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区教育结构布局的调研报告
巴川镇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川的教育举足轻重。它既是铜梁教育的窗口,也是全县教育的主导;它既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也是牵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办好巴川教育,应当是我县教育重要工作之一。为此,今年 3 月教体文卫专委会就巴川城区教育结构布局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走访学校,实地察看,查考数据,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形成了此报告。
一、巴川城区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㈠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致使学校超负荷运转。自 1992 年成立第一个城建指挥部,巴川城区已由3平方公里发展至9平方公里,人口从 3 万增长到 5 万。各类学校学生数从 5468 人增加到 10776 人(不含师范)。然而,学校数没有增加,学生数却增加了一倍,全凭挖掘学校潜力和超负荷来承受的。目前城区小学班均已达 69.1 人,初中班 73.4 人,普高 69.4 人。按国家规定标准,城区小学班额 40-45 人,初中 45 人(一类),高中 50 人,足见严重超额。据教师反映,由于超员,教室缺氧,特别是复天,室内高温不下,浊气难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无法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无法保证教师教学和管理的质量。㈡教学设施不达标,有碍素质教育的推进。根据重庆市普九验收细则,抽出几个数据分析就可见一斑。县、镇学校占地面积:小学生均 16平方米,初中 24平方米;运动场地:小学生均 2平方米,初中生均 2.5平方米;实验室 24 个班以上五间。而实际情况是:实验一小学生占地才 9.6平方米,运动场才 1.8平方米,实验室差 5 间以上。巴川中学生均占地才 11.9平方米,运动场有 3.6平方,实验室差4间以上。其它方面,其它学校也仍然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人数增加所致。㈢巴川城区将长期面临入学难的问题。从静态数据分析。一是在校生人数严重超额,小学 60 个班,有学生 4198 人,超额 1498 人,足够另开33个班;巴川中学 30 个班,有学生 2237 人,超额 887 人,足够另开 20 个班;铜中、铜郭中学 54 个班,有学生 3770 人,超额 1070人,足够另开 21 个班。二是全市科学兴渝战略规划要求,10年内初中升入高中的比例应达到 80% 以上。我县连续 12 年初中毕业生数均处于高峰期,年均高达 11000 余人,而我县现有各类高中阶段入学数是 3000 余人,按 10 年增长到 80% 入高中计,将达到 8800 人,净增 5800 人,年均将递增 580 人,足够开办 12 个班。从动态数据分析。一是小学目前各年入学基数比较,年递增 25%,增加数显然是中途转入。二是按城市发展预测,每年增加 4000 人入城,按 20%为就学人员计,即有 800 人,可开16个班,由此推算,5年就将增加 80 个班,10 年即 160 个班。综上两方面数据,即使只考虑扩大高中招生和城区人口增加两个因素,巴川城区现有学校无论如何也容纳不下的。学生入学难已是当务之急。涉及千家万户,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二、几点建议。㈠尽快建好一所小学,规划一所小学。目前,巴川镇已选定校址,建一所 36 班规模的小学,其中东郭中学转入 12 个班,实际净增 24 个班。可以解决 3-5 年新增入学数,3-5 年以后,又将面临小学入学难问题。因此,现在还需要及时规划一所 36 个班规模的小学。保持与城市同步发展,不能因其它建设而打乱规划。㈡两年内增设一个初中部,五年内建好一所高起点的高完中。巴川城郊的三所初中,主要承担原四郭的初中教育,可适量吸纳城区学生。城区初中入学问题,建议在新建的学校投一个初中部,来暂缓解巴川中学的压力。这也是符合国家“打破各类学校彼此隔绝”精神的。一个地区的高层教育宜设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高中学校集中于巴川城区为宜。鉴于目前高中的发展势态,只宜逐步恢复 2-3 所原单设中学高中部,不宜全面开花。主要缓解铜梁中学、铜郭中学的压力,起暂时过渡的作用。建议在五年内建成一所高起点的高完中,校址宜定在个私园区,并及早作好前期规划。加上铜中、铜郭中学,10年内高中达到 120 个班规模。㈢抓好多渠道,多层次办学1、目前巴川城区 24 个幼儿园点,只有一所公办园。这是一个好势头,应于鼓励和扶持。近年社会力量办的中等职业学校,虽然实力单薄,但大浪淘沙,必有生机,应给予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和指导。2、现有的公办各类学校,可以有选择的推行股份制,或租赁
第二篇:关于**区教育结构布局的调研报告
巴川镇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川的教育举足轻重。它既是铜梁教育的窗口,也是全县教育的主导;它既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也是牵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办好巴川教育,应当是我县教育重要工作之一。为此,今年 3 月教体文卫专委会就巴川城区教育结构布局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走访学校,实地察看,查考数据,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形成了此报告。
一、巴川城区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㈠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致使学校超负荷运转。自 1992 年成立第一个城建指挥部,巴川城区已由3平方公里发展至9平方公里,人口从 3 万增长到 5 万。各类学校学生数从 5468 人增加到 10776 人(不含师范)。然而,学校数没有增加,学生数却增加了一倍,全凭挖掘学校潜力和超负荷来承受的。目前城区小学班均已达 69.1 人,初中班 73.4 人,普高 69.4 人。按国家规定标准,城区小学班额 40-45 人,初中 45 人(一类),高中 50 人,足见严重超额。据教师反映,由于超员,教室缺氧,特别是复天,室内高温不下,浊气难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无法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无法保证教师教学和管理的质量。㈡教学设施不达标,有碍素质教育的推进。根据重庆市普九验收细则,抽出几个数据分析就可见一斑。县、镇学校占地面积:小学生均 16平方米,初中 24平方米;运动场地:小学生均 2平方米,初中生均 2.5平方米;实验室 24 个班以上五间。而实际情况是:实验一小学生占地才 9.6平方米,运动场才 1.8平方米,实验室差 5 间以上。巴川中学生均占地才 11.9平方米,运动场有 3.6平方,实验室差4间以上。其它方面,其它学校也仍然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人数增加所致。㈢巴川城区将长期面临入学难的问题。从静态数据分析。一是在校生人数严重超额,小学 60 个班,有学生 4198 人,超额 1498 人,足够另开33个班;巴川中学 30 个班,有学生 2237 人,超额 887 人,足够另开 20 个班;铜中、铜郭中学 54 个班,有学生 3770 人,超额 1070人,足够另开 21 个班。二是全市科学兴渝战略规划要求,10年内初中升入高中的比例应达到 80% 以上。我县连续 12 年初中毕业生数均处于高峰期,年均高达 11000 余人,而我县现有各类高中阶段入学数是 3000 余人,按 10 年增长到 80% 入高中计,将达到 8800 人,净增 5800 人,年均将递增 580 人,足够开办 12 个班。从动态数据分析。一是小学目前各年入学基数比较,年递增 25%,增加数显然是中途转入。二是按城市发展预测,每年增加 4000 人入城,按 20%为就学人员计,即有 800 人,可开16个班,由此推算,5年就将增加 80 个班,10 年即 160 个班。综上两方面数据,即使只考虑扩大高中招生和城区人口增加两个因素,巴川城区现有学校无论如何也容纳不下的。学生入学难已是当务之急。涉及千家万户,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二、几点建议。㈠尽快建好一所小学,规划一所小学。目前,巴川镇已选定校址,建一所 36 班规模的小学,其中东郭中学转入 12 个班,实际净增 24 个班。可以解决 3-5 年新增入学数,3-5 年以后,又将面临小学入学难问题。因此,现在还需要及时规划一所 36 个班规模的小学。保持与城市同步发展,不能因其它建设而打乱规划。㈡两年内增设一个初中部,五年内建好一所高起点的高完中。巴川城郊的三所初中,主要承担原四郭的初中教育,可适量吸纳城区学生。城区初中入学问题,建议在新建的学校投一个初中部,来暂缓解巴川中学的压力。这也是符合国家“打破各类学校彼此隔绝”精神的。一个地区的高层教育宜设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高中学校集中于巴川城区为宜。鉴于目前高中的发展势态,只宜逐步恢复 2-3 所原单设中学高中部,不宜全面开花。主要缓解铜梁中学、铜郭中学的压力,起暂时过渡的作用。建议在五年内建成一所高起点的高完中,校址宜定在个私园区,并及早作好前期规划。加上铜中、铜郭中学,10年内高中达到 120 个班规模。㈢抓好多渠道,多层次办学1、目前巴川城区 24 个幼儿园点,只有一所公办园。这是一个好势头,应于鼓励和扶持。近年社会力量办的中等职业学校,虽然实力单薄,但大浪淘沙,必有生机,应给予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和指导。2、现有的公办各类学校,可以有选择的推行股份制,或租赁,或出售。可以置换部分资金出来投入新的发展。3、新建的党校,可以办成一所综合型学校。既办成人教育,也办普通教育、职业教育。㈣集各方之财,办教育为人民。小平同志曾强调“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应对小平同志和江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要论述要有深刻的认识,引起高度重视,并且付诸行动。对巴川城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应有误区。它不只是巴川镇的“责任田”,也是全铜梁的“责任田”。应当举各方之财投入它。建议:1、新规划学校的土地或无偿划拨,或实行优惠,优惠部分由几个指挥部分摊解决。2、在企业改制中和其它国有资产中置换出来的资金,可以安排一定比例投入教育发展。3、可以推行股份制办学模式,引入社会资金。4、西部大开发项目,争取国家投入或贷款。5、走群众路线,调动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搞适量的捐集资。6、争取政策,调整学校收
费,挖掘学校自身的潜力投入发展。学校政策性收费已是多年未调整。如高中每生每期学费80元、住宿费20元,改善办学条件费50元,明显偏低,可以争取调整。
[1]
第三篇:关于**区教育结构布局的调研报告
巴川镇是我县*、经济、文化中心,巴川的教育举足轻重。它既是铜梁教育的窗口,也是全县教育的主导;它既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也是牵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办好巴川教育,应当是我县教育重要工作之一。为此,今年
3月教体文卫专委会就巴川城区教育结构布局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走访学校,实地察看,查考数据,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形成了此报告。
一、巴川城区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㈠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致使学校超负荷运转。
自
199
2年成立第一个城建指挥部,巴川城区已由3平方公里发展至9平方公里,人口从
3万增长到
5万。各类学校学生数从
5468
人增加到
10776
人(不含师范)。然而,学校数没有增加,学生数却增加了一倍,全凭挖掘学校潜力和超负荷来承受的。目前城区小学班均已达
69.1人,初中班
73.4人,普高
69.4
人。按国家规定标准,城区小学班额
40-4
5人,初中
人(一类),高中
人,足见严重超额。据教师反映,由于超员,教室缺氧,特别是复天,室内高温不下,浊气难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无法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无法保证教师教学和管理的质量。
㈡教学设施不达标,有碍素质教育的推进。
根据重庆市普九验收细则,抽出几个数据分析就可见一斑。
县、镇学校占地面积:小学生均
平方米,初中
4平方米;运动场地:小学生均
2平方米,初中生均
2.5平方米;实验室
个班以上五间。而实际情况是:实验一小学生占地才
9.6
平方米,运动场才
1.8
平方米,实验室差
5间以上。巴川中学生均占地才
11.9
平方米,运动场有
3.6
平方,实验室差4间以上。其它方面,其它学校也仍然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人数增加所致。
㈢巴川城区将长期面临入学难的问题。
从静态数据分析。一是在校生人数严重超额,小学
个班,有学生
4198
人,超额
1498
人,足够另开33个班;巴川中学
个班,有学生
2237
人,超额
887
人,足够另开
个班;铜中、铜郭中学
54个班,有学生
3770
人,超额
1070
人,足够另开
21个班。二是全市科学兴渝战略规划要求,10
年内初中升入高中的比例应达到
80%
以上。我县连续
年初中毕业生数均处于高峰期,年均高达
11000
余人,而我县现有各类高中阶段入学数是
3000
余人,按
年增长到
80%
入高中计,将达到
8800
人,净增
5800
人,年均将递增
580
人,足够开办
个班。
从动态数据分析。一是小学目前各年入学基数比较,年递增
25%,增加数显然是中途转入。二是按城市发展预测,每年增加
4000
人入城,按
20%
为就学人员计,即有
800
人,可开16个班,由此推算,5年就将增加
个班,14、西部大开发项目,争取国家投入或贷款。
5、走群众路线,调动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搞适量的捐集资。
6、争取政策,调整学校收费,挖掘学校自身的潜力投入发展。学校政策性收费已是多年未调整。如高中每生每期学费80元、住宿费20元,改善办学条件费50元,明显偏低,可以争取调整。
第四篇:XX区学校布局调研报告
xx区学校布局调研报告
一、全区学校布局现状。
峄城区共有完全小学46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教学点4所,校辖7个镇街,总服务村居392个,服务人口39.59万人,适龄儿童4.67万人。
目前,我区除古邵镇设两所初中,榴园镇设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坛山街道不设初中外,其余镇(街)均设立1所初级中学,初中的布局符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工作的意见》文件“原则上每1—1.5万人设立1所完全小学,每3—5万人设立1所初级中学,5万人口以上的乡镇可设置2所初级中学,并保持学校规模适宜。”的要求。各初中学校均根据在校生规模,配备了相应的学生餐厅与学生宿舍楼,能够满足路途相对较远学生的吃饭与住宿问题。
全区小学服务村居2公里以内的有249个,2-2.5公里以内的有96个,超过2.5公里的有47个。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工作的意见》“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就近走读上学,不宜安排寄宿;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小学生走读半径一般不超过2.5公里”文件精神,我区超2.5公里的学校及服务村居为古邵镇涉及7所小学21个村,阴平镇涉及5所学校10个村,榴园镇涉及2所学校3个村,峨山镇涉及3所学校5个村,吴林街道涉及2所学校7个居,底阁镇涉及1所学校1个村,共涉及服务人口5.45万人,适龄儿童0.22万人。分别为曹庄小学的文堆村、褚楼东村、。
到了省教育厅专家的充分肯定。
(二)优化整合,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加大了学校建设力度。布局调整前,我区部分学校,尤其是部分村小校舍简陋,多数存在结构性缺陷,平房多为杨木梁(钢架梁)和水泥檩条。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陈旧,实验器材严重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甚至还有“包班”现象,办学条件极差。布局调整后,区教育局利用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之机,对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进行了改造和新建,基本消除了危房,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体育场馆面积、实验教学仪器、体育器械、音乐器材、美术器材、生均图书均有大幅度提高,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基本达到了山东省基本办学条件标准。二是整合优化了师资力量。结合布局调整,加大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通过结对帮扶、新招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完善了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和教师补充机制,优化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三是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学校布局调整后,教学条件有了根本的改善,师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开足开齐课程、精品校园建设、学生社团建设这些素质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不禁得以实现而且取得了扎实的成绩。
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一)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基础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5月中旬,区教育局组织部分教育干部对全区7个镇(街)的中小学校布局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表的形式进行,在每个镇(街)召开了镇(街)教委领导、学生家长、村委会干部、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座谈会。通过调研,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学校的个别村居上学路途相对较远远,交通未能及时跟上。学校撤并后,少数农村学生难以就近入学,上学路程变远。部分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虽然有些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解决了部分学生上学的问题,但受车辆数量、经费、线路、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还有少数农村学生只能自行解决上学交通工具等问题。二是区直学校及部分农村小学班额过大。近年来,随着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需城区学校建设不及时,导致我区部分城区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大班额现象。如区实验小学,最大班额近90人。二十八中班额也在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寄宿条件较差,管理人员缺乏。近年来,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和寄宿生规模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学远的问题。但农村寄宿生的大量增加,对寄宿制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在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备上倾斜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寄宿制学校办公经费短缺,寄宿制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受到影响和制约。生活设施配置不足,缺乏生活管理人员,难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四是校舍紧张,资金拨付不足。随着近几年生源的激增,大部分学校校舍紧张,科室配备压力越来越大,生均经费拨付不足。
(二)下一步的措施。
1、权衡利弊,用诚恳的态度向群众做好解释宣传工作。每一所学校的布局调整都是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执行的。虽然调整之后一定程度的误差给家长接送孩子带来了不便,但权衡利弊,相对于调整之后带来的有利因素,每天接送孩子多走一二公里的路程远比原来学校的建筑结构缺陷、危房隐患、配置落后等要有利得多。我们将通过各种渠道向群众做好解释宣传工作。让他们深入目前学校了解学校科学合理的布局、整洁优美的环境、完善先进的教学设施;帮助他们客观科学的分析再回到原来学校的难以解决的校舍改建、征地扩建、配置投入、师资缺乏等诸多因素。因为按照目前国家相关标准,学校的硬件建设都有了较高的要求,个别家长所理解的只图接送方便就行的学校已远远不符合这一形势需求。
2、务实为民,用实际行动解决存在的问题。针对学校布局调整存在的个别学校服务半径稍大、接送孩子不便的问题,我们本着为民务实的原则,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一是积极筹办学校餐厅,解决路远学生接送不便的问题。采取上级拨一点、学校补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拿一点的途径,用好的伙食质量解决好学生的中午就餐问题。5月30日,吴林街道坝子小学餐厅启用,简朴而不失热烈的启动仪式,吸引了齐鲁晚报、大众日报以及区市电视台的高度关注。多家媒体对村级小学创办的高质量餐厅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村小开设如此规范的餐厅在全市堪称第一家。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讨食堂经营模式,秉承“优质平价,微利经营”的服务宗旨,努力提升后勤工作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力争在条件成熟、确需开设的村小开办较为规范的学校餐厅,切实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二是逐步完善服务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仅去年一年,我们就投资300余万元,新上空调1018台,实现了全区学校取暖、防暑全覆盖;全区2/3以上学校用上了水冲厕所,所有学校保障了开水供应;在规模较小的村小,我们也配备了微波炉、电磁炉为阴雨天不便回家的带饭学生做好热饭、免费供汤等工作;三是深化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
第五篇:投资结构布局调研报告问题对策
投资结构布局调研报告问题对策
投资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对经济增长具有需求和供给的双重效应。在*市当前“稳增长、促转型”的关键时期,投资更加注重持续加码补短板和改善民生,优化投资布局,但土地利用日益紧缺、投资结构失衡、民间投资活力不足等问题仍值得关注。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投资仍将继续发挥对经济稳增长的支撑作用和引领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性作用,在不断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促进有效投资平稳增长。
一、“”期间*投资的基本特征。
“”期间,*市投资总体呈现规模攀升、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发展态势。五年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年均增长*%,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基础设施和民生类投资取得重点突破。
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定增长、成效显著,*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亿元以上,是*年*倍,五年累计投资*亿元。民生类投资力度加大,五年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累计投入*亿元,教育事业累计投资*亿元,卫生事业累计投资*亿元以上,均保持前所未所的投入强度。(二)服务业投资比重稳步上升。
。*—*年,服务业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年均增长*%。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力度加大,五年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占同期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部分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得以巩固,仓储运输、信息传输等行业均保持较大投入力度。二、当前*投资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资源供给矛盾突出。
从*目前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来看,水、电等各类初级资源供给充裕,劳动力资源也暂无匮缺之虞,但土地资源已捉襟见肘。目前全市人均耕地面积仅*亩,比*年减少*亩,除非单位面积投资密度有极大幅度提升,否则到“十四五”期末人均耕地将不足*亩。(二)民间投资亟待激活。
“”期间,全市民间投资占比从*年的*%下降到*年的*%,呈逐年下降趋势;国有资产投资占比从*年的*%上升到*年的*%;外资投资几乎没有。从投资意愿角度看,民间投资项目不多,*年全市*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民间投资项目仅有*个,仅占项目个数的*%。从投资完成情况来看,全市民间投资进度较慢,民间投资意愿仍在观望中。(三)投资结构明显失衡。
从产业结构内部分析,*年,*市制造业投资占比不足*%,“”期间逐年减少,房地产业投资占比不到*%,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却高达*%,从“十二五”末的仅占*/*迅速提高到“”末的投资比重过半;而代表现代产业发展方向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占比仅为*%和*%,金融业投资甚至为*。三、今后投资工作建议
(一)完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发展。
以“招大引强”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家大力实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等重要战略部署这些平台的作用,以“承接产业转移、深化区域合作、扩大引资规模、优化服务企业和推动项目建设”为载体,继续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不断创新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促进产业的发展。(二)坚持扩大开放,加大引进先进技术产业。
今天的世界已经越来越国际化、扁平化,开放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一是要注重引进高端。要创造更加优良的投资环境,想方设法推动全国知名企业甚至国际化大公司在*设立区域总部、销售总部、研发总部等。二是要促进产业提升。要更多的引进基地型、科技型、龙头型大项目,更加注重产业链招商,形成产业集群;更加注重通过外商投资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经验,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加快银行、保险、物流、商贸、创意等服务业外资的引进;适当引进国外农业技术、资金,促进农业现代化。三是要加强消化吸收。要抓住发达国家技术溢出带来的新机遇,加强技术引进工作,并切实把重心放到消化吸收再创新上,吸引更多的世界先进科技成果,使之成为加快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三)积极拓展空间,加快布局调整。
在当今社会高度发展的进程中,现有的耕地已不容再被占用,唯有优化存量,千方百计提高投资密度,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加快布局调整步伐。要找准促动企业搬迁改造的兴奋点,找准宏观利益和微观利益之间的结合点,找准局部调整和整体提升之间的触发点,鼓励企业退城进园,在腾出空间的同时加快改造,实现集约节约发展,腾出宝贵空间。二是夯实园区发展载体。园区发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座城市产业发展的水平,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将园区作为承接投资、集聚产业的载体,制定优化政策,下放审批权限,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向园区倾斜集中,以园区的集聚发展特色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水平,形成高密度、高水平的产业集群,促进全市产业整体提升。三是明确区域投资重点。加快构建空间共构、产业共谋、设施共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中心城区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改造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充分发展占用资源少、投资密度大、经济效益好的现代服务经济,打造高端商务集聚区,让老城更加“出新”。(四)强化金融要素,增强投资保障。
从当前重大项目的融资渠道来看,获得银行贷款,仍然是保障投资的重要手段。同时,当前扩大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鼓励金融创新,积极拓宽投资渠道,破解资金瓶颈。要加快金融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法人金融机构大力引进各类银行,以及证券、保险、基金、期货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进驻,有条件的要设立区域总部。要加强资本市场运作,加快推动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运作水平,对业绩优良、成长迅速的优质上市公司,合理选择增发、配股和发行可转债等方式积极开展再融资。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和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引导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化。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五)更新发展理念,实现创新驱动。
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而投资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当前的投资工作,必须坚持创新导向,助推创新创业。首先,要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要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按照打造百年老店的目标,通过加强技术改造、研发高端产品、整合市场渠道,促进企业在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做精做深,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做强主业、做大品牌,走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发展之路,为产业结构调整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吸引更多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来*发展。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兴产业的孵化,促进“资本”和“智本”的良性转换,为转型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第三,要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化。zf要通过引导资金扶持,实施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物联网、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新型显示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微电子产业、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八*兴产业,扶持其迅速成长为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