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市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优化研究
西安市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优化研究
李春莹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非农建设用地逐年递增,城镇规模在不断扩张。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同时人们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加剧了中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的矛盾,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好应该保护的稀缺的土地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今社会需要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关键词】:城乡用地 结构和布局 优化 对策
西咸一体化
这是两座直线距离仅为25公里的千年古都。一座是八水相绕的灵秀之地——西安,一座是山水俱阳的中国第一帝都——咸阳。2002年12月28日在西安签订的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被专家认为是陕西经济发展史上观念突破、体制创新的里程碑式重大事件。西咸一体化率先破题于2006年9月15日,这一天,西咸之间多年的电话走完“长途”,两市通过电话并网展开一体化进程。
《西咸一体化规划》主要内容(未来12年建设规划实施内容)
西咸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未来西安将建成面向国际的中国西部航空枢纽、国内重要的公路和铁路交通枢纽、西部最大的物流中心。构筑以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城市交通形成环路加辐射加轨道交通的结构。
规划在实现两市路网对接、完善区域交通的基础上,建设西安四环线,新增西咸北环线省级高速公路。西安四环线线路走向的位置为:北线与现状机场东线重合,并向东延伸至新筑;东线从新筑东侧向南经洪庆到引镇;南线从引镇向西经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常宁宫至户县沣京工业园区;西线从户县向北与咸阳市西二环相接后与北线连接。西咸北环线省级高速公路:连接渭南—高陵—泾阳—礼泉—兴平—户县。西安市城区分区规划详细方案出台 建
设用地细化提要:西安市城区分区规划的详细方案出台,广大市民可根据规划详细了解各城区未来发展方向和自己所生活、工作的区域将如何建设。
城市规划网9月16日消息:记者昨日获悉,西安市城区分区规划的详细方案出台,广大市民可根据规划详细了解各城区未来发展方向和自己所生活、工作的区域将如何建设。据了解,此次分区规划从各区实际出发,对九个分区的城市建设用地进行细化,统筹安排和完善各区域内的道路交通、文物古迹保护、绿地系统、公共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
碑林区:以科研文教、旅游、商贸为主导产业,目标是建成具有良好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西安市主城区的功能区之一。建设文艺路演艺基地,形成市级文化娱乐中心。旧城区原则上不再建设成片的住宅区,降低建设密度,行政职能逐步外迁,旧城区功能主要以旅游和商贸为主。
新城区:以商贸业、旅游业、高新产业及科教为支柱,以大明宫遗址保护区建设为契机,力争建成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优美、空间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新型城市中心区。莲湖区:力求建成现代装备制造业、服务业、旅游文化业为一体的、保持古城风貌的商业和居住的综合区。呈“三心”、“四轴”、“七片”区的发展模式。老城区为城市商业区,定位为市级商业副中心的土门商业中心与老城区形成商业主轴线。依托玉祥门和西门形成环城西路休闲商务中心。
未央区:西安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建成以居住、教育、工业、物流、文物和生态保护功能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划分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浐灞生态区、大明宫新区、草滩文教区、铁路北客站门户区、西咸共建区、六村堡空港区、行政商务区、未央湖度假区、汉城古遗址保护区、阿房宫古遗址保护区等11个功能分区。
雁塔区:建设目标为科研文教、商贸、居住、文化旅游为主的社会经济繁荣、人文环境荟萃、生态环境和谐的新型城区。北部为商贸旅游服务区,东南部结合曲江新城和杜陵保护区发展为旅游生态度假区,南部为文教科研区,西南部为高新技术产业区,西北部为居住和无污染产业的综合新区。
灞桥区:力求建设西安东部新区、宜居新地、商贸新都、物流之都、人文生态新灞桥。区域职能包括居住、生态旅游、商贸、文化娱乐、物流、高新技术产业等。
临潼区:发挥优势建设以自然风景、历史文化及文物旅游为特征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区。区内分为骊山、代王、新丰、新区、代新工业园、唐文化组团等6个组团。
长安区:定位是科教文化中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生态民俗旅游度假区,力求建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科教文化旅游型城区,并重点发展商贸、旅游服务、金融等第三产业,成为市区的金融商贸副中心区、文化娱乐旺区、科教培训基地;与雁塔、碑林、莲湖、新城一起共同构成全市的城市中心。
阎良区:根据西安市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确定为———阎良航空科技城。形成“四区、五轴、两带”的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四区:即生活商务、航空工业建成区、航空科研区、航空产业配套区。五轴:即由迎宾大道、振兴路、人民路、关中环线和北部规划路形成的5条城市主轴线。两带:即由西禹高速、西韩铁路线沿线防护绿化形成的绿带。
关键词:分区规划城区西禹高速城市规划网建设用地西安市保护区度假区
第二篇:柳州工业结构布局研究
文章名称:
作者:
地区:
刊名:
期数:
文张内容: 柳州市工业产业布局分析研究 张彬.韦英才.梁浒 柳州市 广西经贸 2003年10月
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工业经济一直是柳州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进入经济、科技竞争愈加激烈的21世纪后,工业企业面临着中国加入WTO以后的全球竞争格局和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作为广西工业经济“领头羊”的柳州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遇到新时期发展的新课题、而如何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制定合理的工业发展规划,加快调整工业的发展步伐,充分认识机遇与挑并存已成了当务之急、为深入了解和掌握柳州市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为建立布局合理、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园区提供依抓,我们对柳州工业产业布局进行了研究,探索在新型工业化下建立与完善工业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工业体系和产业布局的新格局,促进柳州工业的跨跃式发展、柳州市工业生产力布局现状及分布特征
改苹开放20多年来,柳州市工业经济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在1980年工业总产值是70.97亿元,到200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0.2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大关,达324.81亿元,增长22.77%,实现工业增加值88.25亿元,增长15.21%工业企业发展迅速,现拥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400多家,职工22.8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5家,大中型企业140家,有近40家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有7家进入全国520家重点企业行列、在柳州市的工业规模和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建立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拥有汽车、冶金、机械、造纸、制糖、纺织、医药、日用化工、建材等30多个行业和4000多个工业品种、形成了一批支柱产业 和,骨干企业以及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其中:汽车、装载机、发动机、紧固锚具、钢材、电解锌、氧化锌、锡、机制纸、白砂糖、卷烟、牙膏、金嗓子喉宝、水泥等20多个品种在国际、国内均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总体上看,柳州的工业布局保持着建设时期——“一五”、”二五”时期工业布局的主要特征、现有工业布局格局是:北部是以冶金、电力、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区;西部、南部是以机械、机电工业、汽车和零部件为主的工业区,同时还分布着城市的铁路枢纽、城市仓储货运集散地;在东部是高新技术工业区和电子、生物、烟草、仪表、精细化工等为主的业区;在城市中北部是轻纺工业产业区;在鹤鸽江一带有加工工业、有色冶金工业;城郊分布有机械加工工业和水泥制品等建材工业;在东南部分布汽车零部件加工工业、有色冶炼工业、六县(柳江、柳城、鹿寨、融安、融水、三江)工业以制糖、造纸、汽车零部件、电力工业和林木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但是随着柳州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有工业布局已无法满足工业扩张发展的需要,工业高度集中于市区、环境污染、布局分散等弊病也日益突现、因此,在进行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制定合理的工业发展规划已成了当务之急、柳州市工业产业布局调整思路和布局方向
(一)工业产业布局调整思路
柳州具有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坚实的工业基础,是广西的工业中心和全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做好柳州市工业产业布局调整,将能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的“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的战略性部署中,发挥其区域经济中心的火车头作用、而柳州市可以通过产
业结构的优化和工业布局的调整,实现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宏伟目标。
柳州市工业产业布局调整必须围绕“工业立柳”这个核心,把工业产业布局与选择和发展区域性主导产业相结合;与调整和优化工业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生产集中度和关联度相结合;与充分利用已有的工业经济技术基础和资源优势,培育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相结合,使柳州市成为广西的经济中心城市,西南经济区的工业核心城市,是华南、西南地区重要的区域中经济中心之一,是连接华南、西南地区、走向世界的通道上的枢纽城市、工业中心和经济中心及综合服务基地、(一)工业生产力布局调整方向
1.加快汽车制造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配件工业、汽车工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它的发展对关联产业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不仅可带动冶金、橡胶、纺织、玻璃、机械、石油和化工等前向关联产业的发展,还带动道路、城建、旅游、保险和运输业等后向关联产业的发展、柳州汽车工业从1969年诞生的第一辆柳江牌汽车以后,历经了30多年的艰苦历程,现已初具规模、拥有东风柳州汽车厂、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柳州特种汽车厂、柳州农用运输车总厂4家整车厂、2家主机厂及近百家汽车零部件厂、随着南燕汽车厂从湖南整厂迁至柳州,柳州作为广西汽车工业城的地位更为显著、因此,汽车工业作为柳州的支柱产业应对其重点扶持、要集中一定的财力建设柳州汽车工业基地,以现有汽车生产力量为依托,通过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的大公司、大集团合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汽
车制造技术,使在汽车工业基地内形成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坚实后盾,要充分利用柳州汽车工业发展的机遇和优势,围绕整车生产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使之成为扩大产业链和柳州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点、目前柳州工业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小、装备水平低,自我开发能力差,竞争实力不强、因此,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应给予重点扶持,加快其发展的步伐、同时,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要尽快融入国内乃至国外大型汽车集团发展的范围内,盘活存量资产,形成规模经济。
2.大力发展机械工业,促进机械工业结构优化,柳州市机械工业目前主要产品是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装载机、液压挖掘机和震动式压路机、柳州空压机集团生产的螺杆压缩机、涡卷压缩机及相关产品;柳州建筑机械总厂生产的千斤顶、锚具、预应力梁等预应力机具系列产品;柳州朔料机械总厂生产的注朔机系列产品、朔料中空成型机等朔料机械系列产品及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纺织机械系列产品等。柳州机械工业生产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市场均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也存在设计水平和工艺水平较低等弱点,因此,对于机械工业产业的发展重点放在工程机械和通用机械上,使机械工业形成产品系列化、机电一体化、微电子控制智能化,提高行业主导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技术含量和安全可靠性,实现机械产品的升级换代、3.积极发展钢材和有色金属深加工为主的冶金工业、冶金工业是柳州市的优势产业,以柳钢、柳锌、华锡集团为重点的骨干企业已形成钢铁200万吨生产规模,23万吨锌金属处理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技术集成度低、工艺和设备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价值小、能源消耗大、因此,冶金工业的发展与调整的方向是:以钢铁做优做强为目标,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实现节能降耗,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产能规模,到2005年,形成300万吨钢综合生产能力、以锌、锡、锢、氧化锌产品为基础,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大深加工力度,改变新材料等“四新”技术、产品单一的局而、4.调整和发展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柳州市建材工业的基础较好,且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应抓住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对建材行业进行结构调整、改变建材行业产品结构单
一、生产工艺落后、生产组织零、散的局而,以鱼峰水泥集团为龙头,实现水泥集约化生产、到2005年,鱼峰水泥集团水泥产录达600万吨,同时加快砖瓦、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推进新技术改造,实现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环境、降低成本、发挥规模经济、增加效益的目标。使之成为柳州工业经济的又一支柱产业、5.协调发展优势传统产业,如造纸、制糖、纺织、化学化工、制药、印刷、卷烟、食品等工业、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造纸、制糖、纺织、卷烟、制药等传统产业,在国内市场已有一定知名度,如两面针牙膏、金嗓子喉宝、甲天下香烟、网山牌白砂糖、银欧牌高档新闻纸、花红冲剂等、这此工业企业要壮大发展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地方产业特色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同时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要以名牌产品带动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名、优、新、特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增强产业竞争力、6.扶持和培育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工业激光、材料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此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点。虽然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但其发展潜力巨大,如电子信息技术的开发,将其运用到传统产业中去,将会提高整体产业水平、生物工程技术也可运用于农业、医药业、环保业等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做好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制定相关鼓励和扶持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三)工业产业布局调整分布
加快柳州市工业园区建设:
汽车工业园区:建立以五菱集团为核心的汽车工业基地,重点发展微型车、轻型车、中重型货车及开发生产符合国家安全、节能、环保法规的经济型轿车。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重点发展高性能车用发动机、车桥总成、传动轴总成、减震器、消声器、汽车空调、刹车防抱死系统等产品以及汽车电子产品、建设汽车及零部件产学研结合的研发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设计水平的汽车及零部件科研体系、阳和机械制造工业园区:在柳州市东部建设阳和工业园区,构建成为区域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普及型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工程机械、螺杆压缩同、涡卷压缩机、预应力系列、注朔机系列、纺织机械系列产品等、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以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为龙头,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下程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辐射,推动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雏容重化工业园:巩固和发展化肥工业,依托现有化工企业,形成杜中化学工业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复合肥、高纯度、精细化的精细化学品、硝基化事物和碳一化合物,使之成为广西医药、染料、农药、橡胶助剂工业原料中间体基地,同时发展酒精、发酵甘油等生物化工产品及其深加化学品、穿山工业园区:该工业园区位于柳州市南部的柳江县穿山镇,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距柳州市区25公里,距柳州自莲机场19公里,距杜海、宜柳高速路交汇出入口处17公里,其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较为突出、该园区应充分利用其优势,抓好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建设,积极吸纳区内外工业企业的投资,主动迎接市区企业的辐射,发展成为汽车、汽配、电子、新型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和柳州市工业产业发展的后方基地、建设柳州市工业发展基地:
造纸工业基地:以洛埠镇柳江造纸厂为重点建设造纸工业基地,形成造纸、竹浆及配
套生产工业地、充分依托广西丰富的竹木资源,提高竹制浆先进技术水平,重点发展胶印书刊纸、信息用纸、食品包装纸、医疗用纸、中高档生话用纸、牛皮箱板纸、高档涂料自纸板等高档纸制品、引进国外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关键生产设备,开发生产高附加值和市场短缺产品,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建设成为广西重要的造纸工业基地、制糖工业基地:以凤糖集团为核心,联结周边各县,建立制糖工业基地、加快糖业组织结构调整,实现糖业生产集中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原糖粗加工与自砂糖精加工及综合利用的专业化水平,引进国内外先进成热技术和先进设备,发展蔗渣造纸糖蜜精细化工、医药产品、有机复合肥等,使柳州市制糖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材工业基地:在柳州市太阳村一带,建立以广西鱼峰水泥集团为核心的水泥制品及砖瓦生产基地。以鱼峰牌水泥为龙头,采用综合竹能技术对水泥厂进行技术改造,生产高标号旋窑水泥及水泥制品、同时,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以现有生产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建材工业品、轻纺工业基地:在柳州市中北部建立轻纺工业基地,以现有的“灯花”牌、“立宁集团”等名牌、名厂为龙头,通过加大对柳州市纺织行业的调整和改造力度,开发高档次、高附加值、高创汇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实现产品结构的高级化,形成纺织出口基地和高新技术纺织产品生产基地。
加快培育发展柳州市新的工业经济带:
通过培育、引导和扶持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加快东南工业经济带的建设和推进柳北工业经济带的建立,即建立从柳州—柳江拉堡—进德、柳州—雏容—鹿寨两条工业带,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机械制造业和建材工业等,同时也作为柳州工业企业迁移的后方基地、建立以融水—融女—三江以农、林、矿产品加工工业带,发展林化工业、医药工业、木材加工、果蔬深加工、电力资源工业和民族旅游工艺品业等。通过工业带的建立、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优势、资源优势,形成与柳州市工业相衔接的通道工业带,带动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思想为要求
做好柳州工业产业布局的保障措施
1.明确发展目标,做好工业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柳州市的实际情况,在原有工业布局的基础上,做好全市工业进行整体规划,形成柳州市工业的“环线”布局、即在柳州市环行线路以内发展都市型工业为主,所谓的都市型工业是在市区积极发展以服务、方便市民工作和生话,提高市民生话质量为宗旨的工业,主要门类有旅游产品、工艺美术业、服装服饰业、食品饮料业、印刷出版业、室内外装饰业、信息服务业、家电电器业等、在内外环行线路之间发展都市型工业、高科技产业及配套工业。在环行线路以外发展钢铁、汽车、化工等产业、2.调整布局,规划新的工业生产基地和工业园区、在调整过程中培育一批支柱工业和新兴工业,形成如汽车生产、化工生产和纺织生产等上档次、有规模的生产基地、从而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改变柳州市形成的耗能高、污染重、占地多的传统工业格局,形成以科技为主导,以支柱工业为基础,以都市工业为特色的现代化工业布局、3.在工业区内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以接纳重大投资项目和市区工业的搬迁转移。从柳州市工业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企业的生产基地转移势在必行,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对水电的需求量和交通运输量将大幅度增加。因此加强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形成与工业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各水电、交通、通讯等部门应统筹规划,迅速建立起与工业基地、工业园区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4.实施部分企业‘退城进郊”的搬迁改造工作、对污染扰民企业及其他不适宜在城
区发展的企业实施治理搬迁工作、一方而对城区搬迁工业企业要实现产品升级、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形成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另一方而政府加大对城区搬迁企业的引导、扶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各类企业搬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5.在布局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淘汰耗能高、污染重、.占地多的传统工业,优先把节水、节能和节约资源工业纳入到工艺业园区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资源配置和产业链协调发展、.(作者张彬系柳州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韦英才系柳州市经济委员会产业政策与法规科科长;
梁浒系柳州市经济委员会产业政策与法规科科员)
第三篇:中小银行网点建设和布局的优化策略研究
中小银行网点建设和布局的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商业银行网点,作为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其布局的合理性及功能定位的准确性与否,反映了一家商业银行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策略。金融业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关系到千家万户,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内外交织、愈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对处在竞争“夹缝”中,在资产、规模、人才、技术等方面都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中小商业银行来说,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服务创新,通过网点建设和布局的优化来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化水准,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网点;布局调整;功能转型
[ABSTRACT]Commercial banking network, as the bank of product and service provider directl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layout and function of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or not, reflects a 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 thought and business strategy.Financial services quality and service level in relation to thousands of families, affect social all aspects of life.The inner and outer intertwined, and becom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in competition “pocket” to, in assets, scale, talents, and technology, etc are in an inferior posi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for, in order to survive and development, must unremitting efforts to promote service innovation, through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layout of the optimization to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level in the competition and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 the commercial bank network;The layout and adjustment;Function transformation
一、中小银行网点建设现状分析
营业网点是金融机构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如何整合现有网点资源,实现服务转型,提高营业网点的市场竞争力,是银行经营管理层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新课题。下面以长沙雨花农村合作银行为例,我们可以对中小银行网点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
截止2010年10月末,长沙雨花农村合作银行下辖网点51个,其中支行8个、分理处43个;共有员工358人,其中分理处员工153人,占比42.7%。全行各项存款余额55.15亿元,其中,分理处存款为36.9亿元,占比为66.89%;日平业务量200笔以上23个,低于100笔的3个;日平现金收付量500万元以上的10个,200—500万元的12个,低于100万元的4个;以2007年年终决算报表相关数据为依据测算各分理处保本点,有同升湖、火焰2个分理处低于保本点。
从服务功能来看,全行单一功能的网点占比为84.3%;网点营业面积大小不均,200平方米以上的网点8个,100平方米以下的网点21个,占比为41%。以租赁方式经营的网点17个,占比33%,年租金56.93万元。全行设置ATM机3台,1个对外服务窗口的25个网点,占比49%。从网点整体情况来看,人工网点多,服务功能单一的网点占比高,人员配置少,网均存款较少,外部形象不佳,高产高效网点不多。
由长沙雨花农村合作银行网点建设这一案例的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出中小银行网点建设的布局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行政区划设置
一是摊子大、战线长,层次复杂,形成冗长的管理级别,不利于经营管理,决策意图的贯彻实施大受影响,管理效率大打折扣;二是造成网点布局呈地域上的均衡分布状。而在我国,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均衡,网点的均衡分布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脱离客户需求
在同一行政区划内,中小银行网点设置的密度拘泥于上级规定,不能针对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客户需求不同而做相应调整。有的地方网点数量明显过疏,导致客户资源被其他商业银行抢夺。而有的地方却明显过密,导致成本过高,资源浪费。
(三)交易功能为主,营销功能薄弱
功能模式都比较单一,大部分网点都只有存贷业务,缺乏更多的金融产品。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必然导致网点轻视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推销。到了现在,银行网点仍然是以交易功能为主,营销功能虽有所强化,但与开拓市场的潜在需求相比较,仍是非常薄弱。
(四)产品与服务同质化严重、利润生产模式单一
由于我国分业经营和利率等的政策限制,国内银行业在产品创新上很难有质的突破,导致中小银行的网点所提供的软服务同质化也非常严重。时至今日,银行网点又主要是靠存贷利差来产生利润。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改善,迫切的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来弥补“金融脱媒”带来的存贷利差收入下降。
网点是经营要素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小银行经营活动的基础。如何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运行规律,科学有效地设置机构、合理布局经营网点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收益最大化是中小银行在新的竞争形势下急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中小银行进行网点建设的弱势分析
(一)国有商业银行占据着垄断地位
至目前,4家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公众信任、基础设施、整体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它们的资产规模、机构网点、人员队伍、科技设备、业务总量、服务覆盖面等,仍继续占据着绝对优势和主导地位。如中国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在亚、欧、澳、非、南美、北美六大洲均设有机构的银行。目前中国银行拥有13089个国内机构和560个海外机构,建立起了全球布局的金融服务网络。在香港和澳门,中国银行还是当地的发钞行。另外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经过27年的改革发展,已经步入质量效益和规模协调发展的轨道。它的分支机构有两万多个,遍布全国各个城镇。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设有29个分行,在专区和市设中心支行155 个、市(分)支行147个,在县(市)有支行2032个,在市、县城郊有办事处930个、分理处2654个、储蓄所13141个、集镇办事处2201个。2003年末资产总额约52,791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和的近五分之一。截至2010年末,工商银行总资产134,586.22亿元左右,当前总市值14,344.70左右,居全球上市银行之首。
(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激烈的同业竞争
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迅速崛起,使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已达11家。1992年资产总额2645亿元,到2003年6月末,已增到32785亿元,拥有资产总额占我国银行类机构总资产的比例已经达到15%。近几年来,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不断推进服务创新,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实力。如招商银行到2010年上半年,资产总额已由成立时(1986年)的1802.8亿元月(人民币)快速增长至2.79万亿元。在2003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榜中,该行从2002的第273名一举跃升至第187名。兴业银行,总资产也由成立时(1988年)的355.8亿元增至24087.98亿元,近三年平均年增长56%。近几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在不断扩大,已有4家成功上市(深发展、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这些无不意味着,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同业之间的竞争,正呈不断升温、加压的态势。
(三)外资银行的加速进驻
外资银行自1979年进入中国以来,其业务在不断发展,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同时,在华的外资银行数量也不断增加,到2002年底,驻华的外资银行已达到156家。截至2009年7月底,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200多家营业性机构,资产总额为1.7万亿人民币,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在华外资银行机构达到100家,占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的50%。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布鲁期·莫利,就入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进行了预测,他说:“外资银行将在5年后获得与中国国内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在未来10年左右,将可能占据中国金融市场约30%的份额。”这也意味着入世后的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竞争在进一步加大。
(四)客户服务要求的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全面提高服务水准。2002年我国家庭储蓄占GDP的20%,根据央行数据,截止到2011年底,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达到35.2万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8.4%和11.4%。随着国人财富的积累,尽管近期的物价指数在上升,但城镇居民的储蓄意愿仍很强烈。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需要的是整体的金融服务方案,而不仅仅是一些孤立的金融产品。同时借助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银行的服务渠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客户对自助渠道办理业务的接纳程度呈现明显的分化。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中小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与在各方面居绝对优势的垄断地位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相比,中小商业银行组建时间较迟,资产规模小,经营网点少,竞争实力弱,市场份额小。为了弥补竞争劣势,求得生存、发展、壮大,更加需要不断推进服务创新,全面提高服务水准,为了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优质、方便、快捷、安全的服务。
三、中小银行进行网点建设与布局优化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对于新建网点要结合银行网点的选址原则和对网点选址项目的实例分析,现对中小银行网点选址分析的影响要素组合细化如下:
(一)区域位置因素
中小银行网点的选址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地理位置上。银行网点选址的过程中,一般考虑它的经济位置状况,包括它在整个研究区域的相对位置,网点的道路通达性、交通便利度等。从新建网点的角度考虑,对于地理位置因素以及下一个影响因素拟选区域竞争态势的分析主要用于银行网点大体位置和银行网点服务范围的确定,属于项目最初的工作。
(二)目标客户因素
对银行来说,其储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他们的心理、行为因素。另外在定位网点的功能和规模时也必须依据网点所服务的主要客户群体。研究主要客户群的消费习惯和特殊偏好以便使银行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
(三)同业竞争因素
某些区域客户资源很好,但同时同业的网点可能早把市场瓜分完毕了,所以这种情况是否开设新网点又值得斟酌了。某些区域客户资源不足,但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新开网点进而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也许是上上之选。
(四)企业因素
企业是银行重要的客户源,不同类型企业对金融服务需求也不同,在选址的过程中,必须调查了解分析区域内的各种不同的企业,可以对企业规模、行业类型进行具体的分析,了解它们各自对金融产品的需求。
(五)市场潜力因素
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之中,某些地区可能会快速崛起而成为区域经济之心。因此这也要求中小银行不仅要注重当下的市场还要着眼未来。所以中小银行在增设网点还应该考虑城市市政规划(如新建小区、城区改造等)、固定人口(如居民区等)、流动人口和工作人口(如公交车站、医院、写字楼等)以及区域宏观经济指标(如人口总数、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工商企业数目及增长率等)。在一些可以预见未来会高速发展的地区可以暂时性忽略网点眼前收益抢先进驻以便占据市场份额。
对于已有网点要根据网点所面临的现实需求进行调整。一些服务半径重合的网点可以撤并,对于某些超负荷的网点考虑考虑扩大网点规模,增加网点工作人员提高窗口的开放率,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处理业务的速度,在某些人流量大的地区增加自助服务设备。
就网点的内部格局和装修也应依据客户的偏好进行改变。网点内部格局转变其方式主要是围绕有利于差异化服务和交叉销售的开展,由传统的柜台封闭式向功能分区开放式转变,为客户营造一种与银行专属服务人员舒适安心的沟通环境,并通过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搭配,促进目标客户在网点的有效销售。
四、中小银行实施网点建设与布局优化的相关策略
在当期经济金融形势、区域发展特点和现有银行管理模式的总体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网点布局应遵循市场化、集约化、扁平化和电子化的基本导向,努力建设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形象鲜明、功能完善、管理有效、风险防范的网点服务体系。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依托,以效益为目标,优化网点布局,形成渗透全辖、辐射到位的网点分布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银行网点优势作为营业网点建设与布局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以控制总量、激活存量、动态调整、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高效益,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外延式发展为辅,构建人工网点、自助网点和虚拟网点相辅相成的服务网络为操作原则。实施网点建设与布局优化的相关策略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功能转型
网点是银行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从成本的角度看,银行网点要占用房屋、投入大量设备、人力以及维护费用等,如果不能做到功能上的合理,那将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何对现有网点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使其更好地与市场需求对接,从成本消耗大户向利润产生大户转变,真正实现网点网络价值,对现阶段的我国商业银行显得格外重要。
1.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定位准确
网点转型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目标客户需求的定位是否准确。其产品和服务是否与客户的现实需求相匹配。对目标客户群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其潜在的需求,并提供与之匹配的产品和服务。从银行的角度讲,重点在深度发掘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程度,以及与银行服务业务的匹配程度,从而做到服务更有目标性、针对性。
2.更加注重差异化服务
国外成熟的金融环境里,一个成功的金融产品一定是给客户提供了个性化的选择。客户的资产配置不一,其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不一。所以如何实行差异化服务,充分地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是每个网点都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恰当的时间,将恰当的产品提供给适当的客户。
3.服务和产品创新
传统上,我国的商业银行网点都是以产品为中心。在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中小银行适时地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显得十分必要。研究现有的客户,了解他们的使用习惯,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针对性。根据市场的变化,积极地进行金融工具的创新。同时,区分清楚哪些业务适合网点去推广,整合业务操作流程。打破传统业务分工模式,实行一体化服务。根据需要设置新型分工模式,缩短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二)布局调整
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海量信息,如何综合考虑整个城市的网点布局,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这不仅仅是战术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如何优化,如何布局,需要在综合深入分析银行战略和地区特征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网点布局与优化方法进行系统规划和实施。也就是说,要明确网点布局优化的基本理念是“在恰当的地点开设恰当的网点”。
1.全面评价不同地区客户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交易行为都是建立在需求与供给方的自由原则之上。一个商业银行网点,必须要有足够的有效需求才能支撑其生存。所以,中小银行网点存在合理与否,必须要根据所在地的客户需求来判定,这不仅包括评价现有需求,还应包括可挖掘的潜在需求。同时,还应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竞争环境,在全面分析的前提下,做出客观、科学的决策。
2.原有网点与新增网点的合理调整
首先在选址方面,中小银行应结合科学的模型进行详尽分析,确保每个网点的设置建立在现实需求之上。其次,根据目标客户的数量和银行可能吸引的客户流量,以及客户潜在需求的类型和规模来确定网点的建设规模与功能配置,力求做到“随行就市”,与实际需求更加贴切,即不形成服务短板,又不造成资源浪费。
3.分类管理银行网点
网点分类管理就是把网点经营同当地资源紧密结合起来,银行可以根据业务实际需求把网点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第一,全功能网点:根据经营资源和地理位置经营所有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第二,专业性网点:这类网点与全功能网点的不同在于,主要专注于服务于某一类客户群,或某一产品系列,或只服务于某一特定范围的银行市场。第三,社区银行:这类网点是开展零售银行业务的主体市场定位,是以本地的市场和客户为主等等。
4.转变网点内部格局
网点内部物理格局建设是实现网点转型再造的基础设施,两者之间有类似“修路与致富”的关系。国外银行业在这方面投入非常大,也非常讲究,一般都是敞开式的面对面服务。而国内受传统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柜台封闭式服务。网点内部格局转变其方式主要是围绕有利于差异化服务和交叉销售的开展,由传统的柜台封闭式向功能分区开放式转变,为客户营造一种与银行专属服务人员舒适安心的沟通环境,并通过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搭配,促进目标客户在网点的有效销售逗留。
参考文献
[1]刘晓岚.商业银行网点资源的整合及其有效利用[J].金融论坛.2001.(5)[2]钟鼎礼.对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8.(08)[3] 李玮,任强.中小银行发展环境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甘肃金融.2010(08)[4]杨萍.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研究及案例分析[D].2006 [5]曾卫.浅谈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优化设置[J].现代金融,2000 [6]农行武汉青年路支行.关于网点经营转型有关问题的思考[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7 [7] 阙方平,夏洪涛.我国中小银行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1(01)[8] 李印喜.国外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5)[9] 李果仁.我国中小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2)[10] 黄清松.我国中小银行发展存在的瓶颈及发展方向[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8)
第四篇: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问题研究
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问题研究
2015-5-18 18:06:57 来源:和顺县党建网—中共和顺县委组织部
县委组织部研究室课题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这是保持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创新之举,是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由之路。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党的农村全部工作。健全农村党员能出能进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激发农村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内在活力,是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现阶段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就目前农村党员队伍现状而言,当前农村党员队伍的状况难以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新形势需要,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着男女比例不协调,老龄化结构严重,文化程度整体偏低等问题。一是男女比例不协调。在发展党员中,明显忽视了发展女性党员。二是老龄化结构严重。农村党员老龄化现象,使得农村基层组织出现了后继无人的情况。三是农村党员的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四是近年来发展农村党员工作有所松懈。部分村党支部由于村里情况复杂等原因,出现了发展党员的空白档。五是党员的表率意识薄弱。具体表现在组织活动上,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无创新、无突破,发言不积极,组织性不强,个别党员甚至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党员的服务意识淡薄,小农思想较重,思想上放不开,只为自己打算,缺乏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把自己放到服务人民群众的位臵上来。
2、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党组织对党员发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发展党员工作的滞后。主要表现在一些基层党支部没有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发展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农村党员队伍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探索。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重视了抓经济建设而忽视了党的建设;重视了抓党支部班子建设而忽视了党员队伍建设。部分农村基层干部观念不适应,拓不宽发展党员工作的入口。
二是党组织号召力不强,影响了青年入党积极性。有的村集体经济薄弱,党组织既不能有效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又不能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好事,组织威信不高。这种情况削弱了党组织的吸引力,致使群众尤其是青年向往党组织的热情大为减退。党员中贫困党员多,使得有部分人认为就算入党了也没有前途,这也是削弱广大青年积极性的一个因素。
三是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年外流,选人育人渠道受到限制。外出务工、发家致富仍是在乡待业青年的首要选择,许多农村青年都不愿留家务农守业,但由于长年在外,村党支部看不到、管不着,选人育人渠道受到很大限制。四是忽视了对青年农民的政治思想教育。正因为对青年农民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忽视,使得一些青年农民思想较混乱,缺乏共产主义理想,认为共产主义遥远,入党吃亏,当党员规矩多、活动多、会议多、不自由、受约束,影响致富等。少数青年农民对党认识片面,对党内某些不良现象看不惯,把少数党员和党员干部存在的党性观念淡薄、群众观念淡薄等不正常现象,看成是党组织的整体问题,把特殊理解为普遍,逐渐淡化了入党的愿望。
五是农村对女性的偏见依然很严重。大部分村民都认为女性的能力天生不如男性,对于争先进,发展党员这都应该是男人的事。于是在缺乏社会氛围,自身也缺乏自信的情况下,农村妇女就不愿申请入党了,这就直接导致了农村女性党员极少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发展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制约因素。
二、现阶段农村党员作用发挥状况及原因分析
1、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状况
一是能带头发挥模范作用的。这部分党员约占到20%左右。他们主要集中在村支“两委”干部中。他们有着较高的个人自身综合素质,能够认真完成党的任务,工作勤恳,工作实绩突出;能够做到公道正派,敢于弘扬社会正气,敢于同不良倾向作斗争,作风踏实,群众关系好,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
二是发挥作用一般的。这部分党员约占到50%。目前,他们大都是在思想上会记住自己是个党员,无职党员,他们会自觉参加党组织的生活,在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中遵纪守法,表现较好,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有所体现,比一般群众强,从总体上维护和维持了党组织的形象。
三是无法发挥作用的。这部分党员约占25%左右。主要是老弱病残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他们由于受到自身能力和条件的限制,无法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
四是不发挥作用甚至起反作用的。这部分党员约占5%。这当中,既有在职党员、无职党员、外出党员,更有小部分村干部位臵退下的党员。他们有的人不及时参加党组织生活、学习、会议,不很好履行党员义务,更不用说做好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日常表现与一般群众无异,个别人甚至更差,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表面上关心村集体事业,却对村里的工作指手划脚,到处挑刺,暗地里干扰,阻挡村里的工作,在群众中造成较坏影响。
2、农村党员作用发挥不好的原因分析
一是发展党员把关不严格。前些年,农村党组织在发展党员上过分注重结构和数量,在党员标准把握上不够严格,使一些入党动机不纯的人员混入党内。
二是党员队伍出口不畅通。尽管党章规定了党员被视为自行脱党的一系列行为,而在现实执行中却一直没有对不合格党员硬性约束和及时处理的好办法,导致一些自由散漫,经常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按时缴纳党费,不认真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没有“党员样子”的党员依然能留在党内,损害了党的形象。三是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当前,在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部分基层农村党组织注重抓经济建设,忽略了组织活动的开展,忽略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使部分党员宗旨意识逐渐淡薄,一些党员把理想信念和党的组织观念抛在一边,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影响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三、健全农村党员能出能进机制的主要做法
1、严把党员“入口”关,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在发展党员上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发展党员新要求,以把好党员“入口关”入手,严格入党程序,规范发展党员工作运行机制。比如,各乡镇党委在新发展党员上,严格执行了“群众评议制”、“党员票决制”和“新党员承诺制”,并通过支部初审、党委预审、组织部审核的三级共审机制,层层把关。对发展对象政审、程序和材料进行严格审查,查看填写是否规范、程序是否合符要求、标准是否严格,结构比例是否合理。同时,对新发展对象进行公示,对有不良反映的暂缓发展。实践证明,严格把好“入口”关,是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首要条件。比如,牛川乡今年新发展的6名党员中,35岁以下、高中学历以上、农村一线分别占50%,党员结构得到有效改善,严格程序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切实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2、畅通党员“出口”关,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过去净化党员队伍一般是依靠集中的整党活动,有明显的阶段性、运动式特点,而现在需要探索的是常态化的长效机制,破解能“进”不能“出”的难题。新修订后的党章明确规定党员有退党的自由,明确了劝党员退党和党员自行脱党制度,这些制度的健全,对提高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严格遵守《党章》规定,对多次评议不合格、违规参与党章明令禁止活动、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工作等等这些符合劝退除名规定的党员,对其认定为“不合格”,及时进行处臵。比如,牛川乡近几年以来,由于露天煤矿的开采,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一些村民无理取闹上访告状,特别是部分党员参与非法越级上访,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牛川乡党委就对其严格程序进行了处分,警示教育了全乡党员。实践证明只有畅通“出口”关,及时处臵不合格党员,才能纯洁党员队伍,使我们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3、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综合素质。一是学习常态化。利用远程教育、阳光农廉网等网络平台,广泛宣传党建知识,通过上《党课》等形式加强各支部组织党员学习,加强廉政教育,教育党员警钟长鸣。二是活动经常化。结合全县“科级干部下基层”、“第一书记”帮扶活动,开展党员干部帮扶联系群众等活动,增强党员作用的发挥。三是管理制度化。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同时,全面推行“党日活动”制度,确定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五为“党日活动”,集中开展组织活动。通过以上活动加强对党员的平常管理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和分辨是非能力。
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意见和建议
1、要强化领导,促进发展党员工作有序开展。要通过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员队伍。通过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和发展计划,对发展党员工作加强计划管理,实行宏观控制,有效防止和避免了突击发展、长期不发展、发展数量大起大落等不正常现象。
2、要加强培养,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要加强宣传引导,主动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要采取开展“七一”纪念活动、举行报告会、表彰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典型,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增进群众对党的认识和感情,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发广大群众的政治热情。同时,要灵活开展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坚持培养联系人制度和入党积极分子定期汇报制度,经常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业务技能、文化素质等培训,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素质。
3、要突出重点,不断优化党员队伍整体结构。要坚持把青年、妇女、生产工作一线的优秀分子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促使党员队伍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党组织要优先发展政治素质好,具有一技之长和“双带”本领的村干部等优秀青年入党。各级党组织要联合妇联组织,采取系统培训、开展活动、备案管理等措施,将发展党员计划适当向妇女倾斜,使女党员比例保持逐年升高的势头。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使党员数量实现了均衡增长,党员队伍结构日趋合理。
4、要突破难点,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纳入经常性工作。要积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办法和措施。要注重拓宽渠道,从村级后备干部、村民代表、返乡青年、复退军人、专业大户和行业协会成员等重点对象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注重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
5、要健全制度,着力提高发展党员质量。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在继续坚持和完善发展党员工作“推优”、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发展党员工作预审等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发展党员民主推荐、公示、票决、责任追究等制度,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同时,各级党组织还要逐步建立完善发展党员有报必查制度、举报保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工作制度,严肃发展党员工作纪律,有效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
课题组组长:杨瑞芝(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
课题组成员:李振华(县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县党建研究会秘书长)
胡旭峰(县委组织部组织组科员)
课题执笔人:李振华
第五篇: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清城区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园”的发展战略,巩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办工业园区。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工业产业化进程。据统计,XX年以来,我区先后建设了29个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277个,合同投资金额 247.7亿元,已落实项目199个,落实率达72%,已动工项目45个,已投产项目154个。
一、成效与做法 我区在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按照“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布局,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点: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快区工业化的建设步伐,发展特色产业,各街、镇切实加强领导,相继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招商办,源潭镇还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要帮助投资者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
2、合理规划,明确定位。我区根据各街、镇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明确工业发展定位,将源潭、龙塘和石角三镇定位为工业重镇,在工业发展定位上明确我区重点发展建材陶瓷、纺织制衣、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冶金制品、玩具饰物等7大支柱产业。
3、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在工业布局方面,我区能够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根据各街、镇的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实际情况,我区科学合理优化工业布局。其中,龙塘镇以发展电子电器、铝形钢材加工、汽车配件为主;石角镇重点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主;源潭镇以发展建材陶瓷为主;东城街办以纺织制衣为主;凤城街办以重点发展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为主。如源潭镇,该镇以清佛公路和银英公路为中心轴。规划建设清佛路两旁连片开发,形成工业走廊,把新马至大连、秀溪段约XX亩建成为建材、五金、皮革等综合性产业为主的金沙滩工业小区;秀溪至大挞段约15000多亩建成为建陶工业小区、高桥工业小区。
4、发挥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我区充分发挥各街、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源潭镇充分利用瓷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以陶瓷产业为主导,推动其它工业项目的发展,该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吸纳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业落户,签订合同投资金额30多亿元,计划150多条生产线。现建成投产有50多条,在建的有22条,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为主的产业集群。石角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该镇从事废旧五金、塑料拆解的企业有1000多间,开展五金深加工企业15家,其中铜材10家、铝材1家、钢材4家,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最近该镇又引入国家供销总社投资建立了占地1万多亩的循环经济工业园,计划在2——3年内把全镇五金加工回收行业纳入统一经营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业发展,形成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5、突出重点,注重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在优化工业布局中,区委、区政府十分强调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尤其注重是引进“全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落户城区。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我区成功引进了以生产钢材、不锈钢制品为主的香港圣力实业有限公司;以生产精密电子、数码相机、电子玩具为主的香港和记黄铺集团有限公司;以生产汽车配件的马来西亚杰雅帝有限公司;以生产陶瓷系列产品为主的广东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产国际体育运动器材为主的香港嘉士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间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合同投资额都超亿元以上,而且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利大。通过对知名大企业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形成“羊群效应”。
二、困难与问题 我区在优化工业结构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进项目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够高。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的项目有277个,但10亿元以上规模的较少只有5个。在引进的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项目不多,缺少 “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在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纷纷实施产业转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较高的企业在当地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急于转移。此外我区的个别街、镇与这些企业欠缺联系、沟通,致使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产业集群层次低,大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除了陶瓷工业城和再生资源基地外,其它的工业项目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集群。主要表现在:首先,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成本低廉基础上;其次,个体、私营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低质产品比重大。再次,企业外包意识差,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外包意识”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集群内,尽管行业特点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少细致分工。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易大却难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现有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没有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五是地方网络不健全,企业没有扎根的土壤。有的产业集群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3、个别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土地使用证办理滞后。一是因为国家严格用地审批,使大部分客商的土地使用证至今仍未能办好手续,阻碍了客商在本地的投资力度。二是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不到位未能真正为客商解决问题,部分地区客商对此反映较大。
4、
园区建设进度缓慢,基础设施未真正完善。供电、供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完全到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资金筹集困难,园区建设进度放慢,同时部分在建项目贷款难以到位,企业建设困难加大,影响了园区的整体进度。二是市个别部门通力合作办园区的氛围还不够浓,直接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三是园区征地难,部分农民要价太高,导致街镇未能按时交地给投资者,如龙塘的富源、盈富工业小区,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个别街镇工作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路与建议
1、明确招商重点,提高项目质量。一是要把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是否引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准,把眼光放到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创税多的大型项目上。同时,要注重引进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成本效益;二是多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大专院校“攀亲结对”,广泛接触,争取更多高新尖科技、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城区。
2、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我区优化工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加强与市的协调沟通,借鉴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的优秀经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要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重点产品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产业群的发展。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的配套企业,纳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分工协作体系和供应链,以外包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发展,确保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三是加快传统园区向产业集群方向转变。园区是实施产业集群的载体和平台,新发展的园区主要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和目标,已有的园区要进行整合,搞好分工协作。四是在政策上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大企业在区域内配套给予一定奖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目前我区项目的落实进度普遍不快,已签约(含03、XX年)未动工的项目还比较多。这要求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的力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使企业尽早动工建设、尽早产生效益。
4、加大资金筹集,完善园区建设。建议多向市反映,加快城区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同时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多给予支持,使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促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推动城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