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杨店新跨越
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杨店新跨越
袁 文 霞
杨店乡位于汶上县东北部,距县城25华里,北倚大汶河与东平县隔河相望。全乡总面积52.6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4.5万亩耕地,3.3万人。乡境东部为丘陵山地,已建成大樱桃、核桃等特色林果基地,南部有探明储量3亿吨的张保庄铁矿。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强化措施,使全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去年以来,先后获得“全国敬老模范村居”、“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卫生示范乡镇”、“省级绿化先进乡镇”、“省一级敬老院”、“济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宁市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年在汶上县科学发展观评比中名列前茅。
一、创新理念,理清思路。
在赴成都、重庆等地参观学习的基础上,杨店乡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具有生态、休闲特色的工矿服务型乡镇。按照上级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文件精神,结合杨店实际,乡党委、政府创新理念,理清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即围绕一条主线,加快三项建设,打造生态、富裕、文明、和谐新杨店。“一条主线”,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三项建设”,加快以小城镇为龙头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四大产业为支撑的项目建设,加快以六个中心社区为框架的新型民居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小城镇开发向纵深发展,提 1
高小城镇的集聚能力和承载能力,使小城镇居住人口达到全乡总人口的1/3以上。在项目建设方面,突出抓好四大园区,实施乡驻地项目集聚区扩区增容,形成项目创业园;力促张保庄铁矿尽快开工建设,形成铁矿工业园;加快东部山区及渔林场开发建设,形成集林果采摘、特色餐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扩大王楼、于村、泗汶三大片区有机蔬菜基地规模,形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在新民居建设方面,加大农村社区建设和“空心村”改造力度,逐步实现农村居民向驻地小城镇和中心社区集中,向二、三产业转移,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
二、搞好规划,严格标准。
杨店乡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把小城镇开发带动、产业项目建设拉动、新农村社区化建设驱动作为三大工作重点。在具体工作中,坚持规划先行,先后制订了《杨店乡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驻地小城镇建设规划》、《农民新型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规划》、《合村并点和空心村改造建设规划》、《项目区控制性规划》等规划方案。聘请省规划设计院对全乡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确定了“一乡三园六社区”的发展布局。“一乡”,即乡驻地,通过完善“六大功能区”,即新村居住区、工业项目区、商贸市场区、娱乐休闲区、文教卫生区、行政办公区,开发改造建设成为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园”,即乡驻地项目创业园、东部山区生态旅游观光园、南部张保庄铁矿工业园;“六社区”,即把现有25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通过3—5年的努力,逐步合并为六个中心社区。通过科学规划,推进农民居住区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平房向楼房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促进人口向驻地小城镇集中,产业项目向园
区集中。
在工业园区、小城镇开发、合村并点、社区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设计、施工精品意识,坚持“一高一大”,即聘请高规格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引进大公司进行施工建设。目前已实施的几个规划和社区建设全部由省、市级资质的公司承担。在标准质量的把握上,坚持做到“四个统一”、“四个必须”。“四个统一”,即分区段统一建筑式样,统一硬化、绿化、美化,统一铺设下水道,统一制作广告牌;“四个必须”,即必须有县级以上设计的施工图纸,必须由乡建办定点放线,必须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施工,必须限定工期。以上措施,有效保证了建设的标准质量。
三、试点推动,堵疏并举。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杨店乡走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路子,确定了社区化建设、空心村改造、产业项目集聚、土地流转四个方面的试点,每个试点成立了一套专门的工作班子。通过对镇中村、“空心村”的试点改造,实现了村庄的合并、人口的集聚,节约土地约3000余亩。庙口、泗汶、王楼三个社区服务中心的投入使用,充分发挥了其引导集聚效应。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主要确定了迁村入镇型、合村并点型、整村迁建型、服务辐射型四种类型的试点。王村滨湖社区作为迁村入镇型,一期拆迁260户,主体基本完成,年内实现回迁,二期工程将郗村、于村、韦村整村迁建并入滨湖社区,建成万人大社区。泗汶社区作为合村并点型,涵盖5个行政村8000余人,目前,已投资700余万元,完成了社区办公楼、生活超市、农资超市、诊所、社区广场等服务设施建设,已建成3幢居民楼,新开工建设7幢居民
楼。杨店、庙口社区为服务辐射型,庙口仿古民俗商贸街已完成拆迁360户,正在建设中。新建八处农民文化广场、九处农家书屋、十处文化大院,在路村建成了全市第一个秸秆生物气化项目示范村和汶上县秸秆压块采暖项目示范村,全乡25个村全部达到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标准。重点实施了小城镇纵深开发,启动了杨店市场商贸城建设,联华超市杨店分店已正式营业。乡驻地南段建设了千米迎宾大道及仿古民俗商贸街,突出农耕文化、土特餐饮、民俗风情三大特色,叫响“游在杨店、吃在杨店、乐在杨店”,可实现与汶上县宝相寺景区湿地公园、滨河大道的对接,打造县城东北部生态观光旅游新线路。招商引资工作中,坚持“抓大不放小”,力促过亿元的大项目入驻县经济开发区,中、小项目落户杨店乡项目集聚区,在驻地创业园区已有12个项目落地,吸纳农民工近2000人,解决了农民就地工人化的问题。
为确保城乡一体化按规划推进,该乡坚持堵疏并举。“堵”,就是要求严格控制审批不合规划的农民建房,确需住房的,统筹考虑进入中心村居民小区。“疏”,就是分类确定试点推进规划的实施,确定了驻地小城镇商业门面开发、农村新型住宅小区、“空心村”改造、驻地市场商贸城和仿古民俗商贸街拆迁改造等不同试点。目前,杨店滨湖社区被确定为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年内可获得每亩5—7万元的建设用地指标置换补偿资金;泗汶、杨店、王楼3个社区已被列入市级新型社区百点示范工程。在具体工作中,走一体化布局、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借鉴“宅基地换楼房,承包地换保障”的做法,政府引导,开发商投资,农民群众受益。按这个路子走下去,通过5年的努力,逐步实现用地集约化、居住集中化、农村城镇化的目标。
四、完善机制,强化落实。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杨店乡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大力实施领导问责制度,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列为对村级、部门考核的重点内容,加大考核分值,对城乡一体化作出突出贡献的支部书记和机关干部,政治上得荣誉,经济上得奖励,先后为表现突出的3名村支部书记办理了养老保险,并评选出了十名机关劳动模范,从乡财政列出专项扶持奖励资金。
实行专线工作法,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组成八条工作专线,抽调精干力量,对重点项目进行责任分解,实行指挥部工作制、专线工作法、限时工作法、现场调度法,以高标准、快节奏、高效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适时开展集中会战攻坚行动,提炼杨店干部精气神,着力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杨店乡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乡党委、政府将抢抓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机遇,高点规划定位,精心谋划布局,争创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乡镇,站在杨店新起点,实现发展新跨越。
(本文作者系汶上县杨店乡党委书记)
第二篇: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
加快小城镇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
摘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存在诸多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石埠镇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整体现状,并从宏观角度挖掘石埠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应对策略,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城乡一体化
发展小城镇,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城镇化道路,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城乡商品流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社会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民奔小康的—项战略措施。
一、石埠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小城镇的概念
广义的小城镇包括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建设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是多层次、多等级构成的概念[1]。而本文所采用的是狭义的概念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二)石埠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1、石埠镇基本概况
石埠镇地处新建县县城的西南方向,距省会南昌约20公里,全
镇版图面积93.53平方公里。共辖石埠、华山、竹园、乌城、新潘、霞源等12个行政村和1个镇办林场,共111个村民小组,6142户,30768人,拥有耕地33427亩(其中水田28776亩,旱地4650亩),山林3.01万亩,水面0.427万亩,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油菜、瓜果蔬菜等。2013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5432.4万元全年新增服务业重点企业户数1户;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062万元,增长18.3%;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0元,增长14.1%。
2、石埠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石埠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引导、有序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规划引路,科学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
在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石埠镇始终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始终牢牢把握城乡统筹发展这一主线,将加快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合理规划,强化政策扶持,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与村镇建设的良性互动。制定了“一规、一整、一扩、一提”的“四个一”工程,即充分考虑石埠未来发展的潜力,高标准的搞好集镇总体规划,做到五十年不落后。确立了“一核心、两片区、三轴线”发展战略(即以集镇建设为核心、以乡
镇创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规划片、以320国道、昌铜高速公路、杭南长铁路为发展轴线),把石埠建设成为昌西大门的“工业强镇、经济重镇、产业特镇、旅游名镇”的工作目标。(2)城乡统筹,有序推进小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在实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始终做到认真落实规划,突出各阶段工作重点,分步有序地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
一是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严格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整体推进、重点实破”的原则,以“三清三改”为工作重点,健全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收运体系,完善了村庄保洁员绩效考核制度。二是城乡一体化路网建设。实施各村公路和过境320国道连接线建设,完善村级公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建设通 公路网,基本形成了以村级公路为主框架,集镇至各行政村的“半小时”交通圈。
三是城乡一体化电网。石埠镇目前已经实行城乡电网同网同价。目前已建变电所多个,电力网络设施较为完善。(3)重建设强管理,城镇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建设与管理并重,始终是石埠镇推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原则。石埠镇建立了城市管理体制,成立了城镇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负责城镇的长效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石埠镇成立规范建房领导小组,由党政领导负责,成立城管中队,落实人员责任,与各村签订了规范建房责任状,依法规范农民建房报批手续,使石埠镇农民建房秩序做到“合理规划、有序报批、依法建设”,有效遏制了以往“乱
搭乱建、抢搭抢建”等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今年石埠镇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章建筑,同时按照县里安排于2013年8月份重新恢复村民建房审批,全县规范农民建房工作石埠镇成绩位于前列,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小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石埠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规模小,缺乏支撑产业
石埠镇现有行政村12个,从人口来看,集镇人口达1万人;从建成面积看,块状不一,大小各异。而集贸市场占总数的70%以上,主要为周围农村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等为职能,二、三产业相欠发达,致使城镇缺乏支撑产业,进入城镇的农民就业和生计难以保障,制约城镇化发展。
(二)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石埠镇大部分村财力薄弱,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大部分村缺乏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紧张,资金投入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三)规划滞后,建设管理经验不足
在石埠镇城镇建设规划中,不少规划是粗线条的规划,缺乏个性和特色;城镇规划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较多,城镇综合开发率低,出现规划趋同性;城镇管理力度不够,大部分城镇缺少现代文明气息,甚至存在“脏、乱、差”现象。
(四)城镇发展存在“人才短缺”和“劳动力剩余”的矛盾
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管理人才,城镇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专
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推广需要农技人才,但是由于农村城镇的生活条件,信息交流、交通、通讯、娱乐和再教育条件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具有高学历和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城镇就业,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就出现了城镇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与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之间的矛盾。
三、应对策略
综合上面提到的我国目前小城镇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去处理:
(一)深化认识,努力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城镇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城镇是经济文化的载体,城镇化过程就是聚集生产要素、繁荣和发展二、三产业的过程。随着人口增长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人均耕地面积还在逐年下降,近年来石埠镇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而人均耕地有限、农产品商品率低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使农村出现了“小空间,大人口”的经济格局。大部分农村人口迫切要求摆脱日益狭窄的生产空间,到城镇寻求发展。目前,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是劳务输出,但长远之计还是就地安置转移,因而,加快城镇化建设是迎接我市农村人口空间和产业转移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城镇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大力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二)搞好规划,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规划是城镇化的指导蓝图,规划决定城镇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抓好城镇区域规划,要明确各城镇的功能定位,处理好与周边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突出各自的特色。要把各个城镇的特色充分挖掘出来,一村一品的经济结构是石埠镇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尽可能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集镇的风貌定位,根据文化含量,保持与历史一脉相承的地方文化,确立城镇的建设风格。结合石埠镇实际,要围绕“两个规划片”以及320国道、昌铜高速公路、杭南长铁路“三条发展轴线”,加快重点城镇建设步伐。
(三)完善政策,着力营造城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遇到了较多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要大胆探索与城镇化配套的改革措施。一是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重点是消灭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差别,统一城乡居民身份,让农村人口与城镇居民拥有同等发展机会,让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工作和创业不受身份限制。二是调整劳动就业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管理措施和办法。让农民进城就业、就医、上学等方面不受限制和歧视,与城镇居民共享社会福利事业带来的实惠。三是改革现行行政服务模式。注重加强对农民进城投资兴业的培训和指导,并为农民进城投资兴业提供方便、快捷、和高效的行政许可服务。四是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经济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坚持以经营的理念建设城镇,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充分吸纳民间资金参与集镇建设,不断拉大集镇框架,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入镇务工经商,通过从事非农产业减少农民从而致富农
民。
(四)坚持“五个结合”,做大做强城镇支撑产业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互促互动,一、二、三产业相融。既要以城镇化强力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又要以特色产业支撑和促进城镇化建设,坚决防止城镇“空心化”。一是把城镇化同工业化结合起来。要加速工业的发展,要立足资源优势,把发展工业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合理布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建立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又建设特色鲜明的城镇。二是把城镇化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要以城镇为依托,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促进城镇建设和发展。三是把城镇化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在不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带着积累的资金、技术和项目回乡创业,丰富家乡经济产业,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四是把城镇化同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发展乡镇企业,要加快现有乡镇企业的改革步伐,掀起二次创业高潮,激发乡镇企业活力。五是把城镇化同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要积极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兴办城镇各类市场,通过繁荣城镇,达到辐射农村、活跃农村、带动农村的目的。
(五)严格管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依法严格管理城镇,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环保。城镇的任何建设,都会对城镇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而且使生态环境随着城镇建设越来
越好,同时,要实施城镇“四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整治城市“六害”(污水、垃圾、废气、噪声、粉尘、医疗垃圾),创建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城镇创业环境。其次要切实保护耕地。由于我市人均耕地较少,所以,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要通过挖掘土地潜力,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参考文献
[1].朱启臻、叶齐茂,小城镇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P1。[2].加快城
镇
化
建
设的做
法
与
思
考,http://wenku.baidu.com/view/759eaa0402020740be1e9bc7.html 2014-04-18。[3].蒋楠楠,论
中
国
之
小
城
镇
建
设,http://wenku.baidu.com/view/bf20c8eaf8c75fbfc77db244.html 2014-04-18。
第三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
中国的城市经营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不仅需要战略,更需要策略;不仅需要理念,更需要手段。
政府作为城市经营的运作主体,该如何牵住城市化这个“牛鼻子”,制定出科学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从而实现城市和区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一、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型城镇的科学内涵和特点
建设新型城镇,推进城乡一体,首先必须搞清楚其科学内涵,深入研究其基本特点和运行规律。这是确保新型城镇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要把新型城镇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型城镇的科学内涵和特点。
(一)关于新型城镇的科学内涵。
概括为四句话,即“三次产业复合、三化协调推进、三大功能共生、城乡发展一体”。具体说,就是现代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复合发展;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宜居功能有机统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推进;城市和农村一体发展。可见,新型城镇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性和复合型区域。新型城镇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复合”,主要是体现在产业复合和功能的复合;一个是“综合”,它涵盖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部要求,体现了经
济与社会、发展与生态、城市与乡村、新区内与新区外、开放和内需等五个方面的统筹。这就是说,我们要建设的新型城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建设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开发区,更不是一个新的行政区划,它在空间上涵盖城市、农村和生态用地,但规划面积不等于城市建设区面积,既不是大面积圈地,更不是大规模造城。同时,新型城镇也不同于专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体现了单一性,产业集聚区体现了产业的集群性和链接性,新型城镇体现了综合性和复合型;但三者又存在一个梯次发展的递进关系,专业园区达到一定规模,具备了产业集聚构成要素,可以上升为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区达到了新型城镇的基本条件,可以上升为新型城镇。
(二)关于新型城镇的功能定位。新区功能定位是新型城镇制定发展战略、谋划新型城镇空间布局、编制新型城镇发展规划的基本前提和导向,在新区的发展中起着龙头性和战略性作用。我们对新型城镇的定位,从总体上讲可以称为“五区一中心”,即现代产业集聚区、现代复合型功能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先行区、环境优美宜居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和区域服务中心。当然,根据各地情况的不同,每个新区的功能定位也可以因地制宜、有一定的差别,发展的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
(三)关于建设新型城镇的目的。总的来讲是探索实现科学发展的途径,具体讲主要是解决五个问题:一是解决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问题,探索如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二是解决经济结构优化问题,探索如何使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怎样优化,质量效益怎样提高等;三是解决城乡统筹发展问题,探索如何实现城市科学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市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怎样加快推进等;四是解决以人为本问题,探索如何更好地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怎样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等;五是解决增长极问题,探索如何把新区培育成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总之,我们要深刻理解新型城镇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新型城镇的功能定位和目的,确保新型城镇始终沿着健康快速的轨道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应有的功用。
二、抓住关键,努力开创新型城镇建设新局面
新型城镇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现在的工作只是刚刚起步,今后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分清轻重缓急,科学、有序、有力地予以推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千城一面、面子工程等局面,或是一届领导班子一个城市规划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原来的规划对战略、产业、空间的研究不系统,规划未能充分反映出政府的战略意图和发展构思。另外,资金不落实、产业不落实等现象也屡见不鲜,使得规划不具备真正的实操性或者,所以,城市战略规划至关重要。城市发展战略规
划,是根据自然的秉赋、产业的优势、资源要素的整合、城市人口的聚集、区位的优势、差异性和后发优势等,充分研究和确定战略定位,进行正确的产业选择,并以金融进行引导,再体现在空间蓝图以及空间功能布局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也具有很好的执行稳定性,将成为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加快各项规划编制工作。“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就是统筹思想。新型城镇建设规划是龙头、是蓝图。有一套科学性、系统性的规划,是保证新型城镇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规划编制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把握好四个原则。具体讲:一要体现“三规合一”,确保新区规划与城市体系规划和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精准对接,使新区建设始终置于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二要体现组团化发展,使各组团相互衔接、功能互补,跳出“摊大饼”、扩张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同时组团划分要为将来的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留下空间;三要体现城市建设的复合型、紧凑型、节约集约、生态环保等先进理念;四要体现城市特色,包括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和规划功能特色等,坚决避免规划的“流水线”生产,搞成千城一面。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六个关系。具体讲:一要处理好新区规划与老区的关系,既要依托老区,又要优化老区,形成新区、老区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格局;二要处理好新区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体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尽量多用废地,避免占用优质良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三要处理好新区规划和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提倡城市集
群发展、组团发展、向心发展,形成各个组团分工合作、相互依托的关系;四要处理好新区规划与重要产业布局的关系,促进产城融合互动发展,把新区建设和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起来;五要处理好新区空间布局与城市功能定位的关系,新区的各项发展、建设都要体现创新、体现率先;六要处理好新区规划与现代交通体系建设的关系,城市发展要以交通条件为基础,交通要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规划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变更,确保权威性和严肃性。也正是基于规划的严肃性,规划的编制一定要慎重,涉及控制性、永久性、基础性的问题决不能出错。
(二)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城镇的功能越完善,其承载产业和吸纳人口的能力就越强,竞争力就越强。所以,规划确定之后,就要加快新型城镇各项设施建设,使其载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理念,率先完成新型城镇内道路、供排水和污水管网、供电、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整个新区建设的全面铺开创造条件。特别要高度重视地下设施建设,做到考虑周全、一次到位,避免丢三落四,地面建好之后再反复挖沟。二是加快生产性服务设施建设。以新型城镇内的产业集聚区为重点,统筹规划布局现代物流、金融担保、职业培训、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信息网络、环保监测、工业房地产等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三是加快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要在新型城镇内产业集聚区的外围,同步规划建设住房、学校、医院、商业网点、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新型城镇对产业和人口的吸引力、承载力,实现产城互动。四是拓宽融资渠道。新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单靠财政肯定不行,所以要加紧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筹措机制。这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近期,去重庆学习考察,他们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组建了八大建设性投资集团,现已成为重庆市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等领域的重要投融资平台。
(三)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无论是新型城镇还是产业集聚区,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都是产业,区内产业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中心新型城镇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没有产业作为支撑,其他功能就难以很好地发挥,新型城镇和产业集聚区也就难以形成增长极。因此,要在加快新型城镇现有产业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把招商引资作为新区建设的重头戏来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一要高水平策划招商概念,把新型城镇这个载体规划好、打造好、包装好、宣传好、运用好,充分发挥其“筑巢引凤”的载体功能。二要围绕新型城镇确定的主导产业,尽快引进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促进配套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三要抓好那些能完善薄弱环节、提升实力、地位和形象的项目,比如在现代物流、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等领域,大力引进其技术、品牌、销售网络等,藉此作为弥补不足或“走出去”的跳板。有条件的新区,要注重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经济效应。
第四篇: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
关于城乡卫生一体化实施意见制定
情况的汇报
阜宁县卫生局
2010年11月26日
全县加速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结束后,我局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引导系统内干部职工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以会议精神为指引,认真研究卫生工作现状,仔细查找分析问题,结合新医改工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城乡卫生一体化各项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1、及时传达学习。先后召开了局务会、各单位负责人会议,认真传达和学习全县加速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将有关文件转发给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文件,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各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认真落实一体化工作各项要求,促进我县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2、成立组织机构。建立城乡卫生一体化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由周春华局长牵头、局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由一名副局长兼任主任,具体负责全县城乡卫生一体化有关工作的组织、协调、规划和实施,着力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惠及城乡广大居民。
3、分解落实任务。按照加快推进城乡“六个一体化”发展的统一部署,认真调查深入调研,按照推进均衡配置卫生资源、深化惠民医疗措施、创新特色卫生服务、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4项主要任务的要求,制订了卫生系统《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目标任务分解表》,明确具体任务、完 1
成时间和分管领导、责任科室与具体责任人。
4、组织制定规划。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六个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我局结合工作实际,从七月份开始,组织专门力量,认真学习、调研新医改、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工作,并在县新农村建设指挥部的精心指导下,几易其稿,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送审稿)。整个《实施意见》分为3个主要部分,即: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的主要任务、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的保障措施。在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中明确了“以城带乡、共同发展,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纵向整合、优化结构,整体推进、综合配套”的基本原则,提出了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5年阶段性工作目标,以最终实现“十五分钟看得到病、最低成本看得了病、就近医疗看得好病、预防为主防得住病”的发展目标;在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的主要任务中重点提出了均衡配置卫生资源、着力消除“看病难”,深化惠民医疗措施、大力破解“看病贵”,创新特色卫生服务、切实保障“看好病”等工作;在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的保障措施上,采取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管理体制、多元投入保障、加快队伍建设、强化行风建设、加强督查考核等五项措施。
5、明确推进措施。在均衡配置卫生资源方面,将采取:统筹优化卫生布局、巩固完善服务网络、健全应急救治体系、建立卫生信息平台、探索纵向合作机制、建立捆绑帮扶机制等六项措施;在深化惠民利民医疗方面,将采取:推进医疗保障全覆盖、探索惠民利民新模式、构建医疗救助信息平台等三项主要措施;在创新特色卫生服务方面,将采取:发挥
名特专科优势、不断深化特色服务、畅通抢救绿色通道等三项措施;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方面,将采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全面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等三项主要措施。
6、建立考评制度。局党委明确在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把实施城乡卫生一体化列入重点工作目标,作为各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结合新医改工作,认真制定城乡卫生一体化目标考核体系,完善项目考核评估,建立县、镇、村三级考核评价机制。对各单位实施跟踪调研、督查和评估,及时了解和掌握城乡卫生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适时进行优化调整。明确局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各单位城乡卫生一体化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将考核结果与单位绩效工资挂钩,充分发挥考核表彰在激励率先、科学推动、统筹发展、促进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五篇: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于对余庆、三圣两地新农村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考察报告
县委、县政府: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由县农办牵头,建设局等部门8位同志组成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考察组,于2010年9月2日至5日分别对遵义市余庆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及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9月2日出发,下午对余庆县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工作在余庆县农办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安排下,分别对县城郊的龙溪镇、红军村新农村社区示范点、千秋榜新农村示范点和白泥镇的满溪村“黔北民居”示范点、赵家沟新村示范点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考察。9月3日由余庆至成都,4日对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进行考察,9月5日由成都返回独山。
(一)在余庆考察过程中,考察组一面听取该县新农办领导的情况介绍,一面深入创建点实地观摩与两个乡镇领导进行交流了解创建点的作法、取得的成效及经验并亲身感受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建设给农村经济、社会带来的新变化。在参观学习的基础上,还与余庆县农办的领导进行了专题座谈,深入了解余庆县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载体、建设示范及村庄整治推动
扎实有效。从干部的话语听出了县委、县政府的信心,从群众安居乐业的景像感受到群众通过创建活动真正得到了实惠,从新村的建设看到了余庆县的农村景象在突变,农民的居住环境在突变,农村经济发展在加快,农民在向小康方向阔步前进。同时,深感我县的差距。
(二)在三圣乡考察过程中,通过参观创建成果展示厅、观看情况简介光碟、查阅创建资料、实地观摩感受、听工作人员介绍等方式仔细了解三圣乡依托成都市以文化润色农业,以景观改造农村,以经营保障农民,以市场托举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旅游成功打造“五朵金花”,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三圣花乡”坐落于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的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街道办事处,总面积达15000亩,涉及五个村(红砂村、幸福村、驸马村、万福村、江家堰村),全乡人口总数达3.2万人,是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城乡统筹配套的试验区。目前,三圣乡已是一个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在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三圣乡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紧紧把握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抓住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这个核心,着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综合配套改革。坚持“三改”促“五化”。即:明晰
一是县财政支持优惠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四在农家”专项资金400万元,以物化形式投入扶持农民。二是每年拿100万元贴息贷款优惠政策。凡创建点上建房农民均享受政府贴息优惠,属新建住房户享受政府贴息两年2万元贷款,属原地改造住房户享受政府贴息一年1万元贷款;三是建房补助政策。2007年县委、县政府规定,凡按统一提供的黔北民居图纸集中15户、10户、5户以上建住房的农户,经验收合格,每户可享受5000元、4000元、3000元补助。四是房屋设计优惠政策。县建设部门针对农村实际,结合沼气改造、畜牧饲养等因素,设计6套房屋设计图交由乡镇无偿提供给农民建房使用。五是房屋宅基地审批优惠政策。在创建点上的建房农户,相关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减化手续或免除相关审批费用,尽可能给农户提供方便。同时,提供“社会赞助”和“群众自助”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群众在创建中作为投入主体,直接投入资金和投工投劳。形成“领导、部门、乡镇、村和群众“四位一体”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二)三圣模式:
一是以“三改”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明晰农村产权,改革过去农村产权不清晰的状况。实施区域范围集体土地按照自然村界进行现状实测,将其所有权登记到11个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将农用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到农户;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到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记载到组(注明各组台账面积)。通过确权、登记、颁证
经济组织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把分散经营转为规模经营,把土地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和利用,从而实现经济组织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在此基础上,2004年,政府因势利导,根据区域传统农民种花习俗,明确打造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三圣花乡”目标,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统一规划,大力发展新型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充分挖掘梅、菊、荷等花文化内涵,将全乡资源开发与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紧密结合,把全乡五个村分别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文化旅游观光区,发展了各具特色的“五朵金花”:幸福梅林、东篱菊园、江家菜地、花香农居、荷塘月色等五个分景区。“五朵金花”特色各异,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不同,营造出的文化氛围也有区别,但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产、供、销一体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购物、美食、消费一条龙。三圣乡鼓励多元投入,广泛引资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标准和经营水平,旅游业快速发展。目前,锦江区可整理臵换出集体建设用地指标3264亩,可集中使用、规模经营的农用地近1.7万亩。农用地租金每亩由1000元提升至3000元。
2、健全完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走集体化集约化道路。一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对原有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化改造,成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进行土地的整理、土地流转经营、新型社区建设建设等。二是加大财政扶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同时将规划区域内各经济主体产生税收的区级
进村庄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科学制定乡村及城郊建设发展规划,并与整个县城建设总体规划、资源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在充分考虑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度开发,有序发展。
启示二,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加强对各部门资金、项目的统筹。注重资金项目的集中捆绑使用政策体系,形成联动管理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政策、资金、技术、业务培训等方面,特别是税费优惠上给予统筹扶持,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监管,防止无序发展。
启示三:坚持多元投入和市场运作。借鉴成都锦江区三圣乡成功经验,积极吸引多元投资,鼓励集体、企业、社会资本、农户、个人一起上,国有、民营资本和外资多元投资乡村建设和发展旅游。提高乡村旅游经营市场化程度,提升经营品质,推进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地方政府应减少审批程序,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乡村发展旅游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助,蓄水养鱼,扶持健康发展。
启示四:依托新农村建设,突出地方特色和打造旅游亮点。农家小院随处可见,农家饭菜各地都有,我县农居、农家饭菜特色不明。如何营造特色,打造亮点,是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新农村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借鉴三圣经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观光型农业,以具有观光价值的果园、茶园、花园、菜园、荷塘及畜禽渔养殖场等为载体,培育发展具有观光、采摘品尝、参观考
察等功能的乡村旅游。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型农家乐,依托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以自主参与作为主要特色,培育集种养、观赏、住宿、餐饮等服务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重点扶持利用农家庭院、民俗风情和农家生活,开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农家乐主题活动。
启示五:政府需要有强有力推进手段。如土地审批、建房审批等需要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确保工作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