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3:1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清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清城区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园”的发展战略,巩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办工业园区,清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工业产业化进程。据统计,2003年以来,我区先后建设了29个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277个,合同投资金额 247.7亿元,已落实项目199个,落实率达72%,已动工项目45个,已投产项目154个。

一、成效与做法我区在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按照“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布局,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点: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快区工业化的建设步伐,发展特色产业,各街、镇切实加强领导,相继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招商办,源潭镇还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要帮助投资者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

2、合理规划,明确定位。我区根据各街、镇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明确工业发展定位,将源潭、龙塘和石角三镇定位为工业重镇,在工业发展定位上明确我区重点发展建材陶瓷、纺织制衣、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冶金制品、玩具饰物等7大支柱产业。

3、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在工业布局方面,我区能够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根据各街、镇的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实际情况,我区科学合理优化工业布局。其中,龙塘镇以发展电子电器、铝形钢材加工、汽车配件为主;石角镇重点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主;源潭镇以发展建材陶瓷为主;东城街办以纺织制衣为主;凤城街办以重点发展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为主。如源潭镇,该镇以清佛公路和银英公路为中心轴。规划建设清佛路两旁连片开发,形成工业走廊,把新马至大连、秀溪段约2000亩建成为建材、五金、皮革等综合性产业为主的金沙滩工业小区;秀溪至大挞段约15000多亩建成为建陶工业小区、高桥工业小区。

4、发挥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我区充分发挥各街、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源潭镇充分利用瓷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以陶瓷产业为主导,推动其它工业项目的发展,该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吸纳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业落户,签订合同投资金额30多亿元,计划150多条生产线。现建成投产有50多条,在建的有22条,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为主的产业集群。石角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该镇从事废旧五金、塑料拆解的企业有1000多间,开展五金深加工企业15家,其中铜材10家、铝材1家、钢材4家,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最近该镇又引入国家供销总社投资建立了占地1万多亩的循环经济工业园,计划在2——3年内把全镇五金加工回收行业纳入统一经营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业发展,形成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5、突出重点,注重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在优化工业布局中,区委、区政府十分强调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尤其注重是引进“全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落户城区。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我区成功引进了以生产钢材、不锈钢制品为主的香港圣力实业有限公司;以生产精密电子、数码相机、电子玩具为主的香港和记黄铺集团有限公司;以生产汽车配件的马来西亚杰雅帝有限公司;以生产陶瓷系列产品为主的广东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产国际体育运动器材为主的香港嘉士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间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合同投资额都超亿元以上,而且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利大。通过对知名大企业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形成“羊群效应”,调查报告《清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

二、困难与问题我区在优化工业结构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进项目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够高。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的项目有277个,但10亿元以上规模的较少只有5个。在引进的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项目不多,缺少 “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在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纷纷实施产业转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较高的企业在当地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急于转移。此外我区的个别街、镇与这些企业欠缺联系、沟通,致使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产业集群层次低,大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除了陶瓷工业城和再生资源基地外,其它的工业项目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集群。主要表现在:首先,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成本低廉基础上;其次,个体、私营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低质产品比重大。再次,企业外包意识差,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外包意识”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集群内,尽管行业特点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少细致分工。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易大却难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现有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没有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五是地方网络不健全,企业没有扎根的土壤。有的产业集群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3、个别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土地使用证办理滞后。一是因为国家严格用地审批,使大部分客商的土地使用证至今仍未能办好手续,阻碍了客商在本地的投资力度。二是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不到位未能真正为客商解决问题,部分地区客商对此反映较大。

4、园区建设进度缓慢,基础设施未真正完善。供电、供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完全到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资金筹集困难,园区建设进度放慢,同时部分在建项目贷款难以到位,企业建设困难加大,影响了园区的整体进度。二是市个别部门通力合作办园区的氛围还不够浓,直接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三是园区征地难,部分农民要价太高,导致街镇未能按时交地给投资者,如龙塘的富源、盈富工业小区,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个别街镇工作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路与建议

1、明确招商重点,提高项目质量。一是要把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是否引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准,把眼光放到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创税多的大型项目上。同时,要注重引进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成本效益;二是多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大专院校“攀亲结对”,广泛接触,争取更多高新尖科技、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城区。

2、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我区优化工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加强与市的协调沟通,借鉴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的优秀经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要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重点产品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产业群的发展。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的配套企业,纳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分工协作体系和供应链,以外包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发展,确保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三是加快传统园区向产业集群方向转变。园区是实施产业集群的载体和平台,新发展的园区主要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和目标,已有的园区要进行整合,搞好分工协作。四是在政策上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大企业在区域内配套给予一定奖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目前我区项目的落实进度普遍不快,已签约(含03、04年)未动工的项目还比较多。这要求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的力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使企业尽早动工建设、尽早产生效益。

4、加大资金筹集,完善园区建设。建议多向市反映,加快城区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同时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多给予支持,使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促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推动城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第二篇:清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清城区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园”的发展战略,巩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办工业园区。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工业产业化进程。据统计,2003年以来,我区先后建设了29个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277个,合同投资金额 247.7亿元,已落实项目199个,落实率达72%,已动工项目45个,已投产项目154个。

一、成效与做法我区在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按照“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布局,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点: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快区工业化的建设步伐,发展特色产业,各街、镇切实加强领导,相继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招商办,源潭镇还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要帮助投资者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

2、合理规划,明确定位。我区根据各街、镇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明确工业发展定位,将源潭、龙塘和石角三镇定位为工业重镇,在工业发展定位上明确我区重点发展建材陶瓷、纺织制衣、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冶金制品、玩具饰物等7大支柱产业。

3、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在工业布局方面,我区能够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根据各街、镇的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实际情况,我区科学合理优化工业布局。其中,龙塘镇以发展电子电器、铝形钢材加工、汽车配件为主;石角镇重点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主;源潭镇以发展建材陶瓷为主;东城街办以纺织制衣为主;凤城街办以重点发展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为主。如源潭镇,该镇以清佛公路和银英公路为中心轴。规划建设清佛路两旁连片开发,形成工业走廊,把新马至大连、秀溪段约2000亩建成为建材、五金、皮革等综合性产业为主的金沙滩工业小区;秀溪至大挞段约15000多亩建成为建陶工业小区、高桥工业小区。

4、发挥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我区充分发挥各街、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源潭镇充分利用瓷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以陶瓷产业为主导,推动其它工业项目的发展,该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吸纳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业落户,签订合同投资金额30多亿元,计划150多条生产线。现建成投产有50多条,在建的有22条,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为主的产业集群。石角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该镇从事废旧五金、塑料拆解的企业有1000多间,开展五金深加工企业15家,其中铜材10家、铝材1家、钢材4家,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最近该镇又引入国家供销总社投资建立了占地1万多亩的循环经济工业园,计划在2——3年内把全镇五金加工回收行业纳入统一经营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业发展,形成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5、突出重点,注重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在优化工业布局中,区委、区政府十分强调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尤其注重是引进“全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落户城区。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我区成功引进了以生产钢材、不锈钢制品为主的香港圣力实业有限公司;以生产精密电子、数码相机、电子玩具为主的香港和记黄铺集团有限公司;以生产汽车配件的马来西亚杰雅帝有限公司;以生产陶瓷系列产品为主的广东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产国际体育运动器材为主的香港嘉士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间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合同投资额都超亿元以上,而且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利大。通过对知名大企业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形成“羊群效应”。

二、困难与问题我区在优化工业结构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进项目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够高。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的项目有277个,但10亿元以上规模的较少只有5个。在引进的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项目不多,缺少 “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在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纷纷实施产业转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较高的企业在当地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急于转移。此外我区的个别街、镇与这些企业欠缺联系、沟通,致使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产业集群层次低,大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除了陶瓷工业城和再生资源基地外,其它的工业项目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集群。主要表现在:首先,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成本低廉基础上;其次,个体、私营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低质产品比重大。再次,企业外包意识差,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外包意识”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集群内,尽管行业特点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少细致分工。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易大却难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现有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没有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五是地方网络不健全,企业没有扎根的土壤。有的产业集群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3、个别职能部门办事

第三篇: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清城区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园”的发展战略,巩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办工业园区。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工业产业化进程。据统计,XX年以来,我区先后建设了29个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277个,合同投资金额 247.7亿元,已落实项目199个,落实率达72%,已动工项目45个,已投产项目154个。

一、成效与做法 我区在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按照“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布局,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点: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快区工业化的建设步伐,发展特色产业,各街、镇切实加强领导,相继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招商办,源潭镇还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要帮助投资者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

2、合理规划,明确定位。我区根据各街、镇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明确工业发展定位,将源潭、龙塘和石角三镇定位为工业重镇,在工业发展定位上明确我区重点发展建材陶瓷、纺织制衣、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冶金制品、玩具饰物等7大支柱产业。

3、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在工业布局方面,我区能够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根据各街、镇的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实际情况,我区科学合理优化工业布局。其中,龙塘镇以发展电子电器、铝形钢材加工、汽车配件为主;石角镇重点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主;源潭镇以发展建材陶瓷为主;东城街办以纺织制衣为主;凤城街办以重点发展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为主。如源潭镇,该镇以清佛公路和银英公路为中心轴。规划建设清佛路两旁连片开发,形成工业走廊,把新马至大连、秀溪段约XX亩建成为建材、五金、皮革等综合性产业为主的金沙滩工业小区;秀溪至大挞段约15000多亩建成为建陶工业小区、高桥工业小区。

4、发挥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我区充分发挥各街、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源潭镇充分利用瓷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以陶瓷产业为主导,推动其它工业项目的发展,该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吸纳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业落户,签订合同投资金额30多亿元,计划150多条生产线。现建成投产有50多条,在建的有22条,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为主的产业集群。石角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该镇从事废旧五金、塑料拆解的企业有1000多间,开展五金深加工企业15家,其中铜材10家、铝材1家、钢材4家,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最近该镇又引入国家供销总社投资建立了占地1万多亩的循环经济工业园,计划在2——3年内把全镇五金加工回收行业纳入统一经营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业发展,形成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5、突出重点,注重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在优化工业布局中,区委、区政府十分强调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尤其注重是引进“全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落户城区。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我区成功引进了以生产钢材、不锈钢制品为主的香港圣力实业有限公司;以生产精密电子、数码相机、电子玩具为主的香港和记黄铺集团有限公司;以生产汽车配件的马来西亚杰雅帝有限公司;以生产陶瓷系列产品为主的广东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产国际体育运动器材为主的香港嘉士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间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合同投资额都超亿元以上,而且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利大。通过对知名大企业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形成“羊群效应”。

二、困难与问题 我区在优化工业结构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进项目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够高。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的项目有277个,但10亿元以上规模的较少只有5个。在引进的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项目不多,缺少 “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在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纷纷实施产业转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较高的企业在当地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急于转移。此外我区的个别街、镇与这些企业欠缺联系、沟通,致使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产业集群层次低,大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除了陶瓷工业城和再生资源基地外,其它的工业项目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集群。主要表现在:首先,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成本低廉基础上;其次,个体、私营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低质产品比重大。再次,企业外包意识差,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外包意识”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集群内,尽管行业特点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少细致分工。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易大却难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现有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没有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五是地方网络不健全,企业没有扎根的土壤。有的产业集群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3、个别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土地使用证办理滞后。一是因为国家严格用地审批,使大部分客商的土地使用证至今仍未能办好手续,阻碍了客商在本地的投资力度。二是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不到位未能真正为客商解决问题,部分地区客商对此反映较大。

4、

园区建设进度缓慢,基础设施未真正完善。供电、供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完全到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资金筹集困难,园区建设进度放慢,同时部分在建项目贷款难以到位,企业建设困难加大,影响了园区的整体进度。二是市个别部门通力合作办园区的氛围还不够浓,直接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三是园区征地难,部分农民要价太高,导致街镇未能按时交地给投资者,如龙塘的富源、盈富工业小区,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个别街镇工作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路与建议

1、明确招商重点,提高项目质量。一是要把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是否引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准,把眼光放到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创税多的大型项目上。同时,要注重引进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成本效益;二是多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大专院校“攀亲结对”,广泛接触,争取更多高新尖科技、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城区。

2、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我区优化工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加强与市的协调沟通,借鉴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的优秀经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要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重点产品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产业群的发展。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的配套企业,纳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分工协作体系和供应链,以外包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发展,确保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三是加快传统园区向产业集群方向转变。园区是实施产业集群的载体和平台,新发展的园区主要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和目标,已有的园区要进行整合,搞好分工协作。四是在政策上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大企业在区域内配套给予一定奖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目前我区项目的落实进度普遍不快,已签约(含03、XX年)未动工的项目还比较多。这要求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的力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使企业尽早动工建设、尽早产生效益。

4、加大资金筹集,完善园区建设。建议多向市反映,加快城区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同时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多给予支持,使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促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推动城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第四篇:调研报告的基本结构 [某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XXX区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园”的发展战略,巩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办工业园区。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工业产业化进程。据统计,2003年以来,我区先后建设了29个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277个,合同投资金额 247.7亿元,已落实项目199个,落实率达72%,已动工项目45个,已投产项目154个。

一、成效与做法

我区在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按照“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布局,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点: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快区工业化的建设步伐,发展特色产业,各街、镇切实加强领导,相继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招商办,源潭镇还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要帮助投资者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

2、合理规划,明确定位。我区根据各街、镇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明确工业发展定位,将源潭、龙塘和石角三镇定位为工业重镇,在工业发展定位上明确我区重点发展建材陶瓷、纺织制衣、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冶金制品、玩具饰物等7大支柱产业。

3、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在工业布局方面,我区能够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根据各街、镇的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实际情况,我区科学合理优化工业布局。其中,龙塘镇以发展电子电器、铝形钢材加工、汽车配件为主;

石角镇重点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主;

源潭镇以发展建材陶瓷为主;

东城街办以纺织制衣为主;

凤城街办以重点发展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为主。

如源潭镇,该镇以清佛公路和银英公路为中心轴。规划建设清佛路两旁连片开发,形成工业走廊,把新马至大连、秀溪段约2000亩建成为建材、五金、皮革等综合性产业为主的金沙滩工业小区;

秀溪至大挞段约15000多亩建成为建陶工业小区、高桥工业小区。

4、发挥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我区充分发挥各街、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源潭镇充分利用瓷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以陶瓷产业为主导,推动其它工业项目的发展,该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吸纳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业落户,签订合同投资金额30多亿元,计划150多条生产线。现建成投产有50多条,在建的有22条,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为主的产业集群。

石角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该镇从事废旧五金、塑料拆解的企业有1000多间,开展五金深加工企业15家,其中铜材10家、铝材1家、钢材4家,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最近该镇又引入国家供销总社投资建立了占地1万多亩的循环经济工业园,计划在2——3年内把全镇五金加工回收行业纳入统一经营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业发展,形成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5、突出重点,注重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在优化工业布局中,区委、区政府十分强调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尤其注重是引进“全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落户城区。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我区成功引进了以生产钢材、不锈钢制品为主的香港圣力实业有限公司;

以生产精密电子、数码相机、电子玩具为主的香港和记黄铺集团有限公司;

以生产汽车配件的马来西亚杰雅帝有限公司;

以生产陶瓷系列产品为主的广东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产国际体育运动器材为主的香港嘉士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间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合同投资额都超亿元以上,而且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利大。通过对知名大企业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形成“羊群效应”。

二、困难与问题

我区在优化工业结构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进项目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够高。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的项目有277个,但10亿元以上规模的较少只有5个。在引进的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项目不多,缺少 “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在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纷纷实施产业转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较高的企业在当地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急于转移。此外我区的个别街、镇与这些企业欠缺联系、沟通,致使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产业集群层次低,大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除了陶瓷工业城和再生资源基地外,其它的工业项目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集群。主要表现在:首先,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成本低廉基础上;

其次,个体、私营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低质产品比重大。再次,企业外包意识差,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外包意识”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集群内,尽管行业特点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少细致分工。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易大却难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现有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没有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五是地方网络不健全,企业没有扎根的土壤。有的产业集群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3、个别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土地使用证办理滞后。一是因为国家严格用地审批,使大部分客商的土地使用证至今仍未能办好手续,阻碍了客商在本地的投资力度。二是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不到位未能真正为客商解决问题,部分地区客商对此反映较大。

4、园区建设进度缓慢,基础设施未真正完善。供电、供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完全到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资金筹集困难,园区建设进度放慢,同时部分在建项目贷款难以到位,企业建设困难加大,影响了园区的整体进度。二是市个别部门通力合作办园区的氛围还不够浓,直接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三是园区征地难,部分农民要价太高,导致街镇未能按时交地给投资者,如龙塘的富源、盈富工业小区,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个别街镇工作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路与建议

1、明确招商重点,提高项目质量。一是要把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是否引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准,把眼光放到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创税多的大型项目上。同时,要注重引进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成本效益;

二是多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大专院校“攀亲结对”,广泛接触,争取更多高新尖科技、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城区。

2、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我区优化工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加强与市的协调沟通,借鉴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的优秀经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要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重点产品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产业群的发展。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的配套企业,纳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分工协作体系和供应链,以外包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发展,确保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三是加快传统园区向产业集群方向转变。园区是实施产业集群的载体和平台,新发展的园区主要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和目标,已有的园区要进行整合,搞好分工协作。四是在政策上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大企业在区域内配套给予一定奖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目前我区项目的落实进度普遍不快,已签约(含03、04年)未动工的项目还比较多。这要求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的力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使企业尽早动工建设、尽早产生效益。

4、加大资金筹集,完善园区建设。建议多向市反映,加快城区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同时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多给予支持,使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促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推动城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第五篇:柳州工业结构布局研究

文章名称:

作者:

地区:

刊名:

期数:

文张内容: 柳州市工业产业布局分析研究 张彬.韦英才.梁浒 柳州市 广西经贸 2003年10月

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工业经济一直是柳州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进入经济、科技竞争愈加激烈的21世纪后,工业企业面临着中国加入WTO以后的全球竞争格局和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作为广西工业经济“领头羊”的柳州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遇到新时期发展的新课题、而如何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制定合理的工业发展规划,加快调整工业的发展步伐,充分认识机遇与挑并存已成了当务之急、为深入了解和掌握柳州市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为建立布局合理、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园区提供依抓,我们对柳州工业产业布局进行了研究,探索在新型工业化下建立与完善工业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工业体系和产业布局的新格局,促进柳州工业的跨跃式发展、柳州市工业生产力布局现状及分布特征

改苹开放20多年来,柳州市工业经济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在1980年工业总产值是70.97亿元,到200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0.2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大关,达324.81亿元,增长22.77%,实现工业增加值88.25亿元,增长15.21%工业企业发展迅速,现拥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400多家,职工22.8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5家,大中型企业140家,有近40家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有7家进入全国520家重点企业行列、在柳州市的工业规模和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建立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拥有汽车、冶金、机械、造纸、制糖、纺织、医药、日用化工、建材等30多个行业和4000多个工业品种、形成了一批支柱产业 和,骨干企业以及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其中:汽车、装载机、发动机、紧固锚具、钢材、电解锌、氧化锌、锡、机制纸、白砂糖、卷烟、牙膏、金嗓子喉宝、水泥等20多个品种在国际、国内均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总体上看,柳州的工业布局保持着建设时期——“一五”、”二五”时期工业布局的主要特征、现有工业布局格局是:北部是以冶金、电力、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区;西部、南部是以机械、机电工业、汽车和零部件为主的工业区,同时还分布着城市的铁路枢纽、城市仓储货运集散地;在东部是高新技术工业区和电子、生物、烟草、仪表、精细化工等为主的业区;在城市中北部是轻纺工业产业区;在鹤鸽江一带有加工工业、有色冶金工业;城郊分布有机械加工工业和水泥制品等建材工业;在东南部分布汽车零部件加工工业、有色冶炼工业、六县(柳江、柳城、鹿寨、融安、融水、三江)工业以制糖、造纸、汽车零部件、电力工业和林木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但是随着柳州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有工业布局已无法满足工业扩张发展的需要,工业高度集中于市区、环境污染、布局分散等弊病也日益突现、因此,在进行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制定合理的工业发展规划已成了当务之急、柳州市工业产业布局调整思路和布局方向

(一)工业产业布局调整思路

柳州具有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坚实的工业基础,是广西的工业中心和全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做好柳州市工业产业布局调整,将能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的“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的战略性部署中,发挥其区域经济中心的火车头作用、而柳州市可以通过产

业结构的优化和工业布局的调整,实现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宏伟目标。

柳州市工业产业布局调整必须围绕“工业立柳”这个核心,把工业产业布局与选择和发展区域性主导产业相结合;与调整和优化工业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生产集中度和关联度相结合;与充分利用已有的工业经济技术基础和资源优势,培育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相结合,使柳州市成为广西的经济中心城市,西南经济区的工业核心城市,是华南、西南地区重要的区域中经济中心之一,是连接华南、西南地区、走向世界的通道上的枢纽城市、工业中心和经济中心及综合服务基地、(一)工业生产力布局调整方向

1.加快汽车制造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配件工业、汽车工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它的发展对关联产业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不仅可带动冶金、橡胶、纺织、玻璃、机械、石油和化工等前向关联产业的发展,还带动道路、城建、旅游、保险和运输业等后向关联产业的发展、柳州汽车工业从1969年诞生的第一辆柳江牌汽车以后,历经了30多年的艰苦历程,现已初具规模、拥有东风柳州汽车厂、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柳州特种汽车厂、柳州农用运输车总厂4家整车厂、2家主机厂及近百家汽车零部件厂、随着南燕汽车厂从湖南整厂迁至柳州,柳州作为广西汽车工业城的地位更为显著、因此,汽车工业作为柳州的支柱产业应对其重点扶持、要集中一定的财力建设柳州汽车工业基地,以现有汽车生产力量为依托,通过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的大公司、大集团合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汽

车制造技术,使在汽车工业基地内形成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坚实后盾,要充分利用柳州汽车工业发展的机遇和优势,围绕整车生产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使之成为扩大产业链和柳州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点、目前柳州工业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小、装备水平低,自我开发能力差,竞争实力不强、因此,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应给予重点扶持,加快其发展的步伐、同时,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要尽快融入国内乃至国外大型汽车集团发展的范围内,盘活存量资产,形成规模经济。

2.大力发展机械工业,促进机械工业结构优化,柳州市机械工业目前主要产品是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装载机、液压挖掘机和震动式压路机、柳州空压机集团生产的螺杆压缩机、涡卷压缩机及相关产品;柳州建筑机械总厂生产的千斤顶、锚具、预应力梁等预应力机具系列产品;柳州朔料机械总厂生产的注朔机系列产品、朔料中空成型机等朔料机械系列产品及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纺织机械系列产品等。柳州机械工业生产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市场均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也存在设计水平和工艺水平较低等弱点,因此,对于机械工业产业的发展重点放在工程机械和通用机械上,使机械工业形成产品系列化、机电一体化、微电子控制智能化,提高行业主导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技术含量和安全可靠性,实现机械产品的升级换代、3.积极发展钢材和有色金属深加工为主的冶金工业、冶金工业是柳州市的优势产业,以柳钢、柳锌、华锡集团为重点的骨干企业已形成钢铁200万吨生产规模,23万吨锌金属处理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技术集成度低、工艺和设备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价值小、能源消耗大、因此,冶金工业的发展与调整的方向是:以钢铁做优做强为目标,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实现节能降耗,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产能规模,到2005年,形成300万吨钢综合生产能力、以锌、锡、锢、氧化锌产品为基础,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大深加工力度,改变新材料等“四新”技术、产品单一的局而、4.调整和发展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柳州市建材工业的基础较好,且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应抓住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对建材行业进行结构调整、改变建材行业产品结构单

一、生产工艺落后、生产组织零、散的局而,以鱼峰水泥集团为龙头,实现水泥集约化生产、到2005年,鱼峰水泥集团水泥产录达600万吨,同时加快砖瓦、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推进新技术改造,实现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环境、降低成本、发挥规模经济、增加效益的目标。使之成为柳州工业经济的又一支柱产业、5.协调发展优势传统产业,如造纸、制糖、纺织、化学化工、制药、印刷、卷烟、食品等工业、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造纸、制糖、纺织、卷烟、制药等传统产业,在国内市场已有一定知名度,如两面针牙膏、金嗓子喉宝、甲天下香烟、网山牌白砂糖、银欧牌高档新闻纸、花红冲剂等、这此工业企业要壮大发展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地方产业特色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同时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要以名牌产品带动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名、优、新、特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增强产业竞争力、6.扶持和培育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工业激光、材料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此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点。虽然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但其发展潜力巨大,如电子信息技术的开发,将其运用到传统产业中去,将会提高整体产业水平、生物工程技术也可运用于农业、医药业、环保业等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做好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制定相关鼓励和扶持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三)工业产业布局调整分布

加快柳州市工业园区建设:

汽车工业园区:建立以五菱集团为核心的汽车工业基地,重点发展微型车、轻型车、中重型货车及开发生产符合国家安全、节能、环保法规的经济型轿车。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重点发展高性能车用发动机、车桥总成、传动轴总成、减震器、消声器、汽车空调、刹车防抱死系统等产品以及汽车电子产品、建设汽车及零部件产学研结合的研发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设计水平的汽车及零部件科研体系、阳和机械制造工业园区:在柳州市东部建设阳和工业园区,构建成为区域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普及型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工程机械、螺杆压缩同、涡卷压缩机、预应力系列、注朔机系列、纺织机械系列产品等、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以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为龙头,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下程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辐射,推动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雏容重化工业园:巩固和发展化肥工业,依托现有化工企业,形成杜中化学工业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复合肥、高纯度、精细化的精细化学品、硝基化事物和碳一化合物,使之成为广西医药、染料、农药、橡胶助剂工业原料中间体基地,同时发展酒精、发酵甘油等生物化工产品及其深加化学品、穿山工业园区:该工业园区位于柳州市南部的柳江县穿山镇,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距柳州市区25公里,距柳州自莲机场19公里,距杜海、宜柳高速路交汇出入口处17公里,其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较为突出、该园区应充分利用其优势,抓好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建设,积极吸纳区内外工业企业的投资,主动迎接市区企业的辐射,发展成为汽车、汽配、电子、新型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和柳州市工业产业发展的后方基地、建设柳州市工业发展基地:

造纸工业基地:以洛埠镇柳江造纸厂为重点建设造纸工业基地,形成造纸、竹浆及配

套生产工业地、充分依托广西丰富的竹木资源,提高竹制浆先进技术水平,重点发展胶印书刊纸、信息用纸、食品包装纸、医疗用纸、中高档生话用纸、牛皮箱板纸、高档涂料自纸板等高档纸制品、引进国外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关键生产设备,开发生产高附加值和市场短缺产品,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建设成为广西重要的造纸工业基地、制糖工业基地:以凤糖集团为核心,联结周边各县,建立制糖工业基地、加快糖业组织结构调整,实现糖业生产集中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原糖粗加工与自砂糖精加工及综合利用的专业化水平,引进国内外先进成热技术和先进设备,发展蔗渣造纸糖蜜精细化工、医药产品、有机复合肥等,使柳州市制糖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材工业基地:在柳州市太阳村一带,建立以广西鱼峰水泥集团为核心的水泥制品及砖瓦生产基地。以鱼峰牌水泥为龙头,采用综合竹能技术对水泥厂进行技术改造,生产高标号旋窑水泥及水泥制品、同时,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以现有生产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建材工业品、轻纺工业基地:在柳州市中北部建立轻纺工业基地,以现有的“灯花”牌、“立宁集团”等名牌、名厂为龙头,通过加大对柳州市纺织行业的调整和改造力度,开发高档次、高附加值、高创汇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实现产品结构的高级化,形成纺织出口基地和高新技术纺织产品生产基地。

加快培育发展柳州市新的工业经济带:

通过培育、引导和扶持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加快东南工业经济带的建设和推进柳北工业经济带的建立,即建立从柳州—柳江拉堡—进德、柳州—雏容—鹿寨两条工业带,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机械制造业和建材工业等,同时也作为柳州工业企业迁移的后方基地、建立以融水—融女—三江以农、林、矿产品加工工业带,发展林化工业、医药工业、木材加工、果蔬深加工、电力资源工业和民族旅游工艺品业等。通过工业带的建立、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优势、资源优势,形成与柳州市工业相衔接的通道工业带,带动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思想为要求

做好柳州工业产业布局的保障措施

1.明确发展目标,做好工业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柳州市的实际情况,在原有工业布局的基础上,做好全市工业进行整体规划,形成柳州市工业的“环线”布局、即在柳州市环行线路以内发展都市型工业为主,所谓的都市型工业是在市区积极发展以服务、方便市民工作和生话,提高市民生话质量为宗旨的工业,主要门类有旅游产品、工艺美术业、服装服饰业、食品饮料业、印刷出版业、室内外装饰业、信息服务业、家电电器业等、在内外环行线路之间发展都市型工业、高科技产业及配套工业。在环行线路以外发展钢铁、汽车、化工等产业、2.调整布局,规划新的工业生产基地和工业园区、在调整过程中培育一批支柱工业和新兴工业,形成如汽车生产、化工生产和纺织生产等上档次、有规模的生产基地、从而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改变柳州市形成的耗能高、污染重、占地多的传统工业格局,形成以科技为主导,以支柱工业为基础,以都市工业为特色的现代化工业布局、3.在工业区内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以接纳重大投资项目和市区工业的搬迁转移。从柳州市工业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企业的生产基地转移势在必行,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对水电的需求量和交通运输量将大幅度增加。因此加强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形成与工业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各水电、交通、通讯等部门应统筹规划,迅速建立起与工业基地、工业园区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4.实施部分企业‘退城进郊”的搬迁改造工作、对污染扰民企业及其他不适宜在城

区发展的企业实施治理搬迁工作、一方而对城区搬迁工业企业要实现产品升级、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形成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另一方而政府加大对城区搬迁企业的引导、扶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各类企业搬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5.在布局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淘汰耗能高、污染重、.占地多的传统工业,优先把节水、节能和节约资源工业纳入到工艺业园区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资源配置和产业链协调发展、.(作者张彬系柳州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韦英才系柳州市经济委员会产业政策与法规科科长;

梁浒系柳州市经济委员会产业政策与法规科科员)

下载清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投资结构布局调研报告问题对策

    投资结构布局调研报告问题对策投资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对经济增长具有需求和供给的双重效应。在*市当前“稳增长、促转型”的关键时期,投资更加注重持续加码补短板和改......

    关于**区教育结构布局的调研报告

    巴川镇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川的教育举足轻重。它既是铜梁教育的窗口,也是全县教育的主导;它既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也是牵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办好......

    关于**区教育结构布局的调研报告

    巴川镇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川的教育举足轻重。它既是铜梁教育的窗口,也是全县教育的主导;它既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也是牵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办好......

    关于**区教育结构布局的调研报告

    巴川镇是我县*、经济、文化中心,巴川的教育举足轻重。它既是铜梁教育的窗口,也是全县教育的主导;它既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也是牵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办好巴......

    优化人才结构的调研报告

    优化人才结构的调研报告 无论是浙江经验,还是浙江精神,都是由浙江各行业、各领域的人才顽强拼搏、干在实处所创造的,也是浙江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重要前提。2003年习近平同志......

    优化学校布局

    优化学校布局,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普通教育与民族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规模、机构、质量、效益等统筹发展作为ijiaoyu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狠抓落......

    西安市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优化研究

    西安市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优化研究李春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非农建设用地逐年递增,城镇规模在不断扩张。经济发展、人口增......

    工业调研报告

    工业调研报告4篇一、XX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xx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7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