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2:2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清城区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园”的发展战略,巩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办工业园区。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工业产业化进程。据统计,XX年以来,我区先后建设了29个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277个,合同投资金额 247.7亿元,已落实项目199个,落实率达72%,已动工项目45个,已投产项目154个。

一、成效与做法 我区在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按照“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布局,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点: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快区工业化的建设步伐,发展特色产业,各街、镇切实加强领导,相继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招商办,源潭镇还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要帮助投资者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

2、合理规划,明确定位。我区根据各街、镇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明确工业发展定位,将源潭、龙塘和石角三镇定位为工业重镇,在工业发展定位上明确我区重点发展建材陶瓷、纺织制衣、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冶金制品、玩具饰物等7大支柱产业。

3、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在工业布局方面,我区能够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根据各街、镇的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实际情况,我区科学合理优化工业布局。其中,龙塘镇以发展电子电器、铝形钢材加工、汽车配件为主;石角镇重点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主;源潭镇以发展建材陶瓷为主;东城街办以纺织制衣为主;凤城街办以重点发展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为主。如源潭镇,该镇以清佛公路和银英公路为中心轴。规划建设清佛路两旁连片开发,形成工业走廊,把新马至大连、秀溪段约XX亩建成为建材、五金、皮革等综合性产业为主的金沙滩工业小区;秀溪至大挞段约15000多亩建成为建陶工业小区、高桥工业小区。

4、发挥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我区充分发挥各街、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源潭镇充分利用瓷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以陶瓷产业为主导,推动其它工业项目的发展,该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吸纳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业落户,签订合同投资金额30多亿元,计划150多条生产线。现建成投产有50多条,在建的有22条,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为主的产业集群。石角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该镇从事废旧五金、塑料拆解的企业有1000多间,开展五金深加工企业15家,其中铜材10家、铝材1家、钢材4家,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最近该镇又引入国家供销总社投资建立了占地1万多亩的循环经济工业园,计划在2——3年内把全镇五金加工回收行业纳入统一经营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业发展,形成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5、突出重点,注重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在优化工业布局中,区委、区政府十分强调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尤其注重是引进“全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落户城区。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我区成功引进了以生产钢材、不锈钢制品为主的香港圣力实业有限公司;以生产精密电子、数码相机、电子玩具为主的香港和记黄铺集团有限公司;以生产汽车配件的马来西亚杰雅帝有限公司;以生产陶瓷系列产品为主的广东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产国际体育运动器材为主的香港嘉士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间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合同投资额都超亿元以上,而且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利大。通过对知名大企业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形成“羊群效应”。

二、困难与问题 我区在优化工业结构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进项目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够高。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的项目有277个,但10亿元以上规模的较少只有5个。在引进的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项目不多,缺少 “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在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纷纷实施产业转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较高的企业在当地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急于转移。此外我区的个别街、镇与这些企业欠缺联系、沟通,致使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产业集群层次低,大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除了陶瓷工业城和再生资源基地外,其它的工业项目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集群。主要表现在:首先,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成本低廉基础上;其次,个体、私营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低质产品比重大。再次,企业外包意识差,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外包意识”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集群内,尽管行业特点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少细致分工。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易大却难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现有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没有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五是地方网络不健全,企业没有扎根的土壤。有的产业集群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3、个别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土地使用证办理滞后。一是因为国家严格用地审批,使大部分客商的土地使用证至今仍未能办好手续,阻碍了客商在本地的投资力度。二是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不到位未能真正为客商解决问题,部分地区客商对此反映较大。

4、

园区建设进度缓慢,基础设施未真正完善。供电、供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完全到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资金筹集困难,园区建设进度放慢,同时部分在建项目贷款难以到位,企业建设困难加大,影响了园区的整体进度。二是市个别部门通力合作办园区的氛围还不够浓,直接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三是园区征地难,部分农民要价太高,导致街镇未能按时交地给投资者,如龙塘的富源、盈富工业小区,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个别街镇工作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路与建议

1、明确招商重点,提高项目质量。一是要把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是否引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准,把眼光放到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创税多的大型项目上。同时,要注重引进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成本效益;二是多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大专院校“攀亲结对”,广泛接触,争取更多高新尖科技、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城区。

2、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我区优化工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加强与市的协调沟通,借鉴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的优秀经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要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重点产品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产业群的发展。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的配套企业,纳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分工协作体系和供应链,以外包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发展,确保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三是加快传统园区向产业集群方向转变。园区是实施产业集群的载体和平台,新发展的园区主要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和目标,已有的园区要进行整合,搞好分工协作。四是在政策上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大企业在区域内配套给予一定奖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目前我区项目的落实进度普遍不快,已签约(含03、XX年)未动工的项目还比较多。这要求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的力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使企业尽早动工建设、尽早产生效益。

4、加大资金筹集,完善园区建设。建议多向市反映,加快城区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同时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多给予支持,使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促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推动城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第二篇:清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清城区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园”的发展战略,巩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办工业园区。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工业产业化进程。据统计,2003年以来,我区先后建设了29个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277个,合同投资金额 247.7亿元,已落实项目199个,落实率达72%,已动工项目45个,已投产项目154个。

一、成效与做法我区在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按照“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布局,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点: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快区工业化的建设步伐,发展特色产业,各街、镇切实加强领导,相继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招商办,源潭镇还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要帮助投资者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

2、合理规划,明确定位。我区根据各街、镇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明确工业发展定位,将源潭、龙塘和石角三镇定位为工业重镇,在工业发展定位上明确我区重点发展建材陶瓷、纺织制衣、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冶金制品、玩具饰物等7大支柱产业。

3、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在工业布局方面,我区能够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根据各街、镇的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实际情况,我区科学合理优化工业布局。其中,龙塘镇以发展电子电器、铝形钢材加工、汽车配件为主;石角镇重点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主;源潭镇以发展建材陶瓷为主;东城街办以纺织制衣为主;凤城街办以重点发展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为主。如源潭镇,该镇以清佛公路和银英公路为中心轴。规划建设清佛路两旁连片开发,形成工业走廊,把新马至大连、秀溪段约2000亩建成为建材、五金、皮革等综合性产业为主的金沙滩工业小区;秀溪至大挞段约15000多亩建成为建陶工业小区、高桥工业小区。

4、发挥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我区充分发挥各街、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源潭镇充分利用瓷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以陶瓷产业为主导,推动其它工业项目的发展,该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吸纳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业落户,签订合同投资金额30多亿元,计划150多条生产线。现建成投产有50多条,在建的有22条,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为主的产业集群。石角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该镇从事废旧五金、塑料拆解的企业有1000多间,开展五金深加工企业15家,其中铜材10家、铝材1家、钢材4家,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最近该镇又引入国家供销总社投资建立了占地1万多亩的循环经济工业园,计划在2——3年内把全镇五金加工回收行业纳入统一经营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业发展,形成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5、突出重点,注重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在优化工业布局中,区委、区政府十分强调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尤其注重是引进“全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落户城区。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我区成功引进了以生产钢材、不锈钢制品为主的香港圣力实业有限公司;以生产精密电子、数码相机、电子玩具为主的香港和记黄铺集团有限公司;以生产汽车配件的马来西亚杰雅帝有限公司;以生产陶瓷系列产品为主的广东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产国际体育运动器材为主的香港嘉士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间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合同投资额都超亿元以上,而且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利大。通过对知名大企业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形成“羊群效应”。

二、困难与问题我区在优化工业结构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进项目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够高。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的项目有277个,但10亿元以上规模的较少只有5个。在引进的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项目不多,缺少 “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在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纷纷实施产业转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较高的企业在当地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急于转移。此外我区的个别街、镇与这些企业欠缺联系、沟通,致使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产业集群层次低,大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除了陶瓷工业城和再生资源基地外,其它的工业项目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集群。主要表现在:首先,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成本低廉基础上;其次,个体、私营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低质产品比重大。再次,企业外包意识差,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外包意识”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集群内,尽管行业特点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少细致分工。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易大却难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现有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没有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五是地方网络不健全,企业没有扎根的土壤。有的产业集群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3、个别职能部门办事

第三篇:清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清城区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园”的发展战略,巩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办工业园区,清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工业产业化进程。据统计,2003年以来,我区先后建设了29个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277个,合同投资金额 247.7亿元,已落实项目199个,落实率达72%,已动工项目45个,已投产项目154个。

一、成效与做法我区在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按照“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布局,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点: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快区工业化的建设步伐,发展特色产业,各街、镇切实加强领导,相继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招商办,源潭镇还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要帮助投资者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

2、合理规划,明确定位。我区根据各街、镇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明确工业发展定位,将源潭、龙塘和石角三镇定位为工业重镇,在工业发展定位上明确我区重点发展建材陶瓷、纺织制衣、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冶金制品、玩具饰物等7大支柱产业。

3、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在工业布局方面,我区能够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根据各街、镇的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实际情况,我区科学合理优化工业布局。其中,龙塘镇以发展电子电器、铝形钢材加工、汽车配件为主;石角镇重点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主;源潭镇以发展建材陶瓷为主;东城街办以纺织制衣为主;凤城街办以重点发展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为主。如源潭镇,该镇以清佛公路和银英公路为中心轴。规划建设清佛路两旁连片开发,形成工业走廊,把新马至大连、秀溪段约2000亩建成为建材、五金、皮革等综合性产业为主的金沙滩工业小区;秀溪至大挞段约15000多亩建成为建陶工业小区、高桥工业小区。

4、发挥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我区充分发挥各街、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源潭镇充分利用瓷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以陶瓷产业为主导,推动其它工业项目的发展,该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吸纳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业落户,签订合同投资金额30多亿元,计划150多条生产线。现建成投产有50多条,在建的有22条,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为主的产业集群。石角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该镇从事废旧五金、塑料拆解的企业有1000多间,开展五金深加工企业15家,其中铜材10家、铝材1家、钢材4家,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最近该镇又引入国家供销总社投资建立了占地1万多亩的循环经济工业园,计划在2——3年内把全镇五金加工回收行业纳入统一经营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业发展,形成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5、突出重点,注重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在优化工业布局中,区委、区政府十分强调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尤其注重是引进“全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落户城区。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我区成功引进了以生产钢材、不锈钢制品为主的香港圣力实业有限公司;以生产精密电子、数码相机、电子玩具为主的香港和记黄铺集团有限公司;以生产汽车配件的马来西亚杰雅帝有限公司;以生产陶瓷系列产品为主的广东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产国际体育运动器材为主的香港嘉士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间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合同投资额都超亿元以上,而且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利大。通过对知名大企业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形成“羊群效应”,调查报告《清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

二、困难与问题我区在优化工业结构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进项目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够高。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的项目有277个,但10亿元以上规模的较少只有5个。在引进的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项目不多,缺少 “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在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纷纷实施产业转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较高的企业在当地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急于转移。此外我区的个别街、镇与这些企业欠缺联系、沟通,致使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产业集群层次低,大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除了陶瓷工业城和再生资源基地外,其它的工业项目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集群。主要表现在:首先,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成本低廉基础上;其次,个体、私营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低质产品比重大。再次,企业外包意识差,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外包意识”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集群内,尽管行业特点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少细致分工。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易大却难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现有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没有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五是地方网络不健全,企业没有扎根的土壤。有的产业集群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3、个别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土地使用证办理滞后。一是因为国家严格用地审批,使大部分客商的土地使用证至今仍未能办好手续,阻碍了客商在本地的投资力度。二是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不到位未能真正为客商解决问题,部分地区客商对此反映较大。

4、园区建设进度缓慢,基础设施未真正完善。供电、供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完全到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资金筹集困难,园区建设进度放慢,同时部分在建项目贷款难以到位,企业建设困难加大,影响了园区的整体进度。二是市个别部门通力合作办园区的氛围还不够浓,直接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三是园区征地难,部分农民要价太高,导致街镇未能按时交地给投资者,如龙塘的富源、盈富工业小区,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个别街镇工作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路与建议

1、明确招商重点,提高项目质量。一是要把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是否引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准,把眼光放到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创税多的大型项目上。同时,要注重引进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成本效益;二是多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大专院校“攀亲结对”,广泛接触,争取更多高新尖科技、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城区。

2、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我区优化工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加强与市的协调沟通,借鉴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的优秀经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要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重点产品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产业群的发展。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的配套企业,纳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分工协作体系和供应链,以外包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发展,确保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三是加快传统园区向产业集群方向转变。园区是实施产业集群的载体和平台,新发展的园区主要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和目标,已有的园区要进行整合,搞好分工协作。四是在政策上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大企业在区域内配套给予一定奖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目前我区项目的落实进度普遍不快,已签约(含03、04年)未动工的项目还比较多。这要求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的力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使企业尽早动工建设、尽早产生效益。

4、加大资金筹集,完善园区建设。建议多向市反映,加快城区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同时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多给予支持,使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促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推动城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第四篇:调研报告的基本结构 [某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XXX区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园”的发展战略,巩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办工业园区。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工业产业化进程。据统计,2003年以来,我区先后建设了29个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277个,合同投资金额 247.7亿元,已落实项目199个,落实率达72%,已动工项目45个,已投产项目154个。

一、成效与做法

我区在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按照“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布局,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点: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快区工业化的建设步伐,发展特色产业,各街、镇切实加强领导,相继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招商办,源潭镇还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要帮助投资者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

2、合理规划,明确定位。我区根据各街、镇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明确工业发展定位,将源潭、龙塘和石角三镇定位为工业重镇,在工业发展定位上明确我区重点发展建材陶瓷、纺织制衣、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冶金制品、玩具饰物等7大支柱产业。

3、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在工业布局方面,我区能够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根据各街、镇的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实际情况,我区科学合理优化工业布局。其中,龙塘镇以发展电子电器、铝形钢材加工、汽车配件为主;

石角镇重点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主;

源潭镇以发展建材陶瓷为主;

东城街办以纺织制衣为主;

凤城街办以重点发展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为主。

如源潭镇,该镇以清佛公路和银英公路为中心轴。规划建设清佛路两旁连片开发,形成工业走廊,把新马至大连、秀溪段约2000亩建成为建材、五金、皮革等综合性产业为主的金沙滩工业小区;

秀溪至大挞段约15000多亩建成为建陶工业小区、高桥工业小区。

4、发挥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我区充分发挥各街、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源潭镇充分利用瓷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以陶瓷产业为主导,推动其它工业项目的发展,该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吸纳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业落户,签订合同投资金额30多亿元,计划150多条生产线。现建成投产有50多条,在建的有22条,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为主的产业集群。

石角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该镇从事废旧五金、塑料拆解的企业有1000多间,开展五金深加工企业15家,其中铜材10家、铝材1家、钢材4家,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最近该镇又引入国家供销总社投资建立了占地1万多亩的循环经济工业园,计划在2——3年内把全镇五金加工回收行业纳入统一经营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业发展,形成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5、突出重点,注重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在优化工业布局中,区委、区政府十分强调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尤其注重是引进“全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落户城区。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我区成功引进了以生产钢材、不锈钢制品为主的香港圣力实业有限公司;

以生产精密电子、数码相机、电子玩具为主的香港和记黄铺集团有限公司;

以生产汽车配件的马来西亚杰雅帝有限公司;

以生产陶瓷系列产品为主的广东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产国际体育运动器材为主的香港嘉士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间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合同投资额都超亿元以上,而且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利大。通过对知名大企业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形成“羊群效应”。

二、困难与问题

我区在优化工业结构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进项目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够高。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的项目有277个,但10亿元以上规模的较少只有5个。在引进的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项目不多,缺少 “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在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纷纷实施产业转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较高的企业在当地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急于转移。此外我区的个别街、镇与这些企业欠缺联系、沟通,致使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产业集群层次低,大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除了陶瓷工业城和再生资源基地外,其它的工业项目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集群。主要表现在:首先,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成本低廉基础上;

其次,个体、私营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低质产品比重大。再次,企业外包意识差,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外包意识”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集群内,尽管行业特点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少细致分工。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易大却难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现有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没有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五是地方网络不健全,企业没有扎根的土壤。有的产业集群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3、个别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土地使用证办理滞后。一是因为国家严格用地审批,使大部分客商的土地使用证至今仍未能办好手续,阻碍了客商在本地的投资力度。二是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不到位未能真正为客商解决问题,部分地区客商对此反映较大。

4、园区建设进度缓慢,基础设施未真正完善。供电、供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完全到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资金筹集困难,园区建设进度放慢,同时部分在建项目贷款难以到位,企业建设困难加大,影响了园区的整体进度。二是市个别部门通力合作办园区的氛围还不够浓,直接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三是园区征地难,部分农民要价太高,导致街镇未能按时交地给投资者,如龙塘的富源、盈富工业小区,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个别街镇工作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路与建议

1、明确招商重点,提高项目质量。一是要把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是否引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准,把眼光放到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创税多的大型项目上。同时,要注重引进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成本效益;

二是多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大专院校“攀亲结对”,广泛接触,争取更多高新尖科技、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城区。

2、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我区优化工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加强与市的协调沟通,借鉴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的优秀经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要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重点产品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产业群的发展。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的配套企业,纳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分工协作体系和供应链,以外包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发展,确保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三是加快传统园区向产业集群方向转变。园区是实施产业集群的载体和平台,新发展的园区主要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和目标,已有的园区要进行整合,搞好分工协作。四是在政策上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大企业在区域内配套给予一定奖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目前我区项目的落实进度普遍不快,已签约(含03、04年)未动工的项目还比较多。这要求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的力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使企业尽早动工建设、尽早产生效益。

4、加大资金筹集,完善园区建设。建议多向市反映,加快城区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同时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多给予支持,使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促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推动城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第五篇:城区工业经济管理调研报告

xx城区工业经济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牢牢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全区经济和城区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总体来说,城区工业经济还是底子薄、起步晚、产业单一,其管理过程中也还存在若干问题值得研究和解决。

一、城区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一)城区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xx城区发端于1984年开始的江北机场兴建和龙溪开发。1985年

时,两路城区仅0.53平方公里,龙溪尚属院坝乡。当时两路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国有食品、机械、印刷工业企业。随着龙溪和两路开发建设的强力推进,通过20多年努力,xx城区面积已达48.6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工业化随之强势跟进,到2007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5户,形成了汽摩、电线电缆等重点产业,拥有了长安汽车、泰山电缆等知名企业,为近几年xx稳居全市工业十强区县之首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城区工业实现了向园区集中

处于后发状态的xx城区工业,在城市化进程中,一开始就注意了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防止工业散乱布局、遍地开花的现象发生。在龙溪开发初期,就在黄泥塝布局了乡镇企业发展片区。1997年区委又提出建设大工业园区。随即在回兴设立了科技产业开发园区,并成功地引进了长安福特等一大批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同时在农业园区发展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1999年区委决定在双龙湖辖区内的观音岩地区设立民营经济开发区,引进和培育中小工业企业发展。2001年,区委抓住北部新区成立的机会,决定在双凤桥街道溜马石地区设立科技产业开发区b区,后更名为xx空港工业园区。空港工业园区近几年强势发展,在全市30个特色工业园中高居第2名。在2004年园区整顿中,撤销了民营经济开发区,组建了两路工业园区。两路工业园区挥师东向,引进了金山科技、娃哈哈集团等品牌企业和台商工业园,正由回兴地区向石坪地区强势推进。到2007年底,各大园区规模企业达到195户,实现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区属板块企业的比重为80.1%、82.7%。

(三)城区工业形成了优势产业

以xx空港工业园区、两路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为主战场,逐渐形成了以汽摩产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线电缆、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模具研制、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到2007底,区域30户重点企业占区域工业总量的76.8%。七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的91.6%。

二、城区工业经济管理状况

(一)管理机构由多头到集中

适应城区工业迅猛发展的需要,城区工业经济管理也实现了与时俱进。

1951年时,工业企业由县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统一管理。以后,随着国营工业、城镇集体工业、商办工业、校办工业、乡镇企业等等的逐步兴起,工业经济管理进入了“多头”管理时期。县属国营工业的管理机构,经历了县工业公司、县工业局、县煤炭局、县冶金局、县机械局、县轻工化学工业局,再到县工业局等多轮撤并,到2001年,工业局再次撤销,其职能划入区经委。城镇集体工业的管理机构,也经历了建国初期县供销社、县粮食局、县花纱公司、县商业局、县手工业联合社的管理,1958年集体工业企业全部过渡为全民企业,遂按产品归口转县机电、轻化工、煤炭、交通、商业、农业等局管理。1961年成立县手工业管理局,恢复“过渡企业”集体性质。后手工业管理局更名为县二轻局,在1997年并入区工业局。商办工业、食品工业、校办工业、民政福利工业等,在深化改革中企业与主管部门脱钩,从宏观管理层面归区经委统一管理。乡镇工业诞生后,其管理机构经历了县乡村企业局、县乡镇企业管理局、乡镇企业委员会、区乡镇企业管理局到区中小企业管理局的名称变化,其职能也由过去主要发展乡镇、村集体为主转变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和混合所有制工业,对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进行规划、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目前,区经委按照政企分开,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打破所有制和隶属关系界限的要求,全面履行城区工业经济管理和服务职能。

(二)管理方式由直接到间接

1、规划引导。园区是城区工业经济的主要载体。按照发挥企业集聚效应,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结合园区已有产业布局,确立了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空港工业园区主要承接现代制造业中的汽摩、机电、应用电子三大产业项目。两路工业园区主要承接现代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专用设备、信息家电、电子元器件等产品和工业品专业市场项目,打造xx市的家电信息、纺织服装、电子元器件三大研发生产基地。现代农业园区以xx食品工业城为核心,主要布局食品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策划包装生物医药工业城,着重发展现代制造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乳品、方便食品、调味品、饮料品、营养保健食品等食品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

2、政策引导。2003年,区

委、区政府转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2006年,出台了推进特色工业园又好又快发展的“1+3”文件和《加快全区都市工业园(楼宇)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了民营企业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入驻特色工业园和都市工业园的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以及从体制机制、规划政策、审批服务等方面对园区建设的支持。此外,2005年以

来,还出台了对工业企业扶优扶强、鼓励争创名牌产品等政策。在资金支持上,出台了《xx市xx区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仅2007年市区财政就拨付1420万元,支持27户企业29个项目发展。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为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提供贷款帮助,累计为xx电池总厂、双庆机电有限公司等企业担保贷款2亿多元。

3、协调服务。各园区对入驻企业、在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实行代办服务。区经委在供气指标、电力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了协调力度,为企业提供能源保障。区中小企业局积极组织电煤调运。为了鼓励企业发展壮大,区级相关部门积极向市经委、市财政局争取节能降耗专项资金、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资金。2007年,全区安排技改资金3户企业223万元,奖励10强企业共55万元,奖励名牌产品9户共95万元。

三、城区工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规划滞后

虽然我区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于2006年9月出台,但是,城区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尚未出台,城市建设总规、土地利用总规调整滞后。建立工业园区前,我区是农业大区,工业化水平极低,根本没有工业发展规划。园区建成初期,城区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也只是一个概念,是模糊的,各园区招商引资没有目标,见商就引、见企就招的现象较为严重,产业全而小、散而乱。在这种状况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总是被动地跟着产业走,随产业调整而不断修改,却还是显得滞后。当前园区产业布局的“后遗症”就足以证明规划缺失的不良后果,如两路工业园区主要是集聚现代制造业等工业,而娃哈哈集团落户于此;又如xx山峰凸轮有限公司、海联化工等企业刚在园区起步发展就面临搬迁,给企业、政府都带来不利影响。

(二)体制欠顺

我区现行工业管理职能比较分散,不同领域的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和工业运行调节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就全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涉及的管理部门达10余家。这种管理体制存在以下弊端:一是与市级部门设置不相对应,不利于工作衔接协调,如中小企业局工作上就受到市经济运行局、市经委、市能源局等部门的指导。二是不同部门分散管理,不利于制定工业总体规划,有时区发改委、区经委、区中小企业局三家的规划目标、产业定位都不一致,各行其是。三是多头管理,造成行政成本提高和资源浪费,特别是企业要面对多个“婆婆”,一套报表就要报送多家部门,不利于对企业的统一管理和服务。

(三)用地瓶颈

由于xx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迟迟不予调整,加之当前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等原因,各园区基本无工业用地可供。而现有相当部分企业要进行扩能和技术改造,都急需土地。江北化肥、驰骋、玮兰、天友、恒通、光大等企业都急需征地扩建。元创集团的冲压件生产线,预计投资3亿元,征地150亩,但由于土地问题已到南京市进行了投资。没有土地,新招进来的企业无法落地,现有企业无法扩容,土地问题已经成为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壮大的一道难题。

(四)基础设施不配套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是工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硬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否配套,是企业能否入驻必须考虑的先决条件。作为城区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的园区,一是基础设施没有跟上企业发展的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建设和投产。二是与邻近区相比,这方面差距十分明显。其中最突出的是企业用电问题。两路工业园区、农业园区需要建设110千伏变电站和开闭所才能满足企业的用电需求,但迟迟未得到解决。另外,骨架道路建设、土地平整等都存在滞后现象。截止2007年底,各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等原因,不具备动工条件的项目22个,其中两路工业园区16个,农业园区6个。

(五)软环境不优

一是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时间长、手续多,少数部门仍然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二是政策吸引力不够。对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扶持配套政策不完善。随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资金的减少,政府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的融资平台将逐渐消失。三是招商后续服务不够。重招商轻服务,重招外地新商轻本地企业发展,由此导致一边新招商,一边流失好企业大项目。

四、加强城区工业经济管理的建议

(一)规划先行,实现合理布局

区委、区政府要尽快研究出台xx区城区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站在中国西部的高度定位和规划xx城区工业。进一步完善园区各自产业功能分区规划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切实制定各园区、各街道的产业导向目录和项目准入条件。在制定规划中,要努力提高制定规划的科学性、适度超前性和可操作性,保持规划严肃性,用科学的规划引导城区工业进行调整和提升,逐步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的不断升级。产业布局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与资源条件,以“错位布局、差异发展、优化配置”为导向,坚持特色产业布局聚集、配套产业功能互补、生态环境和谐,在有限的地理空间内实现容量与效益最大化,原则限制非布局产业及其配套产业在区域内发展,尽快构建产业集聚化和功能互补化的格局。

(二)理顺体制,加强科学管理

国务院已经整合管理资源,实行“大部门制”。在市、区即将进行的新一轮体制改革中,要认真调查研究,涉及工业管理的区级部门设置应按照“大部门制”的要求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尽可能与市级部门对应,该撤并的坚决撤并,职能该调整的坚决调整,如区经委和区中小企业局就存在职能的重复和交叉。总之,工业管理部门的设置要利于制定统一的产业规划、规范项目的审查立项、加大能源建设和调配力度,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但是,也有一些特殊工业行业的管理只能按照行业归口管理。如民政局管理的福利企业,涉及使用残疾人人数比例认定为福利企业,仍由区民政局管理;烟花爆竹等三类高危行业,安全至关重要,仍由区安监局管理。

(三)完善“两规”,破解用地难题

用地难源于“两规”调整和审批滞后。xx市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在按照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完善待批。土地供应虽然是一个偏紧的趋势,但一旦“两规”获批,用地形式即可灵活,违法用地便不易发生。因此,我区要积极协调调整并报批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和报批分区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为依法用地扫清法律障碍。要对全区建设用地情况进行系统清理,准确掌握土地规划和使用情况,合理科学布局城区工业,充分利用产业投资准入政策,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要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探索盘活闲置国有土地和有效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办法,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四)加大投入,增添发展活力

坚持招商引资与创业再创业双轮驱动,千方百计“引进外资、利用内资、激活民资、争取国资、上市融资”,形成内源与外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大财政对工业企业扶优扶强力度,用足用活用于工业发展的科技专项资金,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加大以科技进步和内涵发展为主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加强政府、企业与金融部门合作,积极争取金融信贷支持。继续发挥融资担保中心的作用,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

(五)优化政策,加强政策支撑

制定并落实来xx投资普惠政策、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贴息补助政策和担保政策、退免税政策和出口贴息政策等产业优惠政策,对重大项目、优质项目在土地、税费等方面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制定并落实产业促进政策,实施技改贷款贴息补贴、高新技术应用奖励扶持、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奖励、先进设备进口减免等政策。制定并落实激励政策,对工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曾经作出的优惠承诺和奖励承诺,都应该兑现落实,让企业安心地扎根xx发展。

(六)整治软环境,实现“保姆式”服务

认真清理现有行政审批项目,清除过多过滥的前置性制度关卡,减少不必要的后置性制度,放权于园区,着力解决“管理即审批”等问题。严格控制政府部门对企业检查评比活动,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的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着力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以罚代法、粗暴执法等现象。切实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切实履行政府承诺,提高行政公信力。

下载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柳州工业结构布局研究

    文章名称:作者:地区:刊名:期数:文张内容: 柳州市工业产业布局分析研究 张彬. 韦英才. 梁浒 柳州市 广西经贸 2003年10月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工业经济一直是柳州市国......

    投资结构布局调研报告问题对策

    投资结构布局调研报告问题对策投资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对经济增长具有需求和供给的双重效应。在*市当前“稳增长、促转型”的关键时期,投资更加注重持续加码补短板和改......

    关于**区教育结构布局的调研报告

    巴川镇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川的教育举足轻重。它既是铜梁教育的窗口,也是全县教育的主导;它既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也是牵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办好......

    关于**区教育结构布局的调研报告

    巴川镇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川的教育举足轻重。它既是铜梁教育的窗口,也是全县教育的主导;它既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也是牵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办好......

    关于**区教育结构布局的调研报告

    巴川镇是我县*、经济、文化中心,巴川的教育举足轻重。它既是铜梁教育的窗口,也是全县教育的主导;它既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也是牵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办好巴......

    优化人才结构的调研报告

    优化人才结构的调研报告 无论是浙江经验,还是浙江精神,都是由浙江各行业、各领域的人才顽强拼搏、干在实处所创造的,也是浙江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重要前提。2003年习近平同志......

    2011城区调研报告

    走访城区客户的调研报告——******** 为了了解、掌握市场动态及商户信息,寻找工作不足,提升服务水平,拉近与零售商户的距离,为商户提供更加标准化、优质化的服务,提高零售商户对......

    优化学校布局

    优化学校布局,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普通教育与民族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规模、机构、质量、效益等统筹发展作为ijiaoyu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狠抓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