伍管理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管理拓展,从“拼体力”向“比智力”转变。第四要强化有效监督。
本文原地址(免费范文网):
第二篇:城乡客运市场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调研组先后到镇、镇,实地察看了城乡交通客运状况,听取了两个镇的汇报,与镇负责人以及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了座谈。并分别召开了县交通局、物价局、建设局、城管局、县公安交警大队分管负责人及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相关汇报,还召集了部分出租车司机座谈,收集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拥有道路客运班线40条,其中:县内班线10条,长途班线30条。现有道路客运班车419辆,其中:县内班车124辆,班线覆盖全县十个镇部分行政村;长途客运班车86辆。全县现有公交车30辆,公交营运线路6条,总长度达52公里。客运出租车171辆,村村通班车8辆。
近年来,县交通部门坚持把客运市场管理作为交通行业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不断强化举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极大地满足了群众需求,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是加强客运交通的宣传培训。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宣传,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术职业素质,促进了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二是加大对运输企业的行业指导、管理,不断规范客运线路班车、出租车的经营行为。县交通局专门成立了出租车管理办公室,派专人协助出租公司加强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
三是坚持不懈的查处无证经营出租业务车辆(俗称“黑车”)的非法经营活动,净化客运市场,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形成整治打击“黑车”常态化。
四是加大对群众投诉客运车辆违章、宰客等违规经营行为的查办力度,并逐步完善了举报投诉制度。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间客运交通状况较好,农村客运市场有待完善。县目前已开通至南京、、合肥、上海、北京等长途班线,除个别线路班车运营不太规范外,大部分运营正常,较为规范。07年,城开通城市公交车,08年新增投放出租车,方便了城市民的出行。但农村绝大多数线路均无班车,通达能力严重不足,盲点多,矛盾多,群众反映强烈。如人大代表呼吁的卜集至孙堡段问题,无过境客车,群众出行主要靠拖拉机、摩托车等,工人上班、农民种田、学生上学很不方便。
(二)农村中小学生乘车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农村教学布局的调整,一些离校较远的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乘车成为难题。接送学生的车辆大多为无证经营的中巴、面的,甚至机动三轮车,车况差且超载严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车祸,后果不堪设想。
(三)“黑车”非法营运现象较严重。“黑车”擅自从事客运,不缴税费,更无行为规范可言。大量“黑车”与出租车、公交车争抢客源,侵害了合法经营者的切身利益。由于“黑车”具有隐蔽性、流动性、反弹性等特点,特别是在农村目前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可以说“黑车”现象已成为客运市场管理中的“顽症”。
(四)城市公交管理有待加强。一是运力不足。随着城新区及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目前的线路班次已不能满足居民日常出行需要,班次不准现象时有发生,乘客对其信心不足。二是管理不到位。我县的公交公司规模小、管理水平不高,驾驶员待遇不高,服务意识较差。三是我县客运市场管理体制还有待探索。公交长、短途客运分属两个部门管理,公交线路由建设局规划,城乡客运班线由交通局审批,由于种种原因时常造成公交与县内客运之间发生矛盾冲突,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发展。
(五)城内其它客运杂乱无规。一是汽车租赁公司缺乏监管。近年来,全县汽车租赁公司发展迅猛,已达60多家,这些公司注册手续简单、门槛不高,前置把关无据,一些黑头车、报废车挂靠公司经营,管理混乱,严重冲击了城乡客运市场的正常运行,相关法律法规对这块的监管规定尚处于空白。二是出租车经营模式有待完善。目前我县只有宏运出租公司一家,经营主要以承包挂靠为主,驾驶员因经营模式的不同导致经济利益不同,产生不正当竞争,出现了拒载、不打表计价、乱要价等违规现象,引发多起集体上访事件,影响了社会稳定。三是电动车(马自达)、人力三轮车(都装了电瓶)上路没有严格控制,无牌的“上路”,报废的不“离路”,在街上“横冲直撞”,挤占出租车、公交车市场且安全得不到保障。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协调配合,促进客运市场的有序发展。县政府要进一步认识到抓好城乡客运市场的管理工作,是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构建平安、谐县的的重要举措,明确领导职责,加强组织与协调。各镇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加快镇级客运车站的规划、建设步伐,强化路线、站、牌建设,各类营运车辆各行其道,实现人进点、车进站,加速推进客运市场规范化经营进程。
(二)进一步加强对多种客运交通的管理。一要加强对出租车市场的调控。严把市场准入关,对经营者的营运资格严格审查。二要严厉打击“黑车”非法经营。县交通局及有关职能部门,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管理手段,堵疏结合,最大限度地打击“黑车”,维护出租车市场的稳定。三要加强对汽车租赁公司的管理,工商部门对其实施户籍化管理,建立健全基础台账,并做好变动更新工作,其他职能部门也要积极探索对此行业管理的有效方法手段。四是打击无证马自达、人力三轮车载客,制定上路载客条件并进行前置把关,形成多家职能部门联动管理机制。
(三)进一步加大对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力度。部分驾驶员经济利益至上,服务意识不强,群众意见较大。特别是城市公交经常不能正点运行,很多市民对其失去信心,既损害了公交公司的形象,更有损县形象。要加强驾驶员的培训学习,建立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提高整个客运市场的服务水平。
(四)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重点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落实民生工程。政府对公交公司的政策性补贴要及时发放到位,提高公交公司的发展信心,并与其服务质量挂钩,充分发挥公共交通补贴效益。
(五)切实解决农村中小学生乘车安全问题。各级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镇政府要主动牵头,交通、公安交警、物价等部门积极配合,对所辖区内的中小学校位置、学生上学的主要线路进行摸排,确定行车路线及票价,运用不同方式确定专人、专车进行按时接送,交通、公安交警部门要建立驾驶员车辆档案,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努力做好“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六)大力推进农村客运“村村通”工程。目前,全县已投放8辆车,在镇试点运行—螺百—功桥—南义的班车,群众反映很好。下一步要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式,提高农村客运通达广度深度。在乡村要通过总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方式,调整线网布局,建立客运班线公交一体化网络,在城区规划区范围内实现公交车对接,尽量避免线路的重叠盲区,促进客运市场的有序竞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
第三篇:关于户县城乡交通建设及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户县城乡交通建设及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户县政协调研组
交通是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基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的确定,我县城乡道路交通建设及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形势,加快交通事业发展,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为此,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对城乡道路交通管理及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 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成绩斐然。先后投资5.3亿元,改建、改造县乡油路387.7公里,修建通村水泥路490.8公里。至2010年底,公路总里程达到1717.8公里。其中:国道70.5公里,省道69公里,县道166.7公里,乡道393.5公里,村道1018.1公里。县乡主干道路基本油路化、行政村通村公路水泥化。形成了二级以上公路为主干,三、四级公路为支脉,产业公路布局合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农村公路网络。交通运输示范县创建工作以省厅免检的高标准完成,先后召开了全省、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全市通村客运工作推进会,户县经验、户县模式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户县农村公路建设成为全国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的一面旗臶。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农村公路等次较低。
农村公路(特别是村道公路)基础薄弱、总体等级较低、路况较差,绝大部分村道公路为准四级或等外级公路。
建议:紧抓机遇,提升农村公路等级。紧抓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草堂基地等重大机遇,按照“统筹规划,确保质量,整体推进,提高功能”的发展思路,加快公路网主骨架建设,提升农村公路等级,使农村公路等级达到二级或三级标准,优化公路网络,形成设施更加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经费紧张、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1、市级交通补助较低。多年来,二级公路市级交通建设补助维持在40万元/公里,随着建材和人力价格不断上涨,建设成本逐渐加大,造成公路建设里程越长,融资的压力和资金缺口就越大。
2、危桥、险桥改造资金不足。全县农村公路上共有大中小桥梁100座3140.95延米,多数建于上世纪60--80年代,许多桥梁设计标准低,承载力不够,桥涵坍塌、涵板断裂现象时有发生,与现有农村道路要求不相适应,成为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如禹余路南索桥梁板出现裂缝、草寺路太平河桥坍塌等。
3、农村公路养护费用偏低。我县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实行农村公路领养制度,每名领养人养护道路1.5公里,养路员要确保农村公路路面及公路两侧10米内的环境整洁,工作量大,而养路员月工资仅为330元,极低的工资收入极大地挫伤了养护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养护工队伍不稳定。同时50%以上的通村公路里程均小于500米,执行每公里每年1000元的现行养护经费标准较低,村与村之间协同养护问题也日益突出。
建议:多渠道融资、破解资金瓶颈。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公路发展的“瓶颈”,有效破解资金难题,是做好管理养护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一是抢抓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强与省市交通部门的联系,积极申报一批国家政策资金支持的农村公路大项目,用足用活上级政策,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二是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向省市争取补助、县级财政列出专项资金补助一部分(将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列入财政预算,保证每年有500万到1000万元的建设资金)、乡(镇)、村自筹解决一部分(也可采取投工、投劳解决)、鼓励社会、个人积极捐资赞助一部分。三是破解征地拆迁难题,降低公路建设成本,参照外地在拆迁过程中引入第三方(评估公司)对群众资产评估赔偿,乡镇按照资产评估报告做拆迁工作,职能部门制订可行操作办法,做好拆迁建设工作。
(三)农村公路治超和安保工作力量薄弱。
1、治超管理人力和设备不足。随着省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大型运输车辆数量急剧上升,主干道路治超压力加大,超载车辆大量驶入农村公路,目前现有的治超人员和治超检测设备已达不到农村公路治超工作需要。
2、农村公路排水设施、安保设施不足。大部分的乡道和村道缺乏排水措施和安全警示标志。特别是个别急弯、危险路段缺少相应的安全标志和警告标志,给安全行车,群众出行造成不便,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3、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差。车辆司乘人员随意停车、违章掉头、超载超速行驶、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等现象普遍存在,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4、乡道、村道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面临着新问题。随着高速公路查禁超载车辆力度的加大,超载车辆大量驶入一些新改造和新修的乡(镇)、村公路,造成路面损坏严重,而对超载车辆,镇村又无权制止。按照省公路条例有关规定:“乡道的路政管理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乡道的养护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同时《公路法》对县道、乡道的管理养护责任主体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对村道未有明确规定,同时村道大都负债修建,缺少养护资金,导致村道失养情况严重。建议:细化管理养护措施,提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服务水平。一是创新村道管理养护机制。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成立专业养护队伍,配备养护工具和车辆,全面推行村道集中养护,提升养护管理水平。二是加大治超工作力度。实行路面源头治超联勤联动机制,积极构建全方位的农村公路治超网络。加大资金投入,购臵治超装备,强化治超工作措施,遏制车辆超载现象。同时加大过境路段整治力度,加强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管理和非公路标牌管理,开展对非公路标牌的清理整顿,实施乡村城镇“退市还路”工作,确保公路安全畅通。三是完善农村公路排水设施和安保设施。尽快完善农村公路的排水设施和安保设施,特别要加强对弯道、桥梁、学校、村庄、路口、陡坡、路堤等重要路段交通标志、标线的设臵。指导乡镇、村组完成村道的交通标志、标线设臵,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四是保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投入。建立完善以县职能部门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以县级财政投入为主的养护资金渠道,县政府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经费和县交通部门从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人员经费,确保国务院规定的县道每年每公里10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6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标准的养护经费及时到位,足额拨付,保障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五是加强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教育。加强交通宣传教育,大力开展交通宣传工作,在农村公交招呼站刷交通标语、利用电视、广播等方式向农民群众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二部分 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理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以规划为龙头,以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为重点,以六纵六横城市骨架路网及“四路一立交”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拉大城市骨架,提高城市承载力。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1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万人,共有道路50余条,道路总长度46.84公里,拥有8个城市广场,二座下穿式立交桥(渼陂路立交已建成、吕公路立交在建),人均道路面积8平方米。有公共交通车辆232台,其中县际101辆、农村客运46辆、公交85辆,日发班次932班。另有出租客运企业两户,拥有双燃料出租汽车250辆。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规划方面:
1、中心城市与副中心城市快速干道规划建设缺位。随着关天经济区、西咸新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草堂基地等若干经济圈和城市群的建设,经济圈之间及其内部各个城市之间的交通往来将日益频繁,中心城市与副中心城市之间将相互支撑、互促发展、共同繁荣,而目前我县主城区与西安及各经济圈之间没有城市快速干道连接,户县和中心城市不能形成快速、高效连接。
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缺乏超前意识。由于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与防患意识不超前,导致部分路段反复开挖,群众称之为“拉链路”。同时城区部分路段如兆丰路、政法路等还存在断头路和瓶颈路。
建议:一是尽快规划建设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各个经济圈之间的城市快速干道,以低成本建设副中心城市交通通道,保证人流、物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快速进出中心城市区域。二是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要有超前意识。一方面有关部门对现有城市道路上的桥梁、水系、绿化、美化、标志、管线等配套设施尽快完善;另一方面对新修建和改建的道路,要超前确定道路标准,如即将改建的大庞路是以农村公路还是城市道路标准建设要明确,要提前规划好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并在建设过程中争取一步到位。
(二)建设方面:
1、静态交通建设不到位。一是停车场严重不足。截至2011年6月底,户县汽车保有量近5.8万辆,只有机动车停车场4处,停车泊位230个。二是停车场规划建设滞后。直到现在我县在大型建设项目、住宅小区、公益性场所等规划设计时,没有机动车配建泊位指标或者配建停车指标低,造成城区停车难。三是现行停车管理机制不合理,表现为政出多门、事权交叉、缺乏集中统一的管理机构。目前城区停车工作涉及交通、建设、市容、交警等职能部门和小区开发商、物业及停车场建设单位等,管理部门多,但执行乏力,收效甚微。四是车辆乱停放现象严重。主城区的主线以及支路上,机动车在人行道及主干道上随意停放,导致公共交通秩序混乱。如烟草专卖局门前,华城国际(原二药厂)门前、水务局东侧等处,机动车大量占用人行道;永丰市场门前、户县饭店门前等处,机动车将慢车道全部阻塞;文庙广场、古槐广场等休闲广场,也成为机动车停放处等等。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已成为导致静态交通混乱的主要因素。
2、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建设资金历史欠账较多。除城市中心几条主干道路外,大多数道路的机非隔离、机动车道分行仅用交通标线区分,安全系数不高。部分交叉路口未设信号灯,或信号灯不完善,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城市建设资金负担重,财政资金紧张,项目征地、拆迁费用也不能及时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建设。
3、公共交通建设缓慢。城区公交班次间隔时间过长、公交站点不足、人流高峰期班次频率不高、夜间营运时间短、城市公交发展与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建设不同步,不能形成高效畅通的公交体系。
建议:一是全面加强静态交通建设。短期内提高现有各类停车场的利用率,在老城区增设临时停车泊位,明确划定路边停车位,在不影响动态交通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路边停车供给,明确界定路内停车、限时停车和禁止停车区域;在停车设施配建不足的居住区周边支、次路上可划出夜间停车泊位,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来满足昼夜不同的静态停车需求;老居民小区可新建、改建停车设施,利用公共空间、闲臵土地开辟停车设施,增加泊位供给;开放机关单位停车场;参照兄弟区县经验将机动车停车工作交由交警和某一个执法部门进行管理的工作模式,将城区机动车停车工作交由交警和城市综合执法局进行统一管理。从长远角度考虑,树立“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边停车为补充”的发展思路,编制户县城区停车场专项规划和城区建筑物停车场(停车位)配建标准,规定所有新建建筑物都必须按照标准建设停车位,由规划部门在规划设计要求和审批上进行控制,停车场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鼓励社会投资建设停车设施或立体车库,小规模、多布点、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加快城市内部路网建设,打通瓶颈路、断头路,并对各类车辆进行科学合理分流,缓减城市交通压力。同时在副中心城市建设初期,在城市东南西北预留空地,规划建设大型停车场,用城市公交将停车场和城市中心交通连接起来,提前消除拥堵隐患。二是进一步加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对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状况进行全面摸底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建设有关规定,及时予以拆改、更新和增设相关设施。三是进一步加大跑项争资力度。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从政策上、补助资金上给予倾斜和支持;将交通运输发展投资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四是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倡导健康环保出行方式,缓解交通拥堵和资源、环境压力。树立公交优先发展理念,制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加大公交化改造步伐,优化调整适当延长公交线路和夜间营运时间,增加和改造公交停靠港湾,缩短公交班次间隔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乘车需要。
(三)管理方面:
1、交通与相关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机制不够健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客货运输、道路交通管理等职能分属建设、公安、交通、市容等不同政府部门,相互之间协调不够,各类规划较难衔接。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规划、投资、建设立项、运营管理等方面,交通主管部门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存在诸多的职权交叉,彼此权责不清;运输管理不协调。如交通部门承担的客运班线管理职能,与公安交警等部门承担的交通秩序管理职能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客运效率的提升。
2、执法主体不明确,管理部门职能交叉。行政执法是行政工作人员在执法,而我县的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分别在运政、路政、交管、出租汽车管理所等四个执法部门,四个行政执法部门全部是事业单位,执法人员无一例外是事业编制,交通行政执法成事业执法。加之行政执法主体不明确,导致执法部门之间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且执法力度时松时紧,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机动车管理部门多,管理经验不足,力度不大,行业机制不健全,缺乏一个较为系统、规范、完善的综合管理机制,导致部门“交叉管理”。如机动三轮车、电动三轮车,处于时管时不管的现状。
3、管理人力和经费不足。户县交警大队现有交通民警70人。根据公安部、省交警总队《交警队正规化建设标准》规定,每个执勤中队应配备8—10名民警,但目前我县每个中队只能达到3名交警,全县交警中队警力缺口达到42人。尽管该队近年来不断调整思路,创新管理模式,但由于受警力不足的局限,而未能彻底改变交通管理局面,形成执法单位经费严重不足,因此不得不看重财政返还的罚没收入,导致执法重罚款轻纠违、重收费轻管理,执法目的发生偏离。
4、公共交通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客运车辆和出租车行业存在司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客运车辆车容车貌不清洁、车内环境脏乱差。少数出租车在营运过程中严重违反交通规则,随意调头、拼座,严重影响城市文明形象。
5、城市交通教育管理水平不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车辆司乘人员随意停车、违章掉头、强行超车、超载超速行驶、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等情况普遍存在,骑自行车穿越红灯、与机动车辆争道,行人不走人行道、穿越马路等现象也随处可见,这些问题已成为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此外,部分市民交通意识差,个别干部、职工不仅不带头遵守交通规则,而且经常性地出现违章行为,给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建议:一是着力配合上级部门构建铁、水、公、空、管等大交通部门管理体制机制,协调县内各管理部门组成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和效益。二是提高公交行业管理质量,对司乘人员资质严格把关,加强岗前、岗中培训,实行规范化服务。三是加强交通管理队伍建设。按照相关规定增加交通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尤其是要增加县交警大队的警力,为维护城市交通秩序提供人力保障。四是实行综合治理,优化县城交通环境。交通、交警等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改革交通管理方法和勤务模式,加强对重点复杂路段交通的疏导、整治,严格纠正和处罚各类违章行为;加强交通高峰期重点路口的交通疏导,特别是对大什字、铁道口、画展路学校门口、人民路汽车站门口等易堵路段,确保高峰期交通安全通畅有序;进一步明确建设、公安、交通、工商、市容等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定期召开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和交通治理工作研讨会,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城区路面达到通行环境良好之目的。五是进一步加大城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让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全民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抓好对机动车驾驶人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驾驶人依法行车、安全行车、文明行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车、事进行曝光,开展全民交通安全劝诫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遵守交通法规,积极参与交通文明建设的良好风尚。
第四篇: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摘要:xxxx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更需要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为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战略新兴产业等提供资金支持。作为地方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联系城乡居民的金融纽带,农村信用社要紧跟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变革和创新步伐,确保始终保持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不动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信用社 对策研究
当前,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进程中,我国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村信用社在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也将面临新的问题、机遇、挑战,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城乡一体化对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城乡一体化给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xxxx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健全机制体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动。农村土地改革逐步推行,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新型城镇化正加速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以及非农业发展对金融资金的有效需求急剧增大,农村居民对金融的有效需求也大幅度增加,除了存款、汇兑、结算、银行卡等传统银行服务外,消费信贷、理财、电子银行等新兴金融服务也逐渐走入寻常农民家庭,为农信社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城乡一体化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
农村整体的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城镇和农村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需要综合性、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需要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更丰富、更完善的金融产品;促进农业增收,解决农业贷款难问题,需要更便捷、更有效的服务方式。因此,农信社必须在信贷管理制度、集约化经营、金融产品等方面展开创新,加快经营转型步伐。否则,就很难满足农村金融发展的需求,很难适应现代金融竞争的形式。
二、城乡一体化下农村信用社发展对策研究
城乡一体化发展,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农信社与“三农”同根同源、互相促进,要从战略定位、金融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实施变革与创新,增强助推城乡一体化的综合金融能力。农村金融业务普遍存在效益较低等问题,农信社提供农村金融服务往往面临更大的商业化经营压力。在农村金融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现实情况下,对农信社给予适度的政策支持,是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增加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强化政策扶持,能够让农信社有动力、能安心地去从事“三农”服务。所以,切实提升农信社服务城乡一体化的综合能力是基础,建立和完善农信社服务城乡一体化的长效机制是保障。
(一)切实提升农信社服务城乡一体化的综合能力
1、找准并坚持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关键在于找准市场战略定位。从农信社长期的实践看,坚持“三农”战略定位不仅符合自身发展规律,体现政治担当,履行社会责任,更可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找到路径。农信社应发挥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投身城乡一体化大潮,努力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城乡金融服务差距大的难题。
2、扩展城乡普惠金融服务新渠道。
继续发挥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探索新的服务内容和形式,致力于为农民提供储蓄、汇兑、代理、便民取款等基础金融服务,延伸城乡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从主要依靠物理网点转变为物理网点于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银行等新型渠道并重转变,最大限度地打通金融服务渠道。以开放的姿态致力于同业合作,侧重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特别是注重把小银行的灵活性和地缘优势与大银行的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财、保险、债券、外汇、资金等市场上展开全面战略合作,为农村地区提供丰富的农村金融产品。
3、实施多元化、差异化信贷支持策略。
针对城区、城郊、城镇“三城”客户群体,认真分析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和金融需求的差异化特征,实行分层对接、分类管理,落实“双层经营”战略,既满足小额信贷的需求,又支持较大项目的发展。从体制、机制、产品和服务模式等多个层面入手,开发出符合农村实际、有效服务县域经济的金融产品,完善涉农贷款产品体系。加快形成一个由各业务条线、分支机构、政府、企业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的机制,让信息更灵敏、反应更果断、服务更到位,做到一旦有项目,就尽快落地。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共同体等一系列有特色的信贷产品,做到应贷尽贷,大力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
4、创新涉农贷款风险管理机制。
针对涉农金融服务“风险高、成本大”的特点,制定专门的涉农业务风险管理措施,出台单独的准入、担保、拔备和核销等规定,合理设定“三农”业务风险容忍度,强化涉农业务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涉农业务的制度、流程,增强制度、流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定一整套适合涉农业务需求的信贷制度。以信贷管理系统等科技手段为支撑,加强对涉农贷款用途、资金流向、客户生产状况的了解和掌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搭建服务平台,落实反担保措施,借助政府的力量降低涉农业务信用风险,确保涉农业务可持续发展。
5、进一步深化农信社体制机制改革。
按现代银行的管理理念,以股份制作为方向,扎实推进农信社改制农商银行。引导农信社进一步强化法人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健康的董事会、有效的监事会以及负责任的经营层,切实形成科学的权利制衡、利益激励和责任约束机制。建立区别于城市的金融产品研发、客户营销、服务渠道、风险管理、考评体系,以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小微企业贷款服务中心,培育本乡本土的金融服务队伍,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完善涉农服务组织体系。同时借助省联社“小银行+大平台”的完整的体系,提升农信社的综合竞争力。
(二)、建立和完善农信社服务城乡一体化的长效机制
1、继续实施财政税收扶持政策。
对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实行长期的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政策,以降低支农金融服务成本。对农村金融机构接受、处置抵债资产给予免征税费,降低不良贷款处置成本。全面落实县域涉农贷款的增量奖励政策,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的杠杆作用,激励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
2、帮助化解历史不良贷款包袱。
因计划经济体制向行政管理、乡镇企业欠款、农业灾害等造成的不良贷款,具有社会性、综合性、复杂性,以现有扶持政策化解这些历史包袱远远不够。建议人民银行以专项票据形式对2007年末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给予以置换;建议国家在化解乡村两级债务中,重点解决拖欠农村金融机构的债务问题,把乡村两级拖欠不良贷款纳入政府预算,逐年予以偿还。
3、取消存款开户歧视性政策。
尽快消除有关机构对农信社等禁止开立社保、医保、公积金等存款账户的歧视性政策,使其与国有商业银行享有同等待遇。全面下放农村资金存款的管理权,允许财政、社保、住房、教育及国家其它基金在农村金融机构开户存款,鼓励地方有关涉农单位、企业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户,以增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支农实力。
4、健全合理的风险分散机制
建议考虑加快推进农业保险进程,并由财政出资设立涉农风险补偿金,同时,建立涉农信贷担保机制,对农村信用社进行风险补偿和风险分散,解决涉农信贷服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问题。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切实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加大“三农”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不断完善农村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三农”领域。
5、实施差异化监管准入要求。
建议考虑农信社的业务规模、所在区域及支农贡献等综合因素,动态调整制定存款准备金率标准,不搞“一刀切”,以增加农信社支持“三农”的资金供给规模。建议考虑农信社历史包袱较重及承担支农的社会责任,造成经营成本较高的实际情况,在存款保费制度设计上,制定适当低于城市金融机构的费率,以使农村信用社金融机构有更多的实力用于支农。建议对主要监管指标达标、内控管理机制健全、资产质量较高且发展潜力较大的农村金融机构,适当放宽业务准入要求,如对银行卡等技术成熟、普遍运用的金融业务,允许农信社全面开办。
6、营造良好的城乡信用环境。
建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监督和完善征信建设体系,使自然人和企业的财务信息、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其他财务信息更加完善,便于金融机构准确掌握客户生产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以打击逃废债和深化诚信宣传教育为重点,以金融信用环境治理为着力点,进一步拓展信用环境建设范围,促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第五篇: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义协(2011)03号
关于我市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
情况的调研报告
最近,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察看了集中居住区建设进展情况,听取了两区的工作汇报,并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市政协主要领导在听取汇报和座谈后,对两区的城乡一体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针对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要求。
一、我市涉农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现状
我市于2003年初提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思路,2005年被列入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县市。2009年3月正式启动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涉及新区、东区两个涉农办事处20个涉农社区。涵盖了我市112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涉及人口约4586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以上。目前,20个涉农社区,已开工建设居民集中居住区的有18个,其他2个社区的建设也已开始规划,即将开工。全市已开工建设住宅楼125栋(其中新区65栋,东区48栋,物
1业中心4栋,金宛小区8栋。建成营业房2万平米,菜市场1个,2500平米),建成107栋,正在建设18栋,总建筑面积44.75万平米。可安置居民3592余户,16540人。开工的全部工程建成后,可安排社区居民近1/2。
目前有6个集中居住区已经建成,水电齐全,基本具备入住条件,已有760户入住居住区。年底可达入住条件的97栋,可入住3592户。预计十月底入住1860户。多数配套工程都在建设中,发展态势良好。
工作中,办事处的同志和社区党组织密切配合,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积极协调处理建设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严把工程质量关,制定了严格的工程资金使用办法、安全施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工作措施,摸索出了一套较完整工作方法,为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的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省、三门峡市有关领导先后多次来我市实地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比、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阶段性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水、电,暖、气的接入投资巨大,办事处和社区难以自行负担。已建成的集中居住区有的甚至连水都不通,不具备基本入住条件。这不仅有悖集中居住区集中供电、供暖、供气的初衷,也挫伤了群众参与和支持集中居住区建设的积极性。
(二)搬迁后土地置换难度大。农民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不愿意搬迁,给拆迁以及土地置换带来一定的难度。一是舍不得祖宗留下的房产、地产,不愿意放弃;二是搬走后,离土地较远,耕作不方便,又没有其他经济收入,三是耕作所用农机具、牲畜和农产品的保管和存放问题无房解决。
(三)规费手续繁琐办理难度大。税费减免政策落实不到位,职能部门对自建自用的涉农集中居住区,按照商品楼开发收取各项税费,如现行收取的人防费、墙改费、土地开垦费、建筑营业税、销售不动产税等,多属于对涉农集中居住区和商品房未加区分的税费项目,如果不能按规定减免,将直接增加建筑工程的成本。
(四)私搭乱建严重拆迁难度大。部分居民钻拆迁补偿的空子,以最大限度争取住房补偿款为目的,采取偷建、抢建等办法,新建、改建各类违章建筑。加之,由于区位不同,具体的补偿标准也不一样,部分群众的意见很大,消极对抗拆迁,甚至恶意阻挠拆迁工作。拆迁是现今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果处置不当,矛盾激化,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财政部门完善、细化《义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政府投入。适当提高政府补贴标准,由土地部门会同两个涉农办事处制订出详细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拆迁补偿办法》,完善土地流转、置换、出让等制度,积极构建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宣传,引导群众转变
观念,合理有序的引导涉农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
(二)制定切实可行拆迁方案。市城乡一体化办公室根据农民搬迁和拆迁过程中,暴露出来不利于顺利实现农民搬迁和土地置换的有关问题,制定出有实施步骤、有解决办法、让老百姓满意的拆迁方案。一要让农民感到拆迁后,老祖宗留下的祖屋、祖地不会损失什么,且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二要让农民感到拆迁后,生活有着落、有经济来源;三要让农民感到拆迁后,农业生产所用农机、工具、牲畜、以及农产品的保管存放无后顾之忧。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涉农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我市的城市建设,坚持把涉农居民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全市城市整体规划中,同部署、同落实。建立由市政府城乡一体化办公室牵头,城建、水利、电力、通讯、人防等部门参加的推进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针对集中居住区的水电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专项研究部署。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督促和检查,做到适时督查,同步推进。
(四)落实规费减免政策。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制定落实《义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细则,明确职能部门各自所承担的责任,认真贯彻落实针对涉农居民集中居住区的各项规费减免政策,政府专门下发文件,各职能部门努力做到该减免的费用要坚决减免,该办理的证照要尽快办理,该兑现的政策要坚决兑现。
(五)打击私搭乱建行为。排查私搭乱建建筑,核实实有建筑面积,进行登记备案造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依法有计划、有步骤的拆迁。由土地部门牵头,公安、城建和两个涉农办事处组成专门机构,认真进行核查。采取惩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办法,坚决制止新的违章建筑的出现,做到发现一例、制止一例。严厉打击突击建筑、恶意建筑等以获取拆迁补偿款为目的的建筑行为。
总之,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是城乡一体化的物质载体,事关涉农居民能否享受到城市生活的各种便利,能否增加入住居民的幸福指数,是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全市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做好这项工作,让人民群众真正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以上报告所提五条建议中,涉及到的城乡一体化办公室、财政局、建设局、土地局、水利局、电业局、公安局、新区办事处、东区办事处,请在十一月十日前给予书面答复。
政协义马市委员会
二o一一年七月三十日
主题词:市政协集中居住调研报告
政协义马市委员会2011年10月20 日印发
(共印3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